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禮

出版時間:2005-1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作者:霍達  頁數(shù):659  
Tag標簽:無  

前言

一九八一年春,茅盾先生遺囑將自己的二十五萬元稿費捐獻給中國作家協(xié)會,作為基金,設(shè)立一個長篇小說獎,獎勵每年最優(yōu)秀的長篇小說。是為茅盾文學獎的緣起。其后二十多年中,這一中國當代文學的最高獎項一直備受關(guān)注,影響甚巨。 我社自一九九八年春出版“茅盾文學獎獲獎書系”,先后收入在我社出版并獲獎的十一部作品。“書系”深受廣大讀者歡迎,數(shù)年內(nèi)多次重印。二○○四年冬,在作者、作者親屬和有關(guān)出版單位的大力支持下,我們編輯出版了包括一至五屆二十二部獲獎作品的“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全集”。 二〇〇五年春,第六屆茅盾文學獎揭曉?,F(xiàn)將獲獎作品收入“全集”,再次推出,以完整地體現(xiàn)中國當代文學最高獎項的成果。 在“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全集”的編輯過程中,對所有作品進行了文字校勘;一些以部分卷冊獲獎的多卷本作品,則將整部作品收入。 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部 2006年6月

內(nèi)容概要

  《穆斯林的葬禮》這部五十余萬字的長篇,講述了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fā)生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內(nèi)容卻又交錯扭結(jié)的愛情悲劇。以獨特的視角,真摯的情感,豐厚的容量,深刻的內(nèi)涵,冷峻的文筆,宏觀地回顧了中國穆斯林漫長而艱難的足跡,揭示了他們在華夏文化與穆斯林文化的撞擊和融合中獨特的心理結(jié)構(gòu),以及在政治、宗教氛圍中對人生真諦的困惑和追求,塑造了梁亦清、韓子奇、梁君壁、梁冰玉、韓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豐滿的人物,展現(xiàn)了奇異而古老的民族風情和充滿矛盾的現(xiàn)實生活?! ∽髌泛钐N藉,如泣如訴,以細膩的筆觸撥動讀者的心靈,曲終掩卷,回腸蕩氣,余韻繞梁。

作者簡介

霍達,國家一級作家,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著有多種體裁的義學作品約500萬字,其中長篇小說《穆斯林的葬禮》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作品《補天裂》獲第七屆全國五個一工程獎長篇小說和電視劇兩個獎項,建國五十周年全國十部優(yōu)秀長篇小說獎,作品《紅塵》獲第四屆全國優(yōu)秀中篇小說獎與第二屆囡家舞臺藝術(shù)精品工程優(yōu)秀劇本獎,報告文學《萬家憂樂》獲第四屆全國優(yōu)秀報告文學獎,報告文學《國殤》獲首屆巾國潮報告文學獎,電視劇《鵲橋仙》獲首屆傘剛電視劇飛天獎,電影劇本《我不是獵人》獲第二屆全同優(yōu)秀少年兒童讀物獎,電影劇本《龍駒》獲建罔四十周年個同優(yōu)秀電影劇本獎。曾應(yīng)邀升羅咀影節(jié)國際評委、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代表等,其生平及成就載入《中幽當代名人錄》和《世界名人錄》。

書籍目錄

序一  一本奇書序二  穆斯林詩魂序三  二十年后致讀者序曲  月夢第一章  玉魔第二章  月冷第三章  玉殤第四章  月清第五章  玉緣第六章  月明第七章  玉王第八章  月晦第九章  玉游第十章  月情第十一章  玉劫第十二章  月戀第十三章  玉歸第十四章  月落第十五章  玉別尾聲  月魂后記

