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訶德(上下)

出版時間:2003-01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作者:(西)塞萬提斯  頁數(shù):433  字數(shù):760000  譯者:楊絳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堂吉訶德》是國際聲望最高、影響最大的西班牙文學巨制。可是作者米蓋爾·臺·塞萬提斯·薩阿維德拉一輩子只是個傷殘的軍士、潦倒的文人。后世對他的生平,缺乏確切的資料……

作者簡介

  塞萬提斯·薩維德拉,小說家、劇作家。生于馬德里。著有劇本《阿爾及爾的交易》、《努曼西亞》、小說《唐·吉訶德》等。

書籍目錄

致貝哈爾公爵前言第一章  著名紳士堂吉訶德·臺·拉·曼卻的性格和日常生活。第二章  奇情異想的堂吉訶德第一次離鄉(xiāng)出行。第三章  堂吉訶德自封騎士的趣事第四章  我們這位騎士離開客店以后的遭遇。第五章  我們這位騎士的災殃。第六章  神父和理發(fā)師到我們這位奇情異想的紳士家,在他書房里進行有趣的大檢查。第七章  我們這位好騎士堂吉訶德·臺·拉·曼卻第二次出行。第八章  駭人的風車奇險;堂吉訶德的英雄身手;以及其他值得大書特書的事情。第九章  大膽的比斯蓋人和英勇的曼卻人一場惡戰(zhàn)如何結(jié)束。第十章  堂吉訶德和他侍從桑丘·潘沙的趣談。第十一章  堂吉訶德和幾個牧羊人的事。第十二章  牧羊人向堂吉訶德等人講的故事。第十三章  牧羊姑娘瑪賽〓的故事敘完;又及其他事情。第十四章  格利索斯托莫的傷心詩篇,旁及一些意外的事。第十五章  堂吉訶德碰到幾個兇暴的楊維斯人,大吃苦頭。第十六章  這位異想天開的紳士在他認為堡壘的客店里有何遭遇。第十七章  續(xù)敘英勇的堂吉訶德倒了霉,把客店當作堡壘,和他的好侍從桑丘·潘沙在那里遭到種種災難。第十八章  桑丘·潘沙和他主人堂吉河德的談話以及其他值得記述的奇事。第十九章  桑丘和主人的妙談;以及他主人碰到死尸等奇事。第二十章  英勇的堂吉訶德·臺·拉·曼卻經(jīng)歷了破天荒的奇事,卻毫無危險;世上著名的騎士從未有像他這樣安然脫身的。等等

章節(jié)摘錄

  堂吉訶德和牧羊人打架;又沖犯一隊  苦行人,出了一身大汗圓滿收場?! 〈蠹衣犃四裂蛉酥v的事很感興趣,尤其那位教長。他聽那牧羊人敘事文雅,不像個粗野的牧人,非常詫異。他因此說,神父所謂山林出文士確是不錯的。大家都愿意為歐黑紐效勞,堂吉訶德尤顯得慷慨,他說:  “牧羊老哥,我真恨不得立刻動身去為你出力。不用說,蕾安德拉待在修道院里是不愿意的。我不怕修道院長和所有扣住她的人,我準救了她出來交給你,隨你處置;只要你遵守騎士道的規(guī)則,不侮辱姑娘家??上О?,我現(xiàn)在不能去冒險了。不過我相信上帝的保佑,不論作惡的魔術(shù)家法力多大,早晚得輸給行善的魔術(shù)家。到那時候,我可以答應你,一定幫你的忙;這是我義不容辭的,扶弱濟困是我的職責?!薄 ∧裂蛉硕嗽斨眉X德,瞧他衣服破舊,形容憔悴,覺得奇怪,就問身邊的理發(fā)師說:  “先生,這人的模樣兒和說話都這么怪,是誰啊?”  理發(fā)師答道:“還有誰呢!就是大名鼎鼎的堂吉訶德·臺·拉·曼卻呀!他除強暴,申冤屈,扶助童女,鎮(zhèn)伏巨人,是一位百戰(zhàn)百勝的好漢?!薄 ∧裂蛉说溃骸拔矣X得您這話就像騎士小說上的一套;您說的那些都是游俠騎士的事呀。我想您大概是說笑話,或者呢,這位先生的腦袋大概是空的?!薄 √眉X德接口道:“你是個頭號大混蛋!你的腦袋才是空的!你才是個沒腦子!你那個臭婊子養(yǎng)的婊子媽媽的肚子也從來不如我這個腦袋飽滿!”  他口說就動手,抓起旁邊一個面包,使蠻勁向牧羊人劈面摔去,把他鼻子都砸扁了。牧羊人不懂得開玩笑,瞧人家認真?zhèn)λ?,就不顧地毯上的杯盤和圍坐吃飯的人,跳起來直撲堂吉訶德,兩手卡住他的脖子。牧羊人穩(wěn)可以把堂吉訶德卡死,幸虧桑丘·潘沙及時趕來,抓住牧羊人兩肩,把他推倒在席面上,把盤兒砸破、杯子打碎,吃的東西潑的潑、滾的滾。堂吉訶德脫出身來,就去騎在牧羊人身上。牧羊人給桑丘踢得渾身青紫,滿面流血,趴在地上打算摸索一把刀子,索性來個白刀子進、紅刀子出。教長和神父勸住了他。理發(fā)師卻做個手腳,讓牧羊人把堂吉訶德壓在身下。牧羊人的拳頭雨點似的向堂吉訶德臉上打來,這位可憐的騎士就和牧羊人一樣的滿臉是血了。教長和神父差點兒笑破肚皮,幾個巡邏隊員也興高采烈;他們好像看狗打架,挑撥它們互咬。只有桑丘·潘沙急得沒辦法,因為教長的一個傭人抓住了他不讓他去幫主人?! ‘敃r除了兩個打架的相扭著對抓,旁人都在取笑作樂。忽聽得一聲號角,音調(diào)非常凄楚,大家不由得尋聲轉(zhuǎn)臉看去。最激動的是堂吉訶德。他這時壓在牧羊人身下,作不得主,而且挨了好一頓打,可是他對牧羊人說:  “你有勇氣和有力量壓倒我,想必是魔鬼吧?魔鬼老哥,我要和你停戰(zhàn)一會兒,不出一小時。因為我覺得準又出了要我去冒險的事,這凄厲的角聲是喊我的?!薄 ∧裂蛉艘呀?jīng)懶得相打,立即放開手。堂吉訶德站起身,也尋聲瞭望。只見順著山坡下來許多穿白的人,裝束像苦行贖罪的?! ≡瓉砟悄昃煤挡挥?,各村居民紛紛結(jié)成祈禱和苦行贖罪的隊伍,求上帝開恩,普降甘霖。所以附近村人結(jié)隊去朝拜山坡上一個圣人的茅庵。堂吉訶德看見苦行贖罪的人衣服古怪,忘了曾多次見過,卻以為來了奇險之事,專等他這位游俠騎士去承當?shù)?。他們抬著一尊披喪服的偶像;這越加證實了他的瘋想,以為這群強徒搶走了一位貴家女子。他一動念立即如飛地趕向正在啃青的駑駢難得,從鞍框里拿了轡頭和韁繩,一轉(zhuǎn)眼備好馬,問桑丘要了劍,就上了坐騎,挎著盾牌,大聲向在場的許多人喊道:  “諸位,這會兒可以瞧瞧名副其實的游俠騎士在世界上多么緊……

