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調

出版時間:2002-4  出版社:廣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美] 保羅·福塞爾  譯者:梁麗真 等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等級是什么?它不僅是你的職業(yè),不僅是你居住的地方,不僅是你的餐桌舉止,也不僅是你有多少錢或者你能掙多少錢。等級是一系列細微事物的組合,你很難說清楚,正是這些細微的品質確立了你在這個世界上的位置。作者通過敏銳的觀察力,獨特的視角,鞭辟入里的分析,機智幽默的文筆,把美國社會中的社會等級現(xiàn)象和三六九等人的生活品味了細致入微的對比。

作者簡介

保羅·福塞爾(Paul Fussell)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英美文學教授,文化批評家,曾任教于德國海德堡大學、美國康涅迪格學院和撫養(yǎng)特格斯大學。他的關于二戰(zhàn)時期美國文化的著作曾獲得1976年美國國家圖書獎和美國國家圖書評論獎。保羅·福塞爾現(xiàn)已退休,居住在美國費城。

書籍目錄

中譯本第2版序言:等級、格調,新的社會話題
中譯本第1版序言:品味——社會等級的最后出路
1 敏感話題
2 解剖等級
3 以貌取人
4 住房
5 消費、休閑和擺設
6 精神生活
7 “一張口,我就能了解你”
8 升與降:貧民化趨勢
9 沖破常規(guī)的另類人
10 練習題、客廳評分表與來信問答
中譯本附錄:中國人的生活格調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格調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2條)

 
 

  •     身份焦慮也是繁榮的動力
      輝格
      2013年12月28日
      http://headsalon.org/archives/4889.html
      
      我從未料到會有這樣一本書,它談論的是美國社會,其中觀點卻更適用于當前中國社會,但保羅·福塞爾(Paul Fussell)出版于1983年的《格調》(Class: A Guide Through the American Status System),卻恰恰是這樣;他對美國中產階級身份焦慮的刻薄描繪,至少在今天看來已相當過時,而他所推崇的“另類”生活態(tài)度,則隨著自由職業(yè)群體的擴大和“蜜罐一代”的成年,也早已算不上另類。
      
      倒是在中國,我們隨處都能真切感受到他所描繪的中產焦慮,城市白領勒緊褲帶只為擁有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對借以彰顯身份的消費品牌和時尚元素的追逐近乎狂熱,父母乃至祖父母為幫助子女實現(xiàn)中產夢不惜傾囊而出,大學畢業(yè)生寧可擠在大城市地下室忍受失業(yè)和低薪也不愿接受一份工資高得多的藍領工作。
      
      中產階級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所以就過得很累,比如在談論一件商品或作品時,特別重視那些符號性的元素:它是屬于什么風格什么流派的?夠不夠純正和正宗?真的是純手工制作嗎?而不是它們帶給自己的直接感受:味道真好,聽著真舒服。
      
      因為和直接感受相比,符號更適合用來標示身份;很多人即便在試圖顯示自己的品味、個性和思想深度時,也要借助某個符號化的名人,因為他們自己實在沒什么品味、個性和思想,這一點,看看每本暢銷書上都有的腰封就知道了。
      
      不過,盡管中產階級被福塞爾貶得一無是處,我倒想為他們說幾句公道話;首先,福塞爾的描述顯然帶著嚴重的偏見,毒舌并不只是他的風格,因為他幾乎從不把這條毒舌指向他所劃分的最上面那兩個等級,而他推崇的另類,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不需要很有錢的貴族”。
      
      總體上看,中產階級確實很焦慮,活得很累,而且這確實是因為他們太在意別人的看法,但這未必是壞事,只要沒有達到病態(tài)的程度,這種焦慮也是文明繁榮和社會發(fā)展的動力;有些人有著明確而堅定的價值觀,可以不依賴外部激勵而持續(xù)追求自己的目標,但這樣的人畢竟是極少數,對于大多數人,努力工作需要一種價值氛圍和外部激勵。
      
      正是因為在意別人看法,他們才勤奮工作,努力維持一個體面生活,才辛苦攢錢讓孩子接受良好教育,以便未來出人頭地或至少也過得體面;也正是因為在意別人看法,他們才處處謹慎,精打細算,不去賭博酗酒染上毒癮,及時歸還貸款,不讓自己面臨失業(yè)和破產的危險,以免失去好不容易維持著的地位;也正是對體面的需求,才讓他們在當今福利社會中保持著對接受施舍和領取福利的羞恥感。
      
      更重要的是,正是因為在意別人看法,他們才更尊重社會規(guī)范,重視個人聲譽,小心處理人際關系,謹守習俗和法律,因為道德規(guī)范正是在人們相互注視、評價和對交往對象的選擇之中形成并得以維持的,所以福塞爾也承認,中產階級最守規(guī)矩也最重視道德——盡管他不認為那是個優(yōu)點。
      
      焦慮所帶來的壓力,就像推動生物進化的生存競爭和選擇壓力,也推動著文明進步,說明這一點的最佳例證是維多利亞時代,從狄更斯等人的作品中不難看出,那時候的身份焦慮同樣普遍而強烈,但正是這種焦慮,塑造了極富進取心的維多利亞企業(yè)家,積極向上的維多利亞個人主義,嚴謹的維多利亞道德觀,還有理性、克制、富有榮譽感的維多利亞紳士,與之相應的,是人類歷史上最漫長的繁榮與進步年代。
      
      當然,焦慮不一定帶來繁榮,不同的制度環(huán)境會將其引到不同的方向上,對身份與地位的渴求可能激勵人們積極創(chuàng)業(yè)、努力工作,也可能促使他們去考公務員、攀附權貴、謀求加官進爵,更多的人會選擇哪個努力方向,還要看制度環(huán)境所提供的、讓人們可以借以向上爬升的社會階梯中,哪條更寬闊、更易于接近、更有前途。
      
      http://headsalon.org/archives/4889.html
      
  •     西方貴族階層(或稱之為頂層階層)的品位體現(xiàn)在如下四個方面:
      
      1. 他們只對有悠久歷史的東西感興趣,諸如藝術與古董。汽車是工業(yè)時代的產物,開豪車是有損他們身份的行為。
      
      2. 他們對能產生經濟效益的事避而遠之。諸如,他們總是業(yè)余愛好者,但他們的愛好不會成為他們的職業(yè)。他們可以成為票友,但不會成為演員,可以是植物學專家,但不會成為植物學教授,因為職業(yè)會給他們帶來經濟上的收入。我想,他們也不會馴養(yǎng)藏獒,正因為藏獒能給他們帶來經濟利益。
      
      3. 他們有大量的時間從事他們感興趣的事。乘著私人飛機環(huán)球出差,是職業(yè)經理人或暴發(fā)戶的差事。
      
      4. 最后,只有當其它階層的品位也具備上述特征時,金錢才可能被用來劃分西方貴族階層與下層階層的區(qū)別。
      
      從上述意義上說,中國各階層目前還不具備諸如此類的品位。
  •     作為一個文學批評家,保羅·福塞爾留給后世最有名的著作不是那些學術性的文學批評理論著作,也不是教學社交等平雜生活當中的隨筆性著作,而是90年代他從高校教職領域退休之后寫下的兩本小冊子——《格調》與《惡俗》。這也不能不說是個奇跡,更難能可貴的是,年逾古稀的福塞爾是將兩種不同的寫作風格、相異觀察視角并通過一輩子的生活體驗總結而成。
      
      寫作這本書之時,正是美國處于世界權力頂峰的20世紀90年代。歐洲日本經濟疲軟,蘇聯(lián)解體所引發(fā)的的全球勢力重組,而那個時代的美國卻正值戰(zhàn)后最長的一段繁榮時期,史稱克林頓時代的“黃金八年”,毫無疑問美國屬于那個時代的“天朝上國”,國際格局也根本不是什么“一超多強”,就是真正意義上的“一超”。但福塞爾在那個美國空前強盛繁盛的時期,卻表現(xiàn)出深深的憂慮之感,表現(xiàn)為“惡俗”遍地,“格調”蕩然無存。但本書核心確實書名的那個詞:class.
      
