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的覺醒

出版時間:2010-9  出版社: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吳國珍  頁數(shù):27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教育心靈旅程就是那永恒之神向教師拋來的東西,像條蜿蜒幽深的小徑,若隱若現(xiàn)于無疆之域,非任何科學探針可觸及其愛與善、美與圣、靈性與超越。只有教師開放輕靈的心靈,自然舒展優(yōu)雅的自我,才能看到那遮蔽在山重水復中的閃閃燭光,聽到那山水之間心靈歸家的呼喚,真實地感受到被意識之光照亮的存在喜悅。

作者簡介

吳國珍,江西省人。1988年華東師范人學獲碩士學位后任教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系,1996年北京師范大學獲博士學位后留校任教,1998-2002年外派澳門大學任教,現(xiàn)任職于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師教育研究所,研究方向為教師教育、課程與教學論。2003年翻譯帕爾默《教學勇氣——漫步教

書籍目錄

導言 路在山重水復中 第一節(jié) 山重水復問諸公 第二節(jié) 柳暗花明探迷津 第三節(jié) 無疆之域顯真義第一章 理解從心中流出 第一節(jié) 初為人師的心靈跋涉 第二節(jié) 豁然開竅的感覺真好 第三節(jié) 又要像新手一樣摸索了 故事后的故事第二章 轉(zhuǎn)向自性之光 第一節(jié) 我適合做老師嗎? 第二節(jié) 識才善引方為伯樂 第三節(jié) 善調(diào)心態(tài)巧引氛圍 第四節(jié) 心靈旅程微笑著回頭 聆聽教師心靈的無限第三章 關(guān)鍵的當下力量 第一節(jié) 成長于不再恐懼 第二節(jié) 愛是撥棄心靈的支點 第二節(jié) 發(fā),使她回歸了目然 第四節(jié) 關(guān)鍵時刻,柳暗花明 “愛”的當下超越第四章 設問撥疑激活創(chuàng)造性 第一節(jié) 美妙的數(shù)學問題鏈 第二節(jié) 問題巧引突破極限 第三節(jié) 設問撥疑,超越自我 開啟創(chuàng)造力的源泉第五章 滋養(yǎng)心靈的教師學習共同體 第一節(jié) 教學切磋亮起了自明燈 第二節(jié) 魅力四射的教師團隊 第三節(jié) 大愛化解師生沖突 穿越恐懼回歸愛后記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心靈的覺醒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5條)

 
 

  •   一讀導言部分就不忍釋手,將諸位哲學大師的洞見以小豆豆游歷的方式輕松有趣地講解出來,與當前教育形勢相聯(lián)系,引發(fā)讀者深深的思索……
    心靈的覺醒:理解教師敘事探究

    Awakening:Understanding Teacher’s Narrative Inquiry

    吳國珍等著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0年出版
    導言:路在山重水復中
    如果你只能接住自己拋出的東西,
    這算不上什么,不過是雕蟲小技;——
    只有當你一把接住
    永恒之神
    以精確計算的擺動,以神奇的拱橋形弧線
    朝你拋來的東西,
    這才算得上一種本領,——
    但不是你的力量,而是某個世界的力量。
    里爾克(Rilke,Rainer Maria)

    教育心靈旅程就是那永恒之神向教師拋來的東西,像條蜿蜒幽深的小徑,若隱若現(xiàn)于無疆之域,非任何科學探針可觸及其愛與善、美與圣、靈性與超越。只有教師開放輕靈的心靈,自然舒展優(yōu)雅的自我,才能看到那遮蔽在山重水復中的閃閃燭光,聽到那山水之間心靈歸家的呼喚,真實地感受到被意識之光照亮的存在喜悅。
    但是,塵世物欲的奴役卻很容易讓人的心靈無意識地作繭自縛。當教師不能超越此裹脅,那厚厚的心靈之繭會無情地鈍化教師的職業(yè)觸覺,歸家呼喚不聞,愛善芬芳隱退,心靈燭光遮蔽,靈性智慧枯竭。隨之,教師的職業(yè)素養(yǎng)之內(nèi)核——洞悉人性的智慧,也必然會退化為不如嬰兒——只是像裹上了厚厚的老繭、失去了任何新鮮易感特點的嬰兒,即使積累的知識車載斗量,也不例外。
    教師如何能夠接住教育心靈旅程拋來的圣物?最大的奧秘在于認出和復歸自己的真正本質(zhì),迎向那讓師生心靈覺醒的教育勇氣。先讓我們隨著日本作家黑徹柳子筆下人見人喜的小豆豆 ,一起叩問大師們。

