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與鄉(xiāng)愁

出版時間:2010-11  出版社: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  作者:崔衛(wèi)平  頁數(shù):207  
Tag標簽:無  

前言

  1978年春節(jié)前后某個星期天早晨,我同父親一起出門準備上街,走到傳達室被人叫住,“有你家一封信”。我清清楚楚看到牛皮紙信封的右下方印著“南京大學”的字樣,但一時卻想不起來這與我本人有什么聯(lián)系,記得很清楚,是父親打開了信封,里面是一份錄取通知書。父親是那種十分內(nèi)斂的性格,有喜歡放在心里也不說出來。他一句鼓勵的話也沒有說,但是我能體驗得到他內(nèi)心的充實和滿意。我分享了父親的感受,也一句話沒有說?! 』氐讲尻牭牡胤睫k完了手續(xù),我?guī)е恢恍∠渥颖几澳暇?,箱子里裝著一些換洗衣服,還有一套豎排的線裝書《唐詩三百首》(上下兩冊),書中注明由“蘅塘退士手編媚古居士重訂”,這是幾年前從鄰居的孩子手中得來的。這套書一直跟隨我到現(xiàn)在?! ∶麨?7級,實際上是1978年2月進校。我們中文系全班不到50個人,九個女生,有一位是稍后擴招進來的,南大子女,她住在家里,其余我們八個則住在一個寢室里。我們早起跑步,天色未明就甩開腳步狂奔。學校的大喇叭比我們起得更早,不停地播放那幾首歌曲,印象最深的是一首“藍天里有一顆會唱歌的星”,因為當它的旋律在耳邊響起,我們恰好頭頂著深藍色的天空,那上面依稀掛著幾顆閃爍的晨星。

內(nèi)容概要

在今天應該建立什么樣的價值尺度,如何擁有恰當?shù)拿缹W眼光?這兩者是否同樣重要?能否既是擁有倫理的,也是符合美學的?本書主要運用文學及電影作 品,通過追尋伏爾泰、狄德羅、康拉德、伯爾、索爾仁尼琴、海子、王小波等人的蹤跡,對這些問題做了獨特而極具意義的思考。    這 本富于深刻思想內(nèi)容和人文價值的思想文化隨筆,重在探討當今應該建立什么樣的價值理想,以及如何擁有恰當?shù)默F(xiàn)代美學眼光,其中議題包括當代美德、人文精 神、人性的幽暗意識、文化現(xiàn)代性,美學與倫理關系以及知識分子的角色等。其對當代價值理想的反思,對人性的思考都站在美學、哲學的高度,其命題和內(nèi)涵所指 向的當代思想文化重建,富于極強的人文價值。

作者簡介

崔衛(wèi)平,江蘇鹽城人,1984年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yè),文藝學碩士,現(xiàn)為北京電影學院基礎部教授。主要從事的領域有:電影批評、文學批評、社會與政 治批評以及當代中-東歐思想文化。著有《帶傷的黎明》、《看不見的聲音》、《積極生活》、《我見過美麗的景象》、《水木年華》、《正義之前》等。翻譯有 《布拉格精神》、《哈維爾文集》、《通往公民社會》(與人合譯)。

書籍目錄

第一輯  災難與人性  造就堅固的人工世界  一切都好——伏爾泰與大地震  作為“異端”的自然  經(jīng)歷了人性的災難過后——范美忠事件認識之一  自由地愛母親,自由地與他人休戚與共——范美忠事件認識之二  籌劃自己有長度的人生——范美忠事件認識之三第二輯  尊嚴與愛  我們的尊嚴在于擁有價值理想  你的腹中有一千道光芒  人既有尊嚴與愛,又邪惡——2008年兩部反思德國納粹的影片  邪惡體制下的個人選擇  誰害怕那只烏鴉  戰(zhàn)爭引發(fā)的人性思考  歐洲精神第三輯  思想與鄉(xiāng)愁  思想與鄉(xiāng)愁  安提戈涅的負重  我們在哪里錯過了海因里希•伯爾  一言難盡索爾仁尼琴  迷宮般的文化現(xiàn)代性  兩德統(tǒng)一中知識分子的角色第四輯  幽暗意識  天使的傾斜  變亂之歌  人性中的荒野  分裂的自我意識  需要一個低版本的人性觀后記:思想即處理自身黑暗

章節(jié)摘錄

  曾幾何時,在我們這片大地上盛行“人定勝天”的說法,認為在自然面前,只要有足夠的膽量,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我們小時候的語文書上有這么一課,“喝令三山五岳開道,我來了。”如此狂妄顢頇,在今天已經(jīng)沒有多少市場了,但是放棄這句口號,并不意味著放棄它背后體現(xiàn)的人與自然的某種狹隘立場——認為自然僅僅圍繞著人類的意志而存在,僅僅出現(xiàn)在人所期待的視線上,它應該順應和滿足人類的要求,而不是作為自身存在。“萬物皆備于我”,不知可以看作這種看法的古老淵源之一。  可以借用一些思維模式來表達。美國社會學家彼得·貝格爾曾經(jīng)運用過這樣一組概念:外在化、客觀化和內(nèi)在化。“外在化”指人通過其身體和精神的努力,不斷地將自己的存在傾注到這個世界;“客觀化”是指這種傾注活動到了一定的程度,人自己活動的產(chǎn)物變成了與自己相異的“實在”,貝格爾指的是“人類社會”這種東西,它本來是人的創(chuàng)造物,結果變成了一種如同“客觀存在”,有時甚至與人自己相對立;“內(nèi)在化”則是指人自己重新運用自己的“社會實在”,將它從客觀世界的結構變?yōu)樽约褐饔^意識的結構,當人自愿接受來自社會的各種約束,也就是將社會內(nèi)在化了。  這些不同層次的區(qū)分,也可以用來測量我們對于自然的認識,進展到什么地步。非常有可能,我們一般流行的對待自然的看法,仍然停留在第一個“外在化”的階段,即對于自然主要采取一種投射式的態(tài)度,即將人們自身的需求和期待施加于自然,將它當作改造、馴化的對象,以便符合人類生活的各種要求。人們在自然面前顯示出來的雄心壯志,都屬于這一類。所謂“人化的自然”便是也。