章節(jié)摘錄

這是一座規(guī)整的四合院。 磨磚對縫的灰色磚墻簇擁著懸山式的門樓,房脊的兩端高聳著造型簡潔的鴟吻。椽頭之上,整齊地鑲著一排三角形的“滴水”。檐下,便是漆成暗紅色的大門。厚重的門扇上,鑲著一對碗口大小的黃銅門鈸,垂著門環(huán)。門扇的中心部位,是一副雙鉤鐫刻的金漆對聯(lián):“隨珠和壁,明月清風”。門楣上伸出兩個六角形的門簪,各嵌著一個字:“博”、“雅”。這些字樣,都和人們常見的“長命富貴”、“向陽門第春常在,積善人家慶有余”之類不同,隱隱可見此院主人的志趣。大門兩側(cè),是一對石鼓,高高的門檻,連著五級青石臺階。 這座大門,通常是緊閉著的,主人回家,或是有客來訪,叩動門環(huán),便有老媽子從南房中聞聲出來開門相迎。 穿過大門的門洞,迎門便是一道影壁,瓦頂、磚基,四周裝飾著磚雕,中心一面粉墻,無字無畫,像一片清澈的月光。影壁的底部,一叢盤根錯節(jié)的古藤,虬龍般屈結(jié)而上,攀著幾莖竹竿,纏繞著繁茂的枝干,綠葉如蓋,葴蕤可連接地面,每逢春夏,紫花怒放,垂下萬串珠寶。 影壁和大門之間,是一個狹長的前院,一溜五間南房稱為“倒座”,是傭人房和外客廳所在,連在門樓的西邊。門樓便被擠在東南角上,并不居中——這卻是四合院建筑的慣例,“坎宅巽門”,大門要開在東南方向,以取吉利。和大門斜對的垂華門卻坐落在整個建筑布局的中軸線上。垂華門是承接前后院的咽喉,雖然除了作為通道之外再無實用價值,卻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與大門的樸素、莊重風格不同,被裝飾得富麗堂皇、玲瓏剔透。門框不再是大門的那種暗紅色,而是朱紅色油漆,飾以“堆金瀝粉”的線紋;檐下垂著傘蓋式的透花木雕,有如轎子的四沿,那上面精雕細刻、油漆彩繪,充分展示著古建藝人的絕技。 垂華門內(nèi),又是一道影壁,卻與前院的影壁不同,無磚無瓦,系由本色黃楊木雕成,四塊相拼,很像是一面屏風。上面以浮雕手法刻著四幅山水:峨眉山月、姑蘇夜月、盧溝曉月、滄海涌月。雖都是月色,卻情趣各異,令人浮想聯(lián)翩。 繞過這道影壁,便到了后院。后院里東、西廂房各有三間,坐北朝南的是五間上房,抄子游廊把它們連接起來,組成一個四方形,在垂華門匯合。天井當中,“十”字形的磚垠南路通往所有的門。上房的門兩側(cè),種植著海棠和石榴,枝葉婆婆,從春到秋,都堪欣賞…… 這座院子,在北京的四合院中,以大小而論,只可以算中等;有比這大的,三進、五進院子的,帶跨院的,帶花園的,不一而足。但就建筑工藝來說,這座院子已經(jīng)達到相當水平;而且由于主人參與設(shè)計,顯示了與眾不同的雅致和寧靜;再由于地理位置適宜,既不臨近鬧市,又不遠離大街,關(guān)上門與世隔絕,走出去四通八達,很適合動、靜自如的居住要求,特別是對于既要在人世間奔走、又要尋求自我寧靜的人。大門上的聯(lián)額,屏風上的山水,庭院里的花木,顯然都不是無意設(shè)置的。 但是,這里住著的卻是警察局的一個偵緝隊長,既不“博”,也不“雅”,穿著一身黑警服,腰里別著“家伙”,專跟鐵鐐、手銬子打交道。據(jù)說,這房子落到他手里之前,住的是一位在前清官場上失意的文人,因宦途無緣,便消極遁世,潛心于讀書品畫,把玩秦磚漢瓦、古董文物,尤其喜愛歷朝歷代的玉器,以“君子比德于玉”自慰。