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容易被誤讀的中國歷史人物

出版時間:2012-1  出版社:新世界  作者:龍吻  頁數(shù):246  
Tag標簽:無  

前言

人們常說“歷史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并說此語出自胡適先生之口。但實際上,胡適先生并沒有說過這句話,他所說的正是與之相反的一段話:“實在是我們自己改造過的實在。這個實在里面含有無數(shù)人造的分子。實在是一個很服從的女孩子,她百依百順地由我們替她涂抹起來,裝扮起來。好比一塊大理石到了我們手里,由我們雕成什么像?!边@是胡適發(fā)表在《新青年》中介紹詹姆士的實在哲學理論時說的話,“女孩子”只是他用的一個比喻的說法。胡適原話是講哲學的,與歷史毫無關(guān)系。但是卻被后人訛傳為胡適說了一句“歷史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正如胡適的原話被訛傳成與其原意幾無相關(guān)的話一樣,真實的歷史也一直在被人們隨意打扮,歷史史實被篡改,歷史人物被臉譜化,歷史事件被掩蓋,而且這些“被打扮”之后的歷史一直在訛傳。比如蔡桓公明明不曾見過扁鵲,但是他諱疾忌醫(yī)的故事婦孺皆知;宋子文明明清康自律,但是他卻被厚誣為禍國殃民的官僚資本家;海瑞明明心理變態(tài)虛偽殘忍,但是他卻被后人當成是清官楷模道德完人……諸如此類被隨意打扮的歷史比比皆是,但是不明就里的人卻深信不疑,既誤讀了古人,又誤導了自己,并且還參與了訛傳。    中國人對歷史人物的認知、評論往往是“非此即彼”,如果一個人做過一件影響比較大的好事,就有可能被認為整個一生都是完美的英雄,而不問其過錯,比如抗擊后金的袁崇煥,人們只贊揚他的功績,而不計他亂殺功臣的過錯;如果一個人做過一件影響比較大的壞事,就可能被認為是整個一生都在犯錯,從不問其功績,比如賣國求榮的汪精衛(wèi),人們只彰顯他賣國的罪惡,而不光大其早期革命功績。此僅為正反兩例,古往今來,有許許多多的歷史人物被高度臉譜化了,美化之則美化成完美英雄,丑化之則丑化為千古惡魔,根本不去客觀認識,久而久之,以訛傳訛,也就使得我們無從正確了解歷史,客觀評判歷史人物,一直以錯為正,循環(huán)往復,代代傳訛。    本書正是基于太多對古人的誤讀,對歷史人物過度臉譜化的認識而編寫,書中選取了被誤讀最深,被臉譜化最嚴重的歷史人物七十余個,分門別類地正本清源,讓人們從更全面的角度審視這些古人,從而給他們一個更加客觀的評價——不再因“歷史的積毀”而將一些優(yōu)秀的古人看成惡魔;不再因“忠奸”難以辨別而將忠者看作奸,奸者誤認為是忠;不再因不知“智與愚的真相”而將智者當成愚者,將愚者捧為智者;不再因看了“文藝作品的‘無中生有’”而認為某個歷史人物十惡不赦;不再因一些人的“蓋棺定論”而對其只貶不褒;不再因為“光環(huán)”的照耀而認為某個歷史人物十全十美;也不再因為某些陰影而認為某些歷史人物一無是處。    編寫本書的目的就是力爭使我們能夠客觀地認識我們的先輩,公正地評價青史留名的先人,讓歷史這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的面貌更加接近真實。

內(nèi)容概要

  我們在讀歷史時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一些與我們曾以為真實的歷史不同,甚至相悖的地方。許多歷史人物的本來面目部分或者完全被扭曲。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人物被扭曲是因為一些藝術(shù)作品改編的需要,有些則是固有的誤區(qū)。
  本書所選取的六十多位歷史人物都是大家所熟悉的,本著以正史為依據(jù),參考史學界的考據(jù),以客觀公正為原則,盡量還原這些歷史人物的本來面貌。既能夠滿足讀者的閱讀興趣,又能給讀者帶來真實的歷史知識。

