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術史

出版時間:2010-1  出版社:岳麓書社  作者:鄭昶  頁數(shù):118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中國藝術較埃及藝術為有系統(tǒng)、有條理,且其所受外國影響甚大,淵源甚深,故其藝術可說是超越國境的。中國藝術起源于紀元前十三世紀,遞傳變遷,迄于今日。中問雖經(jīng)過黑暗與搖撼不穩(wěn)的時期,但其精神是始終一貫的。世界上藝術活動之豐富暢茂,無有過于中國,而藝術上的成就,亦無有出于中國之右者?!  睹駠鴮W術文化名著叢書:中國美術史》是一部研究國國美術發(fā)展歷程的專題學術著作。全書以六章篇幅和大量傳世之作及考古出土珍貴文物資料,系統(tǒng)而又簡明地闡述了雕塑藝術、建筑藝術、書法藝術、繪畫藝術和書法藝術等中國美術的各種形態(tài)自原初社會至明清時期的發(fā)展歷史和輝煌成就。《民國學術文化名著叢書:中國美術史》對于充分展示這些美術形態(tài)的發(fā)展軌跡和藝術成就,具有相得益彰的作用。

書籍目錄

第一章 緒論第二章 雕塑第三章 建筑第四章 繪畫第五章 書法第六章 陶瓷參考書后記

章節(jié)摘錄

從黃帝以后歷四代,文化已漸次發(fā)達。到了帝堯陶唐氏。帝舜有虞氏,承其遺業(yè),更發(fā)揮光大。社會情形,已由茫昧時代而進于宗法時代。工藝制作品也有了很大進步,雕刻當然也有很好成績。此時有玉制的五瑞、五器。所謂五瑞者,即是五等的圭璧;五器者,即是用于祭祀的器具。在昔石器時代的鏃斧錘臼等,已笨重不適用。在帝舜時代,便有琢飾之雕琢,文物漸進于粲然之境。到了三代(夏、商、周),文化又大發(fā)達。夏禹時用文飾鑄之于鼎,圖成山川奇怪,魑魅魍魎。古器上的文,尤其是云雷文,都是創(chuàng)于夏代的。此外有晷,是一種陶制的樂器。上面雕刻著文樣。其它雕刻品有雞彝和黃彝,是裝飾于瓦木上的東西。雞彝的形狀似雞,黃彝的形狀似龜之目,并飾以黃金而成。商代工藝大盛,雕刻益繁。六工各有專職:即土工、金工、石工、木工、獸工、草工是。祭祀所用的器具。有了新的創(chuàng)制:如霉、箸尊等。食器上均有刻鏤。至于銅器都有文飾:其最著者有鼎彝、卣、觚、爵、盤等。一切文飾,古樸清逸:且銘文便于識別,字數(shù)極少。近日考古家所謂一字銘。差不多完全限于商器。商器的銘文,最普通者為庚、辛、癸、子、孫、舉、木、田、中、非等字。這些字或為當時帝王的名字,或為年代的紀錄。亦有鏤以圖樣者,如立戈、橫戈、禾、斧、矢、車、兕、龍、虎等形;亦有持戈、戟、旃、刀、干等之人形。這些都是商器的特征。夏、商二代的文物,到了周朝,便蔚成郁郁乎的文化?!吨芏Y》一書,原為紀述當時實施行政的事實,但于藝術,亦極注意。在工藝方面,以雕刻為最顯著。商代的六工。一變而為八材。這八材即是珠、象、玉、石、木、金、革、羽等。其中以玉工尤為重要,并設玉府之職,專司刻鏤服玉、佩玉、含玉、玉敦。六瑞、六器的制度,亦是到了周代始完備。六瑞是用以分別爵位的崇卑的:一日鎮(zhèn),是雕琢著四鎮(zhèn)的山;二日桓圭,是雕琢著宮室的形像;三日信圭,四日躬圭,都是雕琢著人形的;五日谷圭,是雕琢著米粒;六日蒲璧,是雕琢著蒲席文的。六器亦多有雕碾的文飾。銅器雕鏤的制作,在周代更有驚人的成績。那時有金工分職的制度,以筑氏為削;冶氏為殺矢、戈、戟;鳧氏為鐘;栗氏為量;鍛氏為镩器;桃氏為劍。祭祀賓客的禮器。叫做六彝、六尊。六彝是雞彝、鳥彝、犟彝、黃彝、虎彝、雌彝。六尊是犧尊、象尊、壺尊、箸尊、大尊、山尊。這些器具的形式,皆為動物。周代之石刻,存于今日之可稱完整的古物者。以“石鼓”為最可貴;共十個,現(xiàn)存北平孔廟大成門左右的兩廡下:是一三。七年時,元朝太史郭守敬移置于此的。石鼓高約三尺。大腹若鼓,乃是就生成的一大塊圓石,略加鐫鑿而成的。在唐朝,韓愈輩已替石鼓做過考證。后代學者,亦深加研究過,認為是宣王時的作品。那時宣王巡狩岐陽,由史籀作頌紀功,所以石鼓又名“獵碣”。此種石刻文字,叫做“籀文”,與古文不同。所刻詩文共十首,每鼓各載其一,雖文句長短不一,而皆為協(xié)韻,其體裁和《詩經(jīng)》上的作品類似的。大旨是歌頌王在岐山佃魚的事情:說在水清道平之后,王選了車徒,備了器械。與諸侯相會于此,因佃獵而講武了。這種石鼓是一種紀念碑。東周滅亡之后,秦并吞六國。及始皇即位,雖只有短短的十五年而國即亡了,但其間于藝術上的成就實足驚人。不說阿房宮等的宏壯偉麗的建筑,只就雕塑而言。最顯著的有金人和鐘鐮等的鑄造。這種東西。在藝術史上是永遠留著無上光榮的。鐮狀是鹿首龍身,先以木刻而成,后來改用銅鑄;其文字和周代不同。始皇的螭虎紐玉璽,亦是此時重要雕刻品之一。當時有刻玉善畫的工人名烈裔的特地由騫宵國來奏妙技的。秦朝石刻頗多。著名的有長池的“石鯨”、蜀郡太守所刻的鎮(zhèn)壓山川的“石?!?、會稽刻石、繹山刻石、瑯琊臺石刻等。漢代藝術的遺物,應該以享堂碑闕上的石刻畫為主。享堂是墳墓上以石建造的祠堂,以供展墓享莫之用的,所以又名墓盧。在漢代壁畫最盛的時候,大抵皆刻圖畫于石壁上。這種作品。最著名的有孝堂山祠與武梁祠兩處。這兩處的石刻,在漢代美術史上是極占重要位置的。孝堂山祠在山東肥城縣。是前漢末年孝子郭巨墓上的享堂。石刻共有十壁,均系陰刻的,與后漢之陽刻者不同。所刻人物景象鳥獸,都很靈活生動。其取材均為歷史的事情:其圖為車騎的行列、大王車、貫胸國人、戰(zhàn)爭、胡王獻俘、狩獵、駝、象、成王周公等的故事,以及演戲、奏樂、庖廚等。

