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面桃花

出版時間:2004-9-1  出版社:春風文藝出版社  作者:格非  頁數(shù):279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這是作家格非積十年心血完成的一部精致的長篇小說。小說講述國民革命早期一個鄉(xiāng)村女子秀米的傳奇人生。在秀米的眼中,革命黨人張季元就是這個神秘世界的象征,而對于張秀元來說,這個他暗中渴慕的美貌少女的存在使他對革命的信念產(chǎn)生了動搖。兩人之間的情感于暗中滋生并迅速成長,但隨著革命黨的被剿滅,特別是張季元猝死而告終。秀米于出嫁途中遭遇土匪綁票,被劫至偏野小村花家舍的一處湖心小島上。閱讀張季元留下來的一本日記,使她了解了革命黨人創(chuàng)立大同世界的真正動機。于是,秀米后來的革命藍圖中混雜了父親對于桃花源的夢想,張秀元的“大同世界”,當然還有花家舍的土匪實踐,帶有強烈的烏托邦色彩……格非似乎要探究歷史,但又落筆于細膩非滿的人物命運中。格非稱自己在這部作品中力圖“通過簡單來寫復雜,通過清晰描述混亂;通過寫實達到寓言的高度”。

作者簡介

  格非:1964年生于江蘇省丹徒。1981年進入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yè),1985年留校,任中文系助教、講師(1987)、副教授(1994)、教授(1998)。2000年獲文學博士學位,并于同年調(diào)入清華大學中文系。主要著作有《格非文集》、《欲望的旗幟》、《塞壬的歌聲》等。有英、法、日、意等語種的單行本在國外出版。

書籍目錄

第一章 六指
第二章 花家舍
第三章 小東西
第四章 禁語

章節(jié)摘錄

  六指  父親從樓上下來了?! ∷掷锾嶂恢话滋傧?,胳膊上掛著棗木手杖,順著閣樓的石階,一步步走到院中。  正是麥收時分,庭院閑寂。寒食時插在門上的楊柳和松枝,已經(jīng)被太陽曬得干癟。石山邊的一簇西府海棠,也已花敗葉茂,落地的殘花久未灑掃,被風吹得滿地都是?! ⌒忝资掷锬笾粭l襯褲,本想偷偷拿到后院來曬,一時撞見父親,不知如何是好?! ∷呀?jīng)是第二次看見襯褲上的血跡了,一個人伏在井邊搓洗了半天。幾只蜜蜂嗡嗡鬧著,在她身前身后飛來飛去。蜜蜂的叫聲使她的擔憂增加了。她覺得肚子疼痛難挨,似有鉛砣下墜,坐在馬桶上,卻又拉不出來。她褪下褲子,偷偷地用鏡子照一照流血的地方,卻立刻羞得漲紅了臉,胸口怦怦直跳。她胡亂地往里塞了一個棉花球,然后拉起褲子,撲倒在母親床上,抱著一只繡花枕頭喃喃道:要死要死,我大概是要死了。她的母親去了梅城舅姥姥家,臥房空無一人?! ‖F(xiàn)在的問題是,父親下樓來了。  這個瘋子平時很少下樓。只是到了每年的正月初一,母親讓寶琛將他背到樓下廳堂的太師椅上,接受全家的賀拜。秀米覺得他原本就是一個活僵尸??谘弁嵝?,流涎不斷,連咳嗽一聲都要喘息半天??墒牵裉?,這個瘋子,竟然腿腳麻利、神氣活現(xiàn)地自己下樓來了,還拎著一只笨重的藤條箱。他站在海棠樹下,不慌不忙地從袖子里掏出手絹來擤鼻涕。難道說他的瘋病一夜之間全好了不成?  秀米看見他帶著箱子,似乎要出遠門的樣子,無意間又瞥見手中襯褲上棕褐色的血痕,一時心慌意亂,便沖著前院大叫起來:寶琛,寶琛。歪頭寶琛……她在叫家里的賬房,可惜無人應答。地上的花瓣、塵灰,午后慵倦的太陽不理她;海棠、梨樹、墻壁上的青苔,蝴蝶和蜜蜂,門外綠得發(fā)青的楊柳細絲、搖曳著樹枝的穿堂風都不理她。  “你叫喚什么?!不要叫?!备赣H道?! ∷従忁D(zhuǎn)過身來,把那臟兮兮的手絹塞入袖內(nèi),瞇縫著眼睛瞅著她,目光中含著些許責備。他的嗓音像被砂紙打磨過的一樣,低沉而喑啞。她還是第一次聽見他和自己說話。由于終年不見陽光,他的臉像木炭一般焦黑,頭發(fā)如飄動的玉米穗,泛出褐黃?!  澳阋鲩T嗎?”秀米見寶琛不在,只得穩(wěn)了穩(wěn)心,壯起膽子來問了他一句?!  笆前?。”父親說?!  耙ツ睦??”  父親嘿嘿笑了兩聲,抬頭看了看天,半晌才道:“說實話,這會兒我也還不知道呢?!薄  澳阋サ牡胤竭h嗎?”  “很遠?!彼樕一业刂崃艘宦暎粍硬粍拥乜粗?。  “寶琛,寶琛,歪頭寶琛,死狗寶琛……”  父親不再理會她的叫聲。他緩緩走到秀米的跟前,抬起一只手,大概是想摸摸她的臉??尚忝准饨辛艘宦暎瑥乃氖值紫绿娱_了。她跳過竹籬,站在菜園里,歪著頭遠遠地看著他,那條襯褲在手里絞來絞去。父親搖搖頭,笑了一下。他的笑容像灰燼,又像石蠟。  就這樣,她看著父親提著箱子,佝僂著背,不緊不慢地出了腰門。她的腦子里亂七八糟的。心頭怦怦亂跳。不過,父親很快又踅了回來。水獺似的腦袋從門外探進來,似笑非笑,一臉害羞的樣子,眼睛東瞅西看?!  拔乙话褌恪!彼÷曊f,“普濟馬上就要下雨了。”  這是父親留給她的最后一句話,當時她并不知道。秀米抬頭看了看天,沒有一朵云,藍幽幽的,又高又遠。  父親從雞窩邊找到了一把油布傘,撐開來。傘面已讓蛀蟲吃得千瘡百孔,傘骨畢露,再合上,抖一抖,就只剩下傘骨了。他猶豫了一會兒,將破傘小心翼翼地支在墻邊,提起箱子,倒退著走了出去,就像是擔心驚擾了什么人似的,輕輕地帶上門。兩扇門都合上了。  秀米長長地吐出一口氣來,將褲子搭在籬笆上,趕緊繞過花廊,到前院去叫人。寶琛不在,喜鵲和翠蓮也不在。這瘋子真的會挑日子,就像是和一家老小商量過的一樣,堂前、廂房、柴屋、灶膛,就連馬桶簾子的后面也找遍了,就是尋不出半個人影來。秀米只得穿過天井,來到大門外,四下一望,已不見了父親的蹤跡?! ∷匆姼舯诘幕ǘ镎陂T前的竹匾里曬芝麻,就問她有沒有看見父親,花二娘說不曾看見。秀米問她有沒有看見喜鵲和翠蓮,花二娘又說不曾看見。最后她問起寶琛來,花二娘就笑了:“你又不曾讓我看住他,我哪里知道。”  秀米正要走,花二娘又叫住她道:“你家老爺不是鎖在閣樓里了嗎,如何出得了門?”秀米說:“我也不知他如何能出來,嗨,反正走了就是了。我是看著他從腰門出去的。”花二娘也有點急了,“那要趕緊央人去找。他這樣昏頭昏腦的人,要是一腳踩到茅坑里淹死了,也是白白地送了性命?!薄 扇苏f著話,秀米看見翠蓮拎著滿滿一籃子金針,從村東過來。秀米就趕過去迎她。翠蓮一聽說這事,倒也不顯得心慌,兀自說道:“你說他拎著箱子,這會兒也走不遠,我們趕緊去渡口截他,讓他過了河,要找他可就難了。”說完,她擱下籃子,拉起秀米的手,兩人就朝津渡跑去?!   『笮颉 ∵@部小說差不多在十年前就開始了醞釀。遲遲沒有動筆的原因之一,是覺得想象中的歷史場景正隨著現(xiàn)實生活的日益空洞而褪色,同時,自己所認定的某種價值觀或生活方式亦在貶值。它令我的寫作尚未開始就已自慚形穢。  2000年冬天,我在意大利和法國交界處的一個小山村里住了幾個月。那是一座古老的圣·芳濟各修道院,除了院長馬歇·布萬先生之外,常常只有我一個人居住。幾乎每天夜里,我都會在山下那條河流湍急的水聲中醒來,月亮透過幽藍的橄欖樹照亮了墻上的壁畫,還有那些拉丁文寫成的古老戒律:不要金錢,不要色娛,不要驕傲。  寂寞是寫作的充分理由。另一個理由是我忽然覺得其實我和想象中的那些夢幻是如此之近?! 』貒螅瑢懥宋迦f字的初稿再度被擱置。一直到了去年,我去韓國的慶州做交換教授,新羅古都的沉寂和深秀一度讓我恍如回到了中國的古代,好在教書并不忙,我有足夠的時間用于寫作?! ‖F(xiàn)在發(fā)表于《作家》雜志的《人面桃花》是長篇小說三部曲的第一部。雖然它的故事相對獨立,但我擔心讀者將它讀完之后對整部作品的意圖仍不甚了了。這份遺憾或說歉疚會迫使我重新做(應為“坐”)到寫字臺前。因為我一直擔心自己是否有足夠的信心將它最終完成?! “l(fā)表一個作品的真正動機就是為了與它告別。不幸的是,我的旅程似乎才剛剛開始。

媒體關注與評論

  第三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2004年度杰出成就獎;  2004年長篇小說排行榜第一名;  第二屆21世紀鼎鈞雙年文學獎。  格非的寫作堅韌、優(yōu)雅而純粹。他的小說曾深度參與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文學革命,他的敘事研究也曾豐富中國小說的美學肌理。他的寫作既有鮮明的現(xiàn)代精神,又承繼著古典小說傳統(tǒng)中的燦爛和斑斕。他的敘事繁復精致,語言華美、典雅,散發(fā)著濃厚的書卷氣息,這種話語風格所獨具的準確和絢麗,既充分展現(xiàn)了漢語的偉大魅力,又及時喚醒了現(xiàn)代人對母語的復雜感情。他出版于2004年度的長篇小說《人面桃花》,作為這一話語理想的延伸,在重繪語言地圖、解析世道人心、留存歷史記憶上,都富于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展。他對這一發(fā)現(xiàn)的深刻表達,不僅達到了中國作家所能達到的新的藝術(shù)難度,還為求證人類的夢想及其幻滅這一普遍性的精神難題敞開了一條嶄新的路徑。

編輯推薦

  格非的寫作堅韌、優(yōu)雅而純粹。他的小說曾深度參與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文學革命,他的敘事研究也曾豐富中國小說的美學肌理。他的寫作既有鮮明的現(xiàn)代精神,又承繼著古典小說傳統(tǒng)中的燦爛和斑斕。他的敘事繁復精致,語言華美、典雅,散發(fā)著濃厚的書卷氣息,這種話語風格所獨具的準確和絢麗,既充分展現(xiàn)了漢語的偉大魅力,又及時喚醒了現(xiàn)代人對母語的復雜感情。他出版于2004年度的長篇小說《人面桃花》,作為這一話語理想的延伸,在重繪語言地圖、解析世道人心、留存歷史記憶上,都富于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展。他對這一發(fā)現(xiàn)的深刻表達,不僅達到了中國作家所能達到的新的藝術(shù)難度,還為求證人類的夢想及其幻滅這一普遍性的精神難題敞開了一條嶄新的路徑。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人面桃花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9條)

 
 

  •     《人面桃花》這本書讓我再一次有一口氣讀完的沖動,書中懸念不斷,緊緊地吸引著我的心思。全書看完,真的不得不嘆服格非的敘事能力,能用如此細膩平滑的文字將一個女子波瀾壯闊的一生和一個黑暗洶涌大時代細細地講述出來。
      韓七的一句話讓印象深刻,我記在心中——“每一人的心,都是一個被圍困的小島。被水圍困,與世隔絕?!标懶忝缀退枷胧潜蝗诉z忘在花家舍對面的孤島上,她們的心就是被圍困的,難得韓七能看得如此透徹!
  •     秀米喜歡著張季元,剛好張季元也迷戀著秀米。當秀米知道他的情意時,他已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全書感觸最深的一句話是:無你,革命何用?這句話可見秀米在張季元心中的地位。說實話,這本書看完之后思路不是很清晰,有點亂,到書終也沒有提到秀米父親的失蹤原因,也不知道是在講什么。感覺有點失望,為什么網(wǎng)友的評價那么高,難道是我的閱歷太低讀不出其中的深意?但望 哪天再翻起這本書能悟出更多的思想
  •     又是一個烏托邦。
      最終秀米還是死了,無論是被人掠去,還是誤會,還是打進監(jiān)獄,她都不曾想過自殺。這一點是極堅強的。整本書的情節(jié)有些迷離,比如秀米父親為什么瘋掉,離家出走去了哪里,張季元為什么突然死去,韓六是誰,秀米為何東渡日本。這些都沒有明寫。作者沒有寫革命的悲壯場面,但是從秀米父親、張季元、王觀澄、秀米等人可看出當時人們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如同”桃花源“一樣的美好愿望。
      還有一個人物令人印象深刻,韓六,一眼便看透了世事,道出大同世界的不可能。人間天界其實是幻影,因為人總是有貪念。我贊同她的看法,王觀澄建立花家舍,是因了他的大執(zhí)念。
      至于書中對情欲的描寫,是非常大膽的。據(jù)說是有象征意義的,但是我沒讀懂,而且覺得有些粗俗(大概是我看法太保守了的緣故)。
  •      有些書會催人奮進,有些書會讓人繾綣流連。這本《人面桃花》,就會讓你慢下來,回到過去,回到沉靜中。
      
