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心理學

出版時間:2012-2  出版社:中國電力出版社  作者:孫科炎  
Tag標簽:無  

前言

人是社會中的人,不可能脫離社會而獨立存在,這就決定了人必須要跟社會中的其他個體打交道。能否處理好人與人之間各種復雜的關系,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這個人是否能夠獲得幸福的生活。    有這樣一則寓言故事。    一只青蛙老了,彈跳力大不如前,眼睛也不太好使了,因此捕捉起蟲子來很費勁,經常是饑一頓飽一頓。    一天這只老青蛙遇見了一只老蜘蛛,老蜘蛛悠閑地坐在它的蜘蛛網(wǎng)上曬太陽,不時有小蟲子飛過來撞到網(wǎng)上,老蜘蛛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地把它們捉來當食物??吹饺绱饲榫埃锨嗤懿唤袊@道:“唉,這世道真是不公平?。∥乙惠呑有列量嗫嗟夭蹲绞澄?,但只能勉強糊口?,F(xiàn)在年老體衰了,等待我的只有饑餓。而你呢,從沒見過你勞動,卻一輩子豐衣足食,即使現(xiàn)在老了,還有美味佳肴自動送上門來。唉,不公平啊不公平!”    老蜘蛛聽到青蛙的感慨,語重心長地對它說道:“你不知道我當年為了織這張網(wǎng)付出了多少艱辛的努力,我每天操勞,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織,好不容易才把網(wǎng)織好,使生活有了依靠。就是現(xiàn)在,我還要經常檢查,修補網(wǎng)上出現(xiàn)的破洞。你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你靠四條腿生活,隨著時間的流逝,你的腿會衰老。而我是靠一張網(wǎng)生活,我的網(wǎng)不會因為歲月的流逝而衰老。所以,雖然我現(xiàn)在年事已高,但生活無憂。如果我也像你一樣靠我這幾條纖細的腿生活的話,恐怕我過得還不如你呢!”    良好的人際關系不是正如那張蛛網(wǎng)一樣嗎?當我們只依靠個人的力量,感到力不從心甚至無能為力時,良好的人際關系總能給我們以巨大的支持,幫助我們走出困境。同時,良好的人際關系又來源于良好的社交技能。所以,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提升社交能力既是必要的也是迫切的。    但是,有些人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不善于與人交往,處理不好人際關系。因為不善交際,所以就回避,越回避社交能力越弱,形成惡性循環(huán)。    社交問題歸根結底是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問題,掌握了人心理變化的一些規(guī)律,就很容易找到突破口,增強自己的社交能力。    本書是一本綜合性的社交心理指導圖書,從人的社會性本質和需要入手,探討了社交中的各種現(xiàn)象,包括人與人之間相互吸引的規(guī)律和原則、培養(yǎng)完美的社交人格的技巧、平衡社交中個人與他人之間的利益關系、實現(xiàn)人與人之間的有效互動、說服他人、提高自己的情商、處理社交中出現(xiàn)的矛盾和沖突等,共分八個主題,這八個主題層層深入,環(huán)環(huán)相扣,而又自成一體,內容涵蓋了社交問題的方方面面。    同時,本書的每一個要點都有相應的心理學原理、心理學實驗解讀,并結合社交情境中的案例進行解說,使得本書既科學、嚴謹,又具備實用性和可讀性。    通過本書,我們力求幫助讀者達到以下兩個目標。    (1)掌握一些有關社交的心理學知識,從而更好地理解社交中的各種現(xiàn)象。    (2)利用一些心理學原理來提高自身的社交技巧。    衷心地希望這本書能夠給廣大讀者朋友帶來幫助。由于編者水平有限,加之時間倉促,難免會有疏漏不足之處,歡迎您提出寶貴的意見或建議。

內容概要

本書運用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解釋了社交活動中的一些現(xiàn)象,揭示了人們心理變化的規(guī)律,目的在于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社交,掌握交往的技巧,增強社交能力,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使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本書可供廣大渴望提高社交技巧的讀者朋友閱讀,也可供從事心理素質教育的工作者及心理學愛好者參考。