媒體關注與評論

  上世紀九十年代,我社編輯出版了一套工程浩大的“世界文學名著文庫”,該文庫由200種圖書組成,比較全面地反映了世界文學的最高成就。為了滿足廣大讀者的需要,我們本著“優(yōu)中選精”的原則,從文庫中挑出一批最受讀者喜愛的外國文學名著,這些名著系由冰心、楊絳、朱生豪等著名翻譯家翻譯,以優(yōu)美流暢的譯文再現(xiàn)了原著的風格,并配以精美的插圖,稱之為“名著名譯插圖本”叢書。		  		  

編輯推薦

  上世紀九十年代,我社編輯出版了一套工程浩大的“世界文學名著文庫”,該文庫由200種圖書組成,比較全面地反映了世界文學的最高成就。為了滿足廣大讀者的需要,我們本著“優(yōu)中選精”的原則,從文庫中挑出一批最受讀者喜愛的外國文學名著,這些名著系由冰心、楊絳、朱生豪等著名翻譯家翻譯,以優(yōu)美流暢的譯文再現(xiàn)了原著的風格,并配以精美的插圖,稱之為“名著名譯插圖本”叢書。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堂吉訶德(上下)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0條)

 
 

  •   喜歡。喜歡楊絳先生的文章,喜歡樣先生的譯文。
  •   楊絳先生翻譯的書 喜歡
  •   好的插圖,流暢的語言
  •   名家名譯,權(quán)威版本。
  •   大家作品
  •   這方面的經(jīng)典書,謝謝當當
  •   名著名譯插圖本系列都不錯!這本西班牙的名著還是不錯的,有意思,可以把它作為一個人的傳記來讀
  •   一種精神的稀釋,總需要時間與語言來經(jīng)手。大師經(jīng)典都必須承擔被誤讀的義務,何況一些并不被人喜愛的詞。潘安宋玉,千年后被說書人簡化成弱柳扶風美少年的剪影;狀元及第,成了被賈府老太君嘲笑的陳腐戲劇中無趣的頭銜。 譬如說,被塞萬提斯巧筆勾勒過的那個老頭兒,也許比真正的騎士更動人。一個情節(jié)代表了一種精神,漫畫總比長詩深入人
  •   很不錯的書,裝訂精美
  •   偉大的人物簡單的心!
  •   看了不多,但覺得不錯,主要是書的質(zhì)量不錯!
  •   
    一般吧
  •     讀上下兩冊用了好長時間,差不多從年后到現(xiàn)在也有2個月了吧,當然其中也穿插讀些別的書,但業(yè)余時間還是以讀這本為主的。整體情節(jié)很好,穿插的故事也一點都不突兀而且最后都很好地聯(lián)系在了一起。堂吉訶德和桑丘實在太可愛,堂吉訶德瘋瘋癲癲卻堅信著自己的一套理論,如果不是與騎士沾邊的話,其他的議論也倒是高明。桑丘就更可愛的,又傻又呆,又懶又饞又耍小聰明,他才是我們普通人的寫照?!跋氡匚易砸詾檠垡姷?,只是假象;自以為身經(jīng)的,都是幻覺?!?最后堂吉訶德去世,我很難過,故事結(jié)尾,也很難過,像是揮手告別了個淡淡陪伴我兩個月的好朋友。
  •     我想
      人們總是在追求定義的
      來定義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
      和周遭的一切
      渴望能夠掌握這一切
      全知
      
