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小說經(jīng)典

出版時間:2005-8-1  出版社: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  作者:汪曾祺  頁數(shù):346  
Tag標(biāo)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書精選出汪曾祺最具代表性的經(jīng)典小說作品,使讀者能集中體味他“京派小說”的獨特藝術(shù)風(fēng)韻。本書包括《復(fù)仇》、《受戒》、《異秉》、《八千歲》、《七里茶坊》、《故里三陳》等經(jīng)典短篇。

作者簡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蘇高郵人,著名作家。1939年考入西南聯(lián)合大學(xué)中國文學(xué)系,師從楊振聲、聞一多、朱自清等諸位先生,是沈從文先生的入室弟子。曾任中學(xué)國文教員、歷史博物館職員。解放后,曾在中國民間文學(xué)研究會工作,編過《北京文藝》《說說唱唱》《民間文學(xué)》。1962年初,調(diào)到北京京劇團當(dāng)編輯。曾任北京劇協(xié)理事、中國作協(xié)理事、中國作協(xié)顧問等。曾在海內(nèi)外出版過小說集、散文集30余部。

書籍目錄

【目錄】 自序:小說技巧常談復(fù)仇雞鴨名家冬天翠子老魯受戒異秉故里三陳大淖記事八千歲侯銀匠徒曇花、鶴和鬼火雞毛日規(guī)黃油洛餅七里茶坊八月驕陽講用云致秋行狀天鵝之死安樂居子孫萬代祁茂順金冬心瑞云——聊齋新義雙燈——聊齋新義樟柳神跋:《汪曾祺的意義》附錄

章節(jié)摘錄

書摘明海出家已經(jīng)四年了。    他是十三歲來的。    這個地方的地名有點怪,叫庵趙莊。趙,是因為莊上大都姓趙。叫做莊,可是人家住得很分散,這里兩三家,那里兩三家。一出門,遠遠可以看到,走起來得走一會兒,因為沒有大路,都是彎彎曲曲的田埂。庵,是因為有一個庵。庵叫菩提庵,可是大家叫訛了,叫成荸薺庵。連庵里的和尚也這樣叫。“寶剎何處?”——“荸薺庵。”庵本來是住尼姑的。“和尚廟”、“尼姑庵”嘛??墒禽┧j庵住的是和尚。也許因為荸薺庵不大,大者為廟,小者為庵。    明海在家叫小明子。他是從小就確定要出家的。他的家鄉(xiāng)不叫“出家”,叫“當(dāng)和尚”。他的家鄉(xiāng)出和尚。就像有的地方出劁豬的,有的地方出織席子的,有的地方出箍桶的,有的地方出彈棉花的,有的地方出畫匠,有的地方出婊子,他的家鄉(xiāng)出和尚。人家弟兄多,就派一個出去當(dāng)和尚。當(dāng)和尚也要通過關(guān)系,也有幫。這地方的和尚有的走得很遠。有到杭州靈隱寺的、上海靜安寺的、鎮(zhèn)江金山寺的、揚州天寧寺的。一般的就在本縣的寺廟。明海家田少,老大、老二、老三,就足夠種的了。他是老四。他七歲那年,他當(dāng)和尚的舅舅回家,他爹、他娘就和舅舅商議,決定叫他當(dāng)和尚。他當(dāng)時在旁邊,覺得這實在是在情在理,沒有理由反對。當(dāng)和尚有很多好處。一是可以吃現(xiàn)成飯。哪個廟里都是管飯的。二是可以攢錢。只要學(xué)會了放瑜伽焰口,拜梁皇懺,可以按例分到辛苦錢。積攢起來,將來還俗娶親也可以;不想還俗,買幾畝田也可以。當(dāng)和尚也不容易,一要面如朗月,二要聲如鐘磬,三要聰明記性好。他舅舅給他相了相面,叫他前走幾步,后走幾步,又叫他喊了一聲趕牛打場的號子:“格當(dāng)聽導(dǎo)——”,說是“明子準(zhǔn)能當(dāng)個好和尚,我包了!”要當(dāng)和尚,得下點本,——念幾年書。哪有不認字的和尚呢!于是明子就開蒙入學(xué),讀了《三字經(jīng)》、《百家姓》、《四言雜字》、《幼學(xué)瓊林》、《上論、下論》、《上孟、下孟》,每天還寫一張仿。村里都夸他字寫得好,很黑。    舅舅按照約定的日期又回了家,帶了一件他自己穿的和尚領(lǐng)的短衫,叫明子娘改小一點,給明子穿上。明子穿了這件和尚短衫,下身還是在家穿的紫花褲子,赤腳穿了一雙新布鞋,跟他爹、他娘磕了一個頭,就隨舅舅走了。    他上學(xué)時起了個學(xué)名,叫明海。舅舅說,不用改了。于是“明海”就從學(xué)名變成了法名。    過了一個湖。好大一個湖!穿過一個縣城??h城真熱鬧:官鹽店,稅務(wù)局,肉鋪里掛著成爿的豬肉,一個驢子在磨芝麻,滿街都是小磨香油的香味,布店,賣茉莉粉、梳頭油的什么齋,賣絨花的,賣絲線的,打把式賣膏藥的,吹糖人的,耍蛇的,……他什么都想看看。舅舅一勁地推他:“快走!快走!”    到了一個河邊,有一只船在等著他們。船上有一個五十來歲的瘦長瘦長的大伯,船頭蹲著一個跟明子差不多大的女孩子,在剝一個蓮蓬吃。明子和舅舅坐到艙里,船就開了。    明子聽見有人跟他說話,是那個女孩子。P59-60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書評我的作品不是悲劇。我的作品缺乏崇高的、悲壯的美。我所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諧。這是一個作家的氣質(zhì)所決定的,不能勉強。

編輯推薦

《汪曾祺小說經(jīng)典》精選出汪曾祺最具代表性的經(jīng)典小說作品,使讀者能集中體味他"京派小說"的獨特藝術(shù)風(fēng)韻。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汪曾祺小說經(jīng)典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71條)

 
 

  •   汪先生的文字很清雅;電子書比紙版便宜很多;電子書非常方便攜帶;電子書可以隨時查閱重點段落啊之類。
  •   清新平和簡單淡薄耍點小幽默。即不獻媚拍馬,亦不憤世嫉俗,汪老的小說給人的感覺。
  •   真正好的東西就是這樣,看完什么也說不出
  •   是現(xiàn)代喧鬧的匆忙的反面,在這樣的時候我們尤其想念他的世界
  •   雖然沒有見過他,但他已經(jīng)成為我心目中最重要的人之一。
  •   一個經(jīng)歷了文革的作家,文中總是有些無奈和認命的知性,文字清和。
  •   汪老的短小說,平和而簡單,但是非常打動人心,值得一品再品!
  •   寶貴的文學(xué)和文化遺產(chǎn)
  •   小說語言精練,很好!版本采用樸實簡潔包裝,不錯。
  •   汪老的文學(xué)樹是建國前就發(fā)了芽、但到改革后才結(jié)的果 他是他那代人中不幸中幸運的一個 因為大部分人是才發(fā)著芽便永遠枯萎了
  •   喜歡他 他的文字 簡單而美好 無數(shù)次被這樣的文字感動 那么一個天真樂觀的文學(xué)大家
  •   發(fā)貨速度啊...
  •   喜歡汪筆下的世界
  •   清新質(zhì)樸的語言
  •   汪曾祺是一個文狐。喜歡他的小說。
  •   不錯,是正版,可以買。
  •   非常不錯,是經(jīng)典作品
  •   他懂得真正的生活
  •     http://towerjoo.github.io/blog/2013/12/12/wangzengqi-novel/
      
      
      汪曾祺是我喜歡的作家。
      
      我看的書大致分為兩類,知識型和感知型,二者好的標(biāo)準(zhǔn)也當(dāng)然是不同的; 知識型,自然要嚴謹、準(zhǔn)確,其次才是易讀易于理解,所謂干貨是第一要義,敘述方法則是 其次;感知型的,大致就是知識型之外的文字都可劃入此范疇,此類文字,自然是感知為 第一要義,而文字的可讀性則相比知識型對于評價的貢獻是更大的。
      
      汪曾祺的文字大體可以說是感知型文字的上等。
      
      此次閱讀的是《汪曾祺小說經(jīng)典》,通過多看來閱讀的,這大體是看到的多看書里編輯最差 的一本,滿篇錯別字,嚴重影響了的閱讀,以至于我也是斷斷續(xù)續(xù)地完成了閱讀,而其中有過 一次中斷,待再次拾卷重讀時,竟已經(jīng)相隔有數(shù)月有余,但是多看仍然沒有修正這些錯誤,或許 這大致也說明了此書不受待見吧。
      
      
      
      汪曾祺比起其師沈從文,當(dāng)然是名聲小了許多,提起沈從文,我們不禁想起了鳳凰,想起了翠翠; 而到了汪曾祺,雖也有受戒這般的佳作,但終是不敵其師的盛名。
      
      但,小眾并非不好,而往往是在大眾煩膩后的一種選擇,這種選擇是主動的,也自然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 這就像一些論壇討論中國的一些美而小眾的地方,這大致可見一些品味。
      
      小而美,是在一般滿足后的自然追求,無論文字、作家,抑或是其它的商品、景點等等。
      
      內(nèi)容
      
      受戒的大名自是毋庸置疑,但此輯錄中不乏有其它不錯的文字,如《安樂居》、幾篇《聊齋新義》 等等,這些文字大體順應(yīng)著序言中關(guān)于小說技巧的一些心得,比較有意思的如:
      
      “沈先生說,‘愛用成語寫景,這不行。寫景不能用成語?!?br />   
      原因是,成語過于泛化,沒有那份代入感的親切,顯得大而無當(dāng),也有“似曾相似”“千篇一律”之感,少了個性。 汪先生推而廣之,推及人物也不要用成語。
      
      看到這些字,基本上算是觸到了我的命脈,大凡看看過去寫的文字(博客,書信),無不充盈著大量 的成語,甚至不需要的地方,也是抓耳撓腮地搜索一個盡量合適的成語,單就這點,也算是受益匪淺。
      