書籍目錄

第一輯 歷史的積毀
 1.帝辛不“紂”,商紂王被古人厚誣
 2.劉邦是英雄還是流氓無賴
 3.呂雉雖是最毒皇后,但也有可稱道之處
 4.蔡邕哭悼董卓不能說明他對漢室不忠
 5.曹操到底是英雄還是“奸雄”
 6.楊廣功大不輸唐太宗,只因二世而亡被罵千年
第二輯 撥開迷霧辨是非
 1.華歆本是道德高尚之人,卻被誣為為虎作倀之輩
 2.“不倒翁”馮道不倒只因胸懷天下,而非忠于一姓一國
 3.高力士不曾狗仗人勢,何來飛揚跋扈
 4.秦檜并非金國奸細,千年罵名替高宗背
 5.李秀成雖然寫了“自供書”,但是否“叛變”不能一概而論
 6.李蓮英位高權(quán)重屬實,但從未肆無忌憚為非作歹
第三輯 智與愚的真相
 1.后主劉禪不癡不愚,不是“扶不起的阿斗”
 2.李世民兄長李建成德才兼?zhèn)?,絕非無能貪財好色之流
 3.唐高宗李治并非懦弱無能之輩
 4.岳飛忠君,但并非一味“愚忠”
 5.韓侂胄是奸臣嗎?
 6.慈安太后不愚不蠢,理朝政慈禧都聽令
 7.黎元洪是“黎菩薩”,但一點兒也不糊涂
第四輯 文藝作品的“無中生有”
 1.諸葛亮主內(nèi)政是高手,用兵打仗根本沒那么“神”
 2.周瑜膽識過人,并非氣量狹小
 3.張飛非但不“粗”,更是智謀過人
 4.魯肅有主見有智謀,從不畏首畏尾
 5.蔣干才貌雙全,絕非敗事之徒
 6.魏延固然跋扈異常,但未生“反骨”
 7.蘇定方不奸不惡,當真平定四方
 8.張士貴沒有嫉賢妒能,有軍功能識人才
 9.任成王李道宗對李唐立有大功,不是奸佞之輩
 10.徐茂功不是牛鼻子老道,而是唐朝開國大將
 11.唐僧膽識過人,既不迂腐也不愚蠢
 12.潘仁美既仁且美,枉負罵名千余年
 13.龐籍功勞不輸潘美,但比潘美更“慘”
 14.武大郎又高又大,的確“死不暝目”
 15.陳世美豈被包拯所鍘,德行高尚比竇娥還冤
 16.??蛋膊皇乔∷缴?,而是能征善戰(zhàn)的“福將”
 17.劉墉才能超群,但并非剛直不阿不畏權(quán)勢
 18.紀曉嵐實為“世故老人”,不曾嫉惡如仇
第五輯 蓋棺難定論
 1.秦始皇“焚書坑儒”背后的誘因
 2.曾國藩的歷史功過?
 3.李鴻章是“賣國賊”嗎?
 4.“六不總理”段祺瑞的功過是非
 5.吳佩孚的另一面
 6.張作霖與日本人狼狽為奸了嗎?
 7.“賄選總統(tǒng)”曹錕的生前身后事
 8.宋子文謗滿天下究竟有多冤?
第六輯 光環(huán)的背面
 1.李廣難封,難說只因“命不好”
 2.少年英主孫仲謀,晚年卻成昏殘帝王
 3.“千古一帝”唐太宗為遮丑,開了帝王干預修史的先河
 4.王勃才高八斗,但為德不卒秘密殺人
 5.“濕青衫”的江州司馬白居易活生生逼死了一個琵琶女
 6.馮延巳詞品高于當世,人品卻“低三下四”
 7.科學家沈括無所不通,人品卻大為有虧
 8.張居正鞠躬為國,但也有一些“不正”之舉
 9.海瑞也許有一定的道德,但不是完人似虛偽
