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夢

出版時間:2002-3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作者:[英] 達夫妮·杜穆里埃  頁數(shù):318  譯者:林智玲 程德 譯,陸谷孫 校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蝴蝶夢》是英國著名女作家達夫妮·杜穆里埃的成名作。“我”與喪偶后萎靡不振的德溫特先生一見鐘情。但隨他住進著名的曼陀里莊園后,卻發(fā)現(xiàn)時時處在德溫特已故的前妻呂蓓卡的陰影籠罩之下。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發(fā)現(xiàn)呂蓓卡真正的死因,于是面臨情與法的選擇。不久,一場神秘的大火將漫陀里化為灰燼……作者通過情景交融的手法,成功地渲染了纏綿悱惻的懷鄉(xiāng)憶舊和陰森壓抑的絕望恐怖這樣兩種交疊滲透的氣氛,加之全書懸念不斷,使之成為一本多年暢銷不衰的浪漫主義小說。

書籍目錄

1 簡?愛
2 亂世佳人
3 斯佳麗
4 魯濱孫歷險記
5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6 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
7 霧都孤兒
8 孤星血淚
9 格列佛游記
10 哈克貝里?芬歷險記
11 變色龍
12 歌劇院幽靈
13 小婦人
14 戰(zhàn)地鐘聲
15 一千零一夜
16 格林童話
17 安徒生童話

編輯推薦

  《蝴蝶夢》原名《呂蓓卡》,是達夫妮·杜穆里埃的成名作,發(fā)表于一九三八年,已被譯成二十多種文字,再版重印四十多次,并被改編搬上銀幕,由擅長飾演莎士比亞筆下角色的名演員勞倫斯·奧利維爾爵士主演男主角。該片上映以來久盛不衰?! ⊥⑽脑鏁馃徜N售中:Rebecca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蝴蝶夢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8條)

 
 

  •     老實說,最初我是帶著偵探小說的視角來看待這本書。僅僅因為近來覺得大多數(shù)偵探小說(或者說推理小說)中的描寫太過乏力和單調(diào),手邊的《獻給虛無的供物》又讀不下去,所以嘗試著尋找一部更加接近純文學而且具備偵探小說特質(zhì)的作品?!尔愗惪ā非『梅线@個要求。
      開篇的充滿懷舊情感的沉痛、壓抑色彩的大段描寫一下子就吸引了我。通過細細地品讀景物描寫,我感到仿佛置身曼德雷。但這種感覺并不真切,而是被一層神秘的氛圍所籠罩——事實上,讀到最后我才發(fā)現(xiàn),開篇的倒敘是多么的巧妙,幾乎使故事形成一個回環(huán)。
      用推理小說的話來說,這是一個走向崩壞的故事。這種故事的特點往往是:先建立一個讀者深信不疑的認知,再干凈利落地將之摧毀。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有西澤保彥的《神的邏輯 人的魔法》,麻耶雄嵩的《鴉》等。本書便是憑借“麗貝卡”這名角色來達到這一點的。麗貝卡,一個完美無缺的女人,將作為她“繼任”的無名主人公比得一無是處;莊園里到處是她留下的痕跡;人們的口中總是談論著她;甚至于整個故事的走向也圍繞著她展開。便是這樣的一名看上去光彩照人、無比耀眼的角色,像寶貴的瓷器般由作者小心翼翼地抬著出場,然后一松手,在地上摔得粉身碎骨。毫無疑問,麗貝卡的內(nèi)外反差是巨大的,讓人不禁想起《白夜行》中的女主人公唐澤雪穗——兩者的不同之處只是在于,前者有著不為人知的人格,后者則有著不為人知的過去。
      然而存在巨大反差,或稱之為“亦正亦邪”的角色,其現(xiàn)實基礎(chǔ)又是什么?換言之,如何才能說服人們相信麗貝卡這樣的女人的真實性呢?幽默地說(實際上我是認真的),“上帝門窗理論”或許可以說明這一點。“上帝為某人關(guān)上了一扇門,同時又打開了一扇窗”,暫且不論門和窗孰優(yōu)孰劣(其實毫無必要),首先最重要的一點便是人的有限性。此處的有限性并非指生命有限性(不禁想起海德格爾所說的“有限性”),而是指人類個體之間差異的有限性。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在腦容量大體恒定的條件下,才能不能無限增長。也就是說,在每個領(lǐng)域都出類拔萃、登峰造極是不可能的,因為一旦支配某領(lǐng)域的大腦區(qū)域呈高度發(fā)達,勢必就排斥乃至剝奪了其他領(lǐng)域的可能性。就好像在電腦游戲里創(chuàng)建一個新人物時,可供分配的屬性點是有限的一樣,除非是管理員特權(quán),否則絕不可能面面俱到:魔法、力量、敏捷屬性值都高得嚇人。至多不過成為一個萬金油罷了。簡言之,不能忽視的物理基礎(chǔ)(在游戲中是程序基礎(chǔ)。然而難道不能將自然的物理定律比作程序嗎?)局限了一名人類的完美性,或說完滿性。
      麗貝卡的例子正是如此。盡管她美妙無比、人見人愛——幾乎所有見了她的男人都被迷得神魂顛倒,機智勇敢、藝高膽大——能與兄弟爭趕馬車、馴服烈馬,獨具只眼、品味高超——是她把曼德雷從荒原變?yōu)榍f園,并將莊園布置得井井有條、美不勝收,然而她在道德上被視為有嚴重缺陷——放浪形骸、淫蕩不羈。而如果說道德評判這種外界看法不過是強加上去的、給予人心理安慰和心理平衡的東西的話,那么麗貝卡的缺陷還在于她畸形的子宮和最終罹患的回天乏術(shù)的腫瘤,這二者無疑是實在且致命的。姑且不論其子宮的畸形是否可能由童年時代過于男孩子氣的激烈行為造成,或者其腫瘤由驕奢淫逸同時又積勞成疾的生活引起,單是從基因角度或許便能解釋一切:賦予她那些強大優(yōu)勢和驚艷品格的基因,恰好取代了維持一個正常軀體、一條健康壽命的基因的位置,最終使得她走向悲劇的結(jié)局。
      歷史上偉大的杰出人物,如此隕落的例子數(shù)不勝數(shù),在此無意給出。但退一步看,麗貝卡不過是一個莊園的女主人,仍舊是歷史大潮中微不足道的一滴水,猶落得如此下場,令人不得不感慨萬千:究竟生命得多么平凡才足以達到世人口中聲稱的“幸?!卑。?br />   以上的內(nèi)容不過是我的臆想,若是讀者到此為止感到膽戰(zhàn)心驚的話,還請靜坐壓驚;若要拍案而起,也請溫柔一些。
      現(xiàn)在轉(zhuǎn)移話題。
      《麗貝卡》之所以能對上我的口味,究其原因在于其核心的創(chuàng)意。一個從未登場的人,卻對書中的所有人物甚至于事物產(chǎn)生無比深刻的影響,這是難以想象的。若卡爾維諾仍在世,或者繼續(xù)寫作下去的話,也許會對此深感興趣——當然我并未通讀他的所有作品,無法肯定他從未涉及類似題材。只是,一個孜孜不倦地追求著新意的作家大概不會無動于衷。我也曾經(jīng)想到過這一創(chuàng)意,但不知是否潛移默化受了《麗貝卡》的影響——在不知何處看到這本書的簡介然后烙刻在潛意識之中,后來又浮現(xiàn)在腦海里;可我知道,起碼我的邏輯出發(fā)點應當與這本書的作者不同。我的邏輯鏈條大體如下:作為一個事實,人會死去;然而人終究不能對此釋懷,因此尋找著保留自身的方法;為了保留自身,也就是使自己“不朽”,人決定留下些什么東西。這便是他的遺留影響;而當他的遺留影響達到相當?shù)某潭?,就成為左右之后人們命運的東西了。如是,興許便產(chǎn)生了一種全新的宿命論,我名之為“前人宿命論”或者“逝者宿命論”。
      不過,“前人宿命論”也好,“逝者宿命論”也好,亦只是我狹隘之見罷了。從宏觀的角度出發(fā),這便是歷史。人無時無刻不生活在歷史之中。這種歷史不必是如冰河時代、寒武紀生命大爆發(fā)般自然的變遷,而完全可以是人類活動的遺留之物。簡單地說,就如紅綠燈:為何就一定是紅燈停、綠燈行呢?絲毫沒有可供商量的余地。然而我們知道它們是歷史的產(chǎn)物。這個例子未免有點薩特存在主義的感傷了。不過,人類從古至今一直生活在為自身所創(chuàng)造的歷史之中,并且仍在永不停息地創(chuàng)造歷史,這一點卻是不爭的事實。就如馬克思所說的那樣,人類的實踐在改造外界的同時也在改造著實踐本身,這個過程無休止地往復自身。我想,正是在這種“改變“與“被改變的改變”的罅隙之間,棲息著人類。
      最后。
      其實我喜歡“麗貝卡”這個名字甚于“蝴蝶夢”。雖然“蝴蝶夢”聽起來具有朦朧的美,讓人不禁聯(lián)想到莊周夢蝶,且麗貝卡本人就像夢中虛幻的蝴蝶,更別提本書開頭就是夢回曼德雷了——但是,我總以為,麗貝卡作為故事的核心和最終的懸念,理應擁有把她的名字作為標題的權(quán)力。況且這與本書的神秘(不說主義,好嗎)色彩相當契合。
      再說——大大的“麗貝卡”懸在封面之上,與此對應的角色卻從未出場,不覺得很有一絲黑色幽默的感覺嗎?
      
