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字

出版時間:2002-2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作者:[美] 霍桑  頁數(shù):134  字數(shù):184000  譯者:侍桁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書寫的是一段婚外戀情中三個主要人物的命運。少婦海絲特·白蘭犯通奸罪,但是她拒絕說出她的情人是誰,于是加爾文教政教合一機關懲罰她帶著紅色A字(英語“通奸”一Adultery的首字母)示眾。在受罰的過程中,她對其他不幸的人表示出深切的同情,她的許多善行逐漸使她贏得人們的尊敬。海絲特的同犯,年輕的清教徒牧師丁梅斯代爾深受良心譴責,最后鼓起勇氣承認了自己的罪責,并死在海絲特的懷里,獲得了道德上的自新;海絲特的丈夫則因被復仇的烈火所圍困,變得如魔鬼般瘋狂,在道德上完全墮落,也毀掉了自己的生活。作者通過這個故事探討法律上的罪惡和道義上的罪惡之間的關系,提出了“罪惡在哪里?”、“誰是真正的罪人?”這樣的道德問題。

書籍目錄

海關——《紅字》序1、獄門2、市場 3、認識4、會見5、海絲特做針線6、珠兒7、州長的大廳8、小鬼和牧師9、醫(yī)生10、醫(yī)生和病人11、內(nèi)心里12、牧師的夜游13、海絲特的另一面14、海絲特和醫(yī)生15、海絲特和珠兒16、林中散步17、教長和教民18、一片陽光19、溪邊的孩子20、迷惘中的牧師21、新英格蘭的節(jié)日22、游行23、紅字的顯露24、結(jié)局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紅字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45條)

 
 

  •   《紅字》是美國著名作家霍桑的代表作。作品描寫的是三個主要人物的命運。少婦海絲特.白蘭犯通奸罪,但是她拒絕說出她的情人是誰,于是被懲罰帶著紅色A字示眾。在受罰的過程中,她對其他不幸的人表示出深切的同情,她的善行也贏得人們的尊敬。紙張質(zhì)量和印刷質(zhì)量不是很好,比較單薄,134頁,184000字。
  •   先不說書寫得怎樣,首先書拿到手里就不太想看了。強烈懷疑是否是盜版的,感覺印刷質(zhì)量很差,如果想買《紅字》請選其它版本!??!
  •     讀英美課本讀到霍桑,突然意識到雖然在哪兒都會遇到這種變態(tài)價值觀的人,尤其是女性,但是,生活中千萬不要受這種人影響,否則你就會表現(xiàn)出另一個極端的樣子,受變態(tài)影響嚴重也會變得不正常。就像有的人說,千萬不要跟小女人計較,否則你也會變成小女人,道理類似。
  •     第一次寫評論 很害怕 而且是5年之前看的了 所以如果內(nèi)容有出入 大家見諒
      
      我一直很俗 不看名著的 但這一本書 讓我深深的震撼了! 除了對小珠兒沒有什么印象 (對不起小珠兒!)其他的主角都特別豐滿!
      
      女主: 海斯特
      
       愛得純粹 活得堅強 不因為得不到清教徒的認可而自暴自棄 她一直堅守的那份愛情 那份善良與勤勞 ; 當珠兒嫁人, 她重新回到波士頓 卻依然帶著代表著adultery的 子母 “A” 我的娘啊 在我看來那個A簡直就亮了啊 閃著光芒?。?br />   
      男主:牧師 丁梅斯代爾
      
      雖然對他的描述不夠多 但是我超級能感受到那一份 被道德和情感和理性而折磨的悲慘
      
      他如此備受尊敬
      他卻知道自己有罪
      他還要在祭壇上逼迫自己所愛的人說出與之通奸的罪人
      
      多么大的諷刺 ! 多么可憐又無奈的人
      
      他事業(yè)上的成就完全來自他靈魂的糾結(jié)
      
     ?。≒S:不知道為什么 我總覺得牧師和安陵容身上有同一種特質(zhì),他們都讓我覺得可憐)
      
      男2: 齊靈窩斯 醫(yī)生
      為了報復而活
      達到目的了 人生沒有意義了 就這么去了!
      人啊 要找對目標??!
  •     一種懲罰和煎熬來自外界,一種源自內(nèi)心;一種是酷刑,一種是夢魘。而有時后者遠比前者可怕,因為只要生命還在就無處逃遁。兩個人都在努力地自我救贖,似乎后來對別人的好能夠抵消先前自己犯的錯。而另一個人雖然最初占領了道德高地,但后來也淪為仇恨的奴隸!
  •     摘幾段,其實海斯特的三點反思也很精彩,即使當現(xiàn)在看,還是一樣很有道理
      -----------------分割線---------------
      讓那些只贏得女人首肯婚約但沒有同時贏得她們內(nèi)心最深處的激情的男人們發(fā)抖吧!他們會像羅傑齊靈沃斯一樣遭到不行的:因為當某一個比他們更有力的接觸喚醒她們的全部感知時,即使是他們當作溫暖的現(xiàn)實而要加諸女人的那種平靜的滿足,那種堅如磐石的幸福形象,都要統(tǒng)統(tǒng)受到指責。
      
      
      我們只歸結(jié)為一句話:“要真誠!要真誠!一定要真誠!即使不把你的最壞之處無所顧忌地現(xiàn)實給世人,至少也要流露某些跡象,讓別人借以推斷出你的最壞之處!”
      
      一個值得探討的、引人入勝的課題是:恨和愛,歸根結(jié)底是不是同一的東西。二者在發(fā)展到極端時,都必須是高度的密不可分和息息相通;二者都可以使一個人向?qū)Ψ街\求愛慕和精神生活的食糧;二者在完成其課題之后,都能夠?qū)⒆约簾釔鄣娜嘶蛲春薜娜送瑯又糜诠录牌鄾龅木车?。因此,從哲學上看,這兩種感情在本質(zhì)上似乎是相同的,只不過一種剛好顯現(xiàn)于神圣的天光中,而另一種則隱蔽在晦暗的幽光里。老醫(yī)生和牧師這兩個事實上相互成為犧牲品的人,在神靈的世界中,或許會,不知不覺地發(fā)現(xiàn)他倆在塵世所貯藏的怨恨和厭惡變成了黃金般的熱愛
      
      ---------------------
      結(jié)尾讀來還真是很布道的感覺,也和官方介紹說的霍?!爸靥接懙赖潞妥飷旱膯栴},主張通過善行和自懺來洗刷罪惡、凈化心靈,從而得到拯救”差不多,挺喜歡珠兒的,古靈精怪的角色,小天使和小惡魔的影子都有一點,真是我見猶憐,哈哈
  •     譯者熊玉鵬在前言中寫道:“小說通過女主人公海斯特?白蘭的悲慘遭遇,反映了清教徒殖民統(tǒng)治的黑暗、殘酷和教會的虛偽、兇惡”。
      
      我有些懷疑。歌頌海斯特的個人形象可以理解,她身上也確實有著諸多難能可貴的美德:堅韌、善良。面對入獄、示眾、戴上紅字、日甚一日的身心折磨,她都逆來順受地獨自扛了下來,并堅持不透露愛人的名字;對于那些“并不比她更為可憐卻又每每侮辱她的窮困者”,她也總是施以援手——不排除其中有贖罪的成因,但也足以證明她的善良天性,畢竟贖罪之心并非人皆有之吧。而她的叛逆、桀驁不馴,同樣是極其具有人性光輝的:敢于向麻木的、愚昧的現(xiàn)存社會現(xiàn)實挑戰(zhàn)。她不僅大膽地以有夫之婦的身份與教士相愛,以自由高尚的愛情作為發(fā)出振聾發(fā)聵反叛之聲的擴音器;更是違反了那個年代里人們對女性的一切期望。在第二章《牢門》中,作者即寫道:“每一代的母親如果不是使她們的孩子們在性格上比自己更軟弱、更無力,也總要使他們在氣質(zhì)上更萎靡、在資質(zhì)上更嬌嫩和在體格上更孱弱?!痹谀菢颖J氐沫h(huán)境之下,海斯特的精神與行為也就更加令人肅然起敬。
      
      對于海斯特的懲罰方式,也確實是極其不人道的,將她的罪行刺繡在胸口,以這個鮮紅(卻也同時是華麗的)大字,時時提醒她所犯下的罪過。海斯特的“悲慘遭遇”是不可否認的:無法擁有想要的愛情;時時被“犯錯”的罪惡感折磨;忍受世人狠毒的不公平的異樣眼光……從這個角度來看,在當時的清教徒的殖民統(tǒng)治下,社會現(xiàn)實確實是黑暗而殘酷的,教會確實是兇惡而虛偽的(州長貝林漢以及牧師威爾遜一邊極力維護他們清心寡欲的高大形象,一邊習慣性地過著窮奢極欲的生活)。
      
      綜上,海斯特和狄梅斯迪爾確實是“清教徒黑暗統(tǒng)治的受害者和犧牲品”。只是,這一切真的與宗教有那么密切的關系嗎?普通民眾對于犯下Adultery罪行的海斯特的厭惡、鄙夷甚至是落井下石的行為,是源于“清教”的殘酷統(tǒng)治嗎?包括狄梅斯迪爾口中“他的復仇比我的罪惡還要黑暗的”一號反面人物:羅杰?奇林沃斯,他多年以來一直蟄伏在狄梅斯迪爾身邊,以各種方式試圖試探出深埋在狄梅斯迪爾心中的那個“秘密”,并且在意識到狄梅斯迪爾正是那個“奸夫”時,制止了狄梅斯迪爾與海斯特的外逃。讀到這些,不得不感嘆這個“畸形、衰朽的老家伙”的城府之深,但是——他的這些性格是清教思想培育出來的嗎?
      
      民眾不支持海斯特自由奔放的愛情,可以理解為他們的愚昧;只是,Adultery從道義上來說,難道不是不道德的嗎?從法律是來講,難道不是游離在社會規(guī)范之外的嗎?那么,不論是從道義還是從法律上來講,民眾對于海斯特的唾棄也就可以理解了。而這樣的唾棄,也只是源于道德層面和法律精神,與清教又有什么干系?在古往今來的任何一個國家的任何一個社會,不論是什么宗教什么思想占據(jù)著統(tǒng)治者地位,通奸都不可能是什么好德行。難道對通奸的唾棄,還需要清教來培養(yǎng)嗎?
      
