中國文化史-上.下冊

出版時間:2010-1  出版社:岳麓書社  作者:柳詒徵  頁數(shù):1065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書可說傳授最廣,解放前各種中國文化史無不濫觴于此,可算是中國文化史的開山之作。全書引用資料自六經(jīng)、諸子、二十五史、歷代各家著述、國外漢學家論著,以至近代報紙雜志、統(tǒng)計報道,無不詳為選輯,共得六百余種之多。本書闡述了中國文化政教源流,以增強我民族自尊心,抉擇中國文化的特點,以勖勉青年學習繼承和發(fā)揚我中國文化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書籍目錄

緒論第一編  上古文化史 第一章  中國人種之起原 第二章  洪水以前之制作 第三章  家族及私產(chǎn)制度之起原 第四章  政法之萌芽 第五章  文字之興 第六章  洪水以后之中國 第七章  衣裳之治 第八章  治歷授時 第九章  唐虞之讓國 第十章  治水之功 第十一章  唐虞之政教 第十二章  夏之文化 第十三章  忠孝之興 第十四章  洪范與五行 第十五章  湯之革命及伊尹之任 第十六章  殷商之文化 第十七章  傳疑之制度 第十八章  周室之勃興 第十九章  周之禮制 第一節(jié)  國土之區(qū)畫 第二節(jié)  官吏之職掌 第三節(jié)  鄉(xiāng)遂之自治 第四節(jié)  授田之制  附兵制 第五節(jié)  市肆門關(guān)之政 第六節(jié)  王朝之教育 第七節(jié)  城郭道路宮室之制 第八節(jié)  衣服飲食醫(yī)藥之制 第九節(jié)  禮俗 第十節(jié)  樂舞 第十一節(jié)  王朝與諸侯之關(guān)系 第十二節(jié)  結(jié)論 第二十章  文字與學術(shù) 第二十一章  共和與民權(quán) 第二十二章  周代之變遷 第二十三章  學術(shù)之分裂 第二十四章  老子與管子 第二十五章  孔子 第二十六章  孔子弟子 第二十七章  周末之變遷 第二十八章  諸子之學 第二十九章  秦之統(tǒng)一 第三十章  秦之文化 第三十一章  漢代內(nèi)外之開辟 第三十二章  兩漢之學術(shù)及文藝 第三十三章  建筑工藝之進步第二編  中古文化史 第一章  中國文化中衰及印度文化東來之故 第二章  佛教人中國之初期 第三章  諸族并興及其同化 第四章  南北之對峙 第五章  清談與講學 第六章  選舉與世族 第七章  三國以降文物之進步 第八章  元魏之制度 第九章  佛教之盛興 第十章  佛教之反動 第十一章  隋唐之統(tǒng)一及開拓 第十二章  隋唐之制度 第十三章  隋唐之學術(shù)文藝 第十四章  工商進步之特征 第十五章  隋唐之佛教 第十六章  唐宋間社會之變遷 第十七章  雕板印書之盛興 第十八章  宋儒之學 第十九章  政黨政治 第二十章  遼夏金之文化 第二十一章  蒙古之文化 第二十二章  宋元之學校及書院 第二十三章  宋元間之文物 第二十四章  河流漕運及水利 第二十五章  明儒之學 第二十六章  明之文物第三編  近世文化史 第一章  元明時海上之交通 第二章  西教之東來 第三章  明季之腐敗及滿清之勃興 第四章  西方學術(shù)之輸入 第五章  清代之開拓 第六章  滿清之制度 第七章  清初諸儒之思想 第八章  康乾諸帝之于文化 第九章  學校教育 第十章  考證學派 第十一章  國際貿(mào)易與鴉片之禍 第十二章  內(nèi)治之腐敗及教匪發(fā)捻之亂 第十三章  外患與變法 第十四章  譯書與游學 第十五章  機械之興 第十六章  種族革命與政治革命 第十七章  法制之變遷 第十八章  經(jīng)濟之變遷 第十九章  最近之文化后記