      
  •      這是一本讓人愛不釋手的小說,從一開始的晦澀到后來的一發(fā)不可收的著迷,都是因為它。
       喜歡達夫妮·杜穆里埃這種哥特式的小說寫法,有些陰涼、恐怖再帶著點神秘色彩,以“我”的實襯托呂蓓卡的虛,在現(xiàn)實中穿插回憶,回憶里加入想象,環(huán)環(huán)相扣,精彩無比。
       說說具有爭議的呂蓓卡吧,有些人熱衷于稱呼她為女權(quán)主義者的象征,有些人拒絕冠之以此稱呼,各種爭辯自有其理,在此不想就女權(quán)主義的定義來商討,只就呂蓓卡說說呂蓓卡。
       呂蓓卡,是一個個性鮮明的女性角色,在諸多小說里,這種個性的女性角色其實不多,所以更令人愿意去討論她。如果是良家婦女,只值得閑聊;如果是女英雄,值得歌頌。而恰恰,她是少數(shù),是特例。呂蓓卡是一個聰明、美麗、能干、懂藝術(shù)、擅長交際的極具魅力的女人,幾乎見過她的男人都會為之迷惑,還有丹弗妮太太對她變態(tài)的崇拜,甚至連挑剔的奶奶在老年癡呆后都念念不忘她的呂蓓卡,可見她的魅力非同一般。在所有的光鮮耀眼的光環(huán)之下,她也不是完美女神的化身,她實則是一個放蕩不羈,喜歡玩弄男人的女性,喜歡操控一切的她,最后連自己的死都要在自己的預計之內(nèi)進行著。如果呂蓓卡是一個男性角色,可能會變得讓大家更能接受,因為在男權(quán)社會,男性的多情和放蕩則是屬于可以理解和更容易接受的。而同一個性質(zhì)的內(nèi)容,性別換成了女性,則會受到更多的抨擊和不能容忍,這在某一個角度來說,作者塑造這個角色也是在向社會挑戰(zhàn)這種可能性。所以從這個層面來說,作者是想釋放出來一個女權(quán)主義色彩的角色,但她畢竟不是真正的女權(quán)主義者,所以又將這個極有力反抗男權(quán)主義的角色推向一個不協(xié)調(diào)的極端來消弱這種現(xiàn)實意義。
       ”我“,在文中是一個主線,是真實的存在,同時也在不斷地烘托呂蓓卡的存在?!蔽摇?,在文中,甚至都沒有一次正式的介紹名字,這種反差是刻意在減弱”我“的地位,籍此強調(diào)呂蓓卡的地位。從”我“的出身來說,一個簡單的家庭,毫無背景可言,剛開始的地位只是一名侍女,至于長相,文中的描述也是少之又少,不過從后面化妝舞會上可以看出,”我“的幾分姿色還是存在的。文中,提到過幾次她的法蘭絨裙子和平直的頭發(fā),這些顯然是不夠能襯托她的美麗的事物,相反,對呂蓓卡的美麗描述則是多條線索來進行的。在與奶奶的會面中,奶奶對”我“和呂蓓卡的表現(xiàn)是最為明顯,雖然奶奶是無意的,但這種無意更能真實地表現(xiàn)出”我“和呂蓓卡的差距。奶奶說,一個妻子得有三種美德:教養(yǎng)、頭腦和姿色。呂蓓卡三樣俱備。不過“我”,卻擁有呂蓓卡不曾擁有的美好品質(zhì):謙虛、真誠、善良。這些品質(zhì)最終給“我”和麥克西姆帶來了幸福,也打破了呂蓓卡的魔咒。
       再說說麥克西姆,顯然年輕的他不懂得何為愛情何為婚姻,為了家族的名望,他和呂蓓卡結(jié)婚了,開始一段契約婚姻。在享有榮耀和名望的同時,麥克西姆犧牲的是自己的尊嚴和幸福。這種不愉快,最后也迎來了悲劇的誕生。后來的麥克西姆,明白了婚姻是需要真愛的,是需要信任和溝通的,而不是那些花哨的外表。所以在文中,有一段在”我“問及麥克西姆,是否對”我“的發(fā)型有任何意見時,他表示沒有什么不妥,其實可以看出麥克西姆在經(jīng)歷過一段畸形的婚姻之后,看待女性的眼光顯然走向了另一個極端,不在乎女性的衣著和發(fā)飾,只在乎那一種無邪和懵懂無知的表情,恰好不諳世事的”我“就在那種局促不安的會面中表現(xiàn)出了那一切。而顯然我們可以看見,麥克西姆喜歡這樣的”我“,也表現(xiàn)麥克西姆是喜歡享受控制的,這么一個單純的小妞多么的可愛。在”我“打碎了愛神瓷器的那段表現(xiàn)得更明顯,”我“的表現(xiàn)像是一個做了壞事的小孩,而不是一個”太太“的表現(xiàn),這個表現(xiàn)讓麥克西姆心情愉快。
       小說中,還有大段大段對景物的描述,有些冗長之嫌,但也體現(xiàn)了作者的細膩的觀察力。
      
  •     這本書買了好幾年,一直放在書架上積灰。之前沒有讀過該作者其他的書,這應該也是她比較出名的一部吧。
      
      因為不算了解,對它的認識只是基于希區(qū)柯克拍過的電影(還沒有看過),所以下意識以為作者應該是生活在19世紀的英國都市里的女作家。沒想到達芙妮竟然是純粹的20世紀公民,且該書也是出版于一戰(zhàn)后,頓時想到了最近幾年大火的Downton abbey,仔細讀后其中的一些細節(jié)也因為這部劇讓人分外有畫面感。
      
      我習慣看書前不看導讀以免被劇透,尤其是名著,經(jīng)常是被編輯描述得事無巨細,看完之后除了一種原來如此的感覺之外就啥也沒有了。
      
      書中Rebecca的形象貫穿全文,即使已離世一年,但她的音容笑貌仍在曼陀麗乃至整個英國上流社會穿梭不絕,給男人以向往,女人以嫉憤艷羨的姿態(tài)將自己的形象保留在了最美的時刻。直到邁克西姆向二任夫人和讀者坦白,相信絕大多數(shù)人都會被Rebecca這樣的女人所折服。聰明,漂亮,知識淵博,平易近人但又不失神秘感。對于天生擁有不作就不死的犯賤心理的人類而言,這樣的女人對于男人來講在得到之前是一塊具有龐大引力的磁體。普通男人對于美的向往,男性征服欲望的滿足感,以及從心理到生理的愉悅享受都可以通過征服諸類獨立自信有能力的女人得到。從現(xiàn)代社會的觀點來看,她可能是很多女人夢寐以求的外在形象,也可能是部分男人YY或者躍躍欲試的撲倒對象。但當她放在上個世紀初的英國作家筆下時,這樣的女人必定是有不可忽視的缺陷的。并且它得相關(guān)于是非,否則不足以引起人們對二任女主人的同情以及倒戈心態(tài)。在當時社會對于女性的要求,尤其是一個英國上流社會貴族富賈的女主人的要求即為堪比國家外交能手的交際能力和人際關(guān)系。她們得上能通過舉辦舞會,派對結(jié)交各界精英,熟知各類人群之間的軍政商信息,小道八卦,子女情況,下能培養(yǎng)自己的心腹忠仆為其前赴后繼上刀山下油鍋乃至死后還對其念念不忘一心還想干掉她的地位替代者以祭亡靈。如果能更圓滿一些,便是讓整個與她接觸過的大佬貴婦平民下人都能說自己好不說壞的,除了羨慕就是嫉妒,而唯一對她有詬語的除了男主人公就只有傻子了。而從理論上講,Rebecca也著實做到了這一點。但她的人生以她的觀點來看仍是一場悲劇。不過這也從側(cè)面體現(xiàn)出了小說的一點不足,似乎在后文中沒有對Rebecca的娘家方面有過多的解釋和描述。人之初,性本善,天生麗質(zhì)聰穎的她不可能生來就是個反社會的雙重人格且扭曲的精神病。事事皆有因果,我也相信作者的初衷并不完全想把她塑造成一個蛇蝎美人的終極形象,而是一個豐滿立體充滿個性的,社會背景下的悲劇人物。Rebecca在人前的自信謙和,親切大方,細心溫柔包括對于各色對她不夠了解的男人的準確把握和幾乎萬無一失的勾搭技巧不能因為她的腹黑而完全否定她對于社會和人性的認知能力。相反,只有一個對人世看得很透的靈魂才能信手拈來般地呈現(xiàn)人前人后的巨大反差。她以玩弄她人的感情獲得成就感和空虛的自我滿足,這只能源于她對于人與人之間復雜關(guān)系的失望和厭惡,由此以一種相對極端的毀人害己的方式報復社會。難道在這么多段風流韻事中,她就未曾遇到過一段朦朧的真情嗎?對象或許是狂躁的表哥,也有可能是對她恨之入骨的邁克西姆,否則她初衷也并不是想被他一槍斃命,而是甘愿讓表哥來完成這件使命,是否是不愿讓他這樣的人沾上自己的血,背上愧疚的包袱?因此即使事與愿違,她仍讓他帶著恨意開了槍。但作者似乎在這點上并沒有給予過多的暗示和對她的心理背景的鋪墊描述。也許作者意在讓人們更多的關(guān)注二任夫人的單純?nèi)蕫凵屏寂c邁克西姆之間的真愛永存,但實際上,我個人認為Rebecca在邁克西姆和丹弗斯太太面前對他人坦率的批評嘲笑,對于一個缺乏真愛和安全感的復雜雙重人格而言絕對不是對這倆人充滿了完全信任(尤其是邁克西姆),而是她內(nèi)心深處的單純直率和天真。換句話說,這樣的人還不能稱為完全腹黑悶騷界的大佬,她在他們面前直白的表達不僅是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實情,而是她可以通過這樣一種方式發(fā)泄自我,表達自己。這樣的人在生活中是難以有地位平等的真心朋友的。邁克西姆是鄙視瞧不起自己的合作伙伴,丹弗斯太太是畢恭畢敬對自己有個人崇拜的仆人(類似于容嬤嬤對皇后)。雖然他們不能與自己交換有價值的個人意見,但至少她心里不會憋屈得太累。因此當故事發(fā)展到這樣的階段,我個人認為,作為一部會流傳百世的名著,作者是應該在這位書名人物的身上無論以何種方式再多下幾筆墨的。不是我刻意想為R洗白,只是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而且她所做所為也不過是根據(jù)自我需要主動迎合了某些男人對她的物理需要,并且以牙還牙了而已。不難理解多數(shù)人會認為她不守婦道,放在當下,自然也是各大女性的反面教材,但作者若能更多的豐富人物的家庭成長背景和心理描寫,想必會為讀者帶來額外的閱讀興趣。當然也有可能是我學歷尚淺,僅完整讀過一遍譯文,未能深刻參透作者其中的一些細節(jié)寓意,在此僅為個人感悟而已??偠灾瑢τ谝殉霭娴腞ebecca這個人物而言,我說不上多么喜歡或討厭。但她身上有很多我欣賞的特質(zhì),相比人畜無害的二任女主人而言,或許更吸引人眼球。雖然之前沒有料到是邁克西姆親自結(jié)果的她,但作者給予她的結(jié)局是我很喜歡的。這樣的女人應該毀滅在自己手中,她以一種病態(tài)的方式掌控著自己的人生,玩弄著他人的生活,做自己貌似享受的事情,來掩飾內(nèi)心的空虛和對安全感的需要。而最終當?shù)弥约好痪靡又畷r,她果斷地選擇了一種保持世人對她本有的態(tài)度的特殊方式結(jié)束自己的命運。邁克西姆依舊恨她,丹弗斯太太懷念保護她一輩子,表哥為她不平,二任夫人嫉妒懼怕羨慕她(前期),群眾愛戴尊重她...她的血肉融入了大海,軀體葬在了曼陀麗的大地上。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沖著邁克西姆笑,有滿足,有不舍,有不屑,有悲哀,更多的可能還是一種解脫。生命這種載體,生活這場游戲,對于她而言,已無所留戀,知道自己的病情時,可能心中某塊地方反而松了一口氣,亦能瀟灑地付錢走人?;蛟S經(jīng)歷了曼陀麗的大火以后,在天上某處的她,看到邁克西姆和二任夫人的攜手離去,仍會默默地為他們祝福祈禱,讓他們享受到自己未曾領(lǐng)略的真愛吧。
      
