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扎爾辭典

出版時間:1998-1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作者:米洛拉德帕維奇  頁數(shù):311  字數(shù):213000  譯者:戴驄,南山,石枕川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哈扎爾辭典》開創(chuàng)了辭典小說的先河,于1984年問世。當年即獲南斯拉夫最佳小說獎。   這部小說的內容紛繁復雜,古代與現(xiàn)代,幻想與實現(xiàn),夢與非夢盤根錯節(jié)地纏繞在一起。時空倒溯,人鬼轉換,似真非真,似假非假,撲朔迷離地描述了哈扎爾這個民族在中世紀突然從世界上消失的謎,被公認為一部奇書,現(xiàn)已譯成世界上二十四種文字。

作者簡介

米洛拉德·帕維奇(1929-)是塞爾維業(yè)作家,文藝學家,哲學博士,貝爾格萊德大學教授。

書籍目錄

中譯本編者的話卷首導語一、《哈爾扎辭典》編纂始末二、《哈爾扎辭典》版本溯源三、《哈爾扎辭典》使用說明四、達烏勃馬奴斯母版序言殘片紅書——基督教關于哈扎爾問題的史料綠書——伊斯蘭教關于哈扎爾問題的史料黃書——古猶太教關于哈扎爾問題的史料補編一杰奧克季斯特·尼科爾斯基神甫補編二阿布·卡比爾·穆阿維亞兇殺案證詞筆錄結束語作者簡介

章節(jié)摘錄

  “佩特庫坦出事的同一天,阿勃拉姆·勃朗科維奇老爺寫下了下述文字:  “‘在佩特庫坦身上作的試驗大獲成功。他出色地扮演了他的角色,成功地騙過了活人和死人。從現(xiàn)在開始,我可進行整個試驗中最困難的那個部分了。試驗得從小變大,把凡人變成  亞當?!  皬囊陨系挠涗?,我們可以知道阿勃拉姆·勃朗科維奇的計劃的來龍去脈了?!  盃可娴剿媱澋挠袃蓚€關鍵人物。其一是他的有勢力的親戚喬治·勃朗科維奇公爵。關于此人,維也納宮廷掌握有較之此間更為廣泛、翔實的情報。第二個是勃朗科維奇先生稱他為‘庫洛斯’的人(在希臘語中,‘庫洛斯’的意思是‘小年輕’、‘小伙’)。目下勃朗科維奇如同猶太教徒恭候救世主般在君士坦丁堡恭候庫洛斯到來。根據(jù)史料判斷,他并不認識庫洛斯,甚至不知此人姓甚名誰(所以給他起了個希臘語昵名),只是在夢中同此人見面。庫洛斯是他夢中的????!⒉贰げ士凭S奇老爺一入夢,庫洛斯便隨之出現(xiàn)。據(jù)阿勃拉姆老爺本人說,庫洛斯是個蓄有兩撇小胡髭的年輕人,其中有一撇是白的,指甲透明,眼睛呈火紅色。勃朗科維奇企盼有朝一日能真的同他相遇,借他之助了解并弄懂在他勃朗科維奇看來對自己生死攸關的重要事情,勃朗科維奇在夢中向庫洛斯學會了像讀猶太語一般自右至左地閱讀,學會了從尾及頭地倒著做夢。那些迥非尋常的夢始之于好多年以前,在做這些夢時勃朗科維奇變成庫洛斯或者變成猶太人之類,如果他愿意的話。勃朗科維奇本人提及他的夢時曾說,起初他感到神魂不定,仿佛有塊石頭扔進了他的心坎,整整一天,石頭一直在心里往下沉,直到夜里才停止下沉,因為其時心也隨著石頭一齊墮落了。后來,夢主宰了他的整個生命,他在夢中比在清醒時年輕了一半歲數(shù)。現(xiàn)實世界在他夢中逐次失蹤:先是飛鳥,繼之是他兄弟,然后是他父母——二老失蹤前還與他話別。嗣后是所有的人,所有的城市從他周圍,從他的記憶中消失,末了,連他本人也從這個變得完全陌生的世界中消逸不見,仿佛在夜間,在他做夢的時候,他變成了另外一個人,假如此時照一下鏡子的話,他一定會嚇一大跳,如同見到他母親或者妹妹長出了一臉的大胡子。鏡中那個人火紅色眼睛,唇髭有一撇是白的,手上長著透明的指甲?!  霸谶@些夢里,勃朗科維奇離開了日常來往的人,把絕大部分時間用于同他已故的妹妹相會。但他所那么熟悉的妹妹的形象在每次夢中都會失去些什么,而代之以新的,陌生的,而這些新的是她從某個陌生女郎身上取來的。陌生女郎先是給了她聲音,然后給了她發(fā)色、牙齒。最后,只剩下一雙手是她原來的,其余均非她自己的了。她用這雙手擁抱勃朗科維奇,一次比一次熱烈。終于在一個夜晚,這個夜晚之短,如果有兩個人,一個站在禮拜二那一頭,一個站在禮拜三那一頭,可以隔著這個夜晚,握住對方的手,她來到他夢中時,完全變成另一個人了,變得那么美,簡直美得傾國傾城。她那擁抱勃朗科維奇的雙手各長著兩根大拇指,嚇得他差點兒沒逃出夢境,但他終于俯首聽命,并且像從樹上摘桃一般從她酥胸上摘下一顆乳房。自此之后他每天都從她酥腳——也就是說從樹上摘下一顆大蜜桃,而她每次都贈予他新的碩果,而且一次比一次甘甜。他倆整整好幾天在各種夢里同棲同宿,就像其他男子與他們的姘婦在租來的房間里徹夜作愛一樣。但在她懷中他怎也沒法弄清撫摸他身體的是哪一只手,因為她每只手上都有兩根大拇指。夢中的歡愛弄得他醒來時精疲力竭,幾乎被自己的夢熬成了人渣。于是她走來向他說道:  “‘心里邊的詛咒也會被別人聽到的,等著吧!下輩子我們后會有期?!   ∮谑撬僖矝]回到開羅他自己的家去,再也沒回到他任教的大學去。他在亞歷山大港他父親的一幢空房子里住了下來,匆匆忙忙打發(fā)著日子,注視著空氣白色的氣泡好像是從魚鰓中放出來的那樣打他腳趾下向宇宙空間升騰而去。他掩埋了自己的毛發(fā),穿上一雙貝督因人的涼鞋。這鞋留下的腳印活像馬蹄的印子,有天夜里下著牛眼般大的雨點,他伴著雨聲做了最后一  個夢。他記下了夢中所見:  兩個女人瞅見一只從小樹林里竄出來的小動物,它身的顏色鮮艷多變,就像兩只細小的腿支撐著一張涂滿粉脂的花臉,它欲穿越小路,她倆喊道:  “瞧啊,這是一只……”(她們說出了它的名字!)它的一個家庭成員已經(jīng)被殺,或者說,它的巢穴已經(jīng)被毀??謶质顾某惭ǜ淖兞诵螤?,變得更為美麗。現(xiàn)在得給它一本書、一支筆或一些果醬。它開始閱讀,而且還在寫著什么,但它沒寫在紙上,而是寫在花朵上……  這便是阿布·卡比爾·穆阿維亞博士的夢。第二天晚上,他又做了同樣的夢,但他再也記不起第一次夢里的那只小動物的名字。隨后,他開始由近及遠一個一個地反向在夢里回憶做過的夢。先回憶昨晚的夢,再回憶前天晚上的夢,接下去是大前天晚上的夢,就按這樣的順序越來越快地搜尋下去,直至一年中所有的夢都在一夜之間顯現(xiàn)。搜尋到第三十七個晚上的夢時,他看見了他的工作即將大功告成,他最遙遠的孩提時代的夢已經(jīng)重現(xiàn),而在他醒著時,他從來沒有記起過那些夢的內容。他在夢里發(fā)現(xiàn)他的混血男仆阿斯朗用大胡子擦盤碟,而且只在下雪時拉屎,他還能用赤裸的雙腳掰面包,他的行為像三十七歲時的博士本人。  他夜晚的時光,一如哈扎爾人的時光,由生命的終點向著生命的起點倒流,現(xiàn)在終于流到盡頭了。自此他不再做夢。他斬斷同塵世的一切孽緣,著卜過全新的生活,開始每天晚上去泡  “母狗酒鋪”……  在“母狗酒鋪”只有座位要收錢,酒鋪不出售任何食品和任何飲料,三教九流乃至蠅營狗茍之徒聚集到這兒來只是為了吃喝自備的酒菜,或者圍坐在公共餐桌旁打瞌睡。酒鋪常??蜐M,但誰都不認識誰。往往所有的嘴都在動,卻沒有一個人說話。鋪內沒有酒柜,沒有廚房,沒有爐火,沒有跑堂,只有鋪門口坐著一個收座位錢的人。穆阿維亞坐在“母狗酒鋪”的顧客中間,抽著煙斗,反復鍛煉怎么來縮短思考時間,不讓自己任何一個想法持續(xù)的時間超過吸一口煙的工夫。他呼吸著臭烘烘的空氣,望著周圍的人如何貪饞地吃著叫做“破褲衩”的焦薄餅或者加有葡萄的南瓜泥,望著他們如何每吃一口都要用苦澀的眼神盯自備的食品一眼,望著他們如何用卜帕揩擦牙齒,望著他們如何在睡夢中扭動身子,把襯衫繃裂?! ∷幻嬗^察他們,一面在思考:屬于他和他們的每一瞬間,都在不停地利用已經(jīng)耗去的幾個世紀的時間碎片。因為過去處于現(xiàn)實當中,過去是靠現(xiàn)實來滋養(yǎng)的,除此之外,沒有其他可用于滋養(yǎng)的內容。過去無數(shù)個瞬間,在無數(shù)個世紀的時間長河中,被多次地反復使用,一如用于不同建筑的無數(shù)石塊,只要我們能夠細心留意,即便在今天也可將它們清晰地辨認出,就好比人們在集市上看見一枚韋斯巴薌時代(一世紀)的。金幣,并開價欲買……  這些想法沒給他帶來丁點兒如釋重負的感覺。他倒是在對這些人的細細觀察中得到了些許安慰。這些人別無他求,只等待一件事:就像他已經(jīng)欺騙過他們一樣,讓他再去欺騙其他人?! ∵@群焦躁不寧、嘴巴不停咀嚼的人倒是為他認識他的新生活幫了忙。這些人身上散發(fā)的惡臭可從這兒一直飄到小亞細亞,但他們當中不大會有人認為他們比他更不幸。想到此,他感到一陣寬慰。不管怎么樣,“母狗酒鋪”對穆阿維亞來說,不啻是一個和平的港灣。一張張被海鹽磨光的桌子和一盞盞燃著魚油的提燈,使得酒鋪看上去比它七十年的存在具有更悠久的歷史,這一切使穆阿維亞的心緒歸于寧靜平和。因為他已無法忍受任何與他本人或與他的過去有聯(lián)系的東西。就像是他的專利似的,現(xiàn)時讓他厭惡的東西,過去也一直在等待他,他隱居在某種“半過去”的時間里,那里的乳白石和玉石也是同母異父的姊妹,那兒的布谷鳥唱出只為一個人活著的天數(shù),那兒的鐵匠還在打制一把把雙刃鈍刀……      令所有的人更為驚訝的是葉芙洛茜妮婭夫人對于這種越軌行為不但不氣憤,而且還慷慨地賞給演員好些橙子。更有甚者,開春后,到領圣餐那天,葉芙洛茜妮婭夫人在眾目睽睽之下,竟抱著個布娃娃當作女兒帶她去教堂望彌撒,布娃娃穿著一襲天藍色的豪華衣裳,黃色和紅色條紋相間,同“猶太人合罕在猶太人區(qū)戲院子里念那段臺詞時,”所穿的那套連衣裙一模一樣。合罕一看到她,便指著布娃娃嚷嚷著說這是帶他的女兒來領圣餐,這是帶他的愛情的果實——他的“親骨肉”來教堂,哪怕這教堂是基督教的。那天黃昏,在猶太區(qū)的寨門就要關閉時,葉芙洛茜妮婭夫人同合罕在圣母大堂前會面,她讓他吻了她的腰帶邊,并抓住他的腰帶,就像抓住馬韁繩那樣把他牽到一邊,剛走到背影處,就連忙塞給他一把鑰匙,告訴他明天晚上她在普里耶科街那幢房子里等他?! 『虾比缂s來到普里耶科街那幢房子門前,鎖孔在門鎖的頂部,他不得不把鑰匙從上邊插進去,把鎖柄往上拽開。進門是條狹窄的走廊,右邊的墻與通常的墻壁一般無二,可左邊的墻卻由一根根方形石柱組成,石柱成梯形排列,越往左越長,合罕由石柱的空隙間往左看去,遠處的景色一覽無余,那里是一片茫無涯際的廣漠世界,在那個世界深處,大海在月光下喧鬧……合罕這時明白了,走廊的整座左墻實際上是一條倒插在地面上的石梯……他沒遇到任何困難就順著這條梯子上了樓,向一間有燈光的房間走去。在走進去前,他朝樓下深處瞥了一眼,看到那里的大海同他平時看見的一樣,在他腳下喧鬧。他走進屋里,只見葉芙洛茜妮婭夫人光著雙腳,披頭散發(fā),正在流淚。她面前是張三條腿的小桌子,桌上放著一只小巧的女鞋,鞋里放著面包,鞋尖上點著一支蠟燭。在披垂至肩膀的長發(fā)下邊是葉芙洛茜妮婭夫人裸露的雙乳,她的乳房如同眼睛,既有睫毛,又有眉毛,只是從眼睛中流出的是黑色的目光,而從她乳房中流出的卻是黑色的乳汁……她用傷只各長有兩枚大拇指的手把面包掰成小塊,放在裙裾上,讓淚水和乳汁將其泡軟,然后把它們投放到她腳上,她雙足的腳趾上該長趾甲的地方都長著牙齒。她把兩只腳掌緊貼在一起,用腳上的牙齒貪婪地嚼著投擲下來的面包,但由于沒有可把面包吞下肚去的進口,于是嚼爛了的面包泥,全撂在她腳邊的灰塵里……  一看見合罕,她就把他緊緊摟住,領他上床。那天夜里她使他成了她的情夫,喂他喝了黑色的乳汁,并告訴他說:  “不能過量,過量就會催人衰老,因為這是從我體內流出的光陰。適度可強身,過度便損害健康……”  ……

媒體關注與評論

  中譯本編者的話  塞爾維亞作家米洛拉德·帕維奇所著辭典小說《哈扎爾辭典》,美國評論家羅伯特·康弗認為“是一部包羅萬象的、饒有趣味的小說,是夢的拼貼畫,是美妙絕倫的藝術品”;英國評論家斯圖爾特·伊文斯也盛贊這部“也許以夢為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的小說是一部“出神入化、令人眼花繚亂的成功之作”。另一位美國評論家道格拉斯·塞博爾德稱贊這部小說“材料豐富、扣人心弦”,是“一部能夠引起人們對語言、時間、歷史和信仰進行思索的作品”。俄羅斯評論家薩維列沃依認為《哈扎爾辭典》使其“作者得以躋身于博爾赫斯、科塔薩爾和埃科這樣的當代文學大師的行列”,俄羅斯評論家杜勃羅托夫斯基同意此說,他講:“這部小說就各方面來看,不會辜負哪怕最苛刻、最挑剔的讀者的期望,他們這次不會懷疑又有一位名副其實的大師進入了世界文壇,在其編年史上寫下了罕見其匹的美麗的一頁?!彼Q《哈扎爾辭典》是“二十一世紀的第一部小說”。  這些評價是恰如其分的,還是溢美之詞?這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在我們看來,《哈扎爾辭典》是一部典型的后現(xiàn)代派小說,是先鋒派文學歷一百年的發(fā)展后所作出的又一  次重大嘗試,這個嘗試是成功的,富有啟迪效應的。這是我們首先要敬告讀者的?! ∑浯危豆鸂栟o典》就內容而言紛繁復雜,古代與現(xiàn)代,幻想與現(xiàn)實,神話與真實,夢與非夢盤根錯節(jié)地纏繞在一起,時空倒溯,人鬼轉換,似真非真,似假非假,撲朔迷離地描述了哈扎爾這個民族在中世紀突然從世界上消失的謎;就行文而言,又蘊藉含蓄,寓意深邃,所以往往要反復咀嚼,方能悟出作者的匠心。閱讀尚且如此,更何況將其譯成另外一種文字??v然如此,此書因其文學價值,迄至目前還是譯成了二十三種文字(不含中譯本)。國外研究哈扎爾問題的學者認為,這二十三種譯本中,以法譯本和俄譯本最富學術價值與藝術價值,且譯文忠實,譯筆酣暢,傳達了原作的神韻?! ∥覀冞@個譯本參照了法俄兩個譯本,將兩者之精華熔于一爐,并擷取了英譯本的長處。但愿我們沒有辜負讀者對我們的厚望?! ∑淙?,《哈扎爾辭典》有陰陽兩種版本。該書版權擁有者在將中譯本版權授予我們時所提諸條件中,有一條為:須同時翻譯出版《哈扎爾辭典》陰本和《哈扎爾辭典》陽本。我們自當按約行事,所以中譯本亦有陰陽之分?! ∧敲春沃^陰本,何謂陽本,兩者區(qū)別何在?作者本人未予宣示。二十三種譯本中,有分陰陽兩種版本的,也有把兩種版本合于一本之內的。但不論以何種方式出版,在其前言后語中,對陰陽兩個版本究竟區(qū)別何在,據(jù)我們所知,無不諱莫如深?! ∥ㄒ徽劦健豆鸂栟o典》陰陽兩種版本的區(qū)別的,是美國權威的百科全書型作家辭典《當代作家》。該辭典第136卷第314至315頁為米洛拉德·帕維奇的辭條。這個辭條說:“《哈扎爾薛典》共有兩種版本,一稱‘陰本’,一稱‘陽本’。其實陰陽兩種版本并無多大差異,有人曾對照閱讀,發(fā)—現(xiàn)僅十七行文字有所不同?!劣诰唧w不同何在?語焉不詳?! 】梢娮髡摺⒆g者、評論家有個默契,把識破陰陽玄機的樂趣讓與讀者,我們自然也無意僭越。但我們要強調一點:陰陽乃是一對矛盾,是對立的統(tǒng)一體。沒有陰就無所謂陽,反之,沒有陽也無所謂陰。陽兮陰所倚,陰兮陽所伏。所以,如果我們的讀者購得的是《哈扎爾辭典》陽本,那么讀畢陽本,伏于其間的陰本面目也可了然于胸了,反之亦然。至于那十七行文字的不同,還是讓特別好奇的讀者,或有意于研究此書的讀者到此陰陽迷宮中去尋覓和發(fā)現(xiàn)吧?! 【帯≌?/pre>

