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的菩提

出版時間:2000-10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作者:林清玄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情的菩提》是作者菩提系列散文精品自選集。菩提系列散文原書共有10冊,他別是《紫色菩提》《鳳眼菩提》《星月菩提》《星月菩提》《拈花菩提》《清涼菩提》《隨喜菩提》《有情菩提》《隨喜菩提出》《有情菩提》,是作家寫作生涯中最生要的作品,也是其思想和風(fēng)格形成的代表作。《情的菩提》從中選文78篇文字精爍優(yōu)美,風(fēng)格清新雋永,寓意深刻,讀者可以窺見作家內(nèi)在的成長與蛻變歷程。與《心的菩提》堪稱姊妹篇。
菩提喻教中覺悟的境界。作家通過作品,使那些命運多舛,意志消沉、心浮氣躁的人們獲得“免疫力”重新充滿希望和信心,如拔云見霧的心燈把讀者的心底照亮。文章看似“鏡花水月”實則含蓄內(nèi)斂,追求出塵塵出世,淡泊清凈。

書籍目錄

自序報歲蘭黃昏菩提飛人芒花牡丹也者月到天心橫過十字街口不要指著月亮發(fā)誓家家有明月清風(fēng)黃昏月娘要出來的時候懷君與懷珠一朝太陽雨總有群星在天上阿火叔與財旺伯仔靜靜的鳶尾花心靈的護岸佛手玉潤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情的菩提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7條)

 
 