      正如本書書名《格調:社會等級與生活品味》所暗示的那樣,所處的社會等級與其所對應的生活品味密切相關。作者實際上在本書當中提出了美國社會等級的“9+1”,大致分為九個等級(P21),外加第九章所講述的“另類人”。而作者的講述主要集中于中產階級,其原因我想不僅是美國中產階級占據絕大比例,福塞爾書中所列為80%(P44),另一方面作者認為當今美國缺乏“格調”,滿是“惡俗”,那也一定是龐大的中產階級出了問題,并且還出現(xiàn)了危險的“貧民化趨勢”(第8章)。對于它的頂層和下層,作者更傾向于一種理解的角度加以審視,不懷價值判斷與行為取向。
      
      為何中產階級會在美國最為鼎盛繁榮的時期會出現(xiàn)如此現(xiàn)象?這個問題交由歷史學家加以解答,福塞爾可以說是為歷史學家提供了社會學視角和它那個時代與生俱來的思考所得的“社會史料”。我們一般的理解是,中產階級處于中層,通常代表了不穩(wěn)定也不夠成熟,不僅心理上充滿惶恐,做起事來戰(zhàn)戰(zhàn)兢兢,同時不是一位老手,也會時有差錯,處于社會階層分布當中最為激蕩的那部分。用年齡結構解釋也是如此,處于中年的群體面臨“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結構,往往壓力最大,?;嫉没际В泊_實有所得,也有所失。從這個意義上看,本書從讀者群的年齡結構來看,范圍會更廣,意義也更為重大。
      
      作者提出了一些中產階級與相鄰階級的一些標志性差異,正是這些標志性差異卻反映了一個比較令人奇怪的社會現(xiàn)象:相鄰階層的社會差異往往最大,這一規(guī)律也可以借助本書所述其他相鄰階層的標準分野加以驗證。更具迷惑意味的卻是另一個驚人的階層事實:社會最上層和社會最底層,往往具有更多的相似性。從本書當中也不難發(fā)現(xiàn),處于9階層當中最頂層的“看不見的階層”與最下層的“看不見的底層”相似性頗多,其共性的突出特征正如這兩個極端階層命名當中所蘊含的意味一樣,“看不見”代表著信息的雙向不暢,他們都蔑視諸多社會禮節(jié),不在乎其他人怎么想怎么看,有一種天然形態(tài)的“反智主義”。而相鄰階層往往彼此間更多敵視(當然主要表現(xiàn)為上層對于比自己低一層級的階層,是個單向性的)和矛盾(雙向性),甚至與比最高階層與最低階層更加排斥和厭惡?;蛟S只有這樣,通過排斥與自己最相似的人群才能確立自己的地位和建構當中的身份,最后能夠陶醉在那細小社會差別當中所構成的社會優(yōu)越感。當然他們會極度排斥解構主義,那樣這種優(yōu)越感會蕩然無存。
      
      這一特點,通過社會行為與構成最為復雜的政治生態(tài)當中亦是如此。在政治光譜當中,往往是自由主義與激進主義之間的矛盾最為突出,而非與保守主義之間。極左的激進主義也與極右的反動主義往往是天然的政治同盟,這一特征在二戰(zhàn)初期的蘇德之間已有反映。
      
      既然這本書是有關“階層”的,那么也能從中看出一定的美國階層特點:一是橫向縱向上階層差距很大,二是繼承一定的英國社會特色。作者從第三章到第七章通過對相貌、住房、消費、休閑、擺設、精神生活、話語交流幾個方面充分的表現(xiàn)出來,每個階層都有屬于自己的特色,同時特征也非常突出。當然具體情形是非常的“美國化”的,因為在中國大多數家庭和群體根本沒有那幾個方面實踐的具體條件,其中美國中產階層那樣的生活方式和相應準則在我看來是極其消耗自然和社會資源的,當然也有第二點英國特色以及作者福塞爾原先是一位英國人的現(xiàn)實反映。從中也啟發(fā)著一個猜測:是否當年殖民時代一直到一戰(zhàn)結束,英國人大舉移民美國,一大原因是英倫三島本地的各項土地、自然資源無法支撐貴族生活方式引領的全民生活格調,從而被迫遷徙新大陸。但這一點也牽連出另一問題,為何美國那些非英裔族群后來也都具有“英國崇拜”的心理特征,也在進行著英國貴族式的生活格調?這一過程和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正是英國特征在美國社會的突出地位,使得福塞爾面對美國中產階層“貧民化趨勢”顯得更加憂心忡忡,可以說福塞爾又通過另一本書——《惡俗》來完整的解釋分析了這一現(xiàn)象。對于英國現(xiàn)代化的社會結構發(fā)展,大體上史學界已給出較為一致的答案,就是新興的資產階級、中產階級的生活方式主動的向貴族階層學習,是全民向貴族生活看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利弊相當突出了,有利的方面正如本書暗示的那樣:整個社會都更有“格調”了。弊的一面對于英國國力上更有反映,資產階級都向貴族生活方式學習了,也不積極進取的開拓市場,提高技術效率,逐步地在帝國爭霸中漸漸落伍。而美國雖然沒有土生的貴族階層,卻是通過“社會達爾文主義”學說將二者合二為一了,一個頂級階層,既心懷“英國崇拜”的心理特征成為一個美國式貴族;而同時自身的底蘊并不深厚,卻很實用,也是一位新興的資產階級?;蛟S正是美國的這一特性,既不失英國紳士的優(yōu)雅,也不失新興資產階級逐利貪婪的自然本性,能讓這個國家一直引領著世界的潮流。正所謂“英國格調”在新大陸誕生了“美國潮流”。
      
      本書在中國的出版,其現(xiàn)實主義意義在于透過美國中產階層來審視今日迅速增長的中國中產階層,雖然國情不同,但借鑒與警示作用猶在,而大變革的時代往往也是最不缺乏“惡俗”,而缺少“格調”的時代。從這個意義上看,聚焦點即便是中國的中產階層,也要通過橫縱比較來發(fā)現(xiàn),究竟中國的中產階層有哪些特性?正所謂人類學家他者的目光所具有的價值:“那些只了解中國各種階層的人,又對中國各種階層的人了解多少呢?”
      
      同時令人欣慰的一點是,這本書雖然作為文化批評家福塞爾的代表作,同樣體現(xiàn)美國式實用主義與幽默化的巧妙結合。而在我國圖書市場,往往這類圖書表現(xiàn)出濃厚的庸俗化特征。如果本書能夠促進或啟發(fā)那些唯理主義學科的大眾化圖書主動性的避免庸俗化,而表現(xiàn)為一種現(xiàn)代性的實用化,并將視角轉移到生活藝術、文化藝術領域,我是喜聞樂見的。
        
        
  •     《格調》是一本可愛又可恨的書,你本來興致勃勃地渴望因由它習得一套行之有效的提升逼格之法則,結果從頭到尾通篇看到的卻是一個老摳腳漢一臉不屑的坐在打字機前敲出的長達二十萬字的吐槽文。要知道“太長不看”是你在網絡論壇上拒絕那些喋喋不休且自命不凡的“傳道者”的重要理由之一。不過福塞爾鞭辟入里的吐槽,類似于錢鍾書的“刻薄”,因其精辟幽默而引人入勝。
      要開始談及這本書的實質內容,便無法避開一個敏感話題:社會等級。盡管森嚴的封建等級制度已被搗毀,社會等級卻并未消解,人類并未進入大同?!暗燃墶币辉~在現(xiàn)實語境下亦似乎隱含著為人們難以認同的崇權拜金、精英主義觀念。底層民眾反對等級觀,因為對他們而言這意味著侮辱;中產階級談及等級惴惴不安,似乎只有有錢有閑的上層愿意談論等級。如下引自原書的一段話可作為一個例證。
      “尤其在美國,等級這個概念相當令人尷尬。社會學家保羅·布盧姆伯格(Paul Blumberg)在他的作品《衰落時代的不平等》(Inequality in an Age of Decline,1980年)中,干脆把社會等級稱作“在美國遭禁的思想”,此話可是不假。通常,哪怕這個話題剛被觸及,人們就開始變得煩躁不安。當兩名采訪人問一位婦女,她是否認為這個國家存在不同的社會等級時,她回答道:“這是我所聽到過的最最骯臟的字眼!”當另一位男士被問及同一個問題時,他變得很有些憤懣,“社會等級應該被徹底消滅!”這句話沖口而出。”
      但等級的切實存在卻無法被否認。這位貌似尖酸刻薄的作者在他苦心經營的這本文化批評書中也說:“正因美國是一個民主國家,等級差別才比任何其他地方都更加生機勃勃?!?br />   顯然福塞絕非為嘲諷之快而頂著壓力動筆寫這本書,而是以等級差別為刀,剖析美國和美國人,揭示他們習以為常的價值觀念、行為方式、生活品位方面各自的弊病。在成書十多年后的今天,我們在中國也能越來越多地找到與之呼應的例子。
      需要注意的是,福塞爾在書中早已聲明,劃分社會等級的標準早已不是古希臘梭倫時代的唯財產觀,也非中古時代的唯官爵觀。而是加之以受教育程度,消費休閑的觀念與行為,語言方式,精神生活等多方面作為依據。(但是吾等好屌絲萬勿輕信福塞爾這廝安撫大眾的鬼話,遙想當年馬老師曾說過“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奔嬉曰浇趟f“馬太效應”的作用,我們還是鐵桿的“貧民階層”哦也。)
      福塞爾傾向于把當代社會階層分為五個層級,每個層級又分為若干子層級。
      我列表如下:
      
      上層 —— 看不見的頂層,上層階級
      中上層 —— 中上層階級
       中層 —— 中產階級
      中下層 —— 上層貧民,中層貧民
      下層 —— 赤貧階層,看不見的底層
      