      當(dāng)然,也要分清情況,沈先生和汪先生,并不是說不能用成語,而是限定在寫景狀物、描繪人物等 一些巨象、個性的東西,其它場景下,大致成語也是可以用的,并且會增色文字的。
      
      汪先生的文字是有“性靈”的,這個詞已經(jīng)忘了是評價哪位作家的,但汪先生當(dāng)是不辱此詞的。巨象的 景物真切而生動,個性的人物也是栩栩如生,如近在身旁。像在《安樂居》中對于一幫人物的寫法, 簡單幾筆,人物躍然紙上,功力可見一斑。
      
      讀罷這個小說的集子,后續(xù)也可讀讀汪先生的一些散文,如著名的談吃系列,希望多看不至于太過 讓人失望。
      
      參考資料
      
      《汪曾祺小說經(jīng)典》
  •     
      汪曾祺的小說讀來不如散文夠味,但是有三篇是值得一看的,如受戒,大淖記事和小學(xué)校的鐘聲。三篇都與愛情有染,很有散文的安靜,讀時大氣不敢出一聲。之所以寫成“愛之蘆葦”,是因為汪曾祺的蘆葦和沈從文的虎耳草一樣,是久遠過往愛情傳說中紅豆一樣的見證和寄托,此外個人也很稀罕蘆葦就是啦~~~
      
      受戒:
      
      明??粗哪_印,傻了。五個小小的趾頭,腳掌平平的,腳跟細細的,腳弓部分缺了一塊。明海身上有一種從來沒有過的感覺。他覺得心里癢癢的。這一串美麗的腳印把小和尚的心搞亂了。
      
      青澀而明媚的愛情,淺淺淡淡,沒有情欲,只是朦朧不覺的愛意。
      
      ======================================================
      
      大淖記事
      
      他們倆呢,只是很愿意在一處談?wù)勛?。都到歲數(shù)了,心里不是沒有。只是像一片薄薄的云,飄過來,飄過去,下不成雨。
      
      曖昧的美好和無奈噢
      
      ------------------------------------------------------------------------------------------------
      
      “他們打你,你只要說不再進我家的門,就不打你了,你就不會吃這樣大的苦了。你為什么不說?”
      
      “你要我說么?”
      
      “不要。”
      
      “我知道你不要?!?br />   
      “你值么?!?br />   
      “我值?!?br />   
      就這么簡單而動容,拼爹拼身價,互相猜忌,互相虛偽,只是不夠愛。
      
      ====================================================
      
      雞毛
      
      天不知地知
      你不知我知
      
      西南聯(lián)大困窘的生活啊,衣冠齊楚,皮鞋帶洞,襪子沒跟。。。。
      
      --------------------------------------------------------------------------------------------
      
      聯(lián)大的人都有點怪?!罢!痹诼?lián)大不是一個褒義詞。一個人很正常,就會被其余的怪人認為“很怪”。
      
      呵呵,優(yōu)秀的人都是與眾不同滴,關(guān)鍵是還會很自信的以怪為榮。而且,在下文中,還有一位金先生,偷人家寡婦三只雞,用了從寡婦家借的鼎鍋給燉了,臨走的時候給打掃衛(wèi)生的寡婦留了一床底的雞毛,此人外號為:二十年目睹之怪狀!
      
      ===================================================
      
      徙
      
      畢業(yè)生中有一些是乘風(fēng)破浪,做了一番事業(yè)的;有的離校后就成為泯然眾人,為衣食奔走了一生;有的,死掉了。
      
      寫盡了同窗少年情誼的崩塌,讀到第三句,不禁一沉,卻無話可說。
      
      -----------------------------------------------------------------------------------------
      
      之乎者也矣焉哉,七字安排好秀才。
      
      ====================================================
      
      八月驕陽
      
      寫到老舍投湖而死,再回想到他在散文集里寫到老舍的種種,心里很不好受,一個喜歡拈花弄草,喝茶會友的人,被一群失去人性的人拉到廣場上,一邊看著他們滿臉憤慨地?zé)约盒膼鄣臇|西無能為力,一邊忍受他們身體上的凌辱和暴打,所謂“士可殺,不可辱!”,想必汪老下筆的時候,很是心酸憤恨。
      
      汪老應(yīng)該是對老舍的死一直耿耿于懷,割舍不下。應(yīng)該在前面也側(cè)面的寫過文革中對老舍的迫害,只是沒這篇來得直接,看到舒舍予這個名字的時候,有點無法直視,回想起來,都是有驥可索。
      
      當(dāng)然可以說,“忍過一陣肚子疼!這秋老虎雖毒,它不也有涼快的時候不?”,但是文人之所以為文人,是因為作為一株思考的蘆葦,美麗而脆弱,一折即斷。
      
      ====================================================
      
      小學(xué)校的鐘聲
      
      瓶花收拾起臺布上細碎的影子。瓷瓶沒有反光,溫潤而寂靜,如一個人的品德。瓷瓶此刻比它抱著的水還要微略涼些。窗簾因為暮色渾染,沉沉靜垂。
      
      ------安靜的黃昏,空無一人。
      
      --------------------------------------------------------------------------------------------
      
      今年我二十五歲。一種荒唐繼續(xù)荒唐的年齡。
      
      -------------------------------------------------------------------------------------------
      
      我們像一個個音符走進譜子里去。
      
      --------------------------------------------------------------------------------------------
      
      下課鐘一敲,大家噪得那么野,像一簇花突然一起開放了。
      
      ----------------------------------------------------------------------------------------
      
      老詹的鐘聲顫動了陽光,像顫動了水,聲音一半擴散,一半沉淀。
      
      ----------------------------------------------------------------------------------------
      
      一層輕綃從她的腳上退去,和憐和愛她看看自己的腳尖,想起雨后在潔白的淺灘上印一彎苗條的痕跡,一種難以言說的溫柔。
      
      -----------------------------------------------------------------------------------------
      
      我咽下一小塊停留在嘴里半天的蛋糕,想不起什么話說,我的名字被人叫得如此自然。不自覺的把那個柔滑的感覺移到臉上,而且我的嘴唇也想埋在潔白的窩里。我的樣子有點傻,我的年齡亮在我的眼睛里。我想一堆帶露的蜜波花瓣擁在胸前。
      
      一塊橘子皮飛過來,剛好砸在我的臉上,好像打中了我的眼睛。我用手掩住眼睛。我的手上感到百倍于那只貓的柔潤,像一只著涼的毛,一點輕輕的抖,她的手。
      
      
      -----很安靜很矜持的曖昧,汪老46年寫得時候,應(yīng)該無比甜蜜,才寫得如此細膩,那種心不在焉,醉翁之意,寫得如此可愛,讓人不忍一哂。
      
      
      
      
      
      
      
      
  •     初中的時候在高中閱讀課本上看到,迷上了那個世界,反反復(fù)復(fù)前前后后的看了好多遍。
      我喜歡這種緩緩道來的風(fēng)格,喜歡書中那樣勤勞平靜的生活,看到作者對明海舅舅的比喻時哈哈大笑,看到結(jié)尾英子對明海說的話,水鳥撲棱棱的飛走了,很長時間都呆在那里……
      一直都不喜歡那種夸張離奇曲折的故事風(fēng)格,或許是我太笨了,欣賞不了那種想象力。就像相比于古龍,我更喜歡金庸,沒有故作夸張的描寫,沒有裝B的姿勢對白,雖然金庸的情節(jié)可能已經(jīng)被前人寫濫了,但是相同的故事不同的意境。
      汪老也是這樣,簡單的故事,簡單的筆法,作者的胸懷讓我們看到的那個純凈的世界,純凈卻沒有什么做作虛偽,就相信中國以前有這種生活,這種鄉(xiāng)村,這種純潔的愛。
      這是我一直追求的境界。
  •     《異秉》是汪曾祺的短篇代表作之一,初寫于一九四八年,一九八零年重寫。這篇小說跟他著名的《受戒》《大淖記事》不同之處在于,故事性微乎其微,于是讀起來就不那么好懂。
      小說是這樣開始的——王二是這條街的人看著他發(fā)達起來的。
      接下來這篇小說用了它一半的篇幅,來描寫王二的發(fā)達小史。說是發(fā)達小史,也就是他的熏燒攤子紅火了起來,壯大了起來。其實并沒有故事。一大段接著一大段而來的,都是描摹——生活的面貌,做生意的細節(jié)。很多時候,我們都看不到王二的蹤跡了,只有汪曾祺在事無巨細地講解著。有時候就迷惑了:汪曾祺要寫什么?待從他編織的事物細節(jié)里跳出來,不在此山中,在山頂俯視全局,才看清他的人物已隨著這描摹發(fā)展下去。比如第三段寫了王二的熏燒生意,從做買賣的用具到熏燒的種類,非常細致。接下來的一段蕩開去,寫這條街上的一個店鋪“源昌煙店”,這個煙店是王二的熏燒攤子坐落之處,煙店的沒落襯出熏燒攤子的崛起和紅火。下一段又寫到熏燒的種類,已經(jīng)不同于前面的描寫,這一次是生意擴大了的表現(xiàn)。也就是說,這小說每一處大段大段的看似無關(guān)的描寫其實都是有意為之的有關(guān)。再比如接下來又寫到了春聯(lián)、汽燈,都是寫出了王二的發(fā)達起來。
      到了過渡階段,也就是小說的“轉(zhuǎn)”的部分——“王二的發(fā)達,是從他的生活也看得出來的。”怎么看得出來呢?就是,舍得花錢去聽書,舍得花錢去賭(這里的賭是過年時的怡情,不是平時里的嗜好)。由“舍得花錢去賭”便引出接下來的故事發(fā)生地——保全堂,和這發(fā)生地的人物——陳相公。
      那么,既然可以直接由“舍得花錢去賭”引出下文,“舍得花錢去聽書”這一千來字的描述豈不多余了?或者換一種說法,把這個去掉,好不好?當(dāng)然是,不好。沒有了聽書,這個過渡部分就太急躁,目的性太強了。
      至此,王二的部分已經(jīng)告一段落,小說篇幅的一半已經(jīng)過去。下面該寫這個藥店保全堂,以及這里的人物,重點是學(xué)徒陳相公。
      照例,小說又要對這個藥店的風(fēng)土、人情做一番細致的描摹。在正式描寫陳相公之前,小說寫了一個小插曲——保全堂里一個四十多歲的陶先生,三次要被辭退打發(fā)走,但是終究留下來,但是呢,“辭而不退,面上無光,身價就低了”?!@個小插曲并非節(jié)外生枝,它呼應(yīng)著小說的主旨。主旨最后再說。
      這個陳相公的為人、處事,他的生活、工作,照例,又要被細致地敘述一遍。小說里有這一點描寫——“有時,坐在被窩里想一會家,想想多年守寡的母親,想想他家房門背后的一張貼了多年的麒麟送子的年畫。”——讀到這一點描寫,我其實是感動到,眼淚就在眼眶里打轉(zhuǎn)了。這篇小說汪曾祺無疑是克制著來寫的,感情一直就含而不露著?;蛘哒f,汪曾祺固有的,干凈通透的語言風(fēng)格,更彰顯出行文里感情的簡潔。但是只言片語之間,他的柔軟的深情就出來。這一點柔軟的深情,也讓這篇小說的結(jié)尾并非僅僅是諷刺的。
      結(jié)尾是怎樣的呢?無疑,上半篇的王二,與下半篇的陳相公就要有交集了。怎樣的交集呢?
      這個保全堂里有一個很會講故事的老先生叫張漢。王二常來這里聽他講各種奇聞、軼事。自然,在眾多的聽眾里,默默在旁邊工作的陳相公也算一個。有一天,張漢就說起人生有命。也就是說,凡是成大事業(yè),有大作為,興旺發(fā)達的,都有異相,或者特殊的稟賦。比如劉邦,屁股上有七十二顆黑痣;比如張飛,睡覺也睜著眼……于是,這個張漢,話鋒一轉(zhuǎn),問王二:
      “即以王二而論,他這些年飛黃騰達,財源茂盛,也必有其異秉?!?br />   王二在眾人的慫恿下,躲避不過,只好誠懇地說出了他的“異秉”,是什么呢?就是:大小解分清;即,解手時,先解小手,再解大手。
      十點多保全堂要休息了,大家散去。這個陳相公卻不見了,喊也沒人應(yīng)。那么他去哪里了呢?小說最后一段是這樣寫的——“原來陳相公在廁所里。這是陶先生發(fā)現(xiàn)的,他一頭走進廁所,發(fā)現(xiàn)陳相公已經(jīng)蹲在那里。本來,這時候都不是他們倆解大手的時候。”
      ——再回憶著先前對陳相公的描寫,此時的荒誕中,并未有多少的諷刺意味。讓人心里陡然升起的,其實是無奈嘆息了。人生的悲涼。
      
