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10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作者:【法】喬治·杜比 主編 譯者:呂一民 等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法國史》由喬治·杜比領(lǐng)銜主編,莫里斯·阿居隆、米歇爾·優(yōu)維爾等諸多當時法國第一流的史學名家參與撰寫,堪稱法國通史類著作中的經(jīng)典之作。喬治·杜比是一位享譽法國,乃至國際史壇的著名歷史學家。本書初版于20世紀70年代初,問世后好評如潮,廣受歡迎,一版再版,尤其是在出了一卷本的平裝本后,更是成了典型的既暢銷又長銷的佳作。
作者簡介
譯者:呂一民 沈堅 黃艷紅 等 編者:(法國)喬治·杜比
書籍目錄
序言第一部分 從起源到1348年第一章 國土雅克琳·博熱一加尼埃著一、西北部“阿爾摩”地區(qū)阿爾科阿地區(qū)二、平原北部巴黎盆地盧瓦爾地區(qū)阿基坦及其邊緣地區(qū)三、古老的高原孚日山區(qū)中央高原四、東部平原走廊五、年輕的山脈阿爾卑斯山脈比利牛斯山地中海地區(qū)第二章 史前時代德尼茲·索納維爾一博爾德與朱利亞·魯索一拉羅克著一、史前遠古時代冰河時代舊石器時代的人類新的人類日常生活二、史前晚近時代中石器時代“前陶器新石器時期”法國的新石器化日常生活社會生活和宗教生活金石并用時代:燧石工業(yè)青銅時代早期和中期第三章 羅馬征服前的高盧勒內(nèi)·若費瓦著一、第一鐵器時代新金屬與新武器大車墓居住條件首飾希臘、羅馬的舶來品第一鐵器時代高盧的貿(mào)易瓷器二、第二鐵器時代新來民族高盧服飾新材料多種多樣的瓷器死者告訴我們很多凱爾特藝術(shù)高盧宗教人口的密度如何?高盧戰(zhàn)爭第四章 羅馬高盧人馬塞爾·勒格萊著羅馬征服的結(jié)束愷撒征服后的高盧一、羅馬和平和平精神高盧的羅馬化抵抗羅馬的終結(jié)在安東尼王朝統(tǒng)治下的躍進和巔峰二、羅馬高盧人的生活鄉(xiāng)村地主和農(nóng)民城市和市民高盧宗教的羅馬化三、困難與危機爭權(quán)奪利與羅馬化高盧衰落的開始外族入侵和公元3世紀的危機公元4世紀高盧的復興基督教和文化第五章 蠻族大遷徙呂西安·米塞著受到威脅的社會新的意識形態(tài)蠻族威脅最初的入侵帝國解體法蘭克人的征服日耳曼滲透邁向新的文明試作小結(jié)第六章 墨洛溫王朝時代皮埃爾·里歇著一、地中海世界和日耳曼世界之間的高盧二、墨洛溫君主的行事方式國王和他身邊的人伯爵們和主教們貴族公元7世紀末的危機三、墨洛溫文明的因素鄉(xiāng)村景象城市景觀生活的困難尋找保護者隱修制度的力量第七章 加洛林王朝的建樹阿德里昂·韋呂爾斯特著一、加洛林王朝最初的國王們墨洛溫王朝壽終正寢加洛林王朝的開端查理曼的統(tǒng)治二、加洛林帝國查理曼與帝國的根基皇帝虔誠者路易三、政治結(jié)構(gòu)政權(quán)的工具……第二部分 王朝與革命:從1348-1852年第三部分 新的時代:從1852年到當今大事年表參考書目索引譯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一部分 從起源到1348年第一章 國土從南至北約1000公里,從東到西也約1000公里,頂著“法蘭西”名字的這片近乎規(guī)整六邊形的土地,與當今世界的大國相比,似乎很小。就面積而言,排名第37,人口位列第13。但在過去的數(shù)個世紀里,法國在文明和世界事件的進程中扮演了第一流的角色,今天依然如此。