作者簡介

孫科炎
北京華通管理咨詢公司總經理,企業(yè)經營管理、項目策劃咨詢實戰(zhàn)派專家,對組織經營管理、企業(yè)群體行為等問題頻有研究,長期從事教育管理、工業(yè)生產管理、文化產業(yè)創(chuàng)意等多種項目的組織與策劃。作者近十年來潛心研究管理學和心理學,出版相關著作十多部。

書籍目錄

叢書序
前言
第一章社會關系中的我們—————————————————————1
每個人都有多種多樣的社會性需求,這些需求可以通過社會交往獲得滿足。換句話說,人們的社交行為受各種各樣的社會性需求的驅動。
個體社會性——人生的美好在于與人相處—————————————2
社會同一性——每個人都需要朋友————————————————4
社會互動——沒有分享是人生的悲劇———————————————6
社會交換——我們?yōu)楦髯缘睦娑煌?
社會回報——社會關系總是在回報中產生—————————————11
安全需求——承認自己的脆弱吧—————————————————14
包容需求——更親和一些,更幸福一些——————————————16
贊許動機——為他人的贊賞而努力————————————————19
成就動機——在他人的評價中感受成功——————————————21
第二章關系的秘密————————————————————————25
在社會交往中,會遇到各式各樣的人,但并不是與所有人都能建立良好的關系或成為親密的朋友。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吸引遵循一定的規(guī)律和原則,究竟什么樣的人才會成為朋友?這就是關系的秘密。
自我參照——你只是我的鏡像——————————————————26
匹配現(xiàn)象——配得上,還是配不上————————————————28
預期法則——你就是我要找的那個人———————————————30
接近性——我喜歡你,只因可接近你———————————————33
相似性——趣味相投是友誼之鑰—————————————————36
互補性——因為不同,所以交往—————————————————39
對立性——與朋友接近,與“敵人”一起生活———————————41
維護自尊——喪失自尊的風險讓人們舉棋不定———————————44
自我妨礙——畏首畏尾只因過分保護自己—————————————47
第三章完美社交人格———————————————————————51
誰是天生社交家?人們往往認為是那些在社交活動中如魚得水的人,是那些擁有完美社交人格的人。
社會習得——從成功中獲取更大的自信——————————————52
悅納自己——不要做失敗的酸檸檬————————————————54
缺陷效應——有一些小缺點比完美更好——————————————56
首因效應——第一印象至關重要—————————————————58
熱情效應——給自己貼上“熱情”的標簽—————————————61
自我暴露——從一開始就敞開心扉吧———————————————63
真誠之美——沒有真誠,就喪失一切———————————————65
南風法則——溫和比嚴肅更能俘獲人心——————————————68
平衡理論——這是一場蹺蹺板游戲————————————————71
第四章助人者自助————————————————————————75
每個人都關注與自身利益相關的事物,在社交活動中更是如此。通常我們能從助人行為中獲得更多的收益,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助人行為將為我們開拓更寬廣的社交之路。
親社會行為——我們都可能會幫助他人——————————————76
時間壓力——助人行為中的時間觀念———————————————78
內疚感——內疚感促進助人行為—————————————————80
共情誘因——幫助,只是因為感動————————————————83
文前.indd 2 2012-1-13 13:16:39
旁觀者效應——責任越分散,幫助者越少—————————————85
群體解釋——群體懈怠對助人行為的消解—————————————88
留面子效應——處處要給別人留面子———————————————91
補償效應——如果沒有可樂,就給他一杯咖啡吧——————————93
第五章關系互動——————————————————————————97
社交中不僅要平衡雙方之間的利益關系,還應該禮尚往來,投桃報李,妥善處理與他人的關系,實現(xiàn)有效互動。
互惠預期——他相信你,所以你應該做到—————————————98
關系回報——回報總是要的,無論它是什么———————————101
承諾一致性——說出來的話,潑出去的水————————————103
德西效應——物質交往的利與弊————————————————106
表露互惠——朋友向你傾訴的時候,你該做什么—————————109
赫洛克實驗——恰當?shù)姆答伿怯颜x之源—————————————111
頻率原則——見面長不如常見面————————————————113
互酬效應——投桃報李,禮尚往來———————————————115
刺猬效應——不可過遠,也不可過近——————————————118
第六章說服與溝通———————————————————————121
如何成功地說服他人,讓他人改變原有的態(tài)度,做出符合我們期望的行為?這是一個溝通的過程,需要說服者充分了解被說服者的心理變化,找準影響說服效果的因素,從而達到說服的目的。
中心途徑——擺論據(jù)只對專業(yè)人士有效—————————————122
外周途徑——淺顯易懂的說服更容易讓人接受——————————124
權威效應——把權威的力量留在關鍵時刻————————————127
喚起恐懼——恐懼什么,就喚醒什么——————————————129
好心情效應——情感比理智更重要———————————————133
文前.indd 3 2012-1-13 13:16:39
行為效應——付諸行動,態(tài)度才會變化—————————————135
雙面說服——好的說,壞的也要說———————————————138
登門檻現(xiàn)象——從小處開始說服————————————————140
沸騰效應——反復刺激對方的信服點——————————————143
睡眠效應——時間可以美化一切————————————————145
第七章調控情緒—————————————————————————149
受情緒的影響,我們不敢說與他人的關系是完美無缺的。但追求完美的傾向促使人們尋找背后的原因,即如何調控情緒。
能量理論——情緒是一種能量—————————————————150
ABC理論——情緒是一種選擇—————————————————152
情緒辨析——要有自知之明——————————————————154
情緒模式識別——不要被情緒“綁架”—————————————157
面部表情反饋——從改變表情開始———————————————160
加法思維——多看得到的,少看失去的—————————————163
情緒傳染——不要被他人的情緒左右——————————————166
感知他人情緒——破譯情緒交流的密碼—————————————168
厭惡事件——小事件引發(fā)的情緒喚醒——————————————171
沉沒成本效應——無法挽回,就不必糾纏————————————174
合理宣泄——行之有效的情緒調控手段—————————————176
第八章沖突與困惑———————————————————————179
人們可能因經歷、性格等因素走到一起,但并不是說僅此就可以長久地將關系維持下去了。矛盾和沖突可以使關系更加堅固,也可能使關系漸行漸遠,甚至導致關系破裂。
囚徒困境——當友誼與利益碰撞————————————————180
競爭障礙——誰輸了,誰贏了—————————————————182
文前.indd 4 2012-1-13 13:16:40
公平知覺——這種不公平讓我憤怒———————————————185
偏見強化——偏見激發(fā)更大的敵意———————————————188
自我辯解——人人都在為自己尋找理由—————————————190
信念固著——因為偏執(zhí),所以愚蠢———————————————192
延遲滿足——耐心從來就不多余————————————————195
近因效應——重視當下,否則前功盡棄—————————————198
緘默效應——沉默也是一種力量————————————————200
淬火效應——萬事萬物皆需適可而止——————————————202
后記—————————————————————————————205

