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10 出版社:東華大學出版社 作者:包銘新 編 頁數(shù):119 字數(shù):262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這本論文集是一次主題寬泛的論壇的成果。絲綢之路是文化交流的象征,設計文化是主辦者感興趣的領域。來賓們大多有著歷史或考古的專業(yè)背景。這樣,這些看似意旨各異的論文仍然有一個交集,那就是設計文化的傳承發(fā)展和碰撞交融。 這個論壇是東華大學服裝•藝術設計學院主辦,具體由院理論部來組織。上世紀70年代中后期東華大學的前身華東紡織工學院就開始中國古代紡織科技史的研究,80年代又延伸到中國染織服飾史的范疇,逐漸加重了人文和藝術的色彩。其間學校的系科不斷擴展,至90年代改制成綜合性大學,但人文藝術學科力量薄弱,研究水準不高,亟需提升。歲月匆匆,新舊世紀交替,這樣的情況也沒有很快得到改善。學科建設乃長期積累之事業(yè),決不可急功近利,決不能一蹴而就。但行動遲緩也易失去此中國高等教育百年一遇的大發(fā)展契機。我們審時度勢,得一攀龍附風之策。通過與國內外高水平學術機構和專業(yè)人士之合作,來加快我們進步的速度。 書中具體收錄了:《造型與紋樣的發(fā)生、傳播與演變——以仙山樓閣圖為例》、《粟特銀器與絲綢之路》、《敦煌俗字考辨方法要論》、《從考古資料管窺西域服飾文化》等論文。
書籍目錄
造型與紋樣的發(fā)生、傳播與演變——以仙山樓閣圖為例絲路時代的大興城與宇文凱——古代營造設計的一個范例竇師綸與陵陽公樣——兼談唐代的絲綢設計程式絲綢之路上的吐蕃番錦山普拉墓地出土的漢晉拈金線緙棉撒答刺欺在中國粟特銀器與絲綢之路天國的裝飾——敦煌早期石窟裝飾藝術研究之一鏡像與現(xiàn)實——唐代敦煌畫經變禮佛舞伎服飾比較分析甘肅北朝石窟寺飛天圖像初探甘肅張掖地區(qū)石窟寺的北魏壁畫敦煌俗字考辨方法要論從考古資料管窺西域服飾文化歐亞古代美術作品中的神奇組合:“獵人”、動物、太陽紋和“*”字符關于敦煌壁畫中人物膚色變色現(xiàn)象的討論略談柳樹紋樣瓷設計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 也談服裝設計與傳統(tǒng)文化
章節(jié)摘錄
造型與紋樣的發(fā)生、傳播和演變——以仙山樓閣圖為例 揚之水,1954年生,浙江諸暨人。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院?! h的題目是“設計與文化”,因此先要扣題討論“設計”?! ≈袊糯P于設計一事,我以為,所包括的主要內容有兩項,一為法式,一為樣式?! £P于法式,可檢出《墨子》中的一段話以見精義?!赌?法儀》:“子墨子言日:天下從事者,不可以無法儀。無法儀而其事能成名,無有也。雖至士之為將相者,皆有法,雖至百工從事者,亦皆有法。百工為方以矩,為圓以規(guī),直以繩,正以縣(懸)。無巧工不巧工,皆以此五者為法。巧者能中之,不巧者雖不能中,放(仿)依以從事,猶逾已。故百工從事,皆有法所度?!彼^“以此五者為法”,據《營造法式》所引,“直以繩”句下有“衡以水”,與《考工記》同,是法為五也。這一節(jié)的本意是論治國,卻援百工之事為喻,而我們正可以把它還原為百工之事。法儀在先秦時代即于禮儀與技術緊密結合的基礎上建立起來,后來的“法式”乃與此“法儀”相當,它被一直延用下來,而成為中國古代工藝制作的總綱。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