       這本書格非寫了十年。就憑這點,這部小說就足夠讓人尊重。已經(jīng)很少有人愿花這么長時間去做一件事了。
      
       格非的東西此前老虎只看過《唿哨》,老實說沒看懂。那時候老虎正讀大一,正是文學夢想瘋長的時候。那時侯,只要是先鋒的就想看,只要看過了,就覺著有了驕傲的資本。后來看博爾赫斯,看??思{,才想起《唿哨》中也彌漫著那種氤氳的水氣。這也難怪,格非是江南人,生命和水本就無法分開。
      
       這部小說沒有那種水氣,但仍然讓人迷幻。不是老虎閱讀水平提高了,而是的張揚收斂了。同樣是呈現(xiàn)水氣,原來是一團團的霧,而現(xiàn)在是葉尖慢慢凝出的水滴。盡管沒有直接接觸,但你讀過之后,仍然有那種周身濕漉漉的感受。編者說,“作者的功力直抵小說細部的每一個末梢”,信哉。
      
       仍然是關于人生、夢想的故事(在格非的小說里,這二者經(jīng)常合而為一、辨別不清),這一次還加了些歷史。小說開始就充滿惶恐不安的氣氛,這種氣氛形成的懸念讓你欲罷不能。
      
       “父親從樓上下來了。”
      
       還能記得讀到這句話時的感覺。那是一種驚悚。
      
       你面對著一個秘密,然而很快你發(fā)現(xiàn)這個秘密后是更多糾纏不清的秘密。你面對的秘密,就是秀米面對的秘密。她的父親這次提著箱子,要出遠門了。你以為你面對的秘密,就是秀米面對的秘密,但你很快發(fā)現(xiàn),不是。至少不完全是。秀米還有她自己的秘密。她掩藏著秘密,于是看到的事情(而且是奇怪的事情)就更充滿了不安的氣息。
      
       秀米正經(jīng)歷她的初潮,她以為自己要死掉了。她不知道,她的命運也正在初潮。在她父親離奇失蹤這天,她的命運就注定了。她父親說,普濟要下雨了。
      
       果然就下了。
      
       全書中,第一章“六指”寫得非常成功,層層鋪陳,有條不紊,你甚至能感受到作者透在紙后的穩(wěn)定呼吸。除了奠定基調(diào)(神秘、不安、潮濕),確立主要人物的性格(秀米不安,覺著什么都虛幻),設置懸念(一波一波,像海浪徐來),讓人物自然亮相(那些來慰問的人,探過一座門來,爭先恐后地與你相見,你覺著是那么自然),還很容易就埋下伏筆,使故事在未來進入縱深(一張讓父親發(fā)瘋的寶圖、一座燒毀的閣樓,一群修樓的工匠、張季元的到來、六指人、一只金蟬)。第一章既是一個完整的故事,又把全書中要展開的線索都涵蓋了。
      
       秀米在父親離去后,要嫁人了。她不在乎嫁的是誰,但命運早為她指明了方向——花家舍。在修閣樓時,她的命運就確定了。那群奇怪的工匠,也是花家舍的強盜。等待她的是另一個世界。這個世界對她來說很陌生,但她很快發(fā)現(xiàn)必須自己承擔。她的母親拋棄了她(那時候我們還不知道她跟張季元有一腿,還不知道她怕秀米搶了她的情人)。這一章,因為秀米的被拋棄,產(chǎn)生了更大的懸念和更持久的閱讀期待。她如何應付一群強盜?她的命運將像何處去?就像太陽被烏云遮蔽那樣,我們不知道何時才能再見光明。
      
       格非不在乎光明?;蛘哒f他不相信光明。他只聽憑命運的指引。等待秀米的是花家舍的窩里斗,是一個接一個的離奇死亡。她的未來,命運早就有了答案。
      
       這一章成功的地方除了繼續(xù)營造氛圍,還交代了花家舍總攬把王觀澄的大同夢想。這個意像在全書結(jié)束后,能產(chǎn)生更大的力量。
      
       在持續(xù)地精彩和懸念之后,格非的挑戰(zhàn)來了。有點遺憾,他完成的也不夠好(可能前面太好,到這里就會產(chǎn)生落差)。時間一下子過去了很多。一個“小東西”被強推到我們面前。許多東西被省略了。就那么蠻橫,像生活本身的做派。
      
       秀米離開了花家舍,也告別了日本。她現(xiàn)在回到了普濟。人們認為她瘋了??伤还芨锩?,只管辦學堂。只好等著革命被告密,自己被抓。她被命運推著承擔她的責任。
      
       這章精彩的是老虎(跟老虎重名的人)和翠蓮的互相勾引,一個出賣革命的陰謀和一些答案。還有一點需要強調(diào)的是,在這一章,格非開始引進張季元日記和“地方志”,這讓故事更有歷史縱深感和真實感。
      
       所有答案揭開的時刻終于到來了。
      
       像一曲激昂了太長時間的樂曲,故事一下子慢下來。這時候你并不感到解脫,而有一種緊張眩暈后的虛脫之感。籠罩在秀米頭上的烏云終于散去了,但我們并沒有看到刺穿云層的陽光。天上開始飄起零星的雪花。
      
       秀米開始了她的“禁語”,但這恰恰是格非的表達。命運像雪一樣來了,做為一株草,只等在風中搖曳。秀米開始養(yǎng)花,寫詩,教喜鵲寫字。她終于等來了“六指”,但她已經(jīng)沒有興趣相見了。三年、十二年。她開始說話,幫著大家渡過饑荒。她的使命已經(jīng)結(jié)束了,她希望能在平淡中掌握住自己。
      
       為了告別,也為了開始,她要回花家舍一趟。但她在靠近后,卻要離開。她說:“我已經(jīng)看過了,我們回去吧?!备穹钦f:“她的聲音不高,語調(diào)卻是冷冷的,硬硬的,不容辯駁。”
      
       在回去的路上,她看著漸漸走遠的船隊,淚水奪眶而出。“她知道,此刻,她所遇見的不是一個過路的船隊,而正是二十年前的自己”。
      
       那之后,秀米在父親視為珍寶的瓦甕里看到了命運的啟示:冰花中是父親的臉,他似乎正在捻須微笑,他坐在一條寬敞的大路邊,正和什么人在下棋。路上還有車,車上還有人下來。這個禿頭秀米似曾相識,但想辨認時,冰花已經(jīng)融化了。
      
