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1 出版社:楊圣敏、張海洋、 丁宏 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2009-01出版) 作者:楊圣敏 編 頁數:432
前言
2006年10月,在費孝通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際,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和中央民族大學,連續(xù)兩天舉辦了費孝通先生民族研究70年座談會和學術研討會。來自俄羅斯、印度、美國、伊朗、韓國和中國大陸10余個省及臺灣、香港的120余位學者和部分領導聚于一堂,共同回顧和研討了費孝通先生70余年的學術生涯和他的學術思想。本論文集就是這兩天會議上發(fā)表的論文和演講。早在1938年,費孝通先生27歲時,他的著作《中國農民的生活》就被馬林諾夫斯基稱為“人類學實地調查和理論發(fā)展中的一個里程碑”。20世紀40年代,30多歲的費孝通已成為名滿天下的學界領袖,與聞一多、李公仆、吳晗等人齊名,被稱為西南聯大的“四大左派教授”。20世紀50年代,他曾擔任中央民族學院副院長、國務院專家局副局長、國家民委副主任,是50年代全國范圍的民族識別大調查的主持者之一。這個時期,作為學界領袖和政府官員的費孝通先生正值壯年,他忙碌異常,躊躇滿志地施展著多年來的抱負。然而,1958年席卷全國的反右派運動,使他頃刻間跌到谷底,失去了從事學術研究和發(fā)表作品的權利。在沉寂了20年之后,到80年代初,他以70余歲之高齡,再次出山,開始了自己第二次學術生命。此后的20余年間,他堅持去基層調查,幾乎走遍了全國,并寫下了百萬字的學術著作和論文。在得到國內外很多人贊許的同時,他也招來了國內學界部分人的非議。
內容概要
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同仁秉持在多元文化基礎上構建社會和諧的一貫共識,以繼承前輩學人事業(yè)為職志。時逢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委托民族問題研究中心和中央民族大學,在費孝通教授逝世一周年之際,由本院同仁操持費先生民族研究70年座談會暨研討會。會議于2006年10月10日至11日舉行。中國各界領導和來自印度、美國、伊朗、俄羅斯、韓國以及海峽兩岸10余個省、市、特別行政區(qū)的120多名海內外專家學者出席會議。 會上,大家深情回顧費先生民族研究的豐富經歷、豐厚成果和深邃博大的人文情懷,深切緬懷他早年憂國憂民的濟世情懷,中年關注民生,“志在富民”的輝煌業(yè)績和晚年“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文化使命意識。
書籍目錄
序紀念費孝通先生民族研究70年座談會上的講話傳承費孝通思想為中國社會貢獻智慧弘揚費孝通精神推進民族工作新發(fā)展緬懷學術大師辦世界一流民族大學追隨導師開創(chuàng)中國社會科學研究新時代緬懷費孝通學術貢獻開拓民族研究道路繼承費孝通學術傳統認識中國改造中國學科與國際視野地方性知識智慧:地方社會中的科學梳理古代文化,整合少數民族:伊朗的視角評議費孝通先生的民族研究與國際學術交流成就試說費孝通的歷史功能論評議從應用人類學角度分析費孝通教授的貢獻費孝通的民族研究思想費孝通邊區(qū)開發(fā)研究緣由析記費孝通與日本學者中根千枝的學術交往和友情1988年費孝通南嶺行“工業(yè)下鄉(xiāng)”的富民之路——費孝通鄉(xiāng)村工業(yè)化思想簡要回顧評議民族政策、民族關系與邊疆民族政治“五族共和”與藏族對于中華民族的認同“文化自覺”與“全球化”發(fā)展民族研究中凝練出的文化自覺社會工作與新時期民族事務管理的創(chuàng)新《重新把握人類學》——社會人類學札記從新村主義到新農村建設——中國農村建設思想史發(fā)展軌跡述略探尋一體多元的民族發(fā)展之路中國現代化進程需要“文化自覺”評議民族文化、生態(tài)資源與居民權益保護少數民族的永續(xù)發(fā)展:生態(tài)保育與經濟發(fā)展之競合邁向文化自覺與“美美與共”——延邊朝鮮族學生流向漢族學校的實地研究和新資料西部民族地區(qū)城市化過程中農民土地權益的法律保障問題研究評議學科建設與應用研究馬林諾夫斯基的整體論人類學全球化與民族主義浪潮——讀安東尼·D.史密斯《全球化時代的民族與民族主義》的思考對“少數民族社會歷史大調查”的再思考——以滿族為例師者的風范與學術的樣式——從費孝通先生的學術風格看中國社會學發(fā)展的應然路向傳統與現代——《鄉(xiāng)土中國》讀書報告“差序格局”概念的闡釋及應用評議緬懷民族學人類學世界級大師——費孝通先生民族研究70年座談會暨研討會綜述后記
