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祛病系列叢書-佛說身病

出版時間:2010-3  出版社:時代文藝出版社  作者:安藝  頁數(shù):192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佛教文化源遠流長,它滲透在中國人的生活中,影響了我們的生活觀念和習慣。其中,佛教對人體醫(yī)學、生活保健的認識博大精深,對身心調和與健康生活的具體要求比比皆是,它們,涉及到我們日常的飲食和呼吸,涉及到我們的道德修養(yǎng),涉及到我們的情緒調節(jié),也涉及到我們精神生活的達觀和純凈……    身體的病痛從何而來?心中的不滿如何疏導?精神的憤懣如何化解7健康和諧的人生如何養(yǎng)成?現(xiàn)代人生活在追逐與壓力之中,忽略著損害身心健康的病源,卻盲目地進補、片面地自我安慰,殊不知身心的調和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沒有身體與精神的雙重調和,又如何能夠創(chuàng)造和諧的人生?    《慈悲祛病》,從生理、心理兩方面的健康誤區(qū)入手,從飲食、呼吸、生活規(guī)范、情緒調節(jié)、心靈凈化等多方面角度,以日常生活行為為主線,以現(xiàn)代養(yǎng)生、日常保健的科學觀念和科學方法為內容,全面介紹健康生活的諸多要素,內容淺顯,簡單易行,人人可學。    《佛說身病》,詳盡介紹了佛教醫(yī)學中對人體的理解、對疾病來源及其危害的認識,在此基礎上,融會貫通了佛教養(yǎng)生與現(xiàn)代生活保健的綜合性知識,提出了全方位的身心調和方案。

作者簡介

安藝  上世紀八十年代生人,年紀輕輕,有信仰、愛生命。雖不曾研習過關于文學的理論知識,卻因為對文字的熱愛而投身于此。聞言“只有印在紙上的東西才能夠流傳得更久”,便義無反顧地投身于圖書出版行業(yè);又因聽聞“沒有生活的文字是沒有活力的”,而轉投其他行業(yè)。曾出版《

書籍目錄

第一章  釋迦牟尼的長壽因  佛陀誕生與胎教  遠離四苦,慧心萌發(fā)  修行之路,健康第一  身心兼具方能克服苦難  慈心一念是健康人生的關鍵第二章  佛教的生命哲學  人類疾病的種類  人類疾病的產生條件  生命的重點在于內心  內心空間和諧才能順遂自如  對生命空間的把握才是幸福之源第三章  佛教中的養(yǎng)生理念  身隨心行是養(yǎng)生的迷障  四大調和的健康標準  健康和諧的生命是現(xiàn)代醫(yī)學追求的目標第四章  人人都是有“病”的  所有疾病都是可以控制的  身病的三種現(xiàn)象  心理疾病的根本原因  持戒是調和體態(tài)平衡的關鍵  心凈是治病的根本原則第五章  佛教中的醫(yī)學與醫(yī)藥  佛門醫(yī)學源遠流長  天下無一不是藥  佛醫(yī)中的特殊醫(yī)術  靜坐調息:佛醫(yī)的入門方法  推拿按摩:佛醫(yī)的祛病外法  禪定:佛醫(yī)的祛病內法  六字真言:佛醫(yī)的心理秘笈  呼吸排毒:佛醫(yī)的“防未病”方法第六章  佛教倡導的健康之道  養(yǎng)生的四大原則  生活中的養(yǎng)生內容  身體健康的根本:慈悲與寬容  身體強壯的基礎:飲食  身體強壯的保障:睡眠  身體強壯的客觀條件:居室  健康風貌的主觀表現(xiàn):衣裝第七章  和諧的社會生活才是健康的根源  “以眾為我”才是幸福的社會  學會懺悔,超越自己  感恩常樂  從佛學中感悟生命

