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7 出版社:學苑 作者:王雨三 頁數(shù):205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近代太倉名醫(yī)王雨三(汝霖)臨證精于八綱辨證及脈診。積數(shù)十年臨證心血著成《治病法軌》三卷,醫(yī)理詳實,通俗易懂,以期流傳諸世,啟發(fā)后人,挽救生靈。他的著作是發(fā)掘整理中醫(yī)學的寶貴資料,對研究近代中醫(yī)學術(shù)思想和發(fā)展史具有重要意義。 成如先生所言:“凡百病癥,不外陰陽氣血表里虛實之編艘而致。如能將陰陽氣血表里虛實以辨明之,則凡百病情無所逃遁于心目中矣”?!笆菚⒅孛}理以立言,以脈理為醫(yī)者至切至要之法”。 本書“不獨為證明陰陽氣血表里虛實而作,亦為切救時弊而作。似乎偏于溫補,然非偏也。為時醫(yī)競尚寒涼攻伐將溫補完全廢棄,不得不予以糾正之。故將古圣賢之保重元氣,不憚至再至三以說明之”。 本書“略于傷寒溫病者,以傷寒溫病古人已有專書也,但總不外表里陰陽氣血虛實而已,得能識真其表里陰陽氣血虛實,投方則必合病情,治病則無往不利。雖治傷寒溫病之方,亦可以治雜病:即治雜病之方,亦可以治傷寒溫熱,固不可膠執(zhí)以治病,必須識病以用藥,庶不誤耳”。 本書“之論說與治法,皆別開生面之作,非人云亦云者可比。且從生平經(jīng)驗得來,亦非徒托空言。既可以增益人之見識,又可以啟發(fā)人之心思,不無資助后學而有益世人。至論說與治驗,雖屬不多,然融會貫通,一隅而三反之,已用之不盡矣“亦即內(nèi)經(jīng)所謂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之義也”。 本書“所用之方,大都屬王道之古方,早經(jīng)屢試屢驗者而選擇之。不獨為初學者易于入門,即不為醫(yī)者亦可據(jù)證索方,諸多便利,而且穩(wěn)妥”。
書籍目錄
凡例唐序秦序何序自序 治病法軌上卷 辨陽盛陰虛、陽虛陰盛 辨氣血虛實 平則無病,不平則病論 權(quán)衡圖說 論望問聞切 內(nèi)經(jīng)分配臟腑診候圖 脈法芻言 辨脈形與主病 左右兩手脈候用藥補瀉法 脈之部位相生相克 附李 士材四言脈訣 驗舌 外感內(nèi)傷辨并治法 論外感風寒不可瀉肺 治病須顧元氣 毋盛盛,毋虛虛,而遺人夭殃;毋致邪, 毋失正,絕人長命論 辟虛不受補 辟補牢其邪 論治寒與熱 論治風寒不可用寒涼 論治病必求其本 論至虛有盛候 論人參之功效 論附桂八味丸之功效 舌黑與煩躁醫(yī)必以為實火辨 口燥與大便秘,小便赤,醫(yī)皆以為實熱論 桂枝下咽,陽盛則斃;承氣入胃,陰盛以亡說 產(chǎn)后傷寒論 小兒純陽之體論 白痦忌用表藥說 論治濕非獨利小便可去 論急則治其標之非 牛蒡子枳實枳殼并論 甘溫與苦寒并論 論用熱度表驗病人之寒熱 論十劑缺少升降二法 論吳鞠通誤認風溫溫熱等癥在肺,用瀉肺以害人 氣有余便是火辨 世人誤以回生再造丸作人參再造丸以為補藥說 醫(yī)說治病法軌中卷治病法軌下卷染病法軌跋
章節(jié)摘錄
治病法軌上卷太倉王汝霖雨三甫著男達材校辨陽盛陰虛、陽虛陰盛仲景傷寒論序例有云:陽盛陰虛,汗之則死,下之則愈。陽虛陰盛,汗之則愈,下之則死。此乃治病緊要綱領(lǐng),不特傷寒證之治法已也。一有錯誤,生命立休,可不詳辨其確實而草率從事哉。然陰陽之虛實,豈易辨哉?;蛉眨宏柺t熱陽盛則寒。陰虛生外寒,陰虛則發(fā)熱。陰陽之虛盛,辨之亦不難。此說雖是,然而不盡然也。即使傷寒傷風之在太陽經(jīng),淅淅惡寒,翕翕發(fā)熱。豈陰陽之乍盛乍虛,更虛更盛,治法可汗下并行乎。又不止此也。內(nèi)經(jīng)謂寒極則熱,熱極則寒。又云重陰必陽,重陽必陰。即在傷寒證,邪熱傳人厥陰經(jīng),有四肢厥冷,即熱深厥亦深,仲景用承氣下之者,豈可見其厥冷而謂為陰盛陽虛乎。又傷寒入于足少陰經(jīng),有面赤身熱、咽痛等癥。仲景用通脈四逆湯以溫之,豈可作陽盛而下之乎。又有內(nèi)傷癥中最多陰盛格陽、陽盛格陰之癥,豈可見寒即作陰盛癥而汗,見熱即作陽盛癥而下,以誤人之性命乎。霖對于此陰陽虛盛,遍閱古人之書,未有說明的確之見證。難經(jīng)雖亦有辨陰盛陽虛,陽盛陰虛之證。其云浮之損小,沉之實大,故曰陰盛陽虛。沉之損小,浮之實大,故日陽盛陰虛。此屬心肺虛而肝腎實,肝腎虛而心肺實。只可以用補陽配陰,補陰配陽之法,非可用作汗下者也。又考之成注,以尺脈弱為陰不足,陰虛陽湊,陽陷人陰,則發(fā)熱者為宜下?!?/pre>編輯推薦
《治病法軌》:王雨三是我國清束民國時期一位知名醫(yī)家。先生善于運用脈法辨治疾病,臨證精于八綱辨證,而四診申最得者是脈理。處方用藥為時醫(yī)所仰。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