平日閉門謝客,惟有幾家玉器商店和作坊,偶爾走走,發(fā)現(xiàn)珍寶,必以傾囊購得為快,即使價格太高,財力不及,也要反復(fù)觀賞,盡得其樂才可作罷。若耳聞?wù)l家藏有美玉,雖素昧平生,也不恥登門,求得一睹為快。年已耄耋,常常這般癲狂,被人譏為“玉魔”,老先生聽到,也不惱怒,反以為榮。年過八秩,壽終正寢,兒孫不肖,傾家蕩產(chǎn),房子便也改了主人,歸了偵緝隊長。但老先生的遺風還留著影子。 民國二十四年春天,偵緝隊長突然想把這房子賣了,搬到別處去。因為什么,外人不得而知,只能猜想:也許是手里錢多權(quán)大,這里容不下他了,得另辟新宅;也許是在官場的鉤心斗角中需要開銷,急著用錢……其實,偵緝隊長之所以非搬家不可,另有原因:這所房子雖好,卻不讓他住得安生。一天夜里,他在熟睡之中被一聲怪叫驚醒:“我可扔了,我可扔了!” 職業(yè)的警覺性使他翻身而起,披衣下床,走到院子里,側(cè)耳靜聽了一陣,四周并無聲響。此時月朗風清,院中明亮如洗,沒有任何可疑動靜。他便疑心是自己做夢,轉(zhuǎn)身回房睡覺。剛剛躺下,那聲音又響起來了:“我可扔了!我可扔了!” 偵緝隊長連忙叫醒老婆:“你聽聽,外邊兒在嚷什么?” “我可扔了!我可扔了!”果然又嚷上了。 他老婆揉揉惺忪睡眼,說:“一驚一乍的,你讓我聽什么?” 這可怪了,這么大的聲兒,她竟然什么都沒聽見!偵緝隊長疑疑惑惑地躺下去,一夜也沒能合眼。 接連好幾夜,他都清晰地聽到了那個奇怪的喊聲,仿佛是那位過世了好些年的“玉魔”老先生的聲音。偵緝隊長是敢要活人命的角色,本來不該害怕那早已朽爛的枯骨、深夜游蕩的幽魂,但想到買房子時的乘人之危、巧取豪奪,再加上老婆譏笑他“心有虧心事,才怕鬼叫門”,便不寒而栗,生怕某一天那“聲音”真地扔下一顆炸彈來,要了他的命。他不相信自己的神經(jīng)出了毛病,卻又無法解釋這樁怪事兒,說出去誰也不會相信,悶在心里又坐臥不安,便“三十六計走為上”,急著要離開這“隨珠和壁,明月清風”的院子了。 “博雅”宅要出手的消息很快便傳了出去,街頭巷尾、茶樓酒肆,人們都在關(guān)切地談?wù)撨@個話題。有人想聽聽行情,估一估自己的能力;更多的人則是湊湊熱鬧,想等著看到底誰能買得起。于是就有一些專門拉纖的掮客,壯著膽子來找偵緝隊長,想從虎口拔毛。偵緝隊長最厭惡這路貨色,他本身就是做無本買賣的,難道還要受別人的中間盤剝嗎?就放出話去:“誰要買房,本人來直接找我!跑腿兒說合的,都躲遠點兒!” 管閑事的人都給轟走了,他只在家里坐等真正的買主兒,也不到房地產(chǎn)交易場所去費唇舌。他相信這等房產(chǎn)決不會賣不出去,總會有識貨又趁錢的主兒上門! 忽一日,有人叫門。老媽子引進來,讓客人坐在倒座中的外客廳等候,才從里邊請了主人出來。偵緝隊長朝他一瞥,此人年紀約在三十歲上下,身穿灰布長衫,腳穿青面布鞋,頭戴禮帽,身材雖然高大,卻顯得瘦弱;面色黧黑,寬腦門兒,中分頭,眉弓略高,雙眼微微內(nèi)陷,幽黑閃亮,炯炯有神,一副精明、干練的模樣兒。偵緝隊長只需這一瞥,憑著多年和各色人等打交道的經(jīng)驗,已經(jīng)大體把來人看透,那樣子想必是個小職員、教書匠之類,充其量不過是個賬房而已,當然不會是來買房子的,許是在官司上來疏通什么關(guān)節(jié)。