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1 出版社:新世界 作者:龍吻 頁數(shù):246
Tag標簽:無
前言
人們常說“歷史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并說此語出自胡適先生之口。但實際上,胡適先生并沒有說過這句話,他所說的正是與之相反的一段話:“實在是我們自己改造過的實在。這個實在里面含有無數(shù)人造的分子。實在是一個很服從的女孩子,她百依百順地由我們替她涂抹起來,裝扮起來。好比一塊大理石到了我們手里,由我們雕成什么像?!边@是胡適發(fā)表在《新青年》中介紹詹姆士的實在哲學理論時說的話,“女孩子”只是他用的一個比喻的說法。胡適原話是講哲學的,與歷史毫無關(guān)系。但是卻被后人訛傳為胡適說了一句“歷史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正如胡適的原話被訛傳成與其原意幾無相關(guān)的話一樣,真實的歷史也一直在被人們隨意打扮,歷史史實被篡改,歷史人物被臉譜化,歷史事件被掩蓋,而且這些“被打扮”之后的歷史一直在訛傳。比如蔡桓公明明不曾見過扁鵲,但是他諱疾忌醫(yī)的故事婦孺皆知;宋子文明明清康自律,但是他卻被厚誣為禍國殃民的官僚資本家;海瑞明明心理變態(tài)虛偽殘忍,但是他卻被后人當成是清官楷模道德完人……諸如此類被隨意打扮的歷史比比皆是,但是不明就里的人卻深信不疑,既誤讀了古人,又誤導了自己,并且還參與了訛傳。 中國人對歷史人物的認知、評論往往是“非此即彼”,如果一個人做過一件影響比較大的好事,就有可能被認為整個一生都是完美的英雄,而不問其過錯,比如抗擊后金的袁崇煥,人們只贊揚他的功績,而不計他亂殺功臣的過錯;如果一個人做過一件影響比較大的壞事,就可能被認為是整個一生都在犯錯,從不問其功績,比如賣國求榮的汪精衛(wèi),人們只彰顯他賣國的罪惡,而不光大其早期革命功績。此僅為正反兩例,古往今來,有許許多多的歷史人物被高度臉譜化了,美化之則美化成完美英雄,丑化之則丑化為千古惡魔,根本不去客觀認識,久而久之,以訛傳訛,也就使得我們無從正確了解歷史,客觀評判歷史人物,一直以錯為正,循環(huán)往復,代代傳訛。 本書正是基于太多對古人的誤讀,對歷史人物過度臉譜化的認識而編寫,書中選取了被誤讀最深,被臉譜化最嚴重的歷史人物七十余個,分門別類地正本清源,讓人們從更全面的角度審視這些古人,從而給他們一個更加客觀的評價——不再因“歷史的積毀”而將一些優(yōu)秀的古人看成惡魔;不再因“忠奸”難以辨別而將忠者看作奸,奸者誤認為是忠;不再因不知“智與愚的真相”而將智者當成愚者,將愚者捧為智者;不再因看了“文藝作品的‘無中生有’”而認為某個歷史人物十惡不赦;不再因一些人的“蓋棺定論”而對其只貶不褒;不再因為“光環(huán)”的照耀而認為某個歷史人物十全十美;也不再因為某些陰影而認為某些歷史人物一無是處。 編寫本書的目的就是力爭使我們能夠客觀地認識我們的先輩,公正地評價青史留名的先人,讓歷史這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的面貌更加接近真實。
內(nèi)容概要
我們在讀歷史時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一些與我們曾以為真實的歷史不同,甚至相悖的地方。許多歷史人物的本來面目部分或者完全被扭曲。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人物被扭曲是因為一些藝術(shù)作品改編的需要,有些則是固有的誤區(qū)。
本書所選取的六十多位歷史人物都是大家所熟悉的,本著以正史為依據(jù),參考史學界的考據(jù),以客觀公正為原則,盡量還原這些歷史人物的本來面貌。既能夠滿足讀者的閱讀興趣,又能給讀者帶來真實的歷史知識。
書籍目錄
第一輯 歷史的積毀
1.帝辛不“紂”,商紂王被古人厚誣
2.劉邦是英雄還是流氓無賴
3.呂雉雖是最毒皇后,但也有可稱道之處
4.蔡邕哭悼董卓不能說明他對漢室不忠
5.曹操到底是英雄還是“奸雄”
6.楊廣功大不輸唐太宗,只因二世而亡被罵千年
第二輯 撥開迷霧辨是非
1.華歆本是道德高尚之人,卻被誣為為虎作倀之輩
2.“不倒翁”馮道不倒只因胸懷天下,而非忠于一姓一國
3.高力士不曾狗仗人勢,何來飛揚跋扈
4.秦檜并非金國奸細,千年罵名替高宗背
5.李秀成雖然寫了“自供書”,但是否“叛變”不能一概而論
6.李蓮英位高權(quán)重屬實,但從未肆無忌憚為非作歹
第三輯 智與愚的真相
1.后主劉禪不癡不愚,不是“扶不起的阿斗”
2.李世民兄長李建成德才兼?zhèn)?,絕非無能貪財好色之流
3.唐高宗李治并非懦弱無能之輩
4.岳飛忠君,但并非一味“愚忠”
5.韓侂胄是奸臣嗎?