       這副正在融化的冰花,就是秀米的過去和未來。
      
       冰花是脆弱的,所以秀米在感到心口一陣絞痛后,靜靜地死去了。
      
       格非埋在花家舍的引信被點燃了。王觀澄的大同夢想在這一刻跟秀米父親的寶圖,秀米的革命夢想合在一起,慢慢融化。
      
       三個人的夢想,三個人的人生在這個點上交融了。沒有結(jié)果,只有過程。你說是虛無,也可以,但你得承認,這種虛無加重了心底的沉重。
      
       如果你想表達,很可能吟誦的仍然是: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     《人面桃花》——大同桃源之陸秀米
      2013-09-27 12:26:06
       老實講,一開始我并不喜歡清末民初背景的故事,我總覺著那些深幽的大宅子讓人沉悶的喘不過氣來??偸菬o時無刻不透漏著陳腐的氣息,連空氣中翻飛的塵土也滄桑的凝重起來。我以為陸家唯一的千金小姐陸秀米最終會成為一個喪夫的富貴寡婦住在歐式的小洋樓里了此一生??上У氖俏抑徊聦α藘蓚€字:“洋樓”。在革命成功后她的確被軟禁在梅城的房子里好些年,直到后來一個人回到普濟的大宅。
       在故事的開頭,誰也看不透這個文弱書卷氣的小姐最后的結(jié)局。那個時候,只是單純有些狡黠的少女,不喜歡丁師傅手上的油膩,喜歡調(diào)笑歪頭寶琛,對家里莫名其妙多出來的神秘表哥也沒有好感。她那個時候不關心這個陌生人張季元在父親的閣樓上做什么,也不知道父親發(fā)瘋出走前一直神神叨叨的桃源圖有什么蹊蹺。
       那個美麗的少女還只知道自己幼稚的心思,還只知道和翠蓮談天說地。到底秀米美不美貌我沒有看到任何文字直接描寫,只是在丁師傅晚年回憶起來說,那些沒事往她家跑的人還不是借故看看她而已。當然,無論秀米是不是天生麗質(zhì)我不知道,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十五六歲的秀米確實是令人著迷的少女。不然修屋匠慶生也不會總“不聽使喚”的曖昧的盯著她,不然那個叫張季元的也不會在與夫人茍合的時候全身心的想著的卻是小姐秀米。以及后來花家舍的馬夲為她殺了花家六當家中的五位。寫到這里我想到一個問題,作者簡直是無時無刻不在隱晦的告訴我們小姐秀米是多么資質(zhì)動人,雖然她的美貌跟革命沒有一絲一毫的直接聯(lián)系,卻又無處不相關。
       好像除了張季元還沒死的那段時間,以及后來秀米被擄到花家舍之外,她基本上不說話。先說關于小姐秀米的愛情,我覺得這也許是一個缺憾,書中并沒有過多描寫她有什么真正存在過的感情。非要算,那也只有張季元,可惜當她們兩個情投意合的時候,這位叫張季元的革命人已經(jīng)死在了清朝的鷹犬之下。當然,到現(xiàn)在我也不同意秀米曾經(jīng)跟張季元情投意合過,他喜歡她是很明顯的,可是就秀米對他的態(tài)度而言,那確實是真正的厭煩,而不是出于小女兒情懷的嬌嗔矯情。不可能說因為張季元死后的一本日記里面赤裸裸的呼喊著妹妹,妹妹,我多么想抱你,就讓秀米愛上了這個已經(jīng)死去的人吧?一方面,我覺得我的合乎邏輯在作者的預設的情節(jié)中轟然倒塌了,另一方面,我不得不接受,秀米在看了張季元的日記之后瘋了??赡芩菬o法接受她愛的人就這么死了。如果她真的就憑借一本日記愛上了一個從未正眼瞧上的人而導致她瘋瘋癲癲,那么日后她也不該會清醒的隨便嫁給母親指婚的人?。磕敲慈绻粣蹚埣驹?,為什么在母親死后最終沒有完成她的遺愿將她與張季元同葬在金針地?總之無論如何,秀米在這本日記之后,我覺得她變成了行尸走肉。但是事實卻是,少女秀米在張季元死前住在她家里的時候就已經(jīng)喜歡上他了,甚至是愛上他了。就像在米行陳老板家里,秀米閉著眼睛想,無論他想怎么樣我都不反對??墒悄莻€時候張季元想起了夫人惡狠狠的話語:你要敢碰她一下我就把你的骨頭拆下來熬湯喝,所以他沒有更進一步的動作了。那么這樣想來,秀米的發(fā)瘋也就順理成章了。而少女秀米是真真正正的在看了這本日記后愛上了這個革命人張季元。
       這也就讓之后的故事給我看得很壓抑,后來秀米在出嫁的時候被擄劫到花家舍,韓三說她母親不肯拿錢來贖她,而還沒過門夫家更不可能拿錢。后來秀米從日本回到普濟,夫人口口聲聲哭喊,哪個天殺的說我不肯拿錢吶,我眼見沒人來取錢苦等這么多天吶……當然秀米沒理她。這件事她沒有興致查下去。也就在故事中不了了之了。我終究也沒等到答案,當然,因為出于夫人知道情人張季元竟然喜歡自己的女兒大聲呵斥他的表現(xiàn)也有可能真的是故意不出贖金的,因為在陸家大院里,這些倫理關系是亂的,夫人一邊是對她無法割舍的血脈疼愛一邊卻是無法克制的把她當成情敵。這是人性的弱點,也是女性的弱點,容易被感情左右。而秀米也一樣,愛她的母親也恨她的母親。因為她們,是情敵。所以說整個故事里我最不喜歡的是這個革命人張季元,他的油嘴滑舌行事作風搞亂了原本簡單的倫理關系。雖然他早早的死了,卻埋下了禍根。而這個禍根并不只是感情,而是關于信仰關于革命。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是因為花家舍的人不想放她走,畢竟老六慶生在為她家修屋踩點的時候就垂涎她了。雖然最后被老五捷足先登了。秀米也沒有這些猥瑣的老頭的凌辱當成一回事。她依舊很平靜。但是她關注起了另外的一件事?;疑崾且粋€真正的世外桃源,一個在湖中心的小島,每家每戶在花老大的領導下形成了人人均等的大同社會,正如書中所說: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故外戶而不閉,是為大同。這句話是我引用的,并不來自于這本書,但是我想,書中要形容的正是這樣一幅社會境況吧。于是秀米想到了父親的桃源圖,想到了丁先生跟父親為了“金蟬”還是“金蟾”而爭論不休,想起了張季元死前送給自己的金蟾,想到他日記里說的革命??墒莵聿患暗刃忝紫朊靼谆疑衢_始動蕩了,前后死了五位當家跑了一位,最后小角色馬夲成為了主人,他并不是策劃這場“革命”的人,卻參與了謀殺,他跟神秘的革命人交換的唯一條件是,要秀米。用馬夲的話說:秀米以后就是壓寨夫人了。而秀米心中越來越大的念頭卻是革命二字。
       兩年后,秀米回到普濟,夫人趕緊把她的牌位拿掉,陸家所有的人在翹首以盼,可是他們等來的只是一個日后被他們稱為校長,或者私下稱為瘋子的小姐,以及小姐說路邊撿來的孩子“小東西”。后來小東西被取名陸普濟,當然沒有人這么稱呼過她,無論仆人還是夫人都稱呼他為小東西。毫不掩飾的說我喜歡和憐惜這個小男孩,他從不敢喊秀米為媽媽,而是跟著其他人喊校長,在秀米忙著劃地整田,與日日來往于她家的陌生人神秘的在閣樓上交流,后來差點毀了堤壩而決定實現(xiàn)不了共產(chǎn)開始實現(xiàn)辦學,這期間種種,小東西只是在一旁默默的看著,在旁人都說小姐瘋了的時候,他大喊一句,你們才瘋了呢!包括夫人,也驚恐的看著她的女兒,說她跟她父親一樣,犯了瘋病,要將這普濟人人都變成一樣,吃一樣的,住一樣的。
       在我眼里,此時的秀米已經(jīng)不是這個故事的主角了,她沉默和執(zhí)著的讓人能忘記了她的存在,相反這個時候,我喜歡上了陸家鮮活的仆人們,我還可以關注小東西。小東西每天拿著秀米的照片輕聲的喊著媽媽媽媽,讓夫人落淚,后來照片因喜鵲的疏忽而破損讓小東西心痛不已。陸家全家上下都各司其責,沒人過問小姐的事,當然,這個時候的秀米已經(jīng)讓人看不清了,包括她的皮膚都因為常年接觸不到陽光而呈現(xiàn)出了衰敗。 后來秀米將陸家一百多畝田地賣掉,夫人懇求著說,秀米,錢我可以給你,不要賣祖宗基業(yè)。管家寶琛哭著摸著小東西的臉蛋說:小東西,小東西,以后你就變成了窮光蛋了。可是秀米只是淡然的去革命去了,包括后來她聽到母親死訊淺淺的應了一聲哦,以及后來田地賣掉才發(fā)現(xiàn)原來是被自己的革命戰(zhàn)友設計陷害,當大批人馬來到她家時候,小東西不顧一切的跑回家給她通風報信一邊跑一邊喊“媽媽!快跑!媽媽!”在這場僵持中小東西死在了橫飛的子彈下,她至始至終都不曾看過他一眼??吹竭@里,我不禁毛骨悚然。她的精神世界已經(jīng)太強大,強大到可怕的地步,可怕到可以忘卻身體忘卻情感的存在。
       也許她對小東西的死漠然還不是給我最強大的沖擊,更讓人震撼的是,小東西死后她也被抓到獄中,不過免于一死,可是她被免于一死的原因是因為她懷有身孕。這無疑是給作為讀者的我一個晴天霹靂。明明在普濟的日子里她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革命,又是哪來的身孕?居然還是普濟碼頭船夫的兒子譚四的,蒼天啊,這個角色僅僅是在往來于秀米家的陌生人中的其中一個。當然,在我重讀這本書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這個默默無聞的角色還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那就是秀米還在丁先生那里讀書時,他們兩個人曾是同學。兩種可能,她是自愿的,可是她不是醉心于革命而跳出俗世了嗎?她會要求與這么一個路人甲同床共枕?另一種是她并不愿意,可是在別人強迫的時候她連反抗的意識都沒有。第二種可能在我的思維中占領了上風。也許正是因為這樣我也覺得,她瘋了,確切來說,這個女人為了盲目的革命如癡如醉走火入魔。這一切的原因我最后歸結(jié)到了張季元身上,是他為她帶來了革命。
       我一直認為秀米的命運不該是這樣的,她應該是醒著過完她的一生,可是她一直如癡如夢的過完了自己的下半輩子,尤其是從日本回來之后。當然,我是不愿意相信主角秀米就這樣瘋掉了的,憑借一些細節(jié)的反應,我相信她還是有人性存在的,作者將這些細節(jié)散布到全文中確實能讓作為讀者的我們產(chǎn)生悲喜交加的情緒。比如,秀米半夜里在夢中說到,是冷了,雪落在臉上才不會化掉。她說的是當時死在她面前的小東西,雪落滿他的臉,當時的秀米沒有轉(zhuǎn)過去看,可是終究她心底是難過的,以及夫人死的時候,她把自己和母親的尸體鎖在房間里幾個時辰。到后來她自己死的時候,也是看著回來的小兒子,新任的梅城縣長。慢慢萎頓下去,我想她應該是心滿意足的死去的吧。再說夫人,也是性格復雜的人物,她對女兒的疼愛絕對不容懷疑,卻摻雜了對情敵的仇視。而對于秀米,我的看法很淺薄和粗俗,老實講,我不僅不懂政治,相反我覺得這世界上最骯臟的莫過于政治了。自從秀米有了革命夢之后,她壓抑了自己的人性情感,我不能說她喪失了情感,但是她卻很好的埋藏起來了。我是無法理解這種至高無上的信仰的。我只能知道我信仰人性中的溫情。
       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角色,陸家的仆人喜鵲,她終身未嫁,忠誠于夫人,小姐,小少爺。當小東西死地時候她怔住了,許久也沒緩過神來,那時候她還是單純美麗的少女,后來為了回來卻不肯說話的小姐去丁先生那里學字。一生照顧著小姐秀米,小心翼翼,因為她寫一個自己不認識的字而惶恐萬分,因為她跟自己說了一句話而驚喜激動,為了她各種莫名其妙的要求而努力找尋。小東西死的時候,寶琛替他喊魂,哭得老淚縱橫,看到這里我也落下淚來,想到了很多悲情的小說人物。
       最后我要說的是,沒有確切的生活在戰(zhàn)亂年代我確實也無法感受到像陸秀米這樣的革命人物的大同理想,因為我生活的年代已經(jīng)是一個骯臟的政治年代了。但是我真正佩服的是不僅來自于秀米的毫無顧忌的理想和追求,也來自于陸老爺、花家舍等人。當然我沒有把張季元算作一個純粹的革命人,因為書中節(jié)選到他的日記一段:秀米??!妹妹??!沒有你,我革命何用?所以我不認為他將革命當成了一種至高無上的信仰。但是小姐秀米卻是,不知道這對于這個悲情的角色來說,讓她知曉大同是不是一件好事,偶爾我會把這本書當做一本歷史題材的書,寫著革命人陸秀米的一生。
  •       書名《人面桃花》,主語“人”,謂語“面”,賓語“桃花”。“人”可指代主人公陸秀米,也可指任何一個人;“面”,顧名思義,作“面對”解;“桃花”是為“桃花源”,是革命理想的代稱。人作為個體在革命背景下所表現(xiàn)出的不同狀態(tài),作者所意圖表現(xiàn)的或許就是這點。作者并未給革命下某種定義或是將作品掛靠在某個高尚的信仰之下,而是通過描寫普通人在大變革中的種種,以普通人的嬉笑癲狂給讀者以更真實的體驗感,這一點倒與導演張黎有幾分相似。通篇營造出的似夢非夢的虛幻與秀米的回憶、張紀元的尸體、陸老爺?shù)某鲎咭黄鸾o人一種時間的刺痛感,也讓我想起了《美國往事》中的那句話,“Your youngest and strongest will fall by the sword”,都說人活一世,脫胎換骨,可是,又有多少是由著自己呢。
      
        革命,亦是如此。參與其中的人樂此不疲,可問他革命到底是什么,他或也只能像秀米一樣,搖搖頭,陷入沉思。他們就好比是墻垣上的蜈蚣,整日在寺廟的墻上爬來爬去,它對這座寺廟很熟悉,每一道墻縫、每一個蜂孔、每一塊磚、每一片瓦,它都很熟悉??赡阋獑査睚埶率莻€什么樣子,它卻說不上來?;蛟S在那個革命的背景下,人們都會處在一種無意識的有意識狀態(tài),自覺不自覺的去跟隨和背叛,變成一個不認識的自己。就像是一片落入江中的樹葉,還沒來得及發(fā)出任何聲音,就被激流裹挾而去,說不上自愿,也談不上強迫;說不上憎惡,也沒有任何慰藉。
      
        參與革命的人能夠被典型的定義為理想主義者,他們意圖將自己活得簡單和高尚,卻單純的忽略的人心的復雜與深不可測。用少數(shù)人幸福的犧牲來換取普世大眾的福祉,這固然光彩,但付出卻往往并不會有回報,因為你永遠也無法叫醒一群裝睡的人,你永遠也不知道上一秒與你稱兄道弟的人是否會在下一秒選擇背叛,正如同花家舍尼姑韓六對秀米說的,“每個人的內(nèi)心,都是一個被圍困的小島”,人與人之間就是始終隔著些什么。這就是世事的無常,這就是人的渺小。
      
        他們是一群不善于批判的人,因而往往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他們也是一群太高尚的人,眼里難容沙子,因而難免活的痛苦;他們一旦愛,便愿傾其所有,因而他們也是最容易受到傷害的人。王觀澄一廂情愿的花家舍,張季元未來的及建立的大同世界,秀米夭折的普濟學堂,還有秀米父親出走時帶走的桃花夢,沒有一個不令人向往,可又有哪個實現(xiàn)了呢。他們不能將就、不能隨遇而安,因而他們被生活所拋棄。但事物總有兩面,他們雖天生帶有某種悲劇色彩,卻也因其純粹變得偉大;他們雖被生活拋棄,卻被歷史拾起,為后人所津津樂道。
      
        革命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而現(xiàn)在是一個人人自危的時代。人們似乎再也無法為了某個政治哲學名詞而犧牲,而事實上這個社會早已經(jīng)鄙夷這種愚蠢的行為。在忙碌的充實感中,我們常常感慨精神的飄零與靈魂的枯萎,在一個沒有信仰的時代,我們以什么來實現(xiàn)高尚?
      
        當我們回看那段歷史,他們的生死與愛恨或能給我們帶來一些感傷,進而激發(fā)某種悲憫與良知,在一個沒有信仰的時代,我們應努力為自己點亮一盞燈,照亮哪怕是一小塊地方,供高尚安睡。
  •      之前不知道格非,沒有聽說過《人面桃花》,還是在朋友的推薦下才讀的這本書。書很好讀,很快可以讀完。格非講故事一流,把本來沒什么意思的革命說得不僅津津有味,還平添著很多的神秘色彩。即使這樣,我仍然不得不承認,從開始的引人入勝,讀到五分之四的時候,我突然不知道了這本書在講些什么。唯一在我腦子里不斷出現(xiàn)的幾個字就是——革命人都是神經(jīng)病。不是嗎,從秀米他爸,到秀米的初戀,再到高潮秀米,沒有親情,賣房賣地,“故作”高明,裝瘋裝啞,這不是神經(jīng)病是什么?被身邊的人出賣,還一副全在掌握之中,其實沒任何高明的計策,這不是神經(jīng)病是什么?所以,格非到底想講什么?
      
       他到故事的結(jié)尾也沒說。即使他告訴大家秀米其實對小東西不是沒有感情,即使他告訴大家所謂的革命成功人士也不過是欺世盜名的“土匪”,即使她說秀米的裝啞是對自己的懺悔,他到底也沒有告訴大家他是怎么想這件事。這命到底是該革還是不該革,平靜的村莊經(jīng)歷的一系列變故是不是由這“革命”引起,前面的革命黨人前仆后繼的“去死”到底是為了什么?那些臨陣變換戰(zhàn)線的嘍嘍們到底是對還是不對?那些打家劫舍的土匪頭子竟然是“圣人”一枚,造成兄弟們互相殘殺的又竟然是所謂的“革命黨”人,他們該死還是不該死呢?
      