編輯推薦

  正如俄羅斯評論家杜勃羅托夫斯基所說--"這部小書就各方面來說,不會辜負哪怕最苛刻、最挑剔的讀者的期待,他們這次不會懷疑又有一位名副其實的大師進入了世界文壇,在其編年史上寫下了罕見其匹的美麗一頁。"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哈扎爾辭典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59條)

 
 

  •   南斯拉夫的藝術開出奇葩,如世界級大導演庫斯圖里卡。哈扎爾辭典》有陰陽兩種版本,該書授權時要求出版社必須同時翻譯出版《哈扎爾辭典》陰本和陽本。國內陰本的數(shù)量不多,你見到一定要買一本封面后面赫然寫著“在此躺著的這位讀者/永遠不會/打開這本書,/因為他已長眠于此”。再看卷首導語,第一句話更是):本書現(xiàn)在的作者保證讀者諸君讀罷本書后絕不會招來殺身之禍,而此種不幸命運曾于1691年《哈扎爾辭典》初版面世后,降在當時的讀者身上。
  •   讀了兩遍??上杏袃身撟舟E模糊,也許因為書被搶完了,封皮上還有個大鞋印,嘿嘿,一并珍藏了。
  •   嚴重推薦,相信我,買吧!它會帶給你和我一樣的快樂時光。
  •     按照詞條讀的時候有遺漏。
      十字:紅書,基督教史料
      半月:綠書,伊斯蘭教史料
      六芒星:黃書,古猶太教史料
      
      紅書:
      阿捷赫p3
      勃朗科維奇,阿勃拉姆p7
      勃朗科維奇,格古爾p42
      捕夢者p42
      基里爾(薩洛尼卡的康斯坦丁或稱哲學家康斯坦?。﹑44
      可汗p52
      哈扎爾人p54
      薩洛尼卡的梅福季p60
      哈扎爾大辯論p67
      謝瓦斯特,尼康p73
      斯基拉,阿韋爾基p80
      以撒洛,蘇克博士p83
      柱頭修士(格古爾,勃朗科維奇)p99
      乞拉列夫p101
      
      綠書:
      賈比爾,伊本,阿克薩尼p105
      阿勒,拜克里,斯巴尼亞德p110
      阿捷赫p113
      指法p115
      巴索拉殘篇p117
      哈德拉奇,阿布,伊本p118
      可汗p118
      哈扎爾。阿拉伯文:哈扎臘;漢文:苦撒p121
      可拉,法拉比,伊本p129
      庫p135
      音樂圬工p136
      馬蘇迪,尤素福p137
      穆斯泰,別依,薩勃里阿克p178
      哈扎爾大辯論p180
      
      黃書:
      阿捷赫p187
      合罕,撒母耳p191
      撒母耳,合罕和莉迪茜婭,薩魯克的婚約p220
      約翰涅斯,達烏勃馬奴斯p222
      哈列維,猶太(阿拉伯文作:阿卜拉桑,阿勒,拉維,小哈列維)p227
      可汗p222
      哈扎爾人p234
      哈扎爾人之稱呼,哈扎爾語,司法,鹽和夢,遷徙,宗教習慣,哈扎爾辭典,p237-p242
      LIBER COSRI p243
      盧卡列維奇(Luccari),葉芙洛茜妮婭p245
      莫加達薩,阿勒,薩費爾[半月]p248
      哈扎爾大辯論p251
      伊撒克,桑加里p257
      多羅塔,舒利茨博士p260
      猶太,伊本,蒂蓬p288
      哈扎爾陶罐p288
  •     我在閱讀的道路上就要陣亡了,它推翻了我舊有的小說觀念,每讀一頁都萬分驚恐,被這些豐沛而美麗的想象嚇得魂飛魄散!
      如果說卡爾維諾、馬爾克斯的小說是一座大山,那這本書就是一個深淵,你只能永無止境地下墜,這感覺就像是飛翔!
  •     《哈扎爾辭典》的故事按照時間線回溯,最初始于創(chuàng)世紀,主角是上帝和魔鬼。
      
      上帝的語言是動詞,即“邏各斯、法律、規(guī)則、操行以及具體行為的保證”,這一切的發(fā)生均先于世界的創(chuàng)造;名詞則是在這個世界之后創(chuàng)造出來的,旨在指稱世界的萬物。所以辭典中說“我們的語言有兩種屬性,一種是上帝的,另一種來源不明,甚至可疑…所以,天堂和地獄,過去和未來早已存在于語言及構成語言的字母之中?!薄@暗示了上帝并沒有創(chuàng)造物質世界,而是魔鬼創(chuàng)造了物質世界。魔鬼和祂的族類屬于過去,因此可以永不遺忘(轉世后保留前世的記憶);亞當和它的族類屬于未來,因此可以無限接近真理。
      
      撒母耳·合罕的筆記中則直言道:“我是多么希望辭典不用名詞而只用動詞!然而凡人是無此能耐的。因為構成動詞的字母源自埃洛希姆,非我們所能理解得了,它們不是凡人的,而是神的,只有組成名詞的字母,只有這些源自火焚谷,源自魔鬼的字母,搭配成我的辭典,只有這些字母是我所理解的。因此我只得與名詞和魔鬼為伍。”
      
      “上帝”即是哈扎爾信仰中的第一天神,魔鬼則是第二天神,而第三天神阿丹·魯阿尼就是亞當。諾斯替教把它叫做“原人亞當”,是智慧之神索菲亞所引發(fā)的墮落之前的完整人類;他同時也是赫爾墨斯主義的煉金術師們口中的“哲學人”(Homo philosophicus),“哲人石”或曰“賢者之石”即是這一理念的成果;撒母耳·合罕筆記中的猶太教卡巴拉哲學稱之為“亞當·卡德蒙”(Adam kadmon),它被認為是人類尚未退化之前的完整境界,位于生命之樹的頂端,是無限接近于神的存在。世界上不同民族和人種所產(chǎn)生的神話不過是同一宇宙事件的不同側寫,僅僅是名詞而不是動詞,下面將采用諾斯替教的解讀。
      
      上帝是超越于整個物質世界的孤立存在,即維特根斯坦所謂“世界的價值在世界以外”。祂的存在是非物質的——“晶瑩剔透的上蒼之冰”,祂在神學意義上的一種“墮落”產(chǎn)生了魔鬼,這魔鬼即是造物主(德穆革)?!栋退骼瓪埰分蟹Q位于“太陰之道和太陽之道的交合點為魔鬼阿里曼所在”,“阿里曼”即是波斯古經(jīng)中的惡神,又稱安哥拉·曼紐,襖教的創(chuàng)世神話中惡神阿里曼即是上帝在物質世界的低級投影。
      
      《耶穌之兄亞當?shù)墓适隆分兄v到,撒旦創(chuàng)造了亞當?shù)娜馍?,上帝則在其中注入了靈魂。真實的宇宙歷史則可能是另一個羅生門:上帝并非主動創(chuàng)造靈魂,上帝即“神”,祂并無意愿。靈魂其實是跌落至物質世界的神的碎片,因此靈魂——即諾斯替教義中稱為“靈”或者“普紐瑪”的質料——無異于是上帝的分身,魔鬼以及它所創(chuàng)造的的整個物質世界想要維持也必須依靠這種神圣的質料,可以說“靈”就是一種對抗熵的概念;神為了使自己回歸完整而回收“靈”,所以在塵世中“靈”總是受到彼岸的吸引;神也僅僅是為了這個原因才間接干涉物質世界。當所有“靈”返回上帝自身,世界也會因此破滅,如同火鳥破殼而出——萬物回歸到太初的虛無和完美之中,回到阿布拉克薩斯的懷抱之中,如同最甜蜜的死亡。
      
      那么德穆革或曰魔鬼的意圖就很明顯了,祂創(chuàng)造肉體和整個物質世界的根本原因就是為了阻止亞當返回本源:它一方面嫉妒亞當能夠接近上帝而祂卻“不知道上帝”(部分諾斯替派別的教義),一方面又痛恨亞當體內的“靈”并千方百計使之昏睡麻木(利用欲望、愛情、誘惑),另一方面又恐懼自己以及整個物質世界會因為亞當?shù)幕貧w而毀滅。
      
      魔鬼阻礙亞當?shù)幕貧w(即阿丹·魯阿尼的上升):它所創(chuàng)造的的物質世界把守著通往彼岸的道路,它所創(chuàng)造的肉體則牢牢看守著亞當?shù)撵`魂,它的魔鬼眷屬們則千方百計破壞阻撓捕夢者在塵世中具現(xiàn)出第三天神的肉身。然而構成“靈”的語言是與上帝相通的“動詞”,上面提到“靈”總是受到神的引力,因此“靈”總是本能的想要回歸到母體中去,這也就產(chǎn)生了無論是虛構的哈扎爾捕夢者教派還是現(xiàn)實的宗教衣缽所共有的拯救論,它是遍及整個人類集體無意識中的原初沖動——“鄉(xiāng)愁”。這種宗教體驗從上古時代一直伸展到近現(xiàn)代存在主義哲學:人類和物質世界格格不入,人類是被孤獨地丟進這個宇宙牢籠的囚犯,一切行為均無意義。于是那些“鄉(xiāng)思病”的群體成了異鄉(xiāng)人、局外人和荒原狼。
      
      隨后魔鬼產(chǎn)生了另一個計策,一個貫穿生命歷史始終的陰謀——性和生殖。《耶穌之兄亞當?shù)墓适隆分姓f道:“撒旦將兩個墮落的天使禁錮于他體內,在世界末日到來之前,他倆的貪欲是無法得到滿足的?!边@里的“貪欲”指的就是“生殖欲望”,原本亞當·卡德蒙或曰阿丹·魯阿尼是沒有性別的,它集男人和女人于一身,他的靈魂也是一個整體。魔鬼眼看他受到彼岸之光的吸引,祂害怕亞當?shù)幕貧w,因而創(chuàng)造了生殖和性別:于是“亞當一下子開始增歲變老了”,他的靈魂開始不斷分裂,禁錮于他體內的時間微粒也越來越多,生殖所引發(fā)的指數(shù)增長使得完整的靈魂分裂到無數(shù)的個體中,因而變得更加微弱和渾噩,易于被肉體囚禁;亞當·卡德蒙的肉身不占據(jù)空間,而是存在于時間中,唯一能找到亞當之軀的出口及入口者只有基督。因此救世主基督即是帶領人類返回亞當?shù)莱扇馍淼膹涃悂啠@根本就是“人類補完計劃”的完整含義嘛!
      
      《阿丹·魯阿尼的故事》中記載:“若把人類所有的夢都集中在一起,就會得到一個巨人,他的身形有如一個大陸。他可不是人類中的生靈,而是阿丹·魯阿尼,是天庭的阿丹,是伊瑪目們常說的人類的世祖天神。”——因此阿丹·魯阿尼的肉身的真面目其實就是人類的集體無意識,這也解釋了為什么只有捕夢者能夠重現(xiàn)第三天神的肉身,因為夢境即是無意識的領土,而重現(xiàn)亞當之軀等同于使虛無飄渺的無意識重新固定為符號化的意識,亦即完全的“清醒”。亞當·卡德蒙的肉身以同樣的方式進入或離開我們的身體,依循天上字母的進退,潮漲潮落般的起起落落。
      
      榮格在《分析心理學的基本假設》一文中作過極其類似的比喻:“如果允許我們將無意識人格化,則可以將它設想為集體的人,既結合了兩性的特征,又超越了青年和老年、誕生與死亡,并且掌握了人類一二百萬年的經(jīng)驗,因此幾乎是永恒的。如果這種人得以存在,他便超越了一切時間的變化,對他說來當今猶如公元前一百世紀的任何一年。他會做千百年前的舊夢,而且,由于他有極豐富的經(jīng)驗,又是一位卓越的預言家。他經(jīng)歷過無數(shù)次個人、家庭、氏族和人群的生活,同時對于生長、成熟和衰亡的節(jié)律具有生動的感覺。 ”
      
      每個人一生中至少有一次會成為亞當之軀的一部分,也就是脫離名詞所限定的世界,偶然地潛入到無意識的深處的那個時刻,只有在這個時刻亞當?shù)淖訉O才能感到仿佛來自彼岸召喚一般的宗教體驗:它發(fā)生于藝術家陶醉于色彩的交錯而縱情忘我之時,發(fā)生于士兵在戰(zhàn)場上廝殺毫無憐憫面露訕笑之時,發(fā)生于冒險家登上無人踏足的高山孑然一身之時,發(fā)生于情侶間魚水之歡而離經(jīng)叛道之時……
      
      捕夢者或曰拜夢者教派穿梭于不同的人的夢中,捕捉他們獲得啟示的那一剎那,便可得到人世間的亞當肉身的碎片。此教派最終的目的是通過不斷累積亞當?shù)男〔糠謺r間,最終在塵世中具現(xiàn)出完整的亞當,使得所有人類獲得拯救而上升到上帝那里去。魔鬼的眷屬們則不斷地阻止捕夢者們的行動,在第三天神的肉身剛有重現(xiàn)的希望之時讓捕夢者們的努力功虧一簣。兩股勢力就這樣不斷爭斗千萬年的時光。
      
      時間的車輪翻滾到了公元九世紀。此時捕夢者教派在阿婕赫公主和莫加達薩·阿勒·薩費爾的保護下成為了哈扎爾帝國的主要勢力,他們將亞當肉身的碎片集合成文字,分別創(chuàng)作了《哈扎爾辭典》的陰本和陽本——哈扎爾帝國是由突厥系游牧民族在東歐草原上建立的一個強大帝國(中文史籍稱之為庫薩汗國),直接阻止了伊斯蘭勢力侵入基督教和斯拉夫地區(qū),使得俄羅斯發(fā)展出自己獨特的文化;拜占庭帝國依靠和哈扎爾汗國結盟,在東北邊境抵擋住了阿拉伯人的逼人攻勢。然而這個強盛一時的民族卻沒有在歷史上留下過太多足跡,因而給了文學虛構以充足的空間?!豆鸂栟o典》中暗示哈扎爾帝國的衰落正是由于可汗拋棄了捕夢者信仰和傳統(tǒng)。
      
      哈扎爾可汗有一日得天使托夢,然而這個“天使”究竟是神的信使還是魔鬼的偽裝卻不得而知,天使說:“造物主看重的是你的意愿,而不是你的舉止”??珊乖儐柌秹粽?,這個夢是主吉還是主兇,捕夢者稱“有個偉人要來,所以時光放慢速度,跟那個偉人同步”,這是暗示時值亞當之軀的運行靠近上帝的時期,即距離太陰之道和太陽之道交合處的魔鬼撒旦最遠的時期。但是可汗不以為然,于是下令邀請三個不同國家的哲人來給他圓夢,哪位哲人圓的使人信服,可汗和他的臣民便皈依這位哲人所信的宗教。于是基里爾(康斯坦丁)、法拉比?伊本?科勒、伊薩克?桑加里分別代表基督教、伊斯蘭教、猶太教來哈扎爾國參與解夢,史稱“哈扎爾大論辯”。
      
      實際上在真實歷史中(有趣的是,真實世界中的歷史資料也是三種版本:可薩可汗發(fā)給東羅馬帝國君士坦丁大帝的信、英國劍橋大學文獻、可薩國王約瑟給西班牙猶太人沙普魯特的回信),哈扎爾國選擇了猶太教信仰,因為猶太人沒有自己的國家,而猶太教又是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共同起源,所以信仰猶太教不會得罪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強權。
      
      可汗的夢是本書的一個核心:“我夢見我在齊腰深的河水中一邊走,一邊看書。這河是庫拉河,河水渾濁,密密麻麻長滿水草,要喝河水得把頭浸在水里才喝得著。有大浪涌過來時,我就把書舉到頭頂上,免得濺濕,待浪頭過后,又繼續(xù)閱讀。深潭已越來越近,我得在掉進去之前,趕快把書看完。就在這千鈞一發(fā)之際,手中托著一只鳥的天使降臨在我面前,說道:“造物主看重的是你的意愿,而不是你的舉止。”早晨我醒來,睜開眼睛一看,我果真站在渾濁的庫拉河里,手中拿著的也正是那本書,站在我面前的天使,就是夢中見到的那個,手里托著一只鳥。我趕緊閉上眼睛,可照樣還是看到河、水、天使、鳥以及其他一切。我再睜開眼睛,還是這副景象。嚇得我魂不附體。我把眼睛移到書上,看到的第一句話是:“穿著鞋子的人切勿自吹自擂…”我閉上眼睛,依然看得見這句句子,我就用閉著的眼睛把這句句子看完:“…脫掉鞋子的人也一樣?!本驮谶@時,鳥撲棱著翅膀從天使手上飛起。我睜開眼睛看到鳥飛離而去。這時我明白了,我已不能再對真相視而不見,不能再閉著眼睛去求超升,從此不再有睡和非睡,不再有入夢和夢醒。只剩下一個永恒的白晝和像蛇一般將我團團箍住的世界。”
      ——河水是現(xiàn)實,水草是煩惱,書本是認知,深潭是死亡,天使是頓悟,而鳥是啟示。這個夢喻示著通往真理的路途:人們要在現(xiàn)實的壓迫之下尋求真理,并且還要穿越無數(shù)煩惱阻礙,當現(xiàn)實的傾軋向人們襲來,人們就得將思想放到高處,避免被現(xiàn)實所污染;人們永遠面臨死亡的威脅,因而也產(chǎn)生了生命的動力;到了人生的中途,人們卻頓悟到從書本和認知中是無法徹底清醒的,必須要睜開眼面對現(xiàn)實。此夢所描述的情形恰似捕夢者的終極狀態(tài),即沒有睡夢和清醒之分別的境界。天使的那句話是本書的一個謎。
      