      
       二零一二年六月二十一日
      
      
      
      
      
       《異秉》,選自《汪曾祺小說經(jīng)典》,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      真的很喜歡汪曾祺的文字,沒有浮夸華麗的修飾詞,沒有生硬晦澀的咬文嚼字,用質(zhì)樸的語言,像變魔術(shù)一樣變出一個個活靈活現(xiàn)的形象。
      
       最開始接觸汪曾祺是讀到語文閱讀題《侯銀匠》,當(dāng)時就默默的把這個名字記在書上,打算高考結(jié)束后要好好的讀一讀。
      
       雖然一見鐘情,當(dāng)時的閱讀題確實不賣我這個面子,分扣的七零八落,我只好把我如此喜歡的文章,拆分劃段,一句一句嚼的毫無味道,再分點答出來。毫無回味的滋味。
      
      真的覺得很無趣。
      
      后來買了小說讀,不過癮,又買了散文集。
      
      我著迷于這種描寫平民百姓,鄉(xiāng)間田里,人生百味的文章,所以我也愛汪曾祺先生的師父——沈從文。
      
      我因為汪曾祺不可救藥的愛上云南,因為汪曾祺無比向往著西南聯(lián)大,因為汪曾祺我讀了一遍又一遍。
      
      經(jīng)典二字已經(jīng)被人說爛了,我卻忍不住再說一遍。這種經(jīng)典,不像外國作品,翻譯不對就看的興趣全無,。不愛讀外國文學(xué),總覺得他們的修辭不符合中國讀書的習(xí)慣,看書太費腦子了。)
      
      我看文章的壞習(xí)慣,看完就是看完了,不會去想,不會深究,所以別人問我,你讀了什么,我支支吾吾答不出個所以然。被語文閱讀給嚇怕了。
      
      只是覺得,這種文章太厚重,有種脂的質(zhì)感,緞的絲滑。反復(fù)品讀,會攪亂了原味,不好。
      
      后來偶然間看了一兩篇分析,從字里行間分析出汪曾祺的性格品行,生活中的小細節(jié),以及一些國人的特質(zhì),特別有意思,大感興趣。又開始后悔那個時候的壞習(xí)慣讓自己囫圇吞棗的毀了那么多著作。
      
      只是至今都沒有真正摸出來,深讀文學(xué)作品的度在哪里。
      
      這大概就是先生們作品值得人玩味的地方。
      
      最開始的那本小說集借給同學(xué)就不知所終了。
      
      后悔。
  •      讀汪曾祺的小說,感覺很舒服??磿r有淡淡的喜悅??赐旰蠡貞浧?,感覺很爽。這種爽感,不是酣暢淋漓,但卻有到好處的度。
       汪曾祺的小說,有著特有作品風(fēng)格與南方風(fēng)俗人情。讀完他的作品之后,會懂一些東西,像是某地風(fēng)俗或某些吃的等。
       我沒有刻意的查他的資料去了解他。我也不清楚他到底有什么成就。
      但我確實喜歡他的小說,喜歡讀他小說時舒適感。
  •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修養(yǎng)深厚、從事過京劇編劇的汪曾祺,深諳“絢爛之極歸于平淡”的東方古訓(xùn)和布萊希特標(biāo)榜的“間離效果”的西方現(xiàn)代理論,加上個人身世浮沉的滄桑之感,促使他不去追求反映時代精神的最強音,而是以含蓄、空靈、淡遠的風(fēng)格,去努力建構(gòu)作品的深厚的文化意蘊和永恒美學(xué)價值。他長于江南,定居于京城。翻閱他的作品,不乏風(fēng)和日麗、小橋流水的江南秀色和小四合院、小胡同的京城一景,極少見到雷霆怒吼、闊大無比的壯觀場景。汪曾祺憑著對事物的獨到穎悟和審美發(fā)現(xiàn),從小的視角楔入,寫凡人小事,記鄉(xiāng)情民俗,談花鳥蟲魚,考辭章典故,即興偶感,娓娓道來,于不經(jīng)心、不刻意中設(shè)傳神妙筆,成就了當(dāng)代小品文的經(jīng)典和高峰。
  •     復(fù)仇,雞鴨名家,每一篇都讓我沉浸在汪先生講述的世界中,用雋永清秀的語言娓娓道來,特別是雞鴨名家,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小人物的大智慧,辛酸,驕傲,盡在字里行間之中。讀來仍讓人唏噓不已。
      
      我特別喜歡汪先生對人物的描寫,寥寥幾筆,或猥瑣或高尚或平凡或不凡的人物躍然紙上。
      
      
  •     汪老的文字,未必能稱大氣磅礴,或是傲然遺世,但活在它自己的純粹明凈的世界里,根植于他的獨特學(xué)養(yǎng)、經(jīng)歷,氣質(zhì)古雅而從容
  •      當(dāng)代的作家太熱衷于寫鄉(xiāng)村,又太熱衷于寫鄉(xiāng)村中的粗鄙、骯臟、愚昧,你看那類似于在高粱酒中撒尿的秘方、那些臟嘴兇心滿口粗話的婦女、那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虛妄的存在……
       還好有汪,讓我們看到鄉(xiāng)俗中的唯美。
      ————————————————————————————————
       《徙》
       這愛、這恨,這幸福與痛苦都是如此真實。高北溟一生勤奮踏實,也有過輝煌,也有過成就,然而最后卻又莫名其妙的回到原點。這個如此勤懇善良的、“先生之澤遠矣”的老好人,這一生最簡單的兩個心愿全都同他那因悔恨而痛徹心扉的尸骨一同入土了。汪厚基,一生只愛高雪一個女人,非她不娶,婚后更是千般恩愛,萬般嬌慣,然而,心頭那個寶貝的心卻不在此,她的心本應(yīng)飛出這里千萬里遠,卻被現(xiàn)實牢牢地囚禁于這平凡而縮寫的日日夜夜。這也不是高雪之錯,她幼時全家恩寵與一身,少時出落得惹人嫉妒,這時時刻刻伴隨她的欣羨和愛慕卻在一場大病后全然消逝。你還能期望什么呢?沒有了年輕,沒有了健康,沒有了美貌,你早已不再能夠吸引那些曾經(jīng)膜拜過你的眾人。你還有汪厚基——唉,這無微不至的汪厚基。對他,你是愛,是愧,還是憐?你只好一邊消受著這日復(fù)一日的關(guān)懷,一邊心有不甘、心懷愧疚,這樣的人生,哪是青春年少時自己所能想到的!還是沈石君最聰明,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然而,高北溟縮做的那首“五小”的校歌還在被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們吟唱著。這愛恨的輪回不會休止,這生死的交疊亦將綿延。
      
  •      近日無大片空閑, 只得謝絕一切長篇. 獨留一本<汪曾祺小說經(jīng)典>, 擺在床頭, 入睡前翻看一至二篇.
       汪先生的故事, 多是寫些小人物. 往往幾筆幾劃一勾, 三四頁篇幅下去, 便述盡其一生. 好似國畫山水里邊邊角角、細枝末節(jié)的景物, 筆鋒略略那么劃過時, 墨跡已淡. 留些許回響, 欲罷不能的, 百轉(zhuǎn)千長------那些栩栩如生的人臉兒, 總是散落在四周. 我忍不住開始想我身邊那些不那么熟悉的人, 究竟還有多少悠揚的故事, 被他們小心翼翼的藏著呢.
       我還道如我這般慢條斯理的讀著, 連翻頁也都刻意的放慢節(jié)奏的話, 這本書便會一直看下去. 每夜的夢里, 便都會有些意想不到的角兒, 唱一出不曾聽過卻又似曾相識的戲. 他們逐一粉墨登場, 也不帶鋪墊, 開腔三句, 便勾得臺下一聲 ‘好’兒------原來戲還可以這么唱, 原來那些散座在我身邊的客, 個個都是深藏不露的角兒.
       可是那剩下未看的下半本兒, 就這么日漸消瘦了. 終有這么一天, 連最后一頁也就這么平平淡淡的翻了過去. 波瀾不驚的, 好似空谷里的回音, 消失的時候, 你都不知道它有沒有發(fā)生過.
       悵然. 好像我的人生, 也隨著那最后一頁般, 翻盡了、合上了.
       桌上電腦里的歌, 恰好也放到列表里的最后一首, 陳升的<小扁擔(dān)>. 聽著聽著, 手里捧著這本書, 心里空落落的.
      