      而對于奇林沃斯,譯者熊玉鵬認為奇林沃斯的行為“盡管可以托庇于法律,卻有悖于道義”、“作為一個宗教徒,他無博愛之心,卻有虐殺之罪”。我倒是覺得奇林沃斯的行為雖然沒有法律上的依據(jù)(也有可能當時法律中規(guī)定,被戴綠帽子的原配可以隨意處置奸夫?),卻一定程度有著道德上的底氣:犯錯的確實是海斯特與狄梅斯迪爾,他的“用心險惡”的復仇也不過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我很好奇譯者所謂的“無博愛之心”是何意,難道要奇林沃斯星星眼粉條淚揮著小手絹在港口目送著海斯特和狄梅斯迪爾手挽著手踏上船舷,然后如釋重負地嘆一口氣:“她終于找到屬于她的幸福了”?這樣就是博愛了?他的不原諒就是不博愛?
      而對于他多年來蟄伏在教士身邊一事——他一開始之所以會選擇在狄梅斯迪爾身邊,是因為這位青年神學家的名氣使得他將其選為自己的精神導師;而同時,這位“可與上天指定的使徒”相比擬的年輕人也確實需要一位醫(yī)生,因為這兩個原因,老畸形才開始和小年輕同居。而對于奇林沃斯多年來一直想要探聽出狄梅斯迪爾內(nèi)心深處藏著的秘密——這為什么就不能純粹因為好奇心使然?憑什么說奇林沃斯多年的窺探加重了狄梅斯迪爾精神上的折磨,這難道不是無意間造成的嗎?剛剛從異鄉(xiāng)回來的奇林沃斯,從何能得知勾引了自己老婆的奸夫就是這個小白臉——既然大家都對他的評價這么高,把他供成天使一般——就更加不可能懷疑到他身上啊!而且,在奇林沃斯回來之后,狄梅斯迪爾只有在州長家中、討論是否應該讓珠兒由海斯特養(yǎng)大的時候,幫海斯特說了話,之前并無明顯表示過;而在這個時候,狄梅斯迪爾已經(jīng)是同奇林沃斯一同出場的了:奇林沃斯顯然在此之前就已經(jīng)盯上了狄梅斯迪爾。所以,多年來對狄梅斯迪爾的拷問會對解開自己多年的疑惑、狠狠報了多年的仇有幫助,也許不過是奇林沃斯的歪打正著。
      至于譯者說到奇林沃斯“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欲而埋沒了海斯特的青春”,“他對妻子沒有真正的感情,有的只是自私的占有欲。他雖然明知海斯特嫁給他將會遭到不幸,他們的結(jié)合是場‘誤會’,但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欲,他可以心安理得”……這都是從何說起??!原文第四章的《會面》中,奇林沃斯是這樣說的“人間竟如此冷漠無情!我的心大到可以容納眾多賓客,卻始終孤獨、凄涼,沒有一絲一毫的家庭溫暖。我渴望燃起一座家庭火爐!這似乎不應該是什么非分之想,雖然我老了,雖然我郁郁寡歡,雖然我畸形丑陋,可這種普天之下俯拾皆是、全人類都有權享受的幸福,或許也該有我一份吧。正是有鑒于此,我將你擁入我的心田,引入它最隱蔽的密室,從而以由于你的到來而產(chǎn)生的溫暖來撫慰你!”如果說為了擁有家庭溫暖、燃起家庭火爐而與海斯特結(jié)合是處于私欲的話,那普天之下,除了小三外的正常男女的結(jié)合恐怕沒有幾個不是出于私欲的:出于對于“想要擁有一個穩(wěn)定的家庭”的私欲。而說到“埋沒海斯特的青春”,書中似乎也沒說奇林沃斯是誘拐了海斯特的,當初怎么也是海斯特自己點頭的吧?如果要說當時根本沒有自由戀愛,婚姻大事都要靠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話——那錯也不錯在奇林沃斯身上了啊,是錯在落后的社會制度上了。至于“他明知海斯特嫁給他將會遭到不幸”“他心安理得”更是從何說起?他憑什么會知道海斯特會遭遇不幸?也許在婚姻開始之前,兩人確實是沒有感情的,但是至少奇林沃斯也做出了一點努力了:“將你擁入我的心田,引入它最隱蔽的密室”;至于他的遠走海外,更是誰能預期得到的?
      
      總之,民眾對于海斯特的態(tài)度不是清教造成的;奇林沃斯作為丈夫,所表現(xiàn)出來的是可以理解的,譯者對于他的批評是有些過頭的;更何況,他的這些“險惡用心”也不是因為他是清教徒才得以體現(xiàn)的。將這些都歸咎于清教的“黑暗、殘酷、兇惡、虛偽”,似乎有些上綱上線。
      
      此外,對于海斯特所表現(xiàn)出的堅毅與狄梅斯迪爾的軟弱所形成的對比有些感慨。似乎文學形象中,高大的、充分體現(xiàn)了人性價值的似乎還是女性居多一些。狄梅斯迪爾最終在精神的折磨中郁郁死去,活生生“有賊心沒賊膽”的例子;海斯特卻頂著所有的侮辱活了下來,還獨自拉扯大了任性的珠兒。在《飄》中,同樣是斯嘉麗獨自一人頂下了養(yǎng)活一家人(兩家= =)的重責,以堅韌為戰(zhàn)袍,穿越過戰(zhàn)爭的重重硝煙,最終失去了一切卻還是在痛哭之后告訴自己“After all, tomorrow is another day”。在中國古代的戲劇中,也多得是癡心女子負心郎的橋段(呃,有點跑偏了,但至少也說明作者想突出她們對愛情的忠貞和堅持,而男人總是始亂終棄,在道義上低人一等嘛)。
      
      不過,譯者在前言結(jié)尾處寫的一段話深得我心,在此也用作本吐槽長文的尾巴:“人的愛欲的豐富性和現(xiàn)實中愛的有限可能性,使得人們往往處在愛而不得所愛的矛盾之中。有情人終成眷屬這是人類的共同要求。然而,有情人難成眷屬確實屢見不鮮的事實?!虼耍绾谓o人類的愛情創(chuàng)造一個最佳的氛圍、環(huán)境和道德規(guī)范,如何使有情人終成眷屬,這正是古往今來許多詩人作家所孜孜以求的理想。在這一偉大永恒的追求之中,小說家霍桑所表達的豐富而美好的激情和他所面臨的的困惑以及對這種困惑的思考,將永遠給后代人以情感上的激蕩和認識上的啟迪”。
      
      一些比較有感觸的原文:
      ? 在古老的英國誕生和成長起來的少女和婦人,無論在精神上還是在體格上較之她們六七代的漂亮的后裔從素質(zhì)上說顯得要粗獷得多,這是因為迭經(jīng)家世的延續(xù),每一代的母親如果不是使她們的孩子們在性格上比自己更軟弱、更無力,也總要使他們在氣質(zhì)上更萎靡、在資質(zhì)上更嬌嫩和在體格上更孱弱。當時,站在監(jiān)獄大門口的婦女離開那富有男子漢氣概,堪稱女性代表的伊麗莎白僅不過半個世紀。
      ? 那些先前見過她的人和那些以為她一定會在災難的云霧中變得憔悴、呆滯的人,突然發(fā)現(xiàn)她竟如此光彩照人,那纏繞著她的不幸和恥辱似乎變成了美麗的花圈。
      ? 在我們的人性總有一種可驚而又可悲的習性,受難者在受苦的當時竟不知道他所忍受的疼痛的劇烈程度,倒是過后的痛苦令他難熬。
      ? 她忍受了人性所能忍受的一切,她生性桀驁不馴,不會以突然的昏厥逃避熾烈的痛苦,只是讓精神隱匿在沒有感覺的軀殼之下,而作為動物的生機仍全部保存著。
      ? 她自己說,這里是她犯罪的地方,也應該是她接受人間懲罰的地方,或許,這日常羞辱的折磨最終將蕩滌她的靈魂,產(chǎn)生另一種純潔,而因為是殉道的產(chǎn)物,它比她業(yè)已喪失的純潔更加神圣。就這樣,海斯特?白蘭沒有逃離。
      ? 除去打扮她的孩子這點小小的破費外,海斯特將多余的收入都施舍在那些并不比她更為可憐卻又每每侮辱她的窮困者。她將大量的本可以用來增進技藝的時間花在縫制窮人的粗衣上。從事此種勞作在她或許是出于一種贖罪的想法,將這么多的時間用在如此粗糙的手工上,對她的享受而言無疑是真正的犧牲,在她的天性中寓有一種豐富的、肉感的、東方的氣質(zhì)——一種對富麗堂皇之美的執(zhí)求,而此種氣質(zhì)除了在其絕妙的針線產(chǎn)品外,在她的全部生活中,再也找不到用武之地了。
      ? 有一點尤為特別,珠兒總是無例外地以敵對情緒對待她用自己的心靈和思想所創(chuàng)造的人物。當目睹孩子如此年幼,就對敵對社會有著明確的認識,并如此頑強地訓練自己的實力以便在注定要降臨的較量中奪取勝利,同時又意識到孩子的這一切正是由自己引起的,此時此刻,作為一個母親,她內(nèi)心的深切的悲痛是難以用語言來形容的。
      ? 無論狄梅斯迪爾處在哪一個社會,都不能說他是一個思想自由的人。他只有在感受到信仰壓力時,他才領略內(nèi)心的和平;信仰既給他以支持,同時又將他限制在它的鐵柵欄中。
      ? 海斯特進入受難人家門,不是作為客人,而是作為理應前來的命運與共的人;仿佛屋子里那昏暗的微光注定就是連接她與受難人的媒介。她胸前那刺繡的字閃著圣潔的光,給人們安慰。在別的地方,它是罪惡的標記,而在病房里,卻成了溫暖的燭光。在她身上,助人的力量是如此之強,以致許多人不按原來的意思來解釋它。他們說那是“能干”Able的意思。
      ? 此刻,當她體驗了自由以后,才知道什么叫負荷。
      ? 在這個公眾的假日里,海斯特仍如七年來的任何一次節(jié)日一樣,穿著一身灰色的粗布衣服。這衣服的顏色,特別是它的款式有一種說不出的特點。它們使人變得輪廓不清,失去個性。與此同時,那紅字又將她從灰暗混沌中找了回來,以它閃耀的光亮將她顯示出來。她那早已為人們看慣了的臉上,照例表現(xiàn)出一種大理石一般的安詳,活像是一個假面,或者更確切地說它顯示了一個已死婦人臉上的那樣冰凍一樣的寧靜。
      