章節(jié)摘錄

  修行之路,健康第一  凈飯王得知太子出家的消息,甚為悲傷,在多次派人勸說無效后,他只好在親族中選派了僑陳如、摩訶男等五人伴隨、服侍他??伤麤]想到,這五個人后來成為佛陀的第一批皈依者,史稱“五比丘”?! ∵@一階段,悉達多太子先后學了苦行、修習了禪定,都未能真正得到解脫。那時候的印度人都相信可以憑借絕食、不眠等苦行獲得能力與知識,他也想試試,于是,帶著五個門徒來到河邊絕食靜坐,這樣,經過6年苦行生活,他變得形體枯瘦,竟然有一天餓暈了過去,幸好,被一名好心的牧羊女喂了一些乳糜,這才恢復了意志。  吃了乳糜后,悉達多忽然領悟到用絕食苦行的方法來求得真知實在是愚不可及的,因為饑餓和過度的苦修只會破壞身體的健康,這樣就無法去深思精神上的需求?! ∮谑牵み_多就毅然決然地舍棄無謂的苦行,來到伽耶山菩提樹下。據記載,他以吉祥草敷設金剛座,端身正坐,發(fā)誓說:“我今若不證無上正等正覺,終不起此座!”他在樹下靜坐49天,克服了內外的種種“魔障”?! ∵@里的“魔障”就是人類最原始的欲望?! ∵@時候的釋迦牟尼徹底看見了自己本來面目,止息了一切妄想無明,在十二月初八日,夜睹明星,終于覺悟,時年35歲。世人尊稱他為“佛陀”,意思就是“覺者”,從此之后,他的名號就叫“釋迦牟尼”?! ∮捎卺屽饶材峋芙^了苦行,并且要求照常飲食,這使弟子們大為驚駭。釋迦牟尼告訴他們,要想獲得一切真理,就必須保持健康的身體與健全的頭腦。  這一點我們每個人都會有體會,比如,在極度困頓的時候,讓你回答1+1=?有可能你就會隨口說道,3!因為當時你已經無意識了,滿腦子就是睡覺,哪還顧得上思考問題?  釋迦牟尼的健康學說在盛行苦行觀念的印度,一開始并沒有受到大多數(shù)人的理解,但釋迦牟尼繼續(xù)順著自己的道路探究真理。他又坐在大樹下思考了一天一夜,然后起身,到世界各地傳播佛法去了。  身心兼具方能克服苦難  為什么我們不能完全地感到幸福?這是處于青年時期衣食無憂的悉達多王子的困惑,也是屬于自我省察的問題。與其他宗教形式倡導完全的自我奉獻不同,釋迦牟尼的教義并沒有無視自我。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大多數(shù)宗教都主張斷絕自身的欲望,但佛教是肯定人有各種欲望的,“有”的對立面是“無”,佛教追求的不是“無”,而是“空”,也就是說佛教在認識到人類欲望的基礎上,提出了另一種解決方法,而不是單純地“斷絕”?! 「鶕屽饶材岬慕塘x,一切苦惱均來自欲望,如果不能克服,人世間的生活將永為憂苦,最后則為悲哀。那么,生活的欲求有哪些呢?  一般來說有三種主要形態(tài):其一,是飲食欲,以及其他一切官能上的欲望;其二,是個人的、利己的生存欲,比如永生的欲望;其三,是個人的精神欲望,比如成功、名利等?! 榱吮苊馊耸篱g的不幸與憂苦,必須克服這三種形態(tài)的欲望。若能克服這些欲望,便可得到一個安靜的靈魂,這就是健康的人生。  總的來說,釋迦牟尼的觀點本身就是一種極為微妙的、形而上的哲學,因此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很容易地理解和接受,甚至于連他的門徒弟子最初都不能完全理解。因此,當他個人的直接影響消失后,其教義就被拿來神化了?! ≡诋敃r,印度有一種信仰,認為每隔一段很長的歲月,便會有一個智者出世,他就是佛陀的化身。釋迦牟尼的弟子們宣稱他就是佛陀,也是所有智者中的最后一位,但釋迦牟尼在世時,并不承認弟子們的說法?! ∪欢?,這并不妨礙釋迦牟尼生前就被信徒們編織出關于他的若干幻想式的傳說,就好像我們前面講到的那幾則寓言故事,比經書更廣為流傳??梢姡绕饑烂C的說教,人們更喜歡聽這些神奇的故事,釋迦牟尼因此而被塑造成一個完美的神的化身。

編輯推薦

  人類有身則有病,身病來自心病,慈心一念是健康人生的關鍵?! ∮梅鸾痰闹腔壑敢】瞪睢 》鸾陶J為,所有身體疾病不外乎兩種:四大增損和五臟生患。佛陀普治眾生之病,被喻為大醫(yī)王,其醫(yī)術無非慈悲二字,慈悲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引領我們走進健康和諧的自在生活?! ∽骷姨K叔陽這樣對待疾?。阂弧酚^,二、把病當朋友看,善待疾病。洪昭光評價他是一個“帶病的健康人”,稱贊他的做法是“把非正常的變成正常的,把無序的變成有序的。疾病應該是敵人,但是你化敵為友,跟它和平共處了,這是一種積極的態(tài)度?!?/pre>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慈悲祛病系列叢書-佛說身病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