章節(jié)摘錄
剛剛建立的中央民族學院,主要任務是為國家培養(yǎng)輸送少數民族和民族工作干部。1952年,隨著國家民族工作的不斷推進,民族研究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凸顯出來,建立一個全國性的民族研究中心來提供學術支持和理論指導成了必然要求。是年9月,費孝通先生負責組建中央民族學院研究部。他以獨具的戰(zhàn)略眼光,抓住全國院校調整機會,廣泛招募學科人才。多年后,費先生回憶說:“我在民族學院要做的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是要找一批教授,他們不知道要找誰呀,那么我開單子要?!彪S后,燕京大學民族學系、清華大學社會學系和社會學研究所相繼并人中央民族學院,燕京大學、清華大學、輔仁大學、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北平研究院史學研究所、中央民委參事室等單位的一批一流學者先后來到中央民族學院研究部,使這里一時大師云集、人才濟濟。他們當中,不僅有潘光旦、吳文藻、翦伯贊、翁獨健、馮家升、楊成志、林耀華、傅樂煥、馬學良、王鍾翰、賈敬顏等著名學者,而且還有一批已經在民族研究工作中嶄露頭角的中青年專家。研究部成為當時國內社會學、民族學、人類學、民族語言和民族史學等領域學術權威的薈萃之地,中央民族學院也因此迅速成為國內知名、有國際影響的著名學府。在費孝通先生的直接領導和大力推動下,學校緊緊圍繞當時民族地區(qū)的民主改革、政權建設和三大改造任務,培養(yǎng)了大批優(yōu)秀的少數民族干部,特別是在我國民族理論研究和創(chuàng)新、少數民族調查與識別等方面取得了許多重大成果,逐漸形成了優(yōu)良的學術傳統和鮮明的辦學特色。這些成就至今仍是學校的寶貴財富。
后記
人文研究真諦何在?答日創(chuàng)業(yè)垂統。創(chuàng)業(yè)垂統何為?答日追求古今和諧、天人和諧、人與人和諧暨生態(tài)與心態(tài)和諧。和諧果有何用?答曰唯和諧能持盈保泰,使公共道德可大可久。此理昭然于中國歷史文化,可不言自明。但五四運動西學東漸,導致中國世道人心翻然劇變。從此,時代精神唯重創(chuàng)新而不重繼承,甚至有人唯以批判前人和反對本國傳統文化為務。長此以往,后人于前賢將無可祖述,中國人心亦將無所可安,是不僅為中國學術最大內傷,且為中國億萬人生最可哀慟者。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同仁秉持在多元文化基礎上構建社會和諧的一貫共識,以繼承前輩學人事業(yè)為職志。時逢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委托民族問題研究中心和中央民族大學,在費孝通教授逝世一周年之際,由本院同仁操持費先生民族研究70年座談會暨研討會。會議于2006年10月10日至11日舉行。中國各界領導和來自印度、美國、伊朗、俄羅斯、韓國以及海峽兩岸10余個省、市、特別行政區(qū)的120多名海內外專家學者出席會議。會上,大家深情回顧費先生民族研究的豐富經歷、豐厚成果和深邃博大的人文情懷,深切緬懷他早年憂國憂民的濟世情懷,中年關注民生,“志在富民”的輝煌業(yè)績和晚年“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文化使命意識。
編輯推薦
《紀念費孝通先生民族研究70年論文集》主要講述了:2006年10月,在費孝通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際,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和中央民族大學,連續(xù)兩天舉辦了費孝通先生民族研究70年座談會和學術研討會。來自俄羅斯、印度、美國、伊朗、韓國和中國大陸10余個省及臺灣、香港的120余位學者和部分領導聚于一堂,共同回顧和研討了費孝通先生70余年的學術生涯和他的學術思想。本論文集就是這兩天會議上發(fā)表的論文和演講。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