       今兒是中秋, 天上的月亮, 正圓滿. 我依然守在渡口, 抽著白銅鍋兒的煙袋, 等著往來過渡的客. 村口早早搭了社戲的臺子, 也不知這會兒是唱的哪一出. 我隔著老遠的, 聽不清唱詞, 只聽得回蕩在天空里的抑揚頓挫.
       一位書生模樣的后生跳上擺渡, 對我喊一聲 : ‘去蘆葦蕩 !’
       我抬頭瞥一眼后生, 臉上白白凈凈的, 這不正是還了俗的小和尚明子嗎.
       我應(yīng)聲 ‘好’, 放下煙袋, 便搖開了櫓, 直往河灘上的蘆葦蕩里去. 可到了蘆葦蕩里, 明子卻不見了, 擺渡船上只我一個人.
       月亮在天上懸的老高, 忒亮. 蘆葦蕩里, 四周的水草有三尺長, 風(fēng)一吹, 呼啦啦的搖.
      
  •       我讀汪曾祺,是從《受戒》開始的。
        當(dāng)時讀的是小學(xué)語文讀本,上面只節(jié)選了前半截。而《受戒》清新的文字和優(yōu)美的意境已經(jīng)深深吸引了我。后來竟然一直拖到高中,我才讀到了《受戒》的全文。在這之前關(guān)于后半段的內(nèi)容我已經(jīng)想象了千百萬種,自然,沒有一種是和原文類似的。一個小和尚的紅塵故事,從頭到尾都那么純凈優(yōu)美。沒有高潮也沒有什么結(jié)局,故事自平淡始又以平淡終,但字里行間卻又無不給人美的享受,讀罷只覺景美、情美、文美,宛如清澈小溪漫過心頭,又如陳年佳釀回味無窮。一遍遍的重讀,還是覺得《受戒》的美是讀不盡的。
        《受戒》寫的是一個小和尚的受戒,寫的是佛門生活,但有趣的是,這里既無神秘玄妙的氣氛,又無枯寂虔誠的信念,更沒有嚴格的清規(guī)戒律、條條框框??傊x來感受不到絲毫屬于佛門的壓抑與莊嚴,卻有著屬于普通人的樸實隨意。事實上,作者是想借佛寫人性之美、自然之美。他說:“我寫《受戒》,主要想說明人是不能受壓抑的,反而應(yīng)當(dāng)發(fā)掘人身上美的詩意的東西,肯定人的價值,我寫了人性的解放。”解讀《受戒》,關(guān)鍵即在于解讀“美的詩意的東西”和“人性的解放”。
      
        《受戒》的美
        《受戒》最打動人的是它的美。這種美不像煙花那樣繁盛,流星那樣華麗,鉆石那樣尊貴;它的美,正像是山野中流過的淙淙小溪,或者山崖上偶然開出的一朵小花,土生土長,不施粉黛,淡淡的,沒有轟轟烈烈的震撼,卻是細水長流的感動,給人閑適的享受,又叫人忍不住萬千次的回味。
        《受戒》的美,表現(xiàn)在很多方面。
      一、語言美。
        《受戒》的語言極具民俗氣息,帶有南方人特有的溫和淳樸。他用的都是俗字,卻很真很率性,讀起來充滿詩意充滿情趣。比如描寫英子家母女三個的相貌時,他寫道:“……兩個女兒,長得跟她娘像一個模子里托出來的。眼睛長得尤其像,白眼珠鴨蛋青,黑眼珠棋子黑,定神時如清水,閃動時像星星。渾身上下,頭是頭,腳是腳。頭發(fā)滑溜溜的,衣服格掙掙的?!@兩個丫頭,這一頭的好頭發(fā)!通紅的發(fā)跟,雪白的簪子!娘女三個去趕集,一集的人都朝她們望?!边@些特色的語言,是出自作者的家鄉(xiāng)方言,但是像“一個模子里托出來”“頭是頭,腳是腳”“頭發(fā)滑溜溜的,衣服格掙掙的”這些話,我們并不難理解,即使沒有聽說過,也很容易猜出他說的是什么意思。但是汪老為什么非要用這樣奇奇怪怪的語言來表達呢?不能就說“母女三個都長得非常漂亮,穿戴非常整齊,回頭率很高”嗎?——當(dāng)然不能。如果這樣寫的話,貌似更加具體直白,實際十分的庸??斩?,不僅不能引發(fā)讀者的想象,更完全損害了文章的整體意境。方言化的描述,雖然我們不一定理解得很準(zhǔn)確,但是這些生動傳神的文字活脫脫地刻畫出了英子家母女三個的形象,仿佛她們就站在我們面前。而且她們的那種美,是有著農(nóng)家特色的——淳樸健康,活潑靈動。不僅說出了人的美,而且文字本身就很美。如果只是說她們長得非常漂亮,我們也就是一眼過去,覺得:“哦!長得漂亮。文章里的女主人公哪有不漂亮的!”而文中的寫法,卻能讓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這種描寫同時也體現(xiàn)出作者對家鄉(xiāng)、對這種淳樸、健康之美深深的喜愛和贊美。
        《受戒》的語言被稱為“詩化的小說語言”。作者通篇使用口語化的敘述,多用短句,往往兩三字一句,既簡潔又生動。名詞的堆砌,讓人覺得像是在讀詩。簡單的對話,細想來卻十分契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精當(dāng)?shù)乜坍嫵隽巳宋飪?nèi)心世界的微妙變化。這些話讀來容易接受,細品又回味無窮。這種功力,沒有深厚的文學(xué)功底是很難達到的。
        以我尤其喜歡的文末的那一段為例:
        ……明子告訴她,善因寺一個老和尚告訴他,寺里有意選他當(dāng)沙彌尾,不過還沒有定,要等主事的和尚商議。
        “什么叫‘沙彌尾’?”
        “放一堂戒,要選出一個沙彌頭,一個沙彌尾。沙彌頭要老成,要會念很多經(jīng)。沙彌尾要年輕,聰明,相貌好?!?br />     “當(dāng)了沙彌尾跟別的和尚有什么不同?”
        “沙彌頭,沙彌尾,將來都能當(dāng)方丈?,F(xiàn)在的方丈退居了,就當(dāng)。石橋原來就是沙彌尾?!?
        “你當(dāng)沙彌尾嗎?”
        “還不一定哪?!?
        “你當(dāng)方丈,管善因寺?管這么大一個廟?!”
        “還早吶!”
        劃了一氣,小英子說:“你不要當(dāng)方丈!”
        “好,不當(dāng)?!?
        “你也不要當(dāng)沙彌尾!”
        “好,不當(dāng)。”
        又劃了一氣,看見那一片蘆花蕩子了。
        小英子忽然把槳放下,走到船尾,趴在明子的耳朵旁邊,小聲地說:
        “我給你當(dāng)老婆,你要不要?”
        明子眼睛鼓得大大的。
        “你說話呀!”
        明子說:“嗯?!?
        “什么叫‘嗯’呀!要不要,要不要?”
        明子大聲地說:“要!”
        “你喊什么!”
        明子小小聲說:“要——!”
        “快點劃!”
      
        小英子擔(dān)心明子當(dāng)了沙彌尾,當(dāng)了方丈之后,就不能和她在一起了,因為前面提到現(xiàn)任方丈的老婆才19歲,長得很好看。明子當(dāng)了方丈后,會不會不要她了呢?但是做沙彌尾,以后就可以做方丈,是有遠大前程的。所以她“劃了一氣”,其實是在思索,在做思想斗爭。最后她還是選擇了請求明子放棄遠大前程:“你不要當(dāng)方丈!”——沒想到,明子沒有猶豫的就答應(yīng)她了:“好,不當(dāng)。”明子的心里,其實也是以小英子為最重的。小英子說什么,他都會毫不猶豫地答應(yīng)。
        小英子暗暗地放了心,高興起來了。又劃了一氣,劃到總讓明子覺得無端緊張的蘆花蕩子那兒了。
        于是就有了那段令人忍俊不禁的告白,愛情原來還可以這樣寫的。小英子倔強地提問,明子緊張羞澀卻又堅定地回答。連一個愛或者喜歡的字眼都沒有出現(xiàn),但是已經(jīng)深深地感染了讀者。因為主人公的心理已經(jīng)通過這些神奇的文字完整地展現(xiàn)了出來,為我們所領(lǐng)悟了。
      