后記

鄭昶(1894-1952),字午昌,號弱龕,別號雙柳外史、雙鬢散人、墨鴛鴦樓主等。他自幼聰明好學,7歲即能寫“布帆無恙掛秋風”詩意,成《剡溪秋泛圖》,一時驚為神筆。早年畢業(yè)于杭州府學堂,師從張獻之。同學中有董任堅、郁達夫、姜立夫、徐志摩等。1922年。鄭昶在上海中華書局任編輯,后任美術部主任,在上海寓居30年。他憑借自己淵博的學識修養(yǎng)、深厚的理論基礎、扎實的繪畫技巧以及卓爾不凡的組織能力,成為上海畫壇一致推崇的領袖人物之一。1929年,所著《中國畫學全史》為第一部中國畫通史。還著有《中國美術史》、《苦瓜和尚語錄釋義》、《中國壁畫歷史的研究》等,有《鄭午昌山水十二幅》、《杜陵詩意畫冊》、《夢窗詞意畫冊》等畫集。

媒體關注與評論

鄭午昌的這本《中國美術史》其特點之一是將中國美術的演進同世界美術的發(fā)展相比較而確定其價值,本書開宗明義針對英國美學家雷特(Herbert Read)《藝術之意義》一書中關于中國藝術的特點進行討論,比較中國藝術和埃及藝術、希臘藝術在宇宙觀念、精神追求和審美意識上的差異,認為只有復興民族藝術運動,又吸收外來文化的“滋補”,才能發(fā)展中國的新藝術?!  哧?/pre>

編輯推薦

《中國美術史》:民國學術文化名著叢書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美術史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作為專業(yè)書很有用,也不太厚.
  •   本書對各種藝術形式均有介紹 范圍較廣 但敘述過于簡單 幾近百度百科 只是粗略將各代主要名人 名作 介紹一二 基本不涉及藝術內(nèi)涵本身 名詞過多而描述過少 個人認為不利于啟蒙者培養(yǎng)興趣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