媒體關注與評論

  我們的人性并不是死水一潭,而是隨著周圍世界的風景和我們的行動。發(fā)生相應的變動和變化,它如同流動的活水一般的東西——不僅在于我們過去及今天是什么,而且還在于我們將可能成為什么。而可能性總是高于現(xiàn)實性。在這個意義上,我們或許可以提出諸如此類的命題——建設我們自身,如同建設這個世界;關照我們的精神,如同關照我們的物質(zhì)?! ?mdash;—《我們的尊嚴在于擁有價值理想》    你不必感到重要的事情正在你身外發(fā)生,重要的東西正在離你越來越遠。由于某些原因,你不能到場,而在你身后那件重大的事情已經(jīng)發(fā)生了,不是的,不是這樣子的。對于你來說,沒有比你存在于這兒更加重要的事情了,沒有比你自己已經(jīng)擁有的東西更加重要的了。你無須將自己嫁接在別人身上,寄生于別人籬下,從別人那里尋找起點和力量。你原來也是有力量的,你是你自己的起點,也是這個世界的有力起點之一?! ?mdash;—《你的腹中有一千道光芒》(備選)  人們往往擁有這樣的幻覺,仿佛一個正在追求正義的人,并且因為這種理想追求而承受了巨大壓力,那么他本人便是正義的和理想的了。實際情況往往并非如此。一個人并非在公共生活中習得所有美德。有關他本人的美德的訓練,他從什么地方獲得有關芙德以及自由的知識,這是另外一本需要單算的帳?! ?mdash;—《一言難盡索爾仁尼琴》  在任何領域中,都存在這么一個難以解釋的“中間地帶”,一些難以清理的“間隙”,這就是詩的理性。是詩所棲身的場所。在這個有待探索的、可能也是危險的領域面前,人們必須抱有足夠的謙卑,而不能傲慢;傲慢只會毀了它們,毀了詩的理性或者想象力。  ——《我們在哪里錯過了海因里希·伯爾》  在那種極端處境的非常時期,人性突然與平時表現(xiàn)得完全不一樣。突然土崩瓦解、漬不成軍。這首先是由外力引起的,更多情況下是被迫的、不得已的和無意識的,是在一個人對于外部世界失去控制之后,也失去了對于自己人性的把握。  ——《經(jīng)歷了人性的災難》  是否這些審訊官、法官們,曾經(jīng)有那么一些時刻,面臨著這種選擇:如果不得不與被自己審判的對象一道進入歷史,那么他們可以選擇自己更加能夠接受的方式?尤其是自己的后人看起來更加能夠接受的方式?  ——《邪惡體制下的個人選擇》

編輯推薦

  《思想與鄉(xiāng)愁》:伏爾泰與大地震  籌劃自己有長度的人生  我們的尊嚴在于擁有價值理想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思想與鄉(xiāng)愁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10條)

 
 