  •      引言
      “令人想入非非——因為它所呈現(xiàn)的世界比我們生活在其中的那個世界激動人心、更富吸引力;使人受傷害——因為它使心靈不宜于從事種種更為嚴肅乏味的精神活動;讓人上癮——因為每篇小說似乎都只是旨在引起讀者更多的欲望。這些僅僅是通常對小說所發(fā)怨言中的一部分。
      可是,當小說的大眾性越來越牢固地確立時,上述這些嚴肅的人——而今也包括女人——改變了他們的態(tài)度。他們開始利用小說為他們自己的嚴肅地意圖服務。他們將哲學思考、生活見解、道德憂慮這些引人思索的東西串在一根令人興趣盎然、或者扣人心弦的情節(jié)線上。久而久之,情況變成這樣:盡管我們在一生中讀到、看到和聽到數(shù)以千記的故事,可我們僅僅“研究”那些情節(jié)和主題均具有可讀性的小說。”
       ——尼娜?貝姆 鄧延遠譯
       霍桑的《紅字》無疑是一部情節(jié)和主題均具有可讀性的小說。它自問世以來便得到了眾多評論家的青睞,更有甚者將其譽之為霍桑小說創(chuàng)作中最杰出的成就,美國文學中的最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那么,究竟是怎樣一部小說能夠具有如此大的魔力,歷時約一個半世紀而不衰呢?
      寫于1850年的《紅字》是霍桑四部長篇小說(余下三部為《七個尖角閣的房屋》(1851)、《福谷傳奇》(1852)、《玉石雕像》(1860))中最為引人注目的一部。小說描寫了新英格蘭在美國殖民地時期所發(fā)生的一段動人心魄的三角愛情故事。由于丈夫長年在外且對其并無感情,赫絲黛成了羅杰所謂體面婚姻的犧牲品。直到邂逅了真正的愛情,赫絲黛終于難掩內(nèi)心的狂熱與牧師丁梅斯德實行了通奸。不幸懷孕被發(fā)現(xiàn),之后又生下了他們罪惡的果實帕爾。在教權統(tǒng)治下的人民的逼供中赫絲黛堅決隱瞞了牧師的罪行,結(jié)果自己被佩戴上了恥辱的紅字。赫絲黛的丈夫羅杰齊靈窩斯聞訊趕回,找來當?shù)乇娙藧鄞鞯哪翈煻∶匪沟?,要他查出通奸犯以實行報復。兩人不斷合作,隱隱的羅杰感覺到了牧師的秘密,但并未揭穿。牧師的身體一天一天虛弱下去,直到最后去世,以悲劇收尾。原來牧師無時無刻不在承受著內(nèi)心的煎熬,他在自己的肉體上用刀在胸前刺下了血淋淋的紅字,并在每天晚上的時候脫下衣服用鞭子抽打自己的肉身以向上帝懺悔自己的罪行,結(jié)果導致身體每況愈下直到猝然離世。而羅杰的報復手段則是不揭穿這個秘密,讓牧師一直得不到救贖,一直生活在煎熬之中。
      在這部小說當中,霍桑描寫了一段陰暗的殖民地時期教會統(tǒng)治下的輝煌的罪惡。當然,如果就這樣平鋪直敘的話,顯然沒有多少懸念可言,妙就妙在作者采用了倒敘的手法,直到最后關頭屏吸之后才恍然發(fā)現(xiàn)原來牧師便是人們苦苦尋找的那位通奸犯,令人不得不拍案叫絕。但這又并非一部偵探型的小說,因為文中大量充斥著心理的描繪與感情沖突,并且紅字貫穿始終,以其開頭以其收尾,具有強烈的象征和暗示意味。
      倘若略去其主體的精致結(jié)構(gòu)及布局手法,不去思考具體物象背后的隱秘含義,不去關心小說修辭所帶來的閱讀引力,那么它也不過是千千萬萬個殖民地故事中的一個。而一旦透過小說中人物對其所嵌入的背景進行時代性反思,則往往會驚嘆于霍桑對其筆下人物所進行的不確定性處理,這有效的實現(xiàn)了語言的節(jié)制和模糊化。因而我們很難一言以弊之說誰有罪,或簡單的將其歸結(jié)為一個道德的評判問題。他用象征,含混和不確定性的手法構(gòu)筑了一個三棱鏡,將小說的主體之光透射出來,呈現(xiàn)出斑斕的色彩。
      通過對小說節(jié)奏舒緩的把握,意像的反思,則不難隱隱窺見或略微感覺到潛藏在敘事表皮下那推動敘事發(fā)展的推力杠桿和引擎所產(chǎn)生的效應。而本文將對表層敘事中的突出意像進行解構(gòu),在眾多的詞匯當中選取“刑臺”,“A字”,“帕爾”等意象作為切入點。通過對這些線索的分條縷析來理解霍桑小說中象征,含混,和不確定性的運用,從而更好的理解人物的罪感意識,進而對主題進行發(fā)微。
      一、“象征”——他者的介入與融合
      黑格爾說“象征所要使人意識到的卻不是它本身那樣一個具體的個別的事物,而是它所暗示的普遍的意義”。問題是是否存在普遍的意義,因為一物體在此領域為此意義,但在另外一領域又另作他解。比如玫瑰象征愛情,但在非洲一些部落里卻存在玫瑰與人頭的隱喻。于是我不禁覺得,所謂的普遍的意義是就其所在的系統(tǒng)而言的。而要尋找《紅字》中物象的普遍性意義,就必須得回到文本的系統(tǒng)中去。而要理清象征的概念又不得不理清它與比喻的分界,只有找出其差異性,這樣才便于主體確立。
      普遍性的建構(gòu)與象征有何關系。簡單的說是抽象而非具體,是普遍而非個別。 那么這個普遍性的認同,破譯的密碼從何而來,就好比最初的貨幣流通形式用貝殼一類的東西替代,而貝殼就成了財富的象征。那么,象征所指向的并非其物本身,而是他者所建構(gòu)的賦予在其特性上的意義。那么它是否具有穩(wěn)固性呢,顯然,它早已脫離了其作為名詞的本意,而是作為一種相關性的意義而存在。
      象征是一些文學作品中常會用到的修辭,尤其是在詩歌當中。在一些偉大的浪漫小說當中也會有意識的進行一些詩學的架構(gòu),以期達到一種言近旨遠的意蘊和延展空間。在小說《紅字》當中,這類修辭的應用則十分明顯。因為在不同的發(fā)展階段,小說所呈現(xiàn)出來的意象,往往會不斷地給人以暗示,其一在于重復,其二在于場景。比如“刑臺”,分別在開頭,中間和結(jié)尾出現(xiàn),而“紅字”則是貫穿始終。
      “這座臺架實際上是整個刑法機器的一部分。從上溯兩三代人時直到現(xiàn)今,這種臺架只是作為歷史與傳統(tǒng)的遺留物被我們保存著,但在以前,卻被當做提高公民道德水平的有效手段,就像法國恐怖主義者使用絞刑架一樣??傊@臺架是一個示眾臺,上面豎著一個定型刑架,定位架可以將人的頭部緊緊夾住,這樣,罪犯就只能仰臉朝向觀眾,恥辱的概念就是用這個木頭和鐵的裝置體和顯示現(xiàn)出來的?!?br />    ——第二章 《市場》第十頁
      故事由此發(fā)端,赫絲黛抱著出生不久的小帕爾在刑臺上接受不貞的審問,而審問他的卻是牧師丁梅斯德,戲劇性的地方在于,丁梅斯德恰恰就是赫絲黛的情人。他沒有勇氣公開承認,但另一方面又虔誠的信仰著宗教的教義。從他那“續(xù)續(xù)斷斷的聲音”“深陷,困惑的眼睛”便不難發(fā)現(xiàn),此刻在刑臺上最受煎熬的與其說是赫絲黛,毋寧說是牧師丁梅斯德。
       刑臺作為一種審判和受難的標志,從這一具體的情景中被賦予了象征的意義。
       于是邢臺本來的意義漸漸被抽脫,他者介入進來,由物向內(nèi)滲透,慢慢逼近丁梅斯德的內(nèi)心。
      “她默默登上臺階,一只手挽著小帕爾,站在臺架上。牧師摸到孩子另一只手,把它握著。就在他握住孩子手的一刻,一股不是源于自身,而是來源于他人的新生命的激流,如奔騰湍急的洪水注入了他的心”
       ——第十二章《牧師的不眠夜》 第九十頁
       在自我的懺悔和救贖中經(jīng)歷了長久的精神折磨之后,丁梅斯德終于無法用宗教的那套戒律來壓抑自己的本能和內(nèi)心的聲音。他再一次獨自默默一人在一個夜晚來到七年前他審問赫絲黛的刑臺,不過這一次,他審問的不是別人,而是他自己。他對赫絲黛的愛,對小帕爾的思念,難道也是一種罪惡嗎,人性開始向宗教發(fā)出了挑戰(zhàn)。而這時恰好赫絲黛與小帕爾路過,看到了牧師在黑夜中大聲申訴的一幕,于是三個人受本能的愛的驅(qū)使,第一次走在了一起,“他們?nèi)齻€組成了一條通電的鐵鏈”。
      但夜色過后,當太陽再次升起,他又由自我,情人,轉(zhuǎn)變?yōu)榇砩耢`說話的牧師。這種角色的轉(zhuǎn)化使他深感痛苦,卻又身不由己,找不到出路。他不斷的為他人普渡,為他人開脫,為他人尋找彼岸??墒亲约簠s深陷于罪惡感的牢籠當中,淪陷在此岸。
      “請以如此可怕又如此慈悲的、在這最后時刻賜我以神恩的上帝的名義,來做那件——為了我自己的深重罪孽和可恥痛苦——七年前我沒讓自己做的事吧,現(xiàn)在請到我這兒來,用你的力量給我以支持吧!你的力量,赫絲黛;但是,讓它接受上帝授予我的意志的指導!這個卑鄙討厭的老頭竭盡全力——用他自己的全部力量和魔鬼的力量——在阻止我這樣做!來,赫絲黛來吧!扶我走上示眾臺!”
       ——第二十三章《紅字的顯露》第一百七十五頁
      這是最后丁梅斯德終于悟透,釋然,在白天走上刑臺時的場景。他的身體在長久的自我懲戒中變得虛弱不堪,接近死亡的意識讓他愈發(fā)的開始反思自己篤信一生的宗教意義何在。它不但沒給自己以出路和解脫,彼岸反而也因此而阻隔,自己一生都處在折磨與受難當中。那么,出路何在,于是他發(fā)出了掙脫的呼喊,它要和魔鬼較量。生命的本來面目不該如此,如果是罪惡,那么也是宗教賦予和定義了這份罪惡,罪惡本身是不屬于生命的本來面目的。最后,他在眾人面前向赫絲黛發(fā)出了愛的渴求與宣告。神的代言人瞬間成了眾人所謂的罪惡的化身,這是多么大的諷刺,成了對罪惡本身的咭難。
      縱觀下來,每一次的遭遇無不是抗爭,第一次是隱瞞奸情的抗爭,第二次是自我解脫的搏斗,第三次是臨近死亡向宗教發(fā)起的挑戰(zhàn)。在這一曲折的抗爭當中,一直靜默不語的,不變的情境是刑臺,但每次變化了的卻是主人公的心境。似有畫外之音,作為一個他者不斷的介入,最后完整的融合入于整個事件的發(fā)展當中。一解為象征著宗教不斷讓步于人性,最后人性勝利的過程。這比較符合人們的情理——啟蒙,解放,從而使主題升華。但是,如果是對宗教的挑戰(zhàn)的話,那么最后丁梅斯德的死亡又意味著什么呢,人們并未因此改變,他為罪惡辯護,最后卻為罪惡殉葬。但從某個意義上,他用自己的死亡打開了一道口,劃出了一道亮光,盡管只如流星之一瞬。
      “那標志十分黑暗,唯有一個永遠閃著紅光的光點點綴其上,可它卻比那灰暗部分更加令人沮喪” 他的墓碑上寫著“在一片黑的底色之上,字母A,為紅色”,霍桑采取了一種模棱兩可的態(tài)度??隙ㄖ兴坪鯉в蟹穸?,否定中似乎又隱含著肯定,于是我們僅僅從象征來看,顯然無法理解這種態(tài)度,那么在他者之外,主體的含混就成了很有意味的一件事。
      二,“含混”——言有盡而意無窮
      1930年,一位英國詩人在劍橋大學由數(shù)學專業(yè)轉(zhuǎn)讀文學專業(yè),師從大名鼎鼎的文學理論家I.A.瑞恰慈。作為學生的他,在瑞恰慈給他批改的一份作業(yè)中得到啟示,寫出了震驚現(xiàn)代西方文學界影響久遠的著作《復義七型》(Seven Types of Ambiguity)一書,也有的翻譯成《含混的七種類型》。該書改變了整個現(xiàn)代詩的歷史,也開創(chuàng)了“細讀”批評范例。從此西方文論當中便多了一條重要的術語——含混,人們闡釋的維度再一次被大大的放開。這位批評家的名字叫做燕卜蓀,一位與中國頗有緣分的詩人和學者。
      而早在古老的中國,劉勰也在《文心雕龍》“隱秀”篇中也提出“隱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秀也者,篇中之獨拔者也。隱以復意為工,秀以卓絕為巧,斯乃舊章之懿績,才情之嘉會也?!笨邕^時間和空間,可謂兩個知心人,遙相呼應。
      在此之前,西方文論一直推崇語言的明晰性。覺得意義含混不過是詭辯家們用來迷惑人的招數(shù),就像公孫龍著名的“白馬非白”一樣??墒沁@種一元性的論斷似乎無法解釋“為何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難題,它把語言囚禁在了一個固定的文本的牢籠中。而燕卜蓀要做的工作就是,把詞匯從牢籠中解放出來,恢復它多元的生命力。
      那么,在討論霍桑的小說《紅字》時,就不得不去注意這樣一個問題。
      彭玉石先生指出圣經(jīng)原型對霍桑小說創(chuàng)作的影響很大,因為他在同一個人物身上同時塑造了圣徒和罪人的形象,顯然,這里指涉的是丁梅斯德牧師和情人的雙重角色。而在赫絲黛身上呢,說她不貞,這是事實,但是她為的是自己的愛情;說她為的是愛情,可這愛似乎又是自私的,被情欲俘獲的愛情,全然沒有考慮到愛人(老杰克或丁梅斯德)所經(jīng)受的折磨和痛苦。因此,對于人物性格的刻畫方面,我們不難窺見其匠心之所在。他們較為明顯的表現(xiàn)出含混,模棱兩可,矛盾的特質(zhì),這使得我們較難像評判傳統(tǒng)小說中的人物一樣將其歸納到某一類型或某一標準上去。然而這也是《紅字》一書的獨特魅力所在,言有盡而意無窮,在不斷的被闡釋中得以延續(xù)其生命力,確立其經(jīng)典的地位。
      “她對自個兒說,這兒是她犯罪的地方,因此,這兒該是她接受人世懲罰的所在。在這兒,日復一日的恥辱的折磨或許能凈化她的靈魂,使她在喪失純潔之后再次獲得純潔,使她由于不惜殉道而變得更加神圣?!?br />   ——第四章《見面》第三十頁
      “赫絲黛在那個時期的內(nèi)心交戰(zhàn)永遠滲入了帕爾的心靈,她能在孩子身上認出她自己不顧一切的瘋狂的挑戰(zhàn)心態(tài),情緒的反復易變,甚至看得出曾陰云般籠罩在她心頭的某些憂郁和沮喪?!?br />   ——第六章《帕爾》第三十九頁
      在這里我們不難看出,在世俗的理性層面,赫絲黛對于宗教的教義是全心全意的接受的。她接受懲罰,甘愿被流放到殖民地,過著邊緣人的生活??墒?,在潛意識當中,她對于自己的行為卻并不后悔,世俗的規(guī)則無法取代她內(nèi)心的信念。那么,她的心甘情愿的接受懲罰,在懲罰中獲得寬恕的行為似乎又是對其懲罰本身的一種嘲諷??墒牵詈蟛荒芾斫獾牡胤皆谟?,當小說行將結(jié)束時,帕爾遠嫁歐洲,可以離開的時候,她卻選擇了留下來,并且“從此以后紅字就永遠沒有離開過她的胸前。”
      難道是丁梅斯德的死亡讓她再次感到罪孽的深重,抑或是用紅字來昭示世人,人人皆是有罪。在《紅字》當中,我們很難找出一個無罪的人,赫絲黛受了情欲的誘惑所犯的通奸之罪,小帕爾是他們罪行的見證,是“惡之花”;牧師隱瞞罪行,犯了不誠實的罪;老杰克報復心重,犯了侵犯他人之罪……
       而牧師只有在鼓起勇氣直面罪惡的時候才獲得了超脫,才放下了枷鎖,赫絲黛亦是通過不斷的行善和修行來減輕自己的罪過。這么看來,這部小說似乎對于罪惡又是肯定的,他們并沒有反抗,反而是妥協(xié)了。
       含混的效果便顯現(xiàn)出來,從這個維度又可以得出一個截然相反的結(jié)果。它們從紅字這一點向四周綿延輻射開來,以至于我們對確定性不禁產(chǎn)生了懷疑。
      三 “不確定性”——半飽的詞義
      在現(xiàn)代主義的思潮下,修辭學中象征,新批評中含混概念的運用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了文本。但這種理解從一開始似乎又是不完整的,因為我們常常會走到一種解釋的困境,甚至有時候會走到相反的兩端,矛盾的境地。于是,后現(xiàn)代主義者干脆以一種反叛的姿態(tài)站出來解構(gòu)一切,他們宣稱“確定文本或詞語意義的不可能性”,甚至有極端者認為具有“不可讀性”。將一切意義都給掏空,掀了個底朝天,因為破壞是他們的“拿手好戲”,他們常常會有出乎意料的觀點,像是縱火者或是皇帝的新衣中的那個小孩。
      而不確定性作為后結(jié)構(gòu)主義文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被提出來后亦是激發(fā)了廣泛的討論。它的基礎是結(jié)構(gòu)語言學的理論,即索緒爾的語言符號的任意性?!澳苤浮焙汀八浮钡膶P系是人為的,語言的意義則是由符號的差異所決定。去解釋語言符號的意義,就變成了
      