      在這背后
      也許是對未知的恐懼
      或者是對不可知的否認
      
      巨人們來了又走
      小丑們的笑容依然讓人心慌
      誰能肯定我們追逐的不是一片虛無
      
      可現(xiàn)實主義的盡頭又是什么
      
      人們用小丑的定義來教導巨人
      于是巨人成了虎豹
      我們成了羔羊
  •       談起《堂吉訶德》,多數(shù)人都會說:“就是那個拿盆當頭盔,把風車當巨人的傻子吧。”只要這樣說的,大多都沒有讀過這本書,最多是看了一點就感覺索然無味然后放下了。堂吉訶德真傻嗎?塞萬提斯自己都說,這本書的目的僅僅是為了攻擊騎士文學。而堂吉訶德只是他的一把尖刀,無論什么武器為禍武林就是兇器,在英雄手里就變成了神器,所以堂吉訶德這個人物本身沒有問題,只不過由于作者的思路而影響了我們的視角。
        記得有人曾經(jīng)說過:“人要變得成熟,首先要學會的是嘔吐,把自己從小到大所被灌輸進的謊言吐干凈,然后重新認知?!蹦俏覀儞Q一個角度來看這個荒誕的主人翁。當所有人都沉溺于種地、養(yǎng)驢、殺豬···并以此作為終身奮斗的事業(yè),并且是家傳的,所謂子子孫孫無窮潰也。他們一下生就被告知,你的爺爺,我的父親就是干這個的,你以后也要且僅要干這個,這是你的宿命。是的,他們都習慣了。然后堂吉訶德無意間接觸了騎士小說,然后他決定打破禁錮,追求思想與肉體的解放。他勇敢的放棄了祖業(yè),身單影只地去追尋自己的夢想。大家一看他的行為和自己的不一樣“天吶、這個人瘋了,我們必須解救他?!比缓笠幌盗械恼f教、斗爭、銷毀萬惡的文學作品等深明大義的拯救行動就此展開。最后他還是被“善良”的人們救了回來,幡然悔悟,而不是犧牲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
        談《堂吉訶德》就不得不提一部電影--《楚門的世界》,如果你不打開那扇門,就永遠不知道自己是在演戲,你怎么知道你現(xiàn)在所擁有的一切都是必須的、真實的呢?有幾個人可以勇敢的像堂吉訶德一樣去、退去鳳冠霞衣,露出真實眉目。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一切?我們都在演戲從開始他人對自己的期盼到現(xiàn)在的自欺欺人。既然暴力是錯的,那為什么要有死刑?既然性被定義為羞恥,又為什么會那么美妙并且所有人都在最求?同性之間的事情又真的是天生就令人唾棄的嗎?
        都不是,一切都是你被告知的,你被告知何為善,何為惡。你被告知必須壓抑自己的本能,直到到了被法律認可的時候。就像嗷嗷待哺的小小,只直到伸著脖子張著嘴,往里面扔什么就咽下去什么,沒有咀嚼,不會嘔吐。
  •     我曾被堂吉訶德和侍者桑喬的多次對話多次打動,有時候覺得他們話中所說的人性虛偽與貪婪映射在了自己身上。堂吉訶德雖然在外人眼里是個瘋子,但在我心中他是一名正真的智者,他知識淵博,重義守信。最后在堂吉訶德去世的時候,居然還感動不已,留下了眼淚,唉····
      
  •     英國人曾狂妄地對“英語版堂吉訶德沒有好翻譯”的評價如此回應:
      It is often said that we have no satisfactory translation of "Don Quixote." To those who are familiar with the original, it savours of truism or platitude to say so, for in truth there can be no thoroughly satisfactory translation of "Don Quixote" into English or any other language.
      ———————— Don Quixote(Burton Raffel譯,Diana de Armas Willson編)的譯者序(當然是翻譯為英文的譯者)
      
      
      但是,早在我學習西班牙語與開始用英文讀英語文學之前,我就看了楊絳先生的譯版。其語言選詞酌句之精妙,其文筆抒情敘事之精巧,至今印象猶深。
      
      現(xiàn)在學了些西班牙語,接觸了些西班牙歷史與文化,西班牙的傳統(tǒng)勇武性格也進入了認知序列中。西班牙語文學總有一種令人說不出的滄桑感。
      
      而以上的內(nèi)容與感覺,在楊絳先生的譯本里都可以讀到。可見其翻譯之西班牙文功夫何其高深。
      
      再者,楊絳先生的中文功夫也很精彩,集中體現(xiàn)在一些諧音詞的選擇上。比如,在原文描述堂吉訶德坐騎蹄上的紋路值不了幾個錢兒時的西文內(nèi)容,由于楊絳先生的翻譯,與中文銅錢單位“文”一詞在音義方面暗合一處。
      
      勇者心,不是騎士。讀堂吉訶德,更是讀塞萬提斯的人生,一句句的豪言,一句句的妙談,終究名落原野,行于妄想之中?;闹?,凄涼,悲哀?
      
      盡不可得知。
      
      當時可能西班牙的Don Quijote表面只是被理解為嘲笑騎士之書,但是當時堂吉訶德即有著翻譯成諸多語言也不嫌其缺少共同理解點的內(nèi)容。這就是堂吉訶德所揭示的人生悲劇。簡單地說,就是理想與現(xiàn)實有所差異的文辭之談,細細結(jié)合人生經(jīng)歷,卻有著一番無法言語的感受。實乃精妙之文。
      
      如此,有何不可在其他語言中出現(xiàn)精彩的翻譯?
      