      哈扎爾大論辯從結果上來說導致了哈扎爾王國和捕夢者教派的滅亡,暗示著三個宗教本身即魔鬼計劃的一環(huán),只是帕維奇不想明說罷了。三個宗教里的一神論崇拜的都是“造物主”,而造物主偏偏就是魔鬼本尊(諾斯替神話中的工匠造物主德穆革),而且事實上舊約里的“神"的形象顯得殘暴冷酷,這是眾多諾斯替主義者攻擊基督教的矛頭之一。按照這個假設,”三個地獄“無疑就成了黑色幽默:因為不管哪個地獄都是魔鬼的領土,就好像三個串通好的商人,上當?shù)挠肋h是買家;通過關于阿婕赫公主的矛盾記錄我們可以注意到,三個版本的文獻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阿婕赫公主都在駁斥某方代表的論辯,所以三個文本合起來也許就是歷史真相——阿婕赫公主不支持三個宗教中的任何一個,因為她守護的是捕夢者宗教,她同時在和三名代表辯論!葉芙洛茜妮婭所說的“我有三個父親卻沒有一個母親”也可以作為前一假設的佐證,實際上三教地獄的魔鬼不過是撒旦本尊的三位一體形式;而其后教會不斷抵制銷毀《哈扎爾辭典》無疑又證明了三個宗教才是魔鬼的爪牙。
      
      魔鬼為了消滅捕夢者的信仰,通過巧妙的計策激起了哈扎爾可汗對于莫加達薩·阿勒·薩費爾的妒火,因為后者是阿婕赫公主的情夫,于是可汗將薩費爾關在水面上的籠子里處死;而后魔鬼又詛咒了阿婕赫公主,剝奪她的性別,并使她忘記所有語言,只能說“庫”這一個字(一種哈扎爾果實),也因而永生不死(或者她本就是如此)。但是阿婕赫公主早已預見未來,所以她教會鸚鵡哈扎爾的語言,提前將哈扎爾辭典的信息分散到當?shù)氐柠W鵡之中,十七世紀的阿勃拉姆能夠還原哈扎爾辭典正是靠著捕捉到的這些鸚鵡。
      
      捕夢者教派因為哈扎爾辭典的佚失而漸漸衰落式微,哈扎爾王國的歷史也淹沒在時間的長河之中——確切說應該是魔鬼所控制的各方勢力有意掩埋與哈扎爾捕夢者有關的歷史所致。但是梅福季、哈列維、斯巴尼亞德所分別記載的有關哈扎爾大論辯的歷史,雖然只剩下零星碎片,卻還是將捕夢者們的火種流傳了下來,而斯巴尼亞德正是莫加達薩·阿勒·薩費爾的轉世。
      
      時間又到了十七世紀,冥冥之中又有三個人受到感召——他們分別是基督教的阿勃拉姆·勃朗科維奇、伊斯蘭教的尤素?!ゑR蘇迪、猶太教的撒母耳·合罕。他們不約而同的獲得了重現(xiàn)哈扎爾辭典的信息和機會。于是魔鬼又派出自己的分身去干擾捕夢者的計劃——尼康·謝瓦斯特成為了阿勃拉姆麾下的錄事,他伺機燒毀了阿勃拉姆編纂的哈扎爾辭典,割掉了哈扎爾鸚鵡的舌頭,令阿婕赫公主的詩篇永遠消失了;阿克薩尼利用魔鬼對于死亡的經(jīng)驗,誘惑馬蘇迪去“夢到睡醒者之死”的夢中驗證死亡,因此馬蘇迪放棄了哈扎爾辭典的寫作,轉而去獵捕相互托夢者,不過碰巧馬蘇迪仍將已完成的哈扎爾辭典當做尋找死亡真諦的指南,因此綠書部分的辭典得以保存;葉芙洛茜妮婭則企圖用色欲誘惑合罕流連溫柔鄉(xiāng),以阻止他前往君士坦丁堡和阿勃拉姆命中注定的相遇,不過好像葉芙洛茜妮婭真的愛上了合罕,因此最后也沒能阻止合罕離開杜布羅夫尼克?!栋退骼瓪埰分姓f明,由于1689年阿丹·魯阿尼身處最低位,處于魔鬼本尊的王座之下,因此魔鬼們并未下定殺心認真追逼捕夢者們。
      
      書中已暗示阿勃拉姆、合罕和馬蘇迪此三人乃是三位一體,是更早的某人的魂魄分成的三份,據(jù)我推測此人大概是陽本哈扎爾辭典的作者莫加達薩·阿勒·薩費爾,魔鬼害死莫加達薩·阿勒·薩費爾之后,他的靈魂在不斷轉世中分成了三份,但是其對于哈扎爾辭典的執(zhí)著仍然無意識地聚集三個魂魄,不愧為最強的捕夢者。陰本哈扎爾辭典的創(chuàng)作者阿婕赫公主則是在永恒的生命中不斷暗中幫助捕夢者的事業(yè),例如馬蘇迪在篝火邊遇見的那個女人就是阿婕赫公主,然而馬蘇迪僅僅要求她引導自己追蹤合罕,卻沒有認出她真實的身份,因此連他的駱駝也往他臉上吐唾沫;阿勃拉姆遇見的女相術師可能也是阿婕赫,她預言了阿勃拉姆和合罕的相遇。
      《哈扎爾辭典》中的所謂“轉世”,其實并非一般宗教中的輪回,而是基于帕維奇的靜態(tài)時空觀——也就是說,世界的實體是一個巨大的夢,這一世的死亡也意謂現(xiàn)在這個身體和意識的永遠沉睡,而來世就意謂從某個不同時代、不同身份的人的意識中醒過來。
      
      阿勃拉姆與合罕是一對相互托夢者:阿勃拉姆的夢產(chǎn)生了合罕的白天,合罕的夢產(chǎn)生了阿勃拉姆的夜晚,所以兩者絕不可能同時處于清醒狀態(tài)——兩者恰好類似于正物質和反物質所組成的同一個人,于是當他們相遇的那一瞬間便如同命中注定的湮滅一般。阿勃拉姆被矛刺中而驚醒,合罕則陷入了沉睡,于是合罕此時在夢中體驗到的正是阿勃拉姆的死!然而夢見睡醒者之死的夢者永遠也無法醒過來,這是一條絕對的法則,保證了死亡的不可體驗性;豈料此時此地的第三者——捕夢者馬蘇迪卻可以窺視合罕的夢而確認死亡的經(jīng)驗,因而人類也許有史以來第一次知道了死。
      
      馬蘇迪的講述中,阿勃拉姆共經(jīng)歷了三次死亡,這是在《孩子的死亡故事》中提到過的設定:“死亡是唯一可以逆向繼承、可以逆時而溯的東西,它可以由年輕的傳給年長的,由兒子傳給父親——祖先可以繼承后輩的死亡,就像某種貴族的繼承關系。死亡的基因——毀滅的標記——逆時而上,從將來到過去,就這樣連接死亡和誕生、時間和永恒,也將阿丹·魯阿尼和他本身連接起來。”
      ——阿勃拉姆的第一次死亡是經(jīng)歷長子格古爾即柱頭修士的死亡,一共被十七根箭矢射中而倒地,柱頭修士隱喻的是圣塞巴斯蒂安的受難;第二次死亡是經(jīng)歷的是次子的死亡,最后頭發(fā)散開;第三次死亡是二百九十三年后的蘇克博士之死,臨死前他想敲碎偷換時間的蛋以拯救自己。
      
      1689年前后魔鬼無疑又再次獲得了完全勝利,三個捕夢者都已經(jīng)墜落在死亡之上,而哈扎爾辭典也再次被毀掉;然而不曾料想還有第三股勢力——姑且稱之為“作者”勢力。正篇中作為不起眼的配角的尼科爾斯基神甫,他有一種特殊的能力,就是永遠不會遺忘東西;因此魔鬼們以為已經(jīng)毀掉的哈扎爾辭典的信息他都牢牢的記在了心里,然后1690年他將勃朗科維奇的識字讀本、馬蘇迪的古詞詞典、合罕那口袋中散落的猶太辭典三樣東西匯總成一部,并把它交給了出版商達烏勃馬奴斯,這就是后來的達烏勃馬奴斯版的《哈扎爾辭典》,當然這部書出版后又遭到了魔鬼的抵制,最后只有金本和銀本兩部哈扎爾辭典流傳于世,不過這已經(jīng)是后話了?;氐侥峥茽査够窀Φ氖虑樯?,相信大家還記得魔鬼的特性就是不會遺忘,因而才能在不斷轉世中保持記憶,而尼科爾斯基神甫最后說“我已變成書法家尼康·謝瓦斯特”,這說明他和魔鬼是有淵源的;然而他又不是魔鬼,他是整個故事的觀測者:補編一是整部書的世界觀和事件梳理,他對于辭典的虛構則是文學的隱喻,而他敘述中種種關于“文筆殺人的力量”無疑是作者本人的隱喻——于是尼科爾斯基神甫正是作者米洛拉德·帕維奇本人的前世!
      
      魔鬼阿克薩尼說撒旦是第一種造物,人類是第二種造物,還有第三種造物將會出現(xiàn);《耶穌之兄亞當?shù)墓适隆分幸舱f道:“當心那些將脫離人類之父的身軀,即亞當之軀的人,因為他們不會和亞當一起死亡,也不會像他那樣去死。他們將變成另外一類的東西,但不是人?!?br />   ——米洛拉德暗示了在符號所虛構的世界中,創(chuàng)造者可以成為“第三類”的存在而不朽。符號成為了本體,而現(xiàn)實則成了投影,這是整個現(xiàn)代文學——無論是博爾赫斯、略薩、馬爾克斯還是卡爾維諾都在表達的主題。這不是一種“魔幻”的文學,而是一種“魔鬼”的文學,因此有人評論說米洛拉德的小說沒有感情,只有謎和夢。
      尼科爾斯基神甫說:“我認為時光荏苒,但萬事依舊;歲月流逝,而世界永恒,不過,世界在空間里變化,它創(chuàng)造出無數(shù)種形狀,又將這些形狀如同洗牌一般弄混,又像授課一樣,將一些人的過去當做將來或現(xiàn)在傳授給另一些人?!边@無疑也是米洛拉德的一種靜態(tài)的時空觀——太陽之下無新事,過去和未來交織在一起,一切事態(tài)只是由固定的時間微粒打亂重排的結果;而我們所有的人類,所有塵世中的一切,不過是偉大的第三天神阿丹·魯阿尼戴上億萬人格的面具自導自演的滑稽劇罷了!
      
      時間來到了二十世紀,亞當?shù)牡莱扇馍碛殖霈F(xiàn)了轉機,又有三位學者在冥冥之中受到了哈扎爾辭典的吸引——他們是穆阿維亞博士、蘇克博士和多羅塔博士,他們被命運引導共同聚集在一次國際學術會議上;而魔鬼則轉世成了“金斯敦”酒店的范登·斯巴克一家,再次阻止了捕夢者們重現(xiàn)哈扎爾辭典。前面已經(jīng)提到過,蘇克博士正是阿勃拉姆的轉世,而穆阿維亞博士則是馬蘇迪的轉世,合罕則轉世成了多羅塔。所以葉芙洛茜妮婭曾對合罕說“我們會按另一種方式重逢,那時我是個男人,可我的手依舊故我,每只手有兩個大拇指”,所以多羅塔稱小男孩馬努伊爾“直勾勾的盯著我,那神態(tài)像是墜入了我的情網(wǎng)”,小男孩還好幾次問她“你認出我來了嗎?”(好萌),而后他開槍殺死了穆阿維亞并嫁禍多羅塔(只有合罕的轉世多羅塔沒有死這是否是因為葉芙洛茜妮婭愛上了合罕的關系呢);馬努伊爾那個擅長繪畫的媽媽自然是尼康·謝瓦斯特的轉世;而彈奏白色龜殼的詩琴的、用枕頭悶死蘇克博士的范登·斯巴克的化身源自阿克薩尼相信不用贅言了。
      
      補編二的審判,無疑是最初謝瓦斯特在君士坦丁堡的預言,我認為此段話猶如《百年孤獨》開頭一般震撼:
      “好,那你就來證實這一點吧!二百九十三年后我們將再次見面,在同樣的季節(jié),也是在早餐之后,同樣的地點,在君士坦丁堡這里,你們試著像今天一樣來審問我。”
      阿勃拉姆老爺微微一笑,說他同意,接著用鞭梢又打死了一只蒼蠅。
      
      …
      
      于是哈扎爾辭典的信息似乎又再次遺失在了歷史中,魔鬼們又一次取得了勝利嗎? “金斯敦”酒店槍殺案時隔兩年后,塞爾維亞一位文藝學家和哲學博士米洛拉德·帕維奇得到了學術會議期間有關哈扎爾辭典的相關資料,因此再次將這一部捕夢者魂牽夢繞的圣經(jīng)付諸出版,時值1984年,捕夢者教派的信仰依然藕斷絲連,流傳在那些善于夢想的人們心中。2013年《哈扎爾辭典》在中國重新出版,然而抵制《陰本》的聲音從未停止,這無疑是魔鬼又一次行動起來了;魔鬼的眷屬們說什么《陰本》價格太貴、純屬騙錢之類的理由,然而任何堅定的捕夢者都不會被他們的詭計所蠱惑而憤然掏出錢來。
      
      其實陰本和陽本的秘密米洛拉德已經(jīng)在后記中透露了,也就是多羅塔最后一封信的斜體字部分。陽本的拯救論援引尼采的那句話:“越是向往光明就越是扎根于黑暗的土壤”,也就是奉行猶太卡巴拉哲學孤獨地在世界之樹上攀爬去求索真理,重現(xiàn)亞當?shù)牡莱扇馍恚魂幈镜恼日搫t是“陰性的手指和陽性的手指交合”,簡而言之,就是“愛”呀;所以米洛拉德在最后說,希望女孩和男孩各自讀著陰本和陽本的《哈扎爾辭典》,并且在互相對照后笑嘻嘻地“痛罵作者”。
      ——世間有價值的兩件事,唯永恒的真理,與幸福的日常。
      
      本文作者在閱讀了《哈扎爾辭典》之后,也編纂了自己的詞條——哈扎爾拼圖,按照時間順序將故事簡單地梳理了一遍,其中無疑透出了個人淺薄的見解,相信有經(jīng)驗的捕夢者們定能取其有益之處而無視不足之處。唯愿此斷片殘篇能成為亞當?shù)囊坏窝蹨I。
      
      若本人不日死于非命,須知魔鬼又再次獲勝了。
  •     忘記了去年什么時候,聽說的《哈扎爾詞典》,到現(xiàn)在作者的名字也沒記住,不過,天馬行空的構思、不可思議的情節(jié)、整齊凌亂的結構牽著你讀下來,也沒怎么讀懂,只留下初潛的印象。
      可能是因為沒有讀過《百年孤獨》等魔幻現(xiàn)實主義類書籍,所以初讀此書還是被震驚到,寫一個民族的消失,寫他的語言、文字、宗教,尤其是三個宗教的辯論、捕夢者的離奇故事、,其中滿是神秘主義的氣息,打破了現(xiàn)實的局限,將宏觀與微觀、靈與肉、古代與現(xiàn)代、夢境與存在揉碎了重新組合,夢幻而真實,因為將時間停滯、延遲,節(jié)奏感很強,空間似乎也超越三維,多維空間描摹具體情節(jié),至于感官,用各種意想不到的因素充實得一塌糊涂,新鮮、有趣、啟迪思維。分別從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三個角度另辟蹊徑,將三個宗教的部分情節(jié)、理念、故事、箴言引入其中,獨特而神秘,我讀到的是陽本,還有陰本,據(jù)說只是比陽本多了17句話,這樣的書買個精裝本,總要讀個幾遍才吃的透。
  •     這書在卷首便介紹了作者推薦的讀法:隨心地去讀,迷失于詞條之中也無妨。其實這本小說一共就數(shù)十個詞條,又把整本書根據(jù)三個宗教分成三部分,以至于還有許多意義重復或敘述事件大致重復的詞條。于是我也隨性地翻開這本辭典小說,看到三個部分中都有阿捷赫公主這一詞條,便將三個部分中的這一詞條先通讀了一遍。
      但是回過頭來看,這恰恰是造成我失望地根本。讀完這三個詞條后,我大致了解了這本小說中講述的最重要的歷史大事,哈扎爾辯論。三個宗教為了改變哈扎爾民族的信仰習慣而各自派出了使者,每個宗教在自己的辭典部分都聲稱哈扎爾民族改信了自己的宗教。我變產(chǎn)生了三個宗教互相斗爭為這本書主線的錯覺,于是我在閱讀伊始便有了期待——找尋合乎這一主線的線索,而本書也確實回應了這種期待。在十七世紀中,三位編纂者捕夢人便在一場戰(zhàn)役中都失去了生命。于是我忽略了書中那些詭異的情節(jié),即使魔鬼的行為是多么的不可思議,性場景的描寫是多么的古怪。我開始按照自己的思路與期待,覺得講宗教斗爭的故事也不過如此,從未觸及實質,而只是讓讀者去思考那個答案。
      在讀到重復的故事部分中,我也慢慢失去了耐心,最終在草草的翻閱后,將這本書合上。雖說同樣是講宗教的,看過的其他書本對精神面都有著透徹分析,相比這本書,也許它們更合我的胃口吧。
      然而在看了一些讀后感后,發(fā)現(xiàn)作者在本書中埋伏了另一個暗線——魔鬼與捕夢者的斗爭。這條暗線在閱讀時,我并非沒有注意到,而是沒有多加重視。帶著期待去閱讀的我始終把視線放在宗教的斗爭上。等到謎底被揭開時,我確實不得不感嘆這本辭典小說設計的精巧,但是卻只是體現(xiàn)一個魔鬼與捕夢者循環(huán)斗爭的故事而已罷了。
      好吧,這本書的架構和風格確實適合埋藏這個三方宗教都有各自不同見解,最終又殊途同歸被魔鬼玩弄的故事。但是一本小說不應該只是噱頭而已吧。里面那些反諷,隱喻,狂想與我總是那么重口,而最終給我的啟發(fā)卻又如此單薄。。。
      也許不應該懷有先見和期待地去閱讀這本書,這本書需要的是看完后搜集完線索,把拼版找齊后再拼上,這樣至少有了完成拼圖的喜悅。
  •    ?。S便寫寫,當是文概課論文的草稿吧~)
      
      一、陽本與陰本
      
      讀者若通讀本書,理應注意到全書接近結尾處的一段斜體文字,畢竟卷首導語里已經(jīng)有了這么一句提示:“作者建議讀者只抓住本書末端一丁點兒的地方?!蔽淖钟眯斌w表示的原因,作者已在結束語中寫出——《哈扎爾辭典》一書存在陽本與陰本;“兩者是不一樣的”,其區(qū)別正在于“多羅塔·舒利茨博士最后一封信中那段斜體文字”。
      
      十七行塞爾維亞文,十一行中文,這就是《哈扎爾辭典》陽本與陰本唯一的不同之處。
      
      
      二、謎與玩笑
      
      “所謂陰本和陽本,只有17行字不同,作者故意把它隱藏在文本中,需要讀者自行尋找”;“《哈扎爾辭典》自問世以來,就有陰陽本之分,但陰陽本究竟有何不同,作者并沒有說明”……無論接觸這本書是在2013年之前還是之后,相信讀者諸君對“《哈扎爾辭典》陰陽本之謎”的宣傳并不陌生。
      
      問題在于,陰陽版本之間的差別真的是個謎嗎?
      