      “以新的能指符號去取代有待闡釋的能指符號的過程,或者說是由一種“能指”滑向另一種“能指”的無止境的倒退。在這一過程中,符號所指代的實物實際上是永遠不在場的,也就是說,“能指”永遠被限制在一個語言符號系統(tǒng)內(nèi),永遠不能觸及它所喻指的實體。”
      這樣文本就變成了一個半開放的系統(tǒng),不再封閉,而重心也實現(xiàn)了轉(zhuǎn)移,由內(nèi)在的互相指涉轉(zhuǎn)向了所指,由文本的確定性轉(zhuǎn)向了對象的不確定性。
      《紅字》當中人物的塑造無法脫離前后的語境和語言上的細節(jié),哪怕是一個表情,動作,或者一句話。而這些東西并不是文本自然生成的,它受到整體的影響。如果說含混是由局部的語境所產(chǎn)生的話,那么不確定性則是由整體的語境延伸出來。
       它重視文本之間的關聯(lián),將語境擴大,聯(lián)結(jié)過去的作品,聯(lián)結(jié)時代的語境。但這樣永遠也無法飽和,因為關聯(lián)具有無限的延展性,語境的延伸又形成互文性。
       “任何作品的文本都像是許多行文的鑲嵌品那樣構(gòu)成的。任何文本都是其分文本的吸收和轉(zhuǎn)化”
       ——克里斯提娃《符號學》第九百四十七頁
      《紅字》當中對于圣經(jīng)中原罪的轉(zhuǎn)化移用,在人物塑造過程中對人物所進行的雙重角色的疊加,在敘事策略上將婚外情的故事加以改造,然后又將自身的殖民地經(jīng)歷融合起來,將復雜的宗教信仰與自我矛盾的心理注入到文本中去……
      經(jīng)過不斷的發(fā)酵,文本寫出來后,就好比脫胎的產(chǎn)兒,不再受到作者的控制。在它進入讀者的視野中時,在眾多的讀者那里,意義開始交織在一起,讓人不禁發(fā)出“作者已死”的感慨。于是對于丁梅斯德,對于赫絲黛,對于帕爾,再也無法做出判定,就連作者自身,在創(chuàng)作的超驗狀態(tài)下,恐怕也無法控制。因為在寫作的過程中,他不斷受到以往的閱讀經(jīng)歷,欲望,歷史,或語言的指涉和介入,并受到前面的情節(jié)的牽制。由于無法擺脫文本的關聯(lián)性,那么不再是他控制著文本,而是文本在囚禁著他了。
      結(jié)語
      紅字,二十六個英文字母當中開頭的字母,卻蘊含著不止于二十六種的意義,或者,本來就無意義,印證著那句古老的英文諺語“all or nothing”。
      但從故事的發(fā)生背景來看,美國斯坦福大學的戴維發(fā)現(xiàn),十七世紀的波士頓,兒童學習字母的書上,每個字母都會附有一首說明性的小詩,在第一個字母A下,小詩是
       “隨著亞當?shù)膲櫬?br />    我們都有了罪惡
       我們從開頭就跟著亞當犯了罪”
      這期間有無必然聯(lián)系,怎會如此巧合,會不會產(chǎn)生互文性,霍桑有沒有受過啟發(fā),這些無從考證,否則會有過度解釋的嫌疑。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對于研究者而言,無疑受到了啟發(fā)。
      亞當和夏娃的偷吃禁果,被驅(qū)逐出伊甸園,是否成了小說的母題呢?相比之下,丁梅斯德與赫絲黛也是觸犯了條例被流放到殖民地。如果沒有亞當夏娃的走出伊甸園,也不會有人類,因為這意味著神性向人性的轉(zhuǎn)化。那么如果沒有赫絲黛的出軌,也不會有后來的秩序的動搖,牧師的反思。到這里似乎是找到一把鑰匙了,事情變得明晰起來,可惜建立的基礎卻只是相似性,無從考證也無法確認作者是否受其影響。
      而象征,含混作為重要的小說技巧,作者熟稔的運用起來,常常進行一種模糊化處理,更是為《紅字》披上了一層薄紗。它一方面激發(fā)了人們對于神秘宗教的好奇,另一反面引起了人們的反思。本來象征,含混最初是用于研究詩歌的,在這里,在霍桑的浪漫主義小說中,卻彌漫著象征與含混,這無疑也是一種詩化的處理,耐人尋味,進而增強了可讀性。
      在《紅字》中,通過含混,象征與不確定性的透射,人物的堅固的意義被打碎,具有了流動性。意義依托語境來呈現(xiàn),而語境永遠不會飽和,不會充分確定。這樣就存在松動的可能,它使得人物無法被簡單的裁定出來,而是由晶體變成了化合物,意義在符號的表征下游移,通過物象的重復的節(jié)奏不斷呈現(xiàn)出迷人的色彩。
      紅字的故事雖然結(jié)束了,可意義從未凍結(jié),正如小說開章寫到的那樣“在我們這個從那座不祥的牢門開頭的故事剛要開始敘述時,就劈臉看到這叢玫瑰,我們只能情不自禁地摘取它的一朵花,將其獻給讀者”。
      
      
       O3 31 2013 完稿
      
      【參考書目】
     ?。?) 《紅字》,霍桑著,周曉賢,鄧延遠譯,浙江文藝出版社1991年12月第1版
     ?。?) 《含混的七中類型》,燕卜蓀著,周邦憲,王作虹,鄧鵬譯,中國美術出版社1996年7月第1版
      (3) 《符號學》,克里斯蒂娃著,朱立元譯,上海文藝出版社,1993年9月第1版
     ?。?) 《西方二十世紀文論史》,張首映著,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4月第1版
      
      
      
      
      
      
      
      
      
      
      
      
      
      
      
      
      
      
      
      
      
      
      
      
      
      
  •      說實話,不是很喜歡這本書的語言,矯飾、浮夸,太過于煽情,情感奔放,再加上譯文的原因,大長句讀得讓人頭痛。所以,并沒有逐字閱讀,而是跳著快讀,以把握文中主旨為要。
       但縱使辭藻令人心生不快,書本的思想魅力,仍掙扎著跳脫出束縛它的枷鎖,閃閃發(fā)光。
       書本對那一時期清教徒思想的虔誠、單純,以及這種特質(zhì)所造成的特有的殘忍,描繪得極為精當,我很不同意這是一種虛偽,恰恰相反,那時的人非常虔誠,非常真誠,真誠到不自知;而人們在當時宗教的束縛下,仍會有對戴罪同類的愛,仍會有用自己眼睛看世界的本能,仍會有超脫教條的清新思緒。
       書展現(xiàn)了美國的高度自治,人們的民主,哪怕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會由人們來討論決定;也同時展現(xiàn)了民主的殘忍,百姓的暴政,民主是對異端進行壓制的制度,有時比權力專制更為可怕,因為在民主下,異端得不到同類的愛與溫柔,會被身處的社會輿論活活壓制,而主角就是這樣一個異端。
       書中刻畫了讓人難以忘懷的人物形象,堅強、聰慧的海斯特,作為異端,生存了下來,在表面上馴服社會的規(guī)范的同時,內(nèi)心卻跳出時代,預見到了在未來,這種遏制人性自由的規(guī)范早晚會被砸爛,但她也意識到時代的沉重,并不會盲目向迷惘的女性宣講應當自由;珠兒,一個可愛的孩子,保留了孩子全部的童真,未受到同時代孩子壓抑個性教育的荼毒,但在他人看來,這孩子的不羈不啻為撒旦的禮物;醫(yī)生,孜孜不倦追求真理的人,卻也因為這種執(zhí)拗陷入另一方向而邪惡,他對疾病的認知我很贊同,肉體上的痛苦,無不有病人精神思想的頑疾作誘因,要想治好病,需要探究病人的性格氣質(zhì)……
       總之,書本精彩絕倫地描述了一個時代,和被打上時代烙印的形形色色的人們。時代的先驅(qū)者們痛苦、迷惘、被壓制。今天的我們看他們,扭曲至極,不知后世的人類看我們會作何觀感~
  •      1- 纖細又糾結(jié)的傻逼文科生果然沒有好下場【。。。。
       2- 連作者都祝愿男一男二這對死對頭在天堂能成為好基友,相愛相殺原來19世紀就那么流行了嗎。
       3- 整本書的辭章華麗程度簡直閃瞎在下的狗眼,每一行文字都猶如晴天大教堂的彩繪玻璃一樣,你要是在教堂里坐著盯著它看久了肯定暈的很。
       4- 整本書我最喜歡的角色是Pearl, 其他幾個人雖然描述力度很大,但是說實話你看到他出場你也就基本能猜到他是怎么死的了……
       5- 摘抄一段最能戳中我的段落。用通俗的話說,在老虛那里,grief seed把人變成魔女,在霍桑這里,grief seed把妖精變成人,兩者一比,高下立判。
      
      
      Pearl kissed his lips. A spell was broken. The great scene of grief, in which the wild infant bore a part had developed all her sympathies; and as her tears fell upon her father's cheek, they were the pledge that she would grow up amid human joy and sorrow, nor forever do battle with the world, but be a woman in it.
      