  •    ?。ü?jié)錄于本人畢業(yè)論文《林清玄散文中的禪味人生》部分章節(jié))   林清玄散文創(chuàng)作的內(nèi)容和出發(fā)點和禪學(xué)均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在他的創(chuàng)作理念上,這種聯(lián)系也是處處體現(xiàn)的。林清玄本人就曾經(jīng)皈依100多個師父,從他們那里學(xué)會許到了許多生活智慧,他自己也是每天誦讀經(jīng)文,在創(chuàng)作中將禪學(xué)理念帶進去也是很自然的事?! ? (一)轉(zhuǎn)向靜觀,以手寫心   "靜觀"是指深度的沉思靜禱、專注的一種修持和情操。但是,靜觀的狹義意思是指一個邁向神人密契的相交經(jīng)驗和歷程?!办o觀”的歷程是從思維的默想進達到心靈的感悟。要在散文創(chuàng)作中轉(zhuǎn)向內(nèi)心的靜觀,首先必須在生活中轉(zhuǎn)向內(nèi)心的靜觀,要想寫,首先就必須有感悟。   1.注重觀照內(nèi)心,追求清凈淡泊   可以說內(nèi)心世界可以說是一個散文家最為柔軟的地方。林清玄作為一個主張佛性及禪味的散文家,始終保持了一種對心靈的觀照,專注凝神,以憩靜喜悅的心態(tài)逐漸深入,自然而然地步入清凈大覺、追求清凈淡泊?! ? 靜觀強調(diào)的靜,不是指停止身體的各種勞碌活動而去做另外的沉思默想的活動,因為沉思默想本身也可以成為一種擾亂心神的活動。靜是一種心境,關(guān)鍵是心緒思維的斂靜?! ? 林清玄散文靜觀著探索人的內(nèi)心,但他不是站在一個高度去審視,而只從自己出發(fā),從自己的內(nèi)心出發(fā),以自己的感悟去感悟別人。他說“只有簡單樸素的生活才能更接近生命的真實,自我教育才是教育中最有效的方式”,他覺得“我原是宇宙間一把客塵,在某一個偶然中,被塑成生命,有知、情、意,看其來是有的、是獨立的,但緣起緣滅,終又要散滅于大地。”于是“希望徹底洞見生命的真實,拋棄一切粉飾,得到真正的解脫”最終尋找心靈的故鄉(xiāng),走向一個光明的所在。    2.用自己的手寫自己的心,真淳自見   林清玄散文的散文可以說就是自我寫照的思想筆記。他以一顆靜觀的心看世界,又以一雙靜觀的手寫世界。在他的散文中,無一不是體現(xiàn)了他的內(nèi)心?!叭绻覀兤髨D要停駐在過去的快樂,那是自尋煩惱,而我們不時從記憶中想其苦難,反而使苦難加倍。生命歷程中的快樂或痛苦,歡欣或悲歡都只是寫在水上的字,一定會在時光里流走。”他寫他的思索,寫他的人生觀,寫他的心?! ? 他失戀過,他覺得“在生命里,有很多歷程除了苦痛,沒有別的感受。失戀,至少還值得回味,至少有凄涼之美,至少還令我們驗證到情感的真實于虛幻。他認為“從有星星的時候,人就開始了在情感掙扎的歷程,而即使世界粉碎成為微塵,人仍然要在情愛里走過漫漫長夜,哭過茫茫的曠野”,他也有過身心俱幻的感覺,但是他因為靜觀,他發(fā)現(xiàn)”身心俱幻正如流水上寫字,第二筆未寫,第一筆就流到遠方?!庇谑撬白屽\瑟發(fā)聲,讓飛花落下,讓春蠶吐絲,讓蠟燭流淚,讓時光的河流輕輕流過一些生命里傷心的渡口”   我們看到了他的心,那是一顆純凈而思索的心。他也許有和我們一樣的憂煩,也許有和我們一樣的困境,但在他那顆靜觀的心看來,“我們在生命過程中所遇到的挫折,使我們覺得自己是全世界最苦的人,那是因為我們還沒有經(jīng)歷過更巨大的苦難,也因為我們不知道世上的別人,有許多正拖著千斤重的腳,在走過火熱水深、斷崖鴻溝”,于是便懂得珍惜自己,便懂得更好地活在當下?! ? (二)佛性寫作,以心傳心   “魚是永不閉眼睛的,晝夜長醒,用木魚做法器是為了警醒那些昏庸的人,尤其是叫修行的人志心于道,晝夜長醒”,這是林清玄在他的散文《佛鼓》 中提出來的,他沒有要求大家都出家念佛,但是在他的散文中,以禪引導(dǎo)世人,讓世人走出困境、走出心靈的桎梏,尋找人心靈的歸宿和原鄉(xiāng),發(fā)掘人性中的真、善和美的意味是非常明顯的。    1.以禪引導(dǎo)世人   禪,并非是天上的云彩,可望而不可及。