      米洛拉德·帕維奇將那段文字特地用斜體表示出來也就罷了,還在結束語中大大落落地提示讀者陰陽版本的不同所在,這跟“故意隱藏”“沒有說明”根本是兩回事——倒不如說,是怕自己不特意提醒,本書兩個版本的不同之處就有不被發(fā)現(xiàn)的危險。《哈扎爾辭典》畢竟不是《特隆、烏克巴爾、奧比斯·特蒂烏斯》。
      
      這一行為本身就說明了這十余行文字是容易被忽視而不應被忽視的存在。說它不應被忽視,因為從形式上來看它是一個呼應,一次致敬,一片由書中世界映射進現(xiàn)實世界的含糊的投影;說它容易被忽視,因為從內容上來看,陰陽版本之間的差別僅僅是一個陰謀論與另一個陰謀論之間的差別、一個玩笑與另一個玩笑之間的差別?!豆鸂栟o典》的確是個謎,而謎眼不在此處。
      
      書像一架天平,閱讀與稱重相似。在幾百頁紙中截取十余行文字放在天平的一端,把剩下的數(shù)十萬字放在天平另一端,同時要求閱讀保持平衡——這種做法是不適當?shù)摹?br />   
      戴驄先生有言,“唯一談到《哈扎爾辭典》陰陽兩種版本的區(qū)別的,是美國權威的百科全書型作家辭典《當代作家》”。為什么對于這本奇書的陰陽版本區(qū)別,全世界出版了三十三個譯本都只一筆帶過,唯有中譯本緊抓不放?也許我們的民族就是對語焉不詳諱莫如深有天賦,也許是出版方認為用陽本陰本做噱頭宣傳書會比較好賣——誰知道呢。
      
      
      三、從1998到2013
      
      《哈扎爾辭典》有三版中譯本,分別是1998年1月的白皮版、1998年12月的黃皮版、2013年的新版,出版社都是上海譯文。白皮版一直無緣得見,不敢妄言,黃皮版和新版倒是陰本陽本都收了,說兩個關于黃皮版和2013版的問題吧。
      
      有讀者表示自己手中陽本的斜線段落與英文陰版的斜線段落一致,懷疑買到了錯版書(http://book.douban.com/review/1082268/)……我也被這個問題困擾許久,2013版入手后赫然發(fā)現(xiàn)新版陰本與陽本的斜線段落與英文版是統(tǒng)一的,也就是說,黃皮版把陰本陽本弄反了。只怕這是《哈扎爾辭典》翻譯過程中最大的烏龍。黃皮版里黃書開頭部分有一處誤譯(http://photo.weibo.com/2503329332/wbphotos/large/mid/3546063312700266/pid/9535c634gw1e1uct6dk4jj),新版也改過來了。
      
      還有讀者逐字比較黃皮版的陰本陽本(http://book.douban.com/people/RMR/annotation/1826772/),真是瞄一眼就覺得累……但這些細微差別不過是排版和詞句翻譯的調整造成的,與陰本陽本之差無關;2013版陰本陽本中各處差別均已統(tǒng)一,是為佐證。
  •       有一次我問導師:韓少功的《馬橋詞典》是不是受了帕維奇《哈扎爾辭典》的影響?老師回答:據(jù)韓少功自己說,他在寫《馬橋詞典》的時候還沒有看過《哈扎爾辭典》。因為還沒讀過《馬橋詞典》,沒法做比較,不過用辭典的形式寫小說,帕維奇應該是先驅了吧。
        在我看來,《哈扎爾辭典》堪稱一部奇書。很難想象這是由一個人寫出來的作品,出版時居然還分了《陰本》和《陽本》,《陰本》于1998年在國內出版,數(shù)量極少,我所夠得的是今年新出的《陽本》。據(jù)說,《陰本》和《陽本》是作者根據(jù)女性口吻和男性口吻進行的不同敘述,內容都是一樣的,還有熱心讀者統(tǒng)計過,兩個版本之間有15行不同。在《陽本》中,對這份差別的表述是“無關緊要”。這種寫法,如今已經(jīng)是浙江省文聯(lián)主席的麥家曾經(jīng)在《風聲》中用過:同樣的一個故事,他用共產(chǎn)黨、國民黨還有其他人的角度進行的不同的敘述,還原了一個故事,而究竟真相是什么,其實并不確定。
        《哈扎爾辭典》也是如此,作者明確告訴我們,哈扎爾是一個已經(jīng)消失的民族,歷史上出現(xiàn)過一次哈扎爾大論辯,哈扎爾可汗根據(jù)辯論結果選擇宗教信仰。于是,基督教、猶太教和伊斯蘭教的代表都匯集到哈扎爾首都,舉行了一次大論辯。哈扎爾人的歷史已經(jīng)散佚,關于這次大辯論的結果只能從三個宗教的零散記錄中尋找,《紅書》講述基督教的說法,《綠書》講述伊斯蘭教的說法,《黃書》講述猶太教的說法。這就是說,一個作者要把自己切分成三個互相矛盾的獨立部分,各自寫一部歷史,同時還要有一顆無比堅強的內心,將三個獨立的部分有機聯(lián)系,統(tǒng)一在一整部作品當中,始終圍繞著哈扎爾的線索展開,這是對文學體裁的大膽實驗,也是對作家的嚴酷考驗。
        這樣的考驗有多嚴酷,可以通過閱讀體驗來反襯,對我來說這次閱讀是一次發(fā)現(xiàn)之旅、意外之旅。從我的預判來說,這應該是一本通過各個詞條來記錄一些民間故事、展現(xiàn)一個國家民族風貌的小說,但帕維奇先生開篇就用紅、綠、黃三書分立打消了我的念頭。誠然,詞典小說可以隨意翻找?guī)讉€詞條來讀,就像翻詞典一樣,畢竟,除了考研背英語單詞的時候,我從來沒有從頭到尾翻一本辭典的經(jīng)歷,不過出于完整了解作品的考量,還是決定把書從頭到尾按順序讀完。這一讀糾結就開始了,最初的閱讀是試探性的,小心翼翼,滿腹疑問,我大概能了解到了一些人物和事件,比如阿捷赫公主、哈扎爾民族、哈扎爾大辯論、捕夢教徒,可這些散亂的東西拼湊到一起,總有些莫名其妙。轉機出現(xiàn)在進入《綠書》的閱讀后,恍惚間我意識到,很多詞匯在前文中都出現(xiàn)過,這是通過不同視角對同一事件的解讀,一旦理解了這一點,閱讀的樂趣頓時提高了許多,我把閱讀的時間調整到了晚上9點以后,夜深人靜正是讀書的好時節(jié),一鼓作氣的閱讀,前后翻找的喜悅,我能感覺到熟悉的博爾赫斯和卡爾維諾式的體驗:這件事好像是這樣的,又好像不是這樣的,最后大概是那樣的,可仍然不知道是怎樣的。就像一條脈絡剛剛在腦海中形成,緊接著又多了一條線,再冒出了新的一條線,頭“嗡”地一下大了,這不是簡單的疊加,而是成幾何數(shù)級地膨脹,宗教的陰謀、哈扎爾的民族、夢境之間的穿梭,特別是那種穿越時空的夢境,循環(huán)往復,就像通天塔的圖書館、沙子捏成的繩索,回味無窮,只能用“過癮”來形容。
      帕維奇生前多次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提名卻未能獲獎,實在可惜,不過也許正是這樣和我鐘愛的博爾赫斯與卡爾維諾相同的命運,讓我對他更有了一層親近的感覺。這本《哈扎爾辭典》真的很有意思,如果有機會真想再讀一讀《陰本》,不為那十幾行差別,只為再次體驗一把這神奇的作品。
  •     請到網(wǎng)盤下載,地址如下
      http://vdisk.weibo.com/s/d2KPm27SXRyP
      
      這樣的形式,當然word是有顏色的
      符號 辭條 頁碼
      ▽??? 阿捷赫 3
       ? 達烏勃馬奴斯 4
       ▽??? 哈扎爾大論辯 4
       ? 基里爾 4
       ▽??? 可汗 4
       ? 達烏勃馬奴斯 6
       【快鏡和慢鏡】 6
      ? 勃朗科維奇,阿伯拉姆(1651-1689) 7
       ? 猶太?哈列維 12
       【佩特庫坦和卡莉娜的故事】 15
      
  •     米洛拉德?帕維奇的《哈扎爾辭典》被某些評論者評得神乎其神,似乎你不讀它你就枉為此生,而它又是如此之難,難到你不可能讀完它,于是這些論者就露出某種自得,仿佛《哈扎爾辭典》的作者不是米洛拉德?帕維奇,而是他們,他們終于可以對蕓蕓眾生睥睨一下了。
      
      米洛拉德?帕維奇的《哈扎爾辭典》毫無疑問是一本偉大的小說,但決沒有偉大到“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程度,有評論者為了突出米洛拉德?帕維奇的偉大,甚至不惜貶低博爾赫斯,其實《哈扎爾辭典》之所人偉大正是繼承了這些博爾赫斯們的傳統(tǒng),并且將之發(fā)揚光大。與《哈扎爾辭典》文本相似的作品,可以開出一長串的清單,比如博爾赫斯《小徑分岔的花園》、科塔薩爾《跳房子》、卡爾維諾《寒冬夜行人》、薩波塔《作品第一號》,那些自稱《哈扎爾辭典》讓他“耳目一新”的論者,要不是閱讀量不夠,要不就是實在找不出詞語來形容《哈扎爾辭典》的偉大。
      
      
      《哈扎爾辭典》與博爾赫斯
      
      
      在博爾赫斯的名篇《小徑分岔的花園》中,余準的曾祖彭老先生建造了一座小徑分岔的花園也就是創(chuàng)作了一部無始無終的小說,那個即將作為信號傳遞出去的人這樣向余準解讀他的先祖的小說:
      
      “您的祖先和牛頓、叔本華不同的地方是他認為時間沒有同一性和絕對性,他認為時間有無數(shù)個系列,背離的、匯合的和平行的時間組成一張不斷增長、錯綜復雜的網(wǎng)。由相互靠攏、分歧、交錯或者永遠無不干擾的時間織成的網(wǎng)絡包含了所有的可能性。”
      
      可以說,米洛拉德?帕維奇的《哈扎爾辭典》其實就是博爾赫斯所幻想的那部小說,還有什么用“小徑分岔的花園”來形容《哈扎爾辭典》更為貼切呢?而關于“時間的分岔”,在《哈扎爾辭典》的紅書、綠書、黃書中哈扎爾人分別皈依了基督教、伊斯蘭教和猶太教,我們不能由此認為這是各教派是在自說自話、在往本教臉上貼貼金,而是確實都曾經(jīng)發(fā)生。
      
      《哈扎爾辭典》不僅直接使用了博爾赫斯“小徑分岔的花園”的創(chuàng)意,而且,關于時間的觀念上,差不多就是在直接引用了博爾赫斯的觀念,他只不過是換了一個說法,這樣的說法全書到處都是,比如在《補編一》里:
      
      “所有未來和過去的時間,所有的來生之光已經(jīng)在那兒,它們被分成小塊,由人和他們的夢在分享?!?br />   
      “世界在空間里變化,它創(chuàng)造出無數(shù)的形狀,又將這些形狀如同洗牌一般弄混,又象授課一樣,將一些人的過去當成將來或現(xiàn)在教授給另外一些人?!?br />   
      至于博爾赫斯的“倒飛的鳥”、“柯爾律治之花”也被米洛拉德?帕維奇順手拿來,只不過他在的《哈扎爾辭典》里,“倒飛的鳥”變成了“翻轉身子飛翔的云燕”(P38),“柯爾律治之花”變成了“月桂葉”(P110)。
      
      我這里說米洛拉德?帕維奇師承于博爾赫斯,其實一點也沒有貶低他及《哈扎爾辭典》的意思,而卻正是想說明他的偉大,無數(shù)人看過博爾赫斯的《小徑分岔的花園》,但卻沒有一個個敢于去試著去創(chuàng)作一部“小徑分岔的花園”式的小說,連博爾赫斯本人都沒人去做這種嘗試,但米洛拉德?帕維奇不僅去嘗試了,而且做得很成功。
      
      《哈扎爾辭典》既然是個“小徑分岔的花園”,是個迷宮,拋開它的復雜性不說,它其實就是一個網(wǎng),而那些詞條,則是一個個結點。《哈扎爾辭典》這樣的小說,其實是最適合做成電子書的,只需畫一張類似迷宮的表格,把那些詞條放在結點上作為超級鏈接,剩下的事交給操作鼠標的那只手就行了,根本不需要米洛拉德?帕維奇告訴讀者怎么來閱讀這本小說。
      
      《哈扎爾辭典》與卡爾維諾
      
      卡爾維諾利用塔羅牌不同的排列組合,虛構出一部小說《命運交叉的城堡》,我們可以把《哈扎爾辭典》里面的一個個詞條,看作一張張塔羅牌??柧S諾在創(chuàng)作《命運交叉的城堡》時,眼前除了那一張張塔羅牌可以說什么也沒有,但米洛拉德?帕維奇在創(chuàng)作《哈扎爾辭典》時,眼前最少有一些卡扎爾人模糊不清的歷史,米洛拉德?帕維奇需要做的,只是在那些模糊不清的歷史上,發(fā)揮自己的想像,以便讓它變得豐滿和可信,或者讓它變得具有魔幻色彩。在小說的創(chuàng)意和想像力上,在卡爾維諾面前,有人說米洛拉德?帕維奇如何時的“空前絕后”真是大言不慚。
      
      在《哈扎爾辭典》的最后,有一對男女因為《哈扎爾辭典》即將喜結良緣,而在卡爾維諾的《寒冬夜行人》中,那對男女已經(jīng)躺在了寬大的雙人床上,卡爾維諾又一次走在了米洛拉德?帕維奇的前頭。
      
      《哈扎爾辭典》與帕慕克
      
      奧爾罕?帕慕克的《我的名字叫紅》被人稱為有三個層面:一個推理故事,一本哲思小說、一則愛情詩篇,它的目錄的標題里如果去掉那些修飾,只剩后面的名詞,那看起來也是一本辭典,所以說“辭典小說”是米洛拉德?帕維奇獨創(chuàng)也是不準確的。
      
      細細體味《哈扎爾辭典》其實它最少也是有《我的名字叫紅》里的三個層面,只不過,在《哈扎爾辭典》里的主人公不是那些細密畫家而是那些神秘的捕夢者。
      
      《哈扎爾辭典》與《我的名字叫紅》還有一個共同點,它們的故事背景都與伊斯坦布爾都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盡管如此,為什么說《哈扎爾辭典》還是一本偉大的小說呢?
      
      
      
      理由只有一個就足夠了:那就是米洛拉德?帕維奇是真正集博爾赫斯、卡爾維諾、帕慕克大成者。
      
      在《哈扎爾辭典》里,米洛拉德?帕維奇是一個象博爾赫斯那樣的時間與夢幻的迷戀者,也是一個象卡爾維諾那樣的一個文本迷戀者,更是一個帕慕克那樣的一個歷史迷局的迷戀者?!豆鸂栟o典》其實不是本關于一本“哈扎爾人”的辭典,而是一本《哈扎爾辭典》編撰者的辭典,是一本關于“時間與夢幻”編織者的小說。里面的人物雖然紛繁復雜,但其實真正的主人公只有兩個,那就是:
      
      時間、夢。
      
      而個人的不幸與悲哀,一個民族的興衰與榮唇,其實只是落在時間與夢上的灰塵,輕輕一彈,就紛紛下落與消散。
      
      
  •     《哈扎爾辭典》(下稱《哈》)寫于80年代末,但是被譽為二十一世紀的第一本小說是有它的原因的。文學史在階段性發(fā)展過程中,曾經(jīng)的一些特性必定會在下一個階段所拋棄,而到20世紀末,作家們已經(jīng)嘗試了所有敘事形式表達手法,再無路徑突破覆蓋于天空的厚重烏云時,作者帕維奇先生,卻用人做夢的方式將最原始的口述材料,神話,史料片段拼貼成一個巨大的迷宮,敞開讓讀者從任意入口進入。作為一部關于盜夢和秘密的迷宮辭典體小說,也是先知之書,它提前告之了作家未來文學可以被描述的新形勢。趁著我下午剛參加完《哈》在深圳的陰書中文第二版譯者見面會的余熱,趕緊寫下一些東西。
      
      《哈》的讀法是沒有限制的,你可以按順序讀,可以隨便從其中一個詞條讀起,最終得到的書中世界都將不一樣,圍繞哈扎爾可汗神秘夢境之后召集的三大宗教代表之哲人大辯論為背景,用辭條形式記錄下了與它有關的人,以及所“發(fā)生”的情節(jié)。整本書分為紅,綠,黃三部分,對應基督教,伊斯蘭教和古猶太教關于哈扎爾問題的史料。對待同一事件或任務,它們甚至會有不同記錄,其中不乏相互矛盾,互相證偽之處。再聽譯者南山先生說道:因為國內找不到能夠翻譯原文的學者,所以它是借助英,法,俄三個版本來還原《哈》的,而最最艱難之處也在于有些地方三個版本論述都不一樣,這一情形仿佛便是《哈》書中情形的重現(xiàn)。
      