 10.董其昌書畫獨步天下,為禍鄉(xiāng)里也無人能比
第七輯 這些人并非一無是處
 1.王莽禍亂漢室,也并非一無是處
 2.北齊開國帝高洋雖然荒淫殘暴,但也曾多有善政
 3.童貫雖有專權(quán)亂政之嫌,但軍功不能一筆抹殺
 4.宋高宗偏安東南是真,但昏庸無能不實
 5.金主完顏亮固然殘暴荒淫,但雄才大略也非常人能比
 6.賈似道誤國致宋亡,但也曾為南宋立過大功
 7.崇禎帝雖然是亡國之君,但也曾勤政愛民
 8.世無巨貪和珅,難有《紅樓夢》傳世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   因為高力士數(shù)次立功,所以唐玄宗一直對其十分信任。而高力士雖然身居高位,但是行事謹慎,非常低調(diào)。他自稱:“供掃酒之余,遂蒙侍從之顧,扶戴明皇,逼畏艱難,大固不敢不密,小亦不敢不誠,事必記心,言無漏口,日慎一日,將二十年?!惫视械氖窌Q他“性和謹少過,善觀時俯仰,不敢驕橫,故天子終親任之,士大夫亦不疾惡也”。當時在朝廷內(nèi)外都很有聲望的張說、張九齡、李邕等賢相名臣都對他十分尊重,非常贊賞??梢娝麨槿颂幨拢沸凶黠L是非常好的。歷史上的大多數(shù)宦官都是阿諛奉承之輩,唯皇命是從,但是高力士卻并非如此,他敢于對唐玄宗的錯誤決定提出反對意見。天寶三年(744年),唐玄宗對高力士說:“現(xiàn)在天下無事,人民安居樂業(yè),我想把政事全部委托給李林甫處理,你以為怎樣?”高力士說:“天子大權(quán)不可讓他人代柄,李林甫權(quán)勢咄咄逼人,一旦他大權(quán)在握,誰還敢議論政事!”玄宗很不高興,沒有聽他的,結(jié)果后來真的出現(xiàn)了李林甫專政,朝臣無一人敢言的情況。 754年,唐玄宗又對高力士說:“朕今老矣,朝事付之宰相(指楊國忠),邊事付之諸將,夫復何憂?”高力士覺得玄宗過于盲目樂觀,如此一來會導致大權(quán)旁落,必然釀成禍患,便對玄宗說:“臣聞云南數(shù)喪師,又邊將擁兵太盛,陛下將何以制之!臣恐一旦禍發(fā),不可復救,何得無憂也?”高力士所言“云南數(shù)喪師”是指楊國忠隱瞞在云南用兵損兵折將20萬人?!斑厡肀ⅰ笔侵赴驳撋筋I(lǐng)三鎮(zhèn)節(jié)度使,兵強馬壯,心懷叵測,而朝廷又無武備的情況。作為一個宦官,能嚴肅地提出問題,暗指兩位玄宗最賞識的將相,已是不顧安危。唐玄宗知高力士忠心,并不怪罪,只“徐思之”。唐玄宗雖然沒有因為高力士的直言而問罪于他,但是卻沒有聽取他的意見,后來果然招致安祿山、史思明叛亂,致使唐玄宗只好逃至成都,此時他才痛悔不已地對高力士說:“悔初不聽卿言,致有今日之禍!” 安史之亂,危及兩京,唐玄宗避亂入川,倉皇逃跑,途經(jīng)馬嵬坡,將士嘩變,殺死了楊貴妃的哥哥楊國忠,又逼迫玄宗殺楊貴妃。要江山還是要美人,玄宗猶豫不決,氣惱無奈之下,責問將士:楊國忠就算該死,有楊貴妃什么事?