林清玄用心靈告訴大家:禪其實就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林清玄說“禪的本質(zhì)--自由自在、單純樸素、身心調(diào)柔、流動無滯”。他主張依靠真誠和虔敬的信念生活。因此在他的散文中,佛性寫作相當明顯。大乘佛學(xué)中就有所謂"眾生皆有佛性"之說,意思是在人的主體或眾生的本性中,早已存在著能達成覺悟與解脫的先驗條件。林清玄用帶有濃厚禪味的散文,以愛為燈,以美為光,指引著世人?! ? 林清玄在臺灣經(jīng)常舉辦公益演講,還創(chuàng)辦了林清玄教育文化基金會,以幫助世人更好地成長生活。他時時鼓勵著人們,要保持一顆美好而會欣賞的心。一切的美麗是可以預(yù)約的。讓我們在心中預(yù)約希望。清泉會在山中慢慢地流,花兒會在春天悄悄的開放,而我們,應(yīng)該放飛自己的希望。    林清玄用生命實踐書寫著起承轉(zhuǎn)合的散文,他用心靈感召書寫著清明靈動的散文,他引領(lǐng)人心走向的大量的著書立言使得他成功地塑造了近乎完美社會魅力,再加上當時臺灣獨特的社會人文、宗教等背景配合,使得林清玄在將文學(xué)與宗教進行整合之后,產(chǎn)生了如虎添翼的神格化現(xiàn)象,這也令他從一個單純的作家躍升為讀者造神心態(tài)下的教主與救世主,為此他被臺灣人稱為“道德楷模”和“人生導(dǎo)師”?! ? 2.“法無文字,以心傳心,以法傳法”   《楞嚴經(jīng)》說:“燈能顯色,如是見者,是眼非燈。眼能顯色,如是見性,是心非眼?!薄 ? 佛教所言“心”是純粹的內(nèi)在體驗,無法用言辭解說或文字傳達,這不僅因為體驗是非思維的精神活動,無邏輯可言,如佛經(jīng)中常言“不可思議”,而且因為體驗是純粹個人化的行為和成果,如《壇經(jīng)》契嵩本那個著名的譬喻所言:“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睋Q言之,語言是思維的產(chǎn)物,是規(guī)范化、形式化的東西,而人的體驗卻是無限定、非規(guī)范化的形態(tài),因此,語言在表達人的體驗方面,是無能為力的。深受佛教影響的林清玄自然對這個理論相當了解,這一點在他的散文中都可以體現(xiàn)出來?!堆┑拿婺俊分v述了赤道國家有一位小學(xué)教師努力給兒童說明“雪”的形態(tài),但是不管怎么說,孩子們都還是不能夠明白。他說雪是純白色的東西,孩子們猜測雪像鹽一樣;他說雪是冷的東西,孩子們猜測雪像冰激凌一樣;他說雪是粗粗的東西,孩子們猜測雪像沙一樣。老師始終不能夠讓孩子明白雪是什么,在考試的時候,有幾個孩子居然回答:雪是淡黃色,味道又冷又咸的沙。因此,林清玄就非常感嘆地說“就像我們在雪中,什么也不必說,就知道雪了”。在這個的基礎(chǔ)上林清玄還感悟到“這個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都是用語言文字難以形容與表現(xiàn)的”,“雪,冷而清明,純凈優(yōu)美,念念不住,在某一個層次上,像極了我們的心”。林清玄的寫作理念多少也受到了這種思想的影響,在表達某種心理體驗的時候他并不是將這種體驗直接寫出來,而是將讀者帶到和作者一樣的心境中去,不必說什么,“就像我們在雪中,什么也不必說,就知道雪了”?! ? 同時,《楞伽經(jīng)》一切佛語之“心”是無比清凈的真性,是人所追求的終極境界,是一種存在于內(nèi)心的感覺,而不是存在于現(xiàn)象中的實在,它也就無法通過語言文字去認識。在林清玄的作品中,這一類的體驗往往都的通過佛教故事來體現(xiàn)的。
  •     在毛概的課上看完《情的菩提》,p3里放的剛好都是我喜歡的溫暖的歌。適合這個溫情的下午。
      喜歡林清玄,是在一份決定我們小命運的高考卷子上,那篇叫《陽光的味道》輕輕的扣動了我的心弦。如今,我已記不大請文字內(nèi)容了,但我依舊記得那個故事。
      他學(xué)佛,情的菩提里處處可見智慧的佛語,還有他的人生感悟,看了,仿佛那些本該糾纏的事就自然而然的化解了。行云流水般的文字。我看的散文不多,那會都不愛看散文,即便是后來,也只是看旅行散文和龍應(yīng)臺。
      他的文字里處處可見生活,生活里有人也有禪,這是我最喜歡之處。我希望,對生活感恩,而不是同情或嘲笑。
      