      --- Nathaniel Hawthorne, The Scarlet Letter, Chapter 23
  •     通奸而已。
      我看完《紅字》只想說這四個字。
      對,沒錯,是“而已”。不愛自己的丈夫了,和其他人有了孩子。這在現(xiàn)代社會太常見了,有什么值得大驚小怪的?
      但是,在文章中的那個時代,宗教信仰的力量不容小覷。正因為每個人心中都有這樣的信仰,所以鎮(zhèn)上的人才會覺得這事件恥辱的事情,所以海絲黛和牧師自身也覺得這不是件好的事情,所以海絲黛的丈夫羅杰·齊靈窩斯想要報復——報復當中一部分是因為妻子的不忠,也有那么相當一部分是因為信仰。
      A字的寓意,相信大家都知道了。
      海黛絲佩戴了A字,這個帶有恥辱的標志,她不想離開這個地方,選擇帶著恥辱住進偏僻的小屋,因為那個他還在這片土地上。她用著自己的手藝養(yǎng)活著自己和女兒小珀爾,這個恥辱的標志由通奸變?yōu)榱薬ble。她沒有怨恨鎮(zhèn)上的人們,也沒有憎惡他,只是安安靜靜的生活,并且通過行善來洗清自己的罪孽,最后她成為了人們口中的angel。
      丁梅斯德牧師心中有一個大大的A字,直到她在森林中和海黛絲見了面決定要離開才解脫,或者說直到最后才解脫。一直記得海黛絲和他說的那一段話中說著:那時,我想著自己的遭遇是那么的糟糕——確實很糟糕,千夫所指——也就不想管你怎么樣了,你成為了人們心中敬重的牧師,怕是比我好過多了。是啊,這才是牧師最痛苦的地方:海黛絲為他們的錯誤接受著懲罰,付出了極大的代價,然后他,卻一直懦弱著,逃避著處罰,更諷刺的是,他竟然還在接受著大家的崇拜與敬重,這種內(nèi)心的煎熬使得牧師的A字比海黛絲來的更為刺眼,更為痛苦。
      羅杰·齊靈窩斯顯得尤為可悲。妻子的背叛使得他的人生被蒙蔽了雙眼,報復彌漫了他的內(nèi)心,所以連他的形象都顯得那么恐怖?;麃淼侥翈熒磉?,成為了牧師最親近的人,卻無時無刻不在想著報復他們。他咬著罪惡不放,就算鎮(zhèn)上的人們都已經(jīng)開始接受海黛絲,他還是努力的想著復仇,所以就當海黛絲想幫助牧師了卻心事,一起離開小鎮(zhèn),他也不能放過。難道最后他得到解脫,得到快樂了么?他身上背負的A字難道不沉重么?
      小珀兒是這場“事件”的產(chǎn)物,但是是如此的純潔。母親的A字對小珀爾來說,并不是恥辱的象征,而是母親的象征。
      鎮(zhèn)上的人始終是善良的,最后以海黛絲的A字為榮。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A字,或者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份罪惡,但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個angel。
  •      一個女人在愛情面前可以很軟弱,但她要是堅強起來,可以勝過一個男人。審判前面對各種女人的辛辣嘲諷,就像作者所說,女人最擅長將一件小事調(diào)制成毒藥,海斯特心理要面對多大的精神壓力?任何一個柔弱女人在這時都渴望她心愛的人能過來和她一起面對這些不幸。但是,那個他沒有站出來,讓他們兩個在當時犯的所謂的“罪行”,留給海斯特一個人去承擔,海斯特沒有怨言,只是一個人默默承受著這次審判。
       七年,一個女人含辛茹苦地把珠兒撫養(yǎng)長大,這七年,也是自己讓自己面對苦難時更從容。各種苦都是靠自己的忍熬過來的,而這個“忍”和“熬”,對一個柔弱女子是怎樣的折磨?
       這種隱忍的女人似乎只會在中國出現(xiàn),但不知道,原來在外國也會有,覺得外國女人大多都如《飄》上的斯嘉麗一樣,通過自己的行動證明自己是如何堅強,而不是海斯特心理上的默默隱忍。
       她不是像祥林嫂那樣抱怨自己的不幸,自己的不幸被我們看在眼里,心疼在心里,我們讀者將抱怨留給那個懦弱的牧師。
       不要小看任何一個女人,女人雖嬌小,但強大起來,可以勝過一個男人!
  •     總是不能脫離時代背景的畫面,總是很靜謐悠然的英國鄉(xiāng)村美景,總是剪不斷理還亂的人物關系。而清教徒的極端理智,排斥感情,推崇理想,禁絕欲望,后來卻發(fā)展到極端,不但迫害異端,甚至連婦女在街上微笑都要處以監(jiān)禁,兒童嬉戲也要加以鞭打。
      故事的開端便是"新殖民地的開拓者們"在萬事草創(chuàng)之時忘不了與墓地同時修建的監(jiān)獄,這株"文明社會的黑花"從來不曾經(jīng)歷過自己的青春韶華",因為它"與罪惡二字息息相關",它那猙獰陰森的外貌,連同門前草地上"過于繁茂地簇生著的不堪入目的雜革",都增加了晦暗凄楚的色調(diào),然而在這一片灰黑之中,卻傲然挺立著一叢玫魂,"盛開著寶石船的花朵",象征著人類的道德……接下來,便出觀了女主人公海絲特·白蘭,懷抱初生的珠兒,"她煥發(fā)的美麗,竟把籠盡著她的不幸和恥辱凝成一輪光環(huán)",令人聯(lián)想起"圣母的形象"。這樣一段栩栩如生的文字,不但為我們展現(xiàn)了人物活動的舞臺背景,而且啟發(fā)著我去思考作品的主題。
      海絲特·白蘭是看得見的紅字。她的不幸的婚姻,加之兩年中丈夫音訊皆無.謠傳他已葬身海底,這個孤苦無依的少婦與才貌相當?shù)亩∶匪勾鸂柕膼矍楸泔@得合情合理。事情敗露后,她被迫終身佩戴紅字,為了愛人的名聲,她獨自承擔了全部罪責與恥辱。出于對他的眷戀之情,她不但在他生前不肯遠離他所在的教區(qū),就是在他死后,仍然放棄了與女兒共享天倫之樂的優(yōu)越生活,重返埋有他尸骨的故地,重新戴上紅字,直到死后葬在他身邊,以便永遠守護、偎依著他。這個勇敢的女性還精心刺繡那紅字,著意打扮她的小珠兒,不僅出面捍衛(wèi)自己教養(yǎng)她的權利,而且尊重孩子狂野的天性,努力培養(yǎng)她成人。海絲特遠不只是個爭取個性解放的女人,她還汲取了"比紅字烙印所代表的罪惡還要致命"的精神,把矛頭指向了"與古代準則密切相關的古代偏見的完整體系——這是那些王室貴胄真正的藏身之地",稱得起是一位向愚昧的傳統(tǒng)宣戰(zhàn)的斗士了。她的這種精神境界盡管沒有為她的那些清教徒鄉(xiāng)親和愚不可及的長官們所理解。但無論如何,由于她的合辛茹苦、助人為樂等種兩美德,使她胸前的紅字不再是"通奸"的恥辱徽記,面成了"能干"(Able),甚至"值得尊敬"(Admirable)的標志了。
        丁梅斯代爾是無形的紅字。與海絲特相比,他顯得怯懦,但這是他受宗教束縛彌重的結(jié)果。他并非不想公開仟悔自己的罪孽,但他的這種愿望過多地同"贖罪"'內(nèi)省"等宗教意識糾纏在一起,因此行動上也只能處處受其局絆。他既要受內(nèi)心的譴責,又要防外界的窺測;他明明有自己的愛,卻偏偏要把這種感情視同邪魔。他在痛苦中掙扎了七年,最終雖然以袒露胸膛上的"罪惡"烙印,完成了道德的凈化與靈魂的飛升,但他始終沒再氣承認自己愛的正當,更談不到與舊的精神體系徹底決裂,與海絲特相比,似乎更加映襯出后者的高大。
        齊靈握斯是紅字的制造音。他那丑陋的外貌和畸形的軀體,正是他丑陋和畸形的靈魂的寫照。他選擇了讓丁梅斯代爾活著受煎熬的復仇手段,實際上成了阻止他贖罪的惡魔。他和海絲特的結(jié)合雖然出于他追求家庭溫暖和個人幸福的一已之私,但畢竟是一種愛,原也無可厚非;但當這種愛轉(zhuǎn)變成恨,把復仇作為生活目標,不惜拋棄"博愛"的基督精神,以嚙噬他人的靈魂為樂之后,反倒由被害者墮落成"最壞的罪人",不但在失去復仇這一生活目標時結(jié)束了自己的生命,而且死后也不會得到新生。
        小珠兒則是活的紅字,"是另一種形式的紅字,是被賦予了生命的紅字!"這個私生的小精靈和她母親胸前的紅字交相輝映,既是"罪惡"的產(chǎn)物又是愛情的結(jié)晶。海絲特把紅字用金色絲線裝飾得十分華美,小珠兒也給打扮得鮮麗異常。她的美與勃齊靈漫斯的丑形成強烈對比:表明了作者的宗教意識——齊靈涯斯既然是撒旦,小珠兒便是"天使"(Angel),"A"字在她身上,從而具備了更積極的合義。恰拾是在這個含義上,寄托了作者美好的理想,也體現(xiàn)了他對宗教的幻想。
       實際上,霍桑在《紅字》中要表達的,是社會現(xiàn)狀和人類命運,并借以進一步探討他所關心的"善"與"惡"的哲理。我從中看到他矛盾的用心。愛情本是人類的天性,但按照基督教義,亞當和夏娃偷吃了伊甸園的智慧之果,懂得了男歡女愛,不再靠上帝創(chuàng)造而由自已繁衍人類,這本身正是"原罪",至于私情,更觸犯了基督教的戒律。霍桑雖深受教會影響,但自從歐洲文藝復興以來,愛情早已成了文藝作品永恒的主題,時時受到歌頌,他即使再保守,也不會不認為這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了。于是,書中便處處可見作者難言的苦衷:他雖然譴責不合理的婚姻,甚至把男女主人公的愛情說成是"神圣的貢獻",但不敢肯定不合"法"的感情,更不肯使有情人終成眷屬。
  •     “在一片墨黑的土地,一個血紅的A字”
      
      四年前的沖動,今日才完成。面對“犯罪”的海斯特·白蘭,我的行動力讓人笑話了。
      
      大一的時候,英語老師給我們講了這個故事。也許是老師的口才太好,也許是故事本身吸引,一直以來我對這個故事念念不完。于是,今年閑暇的時候我重新時期了這本書。小說中的描寫常常把人物的心理活動放在首位,然而雖然表現(xiàn)力豐富,可是對于我——正好記得過程,而忘了結(jié)局的一位不負責任的讀者——真的顯然有點冗余……
      
      海斯特白蘭,這個女人勇敢的讓我敬畏。就像牧師所說的一樣:”這兒,是他這個女人,在這可怕的時候,以他無力地膀臂,卻支撐著我爬上這里,攙扶我不致?lián)涿娴乖诘亍!捌吣昵?,白蘭抱著珠兒走出監(jiān)獄的大門,獨自站在刑臺上接受著示眾的懲罰。面對著總督貝靈漢和約翰·威爾遜牧師的威逼利誘,她抵住人性能承受的最大壓力,沒有說出孩子的父親。此后,她便帶著代表她恥辱的鮮紅的A字,與珠兒離群索居,靠做針線維持生計。日復一日,珠兒漸漸長大。白蘭給珠兒做了一身紅色的裙子。每當珠兒像蝴蝶一樣砰砰跳跳時,在白蘭的眼里,那就是一個大大的紅字,不斷地讓白蘭承受著她的恥辱。
      
      丁梅斯代爾,是一位年輕的才學出總的牧師。在白蘭受審后,他的身體狀況每況愈下。人們總是見他病態(tài)的用手捂著心臟。也許人們因為他獨特的抑郁氣質(zhì),也許牧師的才華真的出眾,在短短七年,牧師的地位上升到一個可觀的高度。但是牧師心里的煎熬卻使他不能自拔。在一個深夜,牧師如夜游般出現(xiàn)在刑臺邊,悄悄的走上刑臺。沒想到白蘭與珠兒此時正好路過。牧師牽著他們的手,一起站在刑臺上。突然一道閃電,黑暗中閃現(xiàn)的身影,多么像一個巨大的A字!
      