       格非到底也沒說。
      
       這就是烏托邦吧?這個邦到底該有還是不該有,為了這個邦做的事倒底是不是神經(jīng)病才有的行徑,人民根本不想的局面你即使邦來了就有意義了嗎?這些問題,大概我們也到底說不出吧。
  •     第一句話“父親從樓上下來了。他手里提著一只白藤箱……”就制造懸念,有的在敘事中慢慢解開,有的則隱約泄漏些蛛絲馬跡,還有的懸念最終成為迷,一旦讀起就難以放下。全書圍繞國民革命早期一個鄉(xiāng)村女子秀米的傳奇人生,將一個人的故事與近現(xiàn)代中國的歷史交織在一起,越看越覺得有點喘不過來氣。格非稱自己在這部作品中力圖“通過簡單來寫復雜,通過清晰描述混亂,通過寫實達到寓言的高度。”
      
      關于愛情
      
      革命黨人張季元在陸秀米情竇初開的年齡,出現(xiàn)在她的世界,在秀米的眼中,張就是這個神秘世界的象征,而對于張季元來說,這個他暗中渴慕的美貌少女的存在使他對革命的信念產(chǎn)生了動搖。兩人之間洶涌的愛戀于暗中滋生,但隨著革命黨的被剿滅,特別是張季元猝死而告終。
      
      秀米于出嫁途中遭遇土匪綁票,被劫至偏野小村花家舍一處湖心小島上。閱讀張季元留下來的一本日記,使她了解了革命黨人的真正動機。于是,秀米后來的革命藍圖中混雜了張季元的“大同世界”。秀米一生對張都未有忘懷,難道只有在徹底的失去之后,人們才能放心地去交付,全心全情地訴說?再看那時情景,曾經(jīng)有段真摯的愛情擺在面前,只是當時已惘然。
      
      關于親情
      
      先是可憐秀米,其母親梅蕓竟因為情人張季元狠得下心來丟她在土匪窩里;后來又可憐小東西,秀米丟在娘家的兒子——他珍藏著秀米的一張小小照片,被丫鬟喜鵲洗衣服時不小心泡了水,他追著喜鵲又哭又咬;他自作多情妄圖吸引秀米的眼光,而秀米對他卻置之不理;當清兵來抓捕秀米時,他一路呼喊“來了來了”,狂奔向廟堂,妄圖去提醒母親逃命,自己卻死于亂槍之下,而秀米卻一眼也沒看他。讀來格外讓人心痛。我只能說,不是人心狠,是格非心真狠,對殘酷世情絕不手軟,生生讓對人性產(chǎn)生了懷疑。
      
      原來,梅蕓并不是沒有去贖秀米,而是狡猾的土匪根本不想把秀米還回去;秀米在梅蕓彌留之際還是出現(xiàn)了,所有的隔閡在生命面前微不足道;秀米不管小東西是怕自己死了小東西傷心。當忠仆寶琛背著小東西去葬,喜鵲茫然問:“小東西呢?”人性中的黑暗,還是有閃光點的,以為無情的人,原來卻是最多情。心中壓抑不已,又用書中的話開導自己,“這才是人性,哪有高大全的人呢?”
      
      關于女性
      
      書中一系列的女性都被塑造得很有特點,陸夫人梅蕓、妓女翠蓮、憨厚喜鵲、花二娘、孟婆婆、尼姑韓六……主角陸秀米,開篇雖未直接描述,但你就是知道這女子很有才還是個美人,因此后面的種種故事和災難也似乎印證“紅顏禍水”。秀米如何就開始革命了呢?表面是跟小驢子等人有關,又或者跟美貌才華有關,或者她骨子里流淌的陸侃的血液、張季元對她的啟蒙。秀米似乎是象征著一種精神力量的萌動、生長和最終的凋落,讓一個弱女子去承擔這一切的敏感、迷茫、悲哀、無奈,也正是格非希望塑造的那樣,女性更純潔、更勇敢。
      
      被卷入革命后秀米迷茫,“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就是一只蜈蚣,而且,被人施了法術(shù),鎮(zhèn)在了雷峰塔下……”;劫后余生的“甜蜜”,“正是烈日灼人的盛夏,酷暑使得她虛弱的身體更加疲憊。午后的街道有一種神秘的沉寂。那些歪歪的店鋪,一片連著一片行將坍塌的黑瓦,堆砌在黑瓦上的一朵朵白云,無精打采的賣水人,瓜攤下亮著肚皮熟睡的肥漢,還有街角抖著空竹的孩子(那空竹嗡嗡地叫著,使人聯(lián)想到寺院空曠的鐘聲),都使她感到新鮮而陌生。她還是第一次正視這個紛亂又甜蜜的人世,它雜亂無章而又各得其所,給她帶來深穩(wěn)的安寧。”是一種馴服?對這無法撼動的俗世的一種無奈的投誠?還是源于本心本真的依戀?“他們像煙一樣,遠遠的,淡淡的,風一吹,就全部散了。她重新回過頭來審視過去的歲月,她覺得自己就如一片落入江中的樹葉,還沒有來得及發(fā)出任何聲音,就被激流裹挾而去,說不上自愿,也談不上強迫;說不上憎惡,也沒有任何慰藉?!鼻皦m往事、五味雜陳,若有所思又不得其解。
      
      關于烏托邦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心,都是一個被圍困的小島。在書中,這個小島叫花家舍,也叫烏托邦,更叫革命。王觀澄、秀米、小驢子,在這個小型的世界里,實踐過桃花源、世界大同、人人平等的烏托邦之國,那里“風雨長廊連接所有的房舍,每家每戶的花朵,都是相同的,連蜜蜂飛來都會迷了路,連夜晚每家每戶的夢,都是一樣的”。
      
      為了這個理想,他們從事反清的辛亥革命,拋棄忍耐了許多,然而,里面的革命黨人是道貌岸然嫖妓的鄉(xiāng)紳、面色蒼白刻薄殘忍的書生、報復心極強的六指畸人、一群樹未倒而彌孫散的烏合之眾;革命的成本經(jīng)費是盜竊搶劫販私鹽等不法途徑得來;甚至,連革命者都不知道革命的內(nèi)容和意義,張季元為了秀米開始懷疑革命,秀米說“革命就是誰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他知道他在革命,沒錯,但他還是不知道他在做什么。就好比……就好比一只蜈蚣,整日在皂龍寺的墻上爬來爬去,它對這座寺廟很熟悉,每一道墻縫、每一個鋒孔、每一塊磚、每一片瓦,它都很熟悉??赡阋獑査?,皂龍寺是個什么樣子,它卻說不上來。對不對?”因此革命失敗后,反而覺得輕松。“一個人勇于做一個失敗者是很了不起的。這不是悲觀,恰恰是勇氣。”現(xiàn)在的電視電影,多從正面角度來敘述辛亥革命,而又有誰知道那些背后的掙扎。革命的親歷者們?nèi)绾尾粴g迎以溫和沒有犧牲的方式改變封建中國的面貌呢?
      
      關于夢和死亡
      
      書中有很多的夢,而每個人的宿命都如雨打浮萍,沉浮全不由自己做主,夢就成了最真實的現(xiàn)實。秀米最后一次去往花家舍“一只烏篷船載著她們,沿著水路返回普濟……不時有蘆枝拂過船艙,發(fā)出清脆的颯颯聲。她又一次夢見了那座被湖水圍困的小島,月光下藍瑩瑩的墳冢,那些桑田,還有桑林中的斷墻剩瓦……半夜里,一片昏暗的燈光將船艙照亮了。秀米披衣坐起,透過艙門朝外一看,原來是有船隊經(jīng)過。每一艘船上都點著一盞燈。秀米數(shù)了數(shù),一共七艘。這些船用鐵索連在一起,遠遠看去,就像是一行人打著燈籠在趕夜路。起風了,天空群星閃爍。在這深秋的午夜,看著漸漸走遠的船隊,秀米不由得打了寒戰(zhàn),淚水奪眶而出。她知道,此刻,她所遇見的不是一個過路的船隊,而正是二十年前的自己。”
      
      故事的結(jié)局別有深意,以秀米的死亡,鳳凰冰花預見的幻夢作為結(jié)束,讓人懷疑它的開始。這一切都讓人讀罷難免陷入思考?!八Uf一句話,他說,人生如寄。這話是說呀,這人活著,就像是一件東西寄放在世上,到了時候,就有人來把它取走了。”人總是要死,要失敗,在這個前提之下,我們才會展開自己的生命和情感。
      
      陸侃還沒有死?梅元寶會跟他姥爺見面么,還會有什么樣的故事?即使是在蒼涼的末世,即使是犯下再大的過錯,仍然可以原諒和贖還。革命、理想、烏托邦的夢幻……這些又都算些什么?掩卷之后陷入長時間的失落,心頭一片索然。夜里四下靜謐無人,忽的一陣響動,嚇了一大跳,去看,原來是立起的案板不知何故倒了下來。
      
  •     這是本好看的小說。革命有流血有犧牲,可是在作者的字里行間將慘烈的革命平靜地鋪陳開來,絲絲入扣。革命中有真情有真愛,無論是秀米對張秀成的愛,還是對她孩子的愛,都是偉大的,慘烈的,驚心動魄的。
      一直帶著小說開始秀米的父親去哪了這個疑問讀書,可是到小說最后也沒有交代。但也無需交代了吧,不都是去追尋心中的桃花源嗎?
  •      看完《人面桃花》竟然覺著不會說話了。怔怔的從飲水機里打來水,抿了一口,潤了潤干干的嘴唇,然后仰起脖子一口氣喝去了大半杯。
      此刻還是愣愣的懨懨的,腦子里只有一句“這融化著的冰花,正是秀米的過去和未來”。
      秀米這樣懲罰著自己。
      她不說話,她把自己裝作一個啞巴,她把自己當做一個啞巴,然后死死的清除記憶。
      她種滿了各種各樣的荷花,芙蓉,水蕓,蓮,錦邊,她讀著李義山的詞,她說“未諳夢里風吹打,可忍醒時雨打窗?!?br />   她把頭發(fā)盤起了一個發(fā)髻,她把一百多畝地都賣掉了,但是她同時聽到風影飄動時彈棉花的聲音,很多年后,她看著那條茫茫的官道說“翠蓮還是不肯回來嗎?”
      “翠蓮還是不肯回來嗎?”
      她是世人眼里的瘋子,她也是世人不肯承認一等一的聰明人。
      她的清麗脫俗寫在那本日記里,淙淙的流水,月影下革命人心口的妹妹,丁樹則的第一,馬卉殺了所有的花家舍頭領讓她做唯一的壓寨夫人。慘死的譚四,出生三天被抱走的孩子。麥場里老乞丐留下的一個灌滿清水的干凈葫蘆瓢,裝滿餿飯發(fā)出陣陣酸臭的舊襪子。
      她也曾坐在那大紅花轎,兩次。
      她告訴老虎她整夜整夜的睡不著覺,她時常半夜起來聽聽那水流過河床才會有困意,她把金蟬把那瓦窯摩挲,夜涼如水時她惴惴的走過那條小道,并肩走著,她暗暗下決心,她暗暗羞愧著。
      瓦窯特有的聲音在陰陰的屋子中一圈圈蕩漾開來,秀米覺著靈魂都要飄起來了,她貪戀著這時刻。
      她不去理小東西,小東西從那燃著香火的墳場踏著厚厚的積雪沒命的跑,嘴里直聲叫著媽媽你快沒命的跑?。£帨吓缘男|西終于歇了下來,旁邊有積雪化的流水聲,和汩汩冒出的血化作黑紅一片,秀米披著發(fā)出來,就好像沒看到。
      秀米在半夜哭的像個孩子,秀米在半夜突然說了夢話。秀米時時刻刻的淚水涌動,整日整日的看著荷花,太陽出來了,趴在石桌上睡一會,媽媽牽著小秀米從閣樓上走下來,打亂正在賬房算賬寶埮的算盤,小秀米一溜煙的跑了。父親抱著大缸難得下樓來,正常的,墻角青苔深深傘骨已經(jīng)被蟲子侵蝕,父親詭秘的朝小秀米笑笑,說快要下雨了,走了。小東西在粗粗的木柱后面怯怯的說,校長。金蟬和他裹著草席的身子讓寶埮深深淺淺的去埋了。
      那個大缸在花家舍在曾看到過。
      秀米突然想去花家舍看看。
      喜鵲準備好了干糧,大片大片的桑葚開著,竹林陣陣,月光下藍色的墓冢,嘩嘩流水聲,七八個互相鏈著鐵鎖的船只像一行人在打著燈籠趕夜路。
      月光照進船艙,藍的清幽,頭頂是嘩嘩的水聲,秀米突然淚水奪眶而出,在船快要靠岸時說“回去吧”。
      瓦窯被當鋪退了回來,這年頭是金的又算怎樣,連口粥都喝不到。
      秀米在瓦窯里洗了臉,殘留的水結(jié)成了薄薄的冰花,父親的臉突然間顯像出來。
      張季元,或許秀米應該在瞥了那眼詩集時,喃喃的道一句。
      這融化的冰花,正是秀米的過去和未來。
      
  •      凡是經(jīng)典小說,讀起來都很美。無論是讀歌德的喜劇《浮士德》,還是中國的悲劇小說《金瓶梅》。文學的魅力也在于此,它那漫無邊際的想像延伸和彌漫紙上的語言氛圍讓人沉浸其中,久久難以自拔,并且像大地上生長出的植物一樣以自然的形態(tài)形成一種閱讀的美感與快感。久不讀小說的我,在《人面桃面》沒有上市之前,一夜之間全部讀完。 “父親從樓上下來了。他手里提著一只白藤箱,胳膊上掛著棗木手杖,順著閣樓的石階,一步步走到院中。正是麥收時分,庭院閑寂。寒食時插在門上的楊柳和松枝,已經(jīng)被太陽曬得干癟。石山邊的一簇西府海棠,也已花敗葉茂,落地的殘花久未灑掃,被風吹得滿地都是?!?br />   
       小說意境的美,首先是小說的語言,其次是由語言形成的敘事氛圍。這樣作家不僅要對語駕馭達到順其自然,念由心生的程度,而且還在敘事的同時忘掉故事之外的所有的一切,將自己深深地沉浸在故事之中。同時,這些美由作家的思想行為積淀后,熔鑄在自己的作品之中。擊節(jié)而歌。我讀著這行云流水般的語言和詩畫般的意境,感嘆著中國漢字的張弛力是如此的美妙,它彈性地把人的想像力延伸得如歌行板,在瞬間完成了有形的文字到無形的畫面的轉(zhuǎn)換。的確如此,文學藝術(shù)是需要美的,它在人閱讀的同時,完成對閱讀者心靈冼滌的過程,由視覺欣賞蛻變成一種心理上的享受。 “真正值得我們追求和向往的,是那些沒有受到污染的干凈的文學和純潔的心靈?!笔艢q那年,我看著書店里那些琳瑯滿目數(shù)不勝數(shù)的圖書和那些搔首弄姿的圖書封面,發(fā)出這些絕望的悲嘆。是的,我們不僅需要讓我們的心靈震顫的小說,更需要這樣的作家。讀過消失六年的陳忠實的《白鹿原》,生長在閉塞潔浄的西藏作家阿來的《塵埃落定》之后,幾年來,我一直的在尋找能讓心靈震撼的好作品。讀完格非積十年心血創(chuàng)作的《人面桃花》,我的心一下子豁朗了。“這個世界是沉默的,而且大得沒有邊際?!薄皬男|西身體內(nèi)流出的不僅是血,而且還有他全部的靈魂”“原來,這些最平常的瑣事在記憶中竟然那樣親切可感,不容辯駁。一件事會牽出另一件,無窮無盡,深不可測。而且,他并不知道,哪一個細小的片刻會觸動她的柔軟的心房,讓她臉紅氣,淚水漣漣”。
      