編輯推薦

《最容易被誤讀的中國歷史人物》是基于太多對古人的誤讀,對歷史人物過度臉譜化的認識而編寫,書中選取了被誤讀最深,被臉譜化最嚴重的歷史人物七十余個,分門別類地正本清源,讓人們從更全面的角度審視這些古人,從而給他們一個更加客觀的評價——不再因“歷史的積毀”而將一些優(yōu)秀的古人看成惡魔;不再因“忠奸”難以辨別而將忠者看作奸,奸者誤認為是忠;不再因不知“智與愚的真相”而將智者當成愚者,將愚者捧為智者;不再因看了“文藝作品的‘無中生有’”而認為某個歷史人物十惡不赦;不再因一些人的“蓋棺定論”而對其只貶不褒;不再因為“光環(huán)”的照耀而認為某個歷史人物十全十美;也不再因為某些陰影而認為某些歷史人物一無是處。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最容易被誤讀的中國歷史人物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1條)

 
 

  •   歷史果真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么?
    閱讀這本《最容易被誤讀的中國歷史人物》著實令我震驚和吃驚!他們----這書里所列的六十多位歷史人物,據(jù)書中所述,絕大部分人物顛覆了我一貫對它們的認知(雖然我對這些歷史人物的認識全部也都來源于書本)。從既往歷史書籍或文藝作品中走來的他們,或英勇、或忠誠、或高尚、或奸佞、或無情、或卑劣……這些歷史人物形象那么深深地定格于心中:諸如打造大唐盛世的“千古一帝”李世民;武大郎“三寸丁谷樹皮”;陳世美負心漢;潘仁美害死楊繼業(yè);秦檜以“莫須有”罪名殺害岳飛;李蓮英壞事做盡,幫助慈禧害死光緒珍妃;后主劉禪從《三國演義》中眾所周知是“扶不起的阿斗”,作為亡國之君竟向司馬昭稱我在這里很好,簡直就是“樂不思蜀”!等等所有這些歷史人物,如果你還在保留著對他們以上這些看法的話,那么這本書告訴你,錯了,錯了,你真是大錯特錯了!
    《最容易誤讀的中國歷史人物》,以正史為依據(jù),參考學界的考據(jù),有理有據(jù)地為我們修正對六十多位歷史人物的失真看法?!扒Ч乓坏邸崩钍烂癫⒎峭昝赖脹]有瑕疵,相反“玄武門之變”當中的殘酷,為遮丑,竟開帝王干預修史之先河,先后兩次查看《起居注》(專門寫皇帝日常生活和言論的著作),把對自己不好的文字刪減掉,這樣一個虛偽的唐太宗。武大郎并非長得“三寸丁”,而是高大英俊神武,非但不賣燒餅而且是一名小清官,其妻潘金蓮也非蕩婦而是賢妻良母一名,并且史上并無西門慶其人。說陳世美是負心漢竟然是比竇娥還冤,歷史上真實陳世美是一個德行高尚的人。岳飛不是秦檜害死的,真兇是宋高宗趙構(gòu)。后主劉禪不是“扶不起的阿斗”,他也曾知人善任,人家說“樂不思蜀”乃是生存的智慧……
    這一切的一切,直讓你看得瞠目結(jié)舌了吧?反正我是震驚了!一邊很過癮地讀著這本給歷史人物正本清源之作,一邊還不忘思考。是什么把這人給弄得真假不是了?是眾口鑠金!是以訛傳訛!是歷史的迷霧!是無中生有的不負責任的文藝作品……總之歷史的積毀,把歷史人真實的面貌模糊乃至顛覆了!好與壞之間,到底真實與虛假各有多少?我們還應(yīng)該毫無置疑地相信一切歷史的說法么?
    讀完這本書,竟讓我對歷史產(chǎn)生了一些懷疑。因為歷史是人寫的,而歷史很大程度上只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罷了。
    不過還是希望記錄歷史之人不要隨意給歷史打扮。歷史只需要本真不修飾的記錄,這樣后世人才能了解到至真實的歷史。
  •   古往今來,歷史給予我們的智慧毋庸置疑,后人從中受益匪淺,不少歷史人物被后人膜拜,還有很多古人被世人詬病。那些歷史人物或被評價為英雄、或梟雄、或忠良、或奸臣,而他們是否名副其實吶?完美得毫無瑕疵,或者壞得一文不值?老百姓不會追究本源,我們接收到的是什么樣的信息就是什么樣的。其實想一想,世上沒有一個完美至極的人,同樣,反派人物也不是一點優(yōu)點不可取。
    在現(xiàn)代生活中,誤會頻頻發(fā)生,我們經(jīng)常被表象或思維定式匡住,誤解他人。那么,歷史人物是否也有被誤讀?中國漫長的五千年文化,復雜的歷史背景,人們的行為背后是否有著復雜的、有苦難言的緣由?以及一些人的功績在某些環(huán)境下是否被無限擴大了?
