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講義

出版時間:2010-1  出版社:岳麓書社  作者:孟森  頁數(shù):339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民國學術文化名著叢書”由著名學者李學勤先生選目,所收錄的73種圖書,如胡適的《白話文學史》、梁啟超的《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魯迅的《中國小說史略》等,皆為民國時期文化泰斗所著震動當時并影響深遠的經典學術著作。     本書為孟森先生20世紀30年代在北京大學授課時的講義。孟森先生是近代中國明清史研究的開創(chuàng)者,成就卓著。本書雖為講義,但卻是第一次用新體裁系統(tǒng)地講述明代歷史,作者以《明史》考證明朝史事,并引證明人文集、私修史及野史筆記等,內容充實,并具有極明顯的學術深度,對后輩學者影響極大。     本書簡體橫排,以適應現(xiàn)代讀者的閱讀習慣。加上后記,對作者其人及其書予以簡要介紹,有助于現(xiàn)代讀者加深理解。加上少量的歷史圖片,圖文并茂,使讀者知人論世、知世論人。選目精當、裝幀得體、印刷精美,既是文史愛好者了解民國學術文化的一條重要渠道,也是值得書友珍藏的珍品。

書籍目錄

第一編  總論 第一章  明史在史學上之位置 第二章  明史體例  附明代系統(tǒng)表第二編  各論 第一章  開國  第一節(jié)  太祖起事之前提  附群雄系統(tǒng)表說  第二節(jié)  太祖起事至洪武建元以前  第三節(jié)  明開國以后之制度  第四節(jié)  洪武年中諸大事 第二章  靖難  第一節(jié)  建文朝事之得失  第二節(jié)  靖難兵起之事實  第三節(jié)  靖難后殺戮之慘  第四節(jié)  靖難以后明運之隆替  第五節(jié)  靖難兩疑案之論定  第六節(jié)  仁宣兩朝大事略述  第七節(jié)  明代講學之始 第三章  奪門  第一節(jié)  正統(tǒng)初政  第二節(jié)  土木之變  第三節(jié)  景泰即位后之守御  第四節(jié)  景泰在位日之功過  第五節(jié)  奪  門  第六節(jié)  成化朝政局  第七節(jié)  弘治朝政局  第八節(jié)  英憲孝三朝之學術 第四章  議禮  第一節(jié)  武宗之失道  第二節(jié)  議禮  第三節(jié)  議禮前后之影響  第四節(jié)  隆慶朝政治  第五節(jié)  正嘉隆三朝之學術 第五章  萬歷之荒怠  第一節(jié)  沖幼之期  第二節(jié)  醉夢之期  第三節(jié)  決裂之期  第四節(jié)  光宗一月之附贅 第六章  天崇兩朝亂亡之炯鑒  第一節(jié)  天啟初門戶之害  第二節(jié)  天啟朝之奄禍  第三節(jié)  崇禎致亡之癥結  第四節(jié)  專辨正袁崇煥之誣枉  第五節(jié)  崇禎朝之用人  第六節(jié)  李自成張獻忠及建州兵事 第七章  南明之顛沛  第一節(jié)  弘光朝事  第二節(jié)  隆武朝事  附紹武建號  第三節(jié)  永歷朝事  第四節(jié)  魯監(jiān)國事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明史在史學上之位置  凡中國所謂正史,必作史者得當時君主所特許行世。然古多由史家有志乎作,國家從而是認之;至唐,始有君主倡始,擇人而任以修史之事,謂之敕撰。敕撰之史,不由一人主稿,雜眾手而成之。唐時所成前代之史最多,有是認一家之言,亦有雜成眾手之作;唐以后則修史之責皆國家任之,以眾手雜成為通例。