       平庸的作家把真事寫得難以置信。偉大的作家把虛構(gòu)的故事寫得像剛發(fā)生過的一樣。新浪網(wǎng)民提說格非說,對于沒有看過《人面桃花》的人,身為作者,你能用一兩句話來概括你的小說嗎?格非說,不能一言蔽之。事后我給格非打電話說,我能,《人面桃花》我讀后最深的感觸是“命運是一只無形的巨手。真正的革命者是孤獨的?!备穹菍ξ业谋硎錾顬橘澩?。 “1994年以后,我再也沒有寫過小說,實際上不是我不寫而是寫不來。我反對那種用漂亮的詞藻堆砌起來的空洞文章,寫文章要表達自己內(nèi)心及對外界的思考與關心”。這種意境,需要作家多深的造化呀!讀完《人面桃花》后,才知道格非為什么十年沒有寫小說了,自然也理解了他自己及對外界的關思考與關心了。短篇小說的內(nèi)在秩序是情緒,長篇小說的內(nèi)在秩序是故事。
      
       任何一部長篇小說,都是以故事為載體,來表達作家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和世界觀的。這也是為什么世界上那么多的藝術(shù)作品沒有相同的原因。陸秀米,《人面桃花》的主人公,一個失勢官宦和大地主家惟一的千金小姐,從第一次月經(jīng)來之后,便厄運重重,遇上革命黨人張季元、在出嫁的路上被劫上土匪窩——花家舍、戲劇性的東渡日本歸來之后從事革命、革命隊伍里的王七蛋禍害鄉(xiāng)鄰造成不良的后果、因陸侃的革命訛詐遭遇失敗,包括她后來堅持沉默數(shù)年對這個世界的反省,都深刻地反映了命運是一張無形的巨手和真正的革命者是孤獨的?!度嗣嫣一ā?995年就動筆了,之后幾次擱淺。重讀了《金瓶梅》使他最終決定另起爐灶,他覺得完全可以通過簡單來寫復雜,通過清晰來寫混亂,通過寫實達到寓言的高度。格非通過這10年的努力,這三方面基本上都做了。無論是從秀米的瘋子父親出走時的那只預言“普濟要下大雨了”?!被蚴撬赣H從討飯者手中賣得的能發(fā)出清靈之音和預言未來的瓦釜,包括算命者說翠蓮最后因討飯饑餓而死的讖言成真,都達到了寓言的高度。整部小說的故事一直是以秀米這一根線索而懸念迭出,氣勢宏大。而且,故事通過秀米的兒子“小東西”三年的命運把革命的復雜性寫得眼花繚亂,躍宕起伏。
      
       “當代小說正進入一個日益膚淺和粗糙的寫作狂歡時代,長篇小說的數(shù)量在劇增,寫作的難度在消失,缺乏基本藝術(shù)訓練的寫作者正在任借媒體炒作獲取利益——小說的品質(zhì)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惡化?!度嗣嫣一ā纷屛覀冎販亓艘粋€寫作者的虔誠,也讓我們重新領悟了語言和夢想的清質(zhì)地。這是堅韌的,敏銳的,優(yōu)雅的,精致的,更重要的,它是寬廣和深邃的”。我基本上贊同評論家謝有順的觀點。無論是寫作了許多部小說并且大多改成電視劇發(fā)出他的作品要的是速朽海巖,或是像韓寒、郭敬明這些本身缺乏藝術(shù)素養(yǎng)其作品在媒體的炒作下火得一塌糊涂的文學怪胎,都在驗證謝有順的結(jié)論。藝術(shù)的魅力在于他的博大精深。重讀《人面桃花》,唏噓的同時,我能領悟出秀米在革命失敗后數(shù)年不說話那浸人肺腑的孤獨,同時也能體諒到格非十年寫一部小說的內(nèi)心孤獨。于是,便向我的朋友——著名的導演張元龍強力推薦,要他拍成電視劇。并預言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下一屆的茅盾文學獎《人面桃花》應當榜上有名。因為,好作品,應該得到應有的尊重。
      
  •     
      烏托邦三部曲首先看的是最新的《春盡江南》,因為故事背景是我們這個年代,所以還大概能夠揣測。依稀記得當時看完的心情可以稱之為悵然的。
      
      然而拿到《人面桃花》,覺得相當模糊,抓不住什么??赐耆珪?,也沒能理清脈絡。
      
      看的時候一直拿兩本書做比較。姓名、梅城、花家舍、譚姓男人...
      
      沒能看得很明白,迷霧籠罩的感覺,所以也沒什么好說的。相比于確知無望,懸而未決才更煎熬。陸秀米或者龐佳玉,似乎都是不給自己留后路的女人。
      
      但我又漸漸覺得,所謂烏托邦,假如說本就是虛妄,那這么一想也就沒錯拉。
      
  •     關于少女
      
      obviously,doctor, you have not been a 13year-old girl.——the Virgin suicides
      
       回憶里的少女時代總是美得像一幅畫兒,朦朦朧朧含苞待放的心情,光潔緊繃細膩白皙的皮膚……如果略去那矯飾撒謊的記憶,剩下的卻是別別扭扭的自己、冷漠刁難的家長、若即若離的同學、遙不可及的暗戀、讓人惡心又讓人好奇又讓人畏懼的異性,還有臉上此起彼伏能讓人徹底抓狂的青春痘。忘記是哪部電影里曾經(jīng)說過“人人都在懷念十七歲,可沒人想真的回到十七歲”,
      
       衣食無憂的秀米長大的好孤獨,為了理想癲狂的父親,為了私情失魂的母親,都無暇顧憐青春期里別別扭扭的女兒,只好把她留給風塵氣太濃郁的翠蓮,和人間氣太淡漠的喜鵲,故事從父親的告別開始,而母親則從已經(jīng)開始殘敗的春夢中抬起頭來,發(fā)現(xiàn)亭亭玉立的女兒,曾幾何時,成了自己無從對抗的敵人——也難怪,少女好像都是在青春期成長為母親的敵人,當?shù)谝坏腊櫦y爬上她的眼角,少女同時擁有了微隆的胸部,當她在鏡前焦慮地拔掉第一根白發(fā),少女從初潮的夢里醒來心慌意亂,當她發(fā)現(xiàn)男人的笑容里只剩猥瑣,而那猥瑣的笑竟然也轉(zhuǎn)向了蔥蘢伸展的少女。
      
       那一刻出現(xiàn)的勢不兩立的斷裂,似乎要等到女兒也成了生兒育女的婦人,才能看在兩人同樣經(jīng)歷著人世的煩擾失落和驕傲的份兒上,略微彌合,這時候說起當年的水火不容,竟也有點閑坐說玄宗的蒼涼。
      
      代秀米問一聲:你到底拒付過贖金沒有?答案不明,似乎可以有無盡的玄妙。
      
      關于母親
      
      眾人都以為啞了的秀米,在睡夢中忽然說:唉——臉上沒熱氣了,雪才會積起來。
      
      眾人都以為她始終沒有看那死了的小東西一眼,其實母親的傷在心里,深不見底,任何孩子都是一道血淋淋的傷口,有的幸福,有的痛楚,有的快樂,但沒有彌合的。
      
      說一點題外,第一次把毛丫抱在懷里的時候,我忽然裂開嘴大哭起來,不是幸福而是深深的害怕,那種你想把全世界都放在盤子上端給她,但全世界都不配合,而且還潛伏著數(shù)不盡的怪獸陰謀絕情冷酷,想要從你懷里奪走她的害怕。秀米的大同世界仿佛一個魔嬰,它難產(chǎn)的過程中已經(jīng)血流遍野傷及無數(shù),眼看就要擠出產(chǎn)道,還猙獰一笑,奪走了她唯一的骨血,唯一帶著純真愛她的那匆匆來去的,可愛的孩子。
      
      小東西——唉。
      
      關于背叛
      
      作為一個沒有信仰的民族,中國人最崇尚的是“識時務者為俊杰”——而“時務”是個多么含混的詞兒:勝者為王、金錢為大、權(quán)力崇拜、情勢逼人……模糊而寬泛的定義,必然搭配盲從不堅貞的信徒。也許,作為一個沒有信仰的民族,壓根兒就不需要“背叛”一詞。
      
      小桃紅背叛薛舉人,翠蓮背叛秀米……不知作者是有意還是無意,也許風塵女子的堅貞終歸還是個笑話,其實我倒覺得事實大概正反過來,那些慷慨義氣志同道合的讀書人,反而更多可能成為首鼠兩端的叛教人。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吧?
      
      所以作者的筆下樹立起一個精神勝過肉體,被擄掠的圣女,就再也容不下在紅塵里摸爬滾打享樂縱欲的娼婦?再加上一個早早慘死的孫姑娘,這類人仿佛率先印證了“十殺”的合法性。
      
      關于十殺令
      
       有恒產(chǎn)超過四十畝以上者殺;放高利貸者殺,朝廷官員有劣跡者殺;妓女殺;偷盜者殺;麻風、傷寒等傳染病者殺;虐待婦女、兒童、老人者殺;纏足者殺;販賣人口者殺;媒婆、神巫、和尚、道士皆殺。
      
      
      關于革命
      
      所以人類終究是不可救藥的樂觀主義者吧?只要距離足夠遠,他們能把一切都修飾得浪漫美好,真相的重要性日復一日淡漠,然后再一頭栽進自己營造的美麗里,無法自拔。
      
      秀米愛上不是那個總在挖鼻子、摳腳、其貌不揚、其行不雅、其品不佳的張季元,而是帶著神秘感出現(xiàn),猥瑣都化為曖昧,撩撥都變成啟蒙,然后適逢其時地死去的張季元,日記里的張季元。他把她帶入了一個全然不識的世界,激起了她“革命加愛情”的浪漫,和她從父親陸侃那里繼承的理想主義的瘋狂一拍即合——記得么,那個“門”的夢,已經(jīng)都不算隱喻而是明喻,那是一扇門,秀米帶著厭惡、憎恨、好奇和情欲的初次波瀾走了進去,從此再沒有出來。
      
      但這是一個和《百年情書》《十月圍城》中的英雄多么不同的革命者,一個反英雄的人物,然而他來時如石子擾亂寂靜,預示著之后的亂世云煙,離去還留下一本比那冰凍浮尸更赤裸的日記,揭穿層層迷障,點破重重謎團,讓人唏噓不已。
      
      他像每一次革命一樣,帶著千瘡百孔的不足。卻仍燃起了熊熊的火焰,但當這火燒起來,本來搖旗吶喊昂首期盼的人們才發(fā)現(xiàn),它不似想象中那樣焚盡世間的所有罪與惡,留下一片白紙重頭再來。透過秀米那飽經(jīng)痛楚的眼眸看到的,原來要殺的還有恒產(chǎn)者、小腳者,還有那些本為弱勢茍活不易的人;原來得勢得利得天下的,也不是翻身做主人的奴仆,而還摻雜了那些搖身一變的惡徒劣種——到最后白茫茫打的真干凈的只有秀米的心吧,她始終不愿再開口,莫不是在思量:
      
      革命,已經(jīng)不知道究竟是打著弱者伸張的旗號,想要大祭屠刀;還是根本從最初就是反過來的目的。
      
      關于桃花源
      
      “她想把普濟的人都變成同一個人,穿同樣的顏色、樣式的衣裳;村里每戶人家的房子都一樣,大小、格式都 一樣。村里所有的地不歸任何人所有,但同時又屬于每一個人。全村的人一起下地干活,一起吃飯,一起熄燈睡覺,每個人的財產(chǎn)一樣多,照到屋了里的陽光一樣多,落到每戶人家屋頂上的雨雪一樣多,每個人笑容都一樣多,甚至就連做的夢都一樣。”
      
      但其實這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的桃花源并不存在,你們都知道了吧?
      