章節(jié)摘錄

中國人種之起原中國人種之起原,蓋不可考。其故有二:(一)無文字之證。研究歷史,自來皆依據(jù)文字。吾人今日所知之文字,僅能及于商周之時世所傳夏代文字,多不可信,所讀之書,大抵周秦以來之書。周秦之人之去太古,不知若干萬年。視吾人之去周秦之年歲,不止十百倍蓰。故雖周秦人相傳之說,不能盡信為正確之史料。后世穿鑿附會之說,更不足言。(二)無器物之證。僅據(jù)文字以考史事,不過能識有史以后之事,其未有文字以前之史事,仍無從考證。故欲推測人種之起原,必須得未有文字以前之器物以為證。近世東西學者,若勞夫爾及鳥居龍藏等研究中國各地所發(fā)見之石器,多不能定其時代,且謂其未必為中國民族之石器。蓋古器湮沉,僅從浮土中略得數(shù)事,不足據(jù)以考史也。周秦之人,已知此理。故其推論古初,約有二法:(一)約舉其理。《易·系辭》:“有天地然后有萬物,有萬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婦,有夫婦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禮義有所錯?!薄肚彾取罚骸坝刑?,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見氣也;太初者,氣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質(zhì)之始也。氣形質(zhì)具,而未相離,故曰渾淪。渾淪者,言萬物相渾淪而未相離也。視之見,聽之不聞,循之不得,故日易也。易無形埒,易變而為一,一變而為七,七變而為九。九者,氣之究也,乃復變而為一。一者,形變之始也。清輕者上為天,濁重者下為地,)中和氣者為人。故天地含精,萬物化生亦見《列子·天瑞篇》。蓋襲《乾鑿度》文?!惫艧o文字,無名號,無年代,故人類起原之時,不可確指,僅能以理想推測其發(fā)生次序如此。今人以地質(zhì)及古物,推人類之年代及進化之次第,亦僅約計,不能如有史以后之事實,可確指其距今若干年,在何地有何事實也。(一)斥言其誣?!读凶印钪炱罚骸皸钪煸唬禾胖聹缫?,孰志之哉?三皇之世,若存若亡;五帝之事,若覺若夢。三王之事,或隱或顯。億不識一;當身之事,或聞或見,萬不識一;目前之事,或存或廢,千不識一。太古至于今日,年數(shù)固不可勝紀,但伏羲以來,三十余萬歲,賢愚好丑,成敗是非,無不消滅,但遲速之間耳?!贝苏摌O詆歷史為不可信。蓋謂吾人于目前之事,亦不能盡得其真相,況欲上考太古乎?其謂“太古滅矣,孰志之哉”,亦可見有史以后,雖不能謂史事完全真確,尚可確知有人志記;有史以前,既無人為之記錄,但憑后人推測,則更屬渺茫矣。后世治歷史者,因亦不復遠溯古初,僅自羲、農(nóng)、黃帝、堯、舜以來言之。而近世學者,以西人稱吾國人種來自西方,于是周秦以來所不能確定而質(zhì)言者。今人轉(zhuǎn)鑿鑿言之?;蛑^來自中央亞細亞,或謂來自阿富汗,或謂來自巴比倫,或謂來自于闐,或謂來自馬來半島,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而以法人拉克伯里(Lacouperie)所倡“支那太古文明西元論”最為學者所信。丁謙《中國人種從來考》:“中國史書,皆始于盤古,而三皇繼之,伏羲、神農(nóng)、黃帝又繼之,并無言他處遷來之事。自光緒二十年西歷一千八百九十四年法人拉克伯里著《支那太古文明西元論》,引據(jù)亞洲西方古史,證中西事物法制之多同,而彼間亦實有民族東遷之事。于是中東學者。翕然贊同。初無異詞。且搜采古書,以證明其說。如劉光漢之《華夏篇》、《思故國篇》,黃節(jié)之《立國篇》,章太炎之《種姓篇》,蔣觀云之《中國人種考》及日本人所著之《興國史譚》等,雖各有主張,要無不以人種西來之說為可信?!倍氯讼牡拢‵.Hinh)所著《支那太古史》,力斥拉克伯里之傅會,近日學者亦多駁斥其說。蓋中國古書,多不可信,年代對比,亦難正確。如謂巴克民族為盤古,當先確定盤古之有無。丁謙《中國人種從來考》:“西史謂徙中國者為巴克民族,巴克乃盤古轉(zhuǎn)音。中國人謂盤古氏開辟天地。未免失實。而盤古氏之為中國始遷祖,則固確有可考矣?!毙煺段暹\歷年記》:“元氣漾鴻,萌芽茲始,遂分天地,肇立乾坤。啟陰感陽,分布元氣,乃孕中和,是為人也。首生盤古,垂死化身,氣成風云,聲為雷霆,左眼為日,右眼為月,四肢五體為四極五岳,血液為江河,筋脈為地里,肌肉為田土,發(fā)髭為星辰,皮毛為草木,齒骨為金石,精髓為珠玉,汗流雨澤,身之諸蟲,因風所感,化為黎貯?!比段鍤v記》:“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辟。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于天,靈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