      
      需要解說的,所謂“看不見的頂層”,指那些財富難以勝數(多數為承襲自祖輩),為避稅和確保安全而隱逸的一個階層;而同樣“看不見”的“底層”,則是那些常年容身于福利救濟機構及管教機構的人。這兩個少數派在后文中提及不多。由表分析,可見此五層在數量上,呈下部略闊的橄欖型結構。
      全書重點在作者從各個方面把上層階級,中產階級,下層階級對同一事的全然不同態(tài)度與意見加以對比,形成上中下各階層之風格特色。
      在此稍作總結,僅供感受。
      上層階級(主要指財產得自繼承的有閑階層)“貪圖安逸”,“對思想和精神生活毫不關心”,形貌具有先天優(yōu)勢(又是“馬太效應”在婚配方面的奏效),不忌舊衣(表現(xiàn)他們不從別人評價中獲取自尊),著裝上不喜可讀性標識(如文字標語,過于明顯的品牌標識),極少佩戴多余飾物,家居、審美上追求奢華品質且有濃厚的崇古情結,拒絕電視節(jié)目,極少下館子,沒有多少觀點和看法(其中很少的幾個他們喜歡常說的觀點之一就是:首都一定不能被“侵犯”。還有一個觀點是:西裝革履絕不能被忽略。除這兩條之外,他們就沒什么成型的信念了。)不追求好車(如果你富裕,又有時間,那么購買最便宜最普通的車,表明你并沒有認真對待這么易于購買的產品,從而不至于損害了你的等級形象。你最好有一輛雪佛蘭、福特、普利茅斯或道奇,對它們的型號和顏色毫無興致挑剔。)
      
      
      中產階級在本書中不幸被作者黑出翔。
      
      
      中產階級被福塞爾認為是一個迫切想往上爬又努力切斷與下層聯(lián)系的階層。由于其商業(yè)出身,不甚自由;努力營造優(yōu)雅,在上述各階層中最為焦慮,最渴求他人認可(女人們珍視“友善”,男人們則視擁有一個體面的職業(yè)為至寶(這經常比金錢更重要),并且尤其強調“管理人員”一詞。)喜具有好明顯、易被觀者發(fā)現(xiàn)的奢侈品牌標識的物件;衣著整潔,追求板板正正,不偏不斜,好新衣、豪車;附庸風雅,通過暢銷雜志培養(yǎng)品味,崇英情結。
      作者尤其在閱讀品味上對中產階級調侃最多:“沒多少錢又焦慮的中產階級是那種想讓你相信他讀的是“最優(yōu)秀的文學”的人,“破爛”、“垃圾”這種譴責經常掛在他們的嘴邊上。他們是那些讓人讀不下去的、裝腔作勢的二流書的天然讀者,如詹姆斯?古爾德?科岑斯、約翰?斯但貝克、賽珍珠、勞倫斯?杜雷爾的《亞歷山大四重奏》,以及赫爾曼?沃克、約翰?赫爾塞、歐文?肖的大雜燴傾銷,還有杜蘭特的哲學史。中產階級最為推崇的經典是《老人與?!?,而實際上海明威簡直是不得不寫了這本書,因為索爾頓?維爾德停止了創(chuàng)作,因此留下了空白讓人填補。中產階級對迪蘭?托馬斯恨之入骨(吉米?卡特把他放在自己最喜歡的詩人的位置上),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朗誦詩的唱片有一種把詩歌降等的嫌疑,使詩歌變成了立體聲音樂。”
      下層階級“‘屬于’大過圣誕節(jié)的一族,經常通過分期付款購買大宗物品?!痹谏缃换顒又惺貢r不誤,熱衷于自助式商店和餐廳,對廣告和商標抱有高度敬意(了解這些東西,你就能夠展示聰明和時髦,同時將自己與廣告商品的成功聯(lián)系在一起。)是電視節(jié)目最忠實的觀眾,對他們來說,看流行節(jié)目也是一種入時的表現(xiàn);熱衷穿著具有可讀性標識(如文字標語等)的衣物;喜愛閱讀毫不費力的通俗雜志(這里受歡迎的產品是上層貧民喜聞樂見的《讀者文摘》(發(fā)行量一千七百八十七萬份)、《電視指南》(一千七百六十七萬份),連同像《紐約每日新聞》那一類的日報,還有中下層貧民喜歡的像《國民探察者》、《每周世界新聞》、《明星周刊》和《環(huán)球周刊》這些你在超級市場伸手可得的讀物。)
      此外,本書冗長敘述中另有些頗有趣的結論,為清晰起見單列如下:
      1.上層階級大多消瘦,反而肥胖人士集中于下層階級。美國62%的肥胖者,絕大多數屬于中下層貧民。
      2.觀念上,中產階級與下層階級皆有所篤信,但下層階級相信的事物往往是關于超自然。
      3.中產階級傾向于使用委婉語,將性活動稱之為“藏臘腸”。而較之地位為高的中上層階級(一個有錢、有趣味、喜歡游戲人生的階級——福塞爾語),則稱之“藏臘腸游戲?!?br />   
      作為文化批評,僅有憤世嫉俗,苦大仇深的嘲弄,和戲耍刻薄的玩笑顯然難以成立,仔細觀之,作者的傾向性依稀可辨。上層的乏味無聊,中產階級的迂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自卑與自負,下層階級的無知、憤怒、膽怯——姑且不論這些觀點是否只是福塞爾的偏見——顯然被認為是不可取的。那么既抑于此,又揚于何處呢?通觀全文,福塞爾對中上層的評價卻寬容得多:“一個有錢、有趣味、喜歡游戲人生的階級。所有比這個階層低的階級,都渴望成為中上層階級。 與上層階級區(qū)別在于,其中的大部分財富,是通過諸如法律,醫(yī)藥。石油。航運、房產、乃至更令人起敬的藝術品買賣等行業(yè)賺來的?!?br />   “中上層階級和中下階層的人們不光站姿不伺,他們的舉動也有差別。中上層階級的舉止由于自控而顯得精確無誤。他們擺動手臂和選擇落腳點的方式,與中下階層的人們有非常明顯的不同,后者的兩只胳膊總是向外擺,而不是緊貼著身體?!?br />   “將自己稱作“美國第一位衣櫥工程師”的莫羅依,憑著令人不敢小視的天才受雇于一些工商企業(yè),是一位提供公司著裝原理的顧問。他的理想是要使每一位企業(yè)雇員都看上去像中上層階級,因為中上層階級就意味著成功。”
      全文二十萬字沒有找到一處像作者對待中產階級一樣嘲諷中上層階級的語句。由此可以推斷,福塞爾可能把自己的身份安放在中上層階級,或者至少對中上層階級保有些許敬意。
      “美國人更加依賴自己的大學體系,指望這個機構培養(yǎng)人們的勢利觀念,建立社會等級機制。在別的國家,人們不僅僅依賴大學來實現(xiàn)社會地位,還有其他的傳統(tǒng)途徑。而在美國,尤其本世紀以來,只有高等院校這樣的組織,可以成為實現(xiàn)所有最高榮譽的來源?;蛘哒f,受高等教育至少是實現(xiàn)地位追求的最佳途徑?!?
      畢業(yè)于美國最享譽盛名的文理學院之一,波莫納學院,曾任教于屬于八所“常春藤盟校”之一:賓夕法尼亞大學的保羅福塞爾,大致也可以與作者所言的“中上層階級”的地位、品味相稱。因而這部書,開玩笑的說“是一個中上層階級坐在自己劃定的安全島上嘲弄其他幾個階層”也不為過罷。
      
      
      掩卷思忖,此類文化批評書,其觀點是否正確,有無過多偏見,對現(xiàn)實有多少參考價值倒并不見得十分重要,重要處在于他給了我們一種思維方式,一個自省的參照系,這位筆鋒犀利的老人倒不見得要讓我們都夜以繼日地追求金錢名利,以躋身上流社會,他所給予的方法論已藏在文中了。
      即,我們完全可以像上層階級一樣穿著簡潔(倒不必奢華),以舒適為上,而非像“中產階級”(僅僅是文中所描述的所謂中產階級)一樣以贏得側目為目標;努力接受更好的教育、自我培養(yǎng),但絕不附庸風雅;追求興趣,如“中上層階級”一樣保持生活的熱情;拒絕庸俗乏味、品位低下的電視節(jié)目和書籍;超乎象外,以求內心的平靜。
      老爺子為了將他的本意明示讀者,還是在書尾寫了一章雞湯軟文。在此文中他用“另類”借指超脫了社會等級而可以自主地追求自由精神,有節(jié)地享受人生,不畏于反叛,拒絕庸碌的一群人。
      “另類構成了一個‘無階層’的階層,他們在美國社會中占據了一席之地。在那里,“交易”這種人生觀無法再橫行元阻。另類身上所特有的傲慢無禮的態(tài)度。聰慧的頭腦、冷嘲熱諷的說話方式和昂揚的斗志,使他們從束縛住其他人的階級牢籠中逃離了出來。那些擔心另類的性格特征可能會‘非美國化’的人應該意識到,事實恰恰相反,這些人身上流淌著真正的美國血液。”
      “如果說想象力貧乏,理解力有限的人竭力想鉆進中上層社會,那么,那些有著天賦過人的心智和洞察力的精英們則正在奮力擺脫束縛,準備走進另類的行列。只有超然于階層混亂造成的壓抑和焦慮的另類,才是一個真正享有硬幣上所允諾的自由的美國人。也只有在另類的世界里,一個美國人才能躲開曾腐蝕了無數人的野心和妒忌?!?br />   “目前,另類一族的陣營還不夠強大??墒?,會大起來的,因為許多人尚未意識到他們已接到邀請,他們最終會加入到另類的行列。 ”
      
