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9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作者:(美)羅伯特?伯頓 頁數(shù):201 譯者:任小紅
Tag標簽:無
前言
“我們是如何知道自己所知的事物的?”從我記事開始,我就一直癡迷于這個問題。在我做神經(jīng)學者的40年中,我逐漸開始覺得,我們對自己思維的看法原來并非基于對自覺意識的理性分析??茖W證據(jù)越來越清晰地表明,我們可能是借助某些非自覺的情感來判斷我們的思維的,例如知道感、確信感和確定感。這樣的情感既會讓我們墜入愛河,也會讓我們勃然大怒。我試圖理解我們?yōu)槭裁匆约叭绾螘霈F(xiàn)這樣的情感,這本書就是我苦苦思索的產(chǎn)物。我意識到,大腦跟任何一種復雜的生物系統(tǒng)一樣,可能具備某種自我監(jiān)控系統(tǒng)——一套向自覺意識報告的信號,告訴自覺意識,潛意識正在進行什么思維。舉例來說,我們通過復雜的識別模式來識別面孔,這種識別模式在意識之外進行(通過潛意識的大腦機制進行)。而后,潛意識讓我們的自覺意識認出我們所識別的面孔。這兩種完全不同的機制通常被視做一個整體,其中一個機制負責識別面孔(認知行為),另一個負責通知我們(識別感)。思維不僅包含思維行為,還隱含著對思維本性和品質的感覺,理解這種二元化能讓人豁然開朗。這種認識重塑了我看待個人生活和公共生活方方面面的方式,也讓我逐漸意識到,當今最大的社會問題有很多都源自我們的確定感。以這種確定感為基礎的就是,認為自己已經(jīng)通過深思熟慮、邏輯推理、理性分析確定了自己觀點的正確性。人們總是認為這種確定的感覺是通過辛辛苦苦的理性分析得來的,因而很難聽從不同意見。舉例來說:不管有多明顯的跡象表明全球正在變暖,也還有人竭盡全力地反對這一看法;不管有多么確鑿的證據(jù)證明進化論的正確性,也還有人嚴格遵從圣經(jīng)的創(chuàng)世論,堅決不肯接受進化論;不管看什么電視新聞節(jié)目、看什么報紙報道,你都會看到有些人堅決維護某些最不可思議、最不可理喻、最違背邏輯的觀點,似乎這些觀點正確得不得了。悲哀的是,每個發(fā)言人都完全相信自己的觀點來自嚴密的邏輯分析,但事實上,他們是受到自己生物構造的誘導才產(chǎn)生了無意識的確定感。
內容概要
你知道天是藍的,紅燈停綠燈行,等等。這些我們都認為是當然的。神經(jīng)學家伯頓我們認為當然是來自我們控制的資源和掌握的知識。經(jīng)過研究,數(shù)據(jù)顯示,伯頓提出我們所想的和我們所知道的是有差異的,我們經(jīng)常會是想當然的狀態(tài)。
作者簡介
耶魯大學及加州大學舊金山醫(yī)院的雙料高材生。33歲成為加州大學錫安山醫(yī)院最年輕有為的神經(jīng)科主任。他擅長把尖端神經(jīng)科學、實驗數(shù)據(jù)和趣聞軼事相結合,提出極具挑戰(zhàn)性、開創(chuàng)性的觀點。
書籍目錄
序言 不經(jīng)大腦的結論第1章 遇到打劫,你會向劫匪開槍嗎第2章 你對同一件事的記憶為什么會改變第3章 似曾相識感來自我們做過的夢嗎第4章 為什么有人總感覺門沒鎖好第5章 “閃光”讓你想到的是搖滾音樂會還是電線短路第6章 鼻子先撞到了門,為什么腳趾頭也覺得疼第7章 為什么有人會喜歡背字典第8章 為什么冒失鬼和膽小鬼都愛賭上一把第9章 為什么靈感總惠顧某些幸運的人第10章 醫(yī)生怎么會相信愛情能治愈紅斑狼瘡第11章 誰能讓我們得永生,科學還是神第12章 你蓄謀了20年的事,為什么天知地知,就是你自己不知后記 知識最重要的產(chǎn)物就是無知
