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與政治、經(jīng)濟的三向互動

出版時間:2010-8  出版社:世界知識出版社  作者:黃仁國  頁數(shù):364  

內(nèi)容概要

  教育是傳承和發(fā)展科技文化、確保人類社會進化的最重要環(huán)節(jié)。從國際政治角度看,一個國家的教育水準,構成其綜合國力的重要內(nèi)容;通過教育交流提高教育水平,是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的重要內(nèi)容。在國際關系中,教育交流具有特殊地位與作用,被廣泛納入公共外交范疇。進入新世紀,隨著市場經(jīng)濟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極化和社會信息化進程加速發(fā)展,國際政治“軟實力”和公共外交問題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重視。在此背景下,黃仁國先生《教育與政治、經(jīng)濟的三向互動:1949-1978年的中美教育交流》一書問世,可望為相關學術研究注入新內(nèi)容,提供新助力?! 〗逃涣鞯膽B(tài)勢,反映著國家間教育水平、發(fā)展程度乃至實力對比的狀況,中國對外教育交流進程也大致與中國的國際地位變化相適應。古代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在東亞乃至全球都居前列,文化相對發(fā)達,教育制度相對完備,曾長期是日韓等周邊國家向往與學習的楷模。近代中國封建專制制度腐敗無能,傳統(tǒng)科舉應試教育落后于近代科技發(fā)展,導致中國長期貧弱落后,遭遇歐美列強欺凌,促使清朝朝野痛定思痛,下決心向歐美派遣留學生,學習借鑒其先進科學技術。從為師到求學,中外教育交流的基本態(tài)勢發(fā)生了根本性轉折。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對外教育交流進入新階段,尤其是隨著30年來改革開放的全面而深入,中國經(jīng)濟持續(xù)高速發(fā)展,綜合國力日益增強,國際地位不斷提高,中國對外教育交流全面開花。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國家向中國增派留學生,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最近提出4年向中國派遣10萬留學生的宏偉計劃,部分地反映出當代中國對外教育交流態(tài)勢漸趨平衡。

作者簡介

黃仁國,湖南資興人,湖南科技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博士。專業(yè)興趣為國際關系和文化社會史。主持完成省部級課題兩項。合著《劉大年傳》。在《歷史研究》、《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現(xiàn)代國際關系》、《史學史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報》等刊物發(fā)表論文30余篇,代表作有《論劉大年的近代經(jīng)學研究》(合著)、《中美教育交流與我國國家安全》、《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機制分析》等。

書籍目錄

導論第一章 中美教育交流的中斷(1949-1968)第一節(jié) 近代中關教育交流概述第二節(jié) 中美教育交流的中斷第三節(jié) 恢復教育交流的準備第四節(jié) 有限的教育交流第二章 中美教育交流的恢復(1969-1972)第一節(jié) 美國代表團或個人訪華第二節(jié) 中國代表團訪美第三章 中美教育交流的發(fā)展和搖擺(1973-1976)第一節(jié) 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的交流活動第二節(jié) CSCPRC的交流活動第三節(jié) 美國工商界的交流活動第四節(jié) 美籍華人的交流活動第五節(jié) 中國從事教育交流的主要機構第六節(jié) “四個現(xiàn)代化”與鄧小平的教育交流思想第四章 中美教育交流的新突破(1977-1978)第一節(jié) 鄧小平與科教戰(zhàn)線第二節(jié) 鄧小平與中美教育交流第三節(jié) 中美往來的新突破第四節(jié) 美方教育交流機構的活動第五節(jié) 中國赴美訪問情況第六節(jié) 新的教育交流形式第五章 中美建交前教育交流總結第一節(jié) 中美建交前教育交流的動力第二節(jié) 中美建交前教育交流的特點第三節(jié) 中美建交前教育交流的作用結論中美教育交流歷史與現(xiàn)實的啟示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對外語教學的重視,促進了中國教育面向世界?! ?.引進西方國家教材和搜集西方教育情報?! ?956年,中國一些高校開始從西方國家引進教材。1956年9月,中共中央宣傳部提出,在高等學校試開當時在資本主義國家流行的唯心主義派別的學說介紹和批判的課程,并先在北京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試辦。在北京大學先開“羅素哲學”、“黑格爾哲學”、“凱因斯經(jīng)濟學說的介紹和批判”,中國人民大學先開幾個講座。②1956年,中國還派教育代表團和學者訪問了瑞士、意大利等國?! τ诮榻B西方國家的新情況,1957年1月27日毛澤東在省市自治區(qū)黨委書記會議上的講話中曾說道:“現(xiàn)在,我們決定擴大發(fā)行《參考消息》,從兩千份擴大到四十萬份,使黨內(nèi)黨外都能看到。這是共產(chǎn)黨替帝國主義出版報紙,連那些罵我們的反動言論也登?!灰怄i起來,封鎖起來反而危險?!l(fā)行《參考消息》以及出版其他反面教材,就是‘種牛痘’,增強干部和群眾在政治上的免疫力。”③盡管這些介紹西方情況的措施具有明顯的局限性,但其積極意義不可忽視。例如,《參考消息》大量刊登美國的相關信息,成為中美對抗時期中國了解美國的一個重要“窗口”?! ?960年7月16日蘇聯(lián)政府單方面宣布撤退全部在華蘇聯(lián)專家后,教育系統(tǒng)的蘇聯(lián)專家即一同撤離,中國在國際教育交流方面“一邊倒”的格局正式結束。蘇聯(lián)以外的教育情報更加受到重視,從西方國家引進教材和教學參考書的步伐也加快了。1964年2月11日,教育部發(fā)出通知,決定在北京大學設立外國高等教育情報資料室,在清華大學設立外國技術教育情報資料室,在北京師范大學適當充實教育系外國教育研究室的人力。   ……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教育與政治、經(jīng)濟的三向互動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