      
      二任夫人,作為全書的線索人物和第一人稱,竟然連個自己的全名都沒有,實屬悲哀。不知這是否是作者的一處伏筆,以此顯現(xiàn)出她的襯托意義。說到襯托,我并不認為這十分地準確。二任夫人的個性和出生背景可以說是與Rebecca完全相反。她的貧賤出生和極其有限的人生閱歷(也因為她本身年輕)在某種層面上既讓她無論是在蒙特利爾還是后來的曼陀麗都活得極為地小心翼翼,患得患失,疲憊不堪但又無可適從,唯能寄希望于她和邁克西姆的愛,但這位遲鈍男人仿佛之前沒怎么看透自己這位小夫人脆弱易碎的玻璃心,讓她在內(nèi)心對這段感情的安全感缺乏到了極致,以至于后面來了個絕地大逆襲。而另一方面,正是由于她的年輕,活力,不問世事的單純(這是真單純)天真,甚至葆有少女般的嬌羞含蓄不淡定的氣質(zhì)讓邁克西姆先生在經(jīng)歷了人生最大的波折之后仿佛回到了年輕時的輕松快樂時光,由此甘愿在短短結(jié)識了幾周之后就愿意娶其為妻,甚至愿意放棄自己曾經(jīng)為了犧牲婚姻而維護的家族莊園和尊嚴,只為一享人間天倫。這樣的轉(zhuǎn)變除了二任夫人的天生自身魅力之外,Rebecca對邁克西姆的反作用也起到了決定性地作用。所以在天時地利人和的情況下,緣分也就出其不意地降臨在了這對人身上了。從個人特質(zhì)上來看,她的亮點自然不及Rebecca,但筆者很欣賞她的一點是對于愛的執(zhí)著堅定和完全信任。任任何一個做妻子的突然得知丈夫的前任是自己親手結(jié)果的,并且前任還是一個在大眾之中有口皆碑的天仙般的人物,歇斯底里都可以說是正常的物理反應。但二任夫人的淡定表現(xiàn)好像在本書中也并不違和。我個人認為應該是如下的原因。首先排除她在之前就已經(jīng)對Rebecca的真實人品持有依據(jù)的懷疑態(tài)度。邁克西姆先生看中她的就是單純不世故,如果她早就對她的人品有所懷疑還不聲不吭瞞過了所有人,尤其是弗蘭克和丹弗斯太太的話,那她才是腹黑高手,我想這應該不是作者的初衷。其次她的善良品質(zhì)應該也不會令她對Rebecca產(chǎn)生想對一個死人還有所YY的邪惡心態(tài)。文中字里行間雖然都能夠流露出她相對于Rebecca的自卑,小心,羨慕,有時還伴有些許有氣無力的嫉妒之態(tài)。但她深知與死人是爭不贏的,而她在前期由于個人過于強大的不自信,忽略了尋找自身閃光點的有效途徑,并且在Rebecca的巨大陰影下也忽略了邁克西姆同志對自己的一片深情。歸根結(jié)底,作為一個把一切不如意都歸結(jié)于自身的卑微小女人,實在是難以爆發(fā)出驚為天人的陰暗面。筆者分析到這里,不免對她頓時也報有了一份深深地同情和憐惜。所以,唯一能夠使她這顆純潔之心在面臨如此巨大的變故的時候如此淡定的原因只能是她對邁克西姆的愛。在這之前,她目睹了邁克西姆內(nèi)心深處的悲哀郁悶,無奈憤慨卻不知如何走進他的內(nèi)心,也深感這份無言的過去是他們倆無法逾越的鴻溝,她人在他身邊,卻不知道他的心在哪里。這種情緒貫穿了前半部書,作者在這方面的描寫尤為細致,讀者有時都似乎能體會到愛一個人卻隔著堵墻的無力感。所以當邁克西姆向她毫無保留地坦誠自己的內(nèi)心時,除了震驚,她收獲的更多的是被深愛的人回報過來的愛意擊中的滿足感和幸福感,她從此能夠與他攜手解決問題,面對未來了,這份來得太晚的內(nèi)心滿足在她只言片語的表達和行為中都能夠體會得到,這股強大的愛的力量足以大到讓她瞬間提升百倍的心理承受能力,克服對Rebecca和丹弗斯太太的虛擬恐懼,甚至在了解到Rebecca的病態(tài)后輕松地把走下神壇的R打入她的認知地獄,不得超生。按照普遍最后得到幸福的成熟女主在了解大范圍事實后在理論上同作為女人,可能會對Rebecca在某些層面上流露出理解和同情的慣例來看,由于二任夫人畢竟年輕,本身對Rebecca背景鋪墊也有欠缺,再加上二任夫人非常遵循三從四德的傳統(tǒng)英式女主人的要求下,她對于此事最終的看法與價值觀取向完全與丈夫一致的現(xiàn)實也確實很符合她的個人情況。因此筆者認為,作者在描述二任夫人的過程中,是相對完善成功的。尤其是在描寫她對于R和丹弗斯太太的態(tài)度轉(zhuǎn)變的過程中,既鮮明果斷,一反她給人溫和謙遜的印象,但又十分符合邏輯,這都是作者在前文對她個性和心路歷程做了極多鋪墊和解釋的功勞,令人感到非常的流暢自然,值得細細回味。二任夫人的單純還可以體現(xiàn)明確的地方是她對于邁克西姆的愛摻雜著很少的利益沖突,更多的仍是精神享受。她來到曼陀麗,為了和他相親相愛,她甘愿被前任的心腹各種高低端黑,忍氣吞聲。對待其他仆人即使在前部是因為不適應,后來也并未趾高氣揚的謙虛做派,也能夠表現(xiàn)出她與類似范霍柏夫人之類浮夸勢利的作風的優(yōu)越性。對于該人物,想必作者并不意在塑造一位真善美的圣母形象。但由貧賤卑微小女生轉(zhuǎn)變?yōu)閷捜葑R大體的成熟女性的表現(xiàn)難度也不是那么容易,從作者前文的描述字數(shù)都能看得出來,在此也為達芙妮同學點個贊。
      
      丹弗斯太太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一個趨向病態(tài)的護主狂魔,這樣的人比主人還恐怖,還不能招惹。第一個想到與她有共同點的是容嬤嬤(沒有黑她的意思)。但看完后又深感她沒有容嬤嬤與皇后心有靈犀的默契和互相愛護。Rebecca始終還是把她當做一個忠心的仆人和傾訴對象,丹弗斯太太自己也從未揣摩過Rebecca的心理狀態(tài)或者妄圖與她分擔。她始終把R放在不可觸及的神壇之上,以求滿足自己對某種特定形象的無限自我放大和崇拜。在她眼中她認為R有為了自己永葆一種清高和獨立特行的姿態(tài)的義務,任何一種污濁關(guān)系包括婚姻和其他形式對她的占有都是一種褻瀆。所以她也憎恨R的生活方式和態(tài)度,但作為一名仆人的認知,她沒有立場去改變或妄自評論,只能服從和忍受。所以她既瞧不起與R亂搞的男人,也瞧不起邁克西姆。她至始至終都只是一個表面愛R實則非常自私的一個女人。她沒有容嬤嬤與皇后共生死共進退的決心,也沒有容嬤嬤甘愿與皇后犧牲的奉獻精神。R死后她并未以表忠心而同去或者至少離開曼陀麗這是非之地。她依然留在了這里,難道只是為了監(jiān)視邁克西姆的一舉一動嗎,理論上來講R死后她應該不會再在乎邁克西姆的任何行為了,她也不可能對他有所懷疑,而僅僅只是為了保留R在莊園內(nèi)神圣般的地位和她的遺物的話似乎顯得有些站不住腳。因而我個人認為丹弗斯太太是依然在自己腦海中幻想立于神壇的Rebecca,用破壞現(xiàn)任夫人的形象和地位的拙劣方式表達立場和忠心。而最終的火燒曼陀麗,也不過是她惱羞成怒,不愿面對赤裸裸表現(xiàn)在自己面前Rebecca黑暗面的現(xiàn)實的憤慨而已,她不愿讓人毀滅自己心中的R,也不愿目睹邁克西姆逃脫法律制裁的現(xiàn)狀,更不愿面對自己的認識失敗,所以干脆一把大火燒了城隍廟,自己則一走了之。
      
      
      可能是因為筆出女作家的緣故。書中的男性人物都似乎有些陪襯的意味。邁克西姆雖然戲份不少,但并不算特別出彩,他的心路歷程也相對容易理解。而他的忠仆兼好友弗蘭克,與他相比似乎更有文章,至始至終給人以沉穩(wěn)寡言,但內(nèi)心分外嘹亮的形象屹立在這對新人身邊擋風遮雨。大到處理殺人案件,小到維護家庭內(nèi)部穩(wěn)定,都力求親力親為,聆聽小兩口單方面傾訴解悶,因此在二任夫人苦惱之際,筆者甚至也YY過他們倆的小浪漫,說不定如此二任夫人能活得更加灑脫舒適安心。
      
      另外一個筆者比較喜歡的人物是邁克西姆的姐姐(名字太長記不?。?。她的丈夫也是個憨厚靠譜的好人,她也顯然是個刀子嘴豆腐心的典型,大大咧咧卻又粗中帶細。生活的積累和閱歷的洗禮讓這種相對上了年紀的女人能夠呈現(xiàn)出少女們無法企及的成熟韻味。她們懂男人的心,能夠輕易揣摩男人何時何地何想,但又比Rebecca這樣的尤物在某些層面更加理智成熟,同時也缺乏勇氣,逆來順受了。但無一例外,這樣的貴婦角色在當時的社會現(xiàn)狀下無疑是最大獲益者,她們物質(zhì)殷實,精神充實,有愛自己的丈夫和孩子,有受人尊敬的社會地位,可以嘲笑幼稚無知心比天高的小女生,也可以冷眼相對R這樣不可多得的奇葩人物,但更多的時候她們盡自己本能的相夫教子卻又不失情趣地讓男人隨時能感受到煥發(fā)第二春的新鮮感。這是上世紀英國資本主義對她們最真實和靠譜的要求。
      
      
      前面提到此書有些方面與唐頓類似,在此做個梳理,比如丹弗斯太太的忠仆意識就與Miss O‘brian小姐在后期對夫人的竭力保護相似,雖然出發(fā)點迥然不同;男主姐姐就很類似老爺在倫敦的姐姐。也是一個平日里牙尖嘴利愛面子不好相處但關(guān)鍵時候比較靠得住的好親戚,詳見第四季中她對Edith的各種袒護和幫助;其他還有丹弗斯太太的職業(yè)屬性應該與休斯太太相同,還有書中出現(xiàn)的各種社交禮儀,貴族生活嚴格刻板的行為舉止都在唐頓中貌似有畫面性的展現(xiàn)。包括二任夫人前去看望老奶奶的情節(jié),也讓我瞬間想到老戲骨Smith滴水不漏的表演,當然比起唐頓中生龍活虎時常給觀眾來點英式冷幽默的老夫人,書中的癡呆老太太在智商情商上自然差了不是一點點,但這無妨我在讀此書的時候因為有了唐頓能為某些畫面上的腦補行為提供條件,所以才有了以上這些感悟。
      
      
      
      
      
  •     第一次寫書評。
      很特別喜歡這部小說的描寫手法,從昨天晚上一開始讀,就再也停不下來。書中的敘述者在我看來充滿魅力,最重要的是她真實,比起呂貝卡,她不懂世故,不知怎么漂亮地跟別人周旋,處理事情也總是很猶豫,是一個再也普通不過的少女,甚至,她充滿了自卑,唯唯諾諾地生活在呂貝卡的陰影之下,沒有勇氣去追問德溫特,如她所說的,如果自己再執(zhí)著一點,四個月前就可以知道這一切。但我多么喜歡她的真實,她愛德溫特,愛的有些卑微帶著深深的愛慕,在弗蘭克面前,她把他當成朋友,向他吐露自己內(nèi)心的恐慌,那次去看望祖母,她也是考慮怕比尷尬而不是自己有多狼狽,在聽聞真相后,她不是害怕德溫特,而是無條件地相信他說的話和確定他的愛而欣喜若狂。
      我不喜歡麗貝卡,盡管她才是這本小說的主角,這本小說的名字。也許是她對感情不負責任的態(tài)度,也許是她的自我虛偽,好像這世界沒有她搞不定的人和事,這種人太聰明也太危險。
      至于男主角德溫特,他在我眼中是個充滿魅力的人,看到他說出真相,我的心里不知有多開心,好像和”我”一樣感同身受,雖然后來過上了平庸的生活,但曼德利的陰影得以漸漸消失,談不上快樂,也算是平淡的幸福。
      總之是一本讀到一半迫不及待想知道結(jié)尾但又因為文字描寫而帶入情境慢慢看完不覺得疲憊的好書。
      