      試圖尋找的都郁郁而返,試圖建立的,都得到了地獄。
      
  •      很久沒有一本當代小說能讓我老老實實蹲在沙發(fā)上一個下午一口氣看完了,還好遇到了這本書。
       新歷史小說里,格非無論是對個人歷史話語的構(gòu)建,還是故事的意味深長的寓言性方面,都是做得最恰到好處的,不故意媚俗也不假裝高雅。
       講的一個人性和理想的故事。人性是什么?是人想獲得幸福感存在感,想過得更好一點的本能。理想看似是人追求的最高狀態(tài),但是最后卻被人性給阻攔,摧毀。
       秀米帶著對父親,情人的感情,審視桃源鄉(xiāng)這個理想,并耗費了半生為之犧牲了幾乎一切人性的美好,她像個殉道者一樣,建立并捍衛(wèi)她的桃源美夢,而這個美夢,是隨著人生摯愛一起到來的。
       一代又一代的人前赴后繼為了尋找真正桃源鄉(xiāng),最后卻都丟失了自己。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     周末兩天讀完了格非的《人面桃花》,思緒還被格非拽著。覺得一部小說如果沒有優(yōu)美的語言,再引人入勝的故事和設定都會令人不忍卒讀。這本書評有人寫“同樣是200X年出版,《人面桃花》的細膩文字與余華《兄弟》的粗糙形成鮮明對照”,頓時就對從沒讀過的《兄弟》有了鄙視。我想,這也是我無法讀科幻的原因吧。之前有將一些特別流行的獲得各種獎項的人人都在看的科幻作品拿來看,結(jié)果看到一半實在看不下去了。誠然自己的語言也是粗鄙不堪,嚴格說來,與科幻作品相比還不一定好??墒羌热蛔x過了那么多優(yōu)美的文字,怎么可能再將粗鄙不堪的語言吞進去呢?
      當然,語言的優(yōu)雅只不過是好的作品的一個必要條件。一些青春小說語言也挺不錯的,可是寫來寫去只不過是初高中生的那點小九九,今天暗戀這個明天那個又來示好,一會兒歡天喜地一會兒莫名其妙的就憂傷起來了。大概這個時期的作家都被青春期的沖動所束縛,無法放手進行真正的寫作吧。
      格非是會講故事的,閱讀的時候,總會被各種接踵而至的疑團所吸引,比起偵探小說營造的懸疑的意境,在《人面桃花》里的那些疑團卻是為了一種詩意的意境。這些疑團一旦被揭示,讀者似乎也沒有覺得有如獲至寶的感覺,反而是疑團未解時候更好看。
      印象尤為深刻的,一是作為秀米教喜鵲作詩,無疑是林黛玉和香菱的民國版本,也同樣令人感到了把玩文字中意蘊的趣味。
      另一段,令人讀完唏噓不已的,原文摘錄:
      "
      他們繞過道觀,穿過兩條狹長的石巷,又過了幾座小橋,最后來到了一座干干凈凈的院落前。院子很大,三面圍有竹籬,園中種著菜,也有花,但大多早已凋零??吹贸鲈鹤拥闹魅嗽且粋€有錢人家,但不知何故只落下老漢伶仃一人。老漢帶她們穿過園中的小徑,來到一個草亭里。果然是一本古梅。虬枝盤曲,凜然蒼勁之氣,讓人一見難忘。此花久歷風日,地氣所鐘,花枝糾曲萬狀,蒼蘚鱗皴,封滿盆身。又有苔須垂于枝間,或長數(shù)寸。偶爾風過,綠絲披拂,惹人憐愛。
      那老頭道:“這花跟了我一輩子,若不是為了幾個棺材錢,我是斷斷舍不得讓出它去?!?br />   秀米看了半日,流連再三,只是老頭索價太貴,只得作罷。兩人剛剛走出院門,那老頭又追出來叫住了她們,老頭道:“這長洲地方,多鄙俗浮浪之人。懂得品藻花木的幽人韻士萬無其一,二位既肯造訪寒圃,亦是惜花之人。這本古梅你們?nèi)艨吹蒙涎?,就帶走吧。錢,你們看著給就行。過去,不知有多少人慕名前來買它,因舍不得它寄人籬下,故而一直沒賣?,F(xiàn)如今,我已這把年紀了,今天脫下的鞋襪,明天早上就說不定穿不穿了。這古梅有個落腳處,我也安心?!闭f話間不覺墜下淚來。
      秀米見他這么說,就和喜鵲將衣袋里的錢全都翻了出來給他。老梅易手之時,老者撫之再三,抖抖索索,心猶不忍。反復告以翻盆澆灌之訣,護養(yǎng)培土之術(shù),最后又將兩人一直送出長洲鎮(zhèn)外,這才揮手而別。不料,這本古梅移至普濟家中,任憑秀米如何悉心照料,不到兩個月,竟懨懨而枯。喜鵲嘆道:“這花原來也通人性,怕是舍不得離開主人?!币幌挘f得秀米黯然神傷。后來,兩人趕集時曾專門去老頭家探訪。卻見園林凋敝,門戶歪斜,院中已空無一人。只有滿樹的枯豆莢在風中習習作響。問及鄰舍,說老頭已死去多日了。
      "
      遙想那戰(zhàn)亂紛爭人性泯滅的年代,“想打誰耳光就打誰耳光,想跟誰睡覺就跟誰睡覺”,卻有這株老梅,在誰也不會在意的地方堅持操守,最后以死為報。而且,不是一條忠實的狗或者鳥之類的,而是一株梅,著實令人嘆為觀止。
  •     桃花與流血,香汗與塵囂,白刃在喉與生死契闊——這些舊式通俗小說意味極濃的因素打翻在格非的桃花源深處,漣漪過后,漸漸浮出水面的卻不是革命宏大敘事的遠景,而是回憶本身,是這場回憶美學的大千世界中,夢境對現(xiàn)實詩性的隱喻,是孱弱個體頭頂著瞬息萬變的浮云,書寫另一種歷史可能性的勇氣。其實在序言中,格非就已再三提醒,不要為故事邏輯帶動的革命所遮蔽,撥云見日,我們看見的是一個生活在“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慣性中的個人,“一定要去重溫舊夢”的想象性旅途。
      
      回憶正全面遭到散文化、商品化境遇的侵襲,在現(xiàn)代世界的荒原中,本雅明以悲慟的語言描繪過:“乘坐馬拉車上學的一代人現(xiàn)在佇立于荒野郊地,頭頂上蒼茫的天穹早已物換星移,唯獨白云依舊。孑立于白云之下,身陷天摧地塌暴力場中的,是那渺小、孱弱的人的軀體”,因而,如果認定秀米的革命是失敗的,那不過預示著個體試圖通過回憶返身久已不存的故鄉(xiāng)的徒然。有意思的是,這種徒然并不因為革命落空后,只留廢墟上的一曲哀歌而失去意義,它恰恰印證著個體的掙扎偷得一隙光陰,白馬停駐,于時間的夾縫中漫衍出一段超越時空限定的夢境,你可以稱它為陶淵明的桃源仙境,康有為的大同世界、托馬斯莫爾的太陽城,陸侃的風雨長廊,秀米的普濟天下,王觀澄的花家舍。
      
      回憶的美學可以是普魯斯特式的,也即無意識的回憶。一個不經(jīng)意的日常經(jīng)驗即可能喚醒記憶。《追憶似水年華》中的“我”喝下泡著小瑪?shù)氯R納點心的茶,便悄然改變了二十世紀以后文學創(chuàng)作的命脈;“我渾身一震,我注意到了我身上發(fā)生的非同小可的變化,一種舒坦的變化貫穿全身,我感到超塵脫俗,卻不知何因。”原來,回憶表面的流沙之下,是日常生活中埋下的倔強不移的圓形小顆粒與水珠,它們?yōu)榭此屏鲃訜o形的回憶之沙提供了堅實的基礎。而另一種,則是有意回憶,正如《人面桃花》所展現(xiàn)的,格非不能通過自發(fā)的意識活動描繪普濟的世界,他必須有意識、乃至刻意地去營造超越于庸?,F(xiàn)實生活的另一層隱喻世界,細節(jié)、場景、風物都成為有意回憶所精心刻畫出的因素。魯迅曾戲言,做夢是一回事,講將夢卻是另一回事了,難免要添枝加葉,造夢者格非所回憶追溯的夢境,就以革命為最強的敘事邏輯,將故事娓娓道來。
      
      回憶不僅意在返回,更意在重建。一反傳統(tǒng)革命講述的那種男性的、陽剛的、精神的、高歌凱進的敘事,格非道出的,卻是女性的、陰柔的、肉身的、頹然失敗的。這一方面契合回憶旅途的柔軟質(zhì)地,另一方面,也無疑傳達出格非對以個體經(jīng)驗向時代精神抗衡與逆寫的重視,正是這一抗衡與逆寫,才有可能重建一種最完整的生命形式,也才可能站在“當代”這個向度回視時,汲取到某種自我救贖的可能性。
      
      有意識回憶所打撈的,是一種愛欲。
      
      秀米的踏上革命之路,絕非來自冠冕堂皇的革命精神宣傳,而是來自愛欲之門。張季元的出現(xiàn)促動了少女內(nèi)心懷春的種子。小說開始時,秀米正直初來月信的年歲,這是一個成長的轉(zhuǎn)折點,有多少裂變與萌蘗在暗中涌動。秀米多少能忐忑地感受到張季元帶來的肉身愛欲,一個夢境最有暗示意味。她夢見參加孫姑娘的葬禮,張季元卻把她引入寺廟,開始傳道,每個人都是為了完成某個重要的使命。秀米問這一使命的門在哪,張季元的“手卻順著她的大腿摸索著,把嘴貼在她耳邊喃喃地說:‘妹妹,門在這兒,開著呢?!边@是一個性暗示意味極強的夢境,以女人的陰戶比喻踏上革命之路的門戶,在正統(tǒng)觀念看來可謂不堪至極,但是,格非所要做的卻不僅僅是離經(jīng)叛道地高揚力比多與性驅(qū)動力,而是力圖在已被無限放大的革命政治符號背后,恢復已被抽干的個人存在感與愛感——畢竟,等級森嚴的革命敘事與權(quán)力秩序都是某種超越個人倫理的符號,它們與流動不息的肉體渴求、積極灼熱的感情奔涌互不交涉,也極難構(gòu)成對個體在宏大歷史中,真實存活的痕跡,甚至可以說,它們是個人最虛假的存在蹤跡。相反,欲海情天的回憶則放大了個體瞬間的感官觸覺與身體知覺:秀米細微的喘息聲、張季元腋窩里的煙味、肩胛骨里咯吱的響動使得回憶不僅留存于心,更烙印于身,這些身體記憶不斷提醒著回憶主體的肉身實存。
      
      而張季元身后留下的日記繼續(xù)助燃了秀米的情欲之火,她知道了“在自己花木深秀的院宅之外,還有另一個世界?!边@個世界里,有奪城,有洋槍、有帶著紅纓帽自的清兵,卻也有張季元與母親夜夜“極纏綿”,有張季元一個人的戀人絮語。情欲成為現(xiàn)實世界的另一面,成為轟轟烈烈的革命的風月寶鑒,映照出兩代革命者如禪宗傳遞佛法那般以心印心。數(shù)年后,秀米歷經(jīng)劫難后重回普濟,也以一種充滿性誘惑力的姿態(tài)出現(xiàn),這一夢境仍然通過隱喻傳達,老虎夢見已成為校長的秀米從屏風后閃身,老虎說自己被馬蜂蟄了,秀米說:“不要緊,我擠一點奶水給你涂一涂,”說著,“校長已經(jīng)伸手到腋下,迅速解開了側(cè)襟的銀扣,從滾著綠邊的衣襟中托出一只香馥馥的奶子來?!甭懵兜男夭刻N含著豐富的暗示意味,女性的養(yǎng)育力量全在其中孕育。法國大革命時期對女神瑪麗安的宣傳就往往將其繪做一個胸部堅挺豐滿,乳頭清晰可見的女性形象。她的身體完美地構(gòu)成了一則政治圖像:向小孩開放,向男人開放,將社會上各色人等結(jié)合在其身體框架下。秀米對老虎的裸露也透露出這一眾生平等的訴求,實際上,這一隱喻的夢境馬上被秀米實踐了,她召集了一大幫閑雜人等干革命,要求婦女們放足,要求絕對平等,饑荒之年,她用一袋米接濟眾生,多少實現(xiàn)了夢中那一以乳汁哺育眾人的烏托邦理想。
      
      格非并未一味對愛欲進行無休無止的渲染,相反,回憶中的愛欲,有其奔流,也有其止息,有其喧囂,也有其沉默。愛欲的止息與沉默,以一種抑制情欲的方式展現(xiàn)而出。秀米的兒子小東西,名字取普濟天下之意,是幾代人不同的桃花源夢想的結(jié)晶。對他的死,已成“瘋子”的秀米看上去無動于衷,毫無母性之情。只是在禁語多年后,于夢話中道出真情。革命失敗后,秀米重回普濟,失語三年,以至于家仆喜鵲都以為她真啞了,然而,在一個晚上,她卻聽得秀米在黑暗中朗聲說:“唉——臉上沒有熱氣了,雪才會積起來?!边@句話說的沒頭沒腦,如同一節(jié)被掐斷的香,兀自燒著。然而,這句沒頭腦卻指向秀米心深處雪藏許久的劇痛與愧疚。當年官兵來抓捕秀米,小東西飛奔去報信,卻中槍而死。其時,血流霍霍,融化的血水在溝里流得正急,小東西的靈魂也隨之一寸寸流失。想來,秀米那句話是在追溯小東西死時的慘景,臉上沒熱氣了,人的痛苦過去了,雪才能將堆積起來,不再隨血淙淙流動。秀米不愿再忍受兒子靈魂痛苦地流出身體的過程,而寧愿孩子早受超脫,她對小東西的愛欲是母愛之欲,壓抑最為深刻也最為深重,幾年如一日的在夢中輪回。因而革命失敗后,秀米自動禁語,以這種極為清冷孤絕的方式,對革命與構(gòu)建桃花源時熾盛的情欲的反思,也是對兒子慘死的一種自我懲罰。
      
