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nóng)民的擇偶形態(tài)

出版時間:2005-11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作者:孫淑敏  頁數(shù):315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娃娃親”、“買賣親”和“換親”等擇偶方式無論在中國學界還是官方話語中,都被斥之為“包辦買賣婚姻”,因此,是“貧窮、落后和愚昧”的。無疑,這種觀點是外在于行為主體的“他者”從自己的位置和立場出發(fā),通過“遠距離”的觀察而得到的。然而,如果我們走近“娃娃親”下的行為主體,甚至于生活于他們當中時,我們會發(fā)現(xiàn)什么呢?本書運用田野研究的方法,通過對“娃娃親”、“買賣親”、“換親”和高額彩禮等的集中探討,指出在一種生存經(jīng)濟之下,“娃娃親”、“買賣親”和高額彩禮等并不僅僅是愚昧落后的表現(xiàn),它們更是當?shù)厝嗽谏鏃l件的約束之下適應現(xiàn)實的一種理性方式,是其生存策略,它們的存在,有其自身的合理性。

作者簡介

孫淑敏,女,1974年生,甘肅天水人。1995年畢業(yè)于蘭州大學,獲學士學位;2000年于南開大學獲經(jīng)濟學碩士學位;2003年畢業(yè)于南京大學社會學系,獲博士學位?,F(xiàn)為華東理工大學社會工作系講師。在主要學術刊物上發(fā)表論文10余篇,近兩年發(fā)表的主要論文有:《甘肅趙村娃娃親的研究》(《青年研究》2004年第6期),《甘肅趙村交換婚的調(diào)查》(《南京師大學報》2004年第4期),《對甘肅東部趙村擇偶問題的人類學調(diào)查》 (《婦女研究論叢》2004年第3期),《西方學者關于擇偶的幾種理論》(《社會學》2002年第3期)。此外,與人合譯了《世界風險社會》(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5月版)一書。

書籍目錄

導論第一章 西方學者關于擇偶的理論  一 擇偶的分類  二 擇偶的理論解釋  三 擇偶的交換理論  四 擇偶的“策略”與“游戲”理論 第二章 趙村:田野工作地點的概述  一 趙村的源起及變遷  二 趙村的社會經(jīng)濟文化狀況第三章 趙村的婚姻市場   一 婚姻市場  二 擇偶范圍   三 婚齡人口性別比 第四章 “娃娃”親   一 “娃娃”親及其訂立原因和發(fā)起途徑   二 關系身份的構(gòu)建過程   三 威懾--結(jié)婚--雙方家庭關系身份的構(gòu)建完成   四 沖突--退婚--雙方家庭關系身份的構(gòu)建夭折  五 以協(xié)商的方式退婚,解除雙方的關系身份第五章 成年后的擇偶  一 成年后由他人介紹而擇偶的過程  二 婚姻媒介  三 彩禮  四 婚姻談判第六章 買賣親和換親  一 買賣親(買賣婚姻)   二 換親第七章 擇偶形態(tài):對生存環(huán)境的適應方式參考文獻后記

媒體關注與評論

書評本書選擇了一個較好的、獨特的角度,將擇偶作為一個特定的研究對象,以大量的經(jīng)驗研究資料為基礎,深入研究了趙村村民的擇偶及其過程,填補了國內(nèi)關于婚姻準備期研究的空白,無疑是對我國婚姻研究的一個推進。本書結(jié)論極有新意,有些個案的敘述和分析也十分精彩。                          --周曉虹  本書采用田野研究的方法,對西北一個村莊村民的擇偶過程進行了詳盡的描述和較為深入的解釋,對婚姻準備期做出了具有探索意義的研究,對“娃娃親”、“買賣親”和“換親”等進行了集中探討,認為這些擇偶形態(tài)是趙村人對生存環(huán)境的適應和變通,不失為新的見解。                                       --王銘銘

編輯推薦

本書采用田野研究的方法,對西北一個村莊——趙村村民的擇偶過程進行了詳盡的描述和較為深入的解釋,對婚姻準備期做出了具有探索意義的研究,對“娃娃親”、“買賣親”和“換親”等進行了集中探討,認為這些擇偶形態(tài)是趙村人對生存環(huán)境的適應和變通。填補了國內(nèi)關于婚姻準備期研究的空白,推進了我國婚姻研究。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農(nóng)民的擇偶形態(tài)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作為論文的補充。書還可以。語氣平實,是人類學的也是社會學的。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