章節(jié)摘錄
滿臉通紅的泌尿科醫(yī)生打斷了我的話,堅持要病理學家承認他是錯誤的。病理學家拒絕承認自己是錯誤的,轉而向我說:“告訴他們,伯頓,當時你不是跟我一起在酒吧里嗎?”“饒了我吧,我記不得了。”“不可能,”兩名交戰(zhàn)的醫(yī)生同時說,“大家都記得肯尼迪被暗殺事件?!碑斈阕霾怀鰜頂?shù)學題目、物理題目的時候,父母和老師總是叫你再努力些,再好好想想。你的知識干涸了,但他們認為更多的努力能在干涸的知識和感到理解之間架起橋梁。要是不這么想,我們就會在剛剛感覺問題無法理解時立刻放棄思考。邏輯和推理很少是令人信服的,因此我們開始憑空想象。那么,到底該采用什么來彌補失蹤的知道感呢?是應該更用心地去想,還是應該更漫不經(jīng)心、順其自然?讓我們先來看看一種奇怪的現(xiàn)象——盲視,也許這是研究知道感缺失的最佳例子。眼睛看不見,腦子看得見一位病人中風了,中風破壞了他大腦的一部分,使他無法意識到自己看到了東西。現(xiàn)在,打開他眼前的燈。病人說他什么都看不到,可他卻能相當準確地指出手電筒亮燈的位置。他覺得自己是亂猜的,但是他不知道,任何猜測都不可能做到如此準確。這怎么可能呢?當有物體迅速靠近或者遠離的時候,我們會把頭轉到那個方向,以讓眼睛探測是否有危險。即刻的反應比耗時的、有意識的感知和深思熟慮更有進化上的意義。從廣義上講,你可以說大腦的某些區(qū)域“看到”了危險,但沒有將看得見的圖像發(fā)送到意識里。盲視病人的視覺定位和導航系統(tǒng)是原始的、無意識的。病人在潛意識里察覺了光線的位置,但沒有引發(fā)知道感,因為這種覺察到不了大腦,所以無法產(chǎn)生任何感覺。因此,病人堅持聲稱他沒看到光線,但他顯然對光線的位置有一種潛意識的知曉,只是他并不知道自己知道什么。從盲視的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出,知道和對這種知道的意識之間是相互脫節(jié)的。不受我們的控制。盲視通常因中風引起,這樣的病例十分罕見,但是,知道感的錯誤表達卻是日常現(xiàn)象。我們從思考自己的回憶開始,來看看知道感的各種錯誤表達。我千真萬確地記得想想看,肯尼迪被暗殺的時候你在哪兒?美國“挑戰(zhàn)者”號航天飛機爆炸的時候你在哪兒?紐約世貿中心遭到空襲的時候你又在哪兒?現(xiàn)在再問問自己,你對那些回憶有多確定。如果你覺得非常確定,那么請繼續(xù)保持這種感覺,然后讀讀下面的“挑戰(zhàn)者”號研究案例。如果你不記得自己當時在哪兒,就問問自己是如何知道自己不記得的。不管你是否記得自己在哪里,你都要努力弄清楚你對這種回憶的確定程度。在“挑戰(zhàn)者”號爆炸的那天,研究。閃光燈效應”記憶(對極度戲劇化事件的回憶)的心理學家烏爾里克·奈瑟(UlricNeisser)讓他班上的106名學生寫下他們是如何聽到爆炸消息的,以及當時他們在哪里、在干什么,聽到爆炸消息是什么樣的感覺。兩年半后,他們再次接受了訪談,結果顯示:25%的學生所說的跟他們原來日記記錄的截然不同,一大半人錯得不算太離譜;真正把所有細節(jié)都寫正確的人不足10%。然而,在他們看到原來寫的日記前,大多數(shù)學生都認為自己的記憶正確無誤。我們只能無奈地承認記憶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改變的事實。在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我們曾親眼看過一件事隨著人們的重述而不斷發(fā)生變化。在很多次家庭聚會上,我們都聽到曾經(jīng)熟悉的共同經(jīng)歷變得說不清楚,對同一件事情常常會出現(xiàn)截然不同的描述,但是大家又都堅持自己的說法。所以說,看到自己的記憶跟寫的日記不一樣也沒什么好奇怪的。然而在挑戰(zhàn)者號研究中,學生們面對他們自相矛盾的記述時的反應大大出乎我的意料。許多人都信誓旦旦地說自己錯誤的記憶是正確的,就算把他們自己親筆寫的日記給他們看也無濟于事,一個學生竟然這樣解釋道:“這的確是我的筆跡,但事情不是那樣的?!?/pre>后記