      大致這也是福塞爾本人最高的社會理想。
  •     一、讀書筆記部分:
      這本書的英文名叫做CLASS,直白露骨的將等級二字傳達出來,告訴別人這就是一本講等級的書,客觀表述,實話實說,沒有任何偏袒色彩,而到了中國卻被翻譯成格調兩個字,一本客觀的階級剖析手冊,硬生生被引導成一本向中上層階級學習生活格調的指導手冊,中國人的思維果然一切以和諧為重。
      那么,現(xiàn)在就讓我們來一起還原一下,保羅?福塞爾教授做這個社會學課題研究的本意,一個客觀的社會學表述,是如何在美國社會以及在九十年代末的中國引起激烈討論的,甚至現(xiàn)在專心研究美食的沈宏非也在九十年代參與了這場論戰(zhàn),可見這本書是具有何種分量的。
      首先,我不得不承認,保羅?羅塞爾是一個嚴謹的策略論述高手,整本書的邏輯環(huán)做的滴水不漏,先以等級論在美國關于主流“平等文化”相沖突的隱性事實做鋪墊,告訴別人等級論在美國是一個敏感話題,而越是敏感就越說明等級確實在美國社會是客觀存在的,那么,我們就有必要了解一下美國的等級格局。
      在巴羅?羅塞爾的等級陣列中,美國共分為九大等級,分別是看不見的頂層、上層、中上層、中產階級、上層貧民、中層貧民、下層貧民、赤貧階層、看不見的底層,這點倒是跟中國的三六九等有點相似。
      其中看不見的頂層是最為低調的貴族,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被經濟大蕭條嚇壞的一代,從此隱姓埋名,遠離城市,深宅大院,低調行事,生活中一切從簡;中上層則是政客、商界領袖等主掌市場動脈的一些上層名流,名譽和身份是他們的生命力;中上層是最為有趣的一層,也是其他下六層的理想狀態(tài),他們財富相對充裕,重視知識,屬于社會精英階層;中產階級,是美國社會的中心力量,也是最為焦慮的一個階層,不停向上追逐,又怕稍不留神就跌落到貧民階層,他們追求的是品味,以奢侈品消費著稱,就像米蘭昆德拉說的,一切對品味的追逐都是對身份的焦慮,他們就是深陷等級魔咒的一群人;上層貧民就是高級藍領,技術工人,稍有些品味,也滿足于現(xiàn)狀,通常也瞧不上文縐縐假惺惺的中產階級;中層貧民是打工一族,看別人臉色生活,最為沒有自由的群體;下層貧民大多由移民組成,地位不明,生存堪憂;赤貧則是靠救濟的一層;看不見的底層,是最為悲慘的身體障礙群體。
      九大層級,各有特點,其中中上層的格調,中產階級的焦慮,和貧民群體的不良習慣,是保羅?羅塞爾論述最多的內容,通過對相貌衣著的考究,住房環(huán)境的布置,消費物品的講究,精神生活的洞察以及外在談吐的系統(tǒng)研究,將各個階層的顯性特點全部切碎并一一揭露,比如中上層對英國文化的崇敬以及對手工制品和有機制品的偏愛,中產階級對于奢侈品的追逐,貧民階層對于商標和廣告的癡迷,這些都是各個階層的顯著特點,而關于這些對比,保羅?羅塞爾可謂是細分到了極致,完全可以把這本書當做一本等級對比手冊來應用。
      書的最后也談到了一個趨勢和一個人群,就像賈樟柯說的,十年前,一個村里的人村頭的人全家買奔馳,村尾的人連學都上不去,十年后,村頭的人買了私人飛機,而村尾的人還是連學都上不起,這就是一個趨勢,兩級分化將越來越嚴重,而且是無法避免的陷入一種平庸虛無的狀態(tài),整體社會都會呈現(xiàn)貧民化趨勢,有錢的沒文化,沒錢的沒前程,擁有物質的精神逐漸貧窮,擁有貧窮的物質深度缺乏,在保羅?羅塞爾看來,人類即將進入一個貧民化社會,大眾正駛向平庸。
      好在,書的最后,出現(xiàn)了一個補丁,也就是拯救社會的一個新的階層,這也是我前面說保羅?羅塞爾策略思維縝密的原因,這個新的階層叫做另類,他們不會在等級循環(huán)的背景之下妥協(xié),而是脫離于等級限制,用創(chuàng)新的思考和行動改變自身的命運,他們是作家、詩人、藝術家等一切富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他們游離于等級之外,也是這個社會最后的希望,而且這個群體會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慢慢變得強大起來。
      這就是等級里面所講授的一個客觀事實,看完后你不禁會對照一下身邊的人和事,通過觀察和判斷,你就會知道,哪些人正處在什么等級,對于他你該用何種方式跟他去溝通交流。再深度思考一下,你又處在何種位置,又期望在何種等級下立足,作為重復美國的昨天中國,這一切思考恰逢其時。
      想一想,你該在何種等級下駐足。
      