  •   崔衛(wèi)平的《思想與鄉(xiāng)愁》重在探討當今應該建立什么樣的價值理想,以及如何擁有恰當?shù)默F(xiàn)代美學眼光,其中議題包括當代美德、人文精神、人性的幽暗意識、文化現(xiàn)代性,美學與倫理關系以及知識分子的角色等。好書。
  •   剛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有點失望,字太小,排版太密。如果是在書店,也許我就放下了。網(wǎng)購總有點小遺憾,為此我曾將一本不滿意的成語詞典送了人。轉念一想,既購之,則閱之。哪知這一讀便放不下了。
      我讀的第一篇是《一言難盡索爾仁尼琴》。索爾仁尼琴的文字我沒讀過,但他的經(jīng)歷還算知曉一點,尤其對他上世紀九十年代重回俄羅斯后的表現(xiàn),疑惑不解。崔衛(wèi)平在文中引用了張閎教授的話,“索爾仁尼琴是古拉格之子,……人格是不健全的,成為‘古拉格’的鏡像。離開了古拉格,他們就失去了自我意識認知的基礎?!?讀到此處的時候,我似乎有些理解索爾仁尼琴了,也理解時下某些所謂“左派”的言行。在數(shù)十年意識形態(tài)教育的浸淫和鋪天蓋地的政治宣傳之下,要真正從身體和心靈上走出古拉格群島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索爾仁尼琴如此,何況你我。
      崔衛(wèi)平繼續(xù)寫道,“在很大程度上與其說是斯大林主義導致了種種結果,毋寧說斯大林主義本身也是另一些過程的結果,是某些根深蒂固的東西產(chǎn)生了斯大林主義?!边@話并不陌生。第一次與劍客同去匪窩的時候,冉匪也說過類似的話。當時我覺得冉匪言重了點,對國人過于苛刻了。但回頭想想,當下種種不堪,官員顢頇自大滿嘴謊話,何嘗又不是我們這些小老百姓一味忍讓的結果呢?
      “你們粉碎了四人幫,但是用什么手段來阻止新的四人幫呢?”四人幫的確被滅了,但四十人幫、四百人幫又起來了。三十多年前崔衛(wèi)平所面對的這個問題,至今仍無解。彷徨和疑慮并起。我想,這也是《思想和鄉(xiāng)愁》吸引我的地方,并引我穿過隘口隱約看到前路。
      “隘口”這個詞在書中出現(xiàn)過很多次?!皞€人是一個隘口”。最初我對克爾凱郭爾提出的這個概念不太理解。為什么是隘口,而不是關口?崔衛(wèi)平認為:“‘隘口’意味著只允許自己一個人通過,即需要自己一人來面對和承擔,任何別人插進來都無濟于事?!保ā督?jīng)歷了人性災難之后》)在《誰害怕那只烏鴉》中,崔衛(wèi)平說得更清楚了,“強權的秩序,是強加在每一個人的生活、道德和精神上面;強權的運行和落實,必然是得到每一個人的認可、配合、合作,它體現(xiàn)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睆牧硗庖环矫嬷v,“這一整套防范的鏈條,開端一節(jié)在我們每個人自己手里?!?br />   仔細想想,我們很多人都是《朗讀者》中那個漢娜。如果要拒絕做漢娜,那應該做什么?如何做?做了之后會給我們帶來什么樣的影響?尤其是在穿越“隘口”時,孤立無援內(nèi)心的倉惶。我想很多人與我一樣都存有這樣的疑慮和擔憂。
      在之前的知識架構中,我們只知道馬克思的結論——甚至連結論都不是完整的。但“比起僅僅見到馬克思的結論,去了解馬克思本人的思想形成的整個過程,不知道有意思多少倍?!碑斎徊粌H僅在于尋求那么一點點有意思。最近這兩年我逐漸意識到,要擺脫古拉格思維,需要推到之前多年建立的知識架構,然后轉身進入經(jīng)典,從中尋求養(yǎng)分,“通過閱讀來拓寬自己的視野,豐富自己的表達,調(diào)整原先的看法?!?br />   當然,不得不說一說這本書的名字,《思想與鄉(xiāng)愁》。崔衛(wèi)平說,“從‘鄉(xiāng)愁’產(chǎn)生的思想,是所有痛苦的思想中最為高尚的或最為中肯的思想。至少,‘鄉(xiāng)愁’表達了思想的某個出處?!枷搿@種東西,……,它們得有些源泉,有所借助,有所關聯(lián)才是。”我的理解,鄉(xiāng)愁是與根基關聯(lián)在一起的。而“所謂‘根基’,首先是自己扎根的活動,是自我扎根的行動,而不是寄生于別人的力量(權威、傳統(tǒng)、成見、社會)之中。即使是傳統(tǒng)的東西,也要通過你的力量,你的活性而再度煥發(fā)?!蔽矣X得“根基”這詞是很有意思的,既然當下種種不堪與我們切身相關,那么可不采取主動的姿態(tài)——而不是“不得不”被動的——“重返我們的公共生活”呢。崔衛(wèi)平說,這才“更加體現(xiàn)了我們所爭取自由的含義?!边@讓我想起了胡適先生所言:民主是一種生活方式。
      難得可貴的是,一本有關哲學的書居然可以如此曉暢通達,竟然無艱澀的感覺,以至于可以懷著輕松的心態(tài)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稍顯緊張的心逐漸得以紓解,擔憂和恐懼逐漸消散,一個個難以言傳的感覺雖不能清晰表達出來,但能很清晰地感覺到它們一個個跳躍出來,真是莫大的喜悅。
      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這本書還有五分之一沒有讀。沒辦法,忍不住了。在我的讀書經(jīng)驗中,這是第一次,當然希望不是最后一次。
  •   崔衛(wèi)平,最早去找她的書看是因為看到她有對某一部我看過電影的一番評論,覺得寫的很深刻很精辟,眼光太獨到了。
    她是北京電影學院的老師。主要做些文學和政治研究評論,是美學出身吧。她寫的東西既有閃閃發(fā)光的理性,而且語言也很好。
    如果喜歡美學,喜歡深邃的思想的,可以看看。
  •   人既有尊嚴與愛,又邪惡;既向往光明與理想,又沉淪及昏暗。-----引自書本。
  •   除了是優(yōu)秀的公共知識分子外,崔衛(wèi)平寫的影評也很好看。這本書收集了很多作者寫的關于國內(nèi)、國外影片的影評。作者寫影片,將幾部影片同時加以對比,讓我們更加透徹地賞析電影。
  •   一本能引發(fā)人思考的好書,是崔衛(wèi)平對于當今中國社會的各種思考,多讀這樣的書,開卷有益。
  •   思想和鄉(xiāng)愁和文字內(nèi)容感覺不太吻合,但是里面的文章還是很深刻的。
  •   從青年電影手冊上開始看到崔衛(wèi)平的文章 ,一直想買的實體書也今天到了。
  •   鄉(xiāng)愁的思想
  •   真是不錯的書,尤其其中同名文章《思想與鄉(xiāng)愁》很好,啟發(fā)頗多。
  •   此書超好。作者觀念深邃,態(tài)度認真,以人文思想為底色,讀來令不忍釋卷。
  •   崔衛(wèi)平的書都收藏了,先鋒文學只有不斷回顧不停反省才不至于迷失,崔衛(wèi)平先生是一個好榜樣!
  •   盡管這本書里的文章在網(wǎng)上大都已看過,但是仍然值得買下這本書收藏。
    我們這個社會不缺物質(zhì),但是稀缺的是思想,而崔女士就是那位給我們送來智慧的人。
  •   很有思想的書,很深沉,讓人回味。
  •   看到作家是在報紙上,本書片段的節(jié)選。買了書后,慢慢的一點點的看,受益匪淺,心情美好,解決了心中很多問題??戳藭X得蠻幸福的書。其中關于人性的思考尤有共鳴。
  •   在中國信仰與思想都是稀缺品,因為稀奇所以珍貴。
  •   崔老師的思想很深刻
  •   好的書,一定是能引領你成長的。崔衛(wèi)平的這本書看了好幾篇,還買了好幾本送給朋友,其中《你的腹中有一千道光芒》更是給很多的朋友推薦過。
  •   讀崔衛(wèi)平的毎一本書,猶如替我們推開一扇窗。
  •   視角很獨特的思想評論集子。很好。
  •   很喜歡崔衛(wèi)平老師的作品
  •   忘記了很多崔衛(wèi)平的評論文章,但一直記著他翻譯的哈維爾,
    謹在此表示感謝。
    好書。。。。。
  •   崔衛(wèi)平的書立意高遠,但卻有點晦澀難懂。
  •   老公買了很多崔衛(wèi)平的書,值得閱讀
  •   崔衛(wèi)平的文字很有味道。
  •   崔衛(wèi)平的作品一直不錯
  •   崔衛(wèi)平的書值得一看,她翻譯的《通往奴役之路》好像沒有賣。作為一個享譽的學者,至少她沒和大眾脫節(jié),讓我們沉思的同時,也不缺乏閱讀的樂趣。
  •   關于當下社會的價值取向問題,議論深邃。
  •   沒看完就忍不住來說說呢,一些電影沒看過或是看過沒思考這么深,很牛?。?/li>
  •   有思想,有見解,特別喜歡其中一個詞——有力的愛國者
  •   思想,總是和痛苦相隨。
  •   非常好,有思想的女學者
  •   好書,有思想,值得看。這個題材我比較喜歡。
  •   讀后引人深思,是不可多得的有思想、有力度的作品。
  •   能感動心靈,撼動思想的書。
  •   很少有這么好的書了!謝謝作者的勞動和思想。
  •   崔老師不僅是老師,更是一名公共知識分子,獨特的視點,準確深刻的表達,現(xiàn)在太需要多一些這樣的人物了。
  •   我是看見鄉(xiāng)愁2字就決定買這本書的,在他鄉(xiāng)學習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墒堑截浳曳吹臅r候,我就后悔了,一直沒怎么看。有一天我室友說我有一本好書怎么沒借給他看,我稍微的翻看了一下,嗯,好書。然后,不解釋了。
  •   鄉(xiāng)愁是一種怪病
  •   我們遠望理想,同時回望故鄉(xiāng),想往前走,卻割舍不了身后的牽絆!
  •   挺好一本書,哲學的從現(xiàn)實到文本的分析,看得出有自己的思考,有一種精神上的浪漫詩意
  •   內(nèi)容真的挺好的,適合愛思考的、關心社會的人們閱讀,配合網(wǎng)易公開課的同名視頻看,效果會更好。我就是看過視頻之后才想買書的。唯一的缺陷是書的封面的質(zhì)地設計不太好,先是硬封面外有一層塑封,容易留下劃痕,再就是塑封里面的硬封面比較容易折角。但是總的來說還是很好啦~~
  •   是喜歡的老師推薦的,內(nèi)容很充實,讓人思考很多。好書!
  •   真正的自由知識分子的心聲。
  •   崔老師的文字沒得說的,一個真正的知識分子。
  •   引人思考,很有洞察力與力量的文字……
  •   寫的非常好,很有角度和深度,適合喜愛評論,哲學,喜歡深度探討的人群閱讀
  •   這是本好書,只有有積累的人才能寫得出來,值得大家去讀下。很獨特,但是確實是一針見血。
  •   這本書剛看到序言,就激動不已給好友推薦。
    說中了我的很多感覺,而作者的表達簡潔有力,綿延不斷的思考!
  •   崔老師是真正愛這個國家的人
  •   現(xiàn)代社會,什么是故鄉(xiāng)?
  •   崔老師用另一個角度開待我們的生活,文章很發(fā)人深省,讓人產(chǎn)生共鳴。
  •   能體會到作者不斷的思考。
  •   一本能引發(fā)思考的書
  •   不知道大家買書錢是否要先看評論?
    再決定買。