      
  •     陪小七去圖書館借熱學參考書,在一樓逛來逛去想找司湯達的《紅與黑》,可是果不其然地沒有找到,所幸本著再看看的心態(tài)找到了這一本——達夫妮·杜穆里埃的《蝴蝶夢》。
      說起這本書,我對它最開始的印象是小學的時候了,每天守著cctv10看希望之星英語風采大賽,其中有一期就放了蝴蝶夢電影的一小段剪輯,沒記錯的話就是女主角穿著準備已久的禮服下樓,卻被麥克西姆責罵的場景。不知道為什么我會對這段記憶深刻,大概是因為希區(qū)柯克的表現(xiàn)手法太令人印象深刻了吧。不過盡管如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我還將它與《亂世佳人》和《簡愛》混在一起傻傻分不清楚。準確的說,一直到最近我才勉強分清它們幾個誰是誰的,幸運的是在那時不久后就拿到了這本想讀已久的書。
      不得不說,達夫妮·杜穆里埃無論是敘事手法還是情節(jié)構(gòu)架都讓我有種禁不住要拍案叫絕的感覺,當然這也并不排除是我書讀的少得緣故。剛翻開《蝴蝶夢》這本書,還沒讀完幾章就出乎我意料地吸引人。以至于讓我?guī)缀醴艞壷芪逡辉缟系恼n,犧牲周五所有的午休時間來讀它,甚至坐在會議室等著開會的一小丟丟時間也不愿意放棄掏出書來不顧別人的眼光繼續(xù)往后看。
      關(guān)于書的主角,一開始的時候我是不愛馬克西姆的,我以為他和女主角在一起正如女主角所想的一般,只是為了忘卻那個在外人看來近乎完美的Rebecca。我以為他將臥室搬到相對偏僻的東廂是為了不必記起和Rebecca的音容笑貌,我以為他不愿意去那個小屋是因為害怕想起和Rebecca在一起的幸福時光,我以為他斥責自己的妻子讓她馬上把身上的衣服換下時是因為Rebecca扮過的人物他不能容忍其他人再去扮演。原來馬克西姆對Rebecca的感情和丹弗斯夫人不一樣,不是覺得Rebecca神圣不可玷污,不是喜歡Rebecca到無人可替代,而是相反的感情。故事進行到這里,我不禁覺得之前以為自己是上帝對故事脈絡已然通曉的感覺其實都是作者給我們挖的深坑,到最后才能讓我們?nèi)绱梭@訝。而我真正愛上馬克西姆是在Rebecca表兄對女主出言不遜時,一言不發(fā)上前狠狠揍了他一頓的場景開始的。書里的馬克西姆給我的感覺是沉默的,將情感全然收藏于心,只有在提到Rebecca相關(guān)的事情的時候才會出現(xiàn)崩盤的情況,但那是由于他的恐懼,和突然揍人的感覺是不一樣的。馬克西姆爆發(fā)的一剎那,對女主的愛就已經(jīng)足夠明顯地躍然于紙上了,這個場景設(shè)置在我看來真是絕妙的。在兩夫妻誤會解除之后來這一出,簡直是錦上添花,之前我們所懷疑的他對女主的感情之類的情緒也全都隨著他揮出的拳頭一起消逝了。然而整個故事還沒有跟著這個節(jié)拍一起結(jié)束,暴風雨還在興頭上。從發(fā)現(xiàn)Rebecca尸體開始就提心吊膽,生怕馬克西姆殺人的事情敗露,但作者總是壞心眼,每每在我們快要放下心來的時候又來一個線索指向馬克西姆,所幸最后善良的作者還是沒有讓馬克西姆走進監(jiān)獄。不過就算如此,在小說的最后作者也營造了足夠緊張足夠駭人的氛圍,雖然沒有明說,但是讓大家都知道發(fā)生了什么的影射作為結(jié)尾真的不能再妙!
      《蝴蝶夢》英文名《Rebecca》,應該說表面上講述的是沒有名字的女主和男主馬克西姆從相識到結(jié)婚,到最后共患難的故事。然而在這樣一個故事里,一個從一開始就已經(jīng)能夠死去的人,從一開始一個模糊的輪廓,到最后完全豐滿的人物成形,簡直讓人覺得不可思議。這應該算是本書的一大亮點了吧,讀來確實令人折服。
      這樣一本《蝴蝶夢》,寫到最后實在是想單獨提出來感嘆一句:這書果然不能再贊了!?。?br />   
  •     好吧,我這本書最關(guān)注的對象不是呂貝嘉,而是那位從頭到尾我們都不知道名字的“我”。
      
      “我”遇上了那位德溫特先生,墮入愛河,結(jié)果在呂貝嘉的陰影下愛得戰(zhàn)戰(zhàn)兢兢--這大概就是書中前半部分的內(nèi)容。
      
      “我”遇到了MR.de Winter,一開始為他喪偶而感到傷心。愛上他、來到曼陀麗,生活在呂貝嘉的陰影下,卻又自信心全無,總覺得自己不如呂貝嘉---那種微妙的戀愛心理。
      
      大家都說全書中最吸引人的角色是呂貝嘉,我不這么認為。在我看來,呂貝嘉更像是一面鏡子,把“我”心理的不平衡、不自信、妒忌心全都照應出來---寫呂貝嘉,更多是表現(xiàn)‘“我”戀愛中的恐慌感?!拔摇钡膫€性其實也是鮮明的,這是一位有點小聰明卻自信不足、戀愛中有點勇敢但更多是膽怯的一位少女,這正是許許多多當時女性形象的寫照。
      
      而在呂貝嘉真面目暴露之后,她顯現(xiàn)的又是另一個面孔,她開始長大,勇敢站起來支持丈夫、"us against the world"。這各種的原因,應該是她真正知道了自己并不是不如呂貝嘉,丈夫是真的愛自己而非找慰藉吧。自信,哪怕是從悲劇、真相中獲得的,也是一種戀愛的力量。
      
      我無意將女權(quán)主義的觀點套進此書,在我看來這更多是一個愛情小說,但我還是要說,呂貝嘉和“我”正是當時女人的寫照。一個表面守婦道,內(nèi)里各種搞;一個表面瘦小、膽怯,內(nèi)心卻善良。好的壞的性格特質(zhì),都體現(xiàn)、并只能體現(xiàn)在了情感關(guān)系中,不知道該說性愛、戀愛能體現(xiàn)人的本質(zhì),還是說當時女性低才好。
      
      至于德溫特先生,看到有評論說他是男權(quán)主義者……笑死我了。其實他就是個有點膽怯的可憐人。他的心情很好理解,娶一個美麗迷人聰明的老婆回家,結(jié)果她控制了曼陀麗的一切,控制財政,跟各種男人亂搞還搞到家里來,不要說男人了,女人也接受不了自己的另一半是個控制欲狂人吧。所以說他跟“我”結(jié)了婚,一位表面看上去單純可憐的小姑娘,但跟她在一起,聊天很開心沒有壓力,她不會算計、她很直接、善良、她很愛我,即輕松又舒服。
      
      說那些找“我”是因為“我”單純好控制的人,難道非得要讓男人去找個事業(yè)型女人、強勢有氣場、極度聰明,才叫不是男權(quán)主義者嗎?呵呵。
      
      這是個關(guān)于愛的故事。
  •     胡亂幾筆而已。
      
      
      這個故事從另一個角度就是諷刺社會對女人的要求過于死板和表面的,我想此書出版后也無疑增強了很多少女的自信心--做人嘛,最重要還是善良。
      
      我們美麗的Rebecca,聰明自信樂觀等等等等。。一切美好的詞語都能被用到她的身上。但實際上她卻是一個懦弱膽怯的女人。
      
      她熱愛自由,但卻讓自己置身于她厭惡的2B社交圈子,成為曼陀麗最高貴的女主人,還好評如潮---她需要不停地嘲諷周圍的傻逼增強自己的自信心。
      
      她不愛男主,她養(yǎng)情夫,提倡性愛自由---她卻偏偏要跟男主結(jié)婚。
      
      她不屑金錢---卻不斷榨干男主的錢包。
      
      她美麗自信無畏---卻恐懼于cancer,恐懼于死亡。
      
      她厭惡這個社會強加于女人的條條框框,卻不敢勇敢地打破它---這不是懦弱是什么?
      
      而反觀我們的女主。一開場,氣場簡直弱到爆。去到曼陀麗,處處活在Rebecca的陰影之下,戰(zhàn)戰(zhàn)兢兢,那小女人不自信敏感多疑的自顧自想真是襯托起Rebecca的高貴來了。。。但是真相大白之后,她知道她老公殺了Rebecca之后,她勇敢地站在了老公的一邊,在法庭上在去調(diào)查的路上,她都展現(xiàn)出此前她沒有過的堅強與大氣。。這種品德,才是實質(zhì)吧。
  •      讀這本書僅僅是因為有位學姐跟我嚴肅的探討了一次描述性語言在小說中的功能性這個問題。確實,近似神話般的曼陀麗莊園,藤蔓豐盛盎然生機的曼陀麗,有迷人的血紅色石蘭的曼陀麗,燒紅天際化作飛塵的曼陀麗,哪怕荒敗枯朽都讓人魂牽夢繞的曼陀麗,成為這戲劇和主人公們的公正見證,和命運起伏互照輝映,最可貴的在于,她幾乎承擔了大部分的懸疑鋪墊——諱莫如深的人們,深不可測的曼陀麗,共同烘托起人已不在又處處都在的呂蓓卡。
       我覺得這是本書最出色之處。呂蓓卡大約是史上最拽的女主角,不露一次面,連一次正面描寫都沒有,卻統(tǒng)治了整個故事和曼陀麗。而我們的女主角,也終究淪為自卑的局外人。
      
  •     幾乎所有的愛情故事都是由兩女一男,或兩男一女構(gòu)成的,為了自己心愛的人或廝殺到底,或放手成全,而Rebecca這個故事里,卻是講了兩個陰陽相隔的女人,為了一個男人,糾纏不清的故事。
       ‘I could fight the living but I could not fight the dead. If there was some woman in London that Maxim loved, someone he wrote to, visited, dined with, slept with, I could fight with her. We would stand on common ground. I should not be afraid. Anger and jealousy were things or tired or different, and Maxim would not love her any more, But Rebecca would never grow old. Rebecca would always be the same. And she and I could not fight. She was strong for me.’ (from Chapter 18)
      這是Mrs. de Winter的一段獨白,她本是一個涉世未深,單純幼稚的女孩,卻因為這樣一段婚姻而瞬間成長,她與自己心中的Rebecca斗爭到底,庸人自擾之。
      
