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1 出版社:當代中國出版社 作者:梁漱溟 頁數(shù):184
Tag標簽:無
前言
三種人生態(tài)度——逐求、厭離、鄭重梁漱溟“人生態(tài)度”是指人日常生活的傾向而言,向深里講,即入了哲學范圍;向粗淺里說,也不難明白。依中國分法,將人生態(tài)度分為“出世”與“入世”兩種,但我嫌其籠統(tǒng),不如三分法較為詳盡適中。我們仔細分析:人生態(tài)度之深淺、曲折、偏正……各式各種都有,而各時代、各民族、各社會,亦皆有其各種不同之精神,故欲求不籠統(tǒng),而究難免于籠統(tǒng)。我們現(xiàn)在所用之三分法,亦不過是比較適中的辦法而已。按三分法,第一種人生態(tài)度,可用“逐求”二字以表示之。此意即謂人于現(xiàn)實生活中逐求不已,如飲食、宴安、名譽、聲、色、貨、利等,一面受趣味引誘,一面受問題刺激,顛倒迷離于苦樂中與其他生物亦無所異;此第一種人生態(tài)度(逐求),能夠徹底做到家,發(fā)揮至最高點者,即為近代之西洋人。他們純?yōu)橄蛲庥昧Γ瑑裳壑毕蚯翱?,逐求于物質(zhì)享受,其征服自然之威力實甚偉大,最值得令人拍掌稱贊。他們并且能將此第一種人生態(tài)度理智化,使之成為一套理論——哲學。其可為代表者,是美國杜威之實驗主義,他很能細密地尋求出學理的基礎(chǔ)來。第二種人生態(tài)度為“厭離”的人生態(tài)度。第一種人生態(tài)度為人對于物的問題。第三種人生態(tài)度為人對于人的問題,此則為人對于自己本身的問題。人與其他動物不同,其他動物全走本能道路,而人則走理智道路,其理智作用特別發(fā)達。其最特殊之點,即在回轉(zhuǎn)頭來反看自己,此為一切生物之所不及于人者。
內(nèi)容概要
老固然很痛苦的,病固然很痛苦的,死固然很痛苦的,然他所痛苦的是重在別離了少壯的老,別離了盛好的病,別離了生活的死。所痛在別離即無常也。 功利主義對于人生是肯定其欲望的。徑直可以說,欲望就是人生的一切。——人生不就是在欲望的滿足或不滿足中度過乎? 人類的本性不是貪婪,也不是禁欲,不是馳逐于外,也不是清靜自守,人類的本性是很自然很條順很活潑如活水似的流了前去。所以他們一定要把好動的做到靜止,一定要遏抑諸般本能的生活,一定要弄許多矯揉造作的工夫,都是不對的,都不是合理的人生態(tài)度?! ×晳T和社會環(huán)境總分不開,好習慣往往不過是社會所需要的道德,非真道德。清虛高明之懷是什么也不貪,什么也不怕的,抑何威脅牽掣之有?一切威脅牽掣只為受牽累于身耳。心勝乎身,則無此事。此即身心間有矛盾。然此卓然不受牽累之心,豈世俗尋常所有哉!
作者簡介
我不能死。我若死,天地將為之變色,歷史將為之改轍?!目穹?。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陌凉?。
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他的追求。
吾曹不出如蒼生何。——他舍我其誰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他就是“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梁漱溟。
梁漱溟(1893—1988),原名煥鼎,字壽銘、蕭名、漱溟,后以其字行世。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現(xiàn)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國最后一位儒家”之稱。
大眾眼中特立獨行的梁漱溟,一身傲骨,不趨炎,不附勢,被譽為“中國的脊梁”。
梁漱溟自認是一個有思想,且本著自己的思想而行動的人。他畢生思考不停,筆耕不輟,不斷探究兩個問題:一是人生問題,即人為什么活著;二是中國問題,即中國向何處去。
梁漱溟一生治學嚴謹,著作等身,其思想對中國乃至世界影響巨大。
書籍目錄
