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的人情脈絡

出版時間:2009-2  出版社:團結(jié)出版社  作者:趙朕,王一心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文化人的人情脈絡》選取民國文化人的社交生活片段,按照一對一的關(guān)系行文,分為友朋、婚戀、上下、敵對等不同單元,勾勒出民國文化人的人情地圖,于細節(jié)處見人情冷暖,從小事看前輩風范,備案民國文化人的社交網(wǎng)絡,梳理人脈關(guān)系,管窺學界風云。民國人物處身風氣甫開、新舊交替之際,思想學識愈見豐富,交游酬酢益為廣闊,肆意性情,常引后人神往。

作者簡介

趙朕,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曾任中國解放區(qū)文學研究會副會長、前中華臺港暨海外華文文學研究會理事、中國世界華文學會監(jiān)事、唐山市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唐山師院學報》常務副主編。曾出版專著《臺灣與大陸小說比較論》、《面對藝術(shù)的饋贈》、《尺水興波的情愫》、《認同文化的結(jié)晶》,主編有《中國當代文學題解》、《寫作漫話》等。王一心,南京師范大學教科院教師,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南京市作家協(xié)會理事,南京市文聯(lián)簽約作家。著有張愛玲研究作品《驚世才女張愛玲》、《張愛玲與胡蘭成》、《深艷:藝術(shù)的張愛玲》:另著有《丁玲外傳》、《蘇青傳》、《林語堂》、《梁實秋》、《太平天國》、《勞謙君子陶行知》、《日記的胡適》等。