      譯林出版社在十年之后再版這本書,見面會上兼任主持人的責任編輯說道:“產(chǎn)生的反響是超出想象的,網(wǎng)絡上那么多人討論《哈》?!睂?,《哈》符合冷媒 介 (見《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所具有的很多特征——低的清晰度,讀者高程度的參與與能動性。她還說道:“事物的價值在當時沒有發(fā)揮,可能只因時機不夠成熟,超前了受眾之習慣和發(fā)展階段,而正是因為有了互聯(lián)網(wǎng),發(fā)酵了觀眾,也同樣發(fā)酵了作品的價值。”更重要的是,因為媒介本身與媒介使用者之間的關系親密無間, 媒介 本身改造人的能力遠大于媒體所傳遞的內容對人的改造,《哈》已經(jīng)從內容本身轉變成了一種冷媒介,超越了內容本身。《哈》被發(fā)酵后,給讀者帶來的可以是世界觀的重塑。
      
      越成年,越傾向于一個互相證明的世界。大腦組織材料的每一次印證都將人推向新的自信的深淵。例如做科學研究,回顧基礎理論的發(fā)展進程會發(fā)現(xiàn),引用經(jīng)典,證明當下的合理性是讓自身晉級專業(yè)圈的方法之一。人們渴望用左手證明右手,現(xiàn)在被過去證明,人與人之間相互印證。這是深淵,是人走向墮落的其中一種方式。但是,在這種墮落中,仍然可以發(fā)現(xiàn)一種曙光,被它照射出的對象,正是有了倒置,重影,才將人從精確的深淵中托起。實際上,精確性的條件性,只能維護條件假設空間的穩(wěn)定性。就如光子到達粒子的一瞬間,便將粒子打偏了原來的方向。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追逐那道名叫——絕對證偽的曙光,像《哈》中那樣,在矛盾與對立中,在分離與交錯的空間,找到接近世界本質的途徑。
      
      雍雅女士作為一個普通讀者,在見面會上談到自己從《哈》陰陽本之十幾行差異中解讀出其來自吟游詩人樂曲之原型的推論,對在場各種引起了不小的震動和討論,正如隨后,作家小白提到的:“需讓我們解脫現(xiàn)代人的思維,回歸繆斯(Muses)仍是分別掌管文藝和科學的9位女神的數(shù)世紀前,音樂其實是與人類追求真和美的所有活動密切相關?!?掌有本質的整體在人類行進中被分離,從而失去了本質?!豆分衅促N三教史料,互相證偽,還原哈扎爾史料的方式,便是嘗試將分離的“3位女神”邀請至同一圣壇,再經(jīng)讀者解讀轉化為了個體內的繆斯,更重要的是,最終形成了另一種集體意識,完成《哈》的二次重組,將哈扎爾歷史的真相無限還原,我們便被順利地帶回了繆斯時代。
      
      科學研究中常談到,”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是一座多面體,如物理,化學,生物性質等,性質由對應指標表征,指標需借助科學儀器與測量方法測量所得到(合稱為測量套裝)。測量套裝的選擇將直接反過來影響結構的判斷。結構同樣存在結構性,同一級結構與不同級結構之間的絕對證偽的測量套裝將共同反映的物質結構將最接近于真實。套裝的系統(tǒng)誤差是絕對證偽空間能夠穩(wěn)定存在的必要條件。
      
      萬科始祖哲學,吾等謂之探索世界之本質。理科博士也被授以哲學博士Ph.D,(Doctor of philosophy)之學位。曾見過一篇文章寫道,碩士生尚且停留在描述階段,博士則需進階機理,問題本質的研究。這種階段性的劃分,只是闡述了兩種學位所需有的條件,而決不可逆推。哲學,每一個人在任何階段都可以探索世界的本質,這是人應當回歸的本性。
      
      人一旦回歸,便可回歸原本的神性。重返Muses時代,從《哈》中我們意識到了世界觀的重塑方式。再看作者的身份,也許便不會意外《哈》一書的所有, 作者帕維奇先生 ,是一位學者,文藝學家,哲學博士,貝爾格萊德大學教授,塞爾維亞科學和藝術院院士,全歐文化學會和全歐科學與藝術家協(xié)會成員。集哲學,科學,藝術,文學為一體,世界觀與其說是一種重塑,還不如說是回歸。重返的是Muses時代。
      
  •     1692年,宗教裁判所下令銷毀達烏勃馬奴斯版的辭典時,只有這兩本躲過劫難,得以幸免。這樣一來,那些膽大妄為的人或異教徒若讀了這部禁書,定遭死亡之兇。誰若打開此書便會立刻全身癱瘓,胸口像被針尖刺中一般(更多精彩日志盡在空間日志大全網(wǎng):www.njhylight.com,空間日志轉載網(wǎng):www.doiio.com)
  •     難寫的原因自然在于,某跟文學的相性一向不算好。當年英國文學課因為期中期末都是論文,所以有旁門左道可走,結果也不錯,等到回答主觀題的美國文學課考試,立刻就現(xiàn)原型了。
      
      勉強來寫的話,首先,第一遍看到綠書的時候,我就想起了幾年前的fate/stay night:一個驚心動魄的故事終于完滿落幕,然后,時光倒轉至一切的開端,某個時刻突然你多了一個選項可選,于是故事就此不同。雖然主線依然,但很多新的真相紛紛出現(xiàn),甚至可能顛覆一開始的認知。接下來,故事第二次落幕后,時光再次倒轉。第三次故事的結局,才是真正完美的結束。(當然啦,后來還出了資料片,這資料片的漢化是個大坑)
      
      而這部書更為紛雜:分三次把三個分支的無數(shù)拼圖塊拋灑下來,一個拼圖塊雖然可能是由這個分支的其它塊生出來,所以屬于這個分支,但填補的卻是另一個分支的空白;又有很多圖案要三者放在一起才有意義。如此糾纏迂回,最終的圖像卻始終只在三片色彩下若隱若現(xiàn)。就如書中的一根樹枝三個分叉的比喻(不完全一樣,但類似的比喻多次出現(xiàn)),三個分叉都源于同一枝干,有相似卻又各自不同,乃至沖突,而且三者加起來也不等于根源,中間還有很多空隙。這感覺實在很奇妙。
      
      我唯一的不滿是,這幅華麗到詭異的圖像,指向性卻不甚明白,如同一個迷宮作者設計了入口而沒設計出口(我覺得陰本獨有文字的后半段正好用來形容這種感受)。這樣的細節(jié)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所以看到最后那段關于民主的論述總覺得有點違和)。當然,這大約是我的偏見,所以我跟文學相性不太好。
      
      ps,綠書里介紹哈扎爾這個民族和國家時列出了它的漢文寫法:苦撒。而據(jù)說,“歷史上確實有哈扎爾這個國家,它還是一度橫跨亞歐大陸的強國。這個民族在中國唐朝時期的突厥帝國崩潰后出現(xiàn),根據(jù)美國歷史學家湯普遜的說法,其衰落是在公元10世紀,也就是中國的宋朝時期”。不知這話靠譜靠譜,如果是這樣的話,其實是不是還應該有一本書,來自某國的典籍記錄?說不定還比這三本更完整?不過,唐宋時期的信仰是……貌似某國就少有統(tǒng)一的信仰嘛……嗯,美學上是個缺陷,還是算了。
  •      關于《哈扎爾辭典》這部小說的不尋常之處以及故事梗概,早有文章專門介紹。這里只想談一談哈扎爾人對待異族人及異族文化的態(tài)度。
       整合散落在《紅書》《綠書》《黃書》三部書中的材料(主要是“哈扎爾人”或“哈扎爾”詞條),不難發(fā)現(xiàn)哈扎爾民族對待異族人及異族文化已經(jīng)到了卑躬屈膝、喪失自我的地步:
       語言
       哈扎爾人在信仰本民族宗教時,已經(jīng)開始同等比例地使用希臘字母、猶太字母及阿拉伯字母了。然而,但某個哈扎爾人改信希臘教、伊斯蘭教或猶太教時,他只使用與其改信的宗教相應的字母,這樣一來,哈扎爾語便走了樣,以致這一語言與其堅守原始宗教的同胞所使用的語言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大。
       那些由猶太人、希臘人或阿拉伯人居住的省分別用猶太名、希臘名或阿拉伯名來命名。而哈扎爾本人居住的省——占國家大部分地區(qū)——卻沒有用哈扎爾名來命名。
       哈扎爾人如在外國邂逅自己的同胞,他們絕對不會主動承認自己是哈扎爾人,而是竭力掩蓋他們的血統(tǒng),并裝出一副不會講哈扎爾語,而且連聽都聽不懂的樣子,哈扎爾人之間相互掩飾自己血統(tǒng)的次數(shù)要比他們面對外國人時更頻繁。在哈扎爾人集中的地方,盡管哈扎爾語是官方語言,但官府欣賞的、重用的卻是那些哈扎爾語講得不好的人。凡精通哈扎爾語的人在說這門語言時無不盡可能顯得結結巴巴,而且還要帶點外國口音,這樣就可以無往而不利。在從事筆譯的人當中,比如說把哈扎爾文譯成希伯來文,或將希臘文譯成哈扎爾文,身價高且最受歡迎的是那些經(jīng)常譯錯——不管他是否故意——哈扎爾文的譯者。
       政治
       大量的哈扎爾人覺得他們在王國中地位低下,境遇不佳,故紛紛放棄和否認他們原來出身、語言、宗教和習俗,自稱是希臘人或阿拉伯人,以期他們的生存條件得到改善。
       每個省駐宮廷的代表不是按該省人數(shù)多寡而定,而是按省份的名稱決定的,也就是說,宮廷內非哈扎爾人的代表占大多數(shù),而實際上這個王國大部分的臣民為哈扎爾人。上述這種情況,可以說是對非哈扎爾代表盲目認可和順從的結果。那些人沒有以哈扎爾來稱呼自己,這一帶有某種自薦性質的要求,是他們得以進入宮廷的第一步。接下來的步驟是不失時機地對哈扎爾人進行刻毒的抨擊,置哈扎爾人的利益于不顧,而一味地為希臘人、猶太人、土庫曼人、阿拉伯人或哥特人爭得好處。
       可汗不允許五十五歲以下的哈扎爾人觸及國家的權力??珊拐J為他的國家里其他民族人口的數(shù)量還不多,故不會構成對其統(tǒng)治的威脅。根據(jù)哈扎爾宮廷的新規(guī)定,由與可汗同齡的哈扎爾人或外國人空缺出來的行政職位,將不再授予五十五歲以下的哈扎爾人。這樣一來,若干年后,即便哈扎爾人到了合法任職年齡(五十五歲),所有重要的官職早已被非哈扎爾人瓜分一空,或者說屆時重要的行政職務已各有其主,而剩下的那些無足輕重的行政空缺,哈扎爾人也不屑接受。
       戰(zhàn)爭爆發(fā)期間,捍衛(wèi)國家統(tǒng)一、保護王國的使命主要由哈扎爾人承擔,而非哈扎爾人戰(zhàn)事一起便紛紛投靠他們原來的國家:希臘人陪著拜占庭軍隊一起洗掠,阿拉伯人則站到了哈里發(fā)的麾下,波斯人忙于尋找未受割禮的同胞。戰(zhàn)斗一結束,人們便忘卻了一切,非哈扎爾人在敵人軍旗下獲得的軍銜竟會被哈扎爾軍隊認可,而哈扎爾人無色面包的數(shù)量卻因此減少了。
       經(jīng)濟
       在哈扎爾京都,哈扎爾人的酬餉和飾品是按照當?shù)鼐用袢丝谄骄峙涞?,非哈扎爾人也能得到同等?shù)量的飾品。而南部外省希臘人居住地,及西部猶太人居住地,還有波斯人、撒拉遜人等居住的東部地區(qū),那兒的飾品只分授給非哈扎爾人的代表,那兒的哈扎爾人則分不到這些物品,原因是那些省份被視作非哈扎爾人省份,而實際上,那兒的哈扎爾人與其他民族的人數(shù)一樣多。結果產(chǎn)生了這樣一種現(xiàn)象:在哈扎爾王國中心,哈扎爾人與非哈扎爾人有福共享,而在其他地區(qū)的哈扎爾人則一無所有,別人連一個銅板都不會分給他們。
       著色面包是哈扎爾人自己制作的,售價便宜。無色面包也是哈扎爾人制作的,價格非常昂貴。但哈扎爾人只能購買昂貴的無色面包,無權作其他選擇。倘若一個哈扎爾人不遵守這一法律,去買著色面包,那么只消察看他的糞便就能發(fā)現(xiàn)這一違法行為。哈扎爾有一種特殊的海關檢查部門,那里的工作人員會時不時地檢查哈扎爾人的糞桶,違法者會受到懲罰。
       文化
       在哈扎爾國,不少猶太人、希臘人和阿拉伯人的飽學之士對過去、書籍和哈扎爾的文物古跡不但了如指掌,而且可以高談闊論,他們中有些人甚至在撰寫哈扎爾的歷史,而哈扎爾人要這么做,卻是不允許的,他們無權講述他們的過去,也無權撰寫這類題材。
       哈扎爾人的公墓也逐漸消失,在希臘人、猶太人、阿拉伯人居住區(qū),哈扎爾人墓地的大門一個接著一個被關閉,哈扎爾人的傳統(tǒng)的葬禮遭到禁止。
       宗教
       猶太教、基督教及伊斯蘭教的根系均在外國,都會得到這三種宗教各自的信徒來自國外的力量的保護,而哈扎爾教是唯一沒有境外勢力支持的宗教。這樣一來,遇上同樣的困境,它在王國內所承受的壓力比上述三種宗教大得多。換句話說,以上三種宗教的影響和勢力不斷擴大,而哈扎爾宗教卻飽經(jīng)磨難。例如:可汗新近欲縮小修士的活動范圍,決定讓每一種宗教各減去十座修道院或教堂。由于哈扎爾教信徒的人數(shù)遠比猶太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的人數(shù)少,所以哈扎爾教堂所受的影響最大。哈扎爾教的境遇可謂每況愈下。
       有個現(xiàn)象很有意思:在哈扎爾王國,希臘人和亞美尼亞人信奉同一種宗教,但他們之間從未太平過。他們之間的爭執(zhí)和沖突顯示出了雙方當事人的才智,結局永遠是一樣的:希臘人和亞美尼亞人要求將他們雙方的廟宇分開。由于哈扎爾國對他們的利益的重視及保護,每次沖突后,他們雙方的廟宇數(shù)目便擴大一倍,當然,這是以犧牲哈扎爾人的利益及宗教為代價的。
       司法
       在都城內,哈扎爾文的律法書價格最貴,而希伯來文、阿拉伯文或希臘文的律法書相對便宜,有時甚至可免費領取。
       在和猶太人一起居住的地區(qū),根據(jù)哈扎爾的法律,有些輕罪可判處一至兩年的苦役;在和阿拉伯人一起居住的地區(qū),同樣的罪只判六個月的苦役;而在和希臘人一起居住的地區(qū),上述那些輕罪根本不算犯法,所以也不會受懲罰。但在王國的中部,即人稱哈扎爾人省的那個地區(qū)(哈扎爾人占大多數(shù)),若犯同樣的罪可判死刑。
      
       可見,早在哈扎爾王國被軍事滅亡前,哈扎爾民族已經(jīng)從內部被攻占了。此民族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宗教、司法乃至語言等各個方面,均表現(xiàn)出對異族的過分奉迎和對本民族的盲目否定,其姿態(tài)已經(jīng)遠遠突破了民族間平等交往的底線,喪失了最基本的氣節(jié)和獨立精神。
       這種態(tài)勢的最高峰,就是哈扎爾可汗甚至打算徹底放棄本民族宗教,通過一場大辯論,改信外來宗教。
       最終,哈扎爾王國被吞并了,哈扎爾民族消失了,整個民族的一切蹤跡湮滅在歷史長河中。哈扎爾教最強有力的捍衛(wèi)者阿捷赫公主,慘遭懲罰——魔鬼懲罰她忘卻了自己的母語,只允許在她的記憶中留有唯一一個哈扎爾字。這樣的結局充滿了寓意:一個放棄獨立自主的國家和民族,非但撈不到什么好處,反而終將走向滅亡。
      
  •     也是通過各種細枝末節(jié)試圖還原宇宙真理
      湊巧的是也許“上帝”和書中一樣不愿意人們去找到這些真理,所以讓人類在追求科技的道路上走上歧途
      
      既然要50字。。。。。。。。。。。。。。。
      既然要50字。。。。。。。。。。。。。。。
      既然要50字。。。。。。。。。。。。。。。
  •     《哈扎爾辭典》是塞爾維亞作家米洛拉德·帕維奇(Pavic,M.)在1984年出版的一部著名小說。這部小說的內容紛繁復雜,古代與現(xiàn)代,幻想與實現(xiàn),夢與非夢盤根錯節(jié)地纏繞在一起。時空倒溯,人鬼轉換,似真非真,似假非假,撲朔迷離地描述了哈扎爾這個民族在中世紀突然從世界上消失...
  •      安吉拉?卡特 撰 顧真 譯
      
      依阿普列烏斯的說法,享樂女神是丘比特與普緒客之女——父母分別代表愛與靈魂,如此的出身,旁人本該覺得夠高貴了。然而在對文學作品的反應中,能否將“帶來愉悅”作為令人信服的標準,英國人仍持強烈的反對意見,正如我們尚無把握,“裝飾作用”在視覺藝術領域的價值究竟幾何。當格雷厄姆?格林為自己的書專辟“消遣之作”(entertainments)一類,以區(qū)別于其嚴肅作品時,他把問題道破了:差別事關道德,一種閱讀是有趣地消磨時光——無關緊要——另一種則是有用的。
      
      “偉大的傳統(tǒng)”甚至無法容忍滿足性欲,從本質上講,也可以是閱讀的一重目的,而F.R.利維斯“吃光你的花椰菜”的小說讀法強調了這一垃圾食品/健康食品的對立。假如讀一本小說——對于十八世紀的讀者最無聊的娛樂方式——到了二十世紀中葉還不能在某方面提升你,你索性把那卷氣人的書沖下馬桶算了。吃壞肚子拉出不消化的東西,目前為止那兒是最佳去處。
      
      南斯拉夫作家米洛拉德?帕維奇的《哈扎爾辭典》是一場某種旁征博引的胡侃的操練,本身并不帶給你益處,但提供你識別圖形結構時智力上的愉悅。這種愉悅來自形式主義、充溢的文字游戲和某些粗野的歡笑。用烹飪的名詞說,此書既非豆腐漢堡包(tofuburger)亦非巨無霸,而是一桌中式盛宴,各色短篇敘述和散文碎片邀人入席,但我們不是要吃個飽,吃多吃少都隨我們高興,小份小份的鮮美佳肴種類紛繁,調和與適應許多不同的味覺。換而言之,這書不像佩內洛普?萊弗利(Penelope Lively)的小說。它不會令你振奮;也不會告訴你如何生活。它意不在彼。
      