      二、結(jié)構(gòu)美
        作品中雖有故事情節(jié),但在作家的審美追求中,它們卻不是主要的。淡化情節(jié),追求一種散文式的結(jié)構(gòu)是《受戒》的一大特征。它不以情節(jié)取勝,精心描繪的是那一副副清新淡泊、意蘊高遠的水鄉(xiāng)風(fēng)俗畫。作者的筆調(diào)平淡沖和,漫漫道來,信筆所至,似在拉家常,似在做素描。情節(jié)被淡化在素描之中,淡化在氣氛的渲染中。但正如美的散文,它是形散神聚,文章的每一個細節(jié)、每一副畫面都在講述著人性之美,都在肯定著人的價值。
        正如老師沈從文,汪曾祺也非常著力于民俗環(huán)境的鋪陳?!妒芙洹分饕獙懙氖敲髯雍托∮⒆拥募冋鎼矍?,但卻用了大量的筆墨描繪庵趙莊的風(fēng)土人情,荸薺庵的和尚生活,小英子的家庭,善因寺的情況等。這些看似多余散亂的筆墨,使得人物的形象更加鮮明,性格更加突出。描述一個人的個性,不單是要描述這個人本身,更有力的是通過這個人生活的環(huán)境來展現(xiàn)。濃重的鄉(xiāng)土氛圍和在這種氛圍中活動著的人,相互形成了有機整體,自然天成,別有一番情趣和意蘊。另一方面,作者要寫的明子與小英子的愛情,是特指在這樣的民俗環(huán)境中形成的愛情。寫愛情的同時,更寫了人間的一塊鄉(xiāng)間勝地,寫了淳樸健康的人性。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作者不惜筆墨,將小小的一個庵趙莊中的風(fēng)土人情一五一十娓娓道來。這樣想來,再仔細分析文章的結(jié)構(gòu),其實一點也不亂。從明海出家入筆,筆端跟隨明海的腳步,寫在船上首次遇見了小英子;之后,來到庵中開始和尚生活,對庵里的事情有了逐步了解,作者就寫了荸薺庵里的事務(wù)種種,寫了荸薺庵里的三個和尚(他們各有特點),寫了這些和尚的日常生活。一句“明子老往小英子家里跑”,又從荸薺庵自然地寫到了小英子家里的事,寫到了明子與小英子在一起的日子,寫到明子與小英子純真的愛情。讀來十分流暢舒服!
      
      三、人物美
        《受戒》描繪了一方水土,和它養(yǎng)育出的那一方人。汪老是懷著對家鄉(xiāng)深深的愛和贊美寫這篇文章的。他對他筆下的人物,也充滿了喜愛和贊美?!澳幸惶枴泵骱#懊嫒缋试?,聲如鐘罄,聰明記性好”,當(dāng)和尚的三個條件他條條到位,善因寺有意挑他當(dāng)沙彌尾;他喊起號子來,九轉(zhuǎn)十八彎,“比什么山歌號子都好聽”,“一十三省數(shù)第一”;畫花畫草,他能畫得像活的一樣?!芭惶枴毙∮⒆酉嗝矘?biāo)致,聰明伶俐,活潑可愛。小小年紀(jì),在農(nóng)田里也是個好幫手,“因為照顧姐姐趕嫁妝,田里的零碎生活小英子就全包了”。小英子的形象,跟沈從文老師筆下的翠翠、夭夭這些女孩子有相似之處:她們都很聰明能干。但是小英子活得比她們更加快樂單純。如果說沈從文在這些女孩子身上寄托的是憐惜和同情,那么汪曾祺給小英子的,則是深深的愛和贊美。
        除了明海和小英子這兩個主角,汪曾祺還精心描繪了眾多的“衛(wèi)星人物”。首先是荸薺庵里的三個師父:仁山,即明海的舅舅,他不符合當(dāng)和尚的三個條件中的任何一個;仁海有老婆,每年夏秋之間來住幾個月;仁渡聰明精干,有一身的絕活,唱歌能唱一夜不重頭。唱的并不是什么正經(jīng)的歌,卻是不合清規(guī)戒律的民歌俚曲。他們各有特色,但是都活得自然隨性。
        小英子的家人更不用說:趙大伯是一個“全把式”,田里場上的活樣樣精通,而且“不咳嗽,不腰疼,結(jié)結(jié)實實,像一棵榆樹。人很和氣,一天不聲不響?!壁w大娘“精神得出奇”,“一天不閑著”,而且還會剪花樣子,誰家結(jié)婚辦喜事都要請她幫忙。大英子繡的三雙鞋,“十里八鄉(xiāng)都傳遍了,很多姑娘都走路坐船來看”。小英子的一家,人不得病,牛不生災(zāi),一家人靠著勤勞和智慧,日子過得紅紅火火的。這何嘗不是作者想要贊頌的生存狀態(tài)呢?推廣至庵趙莊的每一個人,他們在夏夜乘涼說閑話,在農(nóng)忙時互相幫助,各干各的,忙而不亂。這種健康淳樸的生活,至真至誠的人性,正是作者想要贊美的。
      
      四、情感美
        《受戒》的重點,也是最打動人的地方,當(dāng)然是明子與小英子之間的純真愛情。
      明子與小英子年齡相仿。一個是唇紅齒白的聰穎少年,一個是活潑能干的妙齡少女。小英子調(diào)皮可愛,明海聰明善良,兩個人一看就很有戲!^-^
        小英子與明子的初次見面作者一帶而過。從“明子老往小英子家里跑”開始,寫到了他們關(guān)系的發(fā)展。直接寫他們關(guān)系的筆墨不多,作者先是從別的方面來暗示他們關(guān)系的發(fā)展的。明子畫花畫草,“畫得跟活的一樣”,大英子照著它們繡出的三雙鞋,“十里八鄉(xiāng)都傳遍了”。英子的媽媽對明海說:“你真聰明!你給我當(dāng)一個干兒子吧!”小英子捺住他的肩膀,說:“快叫!快叫!”明子受到小英子家里人的喜愛和接納。明子喊起打場號子,趙大娘側(cè)起耳朵:“這孩子這條嗓子!”;大英子也停下針線:“真好聽!”這時候小英子非常驕傲地說:“一十三省數(shù)第一!”小英子的反應(yīng)和她媽媽和姐姐不同。這個“非常驕傲”是很有意思的。是明子又不是她,有什么驕傲的呢?顯然明子對她的意義與眾不同。
        文中明子和小英子年齡都尚小,他們之間的感情單純孩子氣,怎么就說是愛情呢?硬把它寫成是愛情,不覺得牽強嗎?——我注意到一個細節(jié):大英子說小英子整天唧唧喳喳,“像個喜鵲”,吵得人心亂。小英子說:“心亂?——你心亂怪我呀!”小英子話里有話。之后便講到,大英子已經(jīng)許了人家,正在準(zhǔn)備婚事呢。這個細節(jié)說明小英子已經(jīng)懂得男女之事,不再是幼稚的小孩子了。明海的初次心動更是作品中十分動人的一個細節(jié):“她(小英子)挎著一籃子荸薺回去了,在柔軟的田埂上留了一串腳印。明海看著她的腳印,傻了。五個小小的趾頭,腳掌平平的,腳跟細細的,腳弓部分缺了一塊。明海身上有一種從來沒有過的感覺,他覺得心里癢癢的。這一串美麗的腳印把小和尚的心搞亂了?!泵骱sw驗到了一種“從來沒有過的感覺”,小英子一串美麗的腳印,把小和尚的情竇打開了。
        但是他們的愛情,一直沒有達到什么高潮。他們所做的,只是一起看場,看流星,一起做農(nóng)活。其實愛情還需要什么呢?不需要付出海誓山盟,不需要經(jīng)歷生離死別。這樣純凈優(yōu)美的愛情,反而是最默契的相守。平平淡淡,波瀾不驚,但是很美。
        讓人感動的告白是在最后。小英子忽然放下槳走到船尾,趴在明子的耳朵旁邊,小聲地說:
        “我給你當(dāng)老婆,你要不要?”
        這個問題太單純了,但是又那么倔強執(zhí)著,看到這里心里總會泛起淡淡的漣漪。
      
      《受戒》中關(guān)于人性的解放
        《受戒》著重寫了人性的解放。就像老師沈從文筆下的湘西一樣,汪曾祺描寫的也是一個“山高皇帝遠”的民俗世界。在那里,人們只遵循自己的風(fēng)俗,愛怎么活就怎么活,沒有受到多少世俗倫理的制約和壓迫。作者認為“人是不能受壓抑的”。一切所謂“規(guī)則”,都是對人性的摧殘。因而從一開始,文中就縈繞著自由、隨意的氛圍?!扳纸衅刑徕?,可是大家叫訛了,叫成荸薺庵,連庵里的和尚也這樣叫。‘寶剎何處?’——‘荸薺庵’?!扁直緛硎亲∧峁玫模奢┧j庵住的是和尚,這是為什么?也無從考證?!耙苍S是因為荸薺庵不大,大者為廟,小者為庵?!边@是作者的隨意猜測。取名如此隨便,給人的感覺是它叫什么都無所謂,打破了“和尚為廟,尼姑為庵”的規(guī)則,佛門圣地的清戒和莊嚴一下子沒了,倒是充滿了人間的情趣與生機。庵里的和尚也都是普通人。當(dāng)和尚的動機,本也是世俗的,是謀生手段。他們,做法事賺錢,唱不合清規(guī)戒律的戲,還可以娶老婆。即使最枯寂的老和尚,過年時也會開葷戒。這些事情作者說出來很自然,根本不覺得有違常理。依作者的觀點,人本來就應(yīng)該是這樣的。人性是如何,便應(yīng)該如何活著。
        對文中的主角小英子,作者是傾注了很多的感情的。人性的解放在她身上體現(xiàn)到了極至。在明海面前,她沒有絲毫做作與矜持;在善因寺,她“管他禁止不禁止喧嘩,就大聲喊了一句:‘我走啦!’”“也不管很多人都朝自己看,就大搖大擺地走了”;她勇敢地問明海:“我給你當(dāng)老婆,你要不要?”她是水鄉(xiāng)一個普通的女孩子,但是她自己活自己的,不用被別人知道。她不管世界的條條框框,也不管別人對她的看法,她只屬于她自己。
        所以這個小英子,會讓每個讀了《受戒》的人都難以忘記。
  •     
       我喜歡汪老爺子,不說別的,就憑他燒得一手好菜!
       汪的作品,雖不全面,亦當(dāng)?shù)靡徊棵駠鴷r代生活殘史的,這無分小說散文。我愛風(fēng)俗畫,且是大愛,只是最中意的,居然是些敘及感情的小段落,散落各處,零星得見。當(dāng)年初讀《受戒》,荸薺田里的一排小腳印,讓人怦然心動。很喜歡一篇叫《露水》的,短篇章,一段露水夫妻緣。所謂露水,晶瑩之余,見光即逝,最是在黎明之前。我一度誤以為小說的名字是《塵緣》,卻原來是露水。
      