章節(jié)摘錄

個體社會性    人生的美好在于與人相處    1920年,在印度加爾各答附近的一個山里,村民們在一個狼窩里發(fā)現(xiàn)了兩個由狼撫育過的女孩,其中大的約7、8歲,小的約2歲,村民們把她們帶回了村子。剛開始的時候,她們用四肢行走,慢走時膝蓋和手著地,快跑時則手掌、腳掌同時著地。她們總是喜歡單獨活動,白天躲藏起來,夜間潛行。并且怕見火和光,也怕水,不讓人們替她們洗澡。不吃素食而要吃肉,吃時不用手拿,而是放在地上用牙齒撕咬。每天午夜到清晨三點鐘,她們像狼一樣引頸長嚎。她們沒有感情,只知道饑則覓食,飽則休息。    后來她們被送到孤兒院撫養(yǎng),大的取名為卡瑪拉,小的取名為阿瑪拉。阿瑪拉于第2年死去,卡瑪拉一直活到1929年。卡瑪拉剛到孤兒院時,只懂得一般6個月嬰兒所懂得的事,孤兒院的人花了很大氣力都不能使她適應人類的生活方式。她2年后才會直立,6年后才艱難地學會獨立行走,但快跑時還得四肢并用。直到死,卡瑪拉也沒能真正學會講話。她4年內只學會6個詞,能聽懂幾句簡單的話。7年時才學會45個詞并勉強能說幾句話,生活習性開始朝人類邁進??ì斃罆r已16歲左右,但她的智力水平只相當于三四歲的孩子。    狼孩是人類的孩子,但由于從小脫離了^類社會,脫離了人類的集體生活,她們沒有形成人應有的社會性特點,比如人類的習性、智力和才能等。    人是社會的動物,只有通過參與社會生活,才能在動物特性的基礎上形成社會特性,包括信念、價值觀及行為方式等。正是這些社會特性使個體正常地與周圍人相處并相互影響,從事工作、學習和娛樂活動。    反過來,如果一個人離群索居,不與人交往,那么這個人就會在孤僻中退化,無法適應社會,更談不上在社會生活中獲得成長和發(fā)展了。    意大利洞穴專家蒙塔爾曾體驗了一次離群索居的生活。1995年7月29日,他只身下到一個200多米深的溶洞里生活,該溶洞內配有臥室、衛(wèi)生間、工作室和活動室等各種生活設施,在里面不僅有吃有喝,還可以看書、寫作、看錄像、騎健身自行車等,唯一的缺憾就是不能外出與人交流。蒙塔爾就這樣在這個溶洞里生活了一年。1996年8月1日,當他從洞中走出來重見天日時,他臉色蒼白、消瘦憔悴,體重下降了整整21公斤,免疫系統(tǒng)功能降到最低點,說話結結巴巴,與原先相比簡直判若兩人。    當人們問起他在洞中生活的感受時,他顫顫巍巍地說:“一個人在洞中生活,剛開始覺得很自在,可是時間長了,孤獨得讓人幾乎要發(fā)狂,甚至想到自殺。過去我一直喜歡安靜獨處,討厭待在熱鬧的人群里,經過這一年多的獨居體驗,現(xiàn)在我寧可選擇嘈雜,也不要孤獨。這次體驗讓我明白一個道理,人生的美好在于與人相處?!?   狼孩和蒙塔爾的經歷,實際上都告訴我們一個簡單的事實:一個人唯有融入社會生活,才能成就更美好的人生。    這兩個事例實際上也證明了下面的心理學觀點。    人類的很多能力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社會交往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學會的,這些能力甚至包括我們最基本的自理能力,如吃飯、睡覺等,也包括更高層次的能力,如確定追求目標、付諸正確行動等,從而推動個人的發(fā)展。    