      Don Quijote出發(fā)的時空,仿佛是一個夏季的下午一般,困倦、迷離與美妙,誰都不知道未來會發(fā)生什么,主角在空曠的道路上獨自前行。
      
      
      
      
  •     騎士文學:
      對愛情進行歌頌,尊重女性。開創(chuàng)了一種小說形式,即用虛構(gòu)的敘述框架,把人們對于當時的評價與認知融入其中。
      《唐吉可德》詳解
      
      我親愛的愁容騎士。
      
      一標志著歐洲小說創(chuàng)作跨入新階段,發(fā)現(xiàn)了真正的市民小說,通過極端情況極端人物極端行為,將散文提高到了最高水平。用現(xiàn)實主義的手法展開對現(xiàn)實的描述。
      二典型形象:
      A可敬可愛,可笑可悲:
      1他的見解明智行動糊涂是自身性格的內(nèi)部矛盾,構(gòu)成了他喜劇性格的根源,不自知而自以為是,完全按照騎士小說寫的處處碰壁的失心瘋;
      2這種失心瘋是因為讀了騎士小說,之前的其實也是一個知識廣有見解的人文主義者,熱愛自由反對壓迫的制度,主張平等和愛,反對等級制度和血統(tǒng)觀念,認為在于道德品質(zhì);
      3的主要觀點是建立和諧自由平等的社會,當她意識到面前社會與理想差距很遠的時候便挺身而出匡正社會,不惜忍受困難,勇敢行動追求理想。
      4他實現(xiàn)理想的手段是落后荒唐的,脫離現(xiàn)實生活的一些游俠手段,一枚沉溺于幻想中的他做了很多可笑的事情。他的理想在現(xiàn)實社會中根本無法實現(xiàn),理想不為人所理解,孤身一人為理想奮斗,在現(xiàn)實生活中遍體鱗傷并為人嘲弄,孤獨而死。
      B行俠時候是瘋子,清醒時候是智者,C以騎士改造社會,脫離社會現(xiàn)實;
      D以主觀幻想代替客觀現(xiàn)實,E把失敗當做成功陶醉于自我勝利中。
      三 典型人物形象的意義:
      唐吉可德:集中概括了那些強調(diào)主觀動機忽視客觀規(guī)律效果脫離實際的人的特征,蘊含著人中普遍存在的經(jīng)歷長久的矛盾,即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的矛盾。
      桑丘:概括了人類中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不能抽象思維的人,只知道盯著自己的食槽而沒有理想的人,既有小農(nóng)意識自身膽小貪小利;又有勞動人民樸實善良寬容公正的品質(zhì),講求實際的樂觀性格。
      四 雙重諷刺視角:
      動機:攻擊騎士小說,消除其在人們心中的聲望。
      1戲仿:滑稽模仿,將要模仿對象的特點進行模仿,進行夸張夸大的刻畫,讓人看到缺點,以表面忠誠實際卻是顛覆性的方式揭露所模仿對象的弱點。
      唐吉可德夸大了主觀動機與客觀效果的差異,見證荒唐性,并諷刺其不注重現(xiàn)實的行為。既是對唐吉可德的嘲諷,也是對騎士小說的諷刺。
      2反諷:下卷中用大篇幅敘述其理想,以及為理想執(zhí)著追求的經(jīng)歷,穿插了唐吉可德在追求理想中不為周圍人理解的情節(jié),反襯出周圍人的平庸,諷刺現(xiàn)實生活中聰明的清醒者。唐吉可德在與周圍人的對比中由喜劇人物變?yōu)楸瘎∪宋?,自以為頭腦清醒的人在唐吉可德面前變成抨擊對象。
      騎士社會是空洞理想的,公道正義自由,是人類追求的終極關懷的社會,也是唐吉可德追求的。周圍沒有人能撫慰她的信仰,理解她的過去和未來,可悲在于他活在一個不屬于他的世界,只能一個人孤獨的奮斗,更可悲的是,這世上沒有一個讓他真正為之奮斗獻身的事業(yè),等待的只能是無聲息的死亡。
      
      當我讀到淚流滿面的時候,才明白傅媽口中“理想主義者讀的話會深有同感”為何意。
  •     超越時空的旅行,現(xiàn)在這個時代讀來依然不過時,何等智者才能有如此先見。這本書是我讀過最厚的一本,確是在想讀書的時候反復比較后仍然想再次閱讀的珍貴著作。
      