      在情欲沉默最為極端的情況下,格非甚至選擇了經(jīng)驗省略。秀米去東渡日本的一段回憶被有意抹去了,只有蛛絲馬跡可供追尋,落筆與不落筆之間,秀米思想轉(zhuǎn)變的過程成為一樁懸案,這是格非有意采用的寫作策略,有效避免了傳統(tǒng)成長小說中的人物形象轉(zhuǎn)變的宏大敘事,更規(guī)避了判斷與立場的展現(xiàn)。傳統(tǒng)小說中,人物往往由于受到革命教育而思想激變,一時間高大全起來,這種充滿激情的描寫實則是用理想預設扼殺了個人的愛欲。因而,在有意丟失了一段時間與一段愛欲后,秀米重回故土,成一個不需要解釋的“此在”,深邃冷峻猶如刀刻,壓抑了愛欲,卻埋藏下大愛大痛,這是個體所能承受的最為蝕骨的體驗。
      
      而在秀米與喜鵲交心一刻,格非依然選擇了讓情欲沉默。兩人長期以來以文字交流,同處一屋卻無只言片語,直到一個大年三十的晚上,兩人并臥,秀米突然用手肘蹭了喜鵲一下,接著又用足尖勾了她一下,后來干脆爬到她這頭,并肩躺著,這時,盆里炭火噼啪,雪落如珠,兩人在黑暗中互相摸著對方的臉,秀米的臉上一片淚濕。一剎那間,相視無言,卻心心相印,“剛才,秀米在摸她的臉時,喜鵲感到了一種陌生又復雜的甜蜜,覺得心里很深很深的地方被觸動到了。”這一場景極為動人,卻又極為節(jié)制,主仆兩人并未因為懂得對方而舉動煽情夸張,甚至一句話沒有。格非再次使愛欲沉默了。伯格曼的《呼喊與細雨》中,兩姐妹的理解與寬宥的場景同樣省去了聲音,姐妹倆狂熱地摸著對方的臉,搜尋著對方的眼睛與嘴唇,畫面卻進入一種消聲的情境。一如秀米與喜鵲,這種對愛欲的壓抑,反而在沉默寂靜無邊的空間中展現(xiàn)出最為激蕩的感情碰撞。
      
      繼續(xù)革命與告別革命都是無所謂的,甚或革命本身就是秀米自己也說不清道不明的虛空。通過一場人面桃花的想象性回憶,格非想要追憶的是繁華落盡后帶來安寧的現(xiàn)世安穩(wěn),是革命理想最終對紛亂而甜蜜的愛欲的妥協(xié),是秀米所感受到的,“所有往事,以為未曾記憶,卻一股腦涌入心間,這些最最平常的瑣事在記憶中竟然那樣的親切可感,不容辯駁。”在庸常人世上另鑿的一條時光逆旅,通向作為一場隱喻的桃花源,回憶所能抓住的東西,就像在冬天爐膛邊正在冷卻的木炭,你不知道,撿起一塊,是會燙手,還是已然冷卻——但總不會白費。
      
      
  •     前夜睡夢中聽聞夜雨瀟瀟,大珠小珠好不熱鬧。早上難得偷閑懶起讀書,想到還有本《人面桃花》扔在角落,遂一把抓來。
      《山河入夢》和《春盡江南》讀完好久,轉(zhuǎn)過頭來才看第一本。而幾十年的滄桑,回著頭來細細讀完,真如桃花幻夢,飛盡江南。
      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筆誤,李義山的輕雷變成了格非的驚雷。那天雨后清晨我手捧此書,不忍釋卷。當時還自作聰明地暗自思忖,雖不知“芙蓉塘”如何,但料想馬蹄湖畔大抵如此一般。
      年輕時不懂李義山,也不懂格非。
      讀《山河入夢》時,我愴然而不知所謂,譚功達和姚佩佩如同不食人間煙火之人,種種奇言異行令人感慨莫名,驚嘆莫名,憐惜莫名。
      到《春盡江南》,故事的精妙轉(zhuǎn)折,情節(jié)的跌宕起伏,結(jié)構(gòu)的謀篇布局以及尾聲的卒章煽情,讓人潸然淚下。
      終于到了最初的《人面桃花》,才知道功達、端午、秀米的“瘋癲”一脈相承,格非默默地構(gòu)建出了一套二十世紀中國知識分子的瘋癲警語,真誠得要了命。
      眼前浮現(xiàn)了秀米滿心羞澀春意昂讓偏偏又裝作若無其事的嬌俏模樣,還有一個欲念、躁動和理智雜糅的張季元。也許只有“驚雷”才能打散打亂二人間的曖昧的氣味,也許只有“驚雷”才能警醒這份難言的關系。
      陸家譚家同有一份血脈,秀米的父親夢想著建造一條風雨長廊,為全村人遮風擋雨;秀米自信不會重蹈王觀澄的覆;整頓辦學攻打梅城;功達戴罪之身還苦心孤詣謀劃下水道的建造。而端午卻從市場經(jīng)濟的批判滑落到對家庭倫理的重新回歸之中。這祖孫四代的追求和心歷,恰恰構(gòu)成了一套知識分子轉(zhuǎn)化分化的譜系圖景。陸家和譚家前三代在對革命話語的詮釋中,暗含著一種深重的拯救情節(jié),一種對彌賽亞的憧憬和追求,他們將個人的萌動、欲望與重建社會的心智雜糅融匯在一起。他們從土地中繼承而來這種拯救的情懷,驅(qū)動著他們產(chǎn)生種種瘋癲之念,做出種種瘋癲之事。而最終落入瘋癲。而端午從激揚的年代成長而來,卻在日常生活之中迷失了自己,靠一點微薄的貧賤的目標而活。格非所想表現(xiàn)的,大抵上是一種平凡的生活中一種堅強的瘋癲的抵抗——我用你的革命的合法性結(jié)構(gòu),來營造自己對生活的徹底的推翻與拯救?!徊贿^這份拯救如同桃花,總歸幻化而去。
      從秀米到端午,我們能看到一套相反的故事邏輯。秀米是從自己的欲求出發(fā),轉(zhuǎn)而向往“革命”,向往一種做自己的主、某他人的利的瘋癲。而端午由一個桀驁不馴的詩人變成一個百無一用的職員,在平庸的生活中剛剛看到一絲反抗、疏離的態(tài)度,又落入了與家玉的傳統(tǒng)倫理的“感動”和“愛戀”之中。實際上向我們講述了一則社會寓言:二十世紀前一半的知識分子從孤憤憂郁之中向社會找答案,而我們這個年代的知識分子的孤憤憂郁來自于社會,卻只能投諸于私人生活。這是何樣的一種悲涼?只要投諸于悲情和柔情,仿佛所有的問題都能夠得以解決,或者說是否解決已不重要。這是時代賦予的特點,更是時代的悲哀。
      也許有一天,我們滿足于芙蓉帳暖度春宵,滿足于春風化雨下江南,滿足于各種執(zhí)著的虐心的愛與恨,卻無法這真正地給自己修一道風雨長廊。我們的心是一座孤獨的島,從來如此。
      這時會懷念起功達佩佩的幼稚,秀米季元的偏執(zhí)怪異。你們?nèi)缤蚁喔舳嗄晡匆姷睦嫌?,我忍不住要走上前去,握著你們的手,拍拍你們的肩,和你們一起瘋癲。
      此刻,芙蓉塘外忽有驚雷,也會不會金叵羅指揮倜儻,一座皆驚呢。
      
  •      個人認為《人面桃花》是先鋒寫作與優(yōu)美古典相遇,格非以扎實的功底與虛構(gòu)能力用心經(jīng)營這場美麗邂逅?!度恕奉愃岂R爾克斯《百年孤獨》的魔幻現(xiàn)實主義,格非在散發(fā)霉香的殘史野史間生發(fā)虛構(gòu)資源,故事類似發(fā)面時那塊糟頭,背景是清末辛亥革命。亂世出佳人出英雄,紛繁復雜,這一題材也與格非一貫風格吻合——疑竇叢生且充滿無限可能性。
      
       先天設疑讓故事推進,這里那里故意留下蛛絲馬跡,讀小說同時讀者也在作后天推理。情節(jié)上的吸引力自不必說,細節(jié)上的真實可信也是寫實性洇渡到寓言性的必要橋梁。其實虛構(gòu)比寫實簡單----人們說畫鬼容易。難得的是小說有深度,不是單單想象力在跑馬,這馬上還騎著個有思想的人。
      
       虛構(gòu)者對故事的掌控力更大,這里作者可以充分體驗書寫主人翁的快感。這里的藝術(shù)不是僅僅模仿人生,而是學成出師下山,用現(xiàn)實的筆法打出自己的虛構(gòu)天下。不過缺點正在于此,紙上眩技往往淪為自造神秘主義及人為宿命。以人命安排天命,雖有紅樓里命中注定的影子,但太急于表達,似乎每件小事我們都得多留個心眼子,因為后面往往必然有用……王安憶說我當作家就是要獲得虛構(gòu)的權(quán)力,這對于她這樣一個寫實作家正是起了中和作用。格非的虛構(gòu)權(quán)力在《人》里有了相當?shù)乃疁?,我們期待他能稍稍放手,讓現(xiàn)實生活有較多發(fā)言機會。當然,有意將其獨特風格改造為現(xiàn)實主義是暴殄天物。個人認為,我國作家的敘事風格里,他最接近博爾赫斯。
      
  •     看完了《人面桃花》。
      
      小說的前半部分,還沒有看明白作者想要表達的主題是什么,但當秀米回到家鄉(xiāng)之后的情節(jié)緩緩展開,我才明白講的是關于革命的事。
      
      作者將故事背景設定于辛亥革命前后,講述了想要對清朝末期社會現(xiàn)狀有所改變的革命者秀米的一生。像是一本傳記,但因為人物形象與人們傳統(tǒng)印象中偉大高尚的革命者有所不同,也讓人覺得這只是個虛構(gòu)的故事。
      
      在表面風平浪靜實質(zhì)卻暗流涌動的時代,秀米及其家族只是那個大世界中小小的一部分。生活在那個封閉的小村,秀米卻因為母親情人也是革命黨人張季元的一本日記,而意識到外面還有個更大更精彩的世界。從她被綁架到她再次回家,其間的十年間,沒人知道她的思想史怎樣發(fā)生變化的。但她回來后卻成為了一個革命黨人,為了自己心中的大同世界而勞碌奔波。漸漸地,她變成了一個不被人理解的人, 一個常人眼中的瘋子。最后她失去了母親,失去了孩子,自己生活在痛苦之中,直至死亡。
      
      其實我還是沒看明白,作者對他筆下的那些革命者究竟是怎樣的態(tài)度?贊賞,同情,或者嘲諷失望?他們的很多行為想法在現(xiàn)在看來非常的幼稚可笑不科學,但正因為有他們,有他們一步步的探索,努力,失敗,成功,中國社會才在一點點地進步,才會有后來辛亥革命,五四運動,才會有人們逐步走向自由,思想精神上一步步的解放。作為先驅(qū)者并不容易,總是要與落后的現(xiàn)實做抗爭,不能被大多數(shù)人所認同。他們也是人,也會犯錯,也會受到現(xiàn)實世界的羈絆,甚至連自己走的路是否正確都不知道。
      
      我想他們是痛苦的,因為不能被理解,甚至自己都不能理解自己。我想作者是在努力站在一個客觀的角度來講述他們的的故事,至于是對是錯,我們需要自己的判斷。
  •     秀米被挾持到花家舍。土匪說秀米母親不愿意給贖金,后來秀米母親否認了這個事情。
      
      貌似兩者都不太可能去哄騙秀米,到底是誰說了謊話?
      