    我買的有破損,顯舊,受過折磨的感覺,想退的,已經(jīng)提交申請了,現(xiàn)在又反悔了,閱讀中!
  •   是我曾經(jīng)的老師推薦的,真的是一本很可讀的枕邊書。排版密集,紙張舒適,內(nèi)容深刻。
  •   事實上這本書對我來說有點深奧 但是我卻覺得只是看問題的方法不同 所以我認同著 一本不錯的書吧
  •   好書,但專業(yè)性有點強
  •   非常好的書,像回到大學課堂,讓人心靜
  •   。內(nèi)容不錯
  •   在課堂上老師推薦的,便買啦!一切都很滿意,書在閱讀中……
  •   她的名句常出現(xiàn)在范文中,比起熊培云,她做到了他缺乏的。絕對值得一讀。
  •   這本書里能看到作者新自由主義的世界觀,對自己很有啟發(fā)
  •   我覺得這本書真的不錯,觀點很好,態(tài)度很正。
  •   其實覺得這本書和梁文道的常識有相似之處,都試圖在闡明一些最基本的觀念,所以很多東西也缺乏原創(chuàng)性和深度,故沒讀完,當然作為消遣之物,還是很不錯的,不費腦,隨手翻起幾頁就能迅速切入,也讓閱讀變得輕松起來。
  •   這本書看起來不錯,有作者的真實感情。
  •   這本書筆法細致,切入人心,得到許多教益
  •   好書,崔老師的書很好,雖然很難懂
  •   看見真心不錯,在網(wǎng)上看了盜版,買了正版又看了一遍,
  •   快遞很快的,到手了,高興
  •   喜歡坐著寫的東西,文字有溫度,是熱的,能溫暖人心
  •   剛拿到出所以還沒看,但是包裝什么都挺不錯~期待
  •   書剛到手,會認真讀的。
  •   男朋友說是本好書,給個好評
  •   書的品相和質(zhì)量都不錯,很喜歡!
  •   她寫的書都不錯,值得看看
  •   敏感的文字,像個神經(jīng)質(zhì)一樣,一點一點撩撥我大理石般的心
  •   不錯的書,質(zhì)量也不錯,老師的書第一次看,挺對胃口的。
  •   思想者的苦惱
  •   是從雜志上看到這個作者,感覺文筆細膩、思路開闊,與大陸的蘇三有點像
  •   崔老師的書。非常好。又便宜。
  •   書好就買一本。
  •   裝幀一般,但原本就應該樸素
  •   打一次買崔衛(wèi)平的書
  •     混混沌沌的過了三十年,迷惑很多,很多問題沒有答案也缺乏深入下去的方向,但是心和頭腦都不會因為你不會就停下來。這種感覺可以說很難受,然后我開始借助廣泛閱讀,像很多人說的,讀這本書有點被打開一道門的感覺,如果對那些“思想的褶皺”都已經(jīng)經(jīng)過了認真的思考且不人云亦云的人,可能不會那么喜歡這本書,畢竟最愉悅和受用的閱讀是與自己狀態(tài)匹配的閱讀。
      