其有因前人已成之史。又經一家重作而精密突過原書者,惟歐陽修之《新五代》足當之,其余皆敕撰之書為定本,私家之力固不足網(wǎng)羅散失以成一代之史也?!睹魇贰芳措沸匏芍?。在清代修成《明史》時,有國已將及百年,開館亦逾六十載,承平日久,經歷三世。著手之始,即網(wǎng)羅全國知名之士,多起之于遺逸之中,而官修之外,又未嘗不兼重私家之專業(yè),如是久久而后告成,亦可謂刻意求精矣。既成之后,當清世為史學者,又皆以尊重朝廷之故,專就《明史》中優(yōu)點而表揚之,觀《四庫提要》所云,可以概見。然學者讀書,必有實事求是之見,如趙翼之《廿二史刮記》,世亦以為稱頌《明史》之作,其實于《明史》疏漏之點亦已頗有指出,但可曲原者仍原之,若周延儒之人《奸臣傳》,若劉基、廖永忠等傳兩條中所舉,《史》文自有抵牾之處,一一又求其所以解之,惟喬允升、劉之鳳二傳,前后相隔止二卷,而傳中文字相同百數(shù)十字,不能不謂為纂修諸臣未及參訂。其實《明史》疏漏,并不止此;間有重復,反為小疵,根本之病,在隱沒事實,不足傳信。此固當時史臣所壓于上意,無可如何,亦史學家所不敢指摘者。且史既隱沒其事實矣,就史論史,亦無從發(fā)見其難于傳信之處,故即敢于指摘,而無從起指摘之意,此尤見隱沒事實之為修史大惡也。  《明史》所以有須隱沒之事實,即在清代與明本身之關系。清之發(fā)祥,與明之開國約略同時,清以肇祖為追尊入太廟之始,今核明代《實錄》,在成祖永樂間已見肇祖事跡,再參以《朝鮮實錄》,在太祖時即有之。至清之本土所謂建州女真部族,其歸附于明本在明太祖時。建州女真既附于明,即明一代二百數(shù)十年中,無時不與相接觸?!睹魇贰分胁坏辉S見建州女真,并凡女真皆在所諱,于是女真之服而撫字,叛而征討,累朝之恩威,諸臣之功過,所系于女真者,一切削除之。從前談明、清間史事者,但知萬歷以后清太祖兵侵遼沈,始有沖突可言,亦相傳謂清代官書所述征明等語必不正確,而《明史》既由清修,萬歷以后之遼東兵事敘述乃本之清代紀載,求其不相抵觸,必不能用明代真實史料,而不知女真之服屬于明尚遠在二百年之前。凡為史所隱沒者,因今日討論清史而發(fā)見《明史》之多所缺遺,非將明一代之本紀、列傳及各志統(tǒng)加整理補充,不能遂為信史。而于明南都以后,史中又草草數(shù)語。不認明之系統(tǒng),此又夫人而知其當加糾正,不待言矣。從古于易代之際,以后代修前代之史,于關系新朝之處,例不能無曲筆,然相涉之年代無多,所有文飾之語,后之讀史者亦自可意會其故,從未有若明與清始終相涉,一隱沒而遂及一代史之全部。凡明文武諸臣,曾為督撫鎮(zhèn)巡等官者,皆削其在遼之事跡①,或其人生平大見長之處在遼,則削其人不為傳。甚有本《史》中一再言其人自有傳,而卒無傳者②,在《史》亦為文字之失檢,而其病根則在隱沒而故使失實。此讀《明史》者應負糾正之責尤為重要,甚于以往各史者也。

媒體關注與評論

  也就因為潛心治學,在明清史方面有突出的造詣,學生有時候形容他,說現(xiàn)時白菜多少錢一斤他不知道,可是成化或雍正年問,誰打誰一個嘴巴,他必記得清清楚楚?!  獜堉行小 〔贿^三十余年,而撰述之富,成就之大,影響之深,自非后輩末學所能望其肩背者也?!  蹒姾?/pre>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明史講義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4條)

 
 

  •   歷史是什么樣的,史書不過是勝利者說了算的,一切一切,了解歷史的另一面
  •   明史講義
  •   字體很好,很喜歡這個版本
  •   很喜歡,非常值得收藏!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