      Max是一位中年男子,幾乎擁有了女性對男性的所有向往,唯獨缺了一個也至關(guān)重要的因素—性功能,文中幾乎沒有對于性的描寫,但可以從一些文字中得知Max早已力不從心,‘The bed beside me looked stark and cold’. ‘ It seemed to me, … staring at the wall… at Maxim’s empty bed’ 這對新婚燕爾分床而睡。他脾氣暴躁,卻一直戴著社交面具,他冷漠,因為在他心里最重要的是Manderley莊園,第一段婚姻,他不愛自己的妻子Rebecca,但卻畏懼離婚,他不愿被眾人議論,更不愿意失去自己的這棟不動產(chǎn)Manderley。這樣的恐懼,不僅毀了他自己的生活,也把Rebecca逼成了一個近似瘋狂的女人。Favell說Max是Othello,但是Othello殺妻是處于嫉妒,因為他深愛著Desdemona,并且對自己的行為悔恨不已,而Max不愛Rebecca,他沒有后悔,只是一種會被逮捕的恐慌。雖然最終Max沒有收到法律的制裁,但Manderley被燒成了一片灰燼,如同剝離了他的靈魂,行尸走肉般的活著,不比牢獄生活要強多少。
      而就這樣一個男人,卻一直被人深愛著,也許因為他帥氣的外表,也許是因為他厚實的家底。當初迎娶Rebecca時,Max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幸運的人, Rebecca具備了一個妻子該有的教養(yǎng)breeding, 智慧brains,和美艷 beauty??蛇@只是外人所見。Max自稱從未愛過這個女人,想必這個世界上也沒有一個男人會想要自己的妻子是被眾多男人垂涎三尺的對象。男人們更希望自己的妻子是賢良淑德的好主婦。在Chapter 11中,F(xiàn)rank說kindliness, and sincerity and if I may say so—modesty—are worth far more to a man, to a husband, than all the wit and beauty in the world. Max愛不起Rebecca, 因為他滿足不了這個女人的欲望。而Rebecca最終得知自己身患絕癥的時候,選擇了讓她愛過的男人用一種極端的方式來結(jié)束他們之間的所有愛恨情仇。
      ’If I had a child, Max, neither you, nor anyone in the world, would ever prove that it was not yours. It would grow up here in Manderley, bearing your name. There would be nothing you could do. And when you died Manderley would be his. You could not prevent it. The property’s entailed. You would like an heir, wouldn’t you, for your beloved Manderley. You would enjoy it, wouldn’t you, seeing my son lying in his pram under the chestnut tree, playing leap-frog on the lawn, catching butterflies in the Happy Valley? It would give you the biggest thrill of your life, wouldn’t it, Max, to watch my son grow bigger day by day, and to know that when you died , all this would be his?” (Chapter 20)
      Rebecca果然聰明絕頂,Mrs Danvers說Rebecca不愛任何一個男人,她對男人只是游戲,但如果她沒有愛過Max,又怎能如此對于Max來說Manderley莊園才是最重要的,愛之深,恨之切,她讓不愛她的這個男人來結(jié)束這段對誰都是痛苦不堪的婚姻,也讓這個男人的生命中永遠都有她的影子,Rebecca贏了。對于Rebecca來說用了這樣一種方式,也結(jié)束了她對于衰老的恐懼,以及得不到真愛的遺憾?!?There was only one thing ever worried her, and that was the idea of getting old, of illness, of dying in her bed.’ ‘ When I go, I want to go quickly, like the snuffing out of a candle.’ 最后她果然死的很干脆。
       另一位故事中的主要敘述人,也就是Max的第二任妻子Mrs. de Winter,一直活在自己的想象中,一切表象,讓她覺得Max對Rebecca無法忘懷,她有點自卑,沒見過大場面,但她單純,涉世未深,即時讓她和Max分床睡,沒有太多的親密,她依然深愛Max,這是小女生的愛,在小女生的愛情中,性不是最重要的,她更想要的是一種關(guān)懷,一種依靠,可是進入這段婚姻之后,她開始與自己的假想敵較勁,她開始效仿,慢慢失去了自己的稚嫩,Max說這是他一手造成的,本身是個女仆的她,開始做了女主,起初的不適應到后來可以對仆人呼來喝去,這些都是細微的內(nèi)心變化。每次看到Max一言不發(fā)的時候,她總是會低頭認錯,苦苦央求,這和Rebecca截然相反,Max喜歡這樣的女人,乖巧聽話,把自己的男人視為是神,Max完全有能力駕馭這樣的女人。但她卻一直想把自己變成Rebecca. 女人的內(nèi)心無比復雜又無比簡單,簡單是因為她們的大腦里基本都是與感情相關(guān)的內(nèi)容尤其是那個年代,復雜是因為本來簡單的一段愛情總會在她們的腦子里提煉加工過后成為剪不斷理不清的關(guān)系。歸根到底,女人們把男人想的太復雜啦。就如Max說的:’Men are simpler than you imagine.’ 女人的腦子越復雜,深愛的男人就會走的越遠。三個人的愛情故事,最終是個悲劇。
      現(xiàn)實生活中,男人確實也不復雜,他們要的也無非是一個恪守婦道的妻子,樸素,顧家,養(yǎng)育好自己的孩子。這種女人比較適合步入暮年的男人,而血氣方剛的男人們內(nèi)心渴望有一位像Rebecca那樣, 風情萬種,像蛇一樣的女人,可以滿足自己性需求,性幻想。Max之所以不愛Rebecca有部分是因為他沒有那樣的需求,于是看到這種類型的女人只有厭惡。
      我們總是不滿于現(xiàn)狀,但對改變卻素手無策,寧可聽其擺布,最終用一種毀滅的方式來終結(jié)一生。我們總是不懂愛,我們在攀比和嫉妒中把愛一點點吞噬,在互相折磨中,看輕了愛。愛情在我們的世故中消亡殆盡。我們被內(nèi)心的惡魔驅(qū)使前行,很多人都去到那個背離初衷的目的地,再也回不了頭,這就是成長。
       ’We all of us have our particular devil who rides us and torments us, and we must give battle in the end. We have conquered ours, or so we believe.’ (from Chapter 2)
      
      
  •     這本書寫的還是挺好的,心理與環(huán)境的描寫非常精彩,但是里面的恐怖氣氛、神秘色彩、女主人公的懦弱、膽小、自卑(雖然她的懦弱、膽小是由于她的年輕,她自卑是因為她不敢肯定男主人公是否愛她,為什么會愛上他),這些都讓我心里時時緊張,這種感覺不是很舒暢。但總的說來,我還是挺喜歡這個故事的。1940版的電影演的很不錯,里面的女主演長得清純、高貴、美麗、溫柔、善良,雖與書上略有差異,但是我很喜歡。
  •     這本書,是室友推薦的,看她那么積極的樣子,才特意找來看的。
      
       這是我第一次,不喜歡一本書的第一視角。一本書完結(jié)了都不知道她的名字,這樣說來,也挺可悲的。并不是因為作者對她的描寫很清淡,而是對她本身的性格不太喜歡。自卑,惶恐,像的小孩子??墒悄?,她卻總想成為主人公一般的存在。
      
       相對于書中所刻畫的呂蓓卡的形象,她更像是一個良家婦女,而呂蓓卡確實一個蕩婦??墒俏蚁肟赐甏藭娜?,應該大多都是喜歡呂蓓卡的吧,她更直率,敢做敢當。這樣的人生,才不叫虛度吧。相比于為了愛情而放棄一切,我是覺得,人生的精彩,是依靠自己而不是別人的。
      
       同樣的,我也看不上德溫特。雖然是由他殺害了呂蓓卡,不過他一樣是一個懦夫罷了。雖然他應該算是富有并且有教養(yǎng)的,不過,他連自己的祖業(yè)都沒辦經(jīng)營,而他也始終被呂蓓卡牽著鼻子走,想想也沒有什么了不起的。
      
       我想這本書后來改叫蝴蝶夢大抵是因為書的開頭是由夢引起的吧,而且,曼陀麗于她也不過是一場夢。她從來都不是曼陀麗的主人。
      
       雖然德溫特最終沒有被制裁,不過,最后的結(jié)局也算是很合人意的。我很喜歡,屬于呂蓓卡的曼陀麗,也很喜歡在曼陀麗的呂蓓卡。
      
       最后,除了書里一些環(huán)境描寫很拖沓外,這本是很值得一看的。
  •        
         達芙妮·杜莫里哀在《蝴蝶夢》中講了一個女子嫁到曼陀麗莊園,卻不得不生活在他的前妻——已經(jīng)死亡的呂蓓卡的陰影下的故事,這個故事很好地說明了人類對于“重復”的恐懼。
         “她曾涉足的地方景色依舊;到處都還有她親手撫摸過的東西,也許柜子里還收藏著她穿過的衣服,上面仍然留著香水的氣味。在我的臥室里,壓在枕頭地下的那本書 ,她就曾經(jīng)捧在手里。我仿佛看見她打開空白的第一頁,臉上掛著微笑,一揮彎曲的筆尖,在紙上寫下:‘給麥克斯——呂蓓卡贈’?!保ǖ谖逭拢?br />      “我坐在一邊,雙手托著腮幫子沉思···她的手曾擱在這兒的扶手上;她曾從一具銀咖啡壺中往外斟咖啡,把杯子送到唇邊;同我此刻的姿勢一樣,她也曾俯身去愛撫長毛狗···”(第七章)
         “我老是猜想曼陀麗在過去大概是什么樣子。”(第十一章)
         “我暗自尋思:呂蓓卡也是這么做的。她也像我這樣,拿起紫丁香,一枝一枝插入這只白花瓶。我并不是第一個想到要這么做的人。”(第十二章)
        故事中的“我”直到在最后得知呂蓓卡的荒淫無度的本性前一直對她懷著深入骨髓的恐懼感,她害怕自己要做的事都被呂蓓卡做過了,自己要說個話也都被呂蓓卡說過了,自己撫摸過的狗也曾圍繞呂蓓卡轉(zhuǎn),自己使喚的仆人曾經(jīng)侍奉過呂蓓卡,自己牽過的丈夫的手還存留著呂蓓卡的溫暖···她一直生活在呂蓓卡遺留下來的世界里無法掙脫,因為呂蓓卡的過分優(yōu)秀而無法超越,始終覺得自己笨手笨腳、低人一等。直到最后發(fā)現(xiàn)呂蓓卡和麥克西姆的婚姻并不美滿,而且呂蓓卡也不像外人所說的那樣無可挑剔,她氣質(zhì)超群,但是蛇蝎心腸,善于交際,但是心懷鬼胎,一旦失去了和“我”的可比性,呂蓓卡的陰影就立刻消失了。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我”之所以此前那么害怕呂蓓卡只是因為害怕重復。每個人內(nèi)心里堅信自己的人生是獨一無二和無可取代的,我們是去發(fā)現(xiàn)而不是去經(jīng)歷別人走過的路,這也是我們存在下去的最大的根據(jù)。可是當我們發(fā)現(xiàn)我們的卓越之路被堵死之后,便會陷入一種壓抑和絕望。
        《圣經(jīng)·傳道書》里面所羅門王說:“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作的事,后必再作。日光之下并無新事。 豈有一件事人能指著說,這是新的?那知,在我們以前的世代早已有了。已過的世代,無人記念;將來的世代,后來的人也不記念。”這段話一語道破了人性的局限。人類從進化為人類以來就懷著七情六欲而生存,可是幾千年幾萬年以來人類仍然是懷著七情六欲來生存,人性的領(lǐng)土不增不減,人們很難說會在自己的時代超越歷史上最偉大的愛情、最波瀾壯闊的戰(zhàn)爭、最難以置信的邂逅,所有能想到的,都被經(jīng)歷了,我們最特立獨行的行為在歷史中也是中規(guī)中矩和司空見慣之舉,這無疑是人類的困境。即使位高權(quán)重如所羅門王,擁有無盡的榮耀、財富、智慧以及美德,可以為所欲為,能夠得到天下一切想要的東西,卻因為自己生活在重復中,而后人亦將重復自己而陷入絕望,悲哀地說出“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這樣的扼腕之嘆。這種對于人類局限的認知也許是酒神精神的起源。尼采這樣描述酒神精神所達到的狀態(tài):“此刻,貧窮、專斷或“無恥的時尚”在人與人之間樹立的僵硬敵對的藩籬土崩瓦解了。此刻,在世界大同的福音中,每個人感到自己同鄰人團結(jié)、和解、款洽,甚至融為一體了。”也許正是因為生存的困境和無法轉(zhuǎn)移的局限性帶來的深入骨髓的憂慮感,這種被拋擲到茫茫虛空中無依無靠、無路可走的悲哀,以及對于人的必死性的恐懼,才使希臘人創(chuàng)造出悲劇并借此得到解救。只有在希臘人那里,大自然才達到它的藝術(shù)歡呼,個體化原理的崩潰——人的自我放棄才成為一種藝術(shù)現(xiàn)象。
        尼采解釋說希臘人創(chuàng)造奧林匹斯神話是為了活下去,只有在神的普遍光輝的照耀下,人才可能承受得下這慘淡的充滿局限性的人生。超越不僅僅是后來基督教文化的核心概念,而且是希臘神話的核心概念。超越所設(shè)定的彼岸。不僅是對人性的補償,而且是對人性的呼喚。不僅是對現(xiàn)實人性之局限的厭棄,更是對理想人性的光輝的景仰。只有作為審美現(xiàn)象,生存和世界才是永遠有充分理由的,也只有在酒神精神洋溢的世界,人生才可能是審美的?!八囆g(shù)拯救他們,生命則通過藝術(shù)拯救他們而自救”,生命與藝術(shù)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guān)系,正如秋天之于楓林紅葉,春風之于陌上楊柳。尼采在《悲劇的誕生》前言中說:“藝術(shù)是生命的最高使命和生命的形而上活動?!?br />     誰不愿意自己的生活像詩歌一樣精彩呢?在一個喪失了新鮮感的世界里,在一個生存碎片化和虛無化的世界里,在一個可能走向窮途末路的世界里,審美的藝術(shù)活動是讓人得救的唯一途徑。這難道不是海德格爾提倡詩意的棲居的原因?
  •      早就對這本書有所耳聞,看簡介一直以為是試驗派或者什么深重的大部頭,讀起來才發(fā)現(xiàn)是一部很精彩的作品。情節(jié)異常有吸引力,故事節(jié)奏掌握恰當,語言也并不晦澀難懂。
      