      所以我覺得,這本書適合一些開始思考最初的人。
      
  •      在第40頁,先指出語病,本文第一段第二句——“在很多人們看來”。本人有個室友,小范圍公認語文水平較高,她認為這跟英語里的no student 和no students一樣.........呵呵,好像都是多以點點和少一點點的差別,但是兩者要遵循的語言規(guī)則不一樣,多一點在中文里叫“重復贅余”,在英語里面的no后面接名詞的單復數(shù)都符合語法,看似道道一樣,實則標準不一。沒校對出來就是沒校對出來!
      
       這篇講審美現(xiàn)代性的文章是為文藝辯護的。(倒數(shù)第二段:這就是我對于秋風先生所說的“我們大可不必有太多的文藝情懷”感到震驚的緣故。 像柏拉圖似的如此敵視文藝,對于一個今天的自由主義者來說,顯得十分古怪。)
      
       作者理由:文藝作品既反映當下社會現(xiàn)實,又體現(xiàn)文學藝術作品的自主要求。而這自主性作者給出的解釋是:第一段“審美自主性意味著決定藝術作品成就的,不在于任何外部力量不在于是否表達了既定的社會道德觀念,甚至不在于是否表現(xiàn)了某種現(xiàn)實?!边@么一讀,好像矛盾了.......
      
       接著看,“那種認為只有直接反映當下社會現(xiàn)實的作品才是有意義的觀點,與藝術作品的自主要求是相沖突的?!敝苯臃从车膶α⒚媸情g接反映或者不反映.........“但是,如果脫離了當下現(xiàn)實的語境,不與當下現(xiàn)實進行有效對話,便缺少一種開放的精神,這樣的作品也是沒有生命力的”,依此做出排除,作者的觀點是間接反映社會現(xiàn)實,倒數(shù)第三段給出支持“藝術作品看起來偏離社會,但卻是對于特定社會的堅決批判”。
      
       在本文中,直接還是間接反映社會現(xiàn)實是文藝作品價值所在,直接了,就不叫文藝作品,間接了,才賦予文藝作品價值,才有“生命力”,對此做出區(qū)分十分關鍵,不然作者扯直了嗓子為文藝辯解個毛。作者的可惜之處在于主動放棄了辨析,任憑文章詰曲聱牙。
      
       很多人看出來了,作者邏輯能力偏弱。
      
       在第39頁,“這套價值核心:”冒號后面的一段文字非常有趣,不再贅述,擺出觀點后又充斥了“至于........那是另外一個問題”“至于.........也是另外的問題”“又是另外一個問題”“又是另外的問題”。一共四條觀點,每條中間都有這么一句,這些作者所謂的“在個人的閱讀經(jīng)驗中,我覺得沒有比錢先生所列舉的這樣幾點,更為清晰集中地表述了這套價值的核心”。我想說這套價值核心太多前提預設,削弱了適用面,應用價值自然也貶值。
      
       從這里看得出,崔先生作為影評人談及倫理哲學,猶如剃刀屠牛,力所不逮。
  •     在《思想與鄉(xiāng)愁》這本書中,作者崔衛(wèi)平的主要目的是要人們關注和參加公共生活,訓練如何面對和處理人性“幽暗”。書中許多是崔衛(wèi)平在大學授課的內(nèi)容,這也正是她在傳播給學生們的觀點,而寫作成文出版則是希望將這些觀點傳播得更遠更廣,以至于可以讓像我這樣不曾有機會聽崔衛(wèi)平先生講課的人受惠。
      
      我記得有一個故事,某大學學生在圖書館借了一本崔衛(wèi)平的書,結果被要求特別登記,留檔給公安局(或者是其他什么局)。提到這個故事,其實說的是“崔衛(wèi)平”這三個字的敏感性,不過《思想與鄉(xiāng)愁》這本書并不敏感,它更多的只是提醒常識。
      