6.慈安太后不愚不蠢,理朝政慈禧都聽令
7.黎元洪是“黎菩薩”,但一點兒也不糊涂
第四輯 文藝作品的“無中生有”
1.諸葛亮主內(nèi)政是高手,用兵打仗根本沒那么“神”
2.周瑜膽識過人,并非氣量狹小
3.張飛非但不“粗”,更是智謀過人
4.魯肅有主見有智謀,從不畏首畏尾
5.蔣干才貌雙全,絕非敗事之徒
6.魏延固然跋扈異常,但未生“反骨”
7.蘇定方不奸不惡,當真平定四方
8.張士貴沒有嫉賢妒能,有軍功能識人才
9.任成王李道宗對李唐立有大功,不是奸佞之輩
10.徐茂功不是牛鼻子老道,而是唐朝開國大將
11.唐僧膽識過人,既不迂腐也不愚蠢
12.潘仁美既仁且美,枉負罵名千余年
13.龐籍功勞不輸潘美,但比潘美更“慘”
14.武大郎又高又大,的確“死不暝目”
15.陳世美豈被包拯所鍘,德行高尚比竇娥還冤
16.??蛋膊皇乔∷缴?,而是能征善戰(zhàn)的“福將”
17.劉墉才能超群,但并非剛直不阿不畏權(quán)勢
18.紀曉嵐實為“世故老人”,不曾嫉惡如仇
第五輯 蓋棺難定論
1.秦始皇“焚書坑儒”背后的誘因
2.曾國藩的歷史功過?
3.李鴻章是“賣國賊”嗎?
4.“六不總理”段祺瑞的功過是非
5.吳佩孚的另一面
6.張作霖與日本人狼狽為奸了嗎?
7.“賄選總統(tǒng)”曹錕的生前身后事
8.宋子文謗滿天下究竟有多冤?
