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隱士

出版時間:2011-12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作者:胡翼鵬  頁數(shù):267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從追問中國隱士的身份合法性入手,運用知識考古學和解釋學等社會學理論與視角,通過對記錄隱士形象的傳記文本的綜合分析,系統(tǒng)地澄清了中國隱士的身份建構機制,并在發(fā)掘隱士身份建構機制的過程中,全面呈現(xiàn)隱士自身實踐角色規(guī)范所表現(xiàn)出來的人生準則與價值取向,以及不同社會群體接受隱士、認同隱逸的心理傾向,在此基礎上深入探討了中國隱士具有的獨特社會功能,由此從總體上透視出中國隱士承載的價值觀念,以及社會大眾接受隱士和隱逸所蘊含的社會思想。
  本書由胡翼鵬所著。

作者簡介

  胡翼鵬,男,內蒙古察右中旗人。社會學博士,主要從事社會學理論、中國社會思想史的教學與研究。

書籍目錄

緒論
第一章 中國隱士的總體類型特征
 第一節(jié) 隱士的身份形象溯源
 第二節(jié) 隱士的不同稱謂考略
 第三節(jié) 隱士形象流變折射的社會思想
 第四節(jié) 小結
第二章 中國隱士身份建構的德行基礎
 第一節(jié) 隱士身份建構的人倫情感:孝
 第二節(jié) 隱士身份建構的人際關懷:義
 第三節(jié) 隱士身份建構的人文修養(yǎng):智
 第四節(jié) 小結
第三章 中國隱士身份建構的個性行動
 第一節(jié) 隱士身份建構的本質根據(jù):不仕
 第二節(jié) 隱士身份建構的個性行動:逃遁
 第三節(jié) 隱士身份建構的經(jīng)典借口:托病
 第四節(jié) 隱士身份建構的操行砥礪:不入城市
 第五節(jié) 隱士身份建構的自我體認:衣服
 第六節(jié) 隱士身份建構的藝術手段:飲酒
 第七節(jié) 小結
第四章 中國隱士身份建構的社會機制
 第一節(jié) 隱士身份建構的認知基礎:社會輿論
 第二節(jié) 隱士身份建構的政治過程:征辟制度
 第三節(jié) 隱士身份建構的話語甄別:歷史書寫
 第四節(jié) 小結
第五章 中國隱士的人生準則
 第一節(jié) 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第二節(jié) 達則兼濟,窮則獨善
 第三節(jié) 逍遙自由,遠禍保身
 第四節(jié) 小結
第六章 中國隱士的價值取向
 第一節(jié) 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第二節(jié) 安貧樂道,淡泊名利
 第三節(jié) 特立獨行,卓爾不群
 第四節(jié) 功成不居,退讓明志
 第五節(jié) 樂山樂水,悠閑適意
 第六節(jié) 小結
第七章 隱士對士人群體的示范影響
 第一節(jié) 士人以道自任的精神追求
 第二節(jié) 士人入仕為官的現(xiàn)實追求
 第三節(jié) 士人的隱逸情結與實踐
 第四節(jié) 小結
第八章 隱士與官員群體的互動關系
 第一節(jié) 傳統(tǒng)官僚系統(tǒng)的生態(tài)特征
 第二節(jié) 官員群體的隱逸實踐
 第三節(jié) 隱士與官員之間的互動
 第四節(jié) 小結
第九章 隱士與帝王的互動關系
 第一節(jié) 帝王的社會角色
 第二節(jié) 隱士與帝王之間的互動
 第三節(jié) 小結
第十章 隱士及其隱逸行動的社會功能
 第一節(jié) 隱士的社會安全閥功能
 第二節(jié) 隱士的道德整合功能
 第三節(jié) 小結
結語
參考書目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在以“士”為中心詞構成的稱謂中,有一類就是隱士。與“士”以道藝為身份標識特征不同,隱士的身份根據(jù)首先在于“隱”,然后才是道藝。既然春秋戰(zhàn)國以降,“士”指涉的對象并不構成一個具有相同社會屬性的獨立階層,那么隱士作為“士”的一個特殊類別,是否因其特殊而構成一個具有高度同質性的獨立階層?答案是否定的。葛兆光根據(jù)漢字的分類和歸類方式指出,古代中國分類思維的一個重要特點是,中國人特別注意一個現(xiàn)象、一個事物可以感知的表象,并以此表象作為現(xiàn)象與事務分類的依據(jù)。這種分類觀念與西方的、近代的分類觀念不同。①李培林在談到傳統(tǒng)分類與現(xiàn)代社會分層的差異時認為,中國傳統(tǒng)的分類方法,是習慣于根據(jù)現(xiàn)象特征進行歸納性的區(qū)分,而不是根據(jù)本質特征進行分析性的區(qū)分。②社會分層的本質根據(jù)是,人們在核心社會資源獲取方面具有相似的能力或權力,而隱士,甚至“士”構成類別的根據(jù)并不是在核心社會資源獲取方面的能力或權力,而是他們的行動表現(xiàn)和精神內涵?! ∈聦嵣?,隱士及其各種稱謂所涉及的具體個人,五花八門、形形色色,在政治地位、經(jīng)濟地位、文化地位等方面的特征霄壤懸隔,由此造成歷代學者對隱士的身份界定和辨識莫衷一是。何為隱士,誰為隱士,人人言殊。因此,隱士雖然一脈相承“士”的精神內涵,但也同樣不構成一個高度同質的階層,如此我們才能夠理解“隱”的復雜性和多樣性,才不至于將隱士簡單粗暴地置于某個靜態(tài)的、單一的審視框架之中?!  ?/pre>

編輯推薦

  中國隱士是一個身份群體,建基于共同的生活方式和行動模式,以及社會對這種生活和行動的聲望評價。隱士堅持不仕,通過逃遁、托病等方式拒絕與官貴接觸,以不入城市、山衣野服與縱情飲酒等形式塑造自我,而社會輿論、政權機構和史家則根據(jù)隱士的角色實踐進行甄別和確認。因此,隱士身份是一個動態(tài)建構過程,即“隱”不是個別人的專利特權,而是社會的共享價值。意欲成為隱士的個人和尊仰隱士的各個社會群體,共同致力于“隱士”身份的建構。不同社會層面接納與尊崇隱士,在于借助“隱”來表達各自的思想訴求和價值觀念,如士人以“隱”委婉批評國政并表示政治不合作,官員向“隱”以尋求精神解脫并彰顯不俗情致,帝王借“隱”以敦風厲俗并制造政教清明景象。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隱士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5條)

 
 

  •   總體不錯,有新的東西。值得一讀。
  •   還沒看,希望能有所啟發(fā),有有用的資料
  •   研究歷史的好書頂
  •   學究味太濃,而忽略了“隱”的思想性。相比之下,更欣賞《隱士--透視孤獨》,
  •   隱于市、隱于野,一直是中國人的向往,不過知名隱士往往是個另類的存在。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