      為什么要關注和參加公共生活,崔衛(wèi)平在回答這個問題時引用了漢娜·阿倫特的觀點,因為專注于私人事務的“私人性”是一種“被剝奪”的體現(xiàn),所剝奪的是人人共同關心的事務,是參與公共事務的權利與空間,是體現(xiàn)自己更高價值的那些內(nèi)容。阿倫特所參照的是希臘城邦中只能埋頭干活但不得開口說話的奴隸。而在我們,中國俗語不乏這樣的提示,“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認瓦上霜”,但這種表面上的“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是一種自欺欺人。
      
      上個世紀中葉之前,身處各民族國家的猶太人便是因為只顧埋頭自己賺錢,對周圍社會政治不聞不問,到頭來遭遇那樣慘痛的經(jīng)歷。對照當下的中國社會,關注和參與公共生活更成為一種需要甚至是必要,從來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然而,此時談論“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于我似乎有點奢侈,沒有理順與自己的關系的我,很容易沉溺于自身的漩渦無法自拔。但另一方面,卻又顯得十分合適,這種討論是從井外投入我正于此觀天的井中一根繩索,無論如何給了苦于尋找出路的我一線希望,至少是一個選擇。
      
      也許寫一篇讀后感正確的做法是認真介紹這本書,但這本書中許多內(nèi)容、觀點并不新穎,只是在缺乏常識的年代,它又必須不斷被提醒。
      與劉瑜《送你一顆子彈》比,書中沒有幽默、俏皮,更多是冷靜、條理、理性,從書名的對比就可見一斑,崔衛(wèi)平的《思想與鄉(xiāng)愁》,與送人子彈的劉瑜。同樣,本書中論述也多于敘事。因為劉瑜寫留美生活,崔衛(wèi)平更多是借由對電影、書籍、詩歌、作家的評析引申入“政治領域”,劉瑜則以所見所聞所經(jīng)歷來述說政治常識。這里把兩本書對比,并非評優(yōu)劣高下,只是說明闡釋“政治”的不同方式。因為崔衛(wèi)平和劉瑜,一個是78年讀大學,一個75年才出生。不可否認,處于不同的年代將帶來思想上的和思考上的差異。
      
      在同樣提到面對“幽暗”時,《一個人要像一支隊伍》中劉瑜不認為寂寞可以克服,而應該是適應,“如同適應一種殘疾”,她說“老一個人呆著會越來越傻”。
      崔衛(wèi)平則將這看得更深刻和嚴重:“在無法得到他人的確證的情況下,一個人的思想感情陷入萎縮和癱瘓,陷入晦澀和虛無。在失去了他人共同擁有的世界之后,也失去了關于自身任何有意義的感覺”。因為“意義”是在與他人分享,與他們交流溝通中獲得的。而一個人一旦覺得自己的一個廢物,他去做什么就成為不可預期,如同陀翁所說“如果沒有上帝,一切就成為可能的”。
      
      而在阿倫特看來“孤獨”、“原子化的個人”是造成人們喪失常識及價值判斷的根源。在“孤獨”中久而久之,人們會變得遲鈍麻木,進而不分善惡,不分是非,什么都無所謂。
      
      一個人習慣于踐踏自己,自暴自棄,那他就會傾向于踐踏他人,無視他人。
      
      對此,劉瑜的做法是“一個人要像一支隊伍”,“對著自己的頭腦和心靈招兵買馬,不氣餒,有召喚,愛自由”,“人生若有知己相伴自然妙不可言,但那可遇不可求,可求是只有自己,你要俯下身去,朝幽暗深處的自己伸出手去”。
      
      崔衛(wèi)平則不只是“朝幽暗伸出手去”,她認為我們“需要一個低版本的人性觀”。崔衛(wèi)平認為“幽暗”提醒我們要結合人性、人心內(nèi)部的缺陷來看待外部世界的問題,就著人性作一個徹底的反思。很多看起來是外部的災難,正是由人本身、人性中的缺陷和墮落造成。人可以提高自己的人格,但歸根結蒂,那是有限的。與之相反,人的墮落卻可以是無限的。必須有十分的警覺。自然這里要提到當權者,權力導致腐敗,而絕對的權力更導致了絕對的腐敗。
      
      而作為個人,需要做的是一種自我反省和自我調(diào)整,自覺負起責任,保持有足夠的自覺和警醒。不只是一個人成為一支隊伍,這個人還需要到公共生活中去,對之投以關注并且參與其中。因為,如果你沒有力量,這個世界便沒有力量。
      
      讓我們回到開頭,一個人想要活得真正舒坦舒心,需要理順的不僅是與自己的關系,還需要理順的是與這個世界的關系。這也就是為什么標題說對“幽暗”僅僅伸出手是不夠的。
      
      
      
