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人建構的身體維度

出版時間:2008-5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作者:黃曉華  頁數(shù):333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現(xiàn)代文學的“立人”命題至少包括兩個層面:由奴隸到人的社會發(fā)展與由動物到人的生物進化。這兩個層面都與身體意識密切相關?,F(xiàn)代人的建構首先需要一種現(xiàn)代的身體意識?,F(xiàn)代文學中的人生派、藝術派、革命派以及翻身派的文學創(chuàng)作,雖然在解構傳統(tǒng)社會身體意識與生理身體意識方面有著各自的成就與局限,但從整體上構成對傳統(tǒng)身體意識的全面顛覆,從而實現(xiàn)身體意識的現(xiàn)代轉型。

作者簡介

黃曉華,男,1973年生,湖南隆回人。2002年6月畢業(yè)于湖南師范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2005年6月畢業(yè)于武漢大學,獲文學博士學位?,F(xiàn)為湖北大學中文系講師。主要從事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研究,在《魯迅研究月刊》等刊物上發(fā)表學術論文十余篇。

書籍目錄

序緒論  一 中國文化中的身體意識  二  中國文學中的身體抒寫  三 后現(xiàn)代語境中的身體理論  四  中國現(xiàn)代文學身體研究綜述  五 本書的思路與方法第一章  民主與科學的雙重協(xié)奏——人生派身體意識論  第一節(jié) 民主-科學:身體與啟蒙的協(xié)奏    一  奴隸-人:民主與身體的解控      二  動物-人:科學與身體的祛魅 第二節(jié) 刑罰-示眾:他者的身體    一  示眾與國民性批判    二  虐刑與社會抗議 第三節(jié) 服飾-頭發(fā):身體的他者    一  服飾與個體自由    二  服飾與男女平等  第四節(jié) 戀愛-婚姻:父權與夫權的雙重解構    一  子輩身體與父權的顛覆    二  女性身體與夫權的解構  第五節(jié) 性-道德:主體與社會的雙重建構    一  性道德與文化批判    二  性交易與社會抗議    三  性觀念與主體建構  第六節(jié) 疾?。t(yī)學:社會與文化的雙重解構    一  疾病與社會抗議    二  疾病與家庭抗爭    三  醫(yī)學與文化解構第二章 審美與縱欲的兩極律動——藝術派身體意識論 第一節(jié) 審美-縱欲:身體與藝術的糾葛 第二節(jié) 性-性解放:個性解放與縱欲狂歡    一 性解放與個性解放    二  性游戲與縱欲狂歡    三  性自由與人性重構 第三節(jié) 疾病-個體:審美與色情    一  疾病的審美意味    二  疾病的色情意味 第四節(jié) 受虐-施虐:頹廢與享樂    一  自戀與抗議    二  頹廢與色情第三章 屬已與屬他的精神分裂第四章 誘導與規(guī)訓的雙重調(diào)控——翻身派身體意識論結語:身體意識轉型與現(xiàn)代人的建構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民主與科學的雙重協(xié)奏——人生派身體意識論  第一節(jié) 民主一科學:身體與啟蒙的協(xié)奏  “文學是人學”,現(xiàn)代文學中沒有任何其他派別的作家會比人生派作家對此有更深刻的體會與認同。1917年,《新青年》揭起文學革命的大旗,在新文學與舊文學之間劃出了一條明顯的分界線。作為新文化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文學運動將新文化運動提出的“反對文言文,提倡白話文,反對舊道德,提倡新道德”落到了實處,從形式與內(nèi)容兩方面實現(xiàn)文學變革。這種啟蒙意識使現(xiàn)代文學從誕生之日起,就與社會人生結下了不解之緣,人生派文學由此成為現(xiàn)代文學的主潮。啟蒙精神與現(xiàn)實主義,作為人生派文學在思想內(nèi)容與藝術手法方面的主要特征,始終貫穿于人生派文學的發(fā)展過程之中。魯迅回憶自己創(chuàng)作的緣由時強調(diào),“說到‘為什么’做小說罷,我仍抱著十多年前的‘啟蒙主義’,以為必須是‘為人生’,而且要改良這人生”,“我也并沒有要將小說抬進‘文苑’里的意思,不過想利用他的力量,來改良社會”。從五四時期的文學研究會的“人生派”到七月派,甚至孤島文學,“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始終是人生派的一大主題。從這一主題出發(fā),人生派作家不僅發(fā)現(xiàn)了下層人物的悲慘命運,而且促進了“人的覺醒”與現(xiàn)代人的建構,試圖通過現(xiàn)代人的建構而實現(xiàn)社會的重構與民族的振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現(xiàn)代人建構的身體維度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分類清晰,論證也不錯。但不乏宏大敘事的痕跡,過于清晰的分類反倒削弱了文學歷史現(xiàn)狀的客觀性,文本分析不夠豐富。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