  •     把汪曾祺的小說合集《汪曾祺小說經(jīng)典》一篇篇地讀完了。
      讀完以后,感覺很驚訝。
      汪曾祺小說有些非常好,完全是大師之作。有些卻很平庸,放在八十年代活躍的那批作家中,完全看不出好來。
      仔細辨識,發(fā)現(xiàn),似乎是作品表現(xiàn)內(nèi)容決定的。
      他寫1949年以前的內(nèi)容,寫得非常生動,細膩,有幽默感,有悲憫心。寫鄉(xiāng)情人事,寫西南聯(lián)大,都寫得有趣又意味深長。我看到他這部分寫南方風(fēng)物的小說,非常有意思,就詫異為什么稱他的小說為“京味小說”?
      他寫的1949年以后的內(nèi)容,差不多都立足北京在寫作。鄉(xiāng)土感沒有了,細膩的觀察沒有了,低平的視點也沒有了。內(nèi)容都急吼吼地直奔主題而去。而主題太像中心思想了,急于揭露和批判。就淺白了。
      我剛剛發(fā)現(xiàn)這點的時候,大惑不解。
      因為這兩類小說,他的寫作時間卻是相差不遠的,應(yīng)該不會是創(chuàng)作思路變了吧。
      就想,也許是因為1949年以后,他進入體制,寫樣板戲,緊跟上面,然后,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回望這近的三十年,他寫的時候,就不能任意而為,這跟自身的經(jīng)歷有關(guān)。
      這兩天,又在想,可能還不是因為自己走過的道路,自己做過的事情的緣故,在八九十年代,他畢竟是個老人了,老人應(yīng)該是可以反思了,也應(yīng)該是可以懺悔的。所以可能還因為,他在1949年之后,他的想法真的就被改變了,他觀察到的世界,就是這樣了。他是個忠于生活的作家,忠于的是自己所見所感,可是缺乏思考能力。所以,1949年前的世界,他感受到的,更像他的老師沈從文感受到的。1949年后的世界,他感受到的,就像很多普通人感受的一樣扁平。這就寫不出好作品了。
      
      
  •     汪先生的小說是我最愛,不過我也只喜歡幾篇,受戒,大淖記事,異秉.
       他的寫法好像一把刷子一樣,撓得心里癢癢的.蕭疏而溫暖的短語,不但可愛,而且有趣.不但有趣,而且相當(dāng)有趣.
       我沒看過幾部像樣的小說,所以我的看法可能也不準(zhǔn)確,我覺得在以語言風(fēng)格立自己特色而又讓我喜愛交加的就三個人.一是古龍,一是魯迅一是汪曾祺. 他們?nèi)齻€當(dāng)然是一點聯(lián)系也沒有的.
       古龍的特色是酷,他以前的作品是為了賺錢,括弧,當(dāng)時的出版社是按段落給稿費.后來,他覺得這種風(fēng)格對于描寫那些變態(tài)而詭異的浪子游俠相當(dāng)?shù)耐度?所以,就形成了他的這種落拓而蕭疏,散漫而有詩人氣質(zhì)的風(fēng)格.
       "刀呢
       刀在?
       刀在哪里?
       天上地下,沒有人知道刀在哪里,在它發(fā)出之前,沒有人知道它的速度與力量.
       ……
       "
       有趣。魯迅的特色是拗,因為他是白話文的倡導(dǎo)者,也就是開幕者.當(dāng)時很多白話文寫起來沒有現(xiàn)在那么白話.因為很多的文言翻譯起白話來也是相當(dāng)?shù)睦щy,所以,我覺得魯迅寫的時候也是很困惑.我能感覺到他努力地把自己的文章白話化,不行的時候就壓韻一下湊合."凡有一人做事,得了贊同,是促其前進的,得了反對,是促其奮斗的,獨有叫喊于生人中,……"相當(dāng)?shù)挠腥?汪曾祺的特色是曖.怎么說呢,就是那種心里癢癢的感覺.像是冬天圍在火爐邊品味溫暖回憶,像是秋風(fēng)暖陽下在莊稼地里大便,像年邁不堪時躺在麥秸堆下曬太陽,像是一身汗臭鉆進老婆香噴噴的被窩里.像遇到了一個不僅聰明而且美麗的女生.凡是你覺得溫暖而有趣,可愛而玲瓏的感覺統(tǒng)統(tǒng)加起來之后,就像看了汪曾祺的小說一樣。
      
  •     我讀《受戒》時剛上高一,覺得真是又干凈又美麗,那種暖暖的感覺仿佛冬日的午后曬了一場太陽渾身都是舒服的,后來上了大學(xué)看了沈從文的作品,倒是覺得語言用少數(shù)民族當(dāng)?shù)氐牧?xí)慣太多了,不能稱為“京味作家”,《邊城》雖然很凄美,但是我覺得還不如他徒弟汪曾祺寫的好。
  •     ---- 一篇由于寫不出來而從故事淪為散文又變?yōu)樽x書筆記終于又不像讀書筆記的東西。
      
      初春時江南的那么一點又濕又冷的寒氣是很容易讓人產(chǎn)生蜷縮在床上的欲望的。這個季節(jié)里學(xué)校里剛開學(xué),清早的時候水泥道上全是拿著蛋餅豆?jié){腋下夾著課本往教室方向跑的學(xué)生,夾在道間的還有不客氣地把喇叭按著不放的汽車,因為冷,騎自行車的人卻是少了??偸怯写得娑募氾L(fēng),將女生額頭前落下的頭發(fā)吹入眼角,將路人的面頰凍成略透紫的微紅。因為剛下過一兩天的連綿雨,操場里紅色的塑膠跑道的低洼處,也必積了些薄薄的水,遠望則呈淺淡的黑色。路旁的香樟,還未到全面長出細小嫩芽的時候,舊的葉子也并不大片落下,只在風(fēng)過的時候掀起背面沉舊暗啞的黃綠。人行道上綠色的地磚大多已松動,不設(shè)防踩上去時便有浸了泥漿的水濺出?;疑膹V播喇叭大多時候是安靜豎立著的,只有在傍晚,在江南氣溫迅速跌落的空氣里,驟然響起來陌生的或熟悉的歌詞與調(diào)子,沾在趕著從教室出來吃飯和回宿舍的人的衣角和書包上,帶得這空氣似乎也一同簌簌作響起來(這個寒冷而稍顯陳舊的季節(jié),似乎也是極適合回憶的)。
      
      然而太陽終究暖起來了。只是兩天后,中午時分走過河邊的街道時,一株臨河的楊柳就已經(jīng)發(fā)得很有些意思了。從橋上過時,望見不遠處河面上平行的另一座橋,以及閃著細小鱗光的溫柔水面,心上竟不免生出些怔怔的呆與不可名狀的哀愁來。草地上玉蘭屬的樹上也結(jié)出了頗大的骨朵,淡紅色的,一叢一叢附在未著一葉的褐色枝干上。一排一排的宿舍樓處,朝南的陽臺上幾乎鋪滿了被子。樓下專為曬被而設(shè)的鐵桿上也掛滿了被子,一床一床,扯得方方正正整整齊齊的,用大的夾子固定住了。還有女生在一樓窗框和鐵桿間拉了極長的繩子來,那繩子于是在被子的重量和微的風(fēng)下,墜出近于優(yōu)美的弧度來了。這些被子,待到傍晚被抱回時,鼻間便能聞到太陽的氣味,然而實際上是一種鄉(xiāng)村里冬天曬得很干燥的稻草味道。一切都好像迫不及待地攝取這太陽的光與熱,一面迅速地生長起來,如安徒生筆下的夏日癡,好像全然不怕日頭一旦落下就極可能又恢復(fù)冷風(fēng)凍雨的日子。不過,這般好得近乎美麗的春日似乎又確實不當(dāng)被辜負,這樣想來,又覺得很是可愛了。
      
      就是在這樣和暖的天氣里,我于是也忍不住搬了我的破四方凳子跑到陽臺上了。四樓的陽光既充足,陽臺上又有宿舍人曬的被子,站在凳子上把身子靠近陽臺趴在被子上看書實在是一件愜意事。倘若探出大半個身子往下看時,還可以看見三樓陽臺上曬的兩雙舊拖鞋,和栽在白色盆子里的一株小小植物。細小如雞爪的枝,綴了稀疏的狹細葉片,在風(fēng)里極輕微的不顯明地顫動著。然而我這姿勢卻嚇著了宿舍里的其他人,先是勸說----你這樣一不小心踩滑了凳子就會掉出去的,見我沒有放在心上的打算就直接過來拉了,終于讓我換成了跪著凳子趴在陽臺被子上。然而跪久了膝蓋會痛,于是我還是偶爾站起來活動活動業(yè)已跪得又麻又涼的膝蓋。
      
      看的是汪曾祺的小說集。
      
      那是前天晚上問朋友借來的。我想大概正是因為看的是這樣偏于和暖的故事這陽臺上的午讀時光才變得尤其和適起來,我也心安而實際上不乏繁瑣地記述周圍所目見的事物。醉心于長久地瞇起眼看這溫暖而干燥的陽光,以及遠處幾排閣樓黑色的屋頂白色的方墻,草地上樹木們絕大多數(shù)還光禿的枝椏,多皺的河水,路上的車與行人。陽光居于這一切之上,卻居然折射出一種不甚清晰不很明朗的霧氣,并不讓人感覺愉快,卻奇怪地有一股做夢樣的氣氛與味道。
      