       雖然是多年前的懸疑作品,很多地方有“一看知道結(jié)局”的感覺,但是故事展開依舊給人很多意想不到。麗貝卡其人的個性隨著故事的推進被一點一點揭露,這是最大的伏筆。其次是麥克斯的謀殺、案件審判中的起起伏伏、麗貝卡的絕癥和最后火燒山莊。故事情節(jié)相互交織,構(gòu)思十分嚴密,即使放在今日也毫不過時。
      
       說起稍有遺憾的地方,大概是人物刻畫部分。除了麗貝卡值得細細品味之外,作者對于“好人”與“壞人”的區(qū)分實在是有些涇渭分明,尤其是反面角色的刻畫,如費弗爾、丹弗斯太太等,或道德淪喪或理智喪失,全是對其陰暗面的描繪,不免讓人覺得有些單薄。當然對于讀者來說,還是希望那些正面角色越光明越好。
      
       故事氣氛渲染得很到位,古宅、怪人、兇殺都為其增色不少。但有些地方有些過于強調(diào)“怪奇”和“詭譎”,大概是哥特小說的特色也未可知。但是書中總能看到主人公“有不祥預感”的描寫,次數(shù)多了,也不免有些厭倦。
      
       最后,譯林的這個版本的翻譯文筆優(yōu)美,字詞考究,人物對話用語得當,且完全沒有翻譯腔。因此譯作本身也很值得推薦。
      
       以上。
      
      
      
      
      (情節(jié)吐槽:其實灰姑娘嫁給王子也不見得會幸福。所以我對男女主角今后的生活感到懷疑……當然完全有可能是出于自己嫉妒心啦不想看窮學生嫁高富帥啦【【【。)
      
      
  •     曼陀麗,曼陀麗。美得不可方物。而它的下面是什么。
      
      Rebecca,她活著的時候,只要求:眾人臣服,對我跪下就好了。
       她的真實卻非表面上所見。
      
      Maxim,他的疏離感源自于對真相的恐懼和躲避。
      
      Danvers,她的自己真的存在過嗎。她是對Rebecca一直俯首跪下的 人,直到死。
      
      那個不自信,含著胸,顫巍巍,脆弱,平凡的“我”,帶著對愛的美好憧憬來到曼陀麗。在周圍人(無論是傭人還是主人)的強大氣場下,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生活。但是這個“我”卻給曼陀麗帶了最缺乏最可貴的“真誠”。
      
      Maxim最終對“我”坦白,敢于面對事實,對愛人坦誠。至此——“沒有任何人的陰影在我們之間。”
      
      最終,一切的浮華和虛假埋葬。曼陀麗,被高聳密集如火焰般的石楠占據(jù)。最后被如石楠般的火焰吞噬。
      
      作者最終安排,唯有真誠和選擇真誠的人逃了出來。我和他。
      
      
      
      
  •     蝴蝶夢像是把簡愛和呼嘯山莊揉在了一起,簡愛的大致構(gòu)架敷上呼嘯山莊的森冷、極端和狂熱。
      
      呂蓓卡像是簡愛的伯莎·梅森和呼嘯山莊的凱瑟琳合體,“我”像簡愛(也許還有凱瑟琳之女),邁克西姆像簡愛的羅切斯特先生和呼嘯山莊的埃德加合體,呼嘯山莊的希斯克利夫則分裂成了情夫和丹弗斯太太。
      
      雖然算是融合了簡愛和呼嘯山莊的某些特質(zhì),它卻比后二者更會講一個完整的故事,比簡愛生動,不是平鋪直敘,而是倒敘,賣著關(guān)子,臨近結(jié)尾才撥開簾幕讓人一看究竟,一直有柄小勾子勾人看下去——為什么曼陀麗會被燒掉,為什么“我”和麥克西姆要離開那里。與此同時還比呼嘯山莊凝練。
      
     ?。ó斎灰灿锌赡苁俏椰F(xiàn)在和小時候的閱讀口味不一樣了,還記得那時候看簡愛處于一種昏昏欲睡但又不得不看完的狀態(tài),而呼嘯山莊,雖然不能說很喜歡,但至少直到凱瑟琳剛死的地方都還看得津津有味,后輩的故事、希斯克利夫的復仇故事則覺得冗長到?jīng)]耐心了,當時覺得喜歡的也是凱瑟琳和希斯克利夫那種“明明是另一個對方,愛到極端發(fā)狂,但是沒有在一起,永遠無法在一起”的感覺。還有口亨現(xiàn)在我才不要復習簡愛和呼嘯山莊呢。)
      
     ?。―表示可能是它的寫作方法更接近現(xiàn)代人口味)
      
      雖然說蝴蝶夢算不上懸疑小說,也不是什么推理小說,但這篇的手法可以算是某種程度上的敘述性詭計了,第一人稱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失真和隱瞞性的敘述——因為一直用“我”的眼光來看事情,于是一直渲染呂蓓卡的完美得體、邁克西姆對呂蓓卡的思念和愛意、眾人對呂蓓卡的懷念愛戴,到后來才揭開“我”以為的愛意其實是憎恨,弗蘭克的不自然其實不是愛戴是反感,比阿特麗絲的輕描淡寫不是喜歡是貶抑。
      
      這是個很會講故事的作者,雖然沒有一個角色討我喜歡,但是情節(jié)和文字都很好,寫景的手法也漂亮,又熱鬧又冷清。呂蓓卡的最后一個惡作劇是最妙的地方,注定邁克西姆從故事一開始就已經(jīng)輸了,而呂蓓卡已經(jīng)贏了。但是一個很致命的地方在于關(guān)子賣得過長,精華全在后百分之三十,而讀者足以被它蒙蔽,在讀到前百分之三十的地方就會以為這就是一本普通的言情小說而丟開手去。
      
      女主角“我”的腦補能力已經(jīng)無敵了,丹弗斯太太則生動地詮釋了什么叫做唯粉真可怕。
  •       閑話不扯,談談呂貝卡。這部小說里,一直沒有出場的是她,可是一直存在于所有人心里的也是她。外人認為這個尤物無可挑剔:美麗,高貴,聰明,能干,具膽識,有魄力;可是在丈夫德溫特眼中是個十足的惡魔,婊子!她能裝得讓所有人都看不到她的心,看不到她的放浪,可以和任何人打成一片,迷惑眾生。她會做出有違道德的事,也在清理之中。這個女人太獨立,太有膽識,她可以騎馬勝過男人,自然就可以獨自駕船出海。她誰也不愛,她只愛自己。她不想成為誰的附屬品,不想在名字后冠上某個男人的姓。想想多可怕,為什么穿什么衣服要征求你的意見?為什么說話要看你的顏色?為什么舉行party的邀請賓朋的一定要隨你的愿?僅因為冠你之姓!
       我覺得這是部女性解放小說,書中的兩大女主人,來自兩個時代。呂貝卡,儼然是個女權(quán)主義者,她追求著自我的自由,享受各種男人,享受著歡愉,或許被人稱作婊子,那又如何?她有一間只屬于自己的小屋。任何人可以在這里過夜,卻得不到居住權(quán)。天一亮,就要走人。我覺得呂貝卡可能不會帶太多的異性過來,一個愿意出海的人,都有一顆拴不住的心,她或許只是希望,可以這樣一直下去,看看書,發(fā)發(fā)呆,睡睡覺,都可以,只有在哪里,她才會覺得自己是主人,自己是呂貝卡,不是曼陀麗的女主人,不是德溫特夫人。而可憐的另一位德溫特夫人——續(xù)弦夫人,卻是那么中規(guī)中矩。也難怪會得到男主的垂愛。男人都希望自己有一個呂貝卡一樣的妻子,同時又害怕?lián)碛?。只是因為難以馴服?不,不是的。他們,是害怕,女人得到的尊敬比他們多,贊譽多,膽怯自己的光芒被她掩蓋。使男人這個碩大的太陽躲在月亮的清輝下。他們受不了控制女人的這種把戲反運用在自己身上。
       自始至終,男主沒愛過呂貝卡,卻滿足與呂貝卡給莊園帶來繁華帶來榮譽的情感中。男人怕的只是面子。而這位續(xù)弦夫人,姿色遠遠比不上呂貝卡,為人木訥,可男人看上她的是她的天真與隨遇而安任人擺布的本分。曼陀麗的那場化妝舞會,不是續(xù)弦夫人打扮成以前呂貝卡的樣子讓他生氣,而是她婚后第一次違背了他的意愿——沒有打扮成,愛麗絲,那個天真的孩子。男人真天真,娶個妻子希望她一直保持這認識她時的感覺,殊不知,女人自己能變得更完美。這,或許也是一種控制與擺脫吧。當呂貝卡尸骸發(fā)現(xiàn)的時候,男主摸著續(xù)弦夫人的頭驚訝的說,
       “你那種小妞兒似的滑稽而迷惘的表情,那種我喜歡的表情,已經(jīng)消失的無影無蹤,再也不會有了……你一下子變得老成持重了……”德溫特又怎會知道,這個小妞多少次因為不老成壓不住場子,怕做不好德溫特太太,而憂傷?現(xiàn)實中,又有多少男子因為女人一直天真爛漫,無法成熟而離開?
       男人要女人這樣,要女人那樣,男人,你到底想要哪樣?
       呂貝卡下場雖然凄慘,卻真真正正活出了自己。
        伍爾夫曾經(jīng)寫過一本書,叫《一間自己的房間》,書中鼓勵女子們要獨立,有意見自己的小屋。我想,在這里引用這書中的一句話是最好不過的“A woman must have money and a room of her own if she is to write fiction.”
  •      《蝴蝶夢》的原名是《呂蓓卡》。相對而言,我還更喜歡《蝴蝶夢》這個名字,女主角所經(jīng)歷的一切何嘗不像是個夢呢,如蝴蝶般美麗,而這美麗也如同蝴蝶的生命般短暫。當然《呂蓓卡》更符合文章的中心。畢竟她雖死猶生。一直一直如幽靈般潛伏在曼陀麗的每一個角落,棲息在那兒每個人的心里。
       看開頭的時候,我以為只是俗套的灰姑娘把戲,一個經(jīng)歷喪妻之痛的中年男子,富有,英俊,他的年齡更讓他增添了有別于小伙子的沉穩(wěn)魅力,一個被美國老太婆雇傭來當伴侶的年輕姑娘,雖然長相平凡,但是卻充滿活力,有想法,心地善良。多么標準的一個灰姑娘啊。但是如果緊緊只是麻雀變鳳凰的故事或者王子跟公主從此幸??鞓飞钤谝黄鸬尿_人把戲的話,這本書終究只能算是三流言情小說,與它的評價不夠相符。
       之后看到邁克西姆對于前妻的諱莫如深,由其是從“我”這個角度去描寫,更像是篇替身文,當“我”得知了呂蓓卡的完美時,當“我”誤以為邁克西姆深愛著她時,由其是當劇情發(fā)展到化妝舞會的時候,因為“我”的失誤而導致邁克西姆發(fā)了脾氣之后,我就更加認定了是篇替身文,并且為女主深深的不值。但是接下來便迎來了本書的高潮部分,一個真實的呂蓓卡,放浪形骸,心腸惡毒的呂蓓卡出現(xiàn)在了我的眼前。以及她死亡的真相。
       這本書最讓我震撼的是當我看到貝克醫(yī)生說呂蓓卡是得了癌癥而不是懷孕的那一刻,書中的人被震住了,我也被震住了。就像丹弗斯太太所說,呂蓓卡是個天不怕地不怕的人,她不會讓自己被病痛折磨,甚至還準備將邁克西姆一起拉向死亡??梢娺@個女人的心計和惡毒。
       最后一場大火燒毀了曼陀麗,曼陀麗因為呂蓓卡而美麗,也因為呂蓓卡而毀滅。邁克西姆想盡辦法想要保住的曼陀麗從此消失了。我覺得很可惜,在筆者的描繪中,那么美麗幽靜的曼陀麗讓我心生向往,可就這么消失了。但是這才是最好的結(jié)局,是點睛之筆。隨著曼陀麗的毀滅,過往的一切都煙消云散了。
       于是,他們?nèi)チ藝?,在一家旅館里過著單調(diào)平靜的生活,可誰說這樣的生活不美好。他們輸給呂蓓卡了嗎?我想不是的。
       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是對于這對患難與共的夫妻最好的饋贈。
       不過,對于邁克西姆,我還是想說,事情發(fā)展到這種局面,他自己還是有責任的,雖說他是被騙的,也是為了曼陀麗才妥協(xié)的。還有呂蓓卡,她身上其實也是有閃光點的,至少那種天不怕地不怕的氣勢,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本領(lǐng)也確實不錯,不過在背后嘲笑他人,拿他人作樂就太卑劣了。至于女主角,更得我青瞇,當然絕對不是因為她長相平凡心地善良這種被寫爛的性格,光從她在受了那么大的打擊后還是堅持著出席了化妝舞會那一刻,我就知道她的勇敢,以及從作者為數(shù)不多的描寫他們之后生活的畫面,我可以想象出她一直都是邁克西姆的依靠,她已經(jīng)獨當一面,從一個小姑娘變成了一個真正富有魅力的女人。
      