      舉世皆醉唯我獨醒是個什么樣的境遇,還是我獨醉其中不愿醒來。一旦醒來是不是一種放棄一種妥協(xié),一種真過不了命運改變不了世界的認命?
  •      就像海涅說的一樣,每次讀這本書的時候看到的東西不一樣,這次我再次翻閱,在某些情節(jié)處看到以前沒看到的東西,我越是細細分析,越是感覺到膽戰(zhàn)心驚,因為當我把唐吉坷德變成當代中國的屌絲,把所謂的騎士道變成當代中國的社會風氣的時候,這本書就可以改名為《中國的唐吉坷德 》。這絕非我胡言亂語,下面看我如何分析。
       在書中唐吉坷德準備去當騎士的時候,有一段描寫下:他的頭盔已經(jīng)收拾干凈,頂盔已經(jīng)改成頭盔,馬已經(jīng)取了名字。自己也已經(jīng)定了名稱,可是覺得美中不足,他還得找個意中人。因為游俠騎士沒有意中人,好比書沒有葉子和果實,軀殼沒有靈魂。對于這一段米蘭昆德拉寫過這樣的話,這段描寫引起了我對愛情定義的疑問,說白了,就是什么是愛情??這個疑問也是我的疑問。在當代中國,貧苦家庭中,家人肯定會告訴你,不要談戀愛,要搞學習,等以后工作穩(wěn)定了再談也不遲。于是愛情不再是自發(fā)的感情了,而是到了一個階段為了談而談,按照一個所謂的理論而談,按照中國的社會風氣來進行自己的愛情,就像唐吉坷德一樣,當了騎士必須要有一個心上人一樣。這是關于愛情,唐吉坷德和屌絲的比較。
       在書中,唐吉坷德一切準備好了,當他出發(fā)到了郊外,有一段描寫:他忽然想到一樁非同小可的事情,差點是他放棄剛開始的事業(yè)。原來他想到自己并沒有封授予騎士。按照騎士道,他沒有資格和任何騎士交戰(zhàn)......他打算一碰到個什么人,就請他把自己封為騎士。 在中國,每一個出身貧苦的屌絲對待學歷的態(tài)度,跟堂吉訶德對待騎士封名的態(tài)度如出一轍。在當代中國,社會風氣無非告訴我們一個人必須是某權(quán)威的代表,或者有一定的名聲,不然沒資格“說話”,并且我們也是這樣覺得的。就像唐吉坷德想的一樣,沒有騎士封號就沒資格和別人戰(zhàn)斗一樣。這是關于名號或者權(quán)威,唐吉坷德和屌絲的比較 。
       在書中唐吉坷德出發(fā)了,一心希望干出一番事業(yè)讓人刮目相看,但是他所干的卻一再讓人笑話,很多事例,我不多贅述,在當代中國,多少人和堂吉訶德一樣,在這個成功至上的社會風氣中,我們也想建功立業(yè),卻屢屢失敗讓人笑話。這是關于建功立業(yè),唐吉坷德和屌絲的比較。
       以上是關于名聲或權(quán)威 愛情或婚姻 建功立業(yè)或成功在唐吉坷德和屌絲們之間的一番對比。于是我發(fā)現(xiàn),其實唐吉坷德在現(xiàn)在的中國,其實就是一個資深的屌絲罷了。所以我才說騎士道代表了當代中國的社會風氣,唐吉坷德是當代的屌絲代表。
       但是,我再細細想想,唐吉坷德其實不僅僅代表了當代中國的屌絲,他還代表了歷朝歷代的中國屌絲,這樣的人以前存在,現(xiàn)在存在,在遙遠的將來依舊存在,不會消失。
       這讓我明白一句話,某種意義上,歷史從、未進步,它只是一直在循環(huán)。某些東西從未消失,只是換了一種名字存在在生活中。這寫東邪是什么,大家都有自己的見解,我多說無益。
      
  •      堂吉訶德的突然醒悟,讓我不能接受。還是在前文的敘述中其實就隱含著他的日漸清醒?還是,從一開始他就是清醒的,明白自己的瘋癲,在“瘋癲”中履行著自己的意愿?如果是這樣,是何其的悲哀!
       合上書,心中一顆沉沉的石頭!
      
  •      在這本書的前一部分,背景告訴我們此書為塞萬提斯為批判騎士小說而寫。在歐洲的中世紀,騎士小說由于種種原因滿足了不少人的需求而非常盛行。我想在當代,出于同樣的原因,也會有一些小說滿足了不少人的需求而變得非常流行。至于這些受歡迎但在某些方面值得批判的小說,究竟為何流行,我就不敢妄自猜測了。不管原因是什么,在我心中始終有一種感覺告訴我當代也有類似騎士小說的小說存在。因此,我們也需要一個類似塞萬提斯這樣的作家用堂吉訶德來喚醒我們被某些小說迷住的心。
  •     這本巨著是我在地鐵上每天看點看點,有月余看完的。剛開始覺得唐吉可德太愚昧了,簡直荒唐透頂。他每次出丑,心里很痛快。慢慢地,看到好多人竟然利用他的瘋癲,就開始有了憐憫之心,痛恨那些以此取樂的人。內(nèi)心深處,是想讓種種證據(jù)來告訴唐吉坷德,他的那些想法都是錯誤的。最后,作者竟給我們勾勒了一個空中花園,牧羊人的生活,真的令人向往,可惜這一切已經(jīng)晚了。偉大的唐吉坷德大人已經(jīng)被世事捉弄得身心俱疲,一命休矣。好在他最終還是恢復了神智,令人惋惜??傊?,唐吉坷德對美好事物的向往的執(zhí)著與努力,令我很欽佩,只不過事與愿違,可嘆,可悲!
  •     剛放暑假的時候在書柜的一角無意間看到的,因為久聞盛名,就趁閑來無事的時候讀了。
      與自己想象中的堂吉訶德何止南轅北轍。
      不是英雄,卻是個幻想成為英雄卻因為模仿騎士而使自己過得一團糟的人。往往自己的幻想還會將周圍的人一起卷入不幸,可憐的桑丘,愿主保佑你。
      或許我受譯者序言的影響,對堂吉訶德有了一個先入為主的印象。不過不得不承認,這個序言起了引導作用,否則看到這樣倒霉的故事,我可能因為太過于荒誕而不在讀下去。(我也確實沒讀完。)
      在我看的篇章里:堂吉訶德是一個富有正義感的人,并且有些自己的見解。但他由于迷戀騎士小說而分不清想象和現(xiàn)實的區(qū)別,將自己的一廂情愿強加在世界上,其結(jié)果就是與現(xiàn)實世界格格不入而成為笑柄。
      人應該自省,應該學會接受自己不愿承認的現(xiàn)實。堂吉訶德是一類人被夸張后的藝術(shù)形象,或者是把很多人的特點集中表現(xiàn),所以讓人覺得可笑。但仔細想想,當你在現(xiàn)實中生活中難道沒有過將自己的向往變成現(xiàn)實時的想象嗎?難道沒有過如果我是這樣的人,那么這件事不會這樣的軟弱嗎?只不過堂吉訶德是放大鏡,將這種自我寬慰無限放大,才會脫離生動而變成一個經(jīng)典的藝術(shù)形象。也可以說堂吉訶德比起我們太自信了。所以我們應該認清事實,不要讓妄想蒙蔽了雙眼,成了瘋癲。
      