    果真如此的話,后人有責任、有義務(wù)為他們正本清源,從更全面的角度審視這些古人,也許會對自己有所啟迪。身為歷史專業(yè)碩士的龍吻先生的這本《最容易被誤讀的中國歷史人物》正是為被誤讀的歷史人物正名。讀者會驚訝的發(fā)現(xiàn)被世人完全接納、從未懷疑過的結(jié)論背后是一個大相徑庭的真相。被歷史認定的殘暴昏庸的商紂王并非心狠手辣,他開拓疆土,為后來中國形成一個多民族統(tǒng)一的國家創(chuàng)造了先決條件,他之所以在百姓心中那樣殘暴,沒人性,是源于新朝帝王為了籠絡(luò)人心將前朝亡國之君誣蔑為殘暴之徒。背負千年罵名的秦檜并非金國奸細,他的遺囑便可以為他正名,他不過是政治斗爭的犧牲品,替高宗背了罵名。大家眾所周知的后主劉禪,不能被稱作“扶起不起的阿斗”,他在治國、軍事上頗有建樹,“樂不思蜀”是他的生存之道罷了。說到《水滸傳》中的武大郎,小說以及眾多影視劇給大家的印象,武大郎是個又矮又丑的冬瓜,潘金蓮是個淫蕩惡毒的婦人,然而,歷史中,根本就沒有西門慶此人。武大郎的故事只是因為他的同窗好友因?qū)λ`會編出來詆毀他的。被影視劇塑造得高大全的張居正也是有很多“居不正”之舉,甚至被一些人認為是小人。被傳頌得神乎其神的諸葛亮,在軍事方面的才能其實一般,《三國演義》和影視劇為他制作的光環(huán)過大了。
    讀到此,讀者是否會對這些歷史真相瞠目結(jié)舌?很多歷史就這樣被扭曲了。耳聽為虛,眼見也不一定為實,只有追本溯源,探究正史,才能還歷史一個公道,才能給后人一個真正的過去。
  •   我們對一個著名的古人的印象一般來自何處?我想,應(yīng)該有不少人跟我差不多,基本是源自歷史教科書、文藝小說、傳記、影視作品等等載體。除非是有興趣或者有需要而專門從事過相關(guān)研究的,不然,一般對古名人大概都只有個籠統(tǒng)的印象,不會有深入細致的了解。
    不過,有一個特別有趣的現(xiàn)象是:在我看到聽到的這些古人的事跡里,若陳述人將其設(shè)定為好人,那此古人幾乎完美無瑕得世間難找,如諸葛亮、李世民、包拯、海瑞者;若將其設(shè)定為壞人,那此人必臭名昭著得世人皆知,如楊廣、秦檜、陳世美、和珅之流,非好即壞,非白即黑,不留一點中間地帶。
    這與我所具備的社會常識相悖甚遠。我基本上無法相信一個人只有純粹的好,沒有一絲壞,或者只有純粹的壞,沒有一絲好。在我看來,人身上都同時存有善惡兩種因子,只看所處的環(huán)境和外界現(xiàn)實的誘惑將哪一種因子勾引得破繭而出,縱是好人也有行差踏錯的時候,壞人也有良心發(fā)現(xiàn)的時候。將人性一概而論違背客觀事實,也顯得過于單調(diào)和不真實。
    而現(xiàn)今最容易將歷史人物塑造成極端形象的,我想,就要數(shù)影視作品了。諸葛亮永遠是神得不能再神的神機妙算,海瑞清廉得前無古人后無來者,而與巨貪和珅在銀屏上頻頻斗法的紀曉嵐、劉墉更是機智如神不畏權(quán)勢嫉惡如仇,但歷史上真實的他們,真的是這樣子的嗎?
    這個問題其實在《最容易被誤讀的中國歷史人物》一書中均可以找到答案。在這本書里面,你可以看到許多耳熟能詳?shù)墓湃?,可以讀到許多與他們長期所傳之盛名不相符的真實故事。
    原來諸葛亮是被《三國演義》帶頭美化成料事如神、戰(zhàn)無不勝的神人的,他在主持內(nèi)政方面確實是高手,為人也清正廉潔,兢兢業(yè)業(yè),但在軍事才能方面是很有限的。海瑞不像傳說的那么剛正不阿,清廉端正,甚至還有自行造假的嫌疑。劉墉原來根本不是羅鍋,他與和珅同朝為官時間原就不長,也從未與之正面沖突過。劉墉確實有超群的才能,也算正直之臣,卻也不乏圓滑之處,尤其是在面對和珅時。紀曉嵐為人世故,討好皇帝,而且竟還是個色情狂,他從未身居要職,只是一個普通官員,不可能與和珅對抗,頂多是不同流合污而已。
    令人咋舌吧?!
    是應(yīng)該讀讀這樣的書,尤其是現(xiàn)在深受電視、網(wǎng)蠱惑的一代,以電視劇、小說中的意見為自己的意見,幾乎喪失了對客觀事實的鑒別判斷的能力。我們不僅要從歷史真實中去認識一個人,更要全面客觀地去看待一個人,這于古于今都具有積極、深遠的意義。
