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奈特的真實生活

出版時間:1997-8  出版社:時代文藝出版社  作者:納博科夫  譯者:席亞兵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書分瑪麗和塞·奈特的真實生活兩部分。

作者簡介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1899-1977,Vladimir Nabokov),俄裔美籍小說家、文體家、詩人、文學評論家、翻譯家。同時也是二十世紀世界文學史上最有影響力的文學家。著名作品有《庶出的標志》、《洛麗塔》、《普寧》、《微暗的火》、《說吧,記憶》、《阿達》、《透明》、《勞拉的原型》等。

書籍目錄

瑪麗
塞·奈特的真實生活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塞·奈特的真實生活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對作者來說是小說,對敘述者來說是本傳記,對讀者來說,可以接受這是本小說卻很難接受這是本傳記。它的形式合情合理,但是有什么不對勁的地方,有種微妙的復雜,但是又那么輕而易舉地發(fā)展并結(jié)束了。
      
      幾個層面疊合在了一起:它是作者納博科夫的小說;也就是敘述者寫的這本傳記;這本傳記包含了敘述者為了寫這本傳記收集資料的曲折的過程;也包含了作為傳記該有的內(nèi)容——傳記對象被幾個明顯的線索和片斷串聯(lián)起來的一生。而這些片斷的展示有時是敘述者親眼所見,有時是是第三者的印象,有時是一場跟傳記對象有關(guān)的談話,有時是直接插入其間的想象和發(fā)揮(也是傳記對象所不齒的小說體傳記的式樣),有時是書評,有時是傳記對象在自己寫的小說里的自我展示。為了和小說體傳記相區(qū)別,敘述者很謹慎的,在每段想象發(fā)揮之前或之后,都巧妙地隱含了其資料來源。值得咀嚼的是,任何一個層面之間的過渡都毫無生澀之感。而且在最后,兩個主要的層面(寫傳記的過程和傳記內(nèi)容本身),竟然在最有現(xiàn)實感的情境下合二為一了:敘述者和傳記對象因為敘述者對靈魂存在性的領悟,變成了一個人。這也成了整本傳記之所以寫成這樣的一個值得玩味的理由。
      
      現(xiàn)在我想了想,之所以我覺得它有什么地方不對勁,是因為,我們完全可以不把它當作傳記,而僅僅當作寫傳記的過程的自述+將進入某本書里的傳記內(nèi)容的片斷來看。我們之所以知道這是本完成的傳記,是因為敘述者總在恰如其分的地方跳出來面對讀者說話,明明白白地告訴我們“你現(xiàn)在看的是可是本傳記呢”。這種方法其實很常見,并不見得總是高明,但是它出現(xiàn)在這本書里的時候,成了一整塊堅實而微妙的粘合劑。
      
      最突出的人物無疑是尼娜,也就是奈特最后扔下相伴六年的克萊爾不管不顧的理由。雖然她只出現(xiàn)了一小段,而且是偽裝成想勾引敘述者的萊瑟夫人出現(xiàn)的。她跟開頭時奈特的母親無疑是個奇妙的呼應——都是同一種女人,不安分的尤物,聰明,喜歡冒險,善于調(diào)情,而且致命。奈特的父親在他的母親死了之后,依然為她決斗而死。奈特追求尼娜,也有種宿命的味道。可惜最后他死得并沒有什么傳奇色彩,既沒有跟人決斗,也沒有如尼娜所認為的那樣,作家應該死于自殺。他死于心臟病,死的時候身邊沒有一個人。
      
      2004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