      
      
  •     我一直驚嘆于桑丘對于游俠騎士的定義:一個挨打的流浪漢和一個國王。實在是再精準不過。在我看來的,當所有人都認為堂吉訶德是個陷入瘋狂行為的瘋子時,他其實是個天才。他擁有自己的國,銅墻鐵壁,政治清明,人心向善,在自己的國中,他是國王。國里擁有正義堅定的道德準則,英勇的騎士英雄道德模范,正義總是能戰(zhàn)勝邪惡的命運規(guī)則允諾,高尚純潔的愛情。他作為國王,即使肉體外表缺乏,但精神上是最偉大一切優(yōu)秀平直的實踐者和代表。(并不是指他統(tǒng)治著這個國,而是說這個國是完全按照他的想象形成和創(chuàng)造的。)當這個國這個夢完整且牢不可破的時候,堂吉訶德是強大無謂的,但在當他被眾人或是出于好心或是出于惡意地蒙騙和玩弄時,現(xiàn)實社會的殘酷一直在攻擊試圖刺穿毀滅他的夢他的國。直到最后,他陷入困惑,激情消減,承認自己發(fā)瘋時,他才真正瘋了。結(jié)尾最后的死亡,不是好人阿隆索的死亡,是天才堂吉訶德在自己的王國里的死亡。
  •      堂吉訶德是我見過的擁有最荒誕古怪的思想,最驚世駭俗的行為舉止,最令人捧腹大笑的奇談怪論,為世人所難容與不解。但是撇開他關于騎士道的這些想法和觀念,他其實是一個可愛的人,一個清高的人,一個有著美好理想與愿望的人,這一點非常可貴,甚至讓人產(chǎn)生敬意,原因恐怕是自己很難成為這樣的人,也許年少時有過相似的夢想,但是現(xiàn)實所迫,生活所逼,只能安于現(xiàn)狀。但愿每個人心里都生活著一個堂吉訶德,如果有我想是幸福的,就讓他一直這么活下去吧。
  •     剛開始看,感覺很荒誕,跟魯迅的阿Q和孔乙己之類的相比,這本書看起來更輕松,更幽默,也很諷刺??窗正傳和孔乙己只覺得主人公很可笑,很可悲,甚至不值得同情,而對于堂吉訶德,我卻被他的執(zhí)著打動,他的謙遜和紳士也令我印象深刻,看小說與實驗研究不同的是,前者不必糾結(jié)于什么是正確的,在于我認為什么是值得吸收的,或許塞萬提斯寫小說的本意是諷刺甚至推翻騎士小說的地位,但在書中其他人嘲笑堂吉訶德的同時,我也看到了他本人的坦然,禮貌,和堅持。騎士是有很好的修養(yǎng)的,在我們嬉笑怒罵之余,可曾反思······
  •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每一個人年輕的時候都有一顆堂吉訶德的心。”本來我不能理解這句話的真正含義,當我看了這本書之后我稍稍有點明白了。
       我很佩服堂吉訶德,佩服他即使在年過半百之后任義無反顧的堅持自己的騎士之夢,佩服他矢志不渝的愛著村里的一位趕豬的姑娘,佩服他將夢想付諸行動的勇氣、、、我在想,等我到了知天命之年,我還會不會像他一樣,為了夢想堅持不懈、義無反顧?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個未知數(shù),但我現(xiàn)在還年輕,如果正當年輕還不能有顆堂吉訶德的心,那就白年輕一場了。
       老師說要想實現(xiàn)夢想就要先醒過來。嗯!我要先醒過來,清醒一下,然后奮力翱翔!
  •     不久前,在諾貝爾文學院和瑞典圖書俱樂部聯(lián)合舉辦的一次民意測驗中,來自54個國家和地區(qū)的一百位作家推選《堂吉訶德》為人類史上最優(yōu)秀的虛構(gòu)作品。根據(jù)5月7日公布的民意測驗結(jié)果,塞萬提斯17世紀撰寫的這部作品,輕而易舉地榮登榜首,得票率高達50%以上,把《追憶逝水年華》的作者、得票率第二的普魯斯特遠遠甩在后面,同時也使其他文學大師們的鴻篇巨制黯然失色,包括荷馬的經(jīng)典著作和托爾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卡夫卡、福克納以及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作品。我國也曾由北京的幾個博士為20世紀中國文學大師排座次,為體現(xiàn)眼光的獨到不凡,金庸等新派大師被神圣加冕,茅盾等老派大師被一掌擊落馬下。但魯迅及其《阿Q正傳》卻仍然巍然不動,穩(wěn)踞第一把交椅?!吨腥A讀書報》組織的由讀者評選的類似活動,魯迅及其《阿Q正傳》仍是位列第一,毫無疑義。
      