從法蘭西民族植根的這塊奇異士地本身來尋求這種優(yōu)越性的部分原因,如果不是為了表明某種荒唐的宿命論,還是頗有幾分道理的。這片領(lǐng)土地理位置極佳,位居西歐心臟地帶,而西歐間隔兩千年二度成為重要文明和世界擴張的搖籃。它地處世界各大陸的十字路口。作為陸地,?與鄰近廣袤的歐亞大陸緊密相連;作為濱海地帶,四海波濤拍打而至,路通天下。由于這樣的雙重身份,它向所有的經(jīng)營事業(yè)和所有的冒險活動敞開了胸懷。這片領(lǐng)土同樣由于它多彩的風、貌和充滿希冀而讓人怦然心動,在此既有北部圍墾地柔和淡定的灰調(diào),也有地中海海角波光鱗鱗的閃亮,既有麥穗沉沉的大平原,也有歐洲最宏大的冰川。在所有這些累積的天賦之中,也許最終就是由于自然環(huán)境的無窮變幻和居住人群的多種多樣才為人類提供了最誘人的前景,才保證了我們的國土不僅具有吸引人的魅力,而且為我們國家提供了在歷史上多次被開?的多重可能性。法國屬于溫帶的國度,但氣候卻千差萬別,同時包含有海洋型、大陸型和地中海型氣候的影響。它位于歐洲的頂端,其地質(zhì)地貌似乎是整個歐洲大陸的匯總:其中有廣袤連綿的北方平原,有亙古不變的古老高原,還有俯瞰深谷的年輕山脈。這些因素以特有的方式結(jié)合在一起,以致于它們的效應進一步強化,從而賦予我們領(lǐng)土的各個部分以更鮮明的個性:有些低矮丘陵勉強隆起的寬廣平原占據(jù)了整個西部,它們?yōu)楹Q髣萘Φ臐B透提供了場地;而與此對應的是,地中海氣候特征卻由于庇護著東南平原的高山屏障而進一步得到增強。如果籠而統(tǒng)之地描述整個法國,有可能使這種非常豐富的自然多樣性消失殆盡。相反,如果我們依著景致的變化,逐個地區(qū)地來刻畫,就可能不會發(fā)生這樣的危險。一、西北部法國西北部的尖端深深地伸人大海,整個沉浸在海洋的影響之下。從犬牙交錯海岸變幻不定的天空到緩緩掠過長滿荊豆類植物荒野的霧氣,無不體現(xiàn)出海洋的氣息。雷恩盆地以遠,有一塊邊緣地區(qū),與盆地若即若離。這塊地區(qū)難以歸并到法國領(lǐng)土其他部分。這就是博卡日地帶,這一地區(qū)很多特征與東布列塔尼接近。地質(zhì)學上,它與古地塊“阿摩里卡高原”②處在同一基礎之上。但相似之處還并不限于此,它們的丘陵走向也相同。在諾曼底高地和佩爾什高地,很明顯的東西走向,或西北一東南走向,幾乎是布列塔尼北部地形的延伸;在旺代地區(qū),丘陵呈西北一東南走向,它們越過盧瓦爾河與朗沃荒地丘陵走向相接。它們同樣也為碩重的圓形山丘,時而其中也有一些深溝,深溝中的更為險峻的地層保持著凹凸不平(如法萊茲周邊的一些石英巖冠)。山地上升到阿伐盧瓦山,最高點達417米。峽谷被緊緊地夾在群山之中,就如薩爾特河的上游那樣。這一布列塔尼的外圈當然享受不到布列塔尼那樣的純粹的海洋氣候,但仍然強烈地受到海洋的影響。如果說夏天要熱一些,冬天卻始終不太嚴酷,雨量充沛,陣風頻頻,青草常綠,或幾乎常綠,樹是大地之王:森林茂密壯麗,如埃庫孚森林、帕伊森林、科埃弗隆森林……樹籬無數(shù),繁茂雜亂,到處蔓延;道路凹陷,適合游擊戰(zhàn);蘋果樹枝丫彎彎曲曲,除了在收獲釀酒的蘋果時,不太有人照看……人們對綠地已經(jīng)熟視無睹,但卻看不到遼闊的大海。房屋本身星星點點,分布在小樹林周圍,消失于茂密的樹籬叢中。村莊在這種蔓延的綠色中被分解了,這就是“博卡日”。
編輯推薦
《法國史(套裝共3卷)》是世界歷史文庫之一。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