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斤瀾小說經(jīng)典

出版時間:2005-8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作者:林斤瀾  頁數(shù):302  字數(shù):20800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林斤瀾,當代著名短篇小說家,與汪曾祺一起被稱為“文壇雙璧”,素有“短篇‘圣手’”的美譽?! ≡谛聲r期“幾代同堂”的小說界,林斤瀾大概始終不是能夠“風靡文化圈”、盡領(lǐng)一時風騷的作家。然而,他的小說總是自成一世界,自成一不可摹擬、難以界定的世界。這世界游離于我們?nèi)粘=?jīng)驗的邊緣,似有情亦似無情,可理喻又不可深究,望似清晰實則曖昧,仿佛不動聲色地表明或掩蓋什么。是淡泊?是超脫?抑或游戲?一個飽領(lǐng)大半生社會滄桑的作家,一個在時代變幻中“寫東西寫老了”的人,勢必會將他獨有的那一份源自歷史,源自人事浮沉、源自生命本身的徹悟與睿智、信念與希望灌注在自己的作品里。    本書經(jīng)林斤瀾先生本人對其作品精心篩選后,結(jié)集而成,涵蓋了其小說的主要風貌。主要有《溪鰻》、《小販們》、《同學》、《哆嗦》、《五分》、《春節(jié)》、《夢鞋》等!

作者簡介

林斤瀾,1923年生人,浙江溫州人。1945年畢業(yè)于國立社會教育學院,1949年后到北京市文聯(lián)創(chuàng)作組從事劇本創(chuàng)作,1956年出版了第一本書——戲劇集《布谷》。以后發(fā)表的作品大多為短篇小說,一般取材于農(nóng)民或知識分子的現(xiàn)實生活,講究構(gòu)思立意,風格清新雋永,獨樹一幟。代表作品

書籍目錄

小車不倒只管推(代序)溪鰻丫頭她媽小販們同學李地  驚  蛋  茶  夢  愛哆嗦黃瑤五分春節(jié)夢鞋萬歲氤氳白兒電話丫丫沒有娘(母親系列中的一節(jié))門  命門  敲門  幽門  鎖門去不回門  去門  不門  回門“跳”輕重小驢車井亭短篇三癡  前言  花癡  石癡  哭癡短篇三樹  驚樹  胡楊  桫欏隧道驚乍火葬場的哥兒們鄉(xiāng)音絕句微笑從歷史的拯救到歷史的診斷(跋)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這條道上的基本功,少說也有兩事:語言和結(jié)構(gòu)。結(jié)構(gòu)有人借用日常用  語——組織,也在理。這兩事可磨性子,十年八年不一定見成色。不見成色  ,枉稱作家?!纸餅?/pre>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林斤瀾小說經(jīng)典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9條)

 
 

  •   林斤瀾先生是當代著名短篇小說家,與汪曾祺先生齊名,被稱為“文壇雙璧”。這本書,精選了林先生的一些經(jīng)典短篇小說,目光獨特,一卷在手,基本可以把握其中精華。我購買此書時,還購買了《汪曾祺全集》,配合著看,大有裨益。
  •   文筆純凈
    空靈之感
    令人在獨特的氛圍中品味深邃的思想
    無愧大家!
  •   好看,精典
  •   喜歡林斤瀾的值得買,畢竟他的書不多。
  •   還算可以,但還是覺得選得還可以更好一點的
  •      讀林先生的文字,不敢多咀嚼,只如囫圇吞棗般地看過去,一時忘情略一思忖,便只覺得像被人將咽喉扼住,不能呼吸,胸口一陣陣發(fā)緊,非要急促地深呼吸,才能勉強壓制住強烈的不適。
       我沒有經(jīng)歷過那個年代,然而曾聽家裡的長輩提起,當年作為知識份子的外祖父也是那億萬的不幸者之一。外祖父是個寡言的人,對於那段經(jīng)歷,從未聽他提起。外祖母喜言笑,然而亦對那擔驚受怕的苦痛諱莫如深。晚輩們怕引得老人傷心,因而鮮少提及。於是那一段家庭的歷史便成為我腦海中的一團迷霧,從少女時代縈繞至今。
       在一個秋雨的夜裡讀罷林先生的文字,很想向母親詢問外祖父的曾經(jīng),及至真在網(wǎng)上看到母親,卻如鯁在喉,只說得出一句:我們的月餅發(fā)了,津樂園的。
       無論是家庭還是民族的傷口,總要細細觀察了,才好療傷。我們的傷口匆匆地掩蓋,隱蔽的劇痛折磨著老者,外表的微痕難喚醒青年,從未痊愈的重傷深深地侵蝕著民族的靈魂。
       敢於揭開淋漓傷口的人不多,林先生當?shù)糜抡撸?/li>
  •     沖著《十年十癔》去的,林斤瀾先生可謂中國的約翰·斯坦貝克??!
      
      作者的文字質(zhì)樸,風格清新,構(gòu)思立意,獨樹一幟多為取材于農(nóng)民和知識分子的現(xiàn)實生活的短篇小說。
      
      就拿《十年十癔》,涉及的內(nèi)容是敏感的,殘酷的,不齒的,令人不堪回首的,但是經(jīng)過作者高超的寫作技巧詮釋出來,你會發(fā)現(xiàn)非常平白、簡約易懂。佩服作者極深的文學功底和人文情懷。
      
      
      這條道上的基本功,少說也有兩事:語言和結(jié)構(gòu)。結(jié)構(gòu)有人借用日常用語——組織,也在理。這兩事可磨性子,十年八年不一定見成色。不見成色,枉稱作家。
  •     反觀十年浩劫這一歷史事件,介乎精神分析家玉癔癥患者的出境之間,十年十癔,可以把讀者撒播到任何一個有文化設(shè)計的意義角落。
      就像花生先生講的讀不懂一樣,每一段文字的起點都會讓人處于一種失語的狀態(tài),到底是主人公的意志空洞還是還是讀者的意識空白?
      真正的拯救絕非是給患者一個健康的允諾,而是對精神患者面對恐怖的真實。
  •     剛剛刷新了一下Google Reader,看到了這樣一條新聞“作家林斤瀾病逝享年85歲 曾創(chuàng)作臺灣姑娘 ” ,心里不禁咯噔一下,又一個大師就這樣走了。
      
      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林斤瀾并不是一個特別出名的作家,可能是中國現(xiàn)代文壇上名家輩出、而他為人又比較低調(diào)的緣故,老舍在1962年曾經(jīng)說過:“在北京的作家中,今后有兩個人也許會寫出一點東西,一個是汪曾祺,一個是林斤瀾?!苯裉?,這句話已經(jīng)被毫無疑問地驗證了(然而這兩位的祖籍都不是北京,汪是江蘇高郵人,林是浙江溫州人,真具有戲劇性),汪老的作品擁有著大量的讀者,而讀過林先生作品的人就少得多了。
      
      
      
      我一直被林斤瀾先生作品獨特的語言風格所吸引,例如其代表作《矮凳橋風情》《 十年十癔》等,對我來說,他那與眾不同的組織詞句的方法、以及閱讀時給人帶來的感受,是在任何別的作家身上從來沒有見過的,同時也曾經(jīng)潛移默化著影響過我。
      
      
      
      大師走了,一路走好。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