      堂吉訶德與阿Q為什么分別是西方與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典型呢?因為他們都反映了人的最根本的困境——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但為什么前者是悲劇的崇高,后者是悲劇的渺??;前者的悲劇令人肅然起敬,后者的悲劇令人可憐可嘆呢?如果人注定要成為悲劇主人公的話,那相信誰都愿意成為堂吉訶德,或以堂吉訶德自命,誰都不愿當阿Q,或自稱阿Q。
      
      如果沒有弄清堂吉訶德與阿Q的區(qū)別,你去讀德國古典哲學,會驚異的發(fā)現(xiàn)那簡直是阿Q們的王國,整個唯心主義哲學體系也簡直就是阿Q哲學體系。康德說什么“人是自然的立法者”,貝克萊說什么“存在就是被感知”,尼采說什么“我為什么這樣聰明”、“我為什么寫了這么好的書”……這不是阿Q式的白曰夢嗎?但學術(shù)常識提醒我們:這不是精神勝利法,這是弘揚主體精神。
      
      是什么區(qū)分了弘揚主體精神的崇高與精神勝利法的渺小?答案是,符號。堂吉訶德的精神世界是符號化的世界,阿Q的精神世界是未經(jīng)符號化的體現(xiàn)了集體無意識的直覺。堂吉訶德是個飽讀騎士小說的紳士,他學識豐富,說話引經(jīng)據(jù)典,一套一套的,只要不談及騎士道,他完全象個圣哲,他的錯誤是“符號中毒”——一種特定的符號系統(tǒng)騎士小說讓他食而不化,他的悲劇是一個偉大人文主義者的悲劇。阿Q是個大字不識一個的農(nóng)民,被搶斃畫押時連個圈都畫不圓,他的思維沒有有經(jīng)符號而成熟,永遠停留在直覺階段,原始階段,幼稚階段,他的所思所說所為,是民族集體無意識的自然流露,他的悲劇是一個衰弱的老大帝國的象征。是龐大的符號系統(tǒng),讓堂吉訶德抱負遠大,思想深刻,足跡踏遍了西班牙幾乎每個角落,所到之處都留下了他性格的烙印,走過的歷程壯觀有如史詩,他至少沒有庸庸碌碌地度過一生,這是一種失敗的勝利。救世濟人的理想主義光環(huán)讓他周圍的現(xiàn)實顯得那么萎瑣而黯淡,理想主義者即使……也仍是高尚的,令人肅然起敬。而未經(jīng)符號化的直覺思維,讓阿Q目光短淺,思想淺薄,志趣低下,胸襟狹小,活動范圍限于未莊一帶,交往圈子限于王胡、小D、假洋鬼子之流,走過的歷程局促有如散文,把革命當成了公報私仇,個人恩怨、蠅頭小利、聲色之快主宰了他行動的方向,在遭到不可避免的打擊下他卻陶醉于精神中的勝利,這種所謂的勝利就只能稱它為勝利的失敗了。
      
      讓未經(jīng)符號化的阿Q作為衰弱的老大中國的象征,并不是意味著文盲太多是中國落后的原因,而是意味著中國文化沒有實現(xiàn)符號化,或符號化得不夠。發(fā)明了成熟的文字也不等于實現(xiàn)了符號化。比如表意的漢字比起西方拼音文字來,符號化程度要低得多。以符號學看來,西方拼音文字實現(xiàn)了作為符號的能指(拼音字母)與作為事物的所指(拼音字母所代表的意義)完全分離,初學者不查字典,無法由拼音字母猜出意義,符號已獨立出來,自成體系,符號成為意義的主宰;而漢字由于以象形、形聲、指事、會意為基本表意方式,作為符號的能指(漢字)與作為事物的所指(漢字所代表的意義)膠著在一起,初學者不查字典也可以從偏旁或字形猜測意義,所謂“秀才認字認半邊”,符號沒有獨立出來,自成體系,而成為意義的附庸。
      
      文字只有在充分符號化以后,才能實現(xiàn)認識的充分的抽象化和概念化,也只有在抽象概念的基礎上才能進行繁雜而嚴密的永無窮盡的演繹推理,實現(xiàn)人對客觀世界認識的步步深入。在這個過程中,近代理性形成了,近代科學產(chǎn)生了,近代工業(yè)革命爆發(fā)了,中西社會發(fā)展差距拉開了。沒有充分符號化的中國文化,也能進行歸類和體悟,但或失之簡單,或失之淺近,或失之模糊,無法將知識進行嚴密的層層推演,于是在中國歷史上,也有聰明,沒有理性;也有技術(shù),沒有科學;也有真知,不成體系;也有發(fā)展,但總的來說還是停滯,拿耕田方式來說,從秦朝到清朝,沒有什么質(zhì)的飛躍。
      