      在這么多年來,白蘭的勤勞,白蘭的奉獻,白蘭的犧牲,鎮(zhèn)上的人漸漸改變了對他的看法。有人說A代表Ability。而在文中,處處透露出白蘭更像一個Angle一樣,她洗刷著人們心底的陰暗。
      
      這部作品故事尤其簡單,說白了就是兩個未婚先育的人,女方因為生了孩子叫人逮住了……受到別人直觀的折磨。而男方隱藏在暗處,受著自己給自己施壓的精神上的折磨。用我的話這么一說,故事顯得慘白無味,可是在霍桑的筆下,融入了當時特定社會條件下,人們對于自由的渴望,對于罪孽的救贖,對于近日,人們?yōu)榘滋m的勇氣,為美好的愛情,都讓我們深深地陷在這部小說中,體會其中的細膩。
      
      
      
      
  •     我更喜歡其前言《海關》。
      書里的故事沒離開歷史背景,現(xiàn)在看來,這就是個歷史故事。
      霍桑探索人性的共性,直到小說結(jié)束仿佛也沒說太清楚,每個主要人物都是各有打算,各具神性,相互獨立,牽強的聯(lián)系,只是讓他們顯得不那么沒什么關系,其實就是沒什么關系。
      作者的筆觸尖銳到打破了情節(jié)在小說中的重要地位,于是沒什么情節(jié),也不需要展現(xiàn)情節(jié),讀者被作者強制在其規(guī)定的有限想象范圍內(nèi)或者也不需要想象,強制讀者去反思其提供的斷言是否覺得熟悉,無論是用來套自己還是套他人,我很喜歡這樣的文風。
  •     評價給“還行”是因為這本書是世界名著,我的閱讀體驗不好只代表我個人素質(zhì)有限。整部書字數(shù)不多,情節(jié)也比較簡單,基本沒有扣人心弦或波瀾壯闊的情節(jié)設置,基本脈絡就是:女主角因非婚生女而被帶上紅字,當?shù)厣窀甘桥⒌母赣H,因此事飽受煎熬,女主角正牌丈夫隱瞞身份成為神父的朋友并設計毒殺神父。女孩七歲的時候,神父終于決定和女主角及女兒逃跑,但在最后一次布道中力竭而死。真的,就是這么點內(nèi)容,剩下的就是作者霍桑大段大段地描寫人物的心理,描寫幾個主要人物的思想狀態(tài)。。而且非常喜歡用排比啊,比喻啊什么的,動不動就是暴風雨啊、孤舟啊、燈火啊、海浪啊啥的,一個心理活動霍?;緦憘€500字是小意思。當然啦,文中的三個人物,很明顯地感覺出霍桑的暗喻:女主角代表了曾經(jīng)犯錯,卻勇敢面對的生活態(tài)度;神父代表著犯錯后無法原諒自己,永遠背負道德十字架;女主角的丈夫無法原諒別人的錯誤,最終自己也陷入罪惡的漩渦。
       也許是時代不一樣了,非婚生子在現(xiàn)代的時代,倒完全不是一件不能原諒的事情,現(xiàn)在可能更多的是給予關懷和同情吧。不過考慮到當時的時代背景,來到北美大陸的基本都是清教徒,對非婚生子這件事也許在當時是無法原諒的。
       這書我斷斷續(xù)續(xù)地看了三個月,終于完成了。由于情節(jié)較少,人物心理描寫太啰嗦,實在是很奇妙的閱讀體驗。
  •      昨晚終于是看完了這部小說,雖然是匆匆看了一遍,但是也知道一二內(nèi)容了。
          
          我鄙視于美國當時的宗教制度,以及人們的毫無自主性的跟隨著宗教,那些荒誕又無聊的懲罰制度。我不知道他們的刑罰里是不是有類似于中國滿清十大酷刑的項目,但是那些教頭一起逼迫一個女人,在我的眼里卻是沒有任何用處的,我若是咬緊牙關不說,你又能奈我何呢?但是,如果我是那時候的人,恐怕也許是說不出這類話的和有這類想法的了。從海絲特和丁美斯代爾兩個主角的身上看,雖然都有超越那個時代的思想,卻又被自身看是獸性和罪孽來說,顯然他們的腦袋也是被舊思想禁錮的??墒钦l說不是呢?哪一個哲學家、思想家和想法異于常人的偉大的人,不是在時代的歷史里苦苦掙扎的,只渴求后來的人們給他們一個死后的,甚至除了警示后人之外就沒什么意義的翻供呢?
          
          但是從一個現(xiàn)代的人來看,丁美斯代爾是懦弱的。他在海絲特站在邢臺上接受屈辱的時候沒有站出來,他怕玷污了他身上牧師特有的圣潔,然而其實呢?雖然他一次次的在人們面前詛咒自己,說自己有罪,但是那樣的情景是建立在他未坦白之前的,這樣的說辭又何嘗不虛偽呢?所以他在內(nèi)心苦苦掙扎,被現(xiàn)實和他本身的善良本性撕來扯去,所幸他最后坦白了,不然我還真是會看不其他。
          
          海絲特,書中的女主角。不能不說,海絲特是堅強的女人,她的心要比丁美斯代爾堅強得多。然而又有時候她也是飄忽不定的,例如在她不斷懷疑珠兒是不是她的孩子,或者珠兒是不是惡魔的時候。一個女人,在周遭的歧視下,帶著女兒生活了七年,忍受人們的嘲諷和冷眼。到了后來直接把這些心靈上的折磨當成了懲罰洗禮和磨煉,這樣歧視更好。強大的新,就是要在這樣的情況下重生的。
          
          再看看珠兒,那個性格陰晴不定的小家伙,不能說我喜歡她,因為那樣的性格太任性嬌蠻,卻也有欣賞的地方。例如大聲的嘶叫,嚇跑那些欺負她的孩子,她甚至比她的母親海絲特更加堅強。她知道反抗,并且從不認為自己是錯的,有時候,她本來就是對的。還有她源源不絕的生命力,那是一種勇往直前的生命力,蓬勃的,向上的。
          
          羅杰是書中我最為惋惜的一個悲劇人物,哪怕他也許邪惡。羅杰是個身材又些急性的老學者,和年輕美麗的海絲特結(jié)合,本身就是一個錯誤了,錯在羅杰并不屬于愛情,因為他本身應該屬于理智個學識淵博。羅杰是個很聰明的人,他可以洞悉一切,他滿腹文學,他知道怎么讓一個人信任他,他知道怎么折磨一個人最殘忍,所以她把海絲特留給那個紅字,在精神上折磨著丁美斯代爾。他是個可以贏得人們尊敬的舉足輕重的人,但是他選擇了恨,所以一切都蒙上了悲劇??墒撬钟惺裁村e呢?依賴想汲取溫暖的人兒,本身已經(jīng)勉強了,她轉(zhuǎn)身投向了另一個懷抱,并且還是以妻子的名義,那個懷抱也是世俗所不許的,不甘心也是一部分原因吧。
          
          那些時代的人們,瘋狂信仰著,毫無頭緒,毫無主見。說法千奇百怪,荒謬絕倫。這大概是最沒有靈魂又最能體現(xiàn)在人群中的形象了。他們?nèi)嗽埔嘣?,把信仰奉為一切,不分黑白。從一開始的開場到落幕,都是這些人的竊竊私語、大聲嘲諷、虔誠禱告和善意勸告。然而,人終究是人,有別于世間其他無心無性無靈的存在,他們沒有目標的時候盲目信任,用人云亦云麻痹自己,但是是在光明和正義降臨的時刻,心靈總是向著陽光的,后慢慢覺悟過來。這么說卻不是夸贊那些人,特別和例外是一定存在的。而且,沒有光明,心靈依舊可以再次無數(shù)回的被麻木和蒙蔽,就像向日的花兒,日落西山時的盲目。
          
          結(jié)局最后一幕定格在了墓碑上,那個大大的鮮紅的“A”上,這是海絲特和丁美斯代爾的共用的墓碑,他們兩就葬的后面的兩邊。死后終究還是不被允許在一起,但是是在那個時代下最好的結(jié)局了吧,既相距不遠,又不違背世俗的規(guī)定。
      
  •      不知道是不是翻譯版本的問題,只覺得這本書的部分語言實在是“矯情”的可以。當然或許是時代變了,人們的口味也在變。那種類似于老式言情風的詞匯和語句,于我真的是無法忍受。這本書的最大價值在于——這當然又是我自己的一家之言了——象征化的情節(jié)——尤其是紅字所象征的某些東西——自由?真愛?每個人看到的或許總有些不同。
      郝思特——我最喜愛的本書人物;
      珍珠——我看不出她哪里可愛了,作者把她描寫的很美好,可惜我對她的印象卻非常之差。外貌不代表一切,被吹捧的再美麗,也被她莫名其妙的性格搞得不知所以然;
      牧師——很可憐,但他糾結(jié)的原因及結(jié)局,我無法理解,總之,他的確沒有《荊棘鳥》里的那牧師更讓人感到有血有肉;
      醫(yī)生——他到底怎么讓牧師受折磨了?作者用十分玄妙的語言描寫了不少,可惜我真的真的沒看出來。
      In brief,這本書沒有想象中那么令人震撼。
  •     在《十日談》里,一個不諳世事的少女想信仰上帝,不遠千里找到了一個她崇拜著的教士,想讓他作為引路人,那個教士對她進行的宗教教育不是從《圣經(jīng)》開始,而是從人體構(gòu)造開始,他象《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里的托馬斯一樣,果斷地對那個少女說了一句“脫!”
      
      
      
        少女發(fā)現(xiàn)自己的身體構(gòu)造和那個教士的不一樣,問,你的身體怎么和我的不一樣啊,那個教士說,這就對了,不一樣那是因為我的身上有魔鬼,少女說,那我怎么沒有呢?教士說,你雖然沒有魔鬼,但是你有地獄,來來來,讓我們把魔鬼放在地獄里去吧。
      
        霍桑的《紅字》無疑是這個故事的另外一種版本,記不得那個作家說過一句,所有的名著里只寫了兩個字,那就是:通奸,《紅字》當然也不例外。
      
        海絲特. 白蘭是一個善良、美麗的英國姑娘,不幸嫁給了一個畸形的、偽善的老人而斷送了青春,故事開始的兩年前,她由阿姆斯特丹移民馬薩諸塞州的波斯頓。途中她的丈夫被擄失蹤,在寡居生活中,海絲特. 白蘭與牧師狄梅斯迪爾相愛并生一女。事發(fā)后加爾文教政權將她作為一個訓誡罪惡的一個標本,罰她帶紅A字(即英文通奸Adultrey一詞的第一個字母)忍辱含垢度過一生。牧師狄梅斯迪爾雖未公開暴露,但終因不堪海絲梅. 白蘭的丈夫羅杰.奇林沃思的追逼和精神上的折磨而身亡。
      
        這無疑是一個悲劇故事,這個悲劇故事想再一次說明一個道理,那就是,這個世界需要某種秩序,這個秩序有時是宗教,有時是法律,有時是道德,有時是別的一種什么東西,一旦有人膽敢向這種秩序挑戰(zhàn),除了身敗名裂,家破人亡之外,不會有什么好結(jié)局。
      
        “。。。。。至少,他們總該用燒紅的烙鐵烙海絲特.白蘭的額頭。我擔保,海絲特太太將會因疼痛而有所畏懼。不過,她那個爛污的女人并不介意他們在她的罩衫的胸口上貼上什么!喂!你們看,她會用胸針或其他異教徒裝飾品一類的東西遮住它,于是也就滿可以堂而皇之地招搖過市了?!?br />   
        這是一個中年婦女的呼聲???,一旦有人向這種秩序挑戰(zhàn),群眾要求懲罰她的呼聲有多高,但這個勇敢的女人誓不低頭,她“明白自己的本分,便登上木梯,站在比街道高一肩的地方,向圍觀的人群展示自己?!奔词顾郧斑^的生活是“靠糜爛的養(yǎng)料茍活著,猶如殘垣斷壁上的一簇青苔”,都不能成為她叛逆的理由,她必須為她的叛逆付出代價。
      
        “這是真的嗎?她猛力地將孩子往懷里摟,讓她哭喊;她俯視胸口的這個紅字,甚至特地用手去撫摸它,目的是讓自己確認這嬰兒和恥辱可是真的?是的,這些就是她的現(xiàn)實,其余的一切都已煙消云散?!?br />   
        于是這個女人開始了她整整七年,不不不,也許是一生的受難歷程,當然還有她的愛人 狄梅斯迪爾,和她的孩子小珠兒。
      