  •   讀了《最容易被誤讀的中國歷史人物》一書,我理解了“歷史是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歷史層累論”史觀非常有洞見,但要謹慎使用。在民國初期,中國文化受到西學的沖擊,讓國人對自己的文化產(chǎn)生了懷疑和不滿,一方面,激進一些的人希望用西方的“民主”與“科學”來改造中國文化,呼聲一浪高過一浪,另一方面,而也有很多人看到傳統(tǒng)文化的遲暮,希望通過整理國故來振興國學,挽狂瀾于既倒。由此形成了《新青年》和《國衡》兩個陣營的對壘。其中的糾葛我們不去討論,倒是在這種中西文化沖突中,形成了我們看待歷史的新思路,這就是以顧頡剛為首的古史辯派,通過對以往歷史的重新考證,來確認我們到底有什么國粹。成果很多,其中“歷史是經(jīng)過層累形成的”觀點就是整個古史辯的智慧結(jié)晶,開創(chuàng)了另一種歷史研究規(guī)范。基于這種基本史觀,歷史學家對古代歷史有了重新的認識,例如認為經(jīng)過歷史的變遷,古代的很多人物都會被后來的人按照當時的環(huán)境進行改造,嫁接。比如對三代中的明君和暴君,越是到后世,明的會更明,暴的會更暴,層層加碼,具體就是堯舜禹湯和桀紂幽厲等人,而且越古的人增加得越多。但是,要做好古史辯,如何詳細的考證史料是一個技術(shù)含量非常高的工作,沒有這一部,就可能是對歷史的穿鑿。這一點對于古史辯學派的人也具有約束意義,在當年,古史辯的很多結(jié)論就遭到很多史學家的質(zhì)疑,
    顯然《最容易被誤讀的中國歷史人物》的作者龍吻先生是了解古史辯的,但是如此輕率的運用這種史觀是值得商榷。對于商紂王,龍先生首先引用了《尚書》和《史記》的記載,歷數(shù)了他的殘忍和罪證,但是在接下來的論說中首先就說,沒有商周史料沒有記載,隨后又談到了顧頡剛對商紂王的考證,最后又引用了《史記》和《論語》,以及《韓非子》等文獻來說明商紂王的英明。對于商紂王的殘暴,《尚書》算不算史料?如果這不算,龍先生自己的引用的文獻也算不得史料了。另外,顧頡剛的論證,只是說紂的惡是層層累加的,也沒有更多的信息,援引子貢和李慈銘的觀點似乎也支持了他的史觀;而郭沫若的翻案,其實已算不得什么確鑿論證,不過是郭沫若要在新中國與封建史學劃清界限的政治申明而已。如果龍先生希望以此來給紂翻案恐怕比肯定紂的惡要更草率。至于希望通過《韓非子》和《左傳》來論述商紂王的英明有點強詞奪理了,商紂王只是拘文王,而不殺文王,已是仁義的很了,拒已實屬可惡了,要好殺,當真是雷霆雨露皆是恩澤呀,而牧野倒戈不過是將士不愛國,而不是商紂王不英明,是一幫烏合之眾誤了英明的君王。以上的論證思路貫穿于整本書,顧頡剛的古史辯還在可容忍范圍,至此,已純粹是戲說了。嗚呼,以這種方式和邏輯來討論歷史,進而希望客觀評價歷史人物,不亦謬乎?
    還有另外一個例子,關(guān)于陳世美的為人。頗為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我們真的會誤讀么?從戲文到現(xiàn)實是非常清晰的,戲中的陳世美就是戲中的陳世美,世間的陳世美就是陳世美,老百姓不會把康熙間的陳世美與包公戲里的陳世美混淆,就好像今天有個人叫包拯的,他殺人放火,讓人不齒,但大家絕對不會誤解歷史上的包拯,老百姓非常清楚做了惡要被報應(yīng),清官就要讓他流芳百世。這種考證意義何在?而且使用的資料是否是真正的史料還有待考證,以民間軼事老做歷史考據(jù),不知道把歷史當做何物。有時候我們不會誤讀歷史人物,倒是被所謂的“翻案”文章給搞糊涂了,才開始了誤讀。
    考據(jù)學需要很深厚的考證功底來實現(xiàn),考證事物要慎之又慎,否則,差之毫厘謬以千里,歷史學家每以此為恨,敢不慎乎?為歷史翻案還需據(jù)理力爭,而不是憑借一腔革命義氣。
  •   中國歷史人物有的被誤讀了 讓人看了茅塞頓開
  •   不知道作者寫的客觀與否,圖著“誤讀”兩字來的,希望有新的見解、不一樣的閱讀體驗,還沒讀,簡單翻了一下感覺還不錯,應(yīng)該是正版。
  •   撥亂反正,或者說最起碼告訴我們,人,是多面性的。而且在歷史的長河中,個人是多麼的微不足道。
  •   值得一看,對于歷史的學習很有幫助
  •   增長知識,辨別真相
  •   超贊,可以糾正我們平常的固有觀念
  •   每篇文章很短,沒事時看一看。
  •   說出了教科書以外的不為人知的部分
  •   很期待的書,很不錯的!
  •   不錯 很好的一本書 值得看看
  •   5折還是不錯的,希望多多開展活動
  •     看到書里一些我原以為已經(jīng)很了解的歷史人物被還原出真面目,感到咋舌,原來這么多年來自己的認識都是錯誤的,一直被誤導,直到看過這本書,才首次得修正。
      