      
      
  •     《蝴蝶夢》一書最大的亮點在于其懸疑性,幾個誤會吸引讀者,峰回路轉(zhuǎn)豁然開朗之時又會讓讀者大呼過癮,這便是講故事的藝術(shù)。最大的誤會便是:從小說一開始,邁克西姆一聽到麗貝卡的名字、海邊小屋、大海等就會神情陰郁,讀者和”我“都以為他沉浸在追憶故人的悲痛中,實際在后面才得知,是因為邁克西姆殺死了偷情的麗貝卡,麗貝卡跟邁克西姆之間毫無感情可言。還有一處,麗貝卡的記事本上的線索指引大家去貝克醫(yī)生處求證,本以為麗貝卡當時懷孕了,最后才揭曉答案,麗貝卡患了癌癥,而且,她故意引誘邁克西姆殺死了她。全書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句:Rebecca is the winner! 事實也如此,當大難不死的夫妻二人連夜趕回曼徳麗莊園的時候,他們看到了天際的火光。竊以為結(jié)尾處書的處理比電影好,只是到火光就戛然而止,不必描繪火場,更能讓人毛骨悚然,感到無處不在的麗貝卡的陰影。
      
      但就全書來說,小說整體結(jié)構(gòu)過于松散,很多時候洋洋灑灑著眼在毫無作用的次要情節(jié)和大量的景色描寫之上,讓原本很刺激緊張的故事核被沖淡了。其實可以從回曼徳麗的路上開始寫起,在回憶中把“我”與邁克西姆的邂逅簡單描述,而小說僅僅這部分就寫了長長的六章!然后拜訪鄰居等等冗長的情節(jié)一筆帶過即可,但要重點突出他們對麗貝卡的評價和”我“的內(nèi)心由此埋下的陰影。電影因為本身時間的限制,很好的舍棄了無用情節(jié),但是有些地方的銜接又有些不夠自然,但是就其拍攝年代,算是上乘作品了,希區(qū)柯克真的是懸疑大師。
      
       再談小說的缺點,除了拖沓以外,小說中人物沒有起到講故事的作用,很多人物都不是功能型人物,比如羅伯特和弗里恩兩個男仆,對情節(jié)的發(fā)展毫無作用,形同虛設(shè)。改進的話,會刪去其中一個角色,并給他多些篇幅,比如可以由他透露麗貝卡生前的一些細節(jié),還有麗貝卡的忠仆管家丹弗斯太太也是,不然懸念吊人胃口時間太長了會讓讀者厭煩。還有那個海邊小屋的白癡貝恩也可以多些描寫。
      
      此外,達芙妮·杜穆里埃受19世紀的哥特派小說影響較深,同時亦曾研究并刻仿勃朗特姐妹的小說創(chuàng)作手法?!逗麎簟芳词悄7虏侍亟忝弥?,人物設(shè)計和《簡愛》如出一轍:女主人公20出頭,自幼貧寒,外表平平但內(nèi)心美好,男主40多歲,經(jīng)歷過失敗的第一次婚姻,是哥特式英雄,高大,沉郁,有悲壯的貴族氣息,還有外表美貌實則蛇蝎心腸私生活糟爛的前妻和被欺騙的悲劇婚姻。此外也和《簡愛》一樣圍繞一座大宅展開故事。但蝴蝶夢更多的營造了一種陰森恐怖的氛圍,麗貝卡的名字像夢魘一樣籠罩在故事中的人物和讀者身上,神秘魅惑,令人難以忘懷。
  •     不會被掩埋的Rebacca
      ——我不信上帝信魔女
       “Sometimes,when I walk along the corridor here,I fancy I hear her just behind me.That quick,light footstep.I could not mistake it anywhere.It;s almost as though I catch the sound of her dress sweeping the stairs as she come down to dinner.”——本段是《蝴蝶夢》中丹弗斯太太對著主人公“我”追憶呂蓓卡的一段話。在管家丹弗斯太太極端的思念里,呂蓓卡宛若曼德利莊園中的幽靈的形象漸漸清晰。這個惡毒的女人,惡毒的前妻,她精致的綢緞睡衣沒過腳踝,衣擺簌簌作響,穿過走廊,從樓梯上一步步,走了下來。
      
      呂蓓卡活在達夫妮?杜穆里埃的《蝴蝶夢》里。而對于“蝴蝶夢”這個名字,我更喜歡它的英文版原名《Rebacca》。因為在我心里這才是這本小說最貼切的名字——以呂蓓卡的名字來命名。我親愛的,呂蓓卡啊。每次寫到你的名字,我都想把你名字里的那個字母R改為張揚的二號字體。你才是真正主角,曼德利的女主人,而不是書中那個連名字都沒有正式出現(xiàn)的主人公“我”。
      
      當“我”來到曼德利,通過周圍人的描述漸漸勾勒出呂蓓卡的完美形象;當“我”第一次坐在呂蓓卡的桌前,翻動呂蓓卡的抽屜,使用呂蓓卡曾經(jīng)用過的信箋,“我”便感到一股深深的壓力與自卑;當幾近失控的丹弗斯太太將呂蓓卡曾經(jīng)穿過的睡衣舉起貼到“我”的臉上,歇斯底里地叨念著“很柔軟對不對?她的香氣還在上面,自從她最后一次穿過它我就將它照原樣疊好,等她回來以后再一次穿上它……我可以知道她之前到過的每一個房間,因為她所經(jīng)之處便留有她的香味”;當“我”收到丹弗斯太太的教唆,照屋里的畫像裝扮起來出席化裝舞會,當“我”以呂蓓卡曾經(jīng)打扮過的形象出現(xiàn)在樓梯的盡頭……整個宅子似乎都在無休無止地低語——她回來了。她回來了,帶來了德溫特的痛苦,眾人的震驚,以及“我”的崩潰。(每次讀到這里我的心中都掀起一陣狂喜!這是這棟宅子里的暴風雨?。。。。。┑じニ固珴M意地笑了,“No one got the better of her.”——沒有人能制服得了她。沒有人能制服她服侍的呂蓓卡。
      
      她是曼德利莊園的前任女主人,德溫特先生的前妻。她美麗精明,贏得了所有人的喜愛(包括德溫特先生垂垂老矣的祖母),還包括家中的老狗。她在外人眼里具備一個女人的所有美德,美麗,優(yōu)雅,聰慧。然而實際上她具有男子的膽略和心志,陰毒跋扈,她與德溫特的婚姻在光鮮的外表下充滿猙獰的裂痕,她不忠誠,對德溫特充滿敵意與嘲諷,即使死后也陰魂不散,籠罩著整個曼德利莊園。
      
      呂蓓卡從小說的一開始就死了。呂蓓卡活到了小說的最后。
      
      多么鮮活的女人。直白而爽利的人生,難以駕馭的人生。幾乎要顛覆我的價值觀。早有人說過每個人的心中都住著林黛玉和薛寶釵,我們永遠都會在兩種性格之間矛盾著。林黛玉帶著不妥協(xié)堅持死去,薛寶釵因為懂得圓融和現(xiàn)世妥協(xié)而活了下來?;叵胛覀冊?jīng)無比贊許的,各類作品中溫和善良的圣母一般的女主人公啊,是不是太虛弱了呢?那些完美無瑕的女子身上卻帶著虛弱的價值觀留下的痕跡。我們贊美,憐愛她們,也許只是因為她們?nèi)崛醵子诳刂?,而不同于《蝴蝶夢》中惡毒的呂蓓卡,不同于《飄》中默默刨除地里的土豆咽下并告誡自己“寧愿去偷,去搶,也再也不要挨餓”的斯嘉麗,以及《強盜新娘》中可怖的澤尼亞。同為女子,她們強勢而果斷,自私自利而又聰明過人,她們強大而難以駕馭,因為沒有人能夠預測她們下一步會做什么?!@才是我贊賞的女性。美麗的女性。
      
      這世間有很多鳥,而我有金籠子。這些鳥兒或溫婉,或靈動,或艷麗,她們都很愿意住進金籠子里。然而,這世間卻只有一只鳳凰,愿意落在我的梧桐樹上。
      
      呂蓓卡“到這個世上來,就是為的享盡人間榮華”,她確實享受了一輩子;她說“我要看著他們在地獄里受苦,丹尼”——假如她泉下有知,她應該已經(jīng)看到令她歡喜的場面。只是她畢竟死得太早?!岸c此同時,我那位德溫特夫人,那位臉帶微笑,長著俏臉蛋,敢說敢做的大小姐,那位真正的德溫特夫人,卻渾身冰涼,僵臥在教堂的墓地里,被人丟在腦后”。本以為是一場普通的謀殺,最后卻又峰回路轉(zhuǎn)。
      
      是的,直到最后我們也無法判斷呂蓓卡到底是輸了還是贏了。只是在我看來,從生到死,這個格局,這些細節(jié),無一不在呂蓓卡的腦海里。直白而爽利的人生,無一不是呂蓓卡的選擇。當午夜里的火苗將曼德利莊園綿綿點燃,我仿佛看到,我親愛的呂蓓卡在曼德利的石楠花下,在幸福谷的氤氳之中,無比喜悅,笑得猖獗。
      
      你終究是得勝了。帶著你的不妥協(xié),以及深深的執(zhí)念,得勝了。看到這樣的結(jié)局,我心中盤旋的黑鳥,也呼啦啦地,飛出了窗外。執(zhí)念與力量所在之地,審判必然降臨。
      
      此處不得不借用《強盜新娘》中的一段話來作結(jié):“幾千年來,人死的時候——特別是強有力的人,那些令人生畏的人——幸存者會遇到很多麻煩。他們會割開最好的馬的喉嚨,活埋一些奴隸和最愛的妻子,向土地傾倒鮮血。他們想要表達美好的愿望,盡管是假裝的,因為死者的靈魂會嫉妒他們還活著。”
      
      一如托尼評價澤尼亞說“需要的是一碗血。一碗血,一碗痛苦,一些死亡。這樣,她才能夠被埋住?!?br />   
      然而我想說的是,惡毒的呂蓓卡是永遠不會被埋住的。她是我們戰(zhàn)勝不了的夢魘。一個帶著得勝的微笑死去的女人,才真的一個令人畏懼的存在。
      