        這個女人想用善行來贖自己的罪,她做的好事比一個真正的虔誠的教徒還多,比雷鋒還多,但這一切并不能減輕的她的罪孽和恥辱。
      
        “陰險的清教徒法庭所發(fā)明的永無休止而又層出不窮的審判不斷地變盡花樣來折磨她,使她的內(nèi)心無時不處在痛苦的悸動之中,牧師在街上向她發(fā)布一通訓誡詞,準會招來一群一面呲牙訕笑,一面蹙額鄙視的人將這個可憐的負罪的婦人團團圍住。如若她踏進教堂,正當她滿以為可以分享上帝這宇宙之父的安息日的微笑時,卻每每不幸地發(fā)現(xiàn),自己正是講演的題目。她對孩子也心存畏懼,他們先是讓她走過,接著遠遠跟著大喊大叫,他們信口開河;這在他們是無所用心,可她則膽顫心驚?!?br />   
        海絲特在恥辱中如此痛苦,狄梅斯迪爾感覺到的恥辱和痛苦一點都不比她少。
      
        “海絲特,你是幸福的,你能公開地將紅字戴在自己的胸口上!而我的紅字只能神秘地燃燒!你未必知道,在經(jīng)過七年的欺騙的折磨以后,在看到一雙眼睛認清我是什么東西時,我體會到的那種如釋重負的感覺。要是我有一個朋友――或者,哪怕是最壞的敵人,在我受到別人的贊揚極感痛苦時,我能隨時去他那里,告知他,我是一切罪人中最壞的一個,我想,我的心也許可以得以生存?!?br />   
        可憐的人,在一個虛偽的秩序構(gòu)成的社會里,還要求自己誠實,不痛苦才怪呢。
      
        這個女人就這樣在絕望中恥辱著,她似乎有所頓悟,她之所以要遭受永無休止的懲罰,并不是她犯了什么不可饒恕的罪行,而是,這是一個由秩序構(gòu)成的世界,這個世界會懲罰一切膽敢向這個秩序挑戰(zhàn)的人,明白了這個道理之后,她終于想逃走了,逃在秩序之外,她對他的愛人狄梅斯迪爾說:
      
        “你應該將這一切拋掉!當你循著森林小道前進的時候,不要讓它拖著你的腳步;如果你愿意渡海遠去,可不要將它裝在船里,把這一切悲慘和毀滅就地留下。不必再與它叫纏!讓一切重新開始!只因為一項試驗的失敗,你就放棄一切可能嗎?不能這樣!未來充滿著機日遇和成功。還要幸??梢韵硎?!還要好些事需要你去做!變虛偽的生活為誠實的生活吧?!?br />   
        但一切并不簡單,他們的出逃計劃早已在海絲特的丈夫的掌握之中,他并不來揭穿他們,而是要象撒旦的影子般追隨著他們,讓他們永遠生活在噩夢之中。
      
        那個怯懦的牧師終于垮掉了。
      
        “我怕!我怕!或許真的是,我們忘記了我們的上帝;我們彼此褻瀆對方靈魂的尊嚴,因此,我們關于日后將在永恒和純潔中團聚的希望注定是徒勞的?!?br />   
        這個男人終于在海絲特的懷里死掉了,并且永世沉淪,萬劫不復。
      
        應該說,這是我看到的有關“婚外戀小說”中,最滿意的一本,我就喜歡看見希望自己死掉的男人死掉。作為一個善良人的,誠實的人,一旦陷入婚外戀的迷局之中,就走入了一種困境,即使沒有外部勢力的圍剿,自己也會走入困境,不用上帝來宣判什么,自己就會將繩索套在自己的脖子上。不可能將靈魂的完美和愛的火焰一起打包。在《逾規(guī)的罪人》中,男主人公因走不出這種迷局而自殺身亡,在《失樂園》男女主人公也只在極樂的顛狂中雙雙死去,在《廊橋遺夢》中男女主人公為了“不把幸福建立在別的痛苦的基礎之上”,殺愛成仁,但他們對于他們自己來說,是誠實的嗎?
      
        當然,在皮皮的小說里,我看到了光明的結(jié)局,“于是他們幸福地生活著?!钡也幌嘈拍鞘钦娴?,起碼沒那么簡單。
      
        那些熄滅了愛的火焰的人是有福的,那些能為愛不顧一切,不惜一切代價的人是有福的,那些既企求愛,又沖不破外在的或內(nèi)在的秩序的人呢?
      
        “我們不能再相會嗎?我們不能在一起度過我們不朽的生命嗎?確實,確確實實,為了贖罪,我們彼此嘗盡了人間的悲涼!你在用你那雙明亮的眼睛審視著來生,那么就告訴我,你究竟看到了什么?”
      
        狄梅斯迪爾用他的死做出了回答。
      
      
  •     霍桑的《紅字》,過濾了那些繁瑣冗長曲折的字句之后,本質(zhì)上的故事很簡單:女人和牧師通奸,后因女人懷孕產(chǎn)下一女,被當局發(fā)現(xiàn)處以佩戴紅字A以示警懲,而通奸的另一個當事人牧師則沒被發(fā)現(xiàn),卻深受良心煎熬;與此同時則是女人原有的丈夫,作為牧師的醫(yī)生出現(xiàn)在其生活中,并實施自己的報復計劃。最后,牧師說出內(nèi)心的秘密而坦然受死,醫(yī)生滿腹仇恨隨之宣泄而同樣死亡,只留得女人和女兒生活于世,紅字A也慢慢地完成符號意義的轉(zhuǎn)變。這么一寫下來,這個故事真說不上有多精彩,而關于紅字A的意義的闡述,也是比較明顯的。所以,老實說,這并不是一個吸引人的故事。
      然而,霍桑在這個故事里面加入很多宗教的思考。神啊牧師啊布道啊上帝的榮光啊等等詞匯則是頻繁出現(xiàn),對于一個不信基督抑或其他宗教神的人來說,每看到這兒就十分痛苦。那是一種不理解不愿了解而產(chǎn)生的糾結(jié)。書中的男主人公個作為一個牧師,為了凸顯其內(nèi)心的煎熬,上帝和撒旦像龍?zhí)姿频牟粩嗌蠄鱿聢?;女人的審判也是由于宗教和法律共同完成的;書中每一個人,除了西賓斯太太,都囿于這樣的環(huán)境中無法解脫。任何別的想法,都會被視為魔鬼的誘惑。這就是新英格蘭的土地,這就清教徒夢想中建設的樂園??墒翘嗟那逡?guī)戒律,卻又是磨滅人性的?!都t字》這本書,整個基調(diào)便是如此幽暗而毫無色彩,即便有所謂的上帝的榮光,我想大概也是如冬天偶爾穿透濃厚云層的光線一樣,冷冽而短暫。是否少些那樣的極富清教意味的故事敘述,書會更精彩一些?
      我想自己目前還不能回答。一來不曾了解霍桑的生活經(jīng)歷,二來也對加爾文教所知甚少。只是因為這本書讓我讀得不舒服且隱隱有種不明所以的梗塞感,所以忍不住發(fā)問一番。有些故事注定就是這么風格明顯而恰好不是自己的菜!
      哦對了,關于這本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插圖本《紅字》中的插圖,我想說,真 是 他媽的 爛透了!
  •     第一次知道這本書是大三,那陣子我選了一門美國文學,我的教授是一個Middle age的女人,留過洋,帶過許多博士,喜歡穿綢緞真絲。從她神采飛揚的作品評析中我大致聽出了她對這部作品的喜愛。但當時我對它并不留意,看完那幾頁英文選段也作罷了。不過我記得它的的名字《紅字》和它的作者霍桑。
      
      再次接觸是在大四的時候,那時課很少,閑來無事我跑去跟大三的學弟學妹們蹭課。當時去蹭的這門課叫“中國現(xiàn)代文學”,主講是一個中大的博士生。我聽風同學提過他。因為是外系的緣故他課后還會問問我自己講得怎樣,自己到底消化了多少。我也讀過他的一本比較青澀的小說,從交談中我能感覺到他是一個羞澀的,執(zhí)著的,有責任感的,追求完美的人。他對知識的渴求以及對自己囚徒般的自制與壓抑一直讓我震驚。然后得知他各種版本都讀了N遍。
      
      然后我才開始了第一次的閱讀。
      讀的是中譯本,譯文不算生硬,表達卻是直白的。故事情節(jié)無疑要比詞句更為引人入勝。人物的形象相當鮮明,各自的心路歷程在譯者的筆下是赤裸裸的為人鮮知。海絲特直面眾人的指責唾罵時間的勇敢坦蕩,與牧師的怯懦一直對比著反復出現(xiàn)在我眼前。小說在深入談論宗教信仰與救贖這個話題之前先讓很多讀者感受到了在愛情面前,有時候女性會比男性更有承擔的膽量,和面對的坦然。小說里的海斯特與牧師在“犯罪”后,分別以兩種不同的方式來承受苦痛折磨,進行自我救贖。我不能說只有海斯特的救贖行為才是深刻的,相反,我認為她與牧師的就是都是震撼的揪心的。
      
       小說中的紅字,我曾經(jīng)的那位professor曾經(jīng)跟我們說過,有幾層含義。
      第一層含義,紅字A代表Adultery,即通奸。主人公海絲特?白蘭和年輕的牧師丁梅斯代爾通奸,生下一個小孩,為了保護牧師,海絲特獨自一人承擔了罪過,被“示眾”三小時。并被懲罰戴上紅色的標志A。對于海斯特而言,世界是吵雜的,她生怕這些唾罵的聲音會將自己和女兒淹沒。她的內(nèi)心是日趨平靜的。從罪惡到光明,她完美地完成了一個自我救贖的過程。在精神上得到升華和蛻變。
      
         第二層含義,紅字A代表Able,即能力。海絲特在一個遠離人群的地方孤獨地生活,把唯一的愛都放在孩子珠兒身上,她以做針線活養(yǎng)家糊口。這時A代表海絲特的能力:生存能力以及高超的手藝。
      
         第三層含義,紅字A代表Angel,即天使。海絲特并沒有因為受白眼而懷恨在心,而是熱心地幫助別人。后來,由于她的這種美德,大家認為A是美好的象征。 Angel我想還應該代表著海絲特的女兒珠兒,一個純真無邪的生命。
      
      不知道為什么在完成《紅字》的閱讀后,我時常將那位講師的自囚與《紅字》里海絲特的自贖聯(lián)想到一塊,從目的來看,自囚與自贖都是一種隱忍的修煉,都是在精神上的一種自愿的折磨。前者是源于鞭策,后者是源于罪惡,歸根到底兩者都是一種自省過后的自我約束。兩者總是相伴出現(xiàn),相伴離席。
      
      anyway紅字是一個標志,是別人賦予的,是約定俗成的。罪,只是因為褻瀆了神,只是別人,乃至自己對自己的束縛。每個人都能夠洗清,只要你愿意,只要你努力。別人的眼光并不是評論事情對錯或罪惡與否的唯一標準,重要的是我們做事,要對得住自己。
      
      每個人的心里面都有著一個,或者更多的letter A。問題是,你的是哪一個……
      
  •     那個時代當中,屬于清教徒的他們,追求的是一種圣潔的靈魂。他們過著簡單的生活,嚴肅的面對他們的生命。
      
      如果牧師和海絲特是個無神論者,他們大可以很快獲得平靜。但在他們那個時代,責任的意識是何等的強烈,他們對于彼此的靈魂尊重,以至于他們?nèi)绱藝烂C的來看待自己犯罪的問題。因為在他們心目中,犯罪相當于對神的褻瀆,是不能像舊教一般買贖罪券還債的,但他們是多么渴望仍成為圣潔,是可以上天堂的,所以海絲特在這樣的光景下才這樣的渴望可以藉著苦難拉洗清她自己的。
      