知道感、熟悉感、陌生感和真實感不僅僅是與復雜的局部癲癇發(fā)作和顳葉腦刺激有關的神經(jīng)性好奇心。它們并不十分符合心理功能的標準類別,這跟情感、情緒或思想不同。它們總體上代表著心理活動某個獨立類型的某些方面:一個讓我們產(chǎn)生意識的內在監(jiān)控系統(tǒng),它可以讓我們意識到我們的思想,從而產(chǎn)生影響,并進行判斷和評估。正確或錯誤的感覺來自哪里最明顯的類推法就是身體上各種感官系統(tǒng)的原理:通過視聽,我們與周圍的世界保持聯(lián)絡。我們還有很多獨一無二的感官功能,可以評估自己的內部系統(tǒng)。當我們的身體需要食物的時候,我們就會感到饑餓;當我們脫水需要水的時候,我們就會感到口渴。如果我們具備將自己和外部世界聯(lián)系在一起的感官系統(tǒng),并由這些感官系統(tǒng)通知我們身體的內在需求,那么我們也可能具備一個感官系統(tǒng),以告知我們意識在做什么。為了意識到思考,我們需要一種感受來告訴我們:我們正在思考。為了獎勵學習認知,我們需要有步入正軌的感覺或者正確感,而且有類似感覺可以獎賞和鼓勵尚未證實的思想——也就是那些最終會變成有益新思路的遐想和隨感。為了成為強有力的有效獎勵,知道感和確信感這些感受必須感覺上去像是有自覺意識的、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論斷。結果,大腦形成了一系列感覺上去像是思想?yún)s又不是思想的心理感受。這些無法控制的隨意感覺確實是意識的感受,而作為感受,它們受到所有感官系統(tǒng)中各種常見的感知幻象的影響。例如,時間體驗中的暫時性改變在視覺系統(tǒng)中每天都在發(fā)生(飛來的壘球的實例)。將這種理解運用到心理狀態(tài)中就有助于我們看到,知道感事實上早于思想產(chǎn)生,還負責將思想帶入意識,但它看上去似乎是對想法的回應(例如“這肯定是伊茲家”的實例)。媒體關注與評論
非常引人入勝。伯頓以風趣而又深刻的方式引發(fā)我們對潛意識最深入的思考,質疑了我們最確定的看法。天空真的是藍色的嗎? ——《華爾街日報》我評它超五星。這本書以巧妙的方式指出我們思維的局限性。我現(xiàn)在明白了,我們每天都在根據(jù)自己無法控制的信息和因素進行決策,這就是為什么人們對同-事件的看法會那么不同的原因?! 獊嗰R遜網(wǎng)站熱心讀者編輯推薦
《人類思維中最致命的錯誤》:因為《人類思維中最致命的錯誤》,情商之父丹尼爾·戈爾曼的情商理論將被改寫,因為《人類思維中最致命的錯誤》,暢銷書作家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在《決斷2秒間》中的觀點將被修訂。不要再相信有很多靈感的人是天生聰慧的人。不要再相信膽小鬼比冒失鬼更小心謹慎。《人類思維中最致命的錯誤》能為我們打開更寬廣的思維空間。最具顛覆性的人類思維大揭秘,深入探索我們做出判斷時的潛意識,徹底挑戰(zhàn)我們深信不疑的觀念。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