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疾病診療進展

出版時間:2008-2  出版社:湖北科技  作者:陳悅  頁數(shù):392  

前言

肝臟是人體內的“化工廠”,是維持人體正常新陳代謝的重要器官。肝臟疾病是臨床常見病、多發(fā)病。特別是在我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的發(fā)病率較高,嚴重危害著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因此,國內外醫(yī)學界把肝病防治列為重點研究的課題。隨著高新技術的迅速發(fā)展,促進了醫(yī)學科學的日新月異,使過去限于器官或細胞水平認識的疾病,已深入到分子水平重新理解。近幾年來,在國內外肝病領域專家、學者及臨床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肝臟疾病的基礎研究和臨床實踐均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使許多對肝臟疾病的本質認識得到不斷地提高和深化,對其診斷技術和防治方法亦日趨完善。每當我們得到最新版本的肝病專著和期刊時,常為其進展神速而耳目一新,深感到我們的知識和經(jīng)驗需不斷更新和充實。因此,我們很需要一部全面反映肝臟疾病的診療專著,作為薈萃近年來肝病領域的新觀點、新理論、新技術、新進展的一本工具書。為此,我們組織鄖陽醫(yī)學院附屬太和醫(yī)院和武漢大學人民醫(yī)院的肝病專家編寫了《肝臟疾病診療進展》一書,供廣大醫(yī)學工作者在肝病防治中參考。本書編排十五章,涵蓋如下方面內容:病毒性肝炎的治療進展,包括細胞治療、基因治療、免疫調節(jié)治療以及抗病毒治療中出現(xiàn)的耐藥處理;乙、丙肝病毒重疊感染對抗病毒療效的影響;重型肝炎的治療;妊娠晚期急性肝衰竭診斷及治療等。②肝纖維化臨床指南和潛在療法,肝硬化并發(fā)癥的預防及治療進展。③原發(fā)性肝癌的診療現(xiàn)狀及微創(chuàng)治療進展。④脂肪肝及急性酒精性肝炎的治療進展。⑤損肝藥物的作用機制及藥物性肝病的治療進展。⑥自身免疫性肝病包括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原發(fā)性硬化性膽管炎的早期診斷及治療進展。⑦遺傳代謝性疾病,主要包括肝豆狀核變性、血色病的早期診斷及治療進展。⑧人工肝支持系統(tǒng)的研究現(xiàn)狀與進展。⑨肝移植及肝細胞移植的研究進展。⑩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肝臟疾病的進展?!陡闻K疾病診療進展》是一部以常見肝臟疾病治療為主、重點突出實用性的肝病專業(yè)參考書。該書的編寫者長期工作在肝病防治第一線,對肝病臨床工作有著豐富的經(jīng)驗。在本書編寫過程中,編者閱讀了大量國內外有關文獻資料,充分吸收了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全面地總結了國內和國際上肝臟病學的最重要和最前沿知識,力爭做到高水平、高質量、有特色,使本書貼近臨床,指導診治,成為臨床醫(yī)生的良師益友,使其能及時了解肝臟疾病國內外治療動態(tài),提高對肝臟疾病的治療水平。由于編寫時間較為倉促,同時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存在錯誤和不當之處,懇請專家和同道指正。

內容概要

本書是一部以常見肝臟疾病治療為主、重點突出實用性的肝病專業(yè)參考書。該書參考了大量國內外有關文獻資料,充分吸收了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全面地總結了國內和國際上肝臟病學的最重要和最前沿知識,力求使廣大臨床醫(yī)生能及時了解肝臟疾病國內外治療動態(tài),提高對肝臟疾病的治療水平。
全書共十五章,包括了病毒性肝炎的治療進展、肝纖維化臨床指南和潛在療法、原發(fā)性肝癌的診療現(xiàn)狀及微創(chuàng)治療進展、脂肪肝及急性酒精性肝炎的治療進展等眾多內容。

書籍目錄

第一章 病毒性乙型肝炎
第一節(jié)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療策略
一、慢性乙型肝炎治療的目標
二、常用抗病毒藥物
三、抗病毒治療藥物的選擇
四、抗病毒治療的應答與抵抗
五、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療存在的問題
六、未來展望
第二節(jié) 核苷類似物的研究進展
一、拉米夫定(lamivudine,3TC)
二、阿德福韋酯(adefovirdipivoxil,ADV)
三、恩替卡韋(entecavir,ETV)
四、替比夫定(Telbivudine,LdT)
五、依曲西他平(Emtricitabine,F(xiàn)TC)
六、克拉夫定(Clevudine,CLV,LFMAU)
七、替諾福韋(tenofovir)
第三節(jié) 慢性乙型肝炎免疫治療的基礎與臨床
一、概述
二、乙型肝炎免疫發(fā)病機理
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免疫學分型
四、免疫治療
第四節(jié) 乙型肝炎病毒的病毒學及抗病毒靶位
一、乙型肝炎病毒(HBV)
第五節(jié) HBeAg陰性慢性乙肝的診治
一、發(fā)病機理
二、治療
三、治療藥物
第二章 病毒性丙型肝炎
第三章 病毒性肝炎的基因治療
第四章 肝纖維化
第五章 肝硬化
第六章 原發(fā)性肝癌
第七章 脂肪肝
第八章 藥物性肝病
第九章 自身免疫性肝病
第十章 人工肝支持系統(tǒng)的研究現(xiàn)狀及進展
第十一章 肝移植
第十二章 肝細胞移植治療
第十三章 肝豆狀核變性
第十四章 遺傳性血色病
第十五章 中西醫(yī)結合在肝病中的診療進展