想到這里,心里便已厭煩,冷冷地問:“找我什么事兒???”連個稱呼都沒舍得給。 “聽說府上的房子不夠住了,要換換?”來客說。他說的“換換”其實就是“賣”,換一種說法,就顯得對賣主兒尊重。 “嗯。”偵緝隊長答應(yīng)了一聲,心里倒覺得有些意外,就吩咐老媽子說,“沏茶!” “不必了。”來客卻說,“我們還是先談房子……” 偵緝隊長心里又是一動:這個人倒是直來直去,買得這么急!其實,他心里也急,就揮手讓老媽子下去,單刀直入地對客人說:“好,閑言少敘,書歸正傳。你是替誰來看房子的?他為什么不自個兒來???” 客人微微一笑:“我這不是自個兒來了嘛!” “噢?”偵緝隊長一愣,心說剛才怎么沒看出來?這個人哪兒像有資格買我這房的主兒?但人家既說要買,他也不得不另眼相看,“你……您貴姓?”他這才想起問問對方的姓氏,并且把不夠禮貌的“你”換成“您”。 “敝姓韓。”客人欠了欠身。 “韓先生,”偵緝隊長用了個尊稱,但財大氣粗、居高臨下的態(tài)度并沒有多少改變,“您先看看房,還是先聽聽價兒?” “不必看了,”客人卻說,“府上的房子,早在您住這兒之前,我就看過。現(xiàn)在既然您要喬遷,我也就正好要買下了,只聽您說個數(shù)目……” 偵緝隊長不由得暗暗吃了一驚:這個人早就相中了這地方了,不看就買,好痛快!這無論對買主兒還是賣主兒,都抬高了地位!偵緝隊長心里高興,看來這房子確實是好啊!如果不是那個“聲音”在他心里鬧騰,沒準兒這會兒就不舍得賣了??墒牵琴u不行,他無論如何也要躲開這個鬼地方,能遇見這么個真心想買的主兒決不能放過!他在心里把原來想好的價錢又加了兩成,才說:“跟痛快人打交道,咱不來虛的,你給一萬袁大頭吧!” 他觀察著對方能不能接受這個數(shù)目,并且準備討價還價。 沒想到對方二話沒說,回答得爽快,只有一個字:“成。” 偵緝隊長又是一愣,想再抬價,已是不可能了,靈機一動,又補充說:“可有一條,韓先生!我賣的只是房子,二道門里的那四扇黃楊影壁,可沒打在里頭,我得搬走!” “這……影壁也是房子的一部分嘛,”買主兒沉吟著說,“我買這房,也買這影壁,價錢可以商量。” “那您就再出兩千!”偵緝隊長摸透了對方的心理,自然就不客氣了。 “成。”買主兒一言為定,“您就準備喬遷吧!” 買賣說成就成了,偵緝隊長沒料到會這么快。“您得等我搬利落了再搬進來,”他擔心買主兒半截兒發(fā)覺了他的秘密而變卦,“您不也得準備準備錢嗎?” “等幾天倒是不礙事,您盡可從容,”買主兒說,“錢嘛,您現(xiàn)在就可以派人跟我到柜上去取一萬,算是訂錢吧,余下的兩千,等您搬完了,再清賬。您以為如何?” 偵緝隊長簡直被驚呆了,誰見過這樣的買主兒?他說出個價兒來,人家一個子兒不還嘴,當天就給一萬,買賣行里哪兒有過這樣的先例?預(yù)付三成的訂錢就說得過去了!這個人……他有多少錢?他是誰??? “您貴姓?”慌忙中他又重復(fù)了前面已經(jīng)問過的話。 “敝姓韓。” “請問臺甫……” “韓子奇。” “哎呀!”偵緝隊長聽到這個如雷貫耳的名字,不禁驚叫起來,“您就是奇珍齋的韓老板?久仰,久仰!怪不得……”他并沒說出怪不得什么,雙方卻都心里明白,哈哈一笑,接著說,“這房子歸于您手,真是貨賣識家了!” 貨賣識家,這對于買賣雙方都有一種榮譽感。成交之后,皆大歡喜。