看看我們周圍的情況,你就會明白,那些積極融入社會生活的人往往具備更優(yōu)秀的社會能力(組織能力、領導能力等),他們往往更容易獲得成功。反過來,那些孤僻的人,他們常常無法融入社會,也更難以獲得他人的認可。    總之,社交需要一種心態(tài),認同社交活動的重要性,不要甘愿成為一個孤僻的人,那將無助于你獲得更幸福的生活。社會同一性    每個人都需要朋友    人既然是社會中的人,那么每個人的成長都是一個不斷社會化的過程。社會學家埃爾金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在社會化中,人們所關注的是與其他人的相似性,傾向于與他人保持一致。這種現(xiàn)象可以用心理學上的“社會同一性理論”來解釋。    “社會同一性理論”又稱“社會認同理論”,是由英國社會心理學家塔吉菲爾等人提出的。該理論認為,人們對積極的社會同一性有著不懈的追求。按照塔吉菲爾等人的解釋,社會同一性是個體自我概念的一部分,它來源于個體對自己作為某個或某些社會群體成員身份的認識,以及附加在這種身份之上的價值和情感方面的意義。在某些情境中,個體會依據(jù)自己的群體成員的身份來行動,其所屬群體對他們具有重要的意義。    所謂社會同一性,通俗來說,就是每個人都希望與團體保持一致,不希望被排除在團體之外,即個人都希望自己“合群”,而不是被孤立。    既然人們傾向于與他人保持一致,那么問題便是,一旦人們產生被社會孤立的感覺,會怎么做?最直接的反應是恐懼,并在此基礎上產生強烈的合群需要,唯有與群體保持一致才能消除這種恐懼和孤立感。    心理學家沙赫特曾于1959年做過一項實驗,探討處于孤獨狀態(tài)下的個體是否有合群需要。研究者將被試分為高恐懼組和低恐懼組。研究者告訴高恐懼組的被試,他們將參加一項電擊實驗,電擊會很厲害、很痛,但不會留下永久性的傷害,而且這項研究是為了獲取有關人類發(fā)展的某些有用的資料;低恐懼組的被試被告知,電擊時只是有點痛,感覺有些輕微的震動,不會有任何傷害性的后果。然后,在實驗開始前的等待時間里,研究者逐個詢問他們,是愿意獨自等待,還是想與其他人一起等待。結果發(fā)現(xiàn),當個體對周圍環(huán)境缺乏了解和把握,心情緊張、恐懼感較高時,更傾向于尋求與他人在一起;處于低恐懼的情況下,這種合群的需要并不那么強烈。    人的確有合群的需要,換句話說就是,每個人都需要朋友,建立并維護某種社會同一性。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也如此。例如,當?shù)弥瞬毁澩约旱挠^點時,會覺得很沮喪,同時會有一種被排斥的感覺,可是,如果這時知道與自己持同樣觀點的不止一人時,就會減輕恐懼感,增加安全感。    但是,生活中總是有一些人,他們特立獨行,言行不符合大眾的規(guī)范,并自我標榜為“個性”。但這樣的人往往不受群體的歡迎,他們所謂的“個性”會被大家視為“不正常”,從而被排斥在社交圈之外。下面的寓言故事說明了這個道理。    一群麻雀站在樹枝上。所有的麻雀都是背風站立,只有一只迎風而站。背風的麻雀們對那一只麻雀說:“我們全都是背風站立,只有你特殊,跟我們站得相反?!盤2-5