為本書的“代序”致讀者代序:三種人生態(tài)度一 人生的三路向 生活的說明 人生三種問題 人生的三路向 自述早年思想之再轉(zhuǎn)再變 附:我早年思想演變的一大關(guān)鍵二 宗教之真 宗教是什么 宗教問題之研究 宗教是否必要之研究 宗教之真必要所在 宗教是否可能之研究 人類社會生活中的宗教問題 由中世到近世的轉(zhuǎn)折關(guān)鍵何在 宗教在中國三 道德之真 中國以道德代宗教 道德為人生藝術(shù) 一般人對道德的三種誤解 理性——人類的特征 道德——人生的實踐(上) 道德——人生的實踐(下)四 追求人生的真義 一個人的生活 合理的人生態(tài)度 我之人生觀如是 批評胡適之先生的人生態(tài)度 并述我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 談生命與向上創(chuàng)造 人生在創(chuàng)造 人生的意義
章節(jié)摘錄
從講生活那段起,似乎偏于敘述及抽象,不像批評具體的問題有趣味,而卻是很重要,是我們?nèi)珪闹行摹N覀兣u的方法即因此對于生活的見解而來。我們現(xiàn)在將奮斗的意思再解釋一下。照我們以前的解釋。所謂生活就是用現(xiàn)在的我對于前此的我之奮斗,那么,什么叫做奮斗呢?因為凡是“現(xiàn)在的我”要求向前活動,都有“前此的我”為我當前的“礙”,譬如我前面有塊石頭,擋著我過不去,我須用力將他搬開固然算是礙,就是我要走路,我要喝茶,這時我的肢體,同茶碗都算是礙;因為我的肢體,或茶碗都是所謂“器世間”——“前此的我”——是很笨重的東西,我如果要求如我的愿,使我肢體運動或?qū)⒉柰攵说阶爝?,必須努力變換這種“前此的我”的局面。否則是絕不會滿意的;這種努力去改變“前此的我”的局面而結(jié)果有所取得。就是所謂奮斗。所以凡是一個用力都算是奮斗;我們的生活無時不用力,即是無時不奮斗。當前為礙的東西是我的一個難題;所謂奮斗就是應(yīng)付困難,解決問題的。差不多一切“有情”——生物——的生活都是如此,并不單單是人類為然。即如蒼蠅所以長成六個足,許多眼睛,全都因為應(yīng)付困難,所以逐漸將他已成的我變成這個模樣。以求適應(yīng)環(huán)境的。不過這種應(yīng)付都是在意識以前的,是本能的生活。人的生活大半分也都是本能的生活。譬如小兒生下來就會吃乳、睡覺……這些都是用他“不學而能”的本能,去應(yīng)付困難解決問題的。雖然具有意識的人類,固然半是用意識來支配自己,但與許多別的生物有的意識很微,有的簡直沒有意識的,其本能生活仍一般重要??傊疅o論為本能的或為有意識的向前努力,都謂之奮斗。以上解釋生活的話是很親切真確的說法。但是這話還要有幾層的修訂才能妥貼:其應(yīng)修訂之點有三層:(一)為礙的不單是物質(zhì)世界——已成的我——就是,不僅是我自己的真異熟果。還有另外一個東西——就是其它的有情。譬如我將打獵所得的禽獸食肉剝皮。這時雖是對于其它有情的根身之一種改變局面,其實還是對于“已成的我”的奮斗;因為其他有情的根身實在就是我的器界——已成的我;所以這時為礙的并非另外的有情,仍是我自己的“真異熟果”。真正為礙的是在其它有情的“他心”而不在其根身。譬如我要求他人之見愛,或提出一種意見要求旁人同我一致,這時為礙的即是“他心”;這才是真正的其他有情并非我的“已成的我”,而是彼之“現(xiàn)在的我”;這時他究竟對我同意與否尚不可知,我如果要求大家與我同意,就須陳訴我意,改造“他心”的局面,始能如我的愿,這亦即是奮斗。此應(yīng)修訂者一。(二)為礙的不僅物質(zhì)世界與“他心”,還有一種比較很深隱為人所不留意,而卻亦時常遇見的,就是宇宙間一定的因果法則。這個法則是必須遵循而不能避免的,有如此的因,一定會有如彼的果;譬如吃砒霜的糖一定要死乃是因果必至之勢,我愛吃砒霜糖而不愿意死,這時為礙的就是必至的自然律,是我所不能避免的。又如凡人皆愿生活而不愿老死,這時為礙的即在“凡生活皆須老死”之律也。此應(yīng)修訂者二。(三)人類的生活細看起來還不能一律視為奮斗。自然由很細微的事情一直到很大的事情——如從抬手動腳一直到改造國家——無一不是奮斗,但有時也有例外。如樂極而歌,興來而舞,乃至一切游戲、音樂、歌舞、詩文、繪畫等等情感的活動,游藝的作品,差不多都是潛力之抒寫,全非應(yīng)付困難或解決問題,所以亦全非奮斗。我們說這些事與奮斗不同,不單單因為他們是自然的流露而非浮現(xiàn)于意識之上的活動——不先浮現(xiàn)于意識之上而去活動的也有算是奮斗的。——也因為其本性和態(tài)度上全然不同。此應(yīng)修訂者三。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