后記

早在三年前,這本書連影子還沒有的時候,我就已經(jīng)確定了書名《穆斯林的葬禮》。這好像是我的創(chuàng)作習慣,我的絕大部分作品都是早早地想好了題目再謀篇,再寫,極少有寫完了再命名或改名的時候。正如我的子女,我總是在孕育著他們的時候就已經(jīng)起好了名字,一個好名字會激起母親的種種美好情愫、聯(lián)翩遐想,這是母親塑造兒女的藍圖,他們一落生,我就用那早已十分熟悉的親切稱呼呼喚著他們,懷著深深的愛、殷殷的期望,哺育他們,愿他們能長大成為和這個名字相符的人。 有了《穆斯林的葬禮》這個書名之后,我曾經(jīng)激動地告訴了幾位同道,她們——都是女的——幾乎和我一樣激動,說僅憑這個名字,就已經(jīng)使她們仿佛看到了這未來的作品的模樣兒:風度、氣質(zhì)、格調(diào)。我當然不知道她們是怎么設(shè)想的,但很高興。于是我向她們講述了還沒有寫出的故事,一半是人物原型的真實經(jīng)歷,一半是我的即興發(fā)揮和虛構(gòu)。我講得很慢,聲音很輕,那根本不是“講故事”,而是讓自己的心潛入書(未來的書)中的時空,并且?guī)е业呐笥褌兊侥菚r空中,去游歷一番。這也算是我的一個創(chuàng)作習慣,我在打好“腹稿”之后不急于落筆,愿意口頭講述一遍或數(shù)遍,講給家人聽,或是講給朋友聽,有時對著錄音機講給自己聽。這是對“腹稿”的一個考驗,如果不能打動別人也不能打動自己,寫出來還有什么意思呢? 感謝我的朋友們,她們一邊聽我的講述一邊熱淚盈眶,我的講述經(jīng)常被哭聲打斷。我并不想“賺”別人的眼淚,眼淚也不是評價作品的惟一標準,但它至少說明,我的講述引起了別人的共鳴。尚在孕育中的作品已經(jīng)得到朋,友們的首肯,這對于作者,等于是“厲兵秣馬”! 但我仍然沒有動筆。 我在等待落筆的最佳時機,不到激情在筆尖無法遏止地涌流的時候,不“硬寫”,我怕糟蹋了這個自己非常喜歡的題目。 我當然不能坐等。我踏著故事當中男女主人公的足跡奔走,我要回到那個時空去,再生活一次。“余生也晚”,沒有經(jīng)歷過書中的全過程,但我曾和男女主人公的原型有過相當一段時間的接觸,他們的音容笑貌,他們的痛哭和飲泣,閉目如在眼前,我永遠也不會忘記。他們曾經(jīng)不自覺地使我了解到早于我的那個時代的往事。何況在地面上還留存著并不因為他們的先后辭世而消失的東西,當我踏著他們當年走過的路,看到他們曾經(jīng)生活過的地方,歷史就在我的面前復(fù)活了。何況在人間還生活著曾經(jīng)和他們一起生活過的入,以及和他們同時代的人,這些人向我談起過去,就好像歲月倒流了似的。何況我對于已經(jīng)亡故了的男女主人公的原型有著那樣深切的懷念之情,一想起他們,我就無法抑制自己,我常在夢中見到他們,以為他們還在,醒來之后,一陣悵然、茫然!如果不讓他們在我的筆下復(fù)活,我簡直無法安生! 在經(jīng)過相當長的一段“孕育”之后,我覺得我所等待的時機已經(jīng)到來了,就鋪開了稿紙,拿起了筆。我把所有創(chuàng)作計劃都擱置起來,把所有的“文債”都往后推,把生活中的一切瑣事都拋開,連一些好朋友和許多讀者的信件都無暇回復(fù),全力以赴《穆斯林的葬禮》,我希望大家都能原諒我,如果知道我此時的心情的話。 年輕的時候膽子大,寫東西也不覺得艱辛,有時甚至是寫著“玩玩兒”。隨著年歲的增長,寫作似乎越來越難,那是因為:文學,在我心中越來越神圣。面對文學,我有著宗教般的虔誠。我在寫作中凈化自己的心靈,并且希望我的讀者也能得到這樣的享受。