      這類筵席似的匯編作品的母型是《天方夜譚》(The Arabian Nights Entertainment①)——注意“entertainment”一詞。由薄弱的敘述串聯(lián)的文學童話雜亂選集最初,現(xiàn)在還是,相系于農(nóng)民社區(qū)的民間故事及其特有的即興而又規(guī)律化的敘事模式。整部《哈扎爾辭典》是一種傳說的歷史,某些詞條同民間故事有顯見的相似性(比如“紅書”一部分中的“佩特坦庫和卡莉娜的故事”):不過我猜想,口頭文學傳統(tǒng)的影響——盡管在南斯拉夫那尚是可能的——并不及弗拉迪米爾?普羅普1928年初版于俄國的《故事形態(tài)學》對其在美學上的貢獻大。
      
      普羅普持論傳統(tǒng)的童話不是創(chuàng)作的,而是用零散的敘事積木搭建起來的,可以被再次推倒,以不同的方式重新聚合,構成任意數(shù)量的其它故事,或與別的敘事積木組合出任意數(shù)量的其它故事。這部分解釋了為何傳統(tǒng)童話容不下,也不可能有思想深度,在人物塑造上更不會是立體的。如果說同十九、二十世紀的小說密切相關的是街談巷議,是源自矛盾人物的敘述,那么在我們先進的工業(yè)化社會,民間傳說存活于趣聞軼事中。街談巷議這么說:“你知道‘狗與鴨’ ②那家伙的女兒不?噯……”趣聞軼事大概如是開頭:“這個酒吧老板的女兒啊,瞧……”在我們的文化中,傳說存活在酒吧里。
      
      傳統(tǒng)說書人并不編造新內容,除非偶爾迫于需要。干的就是道聽途說的活,他或她會根據(jù)心情、突發(fā)的念頭和文化背景,從庫存中選取應時的段子,將它們以精彩,有時候新穎的方式重新整合。形式主義便是如此誕生的。(我們應當記得,伊塔洛?卡爾維諾,當代最有造詣的形式主義者,也給意大利的經(jīng)典童話編了一部集子。)
      
      帕維奇建議讀者像傳統(tǒng)說書人般行事,從他提供的豐富材料中構建他或她自己的故事。主要的區(qū)別是,帕維奇一手杜撰了所有材料?!皦焊鶅翰挥嬢^什么先后程序,而且也用不著遵從任何先后程序。每個讀者可以像玩骨牌或紙牌那樣自己動手來編輯一本屬于他自己的完整的書?!雹?此書是一次練習,練的不是創(chuàng)造性寫作,而是創(chuàng)造性閱讀。讀者能,帕維奇說道,“像玩魔方一樣把頁碼任意編排”。
      
      帕維奇積極邀請你參與,仿佛在向公眾展露其想象力?!八鼜V集百家之言,讀者可以各取所需,”他在卷首導言中說,“讀罷掩卷,也可以自寫續(xù)篇——從古達今本書編纂者何止千百,將來當然也會出現(xiàn)新的編纂家,將其重新整理、續(xù)寫和補遺?!?br />   
      在一篇美國的評論中,羅伯特?庫弗(Robert Coover)提到電腦黑客可能將《哈扎爾辭典》用作無頁碼、無順序的原型超文本(prototype hypertext),任何人可以從任何地方進入。在這番展望里,口頭文學傳統(tǒng)被改編成烏托邦式的高科技形態(tài)——機器攬下所有工作,男人女人樂淘淘地翻著花樣消遣度日。如此前景,準叫威廉?莫里斯暈眩,出版人膽寒。
      
      但誰是,或者說曾經(jīng)是哈扎爾人呢?“哈扎爾是個獨立、強盛的部族。這群彪悍的游牧民不知是在歷史上什么年代被死寂的灼人黃砂逐出本土,從七世紀起到十世紀定居于黑海與里海之間的這塊陸地之上?!弊鳛橐粋€民族,哈扎爾不復存在,于十世紀銷聲匿跡,他們“放棄原始的、今天已無人知曉的宗教信仰而改信無論古代還是今天都盡人皆知的猶太教、伊斯蘭教或基督教這三大教中的一教”。
      
      作者聲稱這部《辭典》是重印本,且有所修訂。是書初版于1691年,由波蘭人約翰涅斯?達烏勃馬奴斯負責,該版“實際上包括了三種辭書:古伊斯蘭教辭源、譯成希伯來文的原稿文本索引和源自基督教的識字讀本”。因此相同的人物和事件通常會出現(xiàn)三次,三種視角背后卻是迥異的歷史與文化傳統(tǒng),你可以隨心所欲地在三部書里來去穿梭?!肮糯蔽谋镜木幣乓罁?jù)了十七世紀人對古文物的興趣。與《天方夜譚》中的情形一樣,背景既設在當下的單薄敘述交織貫穿于三卷辭典,興起某種高潮。
      
      這一“情節(jié)”最顯見的直接靈感當然源于《英美百科全書》(紐約,1917)第四十六卷,該套書“實際是1902年版《大不列顛百科全書》的一字不差、但滯后的翻版”,比奧伊?卡薩雷斯(Bioy Cesares)和豪?路?博爾赫斯從中發(fā)現(xiàn)了首篇提及名叫烏克巴爾(Uqbar)的地方的記錄。但帕維奇沒有像博爾赫斯那樣,用故事講述偽造的參考書如何侵入現(xiàn)實世界,而是大筆一揮,編纂出一本書,一本涵括整個失落世界的書,書里有英雄,有儀式,有死亡,有奧秘,更有神學辯論,提供了一批聽來有理有據(jù)的學術參考資料,暗含對真實性理論的一連串玩笑話,正如那些扭曲的人物形象,比方說出現(xiàn)了三次的阿捷赫公主,委婉地嘲弄著文化相對性。
      
      除非,當然,這些壓根兒不是玩笑。南斯拉夫是聯(lián)邦政體,文化歷史尤為紛繁多樣,在1918年匯而一統(tǒng),簡直要算偶然,加之,其中有相當數(shù)量的穆斯林人口。將一段假想歷史分為三個版本的想法,當能引起英國讀者的共鳴,因為聯(lián)合王國也是由幾個國家組成,擁有極繁雜的文化歷史,而穆斯林少數(shù)民族的人數(shù)同樣不容小視。
      
      《辭典》的虛構特質是顯而易見的。人們想象帕維奇拿著百得牌鉆頭,興高采烈地往他的人造櫟木橫梁上打蛀孔。這種虛構,這一有意做舊磨損的平面,讓帕維奇的書顯得那么后現(xiàn)代,幾乎像在效顰似地趕時髦,成了那些歐洲暢銷書,如帕?聚斯金德的《香水》和翁貝托???频摹睹倒宓拿帧返牡氐赖湫?。某些英國批評家認為,在歐洲經(jīng)濟共同體的合謀下才催生了這些書,為的是阻擾真實、有益、坦誠的英國小說走出國門,就如同法國農(nóng)民抵制進口英國羔羊。不過,南斯拉夫并非共同市場的一員,而英國人往往會神經(jīng)兮兮地給任何東西貼上“后現(xiàn)代”的標簽,只要它不按部就班地給出開頭、中間和結尾。
      
      馬丁?西蒙-史密斯(Martin Seymour-Smith)以為,在南斯拉夫,“除了1945年鐵托掌權后的數(shù)年,現(xiàn)代主義縱使稱不上十分繁榮,也幾乎是如其所愿地盛行了”(《世界文學指南》,1985年版)?!豆鸂栟o典》以豐富得近乎過度的內容,踐行了華萊士?斯蒂文斯在“最高虛構筆記”中的囑咐:
      
      它必須是抽象的
      它必須有變化
      它必須給人歡娛
      
      多數(shù)時候,帕維奇的語言是浪漫派的現(xiàn)代主義——即超現(xiàn)實主義。阿勒?拜克里,那個西班牙人,死時“口水直淌,牙疼不已,夢見沾滿鹽漬的女人乳房”。阿捷赫公主寫下禱文:“我的主,在我們的船上,水手們忙碌如蟻:今晨,我用我的頭發(fā)洗船,他們攀上潔凈的桅桿,把綠色的帆拖向他們像葡萄樹嫩葉般的蟻巢”。一個男子,那位以撒洛?蘇克博士,醒來,眨巴“毛茸茸的陰囊似的眼睛”。這是高度超現(xiàn)實主義的典型用語,意象沖突,意思歪曲。
      
      蘇克博士是“關于蛋和弓的故事”那部分的主人公,超現(xiàn)實主義的各種不可思議皆囊括其間,另有一大特質,我們只能歸于“商業(yè)奇幻故事”,讓人想起布魯諾?舒爾茨(Bruno Schulz)的短篇小說中怪異、不祥的商店與店主?!暗晏美餂]有一個人,只有屋角的一頂帽子里趴著只母雞。老母雞用一只眼瞅了瞅蘇克博士,估量他身上有什么好啄食的。”那個要殺蘇克博士的女人名叫多蘿西亞?舒爾茨博士。
      
      事實上,作品中隨處可感受到強烈的模仿意味,以古伊斯蘭教辭源集成里的為最妙,盡管那首詩聲稱是出自哈扎爾公主阿捷赫的手筆。這是對卡夫卡的滑稽模仿。一個女子跋涉去遠方的學校參加考試,碰上作風官僚的人瞎指路,還告訴她:“你今天到不了學校,也就是說你再也到不了學校了,因為從明天開始,那所學校將不復存在。所以,由于這次小小的檢驗,你已錯失了你一生中的目標??????”
      
      不過它是卡夫卡的修改版。一旦她的目標落了空,那個行者便從旅行本身尋求旅行的意義——并在酒食盈桌的絢麗回憶里得償所求?!安妥郎铣诉@些食物之外,一盞燭燈燭淚欲滴,邊上是一本《圣書》,伊斯蘭歷四月份正在通過此書漸漸流逝。”快樂的結局!
      
      不假思索地接受神奇事物,是超現(xiàn)實主義與民間故事的共同點:“伊本?阿克薩尼本人也是一名技藝高超的樂師。有一份由他抄錄的樂譜保存了下來。從這份抄譜中得知,他演奏時使用的手指在十個以上?!保ㄊ聦嵣?,魔鬼一度使用過這個名字,我們還知道他學會了如何同時用手指和尾巴演奏。)一隊希臘商人“毛發(fā)濃密,胸毛甚至可以像梳頭那樣梳出發(fā)型”。
      
      但更多的時候,驚奇感僅僅是靠語言的運用營造的:“阿勃拉姆?勃朗科維奇體軀魁偉,寬大的胸廓使人想起猛禽巨獸。”從各方面看,帕維奇的翻譯者克里斯蒂娜?普利比切維奇-佐里奇(Christina Pribicevic-Zoric)的工作都必然是艱巨的,因為身處哈扎爾人中,我們便是生活在一個徹頭徹尾的詞匯世界里。一部辭典本身便是一本書,情節(jié)來自詞匯。只有作為書中人,哈扎爾人方存在,在三種偉大信仰,在基督教、伊斯蘭教和猶太教的經(jīng)文間逡巡?!掇o典》1691年版本中的一部,作者告訴我們,是用毒墨水印的:“讀者會在看至第九頁上的這幾個字時死去,這幾個字是:Verbum caro factum est。(‘動詞是肉?!?”幾乎可以肯定,作品在此帶上了深奧的玄學色彩。
      
      哈扎爾人孜孜不倦地進入至深至奧的狀態(tài),夢境?!坝袀€女人坐在一堆篝火前,火上吊著一個鐵湯鍋,湯水上的氣泡不時爆裂。孩子們拿著碗同狗一起排成一條長龍領食。馬蘇迪知道她一勺勺舀出來的是夢?!?br />   捕夢者是一派哈扎爾祭司?!安秹粽吣茚屪x別人的夢,能在夢里日行千里選擇住所??????”這是基督教的說法。伊斯蘭教的版本更詳細:“若把人類所有的夢都集中在一起,就會得到一個巨人,他的身形有如一個大陸。他可不是人類中的生靈,而是阿丹?魯阿尼,是天庭的阿丹,是伊瑪目們常說的人類的世祖天神。”
      
      希伯來源頭那一卷說得最明白。“哈扎爾人在夢里看見了字母,他們通過那些字母探尋人類始祖亞當?喀德蒙,他集男人和女人于一身。哈扎爾人認為,每個人都有一個與之對應的字母,每個字母都代表了亞當?喀德蒙肉身的一部分,這些字母在人的夢里排列組合,并將生命賦予亞當之軀?!保ㄎ也淮_定帕維奇思考夢境時是否想到了弗洛依德。)
      因此我們能從我們夢境的各要素中,從《辭典》的各部分中,構建出我們的始祖,正如普羅普認為的那樣,如果一個人找到了充足的敘述元,并以正確的順序將其組合,他或她便能復述這世上最初的故事——“構造出的童話原型,不僅可以有大致輪廓——也可能有具體細節(jié)。”
      
      切勿抱定這是本難讀的書而避之不及,盡管它眩人眼目,故設迷局。下面是我初次邂逅《哈扎爾辭典》的場景。去年夏天,在意大利一處開銷低廉的海濱,我住在最好的酒店里,緣由就不表了。海灘上一把陽傘下有一位熱情的法國商人和他妻子,她是從約克郡搭船來的。(“三十五年前我正穿行過巴黎,如今我依然在穿行”)他剛做完心臟血管繞道手術,正在康復;他的胸口涂了防曬油,胸毛結得一團團。這對夫婦最初引起我注意是在酒店餐廳,因為他們點任何東西都要澆酒火燒。她,穿一條印著巨大橙色花朵的緊身連衫褲,在沙灘上同我的小兒子跳舞。當時她丈夫就在讀《哈扎爾辭典》。書剛在法國出版,是他的假期讀物。他總是大聲地念一點給她聽:“阿勃拉姆老愛說一句戲語:‘娘們兒沒有肥臀,就像村莊沒有教堂。’”“那我還行。”她說。他開懷大笑,我真怕他傷口崩裂。吃晚飯時,他們就趁服務員往牛排上澆酒的當兒,為他讀上幾段。
      
      我想要是這對可愛的男女這么喜歡讀這本書,那我也會的。其實,或許對付它的最好辦法就是大聲地念幾段,像玩游戲一般。在他《紐約時報》的評論中,庫弗寫道,如果此書被改編成桌面游戲推向市場,也許很快就能比“龍與地下城”更暢銷,沒準兒是真的。這是本游戲之書,打開來取出東西,寶盒里裝著樂趣與把戲。這是部與終結感絕緣的小說,豐沛無垠的想象力的結晶——稱得上是“方便用戶的”,邀你自行創(chuàng)作。
      
      順帶提一句,此書有兩個版本,陽本和陰本,十七行文字有出入,興許是因為錄事杰奧克季斯特?尼科爾斯基神父斷言“男性與女性的故事不會有相同的結局”。為什么不會呢?但版本之間的性別差異終非關鍵,即便書衣上印著警告,可在這一設計上——全書僅此一點——帕維奇為一時聰明所誤,創(chuàng)意幾乎是失敗了。
       (原文載《倫敦書評》第11卷第11號,1989年6月1日)
      
      注釋:
     ?、?《天方夜譚》的第一個英譯本。
     ?、?倫敦知名酒吧。
     ?、?文中引用《哈扎爾辭典》原文的地方,譯者查對并基本采用了上海譯文出版社2012年12月出版的譯本。特此說明。
  •        先不說內容,先說說翻譯。這本書一共三個譯者,如果沒有猜錯,是每人譯了一部分。據(jù)說這是現(xiàn)在比較流行的翻譯方式,因為這樣可以大大提高翻譯效率。遙想當年,朱先生翻譯莎士比亞時那可是靠一人之力翻譯了十七部之多,所以他翻譯的莎士比亞成為了無法超越的經(jīng)典。我想,之所以會經(jīng)典,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完全弄懂了莎士比亞的思想,弄懂了他這個人和他的小說,所以翻譯出來的作品與原著十分契合。反過來看看現(xiàn)在的這些翻譯者們,一本書三個人分工完成,也就是說他們三人很有可能都沒有通讀過全書,這種情況下就不用奢求他們對書的意境把握有多高了。所以,直接導致翻譯出來的東西異常垃圾,將一本原本精彩的書翻譯的喪失光彩。這是翻譯之罪,從另一個方面來說也是整個中國人的“通罪”,浮躁的國人,早已丟掉了雕琢經(jīng)典的能力。
         說完翻譯,再來說說編輯,或者說是校對。我很懷疑編輯在收到翻譯稿之后有沒有認真校對過,我覺得是沒有的。大概他們把現(xiàn)在的這些翻譯家和原來那些有著深厚文學功底的翻譯家給等同了,孰不知現(xiàn)在這幫人早已淪為賺錢的工具,壓根就沒有什么文學功底,甚至連一個完整的句子都無法寫出。這直接導致我在看書的過程中還要充當編輯的角色,要去找錯字,要去修改病句,原本就tmd不太好懂的一篇文章,這樣弄下來讀著就更累了。隨便舉兩個例子吧,文中所有的“做愛”都寫成“作愛”,我手賤去查了一下,雖然也有“作愛”這種用法,但是貌似多數(shù)情況下都要用“做愛”吧?這應該是最基本的東西了,可是我們這些偉大的編輯愣是沒有給校對出來。再說一個句子吧,陽本第37頁有這么一句話:“請你相信,老爺,用這靜悄悄的塔樓里的藏書編寫《哈扎爾辭典》比,比之上多瑙河打仗危險得多,因為在多瑙河奧地利人和土耳其人已打得不可開交了。在君士坦丁堡這兒等待夢中的奇跡比之揮刀殺敵危險得多,因為老爺你至少已精通刀術?!蔽蚁胗悬c文學功底的人就能直接感受到這樣的句子是多么的垃圾,多么的狗屎,明明稍一更改就能更加簡單易懂,但是我們牛逼的編輯為了增加這本書的難懂指數(shù),愣是往死里正著讓人看不明白。說真的,我挺為我的這些同行們害臊的。
         就這樣,經(jīng)過翻譯和編輯的共同努力,一本好書就這樣被毀掉了。真心的感謝這些文化工作者們!??!
      簡單地說說這本書吧!如果你沒有耐心,如果你沒有做好被虐的準備,那就不要看它;一旦你看它了,就一定要堅持看完,因為只有看到后面你才會發(fā)現(xiàn)什么叫真正地牛逼。
  •     今天終于斷斷續(xù)續(xù)的看完了,順著看的,內容跳躍,情節(jié)人物相互穿插構
      