      二、書摘部分:
      1. 人類的平等博愛并非僅僅是詩人的夢想,它是一個令人十分沮喪和深感羞辱的現(xiàn)實?!鯛柕?br />   2. 一種樂器能發(fā)出的音調月底,一般來說它的等級就越低。
      3. 一般來說的中產階級和上層階級,盡管他們通常不一定比工人階級掙得多,但總是心懷愧疚,滿腦子都是社會關懷。另一邊則是各種勞動階級,他們已經被電視和報刊雜志中關于美好生活的種種想象徹底洗了腦,于是因為大蛋糕上自己的那一塊太小而覺得受了欺騙。
      4. 與金錢同樣重要的因素還有風范、品味和認知水平。
      5. 品味、知識和感知力比金錢更能決定人的社會等級。
      6. 只有中產階級才習慣性地回報別人的恭維,因為這個階級需要從恭維中獲取信心。
      7. 等級地圖:擁有最多和最完備的保齡球設施的城鎮(zhèn),一定是等級最低的地方。沒有一分好的報紙,或者宗教氣氛過于濃厚的城市,有品位的階層不會居住。
      8. 羞恥感屬于中產階級,進一步講,羞恥感主要是一種資產階級的情緒。
      9. 約翰?布魯克斯發(fā)現(xiàn),紐約地鐵車箱里的涂鴉作者會在任何地方涂鴉,但幾乎不碰廣告牌,似乎這些創(chuàng)作者尊重社會的這一方面:廣告。
      10. 整個等級體制更像是在識別自由的價值,而非僅僅宣揚金錢的價值。
      11. 絕不存在簡單的人,‘平?!娜艘埠軓碗s。
      12. 看不見的頂層:一個看不見的階層。他們的錢來源于繼承遺產。他們曾經喜歡炫耀和揮霍。后來他,他們在媒體和大眾的嫉恨,慈善機構募捐者的追逐下銷聲匿跡了。
      13. 上層;一個既富有又看得見惡階級。可能是大銀行的主管,還喜歡參與國會某委員會的事務。他們貪圖安逸,有時還很有趣,家中賓客川流不息。但有一點:他們對思想和精神生活毫不關心。
      14. 中上層:一個有錢、有趣味、喜歡游戲人生的階級。所有比這個階層低的階級,都渴望成為中上階層。
      15. 中產階級:一個謹小慎微、了無生氣的階層。他們是企業(yè)的螺絲釘,“可替換的零件”。他們最懼怕“他人的批評”,因此是為他人而存在的。他們是全社會中最勢利的一群人。
      16. 上層貧民:一個被稱為“藍領貴族”的階層,他們靠手藝吃飯,認為自己和律師、醫(yī)生們一樣也算“專業(yè)人士”,他們的錢夾總是鼓鼓囊囊的,外面還會勒一根皮筋。
      17. 中層貧民:一個在工作中失去自由的階層,由于經常受到老板的斥責而對生活心存怨恨。他們生活唯一的樂趣,也許就是串親戚。
      18. 下層貧民:一個沒有明天的階級,非法移民的大軍,過一天算一天是他們的常態(tài)。正是這一階層,承擔了美國社會中最低下的工作。
      19. 赤貧階層:一個無家可歸。流落街頭的等級。懶惰、失望和怨恨壓倒了他們的自尊。這是人們看得見的最貧窮的一族。
      20. 看不見的底層:一個在慈善機構和管教所里度過一生階級。像看不見的頂層一樣,我們看不見這群悲慘可憐的人。
      21. 美國法律禁止在公共場所喝任何含酒精的飲料,因此街上的流浪漢為了逃避警察,便套著包裝紙袋喝。
      22. 今天,肥胖是中下層級的標志。與中上階級和中產階級相比,中下階層的肥胖人數是前者的四倍。
      23. 大體上,一個人穿的衣服層次越多,他或她的社會地位就越高。
      24. 藏青是中上層的顏色,紫色屬于貧民階層。
      25. 除藏青色外,顏色越柔和、黯淡越有檔次。至于面料,生物成分越高越有檔次,也就是說,羊毛、絲綢、棉和各類動物皮毛才高檔,僅此無它。
      26. 粗俗和教養(yǎng)不良之輩都崇拜和偏愛機器制造的日用品,因為機器制造的東西實在太十全十美了。
      27. 隨著社會等級的升高,低調原則隨即開始奏效,文字逐漸消失。中產階級和中上產階級的服裝商,文字被商標或徽記取代。
      28. 當你發(fā)現(xiàn)形形色色的標記全部消失了,你就可以得出結論:你已置身上等階層的領地。
      29. 整潔是一種地位標志,因為保持整潔總需要花費時間和金錢。但煞費苦心達到一絲不茍的整潔,可能是你對自己的社會地位是否會下滑心存憂慮的體現(xiàn),也可能由于你對他人的評價過分在意,這兩項都是低層等級的特征。
      30. 勿太整潔的原則在男士著裝中尤為關鍵。過分仔細意味著你的低等—至少是中等,甚至貧民階層身份。
      31. 上層和下層男士著裝效果的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上層男士更習慣于穿西式套裝或至少是西上裝。
      32. 套裝不但能使懶散的人顯得優(yōu)雅妥帖,還能使體力勞動者顯得難看。(還包括運動員體型的人和肌肉過分發(fā)達的人)。
      33. 判斷一件西式外套是否值得一穿,最最重要的標準莫過于“它的肩部必須十分合適”。
      34. 關于手表的普遍等級標準是:越科學、越技術化、越富有太空時代特色,等級就越低。
      35. 等級越往下,領帶上的文字也就越多。
      36. 階級地位越高,車速越慢。
      37. 起居室里面擺著鬧鐘,會被扣掉兩分。
      38. 許多注意身份地位的人放棄喝烈性酒的習慣而改喝白葡萄酒。
      39. 把蘇打水加入蘇格蘭威士忌的喝法是最不甚講究的。
      40. 釣淡水魚比釣咸水魚更有等級。
      41. 如果你希望保住自己的上層地位,切記永遠永遠不要打羽毛球。
      42. 球越小,等級越高。
      43. 上層和下層重要的區(qū)別在于,冬天給人下葬時,貧民階層的家庭會把一條毯子蓋在棺材上,好讓死者暖和一點,而上層階級壓根就不會做這件事。上層階級舉行場面壯觀的葬禮,并在報紙的訃告欄里刊登動人的廣告,而下層家庭則不這么做。
      44. 一個人的言談永遠是他的家庭背景和社會地位的告示牌。
      45. 語言最能表現(xiàn)一個人,一張口,我就能了解你。
      46. 事實上,正因為這是一個民主國家,等級差別比任何其他地方都更加生機勃勃。
      47. 語言是判斷一個陌生人社會地位最有效的工具。
      48. 貧民階層似乎希望自己生機勃勃的喧囂,以其音調、速度和節(jié)奏來博得他人的恭維。中產階級出于取消和失敗的恐懼,在社交場合絕不會有這種表現(xiàn)。
      49. 發(fā)音盡可能輕而短是上層人士的作風,而貧民階層總是喋喋不休地把每一件事重復上兩三次。
      50. 目前的時代特點是思想平庸。盡管知道它的平庸,仍然任由它無處不在地強加給人們。
      51. 一個邏輯嚴密的批評家會從中等出這樣的結論:過去那些習慣于閱讀文字的讀者正日漸消亡,或因衰老而失明,而新的受教育者們絕不可能以過去的方式重新構成一個讀者群。
      52. 這個時代,知識失寵,顯見于每張面孔?!獖W登
      53. 另類是“自我培養(yǎng)”的人。他們是自由職業(yè)者,從事著被社會學家稱為“自治工具”的職業(yè)。
      54. 另類房間里通常還裝有一個不是非常干凈的燃燒的壁爐,他們之所以這么做,與其說是為了美化居室,還不如說是為了享受在壁爐前的地毯上做愛的樂趣。屋里還有大量的書架,上面塞滿了一排排硬皮書,大部分書籍的出版日期都遠在20世紀50年代以前。
      55. 你若足夠聰明,那么在家里會比在外面吃得更好。
      56. 另類的興趣集中在歷史、文學、建筑和美學品味等方面。
      57. 無論一個另類從事何種工作,他都會閱讀大量的書籍。他們把書看做人生體驗中自然而然的一部分,這部分和閱歷同等重要,而且相較閱歷更為有趣。
      58. 閱讀有很多標準,有趣是其中之一。
      59. 培養(yǎng)一個貴族需要三代人。
      60. 一個人可以在一夜之間暴富,但卻不能在一夜之間改變自己的生活情調。這就是我們今天為什么經??吹窖p萬貫的富豪,其舉止和品味卻還保持著昨日“貧民勞動者”的本色。
      61. 美國人人數最多的階層—中產階級,他們是虛榮和勢力的階層,原因在于他們像螺絲釘一樣可以被隨意替換,因而缺少安全感,生活也最焦慮。
      62. 金錢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社會隱喻,一個可遇不可求的價值符號,一個雙重的象征:既象征著全部有關幸福的夢想,又象征著所有追逐金錢者的噩運。
      63. 錢和權力對于一個生活在商業(yè)社會里的人來說不可全無,否則你會生活的沒有尊嚴和安全感。但無止境的追逐金錢的生活也不值得,因為缺少品味。
      
      
  •     這才是今年的第一本,因為看的是電子版所以沒算入,現(xiàn)正加入2014已讀list,速度不錯,但還不夠快,今年1.22了才2本,一個月至少4本。下一本是諾貝爾得主寫的《思考,快與慢》聽說翻譯后大打折扣但算了,目前除了HP還讀不懂原版書,別說書了,電影都不能完全看懂。暑假還在想要不要去韓國呆一個月,看百度貼吧有個人直播了江南大學這一課程,但那人水平太臭相片又爛,我知道這不是什么好學校但是能在韓國有一個距市中心30分鐘公共汽車的落腳點一個月簽證還是很有吸引力的。
      總之,也許是任何東西有了個度,邊際效用遞減理論,追劇往后只保留生活大爆炸,唐頓,shorlock,其實就是停掉韓劇,以后也沒這個時間。說起來現(xiàn)在真是又有閑又經濟上還算寬裕,所以爸媽才是世界上最愛你的人。
      總之,《格調》是本很好的書
  •     階級有必然性,因此保守主義強調階級是自然有機的人類社會中必要而關鍵的存在。
      
      格調,或者說class,階級,向來是一個敏感的詞匯?,F(xiàn)代人極力地否認,好像這樣就能與封建的過去劃分出界線。
      
      遺憾的是,有些事物不是不想看不想聽它就不存在了。即使是在美國那樣標榜著全體公民平等的社會,也存在著對地位、認同、階級的焦慮。畢竟如果人人都是人物,則人人都不是人物。
      
      諷刺的是不同階級的人對“階級”的定義:
      
      下層階級的人自知自身無法晉升,所以也不避諱談論階級,同時因為其貧窮,于是認為階級的劃分是依靠財富。
      
      中產階級則處于夾縫,他們有錢但是不夠有錢,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有著“體面”的身份。但他們是對階級一詞最為敏感的人群,他們總是宣稱在如今的平等社會中階級已經不復存在了。但是事實上他們卻在窮盡一切努力試圖躋身上流階級。因此,他們承認階級的劃分需要考慮財富,但是不僅僅是財富,還要看重一個人的教育水平和工作性質。這事實上體現(xiàn)了他們的自我認知和渴望。
      
      而“真正”的上流階級則認為財富和教育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為他們對那些自下而上試圖躋身上層的人有著天然的相斥和不認同),他們認為品味、價值觀、生活格調和行為方式才是至關重要的標準。蓋因這些觀念至少需要三代人乃至更多的時間才能完全在一個人身上養(yǎng)成,這就能保證上流階級的保守和封閉。
      
      事實上,不僅是在宏觀的層面上有深刻的等級劃分,等級在日常生活中,即使是很小的事情上也有體現(xiàn),例如學習的樂器的種類。
      而其在一個人的談吐和舉止中則體現(xiàn)得更為深刻。
      作者的論述還待我閱讀,不過就我自身的經驗看來,幾乎是打一照面就能大致吃透對方的品味和經濟條件,只要一開口交談就能明確對方大致的價值觀和興趣愛好。當然,人品這種東西是隱藏深刻的,畫虎畫皮難畫骨,不深交無以了解。
      
      =============
      
      有本講類催眠的書在提到納粹以民粹主義催眠民眾的時候說“人們從心底有一種情結,那就是追求優(yōu)越感。如果這種優(yōu)越感是生來具有的,那么就更感到優(yōu)越?!?br />   
      這個應該就是《格調》里面提到的,人類有一種對區(qū)別階層、階級的心理渴求。優(yōu)越感都是通過比較、通過對更弱者的嘲諷和壓迫得來的。類催眠這本書的作者解釋說這屬于“群體自我偏愛”,是種族優(yōu)越感和種族偏見的社會心理基礎。。
      
      我覺得不僅是種族,民族也是這樣,甚至是地域。。。。老媽特別喜歡看的天津臺的“愛情保衛(wèi)戰(zhàn)”里面有一集,就有幾個東北大嬸看不起南方人尤其是廣東,說粵語是鳥語,真不知道優(yōu)越感哪里來的。不怪中國地域矛盾這么重,動不動就歧視就掐架。
      
      我有個老師蠻牛的,自詡保守主義學者,也很上過幾次鳳凰衛(wèi)視,大一就明確跟我們講他看不起黑人,走在街上看見跟黑人在一起的中國妹子他都唾棄,要是學生里有人跟黑人搞在一起他要罵到分手……諸如此類。然后等他在我大二的時候真的因學術考察還是交流還是干嘛去了趟非洲,回來就變了,說黑人還是有些人蠻好的。
      