  •      讀林先生的書,是高二的時候,那會身心陷入情感的囹圄而不能自拔。林清玄,一個遠在臺灣的樸實的散文家,用他感同身受的文字,像一肱肱清泉,滋潤了我的心房,心間那扇銹跡斑斑的門,在那一刻洞開。
       早上蒼白的月亮和夜晚的光耀之月是同一月,痛苦沉溺之自我與光明成本之自我,不也是同一個自我嗎?為何要向世人展示那蒼白的一面呢?
  •     喜歡林先生的書,買了一本‘心的菩提’送給景,
      他又送我這本‘情的菩提‘。很是喜歡。
      我有一個習(xí)慣,好的書,可反復(fù)讀的書才買,其他的書看看就好。
      很好笑的想起一個女子的話,寧吃仙桃一口,不吃爛杏一筐。
      她說的是男人,我說的是書。呵呵~~`
      
      林先生的書,是可以放在枕邊,有空閑的時候,細心品味的。
      就像飲茶一樣,清淡,恬靜,可深思,亦可宜情。
      
  •      早就聽聞林清玄先生的大名了,可是就是未曾真真切切地去領(lǐng)悟、感知林清玄筆下的禪意。在圖書館誤打誤撞,借得一本《情的菩提》,閱罷方知自身平日太拘泥于小節(jié),如果能如先生般大度、超然,那么,生活就會過得更灑脫了。
       私以為,佛學(xué)是高深莫測,深奧難懂的。然而,林清玄以淡淡的、清新的筆調(diào),以一名和善的長者,一名生活中絕對的智者的身份,向我們娓娓道來,一則則短小卻意義深刻的佛學(xué)故事,一句句妙不可言的生活警句,無不令人為之贊嘆與信服。原來,生活中處處有禪意,只是我們忙碌的腳步,使我們來不及停下細細感悟罷了。
       《情的菩提》是林清玄先生“菩提系列”的散文精選集,也是他到達寫作巔峰時出版的合集,以深入淺出的筆調(diào),道出生活中的禪意。何謂“菩提”?菩提喻指佛教中覺悟的境界。林清玄以自己的切身體驗和思考,將佛理修養(yǎng)化作美好心情,把我們讀者的心燈點燃。如撥云見日把讀者的心底照亮。文章內(nèi)容寓意深刻,文字精練優(yōu)美,風(fēng)格清新雋永。追求超凡脫俗,淡泊清凈,充滿著禪境的喜悅,引領(lǐng)著人們進入一種質(zhì)樸尋常、自主尊嚴的精神境界。
       林清玄筆下的佛學(xué),是淺顯易懂卻又寓意深刻的。《情的菩提》的每篇散文,都是先由生活中再稀松平常不過的小事小物講起,隨之很自然地引出當中的禪意,抒發(fā)自身對于佛學(xué)、對于生活的感悟。
       先生筆下的佛學(xué),也并非無情、冷眼看人間的那種絕對的“超然”。該書的開篇,便以《報歲蘭》和《飛入芒花》兩篇散文,表達了自己對去世父親的思念與對年老母親的敬愛之情?!巴陼r代,陪伴母親看螢火蟲飛入芒花的星星點點,在時空無常的流變里也不再有了,只有當我望見母親的白發(fā)時才想起這些,想起螢火蟲如何從芒花中嘩然飛起,想起母親臉上突然綻放的光澤,想起在這廣大的人間,我唯一的母親?!薄∽浴讹w入芒花》的末句,看似平淡,實則感人至深??吹竭@一句,無不讓人也聯(lián)想到天底下最偉大的母親,想到母親為了子女為了家庭,不辭辛苦,等到兒女長大成人,卻發(fā)現(xiàn)母親早已白了頭發(fā)。
      在書中,林清玄妙語連珠,一句句地警醒著夢中人。在我看來,他童年生活在農(nóng)村的經(jīng)歷,無疑給他的作品增添了一抹生動鮮活的色彩。在《夏日小春》里,他就以臺灣南部農(nóng)村最常見的山櫻桃、青蓮霧、野木瓜為題材,從這普通的農(nóng)作物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很單純,也可以有很深刻的幸福?!敝豢上В丝偸怯兄咔榱?,往往很少有人會滿足于現(xiàn)在的處境,所以,我們才會面對著那么多庸人自擾的羈絆,過著自己看來也不快樂的生活。
       短小精悍,寓意深刻——這是我眼中的《情的菩提》。在一篇僅有160多字的小散文《兩只眼睛》中,林清玄更是充分顯示了他的超脫——“情感是我們心的眼睛。智慧是其中一只,慈悲是另一只。當我們過度鐘情的時候,一只眼瞎了,因為鐘情使我們癡。當我們生起懷恨的時候,另一只眼瞎了,因為懷恨使我們嗔。一個愛恨強烈的人,兩眼就會處在半盲狀態(tài)。在我們從愛欲中得到菩提,有更廣大的愛時;在我們連那些可恨的人都能生起無私的悲憫時;我們心的眼睛就會清明,有如晨曦中薄霧退去的湖水?!比艘獙W(xué)會寬容,學(xué)會善待自己與他人。記得有人說過“生氣就是拿別人的失誤來懲罰自己”,所以,根本不需要因為愛恨而使自己陷入痛苦之中,看開點,人會經(jīng)過一次次的歷練而變得更成熟,從而看問題也更清楚明晰。
       林清玄對佛學(xué)的研究真的非我輩所能及,他能從普通生活中感悟到佛學(xué)之道,以一種平和的、富有禪意的態(tài)度去生活,真的是一種超脫的境界。只要放寬心,平心靜氣,生活中的煩惱自會消除。看了先生的書,我真的看淡了很多事情,看透了許多事物的本質(zhì)。當我因為某些瑣碎的小事而煩心時,只要想到先生的話,心情就逐漸平復(fù)下來。雖然不是佛教徒,但是通過看《情的菩提》,發(fā)現(xiàn)佛學(xué)真的能夠給人許多的感悟。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當我們凡人能真正感悟到六祖慧能的禪詩時,雖不能“立地成佛”,但肯定也能夠活得自在灑脫。
  •     從你這里,我才知道并去讀林清玄。
      很喜歡這個有如此雅致的名稱,就像蘇西你的一樣。
      
      另外,你和景是天生一對。
      希望有一天,我能走出如履薄冰。
      
  •   命如朝露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