      于2004-11-19 23:06
      
  •     在一次美國文學的課程上,我們有機會看了羅蘭?約菲執(zhí)導,戴米.摩爾、加里.奧爾德曼、羅伯特.杜瓦爾主演的《紅色禁戀》,這部是以霍桑的著名小說《紅字》為劇本而改編的電影。以《紅字》為劇本的電影有幾個版本,這個版本則是改了小說的結(jié)局,順應了觀眾的心理,最后是happy ending。
      就是這部電影讓我有了足夠的興趣去看原版小說。在我看來,這是一個勇敢追求真愛的故事。整部小說看下來,給我印象最深的場景還是在菜市場的邢臺上。在那里,女主人公海斯特?白蘭抱著剛出生的小珍珠,佩戴著代表“通奸(Adultery)”的紅色字母“A”,站在邢臺上飽受著眾人的熱嘲冷諷;七年后,與其有戀情的牧師狄梅斯代爾也在眾人面前卸下崇高的地位,承認自己多年前犯下的錯誤,敞露了自己胸口的烙印“A”。邢臺,仿佛代表了罪行和懺悔,貫穿了整本小說。
      海斯特無疑是小說里最堅強的人。她接受牧師們的審訊時堅決沒有把那個“他”說出來,她生下女兒時取名為“珍珠”視為上帝賜的禮物,她把佩戴的紅字繡得十分精美不以其為恥,她把小珍珠養(yǎng)育成了快樂的小精靈,她堅持不讓狄梅斯代爾不說出自己的罪行而選擇了自己承受,她依然堅信自己的愛情是上帝可以原諒的,她佩戴的“A”從剛開始的Adultery逐漸變成Angel,Able……
      有一些評論說迪梅斯代爾是虛偽的象征,但是在我看來他也對自己的錯誤已經(jīng)付出了應有的懲罰。雖然海斯特的懲罰足夠讓自己難受,但像迪梅斯代爾所說的,海斯特可以向所有人坦誠自己的罪行,而他自己卻要默默藏在心里,承受這種精神的折磨。在最后,他袒露了胸口的紅字,我相信那一刻是他一生最為輕松的時候。
      小珍珠在小說里是必不可少的元素,因為她象征了兩人禁戀的結(jié)晶。尤為深刻的是,小珍珠一直在問海斯特為什么牧師要用手按住自己的胸口且臉色蒼白。仿佛幼小的她知道迪梅斯代爾胸口藏了秘密似的。在森林里,海斯特帶著小珍珠與迪梅斯代爾偶遇了。當時,海斯特摘掉了胸口的紅字,可是當她喊小珍珠與迪梅斯代爾一起相處時,小珍珠卻因為母親身上沒有了紅字而發(fā)脾氣。雖然兩個大人都知道“A”代表的是什么,可是小珍珠覺得那是母親特有的,也是自己所喜愛的,所以母親不應該放棄她。
      在看這本小說的時候我一直在想,每個人都有可能經(jīng)歷一段不可告知的戀情。雖然兩人在一起很幸福,但是卻不能拋開世俗的眼光,多多少少會有點忌諱,這樣,心里就會有疙瘩,精神就會受到折磨。追愛真愛的勇敢,并不是每個人都具備這種信念。人,往往會被那些閑言碎語所打敗??墒牵绻麤]有一次真愛,那人生少了很多色彩。
      寄望以后的生活能多一點勇敢與自由!
  •      本想寫許多,就像以前的許多震撼心靈的作品一樣。但每次都無從下手。
       宗教的原罪,對于我們這些無神論者來說,太過陌生。但后天所犯的罪惡,只要還有一絲人類的情感,無疑會感到愧疚。海斯特的贖罪,讓我們看到了人性的光輝,墮落之后,迷途知返,仍是偉大與純潔。丁梅斯代爾,7年里,在布道時,所受心靈與上帝的折磨與拷問,最終摧毀了他。結(jié)局的坦白,完成了一次救贖。他的坦白,也讓一直想報復的齊靈渥斯——潛伏在丁的身邊7年之久,一年后死亡。他們的女兒珠兒,似乎是那里唯一無罪的自然人,沒有受到過宗教的洗腦,天性與野性讓那些文明的犧牲品頓時黯然失色。
       一上午的收獲,卻一直值得珍藏??柧S諾的《為什么讀經(jīng)典》里說,經(jīng)典就是那些今后會構(gòu)成我們?nèi)松?jīng)歷的東西,雖然當時我們可能因為太小或其它的因素未能完全讀懂,但當我們達到了相應的階段時,就會為我們的人生提供滋養(yǎng)和啟示。(大概意思是這樣)
       故事就不敘述了,震撼常在。
  •     人能夠形成原罪的觀念后,馬上就求助于對心理的隱秘——或者,用分析的語言說,壓抑就開始了,任何被隱藏的秘密東西都是一個秘密,保持秘密就像心理上的一幅毒劑,它使保密的保有者與集體疏遠,這種毒劑在小劑量的時候可以是一副無價的良藥,甚至是人格分化的必要準備. 情況確實如此,以至于在原始階段,人就感到一種不可抗拒的制造秘密的需要;保有秘密使他免于完全融入集體生活的無意識當中,并因此免于致命的心理傷害。
      
      不管幾個人分享一個秘密多么有好處,一個純粹的私人秘密卻有著破壞性的作用。它就像一個犯罪感的重擔,割斷了不幸的秘密保有者與他的同胞們的聯(lián)系。但是如果我意識到我們隱藏的是什么,比起我們不知道壓抑是什么,——或者甚至不知道我們有所壓抑——造成的損害就會小得多。在后一種情況下,我們不僅僅有意識的使某一內(nèi)容私人化,而且甚至把它對自己也隱藏起來。于是它從意識分離出來,變成一個獨立的情結(jié),獨自存在于無意識當中,在那里它不會被意識糾正或者干涉。這個情結(jié)結(jié)成了心理當中的一個自主部分,經(jīng)驗表明,它可以產(chǎn)生一種特有的幻想生活。我們稱之為幻想的東西不過是自發(fā)的心理活動;每當意識的壓抑行動放松或者停止的時候,它就冒了出來,比如在睡眠中。在睡眠中,這種活動以夢的形式表現(xiàn)自己。
      
      因此總的來說,一個無意識的秘密比一個有意識的秘密更為有害。我們看到許多病人在生活中處于艱難的境界,天性脆弱的人可能會被這種境況逼得自殺了。這些病人有時也有自殺的傾向,但是由于內(nèi)在的理智,他們不允許自殺的強烈要求進入了意識。然而他在無意識中保持著活躍的狀態(tài),由此造成各種各樣的危險的事故——比如面對飛馳而來的汽車突然暈?;颡q豫不決。如果有可能是自殺的傾向變?yōu)橛幸庾R的,那么常識就可以有效的干預它,病人就能識別并且避免那些誘使他們自我毀滅的情況。
      
      正如我們所看到的那樣,每一個個人的秘密都有一種原罪或犯罪的作用——不管從普遍得到的立場來看它是不是一個錯誤的秘密。秘密的另一種形式是“克制”行為——通常他是對感情的克制。。。。。。。。當自我克制只是個人的事情,他就可能與個人的秘密同樣有害。從這種自我克制之中,產(chǎn)生了我們所熟知的過于講求道德的人所常有的惡劣情緒,和暴躁易怒。被克制的感情也是我們隱藏的東西——我們甚至可以對自己隱藏這種東西——男人尤其精通這種藝術,而女人除了個別人以外,天生就反對這樣傷害它們的感情。當感情受到克制時它容易向無意識的秘密那樣孤立和擾亂我們,讓我們背上沉重的負重感。如果我們擁有一個沒有被人類掌握的秘密,,自然就會惡意的對待我們,與此相同,如果我們對同胞們克制了自己的感情,他也會怨恨我們,自然絕對統(tǒng)合這方面的真空,從長遠來看,沒有什么比克制感情所帶來的人際關系的不冷不熱的和諧更令人無法忍受的了。我們愿意保密的往往是受到壓抑的情感,但是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沒有什么東西真正稱得上是秘密,只有完全可以表達出來的感情,他們在某些關鍵時刻受到壓抑而變成了無意識的。
      
       隱藏秘密和克制感情都是不良的心理行為。最終,自然會帶著疾病來拜訪我們??酥浦挥性谧约鹤?,并且為了自己做的時候才是不健康的。就好像人天生就有不可剝奪的權利,要從他的同胞身上看到所有那些陰暗的,殘缺的,愚蠢的和罪惡的東西——因為我們?yōu)榱吮Wo自己當然把這些東西作為隱私。可是在自然看來,隱藏我們不止一種原罪——就如同完全生活在卑劣的一面一樣。人類似乎具有一種良心,一個人必須在某個時候停止保衛(wèi)和維護自己,承認自己會犯錯誤和人性的,不管自己的自尊心付出多大的代價。如果他不這樣做,良心就會嚴厲的懲罰他。除非他這樣做了,否則就會有一面厚得無法穿透的墻把它隔在外面,使他不能體會到作為人群中一員的生活經(jīng)歷,正如希臘諺語所說“放棄你所有,然后你就會獲得”
      
      那些卑劣的甚至是毫無價值的東西也作為我們的影子屬于我們,并給我們以實體和重量。如果我們不能投下影子,我們怎么能是實體呢?如果我們想完整,我們也必須有陰暗的一面。而且只要我們意識到自己的影子,我們也就會記起自己跟每個人一樣也是人,
      
      只有借助于傾訴,我們才能投入人性的懷抱,最終從道德放逐者的沉重負擔下解脫出來。通過宣泄而治療的目標是完全的傾訴——不僅僅在理智上承認事實,而且用心靈肯定事實和真正釋放受壓抑的感情。
      
  •   強大……
  •   哈哈,你寫的每一句都深得我心!
  •   我也覺得很矯情…
  •   現(xiàn)在的你,不敢再踏進這迷局了嗎?嘿嘿。。。
  •   呵呵,這迷局是冰火兩重天的體驗!會上癮滴,一般人沒這功力哦
  •   醫(yī)緣-星子,看來你深有體會啊,嘿嘿。。。你這家伙,看完也不吱一聲。
  •      那些熄滅了愛的火焰的人是有福的,那些能為愛不顧一切,不惜一切代價的人是有福的,那些既企求愛,又沖不破外在的或內(nèi)在的秩序的人呢?
    +
  •   所以,現(xiàn)在完全相信了人之初性本惡了。從亞當夏娃在伊甸園里食禁果開始,人類就不再是上帝創(chuàng)造的完美生物了,也有了欲。而這里的情欲還有其他道貌岸然的旁觀者的嫉妒,都真的讓人難以再相信性善的存在。都是可憐人啊。
  •   為什么看完之后我對這本小說的理解完全顛覆了??
  •   是我中學時讀過的最讓我悲傷的小說。瘦竹你這一寫,我又要重看了。
  •   人真的能通過行善完成從Adultery到Admirable的救贖么……
    還是根深蒂固的觀念猶如嵌入身體里的紅字一般無法抹去呢……
  •   是的,名著就應該寫通奸
  •   最近因為要寫讀書報告 才拿起這本書 。
  •   -_-恩吶,比心機的!
  •   恩,我覺得對A的那三個釋義寫的真不錯。多謝啦~
  •   -_-嗯哪謝謝。多交流……
  •   A代表整個美國 AMERICA
  •   -_-對吶親這絕對是有道理的……
  •   對于海斯特而言,世界是吵雜的,她生怕這些唾罵的聲音會將自己和女兒淹沒。她的內(nèi)心是日趨平靜的。從罪惡到光明,她完美地完成了一個自我救贖的過程。在精神上得到升華和蛻變。
    我覺得你這些說的比較好,正好解了我最近的一些疑惑。想我考研時期,天天泡在圖書館,哥們功課都有條不紊的進行,那時的我心里卻是很平靜,真的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向考研路。但是自從上了研究生之后,看見身邊的一票一票的好友都成群結(jié)隊,看到同屆的人在本行業(yè)高談闊論,不知道為什么,我開始不能靜下心來了,我開始抱怨周圍的環(huán)境和周圍的人,并且做出許多現(xiàn)在看來都太過可笑和傷害別人感情的舉動。我一直試圖讓自己能靜下來,好把精力投入到符合我身份的事業(yè)當中,可是每次都只能持續(xù)很短的時間?,F(xiàn)在我明白,為什么每次讀到朋友對我一些誠懇的批評時,我反而能安靜下來。我所缺少的是對過往所犯錯誤的認識、救贖和改正。當人傷害了別人身體時,我們可以通過監(jiān)獄來拯救他;而當我們傷害了別人的感情時,或許自囚才能使自己承擔所犯的罪孽,才能得到精神的自贖,最終趨于平靜
  •   -_-我很贊同你的說法。人一輩子只有自己才清楚自己做過些什么。自囚是為了自贖。也是為了使人生得到更好的完滿……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