      所以我覺得優(yōu)越感這東西。。。每個人多少都會有,但還真挺淺薄可笑的。
  •      我相信,道理怎么講都是對的,也是錯的。于是,有時我被刺痛,有時我刺痛別人。
        
        拿起這本發(fā)黃的小書,哎呀,剛翻了兩頁,看到一串醒目的字:一本精確而刺痛人的社會等級指南。接著我就害怕了。首先,我害怕精確不能商榷的語氣;其次,我怕刺痛,怕刺痛別人,怕被別人刺痛;第三,我最怕等級了,按照我受的教育來說,我是無產階級也或者工人階級。
        
        所以,只看了這么一串字,我就猶豫要不要看下去。但是不由自主的,我目光往下挪了一點,什么泰晤士報、紐約時報......他們的意思竟然是在推薦這本書,好吧,我一想,對了,這些報紙正是資產階級的毒瘤,然后我就放松了。我放松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花花公子也評論了,說是:一個喜歡思索的男人的生活必讀書。這句話真的引發(fā)了我的一連串聯(lián)想。具體就不說了,可能我真的對花花公子存在一定誤解。好吧,我想,那就這樣,先翻吧,要是有什么不良反應就馬上打120。
        
        我看書不多,而且向來對目錄都不怎么感興趣,但是這一本我卻看了目錄。剛開始覺得枯燥無聊,但當看到“以貌取人”的時候就開始不舒服了。我想,果然是資產階級的毒瘤。在接下來,“住房”簡直就是刺痛了我,對于無房階級談什么房子的地理位置和裝飾簡直就是不近人情。然后接下來的什么,消費、休閑和擺設,精神生活......果斷的想快進。但是我想,我得反駁作者,然后還是先從他的言語里找尋漏洞吧。他還說什么,“一張口,我就能了解你”,那可不一定,我們見面都是先問,“吃了嗎?”后來“升和降:貧民化趨勢”這個難免得又一次的刺痛了我。但是,怎么說呢,我以為作者在謬論就懶得管他了。
        
        古話講得真對啊,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果然,我翻了一頁,看到了一排字,熠熠閃光的,“沖破常規(guī)的另類人”,于是,我知道我找到自己的路了,為了跳出無產階級或者工人階級,這才是捷徑。所以這時候,我開始佩服作者,佩服的手舞足蹈。我想,這本書真好,花花公子說的也好。一個喜歡思索的男人的生活必讀書。
        
        從此,我愛上了讀書。我想,我知道了真理。但是依舊買不起房,被人瞧不上。但是,我對他們說,我不屑于買房。當然我也不屑于當無產階級。后來,他們就再也沒見過我。
  •     
      不會給高分的,因為看得實在憋氣,簡直憤怒。你也許會認為這是由于我對號入座進入了中下層階層人民的緣故......或許吧,但誰會喜歡一個擺出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在21世紀卻拿18,19世紀的老古董規(guī)矩說事兒的人呢。
      
      美國社會發(fā)展很快,富豪也是越來越年輕,或許書中所謂的上層或是特層階級并不包括華爾街或硅谷那些一夜暴富的年輕才俊么,但是這些年輕人,毫無顧忌的年輕人終會影響到那些頑固做作的老派富翁的。比如Facebook的創(chuàng)始人,Mark Zuckerberg的經典裝扮就是T恤衫,短褲,遮陽帽,如此而已,走在路上回頭率奇低的一個年輕人,與書中描述的對衣服面料講究苛刻的上層人做派截然相反。
      
      記得前些年遇到日本人,交談幾句后她對我的見識很驚訝,問我從何而知。我回答說看電視,上網。我才知道原來她以為中國現(xiàn)在還很窮,沒有電視,沒有電腦網絡,窮得靠別人救濟。其實日本很多電視媒體也很經常介紹中國的經濟飛速發(fā)展現(xiàn)狀,只要她能關注一下就知道的,可惜她沒有。
      
      有人說,這本書是在以幽默辛辣的口吻挖苦美國社會各個階層。如果他所描述的各個階層的現(xiàn)象本身就是過時的,不準確的,有何意義呢。
      
  •     不明白為什么這么有歧視性的書還有這么高的評分?!可能打高分的人都把它當做裝逼利器或者向上層社會進發(fā)的指南針了。不過不能否認,基于對這整個美國80年代社會的觀察,作者相當準確的描述了各個階層的特點。對照我自身的特點,很多細節(jié)都準確的讓我忍俊不禁。所以給他加到了3星~
      不過不能忍受的是對各個階層 尤其是下層的冷嘲熱諷。千萬不要打保齡球,千萬不要吃水果味冰激凌,因為這都是下層人士的標志。不同收入階層,不同受教育水平的人必然有不同的生活習慣和喜好。但這不能作為被別人以有色眼鏡評判和歸類的標簽。
      書名本身為class,中文版翻譯成格調以弱化“階級”一詞帶有的強烈矛盾沖突感??吹接腥苏J為這個書很有用也很有趣,因為讀過這書以后可以試著去判斷身邊遇到的人的社會等級。相反,我卻認為這個階級判斷功能是這本書最無趣最有害的功能。一個個將人分為不同等級在以那個等級的普遍特點看待,就會忽視每個人作為個體的與眾不同。并且,書中表現(xiàn)出的對各個階級的冷嘲熱諷很容易左右讀者對個體的客觀判斷。
      之前我認為高雅音樂,經典電影,好的審美是格調??赐赀@部很扯的書后,突然意識到按自己的喜好 自己過的開心才是真的有格調。吃炸雞,喝可樂,一起看super bowl 是一部分人的格調。做點甜點,修正草坪,西裝領帶白襯衫是一部分人的格調。迷戀舊帝國的物件,隱居山林又是另一部分的格調。試著去故意模仿另一群人的格調,貶低另一群生活水平低的人的格調,才是真的失了格調。這本書名叫“格調”,但我認為它是真真失了格調。
      蓬門未識綺羅香,擬托良媒益自傷。
      誰愛風流高格調,共憐時世儉梳妝。
      敢將十指夸針巧,懶把雙眉斗畫長。
      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     感謝咩桑推薦我看這本書,社會階級這件事本來就是任何一種社會形態(tài)都存在的東西,不管承不承認,既然實際存在,那就應該好好去了解相關的知識,以免在日常的社會交往活動中犯下低級的錯誤,也可以讓自己認清自己所處的階級,看清楚低端人的種種賤格。
  •     這書原來叫階級,而作者是從格調來分析階級的。階級在中國自然是個不受歡迎的詞,然而格調卻成了當代人們趨之若鶩的詞,本質就在于階級的易遮蔽性。
      既然實質上分析的是階級這樣一個社會概念,那格調本身也必然是社會化的產物。所謂格調,便是對一系列事物的價值判斷,包括但不限于書中所寫的那些,而最基礎的便是衣食住行以及有閑之后的閑暇生活。
      我必然無意談論那些價值判斷,因為這就不能不落入社會化的陷阱中去。當你高談A的價值高過B時,你就不可能不被他人說C的價值高過A。作者筆下看不見的階層,其本質便是在于與社會的隔絕性。如果一個人是陷于社會中的,其必然就不可能是那種絕對的貴族。
      薩特說過,一個社會中的人可能是自由的,只要當他是自由地出入于社會。我無意談論這種自由主義的殘酷性,就如同這現(xiàn)實社會的殘酷性,但他確實說出了這樣一個事實。社會于這樣一個個體而言只是一個外在的附屬品, 其游離于社會之外而維持了其個體的自由屬性。
      然而格調作為一個社會化的概念,就必須不存在于這樣一個個體上,否則他就不可能是自由的。所謂格調于其不過是一個虛幻的概念而已。
  •      一說結構?!陡裾{》是一部放大了的說明文,條縷清晰。開篇定性:“敏感話題”——>進入細分:“解剖等級”,并依次從外貌、住房、消費、娛樂、擺設、智力生活、語言等方面舉例說明;——>探討階層流動性:“升與降:貧民化趨勢”——>亮點章節(jié):“沖破常規(guī)的另類人”;——>最后,十分俏皮地奉上一份練習題。
       個人覺得,尚有意猶未盡之感。原來期待如《美國種族簡史》那般的“總分總”結構,最后來一個酣暢大氣的收尾,而這《格調》卻是在胃口吊足的時候戛然而止。也許,這應了作者“記錄和分析”的定位,而不逾越至“評論”的階段吧。
      
       二說文風。福塞爾在入微觀察的基礎上極盡嘲諷之能事,足見機智和刻薄。那些被扒光了衣服痛貶的上流人物和中產階級對他“罵人不帶臟字”的俏皮勁兒也只能哭笑不得罷。我們常說的要懷“大智慧”而莫?!靶÷斆鳌保H麪柺莾烧呓杂辛?。
      
       三說焦慮。全書最給篇幅的莫過于中產階級了。我略戚戚。不論在什么年代,什么國家,中產都是最不好當的群體,上不去又不愿下來,時時刻刻端著自己,還要被老福這樣的眼尖人嘲笑。所謂“沒什么曬什么”,中產什么都曬,大約是什么都缺或者什么都害怕失去吧。發(fā)展中國家的中產和發(fā)達國家的中產在定義、定位、構成等很多方面都不盡相同,但普遍焦慮卻是共有的性質。最近有興趣再找?guī)妆具@方面的書來看一下。
      
