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9 出版社:上??茖W技術出版社 作者:陳亦人 頁數(shù):236
Tag標簽:無
前言
《傷寒論》者,漢張機尋湯液之墜緒,闡《素》、《難》之精義,為我國醫(yī)學樹立典范作也。其書言近旨遠,取精用宏,中醫(yī)學之理法方藥,辨證論治之規(guī)模,胥本乎此,豈特垂妙于定方而已。蓋仲景以秀出之才,用思既精,心無外慕,故能深邃陰陽之理,洞徹經(jīng)絡之微,妙解營衛(wèi)氣血臟腑三焦之奧,而一歸于臨證實際之指。后世醫(yī)家之善學者,明其理,得其法,用其方,則效奏桴鼓。故大論之書歷數(shù)千年而弗替者,豈偶然哉。如仲景者,可謂醫(yī)林豪杰之士,卓然自立能不朽者也。自漢以來,治《傷寒論》者,代有名家,注疏闡發(fā),無慮千百人。
內(nèi)容概要
《傷寒論》為中醫(yī)的經(jīng)典著作,前人譽為“眾法之宗,眾方之祖”,歷代醫(yī)家都極重視《傷寒論》的學習、研究,專為作注的就有數(shù)百家,其中不乏真知灼見,對于深入理解《傷寒論》的精神實質很有幫助。但是,有些認識尚不一致,見仁見智,給學習又帶來一定的麻煩。特別是附加的成分較多,如傳經(jīng)學說,氣化學說,以及太陽病三綱論,太陽腑證,陽明經(jīng)證等名詞,或失之機械,或脫離實際。原文注釋,也有曲解臆斷的地方。即使大家公認對《傷寒論》理論卓有貢獻的醫(yī)家如喻嘉言、柯韻伯等,也在所難免??梢妼θ魏巫⒓叶疾豢擅?、迷信,正如辯證法所證明,“科學權威觀點,未必都是真理",“認識未知,要善于利用前人的成果,但不能盲從,不能迷信”。因此,學習《傷寒論》及其注釋自然也不例外。茲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試對《傷寒論》理論進行探討,對于一些不切實際的傳統(tǒng)概念加以商榷。但是由于水平所限,“求是”卻不一定“是”,今天認為“是”,明天又未定“是”。僅作引玉之磚,提供同志們參考。希望通過共同討論,使得《傷寒論》的理論得到更廣泛的運用,更有效地發(fā)揮指導臨床實踐的作用。
作者簡介
陳亦人,教授(1924年7月5日~2004年8月24日),江蘇沭陽人,南京中醫(yī)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江蘇省名中醫(yī)。國內(nèi)著名的《傷寒論》研究專家,時與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劉渡舟教授享譽南北,有“南陳北劉”之稱。他主編的《傷寒論譯釋》是當代研究《傷寒論》劃時代的巨著?!肚笫恰穭t是他的另一部精粹之作,融注了他畢生研究《傷寒論》的心悟。
書籍目錄
一、張仲景與《傷寒論》二、太陽病篇三、陽明病篇四、少陽病篇五、太陰病篇六、少陰病篇七、厥陰病篇八、霍亂病篇九、差后勞復病篇十、怎樣研究《傷寒論》方十一、略論《傷寒例》十二、略論孫編《傷寒》十三、略論《傷寒論》注家中的氣化派附:葉天士對《傷寒論》方的運用一、對桂枝湯的運用二、對梔子豉湯的運用三、對瀉心法的運用
章節(jié)摘錄
?。?)治療熱實痞證,何以不用辛寒、甘寒,卻用苦寒的大黃黃連瀉心湯?這是因為辛主散,辛寒藥物能達熱向外,適用于無形散漫之熱,痞證乃邪熱內(nèi)聚,所以不用。甘主滋,甘寒藥物能滋養(yǎng)津液,適用于胃陰虛而余熱未盡,痞證熱壅氣滯,胃陰不虛,所以不用,且甘寒膩滯,有戀邪之弊??嘀髟?,能直折壯火,清泄內(nèi)聚之熱,所以治療熱痞宜用苦寒。據(jù)此使用芩連已能勝任,何以又用大黃?痞非有形熱邪內(nèi)結,而且病位偏上(腸腑未實),豈不慮誅伐無過?論中已有“陽明病,心下硬滿者,不可攻之”的禁例。(205條)豈不是自相矛盾?要知本方之用大黃,不同于承氣湯。吳又可曾將大黃與黃連比較,得出“黃連苦而性滯,寒而氣燥,與大黃均為寒藥,大黃走而不守,黃連守而不走,一燥一潤,一通一塞,相去甚遠;”大黃與黃連黃芩配伍,目的在于增強清泄痞熱作用,而不是瀉下有形之結。如何才能收泄痞之功,避免瀉下之弊,不用煎劑,改用浸劑,有著重要意義。法以麻沸湯二升漬之,須臾絞去滓,分溫再服。這樣就變苦寒沉降為輕揚清淡,取其氣而不取其味,既可避免藥過病所,又可提高泄痞效力,從而達到揚長避短,受功免弊。徐靈胎稱贊“此又法之最奇者,不取煎而取泡,欲其輕揚清淡以滌上焦之邪?!边@里有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必須掌握浸泡的時間,所謂“須臾”即片刻的意思,假使泡的時間略長,就達不到輕揚清淡的要求。至于原文方中藥僅大黃黃連兩味,林億校定時提出“恐是前方中亦有黃芩”,可是后世注家的意見不一,根據(jù)龐安常《傷寒總病論》載大黃黃連瀉心湯方中有黃芩,應當以有黃芩為是。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