文學,來不得虛偽、欺詐和裝腔作勢,也容不得污穢、骯臟和居心不良。“文如其人”,作家的赤誠與否是瞞不過任何人眼睛的,我歷來不相信懷著一顆卑劣的心的人能寫出真善美的好文字。我陶醉在自己創(chuàng)造的意境中。人是需要理想、需要幻想的,需要美,以美的意境、美的情操來陶冶自己。我想如果把世界上的一切丑惡集中起來強迫人去看,那一定是一種很慘的刑罰。 追求美是人的本性,我相信人們本能地而并非理智地向往純美純情的意境,美不必強迫人接受。不然,“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那樣的前入名句就不會這樣傳之久遠,深入人心。當然不是人間到處都有這樣的意境,所以人們才更需要這樣的意境。我筆下的主要人物,既是人間曾經(jīng)有過的,也是我所憧憬的。我覺得人生在世應(yīng)該做那樣的人,即使一生中全是悲劇,悲劇,也是幸運的,因為他畢竟完成了并非人人都能完成的對自己的心靈的冶煉過程,他畢竟經(jīng)歷了并非人人都能經(jīng)歷的高潔、純凈的意境。人應(yīng)該是這樣的大寫的“人”。人的心絕不單單是解剖圖上畫的那顆有著什么左心房、右心房……的心臟。為人的心作傳,為人的心譜曲,這是一項十分艱辛而又十分幸福的事業(yè)。 寫作也是三百六十行當中的一行。但是它恐怕不能像某些行當一樣當“活兒”干。這個“活兒”太神圣,太復(fù)雜。有各種各樣的技巧,但技巧卻不是最重要的,或者說這技巧只能含在作品之中,而不能讓人可觸可摸,一道道工序地去品評:“這活兒做得地道。”最高的技巧是無技巧,僅僅炫耀技巧就失去了靈魂。讓人看見的技巧是拙劣的技巧。 我在落筆之前設(shè)想過各種技巧,寫起來卻都忘了。好像我的作品早已經(jīng)離開我而存在,我的任務(wù)只是把它“發(fā)掘”出來,而無需再補上一塊或是敲掉一塊。它既然是“孕育”而成的,就不能像人工制造的那樣隨心所欲地加以改變。我尊重這個完整的肌體,小心翼翼、全神貫注地捧著它,奉獻出來,讓它呈現(xiàn)它本來的面目于讀者面前。 我至今弄不清楚我運用了什么技巧,也弄不清楚這本書按時下很流行的說法歸屬什么流派。 我無意在作品中渲染民族色彩,只是因為故事發(fā)生在一個特定的民族之中,它就必然帶有自己的色彩。我無意在作品中鋪陳某一職業(yè)的特點,只是因為主人公從事那樣的職業(yè),它就必然頑強地展示那些特點。我無意借宗教來搞一點兒“魔幻”或“神秘”氣氛,只是因為我們這個民族和宗教有著久遠的歷史淵源和密切的現(xiàn)實聯(lián)系,它時時籠罩在某種氣氛之中。我無意在作品中闡發(fā)什么主題,只是把心中要說的話說出來,別人怎么理解都可以。我無意在作品中刻意雕琢、精心編織“懸念”之類,只是因為這些人物一旦活起來,我就身不由己,我不能干涉他們,只能按照他們運行的軌道前進。是他們主宰了我,而不是相反。必須真正理解“歷史無情”這四個字。誰也不能改變歷史、偽造歷史。 “分娩”的過程是相當漫長的,四五十萬字,誰也不可能開幾個夜車就寫出來。 我在稿紙前和主人公一起經(jīng)歷了久遠的跋涉。我常常忘記了現(xiàn)實中的入和事,心都在小說中。我忘記了人間的寒暑,以小說中的季節(jié)為自己的季節(jié)。窗外三伏盛夏,書中卻數(shù)九嚴冬,我不寒而栗。 我和主人公一起生活。每天從早到晚,又夜以繼日。我為他們的歡樂而歡樂,為他們的痛苦而痛苦。我的稿紙常常被眼淚打濕,有時甚至不得不停下來痛哭一場。 我已經(jīng)舍不得和我的人物分開。