       四說亮點。福塞爾在說到“另類人”的時候,終于可以不那么戲謔了。十分贊同,摘抄如下:另類是“自我培養(yǎng)”的人。他們是自由職業(yè)者,從事著被社會學家稱為“自治工作”的職業(yè)。如果說中產階級“永遠是別人的人”,那么另類根本不隸屬于任何人。不受人管轄正是另類的一個顯著特征。他們思想獨立,不受社會習俗的約束,舉止和行為都自由自在。他們熱愛自己的工作,有敬業(yè)精神,工作沒完成便絕不放手。他們的腦子里根本沒有“退休”這個詞,這個概念只對那些受雇于人,為掙一分工資疲于奔命的人有意義,而那些人通常鄙視自己的工作。做一個另類就如同擁有了上層人物所擁有的大部分自由和一部分權力,只是沒有他們那么多錢。另類人可以算是“沒錢的貴族”。
       十分贊賞“自治”的說法,這比“自由”更有力量和有品質。所謂的“自由職業(yè)”也并不一定是SOHO一族,為自己工作、為自己成長,而不是為薪酬為老板一邊賣命一邊抱怨,便可以稱作“自由職業(yè)者”。
      
       五說譯者??梢韵胂?,為這么一個字字璣珠求文雅又求譏誚的作者翻譯文稿,實在不是一件輕松的活。中文版自然沒有原版精妙,但也可見譯者功力和誠懇態(tài)度了。譯者自序寫得挺好,推薦讀者可先看此序,便會對全書有個基本概念了。譯者將福塞爾著書的立意概括為“過有品位的生活”,階級屬性決定品味和格調,而品位和格調則能反映你的階級屬性。“有錢并不必然使你的社會地位提高(這里并非在說經濟地位,而是社會地位),因為這世界上總是有人不在乎你的錢財。但有生活格調和品味卻必然會受到別人的尊重和欣賞,因而提高了你的社會等級。”
      
      
  •     格調,不是穿著有多么華美;
      格調,也不是活得有多么奢華。
      格調,可以是舊貴族散發(fā)的淡淡氣質;
      格調,也能是一個人對生活的選擇。
      
      這類話題或而敏感,社會等級,儼然當我們不想提及的時候,他已經不得不存在了。而對于這種社會的分層,我們的格調也就成了自己的生活品味,而這種格調就是一個人的內在美。
      
  •     在看到一篇不是很喜歡的BL 小說里,作者推薦了這本《格調》。我已經忘記了那本不好看的BL 小說叫什么了,卻牢牢的記住了《格調》的名字,并翻閱了他,不免有些驚喜。
      以前從未品味過等級這個詞,從小學三四年紀教會這個詞開始,好像無處不在地被運用,就像左手和右手的存在一樣習以為常。當保羅.福塞爾把等級一詞寫成整整一本書的時候,我看到不免有些驚訝,也從未如此認真的正視等級的存在。
      《格調》其實是很西方化的產物,有美國各個階層形形色色的人物,他從人的言行、著裝、性格等描述了不同等級下的人不同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特點。
      看書的前半部分我一直拿自己、和身邊的人作為參照,并伴隨著不時的感嘆。到底是固化的階級環(huán)境影響著我們的行為,還是我們的行為構成了這一個階層呢?說到底不過是一個形而上的命題吧。
      當然,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說等級這個話題不免犯了忌諱,就像保羅.福塞爾描述的美國人一樣,面對這個問題會避而不談,可這到底是真切的存在著的。
      
  •     這本書,在對各個社會階層品級的一路細節(jié)觀察甚至追討之后,讓人驚喜發(fā)現(xiàn)“另類”的存在,能夠超越階級和出生,不為金錢和傳統(tǒng)所束縛。讀完不禁贊嘆這是本趣味性極強的好書。
      在讀該書的過程中,我們會有深深疑惑,“自己是誰?屬于什么樣的階層?如果不喜歡追逐金錢,我們的希望在哪兒?我們的未來是什么?”讓人從自己的社會工作狀態(tài)中跳出來,想一想在我們這不可重復的珍貴的悄悄流逝的生命中,是否值得耗費正在消耗的時間,精力和本該屬于我們的創(chuàng)造力?“
      人的理想生活狀態(tài),需要有一些錢,能夠確保生存的安全和自尊,但不應該被無盡的追名逐利所埋沒,那樣你的品位也許永遠低級。但有格調的人,需要大量的閑適時間,讀書,寫作和朋友交往,旅行,對自己的智慧和審美品位漸漸培養(yǎng)出足夠自信。也許不如頂層錢多,也許不像他們這般如此徹底閑適,也許你會有頂層所不具備的某些方面的不懈努力,但如果能夠追隨生命的步伐,探索自己的歷程,不為任何階層所束縛。這種另類的出現(xiàn),才是對自由的真正詮釋。
  •     《格調》的出現(xiàn),撼動了美國帶給我的民主自由的印象。曾經的印象又何嘗不是自己的主觀臆斷呢?等級,被人詬病又不可接受的詞匯,但它是真實存在的,存在在世界的任何角落,這也是人類社會高速發(fā)展的動力。
      說道恐懼,為什么呢?最近在籌劃去美國留學,不知道自己的階級定位在哪里,如何才能達到自己的期望值。人的第一次生命來自父母,沒有任何選擇,從此以后每一次選擇都決定這命運,去美國就是我人生的有一個選擇,不知道自己的定位在哪,這個定位怎么能夠通過自身的努力達到?美國的社會不甚了解,怎么能夠評估自己現(xiàn)在的定位,以及達到自己的目標?這些都是縈繞于心的問題,函待解決。
      這本書帶了的首先是對以前思想的一些顛覆,這是震撼的感覺;其次,開始思考自己的定位,有些恐懼。舉個例子,英語在不同階層有不同種說法,這些細節(jié)又怎能不多走些路來學習呢。總之,《格調》會使人思考,好像打開了一扇窗一樣!
  •      隨著社會文化各種西化,伴隨全球化,老外的問題也出現(xiàn)在中國社會上,亦或本來就有吧。 西方的一些“老書”,說的不就是當下中國社會問題,前段時間看的《身份的焦慮》如是,此書亦如是。尤其看到大學那一章節(jié),我滴娘呀,中國現(xiàn)在大學通貨膨脹更嚴重了,還有幾所是真大學了。不過看到美帝也有此種丑態(tài),心里也就多少平衡了~~~
       中國中產階級缺缺,但不乏很多小資。而當看到自己為之奮斗的目標被批的體無完膚時,是會有多少辛酸多少淚~~~
       此外,此書也是不錯的裝逼指南,列舉了各種裝逼雷區(qū),為了更好的裝~~~
       不過,這書算不算借“西”諷東呢?
  •      肯尼迪看到尼克松時說:“這家伙一點沒檔次?!碑斎?,他指的并非金錢。
       ----引言
       什么是普通等級?
       普通等級的區(qū)分度比較簡單,也較容易被接受。你金錢的來源,遺產贈送,金領級薪資,白領級薪資,藍領級薪資。你的社會地位,名望,話語權,影響力,控制力,你的花銷等等。雖然說,人人生而平等,那是指在大家都要在娘胎呆足10把個月,之后難有平等可言。
       拋開另類的奇葩,一圈人在一起總是能感受到差異,差異引起不同的情緒,繼而你會對某些人很尊敬,對有些人看不起。
       但這樣的情緒,不僅僅是由金錢堆起來的。P.S.沒錢說個JB。
       國際章混了多年,仍讓人覺得土氣難掉如滿臉雀斑畢生相隨。朱元璋當了皇帝,還是改不了小氣的毛病。張飛見落魄劉備,見此君氣定神閑非等閑之輩。
      
       保羅·福塞爾指出,一個人的生活品味和格調決定了人們所屬的社會階層,而且這些品味是從日常生活中顯露無疑的。
       作者在書中,讓自己成為一個異類,并未過多贊揚或貶低上層、中層或者下層階級。對形形色色思想無動于衷的貴族,土里土氣的優(yōu)雅,永遠成為別人的中產階級,缺少自由和自尊的貧民。
       中產階級或貧民,包括自己在內,好多都被一針見血的戳中,自以為是的傲慢,沒有詩歌的語言,斤斤計較,顯擺,妒忌,擔心會不會冒犯別人和被人冒犯。
       有些人會說,在中國這個儒家環(huán)境下,人和天地仁很重要。但我想,君子上善若水,保羅批判的是中產階級之流的偽善和沒有高尚追求。對真正有儒學精神的君子,如王陽明,知行合一,立功立德立言,自由精神更不能擋,是個絕對有格調的人。
       如此想來,如何讓自己成為一個有格調的“上層”,一個騎士,一個君子,靈活的表面功夫終需內功雄厚,趕緊往傳統(tǒng)古文化里鉆,里面有真正格調之路。
      