書籍目錄

親屬手足情拒絕后門——丁文江與丁文淵親情厚誼成美談——馮友蘭與馮沅君冷卻的手足情——魯迅與周作人江陰的“劉氏三杰”——劉半農(nóng)與劉天華和劉北茂光耀史冊的黎氏兄弟——黎錦熙與黎錦暉未了的姑侄情——汪靜之與曹誠英子承父業(yè)的小說家——陳蝶仙與陳小蝶父親勸她不必上大學——林語堂與林太乙仕途蹭蹬結(jié)金鑾——李鴻章與張佩綸我國兒童電影的代表——鄭正秋與鄭小秋無可挽回的遺憾——陳歌辛與陳鋼倫敦大學的校友——伍光建與伍蠡甫一次痛打,改“邪”歸正——錢基博與錢鐘書對女兒“無為而治”——楊蔭杭與楊絳祖孫三代的輝煌——陳寶箴與陳散原和陳寅恪斗爭前沿的“父子兵”——聞一多與聞立鶴婚戀靈犀相通的知己——丁玲與馮雪峰情到深處甘為妾——康有為與何旃理夫唱婦隨的恩愛夫妻——梁啟超與李惠仙“發(fā)乎情,止乎理”——梁啟超與何蕙珍遵從母命的婚姻——胡適與江冬秀“此時君與我,何處更容他?”——胡適與韋蓮司牽心動魄的愛——胡適與曹誠英擦出愛的火花——胡適與徐芳未能如愿的閨中密友——胡適與洛維茨“長相思,淚難干”——梁實秋與程季淑偶然邂逅的戀情——梁實秋與韓菁清母親包辦的婚姻——魯迅與朱安愛,在水到渠成時——魯迅與許廣平單戀的悲哀——吳宓與毛彥文“又愛又恨”的“怨偶”——梁宗岱與沉櫻“你是我的感情歸宿”——胡風與梅志甘愿為愛作出犧牲——朱自清與陳竹隱閃電婚姻不久長——郁達夫與王映霞她給了他詩的靈感——郭沫若與安娜延續(xù)了姐姐的“情”——郭沫若與于立群顛沛流離的戀情——郭沫若與安琳“佩玉鏘鏘,洵美且都”——邵洵美與盛佩玉異邦人的婚外情——邵洵美與項美麗表兄妹結(jié)為連理——羅烽與白朗他忽視了妻子的人格——戴望舒與穆麗娟沒有真愛的結(jié)合——徐志摩與張幼儀未能兌現(xiàn)的愛——徐志摩與林徽因身陷囹圄,夫妻離散——謝冰瑩與符號婚禮上咬破手指寫血書——謝冰瑩與賈伊箴一枚胸針定了情——蕭乾與文潔若合作默契生戀情——梅蘭芳與孟小冬心存感激,以身相許——杜月笙與孟小冬亡命私奔的同居——徐悲鴻與蔣碧微“大慈大悲”的心跡——徐悲鴻與孫多慈七年恩愛,終生不忘——徐悲鴻與廖靜文“約法三章”定情緣——老舍與胡絮青奉父母之命的“娃娃親”——茅盾和孔德沚沒有親自保存的合影——茅盾與秦德君相濡以沫的夫妻——巴金與蕭珊暗礁潛伏的愛情之旅——曹禺與鄭秀幽麗閨秀動心懷——曹禺與方瑞“縱橫的寫遍了相思”——冰心與吳文藻“更知何日重逢君”——石評梅與高君宇完美婚姻秘訣:“給”與“受”——林語堂與廖翠鳳“你我都遠了乃有了魚化石”——卞之琳與張充和孤獨早逝的愛情——李金發(fā)與朱亞鳳愛,激發(fā)了詩的靈感——李金發(fā)與屐妲同舟共濟的伴侶——李金發(fā)與梁智因斬不斷,理還亂的愛——蕭三與葉華和甘露同事一夫的歷史遺跡——馬寅初與張桂君和王仲貞情書鋪就百年之好一羅家倫與張維楨“秋風”與“蕭蕭葉”的默契——朱生豪與宋清如夫唱婦隨,其樂融融——張友鸞與崔伯萍“秋遲”銘刻心頭遺憾——張大干與李秋君不能釋懷的異國紅顏——張大干與池春紅如膠似漆的忘年戀—一劉海粟與成家和愛,要道合,還要志同——李苦禪與凌嵋琳“我的事,我做主”——徐遲與陳松覆水難收的婚姻悲劇——葉淺予與羅彩云和梁白波義演中迸發(fā)出愛的火花——葉淺予與戴愛蓮倉促成婚,勉力維持——葉淺予與王人美“人天無據(jù),靈會難期”——費孝通與王同惠苦命鴛鴦成眷屬——魯藜與劉西穎伴山伴海的情誼——馮亦代與黃宗英及