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12 出版社:中國社科 作者:張燕嬰 頁數(shù):286
內容概要
“仁”是中國思想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命題。而在先秦時期,這一觀念就已十分發(fā)達和成熟:從現(xiàn)存可信的先秦典籍和出土資料來看,諸子每家每人都曾論及于“仁”。因此,先秦時期的“仁”學說很值得作為專門論題予以研究。《先秦“仁”學思想研究:儒、墨、道、法家“仁”論說略》試圖從宏觀上探討儒、墨、道、法四家“仁”論的內涵及聯(lián)系,是一個甚有價值的課題。
作者簡介
張燕嬰,女,回族,文學博士,副編審。1992年考入北京大學本科,2003年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畢業(yè),現(xiàn)任國家圖書館《文獻》雜志編輯,整理有《持靜齋書目》等。
書籍目錄
引言第一章孔子的“仁”論(14)第一節(jié)孔子之前的“仁”之說(15)一由現(xiàn)存古文字資料尚不能推定“仁”字的造字本義(15)二“六經”中的“仁”字用例(20)三幾個旁證(25)第二節(jié)孔子的功利性道德學說——“仁”之說(30)一孔子“仁”論的人本特色(30)二孔子“仁”論的功利特色(37)第三節(jié)史書中的功利性“仁”論(47)一《左傳》、《國語》中的功利性“仁”論(48)二《晏子春秋》里的功利性“仁”論(54)小結(56)第二章孔子之后的“仁”論(58)第一節(jié)孔門后學的“仁”論(58)一《論語》中記載的孔子弟子論“仁”(60)二郭店簡中的儒家“仁”論(64)……第四章儒墨“仁”論中的實踐性內容(193)第一節(jié)孔子“仁”論中的實踐性內涵(194)一“為仁”諸說辨義(195)二孔子“仁”論中人治政治論的肇端(207)第二節(jié)墨家重實踐以實現(xiàn)“仁義”的功利(211)一以功利性“仁義”決定行為的去?。?13)二墨家“仁義”論最大的功利:實現(xiàn)君主專制(219)第三節(jié)孟子“仁”論中的實踐內容(230)-孟子以“義”作為行為原則(230)二孟子“仁”論在政治領域的實踐(236)三“仁政”說之超前性與不見行(241)第四節(jié)荀子“仁”論中的實踐內容(248)一荀子重視施行與效用(248)二“禮”學說在人治政治論中的運用(250)三“仁”論與“為政”的互動(258)小結(263)結語(265)引用文獻目錄(269)后記(283)再記(285)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孔子的“仁”論 中國古代文明演進的最大特點就是文明發(fā)展的連續(xù)性。如同孔子曾揭示過的西周的思想與夏商兩代之間存在著因襲、損益的關系一樣,孔子本人的思想也與他之前的所有思想存在著因襲、損益的關系。誠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每一個時代的哲學作為分工的一個特定的領域,都具有由它的 先驅者傳給它而它便由以出發(fā)的特定的思想資料作為前提”??鬃又暗囊磺袑W說或思想體系都以一種學術背景的形式進人到孔子的視野中,滲透在孔子的學說里。它們共同構成了孔子學說產生的理論環(huán)境,成為激起孔子思想學說形成或創(chuàng)新的契機和條件。因此我們在這一章里將首先回顧一下“仁”字的造字本義以及孔子之前的“仁”之說,以展現(xiàn)孔子“仁”論之于此前思想因襲、連續(xù)的一面;同時更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孔子所作的損益及其“仁”論的貢獻。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