       “ 我反抗的是媚俗。” ----《生活在別處》
  •      對一般的國人來說,有房有車還是奢侈的夢想。在格調中,討論的是,如何裝飾你的房子、車子顯示了你的社會等級。我們甚至都還沒有入流,此刻討論等級,為時過早。
      
       即使是國內那些有錢人,有的只是一套或幾套房子、一所價格昂貴的車、還有那些奢侈品;沒有獨立的住宅,沒有大段大段的空閑時間、沒有對運動的愛好對精神活動的追求。即使有錢,也只是徘徊在格調所諷刺的下層階級。
      
       現(xiàn)實不堪對比。你會懷疑,中國這30多年的改革開放,除了物質的東西,可曾創(chuàng)造出讓人生活的更舒適更舒心的一些東西。這個物質的中國,真是令人生厭。
      
       我常常想,物質的作用,一是保障,二是通達心靈。對每個做產品的,對于我自己來說,都應該謹記著一點。你所產出的東西,是否為接受者帶來了某種感覺。
      
       世界如此糟糕,所以更需要我們創(chuàng)造出美好。
  •     這是一本討論社會等級的書。書名"Class"有等級的意思,也有”品味“的意思,一語雙關。在作者看來,一個新的社會階層正在當時的美國形成,”格調階層“。這個階層有著較高的生活品味,但是卻誒有太多的錢和社會影響力。在當今中國,這樣的人也許就是大名鼎鼎的小資?
      不管怎樣,作者擅長從日常細節(jié)中得出階層分析,讓人耳目一新。當然,如果我們熟悉馬恩列斯以及毛成熟時期的那些以階級觀點對社會進行分析的文章的話,那么此書也許算不上特別原創(chuàng)。只是評價的標準增加了而已。但用來分析美國,對整個美國社會進行羅列,這就算得上新奇了。因為這個國家曾如此強大,以至于其中的每一個國民都有著那么一分仿佛與身俱來的自豪感。當現(xiàn)實開始殘酷的時候(越戰(zhàn)之后),人們開始無措手足,選擇性忽視往往是大多數人的選擇。作者不解人意但卻合適宜的寫作著實讓幾乎所有的階層尷尬了一回。
  •     本書描寫的是上世紀80年代的美國的各階級,不斷再版的原因可能是編者覺得這本書對當下的中國有一些共同之處。但是個人認為全球化信息化已經使得這個世界越來越扁平化,當然,各個階級依然是存在的,中國有句話說的是: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這種現(xiàn)象應該還會長期存在。就像書中所說的最上面的那兩個階層他們其實是不用干活的,財產全靠繼承。除了這種全靠投胎的階層外,要改變自己的階層還是有一系列的途徑的,這大概也是衡量一個社會制度的是否健全健康的一個標準。如果可靠的話,本書對于想改變自己所處階級的人來說(按照“人人都不愿扮演自己”的原則,這樣想法的人應該還不少),還是有一定的指導意義,比如你想當上中產階級,你住的房子該是什么樣,客廳可能是怎么樣,你會開什么樣的車,穿什么樣的衣服……等等,書中都有描述。但是,生活的核心是什么,它也許并不應該是由我們在這個社會上的排位是什么來決定——雖然這個問題有的時候的確會讓我們煩惱并陷入其中。
  •     格調這個詞,平時用到的機會比較少。印象比較深刻的了解這個詞是周立波的壹周立波秀,用咖啡和大蒜來形容一個人的品味和格調。當然,還有我現(xiàn)在博客在用的主機:主機格調。下面步入正題。
      
      這本書的全稱叫《格調:社會等級與生活品味》。書中的開頭部分從各個方面介紹了社會等級和生活品味,總結下一共就兩點:
      
      1、經濟實力決定品味;
      2、每個人都想扮演比自己更高一層的階級。
      
      每個人每天只要走在路上,就會無形中的加入到對比的行列中:比誰的衣服更高級,誰的包包更貴,誰用的手機更貴,等等。再或者,誰的穿著打扮更適合自己的狀態(tài),誰更像暴發(fā)戶,誰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
      
      所以,底層人士爭相購買iPhone、假名牌包包等事情頻頻發(fā)生在我們周圍,地攤上擺的拖鞋為了更能吸引消費者的目光,經常會出現(xiàn)“NIKF”這樣的品牌,試圖通過自己所購買的物品提高自己的社會等級,哪怕是自我感覺是這樣的。中層、上層這樣的錯覺,確實恩能夠讓人某些時候感受到一絲絲自信,在別人的猜疑中快速走過也能帶來一些安慰。
      
      經濟實力決定品味。這個比較容易明白,去商場里逛一圈,看看哪些幾千塊一雙的高跟鞋,幾千塊的一個非常不起眼的包,幾萬塊的一塊手表。在賣這些東西的地方,店里普遍人比較少,一方面是擔心服務員不冷不熱的一句你買不起太傷自尊,另一方面,這些奢侈品確實也不是你的菜。某些時候,大部分人還是有自知之明的。只是有些人的穿著確實得體,而有些人的穿著更像“暴發(fā)戶”,這是品味的問題。
      
      品味不是一朝一夕能提升的,需要自己的見識也隨著不斷的提高,更多有品味的人的指引,才可慢慢的真正的理解到品味的內涵。
      
      每個人都想扮演比自己更高一層的階級。底層的想購買假名牌提高自己的社會等級;中層花自己一個月甚至多個月的薪水,購買真正的名牌,讓自己看起來更像上層;上層人士常常以不看衣服的品牌,但絕對不買便宜的物品,常常以被別人認出自己穿的是名牌來確定自己的地位;而社會頂層則不需要用品牌來證明自己的身價,因為頂層地位固定,只要適合自己即可。
      
      書中的所有的事例都是以美國和英國為背景,沒有描寫中國社會,但我們身邊有太多的例子來告訴我們這種現(xiàn)象都充斥在我們身邊。很容易讀懂書中一些事例的真正含義。
      
      這本書總的來說還是值得一讀的,可以用來解讀我們身邊一些人的行為和嘴臉。但自己要時刻明白,用各種包裝是無法提高自己的品味的,畢竟,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夠偽裝,比如品味。
      
      冷笑話一則:一路口,一大眾和寶馬730在等紅燈,對面一寶來不知是抽風的還是怎么了直直沖過來看著馬上就要撞到730了,一個轉向撞到了大眾,730就這樣唱著最炫民族風走了,寶來車主下來一個做輯然后賠笑:“730是在撞不起,只好撞您的帕薩特了”那大眾車主冷笑道:“見過12缸的帕薩特么”
  •     看完保羅福賽爾的《class》反而對階級的劃分更加模糊了。如果說以前的那種模糊狀態(tài)是未啟蒙的混沌狀態(tài),現(xiàn)在更多的則是太多信息量一下子無法一一歸類。合上書本的那一刻,對于三大階級還是有一些模糊的勾勒,比如上層的自由保守,中層拘謹焦慮,下層的放肆愚昧。最大的啟示莫過于一個人的品味遠勝于他的教育背景工作職位和經濟收入。
      
      客觀來說,無論是從潮流對品味的更新?lián)Q代,還是從中美地域差異來看,書中的列舉有著時空上的不搭調。但福塞爾教授在這方面列舉的例子越多,則會啟迪讀者去觀察更多。從這點來看,無關作者的寫作水平,如果作者的思考角度可以吸引到讀者繼續(xù)思考,我認為這種拋磚引玉的書還是值得一看。這樣的書雖然水平上比不上嚴謹的社科類報告,但還是盡到它應有的責任。
  •     對于一個業(yè)已輾轉經歷書中社會等級的人而言,也確實得著一番對人對己的觀照,起伏軌跡,真實不虛;虛偽勢利,也就具體而不再泛泛;我也非常欣賞羅蘭.巴托的這句話:“有點錢,不要太多;有點權力,也不要太多;但要有大量的閑暇”,其實也是全書的指歸;閑暇的實質是自由,是自由的程度決定了格調的高下,體現(xiàn)在空間上是如此,體現(xiàn)在精神上也是如此。
      
      此書問世在1983年的美國,可以發(fā)現(xiàn),其間不過是語言和習俗的細微不同,時空并不能成為人世的阻隔,從而產生隔世之感,此亦良可思矣!
  •   所謂的另類也同樣是一種身份認同,無助于擺脫身份焦慮。作者的可笑之處就在于這種"沒有錢也是貴族"的身份認同。
  •   點睛之筆在結尾處。
  •   格調這本書,其實不是歧視下層階級,而是對美國現(xiàn)代社會所謂"階層"概念的嘲諷啊。這部社會學著作中技術性的羅列,不是為了教人如何辨別階層,他是高!級!黑!啊!建議lz去了解一下學術界對這本書的評價,然后你就能明白為什么評分那么高了。。。
  •   掃嘎 高級黑??!對于高級黑這種東西 一直腳的特別深奧的說 好難分辨啊。。>.<
  •   分析得到位。該書的副標題就說得很明白了“社會等級與生活品味”——不是什么什么階層的人,他的生活品味就必然如此,而是這個人所屬階層的社會等級決定了這個人所能擁有的資源、教育、金錢以及屬于自己的時間……所有的這些用物質化的符號定義了某一類人的集合性質。當回旁觀者,看看書,順便思考一下,挺好。
  •   這個人是教文學的吧
  •   是啊,賓夕法尼亞的文學教授。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