第六輯 光環(huán)的背面
1.李廣難封,難說只因“命不好”
2.少年英主孫仲謀,晚年卻成昏殘帝王
3.“千古一帝”唐太宗為遮丑,開了帝王干預修史的先河
4.王勃才高八斗,但為德不卒秘密殺人
5.“濕青衫”的江州司馬白居易活生生逼死了一個琵琶女
6.馮延巳詞品高于當世,人品卻“低三下四”
7.科學家沈括無所不通,人品卻大為有虧
8.張居正鞠躬為國,但也有一些“不正”之舉
9.海瑞也許有一定的道德,但不是完人似虛偽
10.董其昌書畫獨步天下,為禍鄉(xiāng)里也無人能比
第七輯 這些人并非一無是處
1.王莽禍亂漢室,也并非一無是處
2.北齊開國帝高洋雖然荒淫殘暴,但也曾多有善政
3.童貫雖有專權(quán)亂政之嫌,但軍功不能一筆抹殺
4.宋高宗偏安東南是真,但昏庸無能不實
5.金主完顏亮固然殘暴荒淫,但雄才大略也非常人能比
6.賈似道誤國致宋亡,但也曾為南宋立過大功
7.崇禎帝雖然是亡國之君,但也曾勤政愛民
8.世無巨貪和珅,難有《紅樓夢》傳世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 因為高力士數(shù)次立功,所以唐玄宗一直對其十分信任。而高力士雖然身居高位,但是行事謹慎,非常低調(diào)。他自稱:“供掃酒之余,遂蒙侍從之顧,扶戴明皇,逼畏艱難,大固不敢不密,小亦不敢不誠,事必記心,言無漏口,日慎一日,將二十年?!惫视械氖窌Q他“性和謹少過,善觀時俯仰,不敢驕橫,故天子終親任之,士大夫亦不疾惡也”。當時在朝廷內(nèi)外都很有聲望的張說、張九齡、李邕等賢相名臣都對他十分尊重,非常贊賞??梢娝麨槿颂幨拢沸凶黠L是非常好的。歷史上的大多數(shù)宦官都是阿諛奉承之輩,唯皇命是從,但是高力士卻并非如此,他敢于對唐玄宗的錯誤決定提出反對意見。天寶三年(744年),唐玄宗對高力士說:“現(xiàn)在天下無事,人民安居樂業(yè),我想把政事全部委托給李林甫處理,你以為怎樣?”高力士說:“天子大權(quán)不可讓他人代柄,李林甫權(quán)勢咄咄逼人,一旦他大權(quán)在握,誰還敢議論政事!”玄宗很不高興,沒有聽他的,結(jié)果后來真的出現(xiàn)了李林甫專政,朝臣無一人敢言的情況。 754年,唐玄宗又對高力士說:“朕今老矣,朝事付之宰相(指楊國忠),邊事付之諸將,夫復何憂?”高力士覺得玄宗過于盲目樂觀,如此一來會導致大權(quán)旁落,必然釀成禍患,便對玄宗說:“臣聞云南數(shù)喪師,又邊將擁兵太盛,陛下將何以制之!臣恐一旦禍發(fā),不可復救,何得無憂也?”高力士所言“云南數(shù)喪師”是指楊國忠隱瞞在云南用兵損兵折將20萬人?!斑厡肀ⅰ笔侵赴驳撋筋I(lǐng)三鎮(zhèn)節(jié)度使,兵強馬壯,心懷叵測,而朝廷又無武備的情況。作為一個宦官,能嚴肅地提出問題,暗指兩位玄宗最賞識的將相,已是不顧安危。唐玄宗知高力士忠心,并不怪罪,只“徐思之”。唐玄宗雖然沒有因為高力士的直言而問罪于他,但是卻沒有聽取他的意見,后來果然招致安祿山、史思明叛亂,致使唐玄宗只好逃至成都,此時他才痛悔不已地對高力士說:“悔初不聽卿言,致有今日之禍!” 安史之亂,危及兩京,唐玄宗避亂入川,倉皇逃跑,途經(jīng)馬嵬坡,將士嘩變,殺死了楊貴妃的哥哥楊國忠,又逼迫玄宗殺楊貴妃。要江山還是要美人,玄宗猶豫不決,氣惱無奈之下,責問將士:楊國忠就算該死,有楊貴妃什么事?
編輯推薦
《最容易被誤讀的中國歷史人物》是基于太多對古人的誤讀,對歷史人物過度臉譜化的認識而編寫,書中選取了被誤讀最深,被臉譜化最嚴重的歷史人物七十余個,分門別類地正本清源,讓人們從更全面的角度審視這些古人,從而給他們一個更加客觀的評價——不再因“歷史的積毀”而將一些優(yōu)秀的古人看成惡魔;不再因“忠奸”難以辨別而將忠者看作奸,奸者誤認為是忠;不再因不知“智與愚的真相”而將智者當成愚者,將愚者捧為智者;不再因看了“文藝作品的‘無中生有’”而認為某個歷史人物十惡不赦;不再因一些人的“蓋棺定論”而對其只貶不褒;不再因為“光環(huán)”的照耀而認為某個歷史人物十全十美;也不再因為某些陰影而認為某些歷史人物一無是處。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