      其實本來是想寫讀完那書(主要是前半部)后的感覺的----而我之所以要寫所謂讀書筆記不過是因為我的博客已太久沒有更新一篇不是絮叨自己瑣碎生活與情感的東西。雖然我喜歡這汪老頭兒寫的東西也是確實的。但喜歡卻不足以鼓動我克服懶惰,在看完一本書后主動去寫篇相對完整的"讀后感"。這么一點兒目的卻又讓自己生了一種近于抱歉的羞澀了。約一年前,汪曾祺的小說,我只讀過一篇《受戒》,那還是在作為我們教材之一的《中國現(xiàn)當(dāng)代文學(xué)作品選》上讀到的。那一篇作品的活潑處與明朗處,給予我極大的歡喜,從而對老師口中他另外的《大淖紀(jì)事》、《雞鴨名家》等分外期待。這或許與我有時忽而作起的怪癖有關(guān)。這癖好或許說不得怪,只是由于我性情上的軟弱----而變得有時怕見悲劇。我大概曾跟幾人說起,即使了解那只是故事里虛構(gòu)的情節(jié),卻還是于心里感到不忍的不安,甚至是隱約的不耐煩。有時就放下從此不再碰,有時就直接翻到后面,等到證實了自己關(guān)于不幸的猜想再從前看起,仿佛早一點知道反而就此安心了似的。且前面越是寫得美好如童話的,就越是擔(dān)心后頭潛伏著怎樣的悲辛。在這一點上,《受戒》讓我在看完后簡直是懷著感激了(盡管我自己清楚這感激多少來得有些天真的可笑)。那荸薺庵里和尚不像(也無需像)和尚的自由生活,明海與小英子單純而無憂愁的感情,那鄉(xiāng)間的淳樸生活與熱鬧風(fēng)俗,繁密的蘆花蕩子,門口開得水氣楚楚的鳳仙花與梔子,一切無不充滿了春光正濃時平坦而錯落有致的水田的味道:溫暖的,潮濕的,芳香的(如剛割過的長長的青草那樣的芳香)。是一種寂靜的喧鬧。這故事,身上閃耀著一種既傳奇而又理所當(dāng)色彩。讓你覺得,這生活多少有點像故事,可是就這樣像故事樣地生活下去,又是多自然的一件事!這種傳奇精神,在汪的其他小說里,也是隨處顯現(xiàn)了其鮮明色澤的,只是更多地凸現(xiàn)在人物本身的經(jīng)歷與特質(zhì)上。如《雞鴨名字》里的余老五與陳長庚,《故里三陳》里的三陳,《徙》里的一輩子也未得"徙于南海"的高先生,《八千歲》里總是穿藍布二馬裾吃草爐燒餅的八千歲,以至《大淖紀(jì)事》里的老錫匠----甚至年輕的十一子與巧云,誰又能說他們的生活不是充滿傳奇的呢(還有那些在生活上所取的立場與態(tài)度不為作者所贊同的人物,也無一不是渾身滿是故事的)!
      
      從另一面說,這種傳奇性多滲透在以作者故鄉(xiāng)大淖為背景的故事里,間或以西南聯(lián)大或北京為背景的故事里也可見到。而在其他如對文革及大躍進的回憶的篇章中,這種傳奇性就削弱了很多。汪曾祺也確實在寫前者時顯得更為動人與得心應(yīng)手。在他的小說中,生活有其所以所以然處。也即如前所說,這樣的生活讓人感覺是自然的,因自然而真實----雖然帶了牧歌的情調(diào)。這或者就是作者自己口中所說“和諧”----雖然有時候津津樂道于傳奇也會讓小說帶上淡淡的沾沾自喜味道。但是,和諧與牧歌情調(diào)并不意味著這紀(jì)錄下生活的作品光只有柔美與精致,耽溺于技術(shù)的精巧及氣氛的營造而忽視甚至是無力維持其內(nèi)在精神的充盈。它是美的,是精致的,但是,并不傷于纖巧。那筆下的生活大都照舊有痛苦處與無奈處,只是痛苦與無奈照舊顯得動人----仿佛一旦擁有了這一份生命,那一份與生命俱來的痛苦也就值得人去認真領(lǐng)味。這痛苦在他筆下或許看起來要比現(xiàn)實要美得多----《八千歲》里八千歲被八舅太爺狠敲了八百塊(實際上是九百塊)后得來的卻是八千歲改變了極度儉省的生活態(tài)度的這樣一個近于浪漫的結(jié)局----然而,美化并不是手段,更不是目的。這或許只是一種態(tài)度,那是對生活乃至對生命的態(tài)度,有點不經(jīng)心的狷狂的浪漫氣息,像騎士精神的;又充滿著人文主義的溫和。它要求生活必須生動,對于熱愛的可愛事物,卻又不妨用了書呆子般的呆氣來認真追求乃至執(zhí)著對峙。
      
      說到汪曾祺時,似乎總不免要提起沈從文。這個被稱為“最后一個京派”的寫出動人文字的老人,他與沈從文在最初生活與后來文字上的聯(lián)系或許是永遠也割不斷了吧----大約也未曾想過要割斷。然而這世界生就了這么多人或許更多時候是為了允許有那紛繁的不同存在。汪曾祺的小說里,句子是更為平實活潑的,并不十分像沈小說語句的長而多轉(zhuǎn)折,甚至達到了拗口的程度----沈的文字也因此反而相對華麗,具一種“古典的節(jié)奏美”。而汪曾祺《復(fù)仇》、《冬天》這類意識流的小說,也是對新的技巧的嘗試與運用----有的甚至是在四十年代時就已經(jīng)寫下了的。而這在沈從文小說中少有涉及的。翻到去年冬天時的一篇日記,那時是剛讀完沈的《冬的空間》:
      
      "他(汪)的小說里一樣多水的意象,他的文字也干凈明亮。至少表面看起來心平氣和的語詞是相似的??墒俏铱傆X得,那不同也是明顯的,沈從文的美更為沉靜陰涼與憂傷(這里是指沈的諷刺文字以外的文章而言)。汪曾祺的小說(對不起我其實只看了一篇,未免不莊重吧),如果用水來比喻的話,那是一口就離水田菜地不遠的池塘,要明凈透亮的那種,旁邊或者也有幾棵生長自由的楊柳,池中也不缺那菱角菜與野的水草,上游也有別的池水流入,下游也有別的池塘流出,最終一同活潑潑、明亮亮地淌到河里去了??偸怯袩狒[鬧的陽光照著,像春天上午九十點鐘的太陽,暖洋洋的,可是也不太熱。沈從文的小說,卻是淺山谷里的地下泉,在滿是潔凈砂石的某個低洼處終于涌出水面。它是清的,洌的,可是很深,深得似乎望得到底又望不到底,有點像盧梭筆下的瓦爾登湖了。大凡山泉,總有樹陰斑駁,但既有斑駁就總還有陽光。陽光照在淺水的地方,也讓人覺得溫暖??墒巧钐帲褪钦f不出的幽涼。好像心上種了一顆淚,卻從此眼里不能流出淚來一樣。它也不會讓人覺得冷,所謂泉的冬暖夏涼,是讓人在極會心的微笑里心上忽然抖出一朵哀傷的花來;又讓人在冰涼的難以把握的世界里尋出一點它的存在所以來。它是平靜的、安靜的,那不是因為它無動于衷或是類于“看破紅塵”的澹定,而是因為那是它生來就有的心性。你看不見注入泉的溪水,可是就在它的底下,有從心里涌出來的激流。汪曾祺的小說讓我想起小時候和村上其他的小孩子一起摘菱角,想起在黑洞洞的代銷店里買粘牙的老虎糖然后跑到陽光下來啃,想起在朝陽的土墻上挖土蜂的窩想起冬天擠在一起跳繩曬太陽,都是又很多人的,熱熱鬧鬧的,小小的心連憂愁的機會都沒有----如果有,那是怕自己得不到和別人一樣多的好處的擔(dān)憂,那憂愁也是孩童式的,干爽,清亮。而沈從文就是油菜花田大片大片地金黃后,無意間一個人站到那片漫無邊際的廣闊與芳香前去的心情。是一個人在放牛的塘埂上抬頭看見山頂上涌起的一峰一峰白得心里起了異樣的云和云背后藍得像要變透明或化掉的天的心情。是看見春末的薔薇落滿了池塘,是初夏的早上去田埂邊走路,露水重重地垂著,用腳輕輕踢過去就全部落下,最后看見鞋全濕透,斜面上還掛著小小草籽刺的情形。那是一個小孩子,在某個寂然的時空里,不小心自己觸到了心上長大的那扇門。那是成長的憂愁啊,是生就埋在生命里了的憂愁。我不知道你是否看過,鄉(xiāng)下里燒灰的火堆。那絕對不是熊熊大火燒得出來的。那土堆,在堆的時候就是草堆垛下經(jīng)過一冬已浸透了潮氣混雜著濕土的草,就這樣連土帶草一并用鋤帶過來鋪在底層,再加干一點的草,再壓上重重的土。草被點燃了,除了最開始有些火光外,它就盡在那兒慢慢炙著,細細的煙從敲碎的泥土中間跑出來。它就這樣,在土下泛著微微一點紅的光,一個下午一個晚上,甚至更長的時間,緩慢地炙出一個干燥的、肥沃的灰堆來。鄉(xiāng)下里用它點西瓜子,培豆子。沈從文的小說有些像這灰堆,它緩慢地在內(nèi)里燃燒,最終燒出松軟、干燥的土灰來。"
      