后記

聞悉本書即將出版,不勝感慨。本書從最初的調查研究到中途的設計與寫作,再到隨后的審閱出版等,經歷了一個艱難且辛苦的過程,但同時也是一個自我學習的過程。這樣說的原因在于,圍繞本書的研究與寫作,我們獲得了專家大量的幫助,包括資料收集論證上的協(xié)助,具體寫作過程中的指導,以及心智上的點撥。    還需特別說明的是,本書的創(chuàng)作融入了團隊的智慧,我們團隊中的大部分人都參與了本書的撰寫或資料調查、收集和分析工作。這些人包括孫健、洪少生、孫科柳、洪少萍、李瑞文、秦術瓊、宋松紅、譚海燕、譚漢貴、王曉榮、楊兵、楊選成、袁雪萍、孫東風、孫麗、程麗平、武義龍、李國旗、高壘、石強、孫科江、李京靜、邵帥等。    在此,對以上人員衷心地表示謝意!    作者    2011年10月于北京

媒體關注與評論

我們或多或少都樂于跟平庸者打交道,因為那會使我們心安理得,使我們產生一種與自己相同的人交往的舒適感。    ——德國劇作家、思想家  歌德    勿以身貴而賤人,勿以獨見而違眾,勿持功能而失信。    ——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  諸葛亮    從容不迫的舉止,比起咄咄逼人的態(tài)度,更能讓人折服。    ——臺灣女作家  三毛    友誼是兩顆心真誠相待,而不是一顆心對另一顆心的敲打。    ——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  魯迅    打動人心的最高明的辦法,是跟他談論他最珍惜的事物。    ——美國成功學大師  戴爾·卡耐基

編輯推薦

孫科炎所著的《社交心理學》是一本綜合性的社交心理指導圖書,從人的社會性本質和需要入手,探討了社交中的各種現(xiàn)象,包括人與人之間相互吸引的規(guī)律和原則、培養(yǎng)完美的社交人格的技巧、平衡社交中個人與他人之間的利益關系、實現(xiàn)人與人之間的有效互動、說服他人、提高自己的情商、處理社交中出現(xiàn)的矛盾和沖突等,共分八個主題,這八個主題層層深入,環(huán)環(huán)相扣,而又自成一體,內容涵蓋了社交問題的方方面面。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社交心理學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5條)

 
 

  •   幫朋友買的,不過之前在書店看過,便宜了很多。
  •   這本書的制定版面還不錯 看上去就有點想看的沖動
  •   對人際關系的改善有輔助作用??梢鎸Ρ茸陨淼淖龇ㄕ业胶腿私煌狞S金定則。
  •   心理學理論豐富,但述說卻缺少說服力
  •   還不錯,里面舉例的很多。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