時救助落難才女——蕭軍與蕭紅顛沛流離中的伴侶——蕭紅與端木蕻良患難與共的夫妻——吳晗與袁震父親認可了他們的戀愛——錢鐘書與楊絳友朋為公義不徇私情——丁文江與胡適“見到了一線光明”——丁玲與魯迅大師與平民的真摯友誼一胡適與袁瓞偶像的坍塌——梁漱溟與章士釗一諾千金捐助革命——孫中山與張靜江彌留之際的友情——蕭紅與駱賓基懷柔與軟化——林語堂與蔣介石情絕于利——林語堂與賽珍珠提攜與感恩——林語堂與謝冰瑩志趣道不同的同鄉(xiāng)同齡人——陶行知與胡適惜才——張愛玲與柯靈為抗日組建“老子軍”——張一麐與李根源共事中義結(jié)金蘭——章太炎與李根源意氣相契的東西二帝——章太炎與鄒容“始終不渝的朋友”——巴金與蕭乾“實秋最像一朵花”——冰心與梁實秋反對派里的同情者——梅蘭芳與胡適同行相惜——梅蘭芳與卓別林藝術(shù)無國界——梅蘭芳與泰戈爾忘年交——梅蘭芳與吳清源志趣相投——梅蘭芳與張謇送風——梅蘭芳與豐子愷戲觀一致——程硯秋與徐悲鴻解怨——程硯秋與田漢工作中結(jié)成摯友——程硯秋與吳祖光一見如故——程硯秋與賀龍他們的友誼經(jīng)得起考驗——沈從文與巴金合說相聲演“帽戲”——梁實秋與老舍附庸風雅的黑老大——章太炎與杜月笙肝膽相照,同心同德——瞿秋白與魯迅建立在“魯迅關(guān)系”上的友情——彭真與蕭軍相交相憶五十年——曹聚仁與周作人大膽嘗試用新人——胡適與沈從文雪中送炭的情誼——老舍與趙家璧他們一起編教材——沈叢文與楊振聲落魄時的忘年交——陳獨秀與臺靜農(nóng) 敬與親如叔侄——張愛玲與胡適友誼之路不平士日——陳硯秋與俞振飛敬醋并存——張愛玲與蘇青“爬翁”啟發(fā)他寫小說——魯迅與錢玄同同聲相應的作家———魯迅與茅盾胡適愛才,一廂情愿——翁文灝與胡適是摯友,也是諍友——洪深與鄭正秋“和稀泥”的朋友——趙清閣與沉櫻《阿Q正傳》的催生者——魯迅與孫伏園有朋自愛儷園來——柯靈與李恩績十七年爾汝舊交——劉半農(nóng)與周作人難得的知己——馬敘倫與章太炎師生“實在只有先生一人”——章太炎與周作人受恩知報的門生——周作人與廢名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周作人與俞平伯從爭辯到共鳴——周作人與梁實秋“相逢一笑泯恩仇”——梁漱溟與馮友蘭兩度求師——呂鳳子與徐悲鴻創(chuàng)始之功不可沒——胡適與馮友蘭心有靈犀一點通——胡適與吳景超心靈默契,詩句傳情——胡適與楊振聲師生、朋友和論敵——胡適與瞿秋白獎掖史學才俊——胡適與吳晗是師生,也是同仁——胡適與廢名信賴、扶植與推薦——魯迅與周文注意分寸的交往——魯迅與馬玨關(guān)系密切的得意門生——魯迅與胡風先生鼓勵她寫作——魯迅與陳學昭道不同而與之相謀——魯迅與廢名慷慨解囊,資助流亡作家——魯迅與蕭軍、蕭紅師生情,深似?!斞概c臺靜農(nóng)拳拳難忘的師生情——郁達夫與劉大杰培養(yǎng)了我國第一個女編劇——洪深與趙清閣啟蒙導師與摯友——鄭振鐸與王任叔受到無辜的株連——胡風與綠原“一日為師,終身敬之”——何其芳與俞平伯給老師當紅娘——丁玲與瞿秋白相攜相助的師友——朱湘與徐霞村拜師學詩——蘇曼殊與章太炎“世壽所許,定當遵囑”——李叔同與豐子愷不罵不相識——章太炎與黃侃得一知己,可以無憾——臧克家與聞一多“伯樂”的眼力——包天笑與周瘦鵑“老夫子”為她取藝名——鄭正秋與宣景琳我國第一個“電影皇后”——鄭正秋與胡蝶舉薦悉心