      成一個整體,看著其實很爽,看的過程中會很期待后面什么時候會以怎樣
      
      的方式與前面的內容接軌??赐暧蟹N恍然大悟的感覺。
      
      期待哪天也會被拍成電影。
  •     好吧,雖然吃完了,但其實我真不知道應該如何寫這本書的評論,但小奇同學說不寫的話要“打屁股”,所以就草草涂兩筆吧。
      視角定格在《結束語》中倒數(shù)第二段:
      
      “閱讀這樣一本卷帙浩繁的巨著就意味著要忍受相當長一段時間的孤獨……他和她一樣,也在浪費時間閱讀同一本書,他也感到了孤獨。讓他倆在一杯咖啡前坐下,然后讓他倆把他們書的陽本和陰本作一番比較。兩者是不一樣的。”
      
      前幾天小奇問我:“其實人都是孤獨的,這樣的觀點你同意嗎?”“我同意?!蔽一卮鸬?。雖然這也許和讀書沒有關系,但偶爾這樣的詞句會在腦袋里piu地一聲閃現(xiàn),一如在閱讀過程中那些詞句先后閃現(xiàn)的情形。
      為什么閱讀是一種孤獨?
      我的答案也許十分無聊,所以不妨換個問題:為什么這本小說需要區(qū)分陽本和陰本?
      要知道找版本對照是一件十分麻煩的事情,而且陰本在網(wǎng)上已經(jīng)炒到了驚人的價格……然而,這種行為依然充滿了營養(yǎng)。既然文字構成的東西都不過是一種敘述,而“敘述”是可被追問的東西——正如“補編一”中所述,一個編纂者可以輕易地劈殺他的主人公,“認真的讀者”則注定會在這個文字游戲中一敗涂地。
      顯然帕維奇并不愿意成為這樣一個裝模作樣的編纂者,他好心地提醒讀者:哈扎爾詞典不僅是“宗教的”,而且是“有性的”。雖說是詞典,但讀者仍然有必要將這個文本看成“敘述”,它無關于事實,而有關于事實的講述者。
      至于兩個版本的區(qū)別,作者在結束語中也已告訴大家——
      
      “當他倆把【多羅塔·舒利茨博士最后一封信中那段斜體文字】進行對照時,這本書將成為像多米諾骨牌游戲那樣的一個整體,他倆將不再需要它?!?br />   
      陽本的斜體文字請見上海譯文2012年版第280頁第二段,陰本的對應文字(英文)請見盲刺客的書評。
      事實上,這兩段文字確實看似無關緊要。
      在陽本中,多羅塔在接過穆阿維亞博士遞來的“哲學家引文的復印件”后,開始思考“生命樹”的問題,這棵樹同時伸向代表精神的上帝以及代表物質的冥府;而在陰本中,她則感受到字里行間所包含的時間流逝和情感流動——
      
      “I knew that the reader who returns from the open seas of his feelings is no longer the same reader who embarked on that sea only a short while ago.”
      
      這至少說明,多羅塔畢竟也無法成為一個“客觀的讀者”,她的思考和情感將文本帶入另外一種意義之中。正如我們每個讀者將“辭典”轉化為自己的“故事”。除此以外,在解讀“絕對文本”的過程中,還有來自漠不關心<基督教魔鬼>、金錢債務<伊斯蘭魔鬼>、情欲嫉妒<猶太教魔鬼>的阻撓,這也增加了觸及“絕對文本”的難度。
      回過來說,陽本和陰本的區(qū)分或許并不緊要,它們的存在只是提醒我們,甚至在我們的自身“內部”已經(jīng)形成了更多的版本,宗教的、性別的和國家的——為此,一些細節(jié)被挑選,另一些被舍棄,而(無性的)“絕對文本”則處于一種失語的和不被信任的狀態(tài)(阿婕赫公主)。人們一而再再而三地與Ta錯過,并在事后將Ta變成一個可以被隨意裝扮的小姑涼……
      另一方面,因為這些版本都在我們“內部”,它們又變成了“不可交匯之物”。正在此意義上,閱讀成為一件孤獨的事情。這也是為什么我無法簡單地與小奇同學聊這本書的原因。我們無法聊它,因為當我們聊它的時候,我們實際上是在聊自己,然而“自己”是,用小奇的話來說,“被神秘的大霧圍繞”的東西,是永遠不應該被暴露的東西。
      
      有趣之處就在于此——
      
      “接下去就要發(fā)生的事與旁人無涉。只跟他倆有關,是他們兩人的事,此事遠比披閱任何書更有價值?!?br />   
      誠然,無論是在哈扎爾皇宮、克拉多夫之戰(zhàn)還是“金斯敦”賓館,代表各自宗教陣營的學者都沒能真正交流,就像那個尋找學校的女游客(綠書,“可拉,法拉比·伊本”詞條)那樣,他們繞了一大圈還是沒能夠通過拼湊“敘述”的殘片完成“亞當之軀(終極文本)”。但畢竟他們因為哈扎爾或哈扎爾詞典這些本身圍繞著“神秘之霧”的存在,“遭遇”到了一起(因此,書中之所以會特別收入“哲學家引文的復印件”,可能并不是為了增加詞典資料的詳實度,而是因為它是引起主人公之間/作者與故事遭遇的“信物”之故),恰如在《結束語》中,小伙和女子(以及看到他們的“我”)因為詞典而互相遭遇(書中涉及的第四次遭遇,以及在現(xiàn)實中引起的第五次遭遇),這“只跟他倆有關,是他們兩人的事,此事遠比披閱任何書更有價值”。
      
      如此這樣的“遭遇”,是在歷史中反復發(fā)生的“故事”。而唯有遭遇,才能使書“成為像多米諾骨牌游戲那樣的一個整體”,并最終不再需要書的存在。于是,我們通過書進入一個“整體”,它不是“絕對文本”,而是相遇本身。
      
      “深潭已越來越近,我得在掉進去之前,趕快把書看完。就在這千鈞一發(fā)之際,手中托著一只鳥的天使降臨在我面前,說道:‘創(chuàng)世主看重的是你的意愿,而不是你的舉止。’……我睜開眼睛看到鳥飛離而去。這時我明白了,我已不能再對真相視而不見,不能再閉著眼睛去求超升,從此不再有睡和非睡,不再有入夢和夢醒。只剩下一個永恒的白晝和像蛇一般將我團團箍住的世界。我看到了遙遠而巨大的幸福,可是這幸福卻顯得既近且?。晃依斫獯蠹词强?,而小卻實實在在,是我的情人……于是我做了我所做的事?!保S書,“可汗”詞條)
  •     寇愛拉王子(某世紀) 寇愛拉的名字來源于古代奧斯特瑞蓮地區(qū)文字,意為法斯科拉克特斯,又稱色尼爾若斯。據(jù)當?shù)厥芳涊d,寇愛拉年輕時,已是極富洞見之人,他不僅能言善辯,而且身手異常敏捷,尤其擅長于樹木枝杈間穿行游走。也正因為有了這項獨一無二的本領,他常常以此法為眾人采摘樹上之上佳果實,并因此在民眾之中頗受歡迎。關于他出神入化的高空行走本領究竟是如何習得的,目前已很難查證。在一些殘損的書稿中,僅能找到一些蛛絲馬跡:
      樹上王子
      寇愛拉堪稱樹上王子。盡管他并沒有尾巴,但這一點也不影響他出色的平衡感??軔劾∪獍l(fā)達,四肢修長且強壯,適于在樹枝間攀爬并支持他的體重。假如真要說不同的話,只是他的前肢比普通人來得略長一些,與腿幾乎等長,他攀上樹枝的力量主要來自于發(fā)達的腿部肌肉。
      寇愛拉的眼睛透亮得好似夏日午后無視云層的赤裸陽光。曾經(jīng)有人取來清晨薄霧中剛剛打起的清澈井水,并將其與寇愛拉的眸子作比,但顯然是自取其辱。即使是在月黑風高的夜晚,僅僅憑借偶然瀉下的幾點星光,寇愛拉也能準確地判斷出樹枝的方位和它們在風中搖曳時的趨勢,把握每一個向上的時機。
      或許是因為采摘果實之類的工作已不能滿足他,寇愛拉熱衷于呆在樹上,在樹上,他能夠自然地呈現(xiàn)出各種不同的坐姿,甚至睡姿,有時為了躲避太陽或享受微風,他會不停地在樹上移動位置。當然,這些對他來說,根本不在話下。
      與樹上本領相比,寇愛拉王子還有一項驚人的技藝——為人造夢。這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但史料記載,寇愛拉王子在造夢方面確實是極有造詣的。曾經(jīng)有年幼孩子請求王子為之造夢,那個可憐的小孩渴望夢見曾經(jīng)最要好的玩伴,因為各種原因,那玩伴去了遠方。聽了他的請求,王子當時就對那孩子說了下面這些話:
      “須知,他從不曾離開你。而你也未嘗失去他?!?br />   據(jù)說,那孩子當晚便含著甜甜的笑意,夢得香甜??軔劾踝铀熘畨糁胁粌H有活著的人,也有死去的人,他甚至可以在活人的夢中重現(xiàn)死去之人臨終時的所思所想。渴望夢見已故父親的??怂咕驮脙斝脑?。??怂挂涯杲畔。赡苁且驗槔现畬⒅?,他對父親的思念也愈發(fā)與日俱增。??怂沟母赣H在他十幾歲的時候不幸因病謝世,當時??怂惯h在萬里之外的戰(zhàn)場,父子兩人遺憾地錯失最后一面。多少年來,??怂钩3栕约阂粋€問題:這些年來,我所經(jīng)歷的,所成就的,究竟是否如父親所想?對于這個問題,寇愛拉是這樣回答的:
       “一個臨終的人,雖然無法再經(jīng)歷自己的生,但卻可以經(jīng)歷他人的生,即未來的生。死去的現(xiàn)時被過去與未來緊緊地擠壓,變得無限狹小,直至最終,過去的逝者的生,與他所有孩子未來的生連接在一起?!?br />   又據(jù)阿努捏馬斯考證,對于某些食物,寇愛拉王子有著近乎執(zhí)拗的挑剔。當然,這并不是說他不食人間煙火,只是對于一個普通當?shù)厝藖碚f,他對某些食物的喜好似乎是有些過分了??軔劾踝犹貏e喜歡品嘗用當?shù)爻霎a(chǎn)的一種植物做成的糕點,而這種糕點通常只在每年的哈露伊恩節(jié)才被允許制作,并用以供奉。阿努捏馬斯指出,這個不羈的嗜好恐怕就是其日后慘遭不幸的根源。
      事發(fā)當日,正是某個秋日的傍晚。一整個下午,寇愛拉王子都在碩果累累的枝頭蹦來蹦去,為杜約翰老伯家摘果子。同往日一樣,老伯的鄰居們自發(fā)前來幫忙,他們中的年輕人大多肩扛籃子,在樹下奔走,忙著接住那些由寇愛拉投擲下來的果子,幾個年紀稍長一些的,則負責一邊篩選果子,一邊不時抬頭張望,仰慕、欣賞著王子的絕技。
      這時,遠處來了三個人,他們看上去很親密,或許是兄弟;不過相貌卻不凈相似,因此更可能是同路人。鄰居們紛紛揣測。三人中的一個年紀稍長,邊走邊彈奏著一種不知其名的樂器,是用白烏龜殼做的,曲調動人,仿佛能攝人魂魄。另一個像個尋常畫家,待走近細看,人們卻發(fā)現(xiàn)他容貌上的一個缺陷,他只有一個鼻孔。還有一個看上去像個侏儒,他的每只手上本該長小指的地方卻長了大拇指,所以每只手都有兩個大拇指,也就是說,每只手既是左手也是右手。
       “莫非寇愛拉王子正是樹上這位?”畫家問。
      聽到有人呼喚自己的名字,寇愛拉急急忙忙爬下樹來,才走到三人近前,那彈琴的樂師便說:“你可知我從何處來?你可愿就此與我同行?”鄰居們發(fā)現(xiàn),樂師在說這話時,畫家和侏儒臉上似有不悅。
      寇愛拉看了看眼前這三位遠道而來的客人,只淡淡地說了一句:
      “我只愿使用我的語言?!?br />   “你的語言?”侏儒冷笑道:“別忘了,眼里所見才是必須遺忘的一切。夢中的語言只是對天上語言的拙劣模仿,而這世界應該使用的是我們的語言?!?br />   “你們的語言只屬于你們自己,在世界黑暗的一面,即使是上天之光也無法照亮。而我只是想用我的語言,照亮我的世界?!?br />   “癡心妄想!”畫家、樂師和侏儒幾乎是異口同聲地斥責。
      因為寇愛拉王子拒絕接受任何一方的誘惑,于是他受到了來自三方的懲罰。樂師詛咒他忘掉自己的語言,從此他只能通過發(fā)出的嗡嗡聲和呼嚕聲來表達自己的情緒。畫家為了奪走他眼中的光亮,詛咒他從此不再喝水,只能吃最單一的食物。侏儒的詛咒最為惡毒:“永遠呆在樹上,造你那冗長無聊的夢吧?!?br />   
  •     我還沒有完全讀懂這本書,可能是僅僅只讀了一次的緣故。
      但這仍舊不會影響我對這本書的喜愛,我愛充滿神秘色彩的事物。
      
      這是一個有許多三在里面的故事。
      1.哈扎爾王國有三個重要的人物:可汗、國王與公主;
      2.哈扎爾人信奉第三位天神:阿丹·魯阿尼;
      3.哈扎爾人有三個京都;
      4.九世紀、十七世紀及1982年,分別是大辯論發(fā)生、哈扎爾詞典第一次完成第二次完成三個關鍵的時間;
      5.哈扎爾大辯論參與者是來自三個宗教的三位智者;
      6.哈扎爾詞典第一輪作者三人:博朗科維奇、馬蘇迪、合罕;
      7.第二輪研究者三人:蘇克博士、穆阿維亞博士、多羅塔博士;
      8.魔鬼也應該有三個:尼康、賈比爾、葉芙洛茜妮婭夫人?
      9.勃朗科維奇有三個兒子;
      10.哈扎爾人有三個靈魂;
      
      我想還有許多被我忽略的,我還沒有完全讀懂這本書,我怕是因為我的靈魂未曾歸宗某一教派的緣故。
  •     最愛的書沒有之一。
      5年前我那本借給了別人,這5年中,我找遍了所有賣書的地方,沒有,這種痛苦真的是太痛苦了。我追那個借書的人追到他媳婦說要先殺了我再防火燒了他們家。
      我還是鍥而不舍的追著。
      前不久突然發(fā)現(xiàn),這本書的精裝版在卓越有貨了,速度的拿下4本,省的今后再有這種事情的發(fā)生。
      
      讓人無法分清楚現(xiàn)實和書,會混淆現(xiàn)實和夢境的書,無數(shù)的線索交織纏繞,讀的時候始終覺得大腦在膨脹。就好像走迷宮一樣,書中的情節(jié)可以從任意點A出發(fā)延續(xù)至任意點B,并有無數(shù)種通路。仿佛真如序言中所說,讀的時候會迷失在書里,若不能分辨清楚那些符號,會再也找不到歸路。
      此外,譯文也真是相當了得,隨意翻開一頁,隨意閱讀一句,均可成詩。譯者此等水平,滿應該當個詩人才是。
      
      不多說了,趁著卓越有貨,趕緊的吧。
  •     因為這本書的名字和外封看起來很流弊,所以我就跟風買了。
      
      而我看書的過程就像一塊牛肉放進嘴里嚼了一下后發(fā)現(xiàn)他娘的是一坨魚肉而且你滿嘴魚刺。
      
      看著書里的人物、地名讓我犯暈,民族、宗教的關系更是讓我犯暈。
      
      而且翻譯及書本身的風格讓我思維錯亂,好多句子我真是不理解,請原諒我這個庸俗的地球人,我真是理解不了啊。
      
      再說書的內容吧:假設書中有個稱為A的謎案,我們要把這個謎案A搞清楚,就需要去閱讀三個宗教各自王婆賣瓜自賣自夸的資料,終于你發(fā)現(xiàn)這個謎案A其實是個偽命題,核心其實是另一個謎案,我們稱為謎案B吧,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這本書的價值在于如果說一般作者寫本書扯個蛋,他扯的這個蛋多半是雞蛋或者鴨蛋,都是可以分門別類的,而帕維奇扯的這個蛋是個三角形的雙黃蛋,然后我就無所適從了。
  •     《哈扎爾辭典》閱讀小記,未校對,有錯別字請指出。
      
       即便是再版,但《哈扎爾辭典》絕對是2013年度最值得一讀的小說。吸引我們閱讀這部小說的元素有很多——上一版本的《哈扎爾辭典》在市面上幾乎絕跡,在網(wǎng)上的價格亦被炒得很高;小說有中國三位翻譯大家共同翻譯,戴驄、石枕川、南山三位翻譯家的名字對于俄語及法語文學愛好者來說應該是極為熟悉的;小說講述了一段關于哈扎爾民族的歷史,而哈扎爾民族或許我們并不了解,但它的另一個稱呼“可薩人”,相信喜歡中世紀歐洲歷史的人一定很有興趣;書中作家在講述故事的同時帶給了讀者很多關于夢境與現(xiàn)實之類的哲學問題的思考,因此《哈扎爾辭典》也可看做是一部哲學小說;更為重要的是,全書采用了“辭典體”的創(chuàng)作形式,現(xiàn)代文學的諸多表現(xiàn)形式都可以在書中尋找到蹤跡,可以說《哈扎爾辭典》在文體上的貢獻也是巨大的。
      
       因此去評論《哈扎爾辭典》這部復雜、宏大的作品,泛泛而談必將乏味,我覺得每一個讀者在閱讀本書時都會有自己側重的部分,對于我來說,小說給我震撼最大的還是在于文體方面。同時由于《哈扎爾辭典》的敘述形式獨特,讓我很難對于本書的情節(jié)、內容寫出讓自己滿意的評論,因此我決定側重從文體方面,結合以前閱讀的很多作品進行對比,談一談《哈扎爾辭典》在文體、結構上的精妙之處。
      