  •     書,我沒有看完
      但是崔老師言語讓我無法下咽。
      其中所推崇的那一套,與曾經(jīng)的共產(chǎn)黨又有何區(qū)別?
      我不知道此書為什么會被推的如此之高
      心中的幽暗?得了吧。沒有陰影的世界只有黑暗,沒有小人的社會永不存在。自由在于相互限制對方,相互制約制衡。若要光芒普照大地,它會把所有人灼燒而死。
      盧麟元老師說得對,中國有十三億左派。
  •     不知道為什么看她的書總是覺得晦澀混亂,不知道是自己的問題還是作者的問題,看別的作家的書從來沒有過這種艱難的感覺。而且有一點讓我很憤怒的是,這本書里有的地方寫作‘費爾巴哈’有的地方卻寫成‘×爾巴哈’(忘記哪個字了),而且把‘布封’寫成‘畢封’,作為一個有深厚修養(yǎng)的知識分子為什么會寫成這樣我有點疑惑,又不是翻譯來的書籍,怎么會一個人寫出兩個名字?而且應該挑最通俗的最廣泛的那個譯法吧?
  •     對于我這樣的人來說,看崔老師這本《思想與鄉(xiāng)愁》是一個受啟發(fā)的經(jīng)驗,處在吸收和消化的階段,有很多甚至仍然是沒有理解的。
      當這本書看到四分之一的時候,我開始意識到它在為我打開另一扇窗,覺得給了我一絲光亮。
      
      感想一:不要放過任何思維上的褶皺。
      我覺得很多人(包括我自己)習慣了簡單粗暴的思維,習慣了一眼掃過去,就給出一個結論??戳舜蘩蠋熽P于地震的幾篇文章,尤其是關于范美忠的三篇,我才恍然明白,為什么很多時候,當別人多追問幾句,我就感到慌張。乃是因為我和很多人一樣,將某一個事件視作是光滑的,是簡單的,從來沒有靜下心來,將這個事件的每個褶皺放到自己的眼皮底下進行分析——我想即使不具備完善的思考能力,但至少應該有這種意識。
      我自己最近越來越常見的感慨是“無知者無畏”。因為無知,所以簡單而粗暴地表達自己的立場或觀點,或者攻擊別人的立場或觀點;而如果稍微抱著一點實事求是的分析態(tài)度,大概也不會這樣了。對一件事情前因后果等等的條分縷析遠比沒有任何技術含量的叫囂更有說服力。哦,對的,大家都來變成技術流吧。
      
      感想二:從我們自身獲得力量。
      前一百頁頁看完的時候,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你的腹中有一千道光芒》。大概是與我最近的心理波動相關。就是看了這篇,讓我覺得有另一扇窗在打開。就好像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忽然就敞亮了。
      關于如何做一個能從自己身上汲取力量的人,做一個真正具有美的人,如何在一個混亂的環(huán)境中做好自己,成為對抗這種負面環(huán)境的積極力量。我想,獨立而全面的思考以及因之而產(chǎn)生的理性行動是改變現(xiàn)狀的能量。對于我們普通人來說,思考與行動都在日常的工作與生活里,對美的追求也在這里。只有這樣,這一切,才是有生氣的,才是真實住在我們的生命里的,而不是漂浮著。
      
  •     韓寒在接受鳳凰網(wǎng)《非常道》欄目訪談時說:“最傻的人就是憂國憂民的人,因為國家根本不搭理你,而人民就更別提了,人民根本就不在意你。”,我們不能由得此得結論,他只是一個“獨善其身”的人,不然就不會有他對公共事件的關注,他也不會被評為《南方周末》2009年度人物。
      
      著名學者崔衛(wèi)平在論及韓寒時稱某種東西阻止了他有可能與別人一道發(fā)展的天地,剝奪了他有可能與同胞一道享受的豐富空間,因而也阻止了他這個人彈跳的高度。這個被拿走的深度和廣度,是他所不知道的,但他也許意識到了這種缺乏。《思想與鄉(xiāng)愁》也許就是韓寒身上被拿走的“深度和廣度”一次努力拓展的嘗試。崔衛(wèi)平說:“我寫文章說韓寒從私人完美走向公民人文主義,其實這正是我自己的道路。起碼這本集子里的情況仍然是這樣?!彼Q的這本集子即她的新作《思想與鄉(xiāng)愁》。
      
      談及學者、深度、廣度,總會讓人聯(lián)想到那些晦澀的學術名詞、艱深的理論,幸運的是崔衛(wèi)平是學中文的出身,正業(yè)為北京電影學院基礎部教授,所以即使真的與艱深的理論相遇,她都會借用大多數(shù)人熟悉的小說,電影娓娓敘來,而她的關注的正是每個人的自身,而且往往是處于是某種困局中的自身,而對這種困局,也許每個人都會猶豫不決、困惑不已,所以崔衛(wèi)平的《思想與鄉(xiāng)愁》稱思想即處理自身的黑暗。
      
      近些年發(fā)生的重大事件中,對中國人影響最為深遠的莫過于汶川大地震,與汶川大地震同時發(fā)生的“范跑跑事件”則在人們的心中引發(fā)更大的“地震”,人們盡可以罵范美忠為什么可以這樣無恥,但對何致于如此卻沒有更多地去追究。崔衛(wèi)平一口氣寫了三篇關于“范美忠事件認識”,崔衛(wèi)平得出的結論一點也不樂觀,那就是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是“范跑跑”,因為每個人都會有“幽暗的時刻”,她說,范跑跑的錯不在于“跑”而在于將人性幽暗的事情處理得振振有詞,在災難發(fā)生的時刻,每個人都有“跑”的自由,但選擇怎樣的自由卻是非常不等價的。每個人不僅要面對災難發(fā)生時的選擇,而且會面對良知和歷史(生命的長度)。在論及這些大道理時,崔衛(wèi)平充分發(fā)揮了她在專業(yè)領域的專長,在她的論述是作為案例的小說和電影有:伏爾泰的《老實人》、加謬的《局外人》《鼠疫》等。
      