呵護青年才俊——胡適與楊振寧熱心編輯與“鬼才作家”——施蟄存與穆時英“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徐志摩與沈從文鼓勵與舉薦——老舍與許地山生活無著時的援手——馮鏗與馬寧“何必低首求同群”——陳師曾與齊白石獎掖青年的好范例——郭沫若與傅抱石鄉(xiāng)黨摯友反目,分道揚鑣——丁玲與沈從文沒有蔡元培就沒有魯迅——蔡元培與魯迅他們有共同的話題——魯迅與馮雪峰是同鄉(xiāng),也是同窗——馮雪峰與姚蓬子攜手進行教育實驗——葉圣陶與王伯祥扶植與關(guān)懷——巴金與羅淑難忘的鄉(xiāng)黨情懷——巴金與艾蕪若無覲莊,定無《嘗試集》——胡適與梅光迪五次同事的好同窗——李何林與李霽野同道志同道合結(jié)成忘年交——陳布雷與宋教仁校長為教師謊報學歷一蔡元培與陳獨秀《悲慘世界》首譯者——陳獨秀與蘇曼殊同道之誼真情綿綿——康有為與張元濟不尋常的見義勇為——李大釗與陳獨秀一份雜志締結(jié)的終生友誼——李大釗與章士釗善意的嘲笑——梁啟超與胡適教我如何不想他——劉半農(nóng)與趙元任從?;逝傻焦伯a(chǎn)黨員——楊度與李大釗友情真摯光照日月——李大釗與周作人恩人變仇敵——蕭乾與曹禺難得的三次相處——聞一多與梁實秋沒有卸掉的精神包袱——胡風與巴金’宗派情緒的惡果——胡風與周揚忘年交成了陌路人——胡風與舒蕪關(guān)系密切的得意門生——胡適與魯迅不忘舊情的朋友——胡適與陳獨秀志不同者,道難合——胡適與周作人他們都喜歡拜倫的詩——魯迅與蘇曼殊共同耕耘俄蘇文學——魯迅與孟十還“為著同一的目標”——郭沫若與魯迅困頓之時得救助——沈從文與郁達夫恩恩怨怨的交往——陳獨秀與劉師培反反復復,有分有合——孫中山與章太炎未能實現(xiàn)的出版宏愿——魯迅與張靜廬幕后的高參——梅蘭芳與齊如山舞臺演出,渾然天成——梅蘭芳與余叔巖《夜來香》的緣分——黎錦光與李香蘭雪中送炭的情誼——老舍與趙家璧啟蒙導師與摯友——鄭振鐸與王任叔創(chuàng)造社的兩位元老——郭沫若與張資平意氣相投,情同手足——李叔同與夏丐尊因誤會而反目——魯迅與林語堂一面之緣——陳云與魯迅因自尊而疏遠——胡風與蕭紅冰釋前嫌攜手戰(zhàn)斗——魯迅與馮乃超寬容化解了矛盾——胡適與郁達夫因女師大風潮而反目——周作人與陳西瀅他們演出了“雙簧戲”——錢玄同與劉半農(nóng)上下槍桿子延請筆桿子——陳布雷與蔣介石討伐到死不收兵——辜鴻銘與袁世凱守護憲政挑戰(zhàn)總統(tǒng)——胡適與蔣介石秀才與兵的較量——劉文典與蔣介石政敵的玉帛之交——汪精衛(wèi)與善耆革命元老的草根情懷——吳稚暉與蔣介石纖筆一支誰與似?——毛澤東與丁玲建立在“魯迅關(guān)系”上的友情——彭真與蕭軍帶著大家前進的向?qū)А芏鱽砼c郭沫若少年中國學會的小勤務——李大釗與秦德君無權(quán)拆獄空嘆息——潘漢年與楊帆解聘違紀名教授——聞一多與劉文典對立意氣之爭釀惡果——劉師培與章太炎目標不同絕難相謀——梁啟超與袁世豈兩位宗師的論戰(zhàn)——章太炎與康有為政見各異難共處——章太炎與梁鼎芬實現(xiàn)南北統(tǒng)一的努力——李大釗與吳佩孚同門異戶的“芥蒂”——周揚與丁玲志不同,道也不合——黃侃與胡適受鄙視的后生——章太炎與胡適愿長相親不相鄙——章士釗與胡適錦雞,總是漂亮的鳥類——周揚與馮雪峰文人相輕?——林語堂與曹聚仁