后記

柳詒徵(1880-1956),江蘇鎮(zhèn)江人。中國近現(xiàn)代史學先驅(qū),儒學宗師。生著述頗豐,尤以本書及《國史要義》影響為甚。柳氏自幼家貧、寄食外家,然其母出身書香門第,尤重教育,因無力延師,遂親督柳氏誦習經(jīng)史子集,使其國學素養(yǎng)極為深厚。柳氏治學之方法及學術(shù)特點概言之有三:一乃注重證實,貴在會通,即漢宋兼采.無門戶之見;二乃承續(xù)浙東經(jīng)世史學之傳統(tǒng),講究經(jīng)世致用;三乃史學與哲學相結(jié)合。柳氏之《中國文化史》,成稿于上世紀20年代,初為教學講義,后在《學衡》雜志上陸續(xù)刊載,繼有書局以著作形式印行出版。主要版本流變情況如下:民國間鉛印本,六冊;1932年、1935年鐘山書局本,全二冊;1948年上海正中書局本,全三冊;至80年代后又由臺北正中書局、上海東方出版中心、上海書店、三聯(lián)書店等多家出版社再版。本次再版以1935年南京鐘山書局版為底稿,參閱其他精善版本編校而成。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柳先生的書列舉了無數(shù)的參考書籍,使好學的讀者,可以依著他的指引,進一步去尋求他引用的原書,更進一步去尋求他不曾引用的材料?!壬臅?,可算是中國文化史的開山之作?!  m柳詒徵的《中國文化史》(1932),盡管以前曾在《學衡》雜志上刊載過,而且“國粹”的氣味熏人,然而與《學衡》販賣的假古董有頗大區(qū)別,即作者對待史料的態(tài)度比較嚴肅,并以學術(shù)文化的陳述見長,因而流傳頗廣。  ——朱維錚

編輯推薦

《中國文化史(套裝上下冊)》:民國學術(shù)文化名著叢書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文化史-上.下冊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4條)

 
 

  •   本書可說傳授最廣,解放前各種中國文化史無不濫觴于此,可算是中國文化史的開山之作。全書引用資料自六經(jīng)、諸子、二十五史、歷代各家著述、國外漢學家論著,以至近代報紙雜志、統(tǒng)計報道,無不詳為選輯,共得六百余種之多。本書闡述了中國文化政教源流,以增強我民族自尊心,抉擇中國文化的特點,以勖勉青年學習繼承和發(fā)揚我中國文化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   《中國文化史》內(nèi)容詳盡,包裝精美,對學習歷史十分有益,專業(yè)性較強。
  •   一代歷史大家的文化史名著,對當今的文化建設(shè)不無意義。
  •   這是一本煌煌大作,柳詒征先生是下足功夫的一本書。在關(guān)于文化史的作品里,這本書絕對是必讀的權(quán)威之作。推薦
  •   作者詳盡而深入的研究了幾千年來的中國文化,從制度、禮儀、文學、飲食、交通等各方面闡述了中國文化的起源及演變。
  •   中國文化的一次巡禮。作者的觀點鮮明,有一些和我們平常所知道的不大相同,一家之言,不妨一觀。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   引文多,講得實,是文言,基本只講文化,對政治講得少。很厚實,拿著舒服。
  •   柳詒徵先生的作品實現(xiàn)了古代以經(jīng)證史的理想和學術(shù)路徑,尤其是穩(wěn)重的引用更是可以作為基本的史料,大家的水平可見一斑。
  •   柳詒徵先生的學問,自然不用多說,岳麓版的書從來不馬虎,是好書。
  •   在圖書館看的是黃色的那套館藏拂塵,但價格好像是最貴的
    根據(jù)網(wǎng)友們的評論,選了這個版本
    讀柳老的史書,旁征博引,仿佛看了N套史書,太過癮了
  •   李山老師在上課經(jīng)常提到這本書,所以就買了。
    這本書真的很不錯,真正做學問的人才寫得出的書。
  •   好,正版,經(jīng)典,包裝印刷都好!
  •   書不錯啦,快遞很快
  •   寶貝我很喜歡,正版,內(nèi)容不錯。
  •   上冊書的裁剪有點小瑕疵
  •   不被重視的大師
  •   難得買到好書,雖然還么有認真開始讀,但是已經(jīng)很期待假期了,希望能花時間好好讀。
  •   大師級人物,大部頭著作
  •   以前只看到過其他國家的文化史,沒想到咱們也有這么一本,內(nèi)容雖然有些龐雜,但著實豐富,概括了很多方面,可讀性強
  •   妙妙妙妙妙.......大師之作!妙妙!
  •   內(nèi)容是文言文!讀起有一定難度!但是確實是一本很好的書!
  •   書不錯 但是文字太深奧 都是文言文 才識學潛有些地方看不懂
  •   剛開始翻兩頁就頭暈了……沒個幾年看不完吧(技術(shù)問題)……但很好,內(nèi)容很全,頂!
  •   budanengkandong
  •   設(shè)計簡潔,字體較小,有厚度。還沒有看。封面有折痕,內(nèi)頁有些字體沾有黃色印子小點。整體不錯,平價。
  •   錯誤較多,不夠嚴謹
  •   書為文言文,很難讀
  •   這本書超級的好
  •   喜歡只是對書內(nèi)容
  •   不錯不錯,岳麓的書確實是質(zhì)優(yōu)價廉啊
  •   好,好,好, 好,很好!
  •   柳詒徵著《中國文化史》
  •   很喜歡岳麓這套書
  •   一代大家,精品力作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