章節(jié)摘錄

近年來,研究者通過多種方式直接或間接恢復和增強DC的抗原提呈功能,包括:①細胞因子(IL-12、IFN-r、IFN-a等)體內外的作用;②HBsAg疫苗體內刺激;③優(yōu)化的增強:DC攝取功能的DNA疫苗;(4)Dc體外誘導和抗原沖擊或基因修飾后回輸(DC疫苗)。DC用于病毒的免疫治療主要是通過體外病毒抗原沖擊致敏DC,再回輸體內,誘導出病毒抗原特異性CTL,殺傷病毒感染的細胞。用抗原致敏DC的方法有多種:可通過病毒抗原肽或蛋白直接沖擊DC;用滅活的病毒疫苗共同溫育;還可用陽離子脂質體攜帶病毒gag、poc及env全部蛋白質或合成的雙鏈RNA沖擊,但最常用的方法仍然是用病毒抗原多肽致敏DC。Onji領導的研究小組用含有佐劑的HBsAg疫苗治療Tg鼠,每月注射1次,連續(xù)12個月,對照組只用佐劑。結果發(fā)現(xiàn),5-6個月后血清HBsAg和HBeAg滴度開始下降,12個月后,60%~80%實驗鼠轉陰,HBV DNA也減少,表明該疫苗有效打破HBV耐受。但是,所有Tg鼠治療前血清HBsAg、HBeAg和DNA滴度均相同,而部分卻沒有對疫苗發(fā)生反應。進一步研究證實,Tg鼠DC非常異質,其中DC功能相對較好者對疫苗治療有反應,而較差者則無反應。因此,誘導DC活化是疫苗治療作用的關鍵,治療前Tg鼠DC的功能對疫苗治療結果有預測作用。最近,該研究小組通過兩次腹膜內注射與HBsAg共培養(yǎng)24h的脾臟DC疫苗,結果所有Tg鼠血清HBsAg均轉陰,并出現(xiàn)抗-HBs,而其他實驗組(單純DC疫苗;HBsAg疫苗;佐劑對照等)都未出現(xiàn)該結果。有研究發(fā)現(xiàn)乙肝疫苗接種能活化DC,DC的活化程度較HBV血清學標記物(如HBsAg、HBeAg等)更有助于預測HBV攜帶者接受疫苗治療的效果。以HBV轉基因小鼠為研究對象,對性別、年齡、MHC背景完全相同的60只轉基因小鼠隨機分為三組:疫苗治療組腹腔注射完全弗氏佐劑(CMF)乳化的乙型肝炎疫苗,安慰組注射CMF,對照組不予處理。各組在注射前血清HBsAg、HBeAg滴度均相同。在疫苗注射結束后(每月注射1次,連續(xù)注射12個月),治療組35只轉基因小鼠中有22只HBsAg、HBeAg完全轉陰,抗HBs顯著提高,安慰劑組與對照組HBV血清學標記物滴度則無顯著變化。由于疫苗治療的效果還依賴于宿主的應答性,通過觀察淋巴細胞對多克隆有絲分裂原的增殖反應以及免疫球蛋白得產生,證實了其應答性在對照組、疫苗治療組中的有反應者和無反應者蛋白質幾乎完全相同,從而排除了宿主淋巴細胞對免疫治療有直接的影響。進一步的研究發(fā)現(xiàn),疫苗治療的應答同接受前DC的功能有關。在DC功能良好的23只轉基因小鼠中,其HBsAg、HBcAg在疫苗治療后完全轉陰,且HBVDNA水平下降;而.DC功能不良的19只則完全沒有應答。此外,DC功能良好的小鼠,其DC有MHCII、CD86表達的上調及IL-12產生的增加,該研究提示,可通過DC的活化來預測疫苗治療的效果。還有人通過小鼠皮下或肌肉注射攜帶編碼病毒抗原基因的裸質粒DNA,也能激發(fā)抗病毒的T細胞免疫,其機制可能是使宿主細胞合成外源基因編碼的蛋白質,然后被DC攝人、處理和遞呈,或者DC攝人質粒,然后合成和處理并遞呈外源基因產物。

編輯推薦

《肝臟疾病診療進展》由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肝臟疾病診療進展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還可以 現(xiàn)在都沒看了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