章節(jié)摘錄

手足情拒絕后門:丁文江與丁文淵丁文江26歲那年從英國留學回國后在上海教書,從此他開始取得個人收入,并立即擔負起贍養(yǎng)父母和教育兄弟的義務。他的四弟丁文淵正在德國留學,經(jīng)濟完全靠他負擔。丁文淵先是在瑞士楚里西大學,后來到德國學醫(yī)。在瑞士的時候,丁文江的同學好友曹梁廈先生任留歐學生監(jiān)督處的秘書,主動對丁文淵說:“令兄不是有錢的人,不應當讓他獨自擔負你的學費。照你的學歷,你可以申請官費?,F(xiàn)在教育部和江蘇省的官費都有空額,你不妨寫信給文江,要他設(shè)法給你辦官費。他和留學生監(jiān)督沈步洲、教育部次長袁希濤、高等教育司司長秦汾都是老朋友,你又具備資格,你申請一定會被核準的。”丁文淵深知哥哥擔負他留學經(jīng)費的困難,故把曹先生的好意致信其兄丁文江,要他去設(shè)法辦理官費留學。然而丁文江卻回信告訴四弟說:“照你的學歷和我們家中的經(jīng)濟狀況,當然有資格去申請。不過你應當知道,在中國,比你更聰明、更用功、更貧寒的子弟實在不少,他們就沒有像你有這樣一個哥哥能替他們擔負學費,他們要想留學深造,唯一的一條路就是爭取官費,多一個官費空額,就可以多造就一個有為的青年。他們有請求官費的需要,和你不同。你是否應當細細考慮一番,是不是還想用你的人事關(guān)系來占據(jù)一個官費空額,我勸你不必為此事費心。我既然答應擔負你的學費,如何節(jié)省籌款,都是我的事,你只要安心用功讀書就行了?!庇H情厚誼成美談:馮友蘭與馮沅君1915年,馮友蘭考入北京大學哲學系,同時還兼聽文學系名教授黃侃的課。馮友蘭喜歡詩詞,放假回到家里還經(jīng)常誦詩讀文,這引起了輟學在家的小妹沅君的興趣,就請求大哥教她。馮友蘭就學著黃侃先生的樣子,選寫詩文,給她講,教她念。小妹沅君絕頂聰明,一個暑假下來,她已經(jīng)不但會講、會念,而且還會寫出像六朝小賦那樣的小品文。待到第二年暑假回家,大哥發(fā)現(xiàn)小妹的學問更是大有長進。這時,正逢北京女子師范學校招生,沅君聽說后堅決要去報考,她對母親表示:因上學用錢,將來出嫁的時候不要嫁妝。結(jié)果,馮沅君到了北京果然考上了,從此走上了文學創(chuàng)作和理論研究的道路。馮沅君從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畢業(yè)后,又考進了北京大學國學研究所,后來又到法國巴黎大學攻讀博士,成為中國第一個女研究生和第一個巴黎大學文學院的女博士。馮沅君是20世紀初最早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的女作家之一,與丁玲、凌叔華、蘇雪林齊名,后專門搞學術(shù)研究和教學。馮友蘭、馮景蘭、馮沅君兄妹三人感情甚篤,互相尊重、互相牽掛。馮沅君從北大國學研究所畢業(yè)后,河南中州大學曾邀請她去任教。當時馮友蘭已經(jīng)在中州大學擔任教席,從教課的效果看,小妹的文學要遠比大哥的哲學講得精彩。為了體諒大哥的處境,免使大哥面臨尷尬,小妹毅然拒絕了中州大學的聘請。馮沅君留學歸國后同丈夫陸侃如一直在山東大學任教。1973年馮沅君不幸罹患結(jié)腸癌,大哥馮友蘭聞訊后心急如焚,四處尋醫(yī)問藥,并派子女宗璞、鐘越赴濟南探視。馮沅君不幸去世后,由作家、馮沅君的侄女馮宗璞起草唁電,最后由馮友蘭、馮景蘭兄弟定稿。馮沅君去世10周年,馮友蘭為此寫了一篇題為《憶沅君幼年軼事》的紀念文章,無限深情地憶及小妹幼年的往事,寄托哀思。冷卻的手足情:魯迅與周作人魯迅本名周樹人,與周作人、周建人是同胞兄弟。1919年2月,魯迅在北京八道灣買了一所大四合院,將母親接來,與周氏兄弟三人同住。當時,魯迅的母親年邁,夫人朱安不識字,魯迅就提出由周作人的日本籍妻子羽太信子管理家務。魯迅作為大哥,就主動將每月收入,除留些零用錢外,都如數(shù)交給羽太信子掌管。這種安排本來是出于對羽太信子的信任,可是她一朝權(quán)在手,便變得肆無忌憚起來。她花錢大手大腳,講排場,擺闊氣,絲毫不考慮這些錢是大哥的血汗錢。因而魯迅的經(jīng)濟負擔越來越重。周建人是經(jīng)羽太信子搭橋,與她的妹妹結(jié)婚的。因為有著這層關(guān)系,羽太信子將自己的妹妹和妹夫當傭人一樣對待,指使他們干這個于那個。魯迅知道周建人老買,不甘心他在這個家里受人支配,就給蔡元培寫信,請求幫助給周建人在上海商務印書館找個職位。這是迫不得已而為之的。羽太信子變相擠走了周建人還不滿足,她還想獨占這所四合院。于是就設(shè)定陰謀向魯迅開刀了。1922年7月的一天,羽太信子又哭又鬧地對周作人說,魯迅從后窗戶偷看她洗??!周作人本來就是對羽太信子言聽計從,唯唯諾諾,聽到她的訴說。也不細問根究,就氣呼呼地給魯迅寫了封信,信中寫道:“以后你不要到后院來!”魯迅接到此信十分詫異,親兄弟在前后院住,怎么忽然寫起信來了?他就想問個明白,可是周作人卻拒絕與他見面,更不用說弄明白原委了。無奈,魯迅一家就搬出了八道灣,魯迅的母親也跟著他一家去住。這樣,羽太信子就獨霸了八道灣這所四合院,達到了她的罪惡目的。其實,羽太信子誣蔑魯迅偷看她洗浴,完全是無中生有,指鹿為馬的陷害,八道灣后院的房屋,北窗戶很高,外有泄水溝,溝外還栽種著花卉,是根本無法靠近窗戶往屋里看的。

編輯推薦

《文化人的人情脈絡》由團結(jié)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文化人的人情脈絡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信息量很大,普及民國人物常識,很有用。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