      這日記寫得未免有些太過抒情(光自己看著就覺得很不好意思),而我那時對沈從文小說的印象也多有失于偏頗處:雖然現(xiàn)在的自己也未必就對?!抖目臻g》是沈從文的自傳性小說之一,我那時或許是被小說中故事的講述者(也就是作者)生活的困苦與多難,并一點不平更多滄桑的氛圍所感染,全然忘記了沈從文的小說絕不是只有憂傷存在的。相反,只是一味地哀愁,沉溺于個人憂郁情感的緩慢烘培的如焦菊隱《夜哭》類文字,是為沈很不以為然的。他要求的作品,不是纖巧與精致(且?guī)е袀麣庀ⅲ?,而是一種有力道的秀美,如他心中的希臘小廟,不光精巧而且結(jié)實,里面供奉著人性。多自傳色彩的文字在沈從文早期的創(chuàng)作中占了很大的比重,然而一支筆漸漸成熟后,作者轉(zhuǎn)向的,是更為廣闊的視界,探詢這因“文明”而僵化的民族如何可以從沒有被文明束縛住的至今還流淌著鮮活血液的少數(shù)民族(主要表現(xiàn)為他筆下的湘西,一個多民族與文化的交聚與融合地)中汲取力量與新的精神而重新變得有活力起來。----但這好像已經(jīng)是屬于我至今還毫無頭緒畢業(yè)論文的范圍了,還是不說了吧。這時候天也早已黑透,而四五點時候樓下與陽臺上傳來的用羽毛球拍拍打被子的清脆聲音,可是已經(jīng)響過好久了。
      
      
  •   汪曾祺還算小眾。。。。。。。。。。。。。。。。。。。。。。
  •   中秋不好好待家吃月餅去蘆葦蕩做甚
  •   雨朵啊,你寫的好長哦~~幸苦來~~
  •   雨朵,那我們?nèi)ラ_一個一起的BLOG吧~~
  •   我也超級喜歡受戒
  •   有空可以去那看看,雖然改變了很多很多,但是還是找到一點痕跡的
  •   恩。有道理!
  •   剛讀完《經(jīng)典》里面的“小翠”,讀的時候,感覺好像沈從文在他的學(xué)生身上又出現(xiàn)了。那種溫暖,那種水墨畫般的意境。
    看完這個評論,想起了沈從文在60年代后擱筆不寫的隱痛,現(xiàn)在才明白他的選擇...
  •   想像力對于一個寫作者來說,太重要了……
  •   49年后
    大師死絕死盡
    停產(chǎn)
  •   我倒覺得,一個作家將事物反映在紙上的功力與該作家對于這一事物本身的喜好感悟有關(guān)。作為一個孩童的和一個知識青年的汪曾祺,對于家鄉(xiāng)和西南聯(lián)大必然是充滿感情的,自然他對于那兩段生活的感悟是深刻的,是細膩的,是熱愛的。但到了解放后,汪曾祺本人的生活工作不是很順暢,他對于生活是不解的,雖然事后表現(xiàn)出了表面的隨遇而安,但當(dāng)時,他的內(nèi)心肯定不很喜歡他解放后尤其是文革期間的那段生活,自然表現(xiàn)在筆下,就缺失了他描繪的家鄉(xiāng)和昆明的那種美感。同時,解放后的中國人的生活比起民國時期,本身在內(nèi)容上就是單調(diào)貧乏的,很難讓一個作家描繪出生活應(yīng)有的復(fù)雜的、微妙的美感。
  •   同。
    自從在語文自讀課本看到受戒,一直心心念念,直到又看到這本書,再讀一遍,還是喜歡得不得了,其他的,有些也很好。
  •   是呀,讀完汪曾祺的作品,會有種鄉(xiāng)土情結(jié)。
  •   我也喜歡《受戒》^^
  •   看來閱讀順序是很重要的,我先讀沈從文,后讀汪曾祺,覺得師法沈的意味很重,包括對風(fēng)土的描述?!妒芙洹肥峭糇詈玫淖髌?,但是看多了高郵風(fēng)土覺得沒有沈那種天才的驚艷
  •   受戒的確是一個巔峰之作
    不過也挺喜歡《雞鴨名家》
    干凈而美好
  •   喜歡這篇,自然的完美了。
  •   我讀《受戒》的時候,正值大一,讀了感覺意猶未盡,最后船上的朦朧感,讓我的思想有了無限的空間。讀《邊城》在前的緣故,同時,又有兩位作者間的特殊關(guān)系,所以不免拿來比較,但是,總的感覺是汪老的作品輕松,俏皮,更近生活,故事里體現(xiàn)的是暖暖的人性,而且結(jié)局并不悲。我當(dāng)初讀完了《邊城》,總感覺心里堵堵的。
  •   對于我喜歡的作家,我都不評論了~~
  •   美好的日子辜負了魂不守舍的心
  •   2006-06-29 13:33:36: adam830
      美好的日子辜負了魂不守舍的心
  •   不同的年齡和境遇下讀,會有不同的感受.
  •   三:
    沈從文,汪曾祺,馮文炳,三位先生,你更喜歡哪一位?為什么?
  •   我更喜歡沈從文一些。
    原因麼?說來可太複雜了。
    這人我想起來便覺得溫柔,覺得心傷。
  •   我更喜歡 汪的散文
    汪的小說 語言好 但有時結(jié)尾處顯得有些造作 有人為痕跡 相比沈的小說 結(jié)尾真的是儀態(tài)萬方 汪說自己的老師善于結(jié)尾 真的沒錯 沈的小說可能通篇 啰嗦 早期是學(xué)習(xí)的過程 經(jīng)常用像翻譯的文字 后期可能是想營造一種 閑適 寧靜氣氛。結(jié)尾卻絕不含糊 其余韻猶如茶之余香 又或是靜室中聞針掉落 似乎只是輕輕震顫 但卻永不能忘卻。
    汪的《受戒》文字是上乘的
    但結(jié)尾處 不知怎地 還是讓我感覺有經(jīng)營痕跡 我也說不上來
    只是覺得沒有沈的境界寬
    汪的是巧思 而沈的更讓人覺得是
    話鋒一轉(zhuǎn) 必當(dāng)如此也
    海明威那個冰山理論 最適用的應(yīng)該是沈從文
    沈最不擅長的文字 似乎是懷人的散文 內(nèi)容可觀 結(jié)尾處 幾乎都是 xx雖死 但他的精神不死
    雖然他寫的懷人文字不多 結(jié)尾處卻每每如此 從內(nèi)容往往可看出 對所記人的真誠 結(jié)尾處可實在有些模式化了
  •   啊,說實在的,汪曾祺的散文,我看得較少,雖然一直想,但大約也只看了一本,而且里面還有不少小說當(dāng)作散文選進去的。因為沒有看,所以不敢妄加評論,這里所以主要就就他的小說來說了。
    《受戒》的結(jié)尾確實有經(jīng)營的意味,但因為這通篇,打破了我對向來美麗和美好的小說多有悲慘的結(jié)局的恐懼感(這種恐懼感說來很可笑吧?),所以,我對它除喜歡外,格外有一份感激。其實就小說成就言,我覺得汪曾祺的成就與沈從文還是差很大一段距離的。你提到的沈小說的結(jié)尾,我自己倒沒很注意,等有時間來仔細看。但忽然想到《靜》那一篇,我記得那個結(jié)尾,有非常的悲涼與空曠感,就像冬天薄暮的太陽所給予人的那一種感覺,和整個小說的氣氛非常的融洽,并且加深了悲愴。沈懷人的散文我只記得《友情集》里看到的一點,呵呵,等我有時間具體看了再和你討論。
    散文寫得好的,我以為還是周作人和廢名,廢名的《橋》(自然,可以視為小說也可視為散文的),我覺得成就足可匹敵沈從文的《邊城》呢。
  •   比如 《?!贰兑埂贰妒捠挕贰稛簟贰哆叧恰愤€有那個作傀儡戲的老人的那篇叫什么來著?不好意思 我有些忘了
    就是 “那個趙四早在四年前得黃疸病死了”的結(jié)尾。老人每日都在表演王五和趙四相斗的傀儡戲?,F(xiàn)實中王五是老者的兒子,與趙四相斗死去。老者日復(fù)一日的表演內(nèi)容始終是 王五與趙四相斗 趙四初占上風(fēng),可最后必是王五勝利。
    故事很簡單 可結(jié)尾只一句就把整個故事提高到一個高妙境界 那老人的這種精神十分打動人。與邊城中翠翠的等待有相通之處。
    沈先生作品的結(jié)尾 總是在不經(jīng)意間點出讓人心顫的筆墨
    如果談藝術(shù)特色 我覺得這點很值得注意
    沈先生 小說的結(jié)尾 有這樣匠心的作品很多
    比莫泊桑啊 歐亨利什么的都不遑多讓
    而且更為自然
  •   那一個叫《生》,我也想到了那個結(jié)尾的,非常的令人,怎么說呢,出人意表,而動人心弦(這里這個成語當(dāng)偏向于動詞的意義用)。
  •   懷靳以的 憶祥鶴
    懷徐志摩的 那幾篇
    嗯 沈的作品是東方的美麗與蒼涼
    散文 你看 余光中不看
    還有董橋
    這幾個也不錯
  •   散文余光中和董橋我都不曾看過,名字卻真聽得不在少的次數(shù)了,但一直是懶,等有時間一定去看一看。
  •   歸有光的筆承。廢名,沈從文,汪曾祺,包括蕭紅,孫犁------有著我喜歡的田園故地風(fēng)格。。都很喜歡。。。。。
  •   四五年前作現(xiàn)代文學(xué)作業(yè)的時候,朋友就選了這個題,從沈從文、汪曾祺到廢名。不知為什么,看到這些名字,心里就會不由自主地覺得明凈起來,他們的五四是多么不一樣的呢。想起浦口的教室,現(xiàn)代文學(xué)教員,以及教室外的桂花樹……
  •   很長,也很好
  •   真是喜歡他的散文啊。最怕那種刻意的悲苦,而他筆下的明凈溫暖,卻像田頭樹下的野花一樣自然不造作。比小說更適合午讀的時光。
    最要命的是出版的系統(tǒng)混亂,我買的幾本,均有大片重復(fù)的章節(jié)
  •   買一套汪曾祺全集或者文集就好了啊,這樣就不會重復(fù)了。有時候幾本書里重復(fù)的篇章很多的確是有點煩人的。
  •   2009-08-24 08:17:37 綠茶
    歸有光的筆承。廢名,沈從文,汪曾祺,包括蕭紅,孫犁------有著我喜歡的田園故地風(fēng)格。。都很喜歡。。。。。
    ---------------------------------------------------------------------
    握手!我也喜歡這幾個人,天生有靈氣的作家。還有梁實秋的散文我也喜歡。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