       雖然說辭典體小說算是《哈扎爾辭典》的首創(chuàng),但是類似的體例在世界文壇也并非絕無僅有。記得在去年年初的時候就讀過一本叫做《我的大英百科狂想曲》的小說作品,作家便采用了百科全書的體例,講一個故事敘述出來,所不同的是,《哈扎爾辭典》采用的是非線性敘述,而《我的大英百科狂想曲》采用的是線性敘述。因此《哈扎爾辭典》的結構顯得更加復雜,閱讀的難度也就更大。
      
       在二十世紀以前,絕大部分小說采用的都是線性敘述的模式,即便偶有倒敘、插敘的小說,但本質上還是能在小說中找到一條明確的時間線,而進入二十世紀以后,隨著各種哲學及文學理論的百花齊放,才逐漸能夠看到非線性敘述小說的影子。我覺得閱讀《哈扎爾辭典》有三種方式,首先是以從頭到尾的正常閱讀順序看一遍,了解全書的內容,體會一下這部作品大致風貌;繼而可以根據(jù)哈扎爾民族的歷史,用歷史上的時間順序將書中的詞條重新排序閱讀;最后則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挑選自己喜愛的詞條閱讀。某種程度上說,《哈扎爾辭典》所帶給人的是一種小說情節(jié)不確定性的閱讀體驗,而這樣的閱讀體驗我們能夠在科塔薩爾的《跳房子》中清晰地感受到,由任意一個章節(jié)切入,去感受文本所帶來的驚喜。
      
       當然《哈扎爾辭典》在結構上的精彩之處并不僅在于情節(jié)的不確定性,這部看似由零散章節(jié)拼湊成的小說其實又隱含著清晰的結構脈絡。從宏觀上看,整部小說采用了與電影《羅生門》相似的結構——作家以哈扎爾民族的歷史以及哈扎爾大辯論這個時間的始末為核心,通過基督教的《紅書》,伊斯蘭教的《綠書》以及古猶太教的《黃書》分別敘述。三部“書”細節(jié)相異,但本質上卻都記錄了自己教派對于哈扎爾民族的影響,與《羅生門》中四個與死者相關的人物對于死者死因提出迥異的供詞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至于事實的真相,只能留給讀者去思考了。
      
       從微觀的方面來看,這種主題主題統(tǒng)一內容卻大相徑庭的連續(xù)片段式小故事寫法,與卡爾維諾的名著《看不見的城市》有很多神似的地方。不同的故事拼貼構成了一本完整的小說,同時每個故事又相對獨立,讀者既可以在同一主題下去閱讀這些小故事,又可以把它們當初獨立的故事去閱讀。再從更細微的角度看,書中很多詞條的內容,采用的類似于《一千零一夜》的“框形結構”,詞條的內容環(huán)環(huán)相扣,很多故事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個獨特的故事體系,有一種無窮無盡的感覺。
      
       米洛拉德-帕維奇在創(chuàng)作《哈扎爾辭典》的內容是還煞有其事的為這部“辭典”編撰了“卷首導語”即“編纂始末”、“版本朔源”、“使用說明”,在篇末還加上了兩篇“補編”,可以說匠心獨具,在細節(jié)上極大的豐富了這本辭典體的小說。更重要的是這些煞有其事的杜撰內容還要互相印證、自圓其說,因此不得不佩服作家在創(chuàng)作《哈扎爾辭典》時縝密的思維。這樣的創(chuàng)作形式在博爾赫斯的小說中就經(jīng)常能夠看見,即類似于卡爾維諾曾經(jīng)總結的“潛在文學”。作家煞有其事的介紹一部虛構的作品,又用自己的文字去解釋這部作品,最終達到“虛構事件本質上是存在的”效果。同時這種在文本中對自己撰寫內容相互解釋的寫法,我們在閱讀納博科夫《微暗的火》中也能夠體會到幾分。
      
       作家通過對于小說結構的巧妙設置達到了一種迷惑讀者眼球的目的。在閱讀《哈扎爾辭典》的時候我時常會想哪一段是真實的,哪一段是作家臆造的,或者整本書的情節(jié)都是作家臆造的,只是建立在了哈扎爾這個真實的民族歷史之上等等。這種亦真亦幻的創(chuàng)作方式恰好與小說關于夢境與真實,歷史與現(xiàn)實的主題相呼應,達到了一種微妙的平衡,也最終讓《哈扎爾辭典》這部奇書達到了一種“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的感覺。
      
       除了文體、結構以外,《哈扎爾辭典》還有兩處引起我注意的地方。其一便是小說中關于宗教的設置和處理。要知道,書中分別記錄哈扎爾答辯論的“紅綠黃”三書來自于三個不同的宗教,而且這三個宗教始終存在著很多對立的地方,可以說涉及宗教題材的作品都具有極大的危險性??擅茁謇?帕維奇卻巧妙地讓自己的文本避開了三個宗教的教義,同時又用分散敘述同一件事情的方式把最終的判斷權交給了讀者,不得不說是一個非常具有智慧的寫法。其二便是小說的語言,就像寫中國古典詩詞忌諱押險韻、偏韻一樣,即便是具有魔幻色彩的文章也忌諱使用特別詭異的意象,而《哈扎爾辭典》中的很多比喻卻宛如天馬星空一般,讓這個與夢境有關的故事顯得更加光怪陸離,我覺得這甚至比涉及宗教題材更為冒險,所幸隨著諸如波德萊爾、愛倫-坡等作家逐漸被國內讀者接受、喜愛,小說中的這些意象才不顯得那么讓人驚詫。
      
       總體上說,《哈扎爾辭典》是一部具有開創(chuàng)性意義的作品,它給人帶來了一種全新的文學創(chuàng)作形式,算得上是后現(xiàn)代文學中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作品。不過細細品味小說中的細節(jié),我們還是能夠看到,書中很多結構方面的處理還是有跡可循的,只不過作家用自己的方式,在一部作品中圓融的展現(xiàn)了很多不同的創(chuàng)作技巧。《哈扎爾辭典》既是一部記錄哈扎爾民族秘史的辭典體小說,又是一只現(xiàn)代文學在結構創(chuàng)新上的萬花筒。因此我們在閱讀《哈扎爾辭典》的時候不僅要注意它的情節(jié)、隱喻、哲學外延,還要留心它作為一本小說,在創(chuàng)作形式上所帶給我們的震撼。
      
  •     紛繁復雜、古代與現(xiàn)代,幻想與現(xiàn)實,夢與非夢盤根錯節(jié)地纏繞在一起,時空倒溯,人鬼轉換,似真非真,似假非假,撲朔迷離地描述了哈扎爾這個民族在中世紀突然從世界上消失的謎,被公認為一部奇書,現(xiàn)已譯成世界上二十四種文字。QQ群6198579 每天公開課(創(chuàng)業(yè) 銷售 管理 口才與公眾演說 心理),YY教育學習平臺,千人同堂學習交流, 祝您學習愉快
  •   2013年《哈扎爾辭典》譯成了中文在中國出版,然而抵制《陰本》的聲音從未停止,這無疑是魔鬼又一次行動起來了;魔鬼的眷屬們說什么《陰本》價格太貴、純屬騙錢之類的理由,然而任何堅定的捕夢者都不會被他們的詭計所蠱惑而憤然掏出錢來。 哈哈哈哈
  •   拼圖大贊!
    然而抵制《陰本》的聲音從未停止,這無疑是魔鬼又一次行動起來了;魔鬼的眷屬們說什么《陰本》價格太貴、純屬騙錢之類的理由,然而任何堅定的捕夢者都不會被他們的詭計所蠱惑而憤然掏出錢來。 ——笑成傻逼了。
    不過陰本是否下手的確還在猶豫中,看了作者的拼圖后真有了買一本的沖動。須知捕夢者的靈魂一如阿丹.魯阿尼的靈魂一樣,在世界靈魂的深處藏匿著。那些有機會接觸到哈扎爾辭典的人或許正是捕夢者靈魂的濃度比較高呢?
    嗯,或許我需要個量杯。
  •   LZ寫的越來越好啦,我也想就LZ的文字寫一點,但不大會寫字,就先引用一些??碌睦碚搧韺懸稽c吧。
    “在起初,動詞在語言的界限上統(tǒng)治,它是詞之間的基礎紐帶,標志著語言的入口,具有一種不可還原的性質,并且向某個存在物傾瀉了自己的符號,這個存在物就是思想的存在,而動詞始終貫穿這個存在。因為動詞,語言才離真實事物存在最近,最能傳達存在的基本意義并使之閃亮,最能使存在變得完全明顯。
    沒有了這個詞,萬物都將沉默,或者說盡管萬物能使用聲音,但這都將不能組成巨大的語言鏈條。
    而名詞,作為最古老聲音的拯救,語言才保存了自己的表象功能;逐漸的成了語言的高深莫測的材料,它既是語言的實現(xiàn),又是語言的實體,既是語言的許諾,又是語言的原材料。
    最后,因為憑著名詞自身的目的被宣讀而產(chǎn)生的這一暴力,語言在自己的物一般的粗暴性浮現(xiàn)出來了,其他的詞也依次取得了自律,開始逃脫名詞的統(tǒng)治,并且不再在名詞的四周形成一個輔助的圈子。這樣,由于要讓名詞顯示出它所沒有說的一切,”保持”下來的語言就不再有特殊的美感,這個結果是存在一種非言說的話語,這種話語的任務是表明的語言的原始存在。
    這樣,曾由動詞確保的講話和思維在向名詞的本體論的過渡中呈現(xiàn)中斷了——語言一下子獲得了自己的存在,正是這個存在,語言才擁有支配自身的種種法則。語言成了一種特殊的認識領域?!敖又雵L試說的是關于上帝與魔鬼,意識與無意識,被異化的人的可能解決方式。
    在人的認識中,始終有一個疑問,那就是如何能在人的認識自身的經(jīng)驗內容在自身的基礎上釋放出已使這些內容變得可能的種種條件?
    由這個問題我們引出一個人的界限問題——生活的方式,以及若沒有生命就不能存在的一切;勞作的制度,以及人的欲望所賦予的存在的重壓;并且語言的自述的整個航跡都沿著人的會說話的思想的細長的線索而賦予給人。
    在所有的經(jīng)驗上,在能把自身表示為人的存在的具體界限的一切的基本上,我們就可以發(fā)現(xiàn)了一個確實的限定性,這個限定性是奠基在自己的事實上,人越是處于世界的中心,人也越能占有大自然,就能越強烈地感受到限定性的壓力。在這種基礎上,人的思維有了一個任務,覺知起源,在這個過程中,思想召集所有關于時間的事物,所有在時間上形成的事物,所有處于時間流動要素中的事物,在這樣一個方式下,人的關于時間的一切就從無現(xiàn)實時間無現(xiàn)實歷史的裂縫中流露出來,這樣,時間性就在這個思想中被懸置起來了;這個懸置有能力使思想與起源的相互關系顛倒,在這里,思想為一,起源為全,這個懸置圍繞著它自身旋轉,而起源由于成了思想仍要并且始終要再加以思考的東西;對于思想來說,起源就成了迫切的永恒的但卻從不能完成的承諾;接著,起源成了早已開始的一切的返回;最后起源退隱到未來之中,退隱到那樣一個日子,即思想曾自來這個未來,并源源不斷地來自這個未來。
    上面說的有點冗長了,現(xiàn)在現(xiàn)在轉回上帝與魔鬼的正題。
    人的感覺或者認識從某個角度看,是一種人的存在與世界的相交線,并且在限定性的經(jīng)驗背景中,在這條線的一側呈現(xiàn)為意識,在另一側則呈現(xiàn)為無意識。相關于人的意識,人的無意識就對人呈現(xiàn)出“他者”:兄弟般的和孿生的他者,并不誕生于人,也不在人中誕生,而是與人的意識一起在一種無助的二元性中誕生。一個嬰兒在開始認識自我時,他在鏡子中看見了一個圖像,但他認為這一圖像是“我”(賓格的),但這個圖像不是這個兒童,它只是一個圖像。而周圍的人(通常是母親)在場強化了這一錯認。嬰兒注視鏡子,回頭看看母親,母親說,“是的,它就是你!”她保證了在嬰兒與它的圖像之間的連接的“真實性”(拉康理論),并保證了嬰兒看見的和所認同的的那個整合了的整體性的身體的概念是他的全部存在的總和,也就是當成他的“自我”。在這一過程中錯認其自我的過程中產(chǎn)生的才是真“自我”,嬰兒知覺的“自我”本質上是一個屬于“他者”,于是,嬰兒錯認的自我就屬于嬰兒無意識的范疇,嬰兒的知覺——真正的“自我”成了意識的范疇。這里想說明的并不是一種在人的文化和語言的錯誤,而是它們幾乎固有的自然發(fā)展,這是人的認識的基本屬性之一。再舉個典型例子吧,比如人對“性”的認識,在我們現(xiàn)在的網(wǎng)絡輿論和法律強制的時代中,“性”被大量言說,存有大量的刺激和約束機制,更為重要的是,人們仍會繼續(xù)以這些方式有意或無意地試圖維持這種局面,“性”看起來是被重視的,然而與“性”最為相關的身體被模式,那個完成“性”循環(huán)的基礎完全漠視了,沉默在普遍認識的無意識中,“性”在這種情況下被異化了,猶如異化的“人”,人的勞作被迫與他的產(chǎn)品相分離里,用道學的話說,這就是“道”與“非道”的境況。
    在這里,一種新的“三位一體”,由“人”(這個“人”是我們的思維中或者所有的文字符號意義上的單薄的概念),“非人”(人與非人一起能對“人的真實存在”的認識,結束異化,但是對于人的認識沒有盡頭),以及在人的諸種限制基礎上被言說的“神/魔”(這樣的神話是人在自身的識域中鏡像出來的,代表了人對限定性的態(tài)度以及對于無限性的向往,在這個概念延伸出來的正是斯賓諾莎式無限之無限的上帝)。
    由此,在起源以來,在這顛簸的異域上,
    人的攀爬之心堅如磐石,
    而人的死亡亦不可避免,
    于是,人向死的界限突破的決心也是可能,
    弒神也變?yōu)榭赡芰恕?br /> 雖然這里,人的死亡的不可避免在純邏輯上并非必然等式,在現(xiàn)實中,這一緩慢發(fā)展也可能是沒有限度的“確實性”,但也許也是并非沒有希望的。
    醞釀了好久,寫的真累,先到這了,其實這些就是近代幾家思想的整合,挺喜歡你這樣的幻想文字,以及那一系列的文章的,所以才寫點東西出來呼應下。
  •   哥看暈了,樓上大神都是神學還是哲學高人?
  •   人類補完?。?/li>
  •   ??!我終于看到一篇很和我心意的《扎哈爾辭典》的書評了!我一直都覺得這本神秘的書似乎要表達一些高于書中寫出來的東西,但是卻把握不到。請問這本書本身就隱藏了諾斯替教的教義?
  •   基督教徒就看到基督教義,伊斯蘭教徒就看到伊斯蘭教義,猶太教徒也看到猶太教義,而我是偏向諾斯替教的哲學觀所以也就看到了諾斯替教義咯。
  •   簡單解釋就是我們的世界是虛擬的。。。是魔鬼為了汲取從外界的“靈”材料而設計的一套MATRIX系統(tǒng)。。。我們所有人都是靈魂的容器以備魔鬼的使用。。。再見簡單點就是有人設計了一套可以從銀行的大規(guī)模的現(xiàn)金流中截取一小部分轉入自己賬戶的系統(tǒng)而已。。。我們每人的靈魂是有機會不被魔鬼使用回到外界也就是有意義的世界里的。。。。這個取決于我們自己的意愿。。。魔鬼為了讓我們心甘情愿地呆在虛擬世界里。。。設計了各種名利是非愛恨情仇。。。甚至虛擬世界的宗教都是魔鬼的設計一部分。。。所有的一切都是讓我們老老實實地呆在這里待死后為成為他們力量的源泉什么的。。。。
    不過。。。我覺得。。。世界上這么多人有靈的很少。。。大部分人類的其實連容器都不是。。。之是魔鬼設計者為了迷惑有靈者而設計的NPC。。。
  •   樓主imba!
  •   樓上好跳。。。Imba..
  •   試試從頭至尾讀吧,說不定能寫出完全不同的書評來
  •   建議在條目論壇里發(fā)一份。。那里是存這些資源的地方~~
  •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1528350/discussion/
  •   已下載,真心不錯~~ 整理得那是相當清楚,我又起了重看第N遍的心。
  •   不讓發(fā)呀,那里說:
    請尊重創(chuàng)作者的勞動,不要在討論區(qū)里提供或討論下載方面的內容..
  •   嗯。一定是因為出現(xiàn)了網(wǎng)盤地址。??赡艿眠m當變形或加空格
  •   長文!先頂后看:)
  •   哈扎爾民族是個游牧部落,擅長打仗騎馬,文字語言文化上面很欠缺,長此以往,就會成為弱勢群體,沒有地位,會被其他的宗教和語言所取代。
  •   這個是整合的么?我記得這些都是寫在一塊的內容啊
  •   http://book.douban.com/review/6282295/
    我的想法跟你想同,科學研究也應該是補夢一般
  •   全文看完,贊。
    挺多觀點都贊同,我是一個敏于思想而懶于動手的人,慚愧。
    建議還可以去看下《失控》以及那個作者后來還寫了個什么書 大意是講的科技也逐漸形成了一個自主生命 。 一種完全不同的世界觀和生命觀。
  •   以前書店看到過這本書,現(xiàn)在有一個契機看一下了哈哈,好
  •   這本辭典,非南斯拉夫人不能寫出來。南斯拉夫與哈扎爾,社會情境和面臨的問題有類似地方。
  •   終于有人開始探討陰陽本的問題
  •   數(shù)字之謎
  •   始終無法理清人物,更別提宗教云云,明明不算厚的一本書,書衣都捧褪色了卻仍無法感覺到這是在讀一部小說。
  •   我也是幾乎每次看都要瞌睡,也許是因為躺在床上的原因吧。
  •   書店掃了一下,看著描述我還是不買了...
  •   新浪愛問應該能夠下載的,可以先看下再自己決定啦
  •   買了還未讀。
  •   說得太對了,第一次讀哈扎爾的時候,我的感覺就是震撼!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