當我把他們一個一個地送離人間的時候,我被生離死別折磨得痛徹肺腑。心絞痛發(fā)作得越來越頻繁,我不得不一次次停下來吞藥。我甚至擔心自己的葬禮先于書中的葬禮而舉行,那么,我就太遺憾了,什么人都對不起了! 我的命運畢竟沒有這么慘。當我寫完了最后一行,才長長地舒了一口氣:現(xiàn)在,死都不怕了!我相信讀者決不會認為我在危言聳聽,我相信書中的亡人完全理解我的心。 謹將此書奉獻給亡故的人們,向他們表達我的懷念之情。 謹將此書奉獻給我的朋友和廣大讀者,這是我的心在和你們交流。我等待你們的批評。 我由衷地感謝回、漢族的許多前輩和朋友,在我的寫作中給予了熱情的關(guān)切和幫助。感謝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的朋友們對我的信任和鞭策。他們催稿簡直像“索命”,而我甘愿把“命”交給他們。 書稿終于完成了,摞起來將近一尺厚。我把她鄭重地交給鞭策我、信任我的編輯,請接住她,這是一個母親在捧著自己的嬰兒。 1987年9月1日晨  記于撫劍堂書屋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書評 一九八一年春,茅盾先生遺囑將自己的二十五萬元稿費損獻給中國作家協(xié)會,作為基金,設(shè)立一個長篇小說獎,獎勵每年最優(yōu)秀的長篇小說。是為茅盾文學獎的緣起。其后二十多年中,這一中國當代文學的最高獎項一直備受關(guān)注,影響甚巨。 迄今,茅盾文學獎已歷五屆,二十二部長篇小說獲獎(另有兩部作品獲榮譽獎)。我社自一九九八年春出版“茅盾文學獎獲獎書系”,先后收入在我社出版并獲獎的十一部作品。其后不斷有作者、讀者及有關(guān)人士表示,希望看到整體推出的茅盾文學獎全部獲獎作品;認為完整地體現(xiàn)中國當代文學最高獎項的成果,是必要而有益的。在作者、作者親屬和有關(guān)出版單位的大力支持下,“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全集”終于問世。 此次編輯出版的“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全集”,對所有作品進行了文字???;一些以部分卷冊獲獎的多卷本作品,此次將整部收入。 

編輯推薦

《穆斯林的葬禮》以獨特的視角,真摯的情感,豐厚的容量,深刻的內(nèi)涵,冷峻的文筆,宏觀地回顧了中國穆斯林漫長而艱難的足跡,揭示了他們在華夏文化與穆斯林文化的撞擊和融合中獨特的心理結(jié)構(gòu),以及在政治、宗教氛圍中對人生真諦的困惑和追求,塑造了梁亦清、韓子奇、梁君壁、梁冰玉、韓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豐滿的人物,展現(xiàn)了奇異而古老的民族風情和充滿矛盾的現(xiàn)實生活。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穆斯林的葬禮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5條)

 
 

  •   價格還行
  •   傳說中的名著
  •   貨品一般
  •   穆斯林的葬禮
  •   不錯,正品。就是買了沒怎么看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