      當然能呈現(xiàn)人類幽暗的不只地震這樣的天災,還有戰(zhàn)爭這樣的人禍,沒有哪種人禍象戰(zhàn)爭這樣讓人更大程度地臨生與死、走與留、抗拒還是順從(《索菲?朔爾最后的日子》)、反思還是麻木(《朗讀者》)。崔衛(wèi)平從對戰(zhàn)爭的反思中得出一個永遠“政治正確”的結論,那就是戰(zhàn)爭起因于人性本身的惡,而且是人類的個體來孤獨地來承受這種惡的結果。
      
      除了在地震、戰(zhàn)爭這樣的極端環(huán)境里人類的幽暗能立刻昭然若揭,即使在和平的水平里,人類的幽暗其實一直潛藏著,侍機出擊。在《變亂之歌》里,崔衛(wèi)平說:“詩人海子以他敏銳的洞察力、天才的直實和誠實,有力地向人們揭示了人的雙重性和存在,指出人自身的生命中那樣昏暗晦澀的層面?!逼鋵嵑斡煤W又赋觯櫝遣皇乾F(xiàn)成的例子嗎?他有孩子般的天性,但他也會向最親愛的人揮起斧子?!短焓沟膬A斜》雖然解析的是梅爾維爾的《白鯨》,分析的是付成勵揮向程春明的菜刀,但也可以作為顧城悲劇人生的診斷書。
      
      即使人置身于荒野之中,人類的幽暗也一樣不會泯滅,甚至更為突現(xiàn),因為“在人類生命的底部,蹲伏著昏暗和虛空?!?,“也就是說,荒野是我們的命運,孤獨是我們的命運,我們首先需要將這個命運擔當起來,然后再嘗試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而不是給自己各種虛假的意義。”
      
      拋開極端環(huán)境(地震、戰(zhàn)爭、置身荒島)、極端個體(詩人)、極端心情(憤怒),想要看看人類是怎么很輕易地變成納粹分子的,只用看看德國電影《浪潮》就已經(jīng)足夠了,本來是老師心血來潮時的一次實驗,五天之后,作為實驗對象的學生如果處于二次時的德國馬上就可以加入希特勒的黨衛(wèi)軍,何以致此?崔衛(wèi)平說:“所有導致災難的因素,導致極權政府產(chǎn)生的因素,并不在別的地方,人們用不著別處去尋找它們的起源,而正是埋藏在人們自己的人性深處,與人們自己人性中的黑暗一一相對,在人們自身人性中擁有肥沃的土壤?!?br />   
      而極權政府一旦產(chǎn)生給人類所造成的傷害,人類的歷史已經(jīng)展示過無數(shù)次,希特勒時期的德國,斯大林時期的蘇聯(lián),文革時期的中國,波爾布特時期的柬埔寨,無一不是血流成河、人頭落地,何致于此,崔衛(wèi)平歸因于恐懼,不只是被統(tǒng)治者恐懼,統(tǒng)治者一樣恐懼:“統(tǒng)治者運用恐懼進行統(tǒng)治,這只是說對了一半;實際上統(tǒng)治者本身也處于恐懼之中……,于是惡性循環(huán)出現(xiàn)了——越是對公民實行強制,雙方的恐懼感越增加,雙方的恐懼感越增加,越是需要強制,此時社會處于一種奇怪的糾結狀態(tài):一方面是忍氣吞聲,是羞恥感和被壓抑感,另一方面,卻上狂妄自大,驕傲自滿?!?br />   
      雖然崔衛(wèi)平指出了人類自身種種的幽暗,但對怎么去除或者阻止人類身上的惡卻沒有提供答案,崔衛(wèi)平翼希望于人類對自己靈魂的救贖渴望(《南京,南京》),人類美德的打磨,顯得也有些太無力了吧,她不是不知道,許多的人從來沒有天堂和地獄的概念,即使有也從來就不怕死了以后會下地獄。當然,這更可以歸為人類的本身的惡,那就更沒有解決的方案了。
      
      也許反思是人類唯一的出路,但好象反思是歐洲精神的傳統(tǒng),斯大林時期毀滅了無數(shù)的人,但造就了索爾仁尼琴這樣的巨子,文革毀了無數(shù)的人,而我們的巨子又在哪里?
      
      
      發(fā)表于《能源評論》,請勿轉載
      
      
  •     這是她序的題目。不小心打成“禁言”的年代了。
      不過沒關系,現(xiàn)在思想自由,言論自由,只要不反人類。
      藍天里有一顆會唱歌的星
      不要殺害那個無辜的人
      專業(yè)與業(yè)余
      我與這個世界
      大家好好看吧
      如果沒有時間讀哈維爾的話
      我覺得讀讀崔老師的書挺不錯
      力挺我的老鄉(xiāng)
      自由之思想 獨立之人格
  •   個人感覺崔老師長于抒情敘事,弱于思辨,講道理真不在行?!澳愕母怪杏幸磺У拦饷ⅰ睂懙母鷦钪疚恼乱话?。比閱讀安蘭德和阿倫特時的感覺差一大塊??傮w失望。
  •   嗯,跟阿倫特和安蘭德沒法比
  •   我看的時候也有這種感覺。。。。-_- !
  •   贊同,大一的時候買的這本書,看的時候就感覺文字很累人。當初以為是自己修為不夠……然后現(xiàn)在大四再翻,依舊看不進去……一句話很難坑,不流暢
  •   把通俗的道理寫得復雜化,翻了翻就扔一邊了
  •   同感同感!
  •   是啊,這也是我讀到這本書的時候的感受,覺得身體中有一絲一縷地土壤松動的感覺。
  •   讀的時候,還是能浮想聯(lián)翩的。
    之后還是歸于沉寂。沉默了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