      培根說:“知識就是力量”,這里的知識不是指《四庫全書》里的知識,是指符號化的近代知識體系。崇拜符號力量的近代西方,盡管一度出現(xiàn)了“符號中毒”——計算機也免不了要鬧病毒,像堂吉訶德般荒唐可笑,但一旦把什么問題都推演清楚了,就會拋棄哈姆雷特的沉思與猶豫,投入到浮士德的果敢的行動與無限的追求中去,創(chuàng)造出魯濱遜的荒島奇跡。到這個時候,康德的豪語“人是自然的立法者”,才讓人覺得不虛此言,因為人類主體精神的紅旗已經(jīng)光榮地插上了現(xiàn)實高山的峰頂。以后隨著符號文明的高速工業(yè)化進程,自然已被人類的鐵拳打得連連告饒,瀕臨一死,直到環(huán)保與生態(tài)運動興起,才告消停。
      
      漢字在中國被創(chuàng)造出來是一件大事,倉頡造字之后,“天雨粟,鬼夜哭”——中國人對文字抱著一種奇怪的矛盾心情,既驚喜,天上掉糧食(粟)了,又驚恐,認為可能觸怒了鬼神。對語言和文字中國人始終將信將疑地使用著。儒圣孔子一方面說“言之無文,行而不遠”,一方面又說“巧言令色,鮮矣仁”。道哲莊子更流露出鄙薄語言文字的傾向,“得魚而忘筌,得意而忘言”,“可以言論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我們有理由懷疑那個連圈都畫不圓還釋然安命的阿Q 是否就是莊周所推崇的那種“真人”。以后的中國文學藝術(shù)悉染莊風,以簡省蘊藉為最高化境,甚至“不著一字”,也能“盡得風流”。這種崇尚直覺經(jīng)驗的文化在簡單性生產(chǎn)活動中是夠用的。莊子筆下那個庖丁在解牛時,“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完全憑那個不但不需要符號推理,也不需要五官感覺的主觀直覺經(jīng)驗——神,已能做到使解牛的過程如舞蹈般輕松愉快完美,勞動結(jié)束后頗為“躊躇滿志”。春秋戰(zhàn)國時的庖丁在解牛技術(shù)上能達到這個程度,確實可欽可佩,但一千多年過去了,到了清朝末年,解牛還是這么個解法,就難免可憐可嘆。而此時的西方已在從不“躊躇滿志”的無窮無盡的符號推理中實現(xiàn)了解牛機械化,一頭頭活牛從機器的這邊進去,一袋袋的牛肉干就從機器的那邊出來。一旦野心勃勃的魯濱遜們不滿足于荒島奇跡,還要進行東方殖民,將解牛機械改裝成軍用艦船,殺人槍炮,一起開到庖丁們的國度的海邊上,那庖丁之國就只有簽訂不平等條約,然后精神勝利的份了。阿Q的悲劇宿命在庖丁的時代已被注定。
      
      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是人的最根本的困境。人生在世,誰愿意就低不就高,誰不想成為“立法者”,誰不想張揚主體精神,誰不想讓理想主義的大旗在現(xiàn)實高山的峰頂獵獵地飄揚,誰不想有一天朝著眾人高喊一聲“我為什么這樣聰明”,“我為什么寫出了這么好的書”,然后眾人頻頻點頭說,是啊,是啊,那么理想的符號化是一條道路。做事要崇尚科學而不要光靠經(jīng)驗,治國要奉行法治而不要搞人治,管理要實行量化而不要憑直覺。數(shù)字村、數(shù)字鎮(zhèn)、數(shù)字鄉(xiāng)、數(shù)字縣、數(shù)字市、數(shù)字省,數(shù)字車間、數(shù)字工廠、數(shù)字公司、數(shù)字學校、數(shù)字廳局、數(shù)字部委,數(shù)字中國……凡此種種,都是符號化的正途。漢字符號化不夠,是個缺點,但現(xiàn)在拼音化既不可能,也無必要,更重要的是要從文化心理上符號化,文字畢竟只是工具而已。
      
      有一利必有一弊。符號化也可能“符號中毒”鬧笑話或“符號濫用”——符號文明就發(fā)動過兩次世界大戰(zhàn),污染過環(huán)境,但它有能力進行自我矯正,自我救贖,自我完善,因為它愿意將一切矛盾紛爭的裁判權(quán)最終付諸于理性,付諸于邏各斯(Logos)。二戰(zhàn)后再沒有發(fā)生過世界大戰(zhàn),現(xiàn)在西方發(fā)達國家的環(huán)境也保護得比發(fā)展中國家好。符號不是萬應靈丹,不會總是“包您滿意”,但人類也許還找不到比符號更好的生存與發(fā)展的武器。
      
      循理想符號化之正途,那么堂吉訶德的荒唐可笑很快就要過去,魯濱遜的人間奇跡就要到來;反之,那么庖丁的“躊躇滿志”只是歷史,阿Q的荒唐可悲將是宿命。
      
      生活中不時遇見一些心中充滿光榮與夢想,卻在現(xiàn)實中屢屢碰壁,甚至鬧了不少笑話的青年朋友,他們應該自問:我到底是堂吉訶德,還是阿Q呢?……
      
      
       (本文原載賈平凹主編《美文》雜志2003年第10期)
      
      
         *******************************************************
      
       歡迎各位繼續(xù)閱讀我的相聲式作品《達爾文顯靈》:http://read.douban.com/ebook/266588/
  •   視野開闊!觀點獨特!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