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學簡史

出版時間:2008-3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  作者:阿芒·馬特拉 米歇爾·馬特拉  頁數(shù):154  譯者:孫五三  
Tag標簽:無  

前言

2008年被認為是中國傳播學的而立之年。從2007年開始,傳播學界內各種總結的呼聲和動作不斷,包括召開會議,開發(fā)學科發(fā)展史的課題,撰寫大事記,分析20多年來的傳播學專著、期刊等。隨著這些學術活動的開展,學者們提出了傳播學如何發(fā)展的問題。2007年末,傳播學界的重要人士聚集深圳,專門就中國傳播學何去何從開了兩