      我一如既往地愛你,呂蓓卡,僅次于愛這個世界。
      
  •     高中時期寂寥偶得此書,耐著性子漸入,抱著不太喜的心態(tài),結(jié)果越看越深入,內(nèi)心的糾結(jié)與旁白,細膩;現(xiàn)在想起,在為數(shù)不多的閱讀經(jīng)歷中,印象卻極為深刻;盡管一如既往規(guī)定記不住書名,不知作者,不知女主角名,卻只記得一個莊園名。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尋找著殊途同歸的人生軌跡。
  •      從第一句話開始,我和作者就置身于一個夢境之中,大段的文字細膩的描述著曼陀麗莊園的廣闊幽深,每顆樹,每條路,每種花的顏色和味道甚至烏云緩緩而來的感受,都勾畫出真實存在的曼陀麗莊園。一切都是那樣的清晰。
       我看書評說書中懷鄉(xiāng)情緒中文字的描繪過于繁瑣,初始讀也有這種感覺,然而隨著書的深入,反而是這些不同于以往書籍的文字描述深深吸引了我,讓我反復的去閱讀那些細膩的文字,混在曾經(jīng)希區(qū)柯克的電影景象中走入進去。
       希區(qū)柯克的電影在我童年深刻的記憶中,瓊芳登穿著Rebecca同款的禮服帶著竊喜跳躍著走下樓梯,憂郁的勞倫斯奧利弗在海邊的小屋愣愣的望著那空無一人的沙發(fā),臉上情緒的變化,在大火中如鬼魅一樣著黑裝的丹弗斯太太。那是我童年的《蝴蝶夢》,一個陰森壓抑的夢。
       而翻讀文字,原本記憶里來自黑白影片所給予的壓抑感在反而減弱了,石楠花張揚的顏色,風信子的香味,海邊浮筒的綠色,這些影片沒法給予的在閱讀中更清晰。如果當初的影片是彩色的,如果當初希區(qū)柯克用大量的映像反映曼陀麗莊園的豪華美麗,效果是什么樣呢?
       切入點的不同所產(chǎn)生的效果也不相同。我深信這一點。影片《蝴蝶夢》有著希系影片一貫的風格,在一個幻影中制造著恐懼的氛圍,通過演員精湛的演技傳遞出來。這是相當成功的希系影片。希區(qū)柯克用了原著的骨熬制出他自己的靚湯,甚至讓觀眾和讀者陷入在他的味道中。
       寫讀書筆記寫了那么多影評,是我有著與眾多影評、書評不同的感受。
       或許和讀書人本身的經(jīng)歷和讀書時候的思緒有深刻的關(guān)聯(lián),在大家著眼于那個魅力十足的Rebecca的時候,我的思緒卻受著書中那位平凡無名的女主角牽絆,無比耐心的反復讀著她對自己夢境,對自己自卑的種種描述。作者用了很多文字去堆砌她的思想。
       初遇馬克西姆的時候,她是一個膽怯的女孩,文字不但從衣著、笑容、言談透出她的不自信和茫然。更通過她大量獨自的遐想反映出她的自卑和心中的悲哀。那些文字我覺得并不是為了烘托Rebecca而產(chǎn)生的。
       作者喜歡勃朗特姐妹,喜歡《簡愛》,大量研究模仿自己喜歡的偶像。這部《蝴蝶夢》是作者的早期作品,也是作者的代表作。我喜歡這書勝過《簡愛》,恰恰是因為她的寫作風格不同于其他類似文學,在對書中的“我”內(nèi)心獨白的大量描述,使讀者更能貼近主角的心靈中去。
       既然是對“我”花費大量的文字,那么作者的原本意圖是什么呢?我覺得作者是在以自己的角度去寫另一個簡愛的故事。記得簡愛那段最出名的言語嗎?“難道就因為我一貧如洗,默默無聞,長相平庸,個子瘦小,就沒有靈魂,沒有心腸了——你想錯了,我的心靈跟你一樣豐富,我的心胸一樣充實!”這是簡對羅切斯特說的。
       《蝴蝶夢》就是用另一個故事在寫簡一樣平凡的女孩。這個女孩我覺得比簡更真實,她的心理歷程更清晰艱辛,她有著自己所不知的高尚品質(zhì),真誠勇敢。或許大家不同意我說的勇敢,因為她在書中好像多數(shù)是膽怯的??晌矣X得她是勇敢的,她勇敢的去愛與她出身地位相隔懸殊的馬克西姆,她勇敢的一點點去挖掘自己,勇敢的面對曼陀麗莊園的變故。她不似簡,簡是倔強自信的,她卻是微薄的小乖乖。
       Rebecca是什么呢?她不僅僅是書中不曾出現(xiàn)的映像,她其實是每個女孩心中的映像,天生麗質(zhì),天資聰慧,天賦活力,她具備男人對女人的最高評價,她是弗蘭克見過最美麗的女人,無論男女老少,各行各色的人都喜歡她,連傲慢勢力的丹弗斯太太對她都佩服得五體投地。她具備了所有女孩夢寐以求的一切。
       書中大約有兩個人不喜歡Rebecca,我把弗蘭克除去了,我覺得弗蘭克在心中還是難抵Rebecca的魅力的。這不喜歡Rebecca的兩個人是馬克西姆和白癡貝恩。馬克西姆最初還是沉迷在Rebecca的光環(huán)下的,只是在看清Rebecca的真實思想后才發(fā)生了變化,這種不喜歡更多的來自于Rebecca對他不停的嘲弄和欺騙帶來的憤怒。而貝恩卻不同,他是一個智障,他沒有世俗的道德倫理的約束,Rebecca的光彩對他不如海灘上的貝殼,也正是因為這樣,貝恩看人的方式更直接清晰,“你長著天使一般的眼睛,”他對謙卑的“我”說,這句話是眾人沒對“我”說過的,我讀著這話的時候猛的驚了一下,貝恩知道什么是天使嗎?天使在他就是最美好的東西吧。作者通過貝恩已經(jīng)說出了“我”有著那么美好高貴的品質(zhì)。不過這品質(zhì)就像書中“我”和世人一樣不覺。甚至“我”想,把白癡的話當真,是不是太荒唐可笑。
       Rebecca是女人心里勾畫的夢,在“我”的心底,她無所不能,沒有任何缺點。這在第十一章弗蘭克和“我”的對話那段可以反映,當弗蘭克告訴“我”具有可貴的善良和真摯時,“我”馬上想到Rebecca一定也有。
       這時的“我"是幼稚單純的,文章中一直反復強調(diào)“我”當時的年幼,那時的“我”無比的抬高著一個自己并不了解的幻象,卻一次次的壓低自己,將自己置于一個卑微的處境,這是不是很多女孩成長過程中都熟悉的呢?灰頭土臉的姑娘,望著高高在上的完美鏡像無比的羨慕,忽略了自己的美好。
       透過書籍,我看見那個膽怯卻有著真實可貴品質(zhì)的女孩在慢慢的成長,最后在曼陀麗的大火中得到涅槃。如同所有擁有善良真誠的女孩那樣,容顏、繁華即使都逝去,而生命中最珍貴的品質(zhì)會帶著我們通向幸福美好。
       “每逢我憶起這些往事的時候,我總要站在陽臺上去看看景色,松一口氣。這兒的陽光耀眼奪目,沒有一絲陰影偷偷潛來將它遮掩。石砌的葡萄園在陽光下閃閃發(fā)光,紫茉莉花染著塵埃,泛出白色。也許有一天我會深情地看待這一切,而目前倘使它還未使我產(chǎn)生愛慕之情,至少給了我足夠的自信。自信是我十分珍視的品格,當然在這一生中,我的自信心來得未免太晚一點。我想,最終使我一掃怯懦的因素,是他畢竟依靠著我了。不管怎么說,我總算擺脫了我的自卑、膽寒和怯生的羞態(tài),與初次乘車去曼陀麗時相比,已經(jīng)判若兩人:那時候,我充滿著急切的希望,處處為極度的笨拙所掣肘,還拼命想取悅于人。我所以會給丹弗斯太太之流留下那么惡劣的印象,自然是因為我舉止失當。在呂蓓卡之后,我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是什么樣的呢?記憶像座橋梁,把歲月溝通,我可以回憶起自己當時的形象:一頭平直的短發(fā),稚嫩而不敷脂粉的臉蛋,衣裙均不合身,還穿著我自己裁制的短褂,像個羞怯失措的小妞兒,跟在范·霍珀夫人的后面。”
       “我們永遠也回不去了,這一點是確定無疑的。過去的歲月仍近在咫尺。我們力圖忘卻并永遠置諸腦后的種種往事,說不定又會重新喚起我們的回憶。還有那種恐懼,那種詭秘的不寧之感——感謝上帝慈悲,現(xiàn)在總算平息了——過去曾一度演變成不可理喻的盲目驚惶,說不定也還會以某種無法預見的形式卷土重來,就像過去那樣和我們形影相隨,朝夕共處?!?/li>
  •     看這本書是在兩年前,在圖書館隨手撈了一本,就它了。那時因為做項目忙,看了一半就到了還書時間,很久之后才從網(wǎng)上下了電子版看完的。
      
      蝴蝶夢是一個很夢幻的翻譯,英文原文是Rebecca,即呂貝卡,書中男主角的前妻,已身亡,一個已不存在的人物,卻是全書的靈魂??吹阶詈笏姓嫦喔〕鏊娴臅r候,會震驚得有些無所適從。這個完美而自我的女人,顛覆了看到真相前形成的所有邏輯。
      
      外文翻譯成中文后,與土生土長的小說比,總有些拖沓的感覺。若你有能力,或許看原文會更好。
  •     《蝴蝶夢》看完后糾結(jié)了一段時間,一個雖然悲哀,但是也不是多么值得同情的故事。女主所向往的“女性自由”生活,雖說表達了對自由的向往,對責任的唾棄,不過正是因為很多負責的人,才構(gòu)建其這個可以容忍不負責行為的系統(tǒng),或許也可以想“別人愿意負責是別人愿意,與我何干”,不過對于這樣很是自私(自由)的想法,我還是持反對態(tài)度的,因為其對自由(享受)的追求嚴重的影響到別人的基本權(quán)益,把這樣的侵犯行為冠以自由,冠以解放,也只是個乞丐穿了件華服而已。有的責任是自然屬性,有的責任是道德屬性,如果分不清完全拋棄,那么也就拋棄的作為人的尊嚴。
  •   好有水平的點評!
  •   麗貝卡是很虛偽的人好嗎。怎么成女權(quán)啦。被管家夸幾句就是女權(quán)啦?
  •   覺得有些道理??赐陼?,我一直不了解作者的要表達什么。一切或許只靠我們自己的理解??赐旰笠淮笤缦雭砗鋈幌氲竭@書里的呂蓓卡,其實是個值得研究的人物。相反女主更顯得形象單薄了……
  •   女權(quán)的標準應該把握在“自尊自愛”,不遷就男人,不依附于男人,而不是“作”。麗貝卡這人,其實就是個作女,雖然擁有獨立性,但卻遠遠做不到自愛,所以她實在不算是個女權(quán)的代表。
  •   是愛她的不忠?愛她的美貌?還是愛她的囂張跋扈?還是愛她的病態(tài)的自負?這樣的女人,只有女人(例如丹尼)才敢愛。我并不反對女人追求自己的自由和權(quán)力,但是你能茍同她在這個過程中惡毒的踐踏著別人的幸福和尊嚴么?呂蓓卡既然如此自負高傲,為什么沒有勇氣公開自己的糜爛放蕩的生活,去證明自己的與眾不同?你真的認為她在這一系列的陰謀算計中她真的有得到快樂嗎?你能肯定她死前乖戾的笑真的是勝利的笑,而不是絕望的笑嗎?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