      土匪的目的應該是拿錢,自然不會編故事;
      
      母親,都是愛女兒的,也不會為了一些贖金置之不理。
      
      看官如何看待?
  •     2012.4.13下午,在大學的最后一段日子里,花費四個小時,第一次讀格非的書,《人面桃花》。
      
      剛開始讀的時候,說實話,是沒有讀出什么東西來的,依舊覺得有一些朦朦朧朧的東西是自己不懂的。如同秀米一樣,腦子里有太多的疑問。后來隨著秀米的長大,一切昭然若揭,越發(fā)覺得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也開始漸漸理解了這位傳奇的女子。直到最后一口氣讀完,頓時覺得蕩氣回腸,有一種世事滄桑的感覺。穿過歷史,覺得一切恍如昨日。
      
      全書后來以張季元的日記為線索,許多謎底也是在其中揭示的。文中人物也與歷史人物一一對應,更增加了一份厚厚的歷史沉重感。
      
      看書的過程中,也不免懷念起那個時候的人們。那時候的女子有一手好女紅,納鞋底、做衣裳信手拈來;那時候的男子,吟詩誦詩,雖略顯酸腐;那時候的村子,有水有船,夏有荷,秋有菊,冬有梅;那時候的人們民風淳樸,即使饑荒也不爭不搶,互相謙讓、共度難關。
      
      喜歡執(zhí)拗的小東西,喜歡他的聰明與靈性,五歲的孩子卻已是什么都懂,死死護著娘親留給他的照片。喜歡喜鵲24歲開始認字的那份認真,還有那句“燈灰冬雪夜長”。喜歡書里李商隱那些只言片語的詩句。
      
      陸侃是個謎,或許已經(jīng)把自己的靈魂寄托到了女兒身上,借女兒之手完成了自己的愿望。也許就像書中所說,陸侃、張季元、秀米原本就是一個靈魂,前世今生,互相指引,依托同一個肉體完成使命。
      
      千般的努力,最終也沒有換來革命的成功,沒有實現(xiàn)大同社會;后來面對饑荒,大家卻“有飯同食”、互相謙讓。秀米無言,一切原本不必強求,人性本善。
      
      
      其實書中仍有許多未解之謎,陸侃的蹤跡、金蟬的原委、韓六的身世及著落、那只能預言未來的瓦釜……
      
      普度眾生、救濟世人?;疑幔淞耆艘粔?。
  •      “桃源”二字太美,充滿謎一般的誘惑,令人無法抗拒。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一片片的嫣紅,一樹樹的繁茂,一朵朵的嬌艷,一瓣瓣的光致。
      “花水自深淺,無人知古今”。她在湛藍的天空下盛情綻放,她在幽深的碧潭邊俯瞰含羞,她在朦朧煙雨中顧盼回眸,她在微風輕拂時搖曳生姿……白云悠遠,小橋流 水,陽光慵倦,雞鳴狗吠,七八童子,嬉笑相逐;夜色靜謐,溪水淙淙,草色清新,月光傾瀉,屋舍掩映,落英繽紛,落紅滿地,仿佛相思正濃。
       讀罷《人面桃花》,我已然分不清是人面還是桃花,在我腦海里清晰了又模糊,仿佛霧里看花,水中望月,恍惚而迷離。在看不見的遠方有一個奇妙的世界,或許是一個人跡罕至、與世隔絕的無名小島,或許是一個安逸寧靜、無所紛爭的潔凈之所,這個地方就這樣一直延綿在我童年到少年一直到現(xiàn)在的夢里。我從來沒有到過那 里,我不知道它在哪里,可我一直堅信它的存在,所以我一直在尋找,在夢里尋找。童年的夢境里,媽媽牽著我的手,涉過淺淺的河塘,繞過住著仙婆婆的后山,一直走到日薄西山,落日的余暉鋪滿路面;在少年的夢境里,我一襲白裙,仍然延續(xù)著童年的足跡尋找,穿過茂密的蘆葦叢,穿過清香撲鼻的幽谷,我不斷地迷路,不 斷地詢問,不斷地尋找……可是往往是,仿佛近在咫尺又遠在天邊,等我即將找到的那一刻,夢醒了,夢也碎了,我感到無奈而茫然。
      我一直覺得那不是空中樓閣般的水晶童話,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遙遠夢境,我寧愿相信佛所說的“前世”。
       《人面桃花》中不少地方與我的夢境有著奇異的契合。我想,這世上的文學家也大抵都是天真浪漫的做夢家吧。作者花了十年心血,用精致的文筆編織了一個漫長而朦朧 的夢,精致到幾乎不放過每一個細節(jié)之處。我沉迷其中,仿佛在延續(xù)童年和少年的夢境??蓧粜蚜?,桃源在哪里?“通過簡單來寫復雜,通過清晰描述混亂”——一個起先著意于綺麗華美,卻不幸坎坷多舛,最終一切落空的夢。果然是夢啊,不管曾經(jīng)是怎樣的糾纏不休,最終都是淡如云煙,絢爛之極歸于平淡。
       “桃源”的誘惑真的令人無法抗拒嗎?答案是:豈止是無法抗拒,簡直就是致命的!書中的人物大都為心中的“桃源”懷了赴死的信念,也都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陸侃(主人公秀米的父親)和王觀澄是代表,曾夢想著的在普濟建立風雨長廊的陸侃一出場就是眾人眼中不可理喻的瘋子,然后就是迷離失蹤,下落不明。王觀澄的“花家舍”似乎是一個實現(xiàn)了的“世外桃源”——他想人人衣食豐足,謙讓有理,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可是為了維持生存不得不靠打家劫舍,而且他還想贏得所有人的尊崇,美名永揚,流芳百世,還是脫不了“名利”二字,這就導致了后來的徒遭慘殺,也帶來了“花家舍”這個人間仙境毀于一旦。從遙遠地方來、以養(yǎng)病為由 投宿普濟實則暗中聯(lián)絡革命的張季元是個神秘人物,后來也落得被清軍殺害的悲慘結(jié)局。還有秀米,從一個不諳世事的少女,經(jīng)歷了婚途劫持、遭受凌辱、裝瘋作 啞、投身革命、夢想破滅等人生百態(tài),命途多舛,最終慘遭暗殺,令人唏噓。這就又回到這樣的問題:究竟何謂理想?何謂大同?何謂革命?烏托邦本身就具有與生 俱來的悲劇性和矛盾性,對理想的追尋和必然的幻滅正詮釋了這一點。
       “人面桃花”本是出自崔護的詩“人面桃花相映紅”,表達的是愛而不得的相思之苦,這里引用古典卻不局限此意,而是具備更寬泛的涵義,從兒女情長拓展到人生哲理,代表的是現(xiàn)實和夢想的交錯呼應。這樣的意象構(gòu)成了傳統(tǒng)審美中的美妙意境,除此之外還有凝結(jié)著過去與未來、前世與來生的瓦釜,還有各種花卉樹木的觀賞品味,讓小說中的古典情調(diào)和詩意氣息撲面而來。
       可遺憾的是,書中的感情描述似乎有所缺失,就連主人公秀米對張季元的感情也是一種混雜著對未知世界的好奇以及青春期身體意識中的懵懂情愫。且不說如同“世外桃源”般的美好愛情了,就連正常一點的感情都很少見,人與人之間是基于欲望的滿足,這樣的描寫多了,令人懷疑是否會破壞整體的東方美學色彩。本來是期望看 到“烏托邦”般美好愛情的存在作為人性的閃光之處,挽救一下“烏托邦”的悲劇色彩,也許是我的期望太高了吧。
  •     辛亥,外面風雷震蕩,普濟仍是一片桃花秀水。革命在陸秀米命運里激起的波瀾,細膩委婉。
      
      很難想象這么陰柔艷麗的文字講的是一個革命的故事。個人命運與時運大局,人心里的理想與革命理想,統(tǒng)一在一個女子身上,這種手筆,這種格調(diào),學不來。
  •     描摹每一種環(huán)境,每一種環(huán)境的韻味,《人面桃花》的古典雅致,《山河入夢》的畸形混亂,都符合各自特定時代的面貌。到了最終的《春盡江南》,完全就是我們正在活著的這個時代的濃縮。并未史詩,并未巨著,一根主線,點綴這些眾生百態(tài)魚龍混雜。熱愛前兩部的,未必會喜歡這一部,因為沾染了如此濃重的俗世污垢。美感減少了。讀之前就想,好吧,格非你寫這個時代了,你能寫出怎樣的深度?畢竟,我們誰都可以通過多種途徑來知道這個社會的樣子,悲劇,苦難,連同驕奢淫逸。我們看慣了,麻木了,無動于衷了。
         
         《春盡江南》中,當然充斥這個社會的丑陋。倫理,道德,法律,教育,家庭,婚姻,各自登場。在這些敘述中,格非不自覺地,或者說故意地,帶上了自己的評判及感情色彩。比如,小說第一章七十一頁——端午茫然若失地站在“荼靡花事”的檐廊下,手里還捏著鮑老師送給他的《通往哈佛的階梯》。他經(jīng)過運河邊的街角,順手將它扔進了一個蒼蠅亂飛的垃圾桶里。讀來覺得狡黠,會心一笑,就好像聽作者在說——去你媽的哈佛,去你大爺?shù)某晒Α?br />      
         這種種的形態(tài),都由譚端午的生活一筆筆帶出來。并未有什么連貫的故事情節(jié),無非雞零狗碎,庸碌荒蕪。他有文學的博士學位,卻做著近乎無事的工作。讀讀史書,混混日子。然后出現(xiàn)綠珠,就是能倒背《荒原》的那個,想愛又不夠磊落。還是讀書人的酸腐氣。這樣一個女子,是他想要的知己類型。通過她,能夠喚醒死去的心跳。但終是不了了之。
         
         小說故事情節(jié)最強的地方,在終章《夜與霧》。端午妻子家玉(曾經(jīng)叫秀蓉)離家,消失。這一章是這部現(xiàn)實基調(diào)的小說中,開始飛揚的地方。家玉半生都在盡力擺脫曾經(jīng)的樣子,一步步通往成功。她也做到了。但是狼藉的生活仍然讓她焦頭爛額。與端午離婚不久,她突然消失不見。然后一些日子,通過QQ與端午敘述這一段時期的心路歷程。她說,她終究又變成了一個失敗者。也是從此時開始,端午才真正地關心她。好像是,她的失敗與無用才是他想要的。家玉終是在外地醫(yī)院,因病死去。但在這將死的時間,她才真正活過來。切身感受那些疼痛與向往,恥辱與原諒。他們趕走過的那個霸占他們房子的女人曾經(jīng)在家玉耳邊說——別的事我說不好,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我現(xiàn)在就可以告訴你:你一定會死在我手里。這個女人是他們那里最好醫(yī)院的護士長。果然后來家玉患上重病。但她逃離了,逃出了這個地方,到了別的城市,并最終死在那里。這一次逃離,其實,可以說是生命的華章了。不屈服,不拘囿。雖然她成了常人所說的失敗者,但是從她自己生命本質(zhì)的意義上講,她也夠了不起。
         
         小說終了,傷懷就來。家玉后來給端午的信中,描述的畫面其實是《人面桃花》的開場——父親從樓上下來了;家玉與端午最后通過網(wǎng)絡的聯(lián)系,也是《山河入夢》中譚功達與姚佩佩通過書信逃亡的變形。這些人,他們的困境,他們的掙扎,好像我走在路上的朋友,明知道結(jié)局已經(jīng)注定,東西南北都是悲劇,可還是走啊走。這讓我傷感。生而為人。
      
  •      是第一次讀格非老師的文字,感觸很深。我很不會寫所謂的書評,通俗易懂地說一些我內(nèi)心的想法。
       也許同為女子,所以我很喜歡進入故事中去深入體會那些女子的內(nèi)心。我曾經(jīng)說,可能我沒有嬌好的面容,所以我必須要有強大的內(nèi)心才能存活在這個骯臟的人世。
       那么就說說我心目中的秀米吧,在起初對一切懵懂的時候,她的骨子里就散發(fā)出一股別人所沒有的倔強,那種好似將自己推到了一個山巔的孤獨拒絕世俗的瑣事。秀米,她一直在找尋,找尋不經(jīng)意間遺落在人世間的那個真正的自己,或許可以這么說,我們每一個人在人世這一遭最大的使命就是要找到那個丟失的自己,然后拼湊完整靈魂的重量,與生活好好較量一場,至于利益得失,便是生活中那一個又一個的坎,躍過便是晴天,滯留著就只剩下的寂寞。所以我們希望遇見彼時的自己,被時間滯留著的那個自己。
       在小島上的秀米是極美的,她開始觸碰到除了生活領地之外的其他人群,對一切都那么未知,充滿驚喜和刺激,生命被懸在了刀劍上。但是這是一場華麗的蛻變將她從一個女生逼進了一個女人所要生活的圈子中,她不再是做著美夢的少女,她需要完成一個女人該有的全部,找尋愛,享受愛,再厭倦愛。我們的生命就是一個很大的環(huán),跌跌撞撞地繞了一圈又回到了原地,從生到死,如果抽離那些繁瑣細節(jié),那么只是一步便能夠到達吧。
       秀米與喜鵲,是我最喜歡的兩個女子。喜鵲的溫暖,秀米的沉著,兩個人一起的生活總有一種午后陽光的嫵媚,細細地沐浴在全身每一個細胞,很舒暢。以為她們會一直這么生活下去,可是終是一場得失。
       我想,格非老師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是想要給予我們一個契機,讓我們明白人活在世上都是孤獨的,不管有你周遭有多少人的陪同,但是在你死的時候你終究還是一個人。
       秀米為何沒有上去那個小島看一看,我想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她已經(jīng)找到,她已經(jīng)不需要再去見一見那個自己,所有的一切都已經(jīng)明了,自己比誰都認真地活著,孤獨地活著。
  •   才子才子?。?!精神世界很豐富啊
  •   瞎寫的,感覺不怎嚴謹。但是真實感受。
  •   截取了一些片段,引了一些比較容易引起共鳴的文字吧,但是小說感覺還是不夠嚴謹,內(nèi)容也不夠飽滿些,但是確確實實也引起了我的一些共鳴,特別是在主人公身上找到好多自己的影子。
  •   同感啊,看完覺得有種莫名的失落感。。。也是怔怔的。。。上來看書評,就看到你的了,好驚喜。。。
  •   不覺得此書很造作么?讀的時候反胃、想吐
  •   啊,真 沒有,很喜歡。
  •   秀米被寫的讓人覺得無法理喻。。。
    部分同意二樓觀點,確有造作。。。
  •   我倒覺得秀米是個很倔強的女子,經(jīng)歷多了,很多事情都看淡了,但是她追求的是想象中最純凈的愛情,一旦破滅,她便心如死灰,這點略顯悲觀,有點接受不了啊
  •   始憐幽竹山窗下,不改清蔭待我歸。
  •   我在公交車上看完了,您老還真能寫啊~~~這么一篇長論~~~
  •   寫論文多沒勁啊,世界上沒有比抱著寫論文的任務看小說更加痛苦的事情了。還是寫這樣的文章有意思。
  •   哈哈,當然是啦~~~看小說是一種精神娛樂活動。
  •   前幾章讓人驚喜,后幾章“不忍卒讀”
  •   馬弁干的好事?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