    第一節(jié) 山重水復問諸公
    天真頑皮、善良活潑、聰明好奇的小豆豆,乘上時空隧道,一頭鉆到了二戰(zhàn)結(jié)束六十多年后的21世紀初的神州學校。但是小豆豆卻感到深深的失望,因為,她在神州學校極少能感受到她所在的巴學園中自由舒展的兒童天性,較難相遇像小林校長那樣的善解人意、對任何孩子的聆聽鼓勵,更多的是校園的華麗,書包的沉重,被驅(qū)趕學習知識的緊迫,孩童離活潑天性的漸行漸遠……。
    一向無憂無慮的小豆豆,陷入深深的困惑。如果說是因為兩次世界大戰(zhàn)的災難導致“20世紀是兒童的世紀”的預言幻滅,但令人不解的是,經(jīng)歷了60年沒有大戰(zhàn)驚擾的21世紀初,生活日見富裕,孩子們的童年和少年為何卻越來越緊迫乏味?小豆豆的心不由得越來越沉重,天性好奇的小豆豆,決定一探究竟。
    小豆豆去問詢古希臘的大哲學家柏拉圖(Plato)先生。柏拉圖深深嘆口氣說,先輩蘇格拉底(Socrates)把教育比喻成迎接新生兒,可以這樣理解,那鮮活易感、一團元氣的新生兒已經(jīng)存有,但卻嬌弱柔嫩,且易被文字、知識重重遮蔽,更經(jīng)不住人的獸性的摧殘,教育難在認出她,呵護她,別錯過她,迎接到她。我和亞里斯多德(Aristotle),為把人類從欲望膨脹的獸性中超拔出來,推崇理性,建立形而上學概念大廈,期望能鎖定真理,有助教育理性地迎接到新生兒,但兩千年后19世紀后半葉的德國哲學怪杰尼采(Nietzsche, Friedrich)的一道咒語,卻擊中了這形而上學理性大廈的脆弱命門,讓我們期望能夠永恒鎖定真理的東西暴露出其致命弱點,似乎成了人類尾大不掉之禍、異化人類罪魁、教育迷失之根。我們自古希臘以來的思想巨匠至尊地位也一落千丈,真是世事難料?。?br /> 小豆豆生性想象豐富,她的腦海里立即浮現(xiàn)出一個圖景:原來在學校讀書的孩童,都藏著鮮活晶瑩紅潤的新生兒,怪不得小林校長的巴學園,孩子們?nèi)绱缩r活靈動生氣勃勃,小豆豆相信小林校長一定接到了那新生兒!而這些書包沉沉緊迫乏味的學校,一定是沒有接到每個孩童擁有的新生兒。但是,為何要把教育迎接的東西比喻為新生兒呢?又是什么咒語成了教育迷失之根呢?
    小豆豆不由去問詢啟蒙運動時期的法國大思想家盧梭(Rousseau, Jean Jacques)。盧梭開始一愣,但他畢竟聰穎過人,悟性極高,一拍手恍然大悟:這真是蘇格拉底絕妙的比喻,新生兒一團元氣,一切新生的起點,將在陽光下自由舒展的希望,那一定是永恒之神拋給每個人的未展開的生命力量。我極力倡導自由教育和自然教育,就是強調(diào)要通過事物的教育、人的教育、自然的教育,在自由自在的狀態(tài)接住永恒之神拋給教育者的新生兒!
    至于這個咒語嘛,盧梭停了停,接著說,肯定是指希臘先哲確立的理性至尊逃不過人類先天瑕疵帶來的厄運!接住永恒之神向教育者拋來的新生兒,是最大的教育奧秘,登入奧秘殿堂的困難,確實和這個咒語有關(guān)。我說過,“萬物出自造物主之手,莫不美好,可惜到了人手里,卻被毀壞殆盡?!?這人確實有天生的肉身瑕疵,衣食住行,七情六欲,使人類難逃饑寒恐懼和怨恨煩惱的糾纏,甚至會因貪婪成性暴虐殘忍,不斷上演人類給人類制造災難的悲劇。各宗教門派無一不倡導節(jié)欲,就是為了抑制這一瑕疵。但是,任何宗教,一旦借教宗、教義、教規(guī)、教制成霸王之氣,就等于是在靠人的瑕疵喂養(yǎng) 出對人類更具有破壞能量的瑕疵。例如,中世紀被人的瑕疵喂養(yǎng)得無比龐大的教會制度,就曾不斷上演扼殺生靈抑制生命活力的悲劇,教育自然難逃厄運。希臘先哲確定人的理性為至尊,原本也是為了抗衡人的此一先天瑕疵,尤其在我們那個時代,非得依托希臘先哲確定的人的理性至尊來對抗制度化的神性壓迫,那時,我們崇尚理性的挺立,是寄希望于設計未來的美好理想?。〉@理性是不是一經(jīng)人手,尤其是,一經(jīng)那現(xiàn)代膨脹起來無孔不入的制度化,也一頭扎進了人的瑕疵誘惑中,被其喂養(yǎng)得具有超強破壞能量而變本加厲地在異化人類呢?……
    盧梭正在娓娓道來,沒想到,出這一道咒語的尼采猛丁插話:正是如此!理想的謊言,已經(jīng)變成降臨在現(xiàn)實頭上的災禍。上帝死了!我們信仰的理性也只是灰色的哲學概念,真理比謬誤和無知更加不祥。因為人類把世界萬物變得可供剝削,求知欲望就會墮落為占有和征服的欲望,人想征服世界萬物而獲得自由“主體”的至尊地位,卻努力成了自身的暴君。
    小豆豆眨巴眨巴大眼睛,本來,盧梭的話雖然深邃難懂,但他娓娓講述源遠流長的故事的翩翩風度,足于把小豆豆迷住。而這半路殺出的尼采,講得激情澎湃,口吐白沫,說的話也瘋瘋癲癲,小豆豆哪里招架得住?迷糊中,只記得一點,這道咒語,和人的理性有關(guān)。也許,這個千年古謎,在黑森林中隱居三十年,在山重水復中探尋人類歸家小徑的現(xiàn)代存在主義哲學大師海德格爾(Heidegger,Martin)爺爺,能夠指點迷津。
    ……
  •   這本書,值得各個階段的教師閱讀,能幫助教師從感性上對教育教學的認識。
  •   挺好的,多讀書有助于身心健康,O(∩_∩)O哈哈~
  •   對于班主任而言,有很多收獲。
  •   也許小豆豆聽不懂那些個大師的話,但是作為老師卻是需要慢慢琢磨。 故事是很好的,值得每個當老師的人去讀。要知道,一個老師不是只教課本就行了,甚至教課本只是一種手段,不是目的。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