      書中選取了被誤導最深,被臉譜化最嚴重的七十余個歷史人物,分門別類的正本清源,還之以本來面目。這些人物的客觀修正,簡直是徹頭徹尾的顛覆了我的認知。比如傳說中清官楷模海瑞,實際上是個心理變態(tài)虛偽殘忍的偽君子;傳說中殘忍嗜殺的呂后具有極強的政治才能,是劉邦的賢內(nèi)助;一直都被作為暴君典型的隋煬帝并不是一無是處,其文韜武略當世罕見無人能匹;高力士不曾狗仗人勢,從不飛揚跋扈;秦檜替高宗背黑鍋承載了千古罵名;李蓮英雖然位高權(quán)重,但是從不為非作歹;李建成德才兼?zhèn)洌莻€好儲君……看了這些,我真不敢說自己對歷史有些了解了。
      
      眾口鑠金,積毀銷骨。無數(shù)出色的歷史人物出于政治的需要被刻意丑化扭曲成反面教材的典型,許多歷史人物的命運被文藝作品改造得面目全非。一部《三國演義》,將諸葛亮塑造成神一般的存在,而曹操則被寫成了竊國弄權(quán)的奸雄;周瑜的氣量狹小,蔣干愚不可及,魯肅畏首畏尾……這些都是作者的設(shè)定,并非歷史的真相,而本書就力圖將一些經(jīng)小說、演義歪曲的歷史人物還原出本來面貌;將一些被美化成完人的帝王臣子,趕下神壇,還原成凡夫俗子的本相。
      
      蓋棺難定論,古人的功過是非留與后人評說,不管他們是否介意,我都希望看到真實的一面。
      雖然說歷史究竟如何自己都無法參與和扭轉(zhuǎn),但是真相只有一個,我們應(yīng)該知道是非真?zhèn)?,不要再讓古人蒙冤含羞。本書所選取的這么多歷史人物,都具有極高的知名度,大部分都是都是大家熟知的,在許多文藝作品里被反復塑造過的名角。我們通過各種途徑知道的多種軼事,未必就是他們的本來面目。很多時候揭開歷史的面紗,發(fā)現(xiàn)真相與傳說大相徑庭。八卦之風盛行,哪種說法才靠譜?本書以正史為依據(jù),參考史學界的考據(jù),以客觀公正為原則,盡量還原這些歷史人物的本來面貌。
      
      本書既能讓讀者了解歷史的本來面目,又能滿足讀者的閱讀興趣,一舉兩得。
  •   這本書挺好看,內(nèi)容寫得很好
  •   挺好的,發(fā)貨速度還很快,就是拆封了
  •   希望能好看。
  •   以史記為準則,解讀一般
  •   更真實的了解歷史,更好的記住歷史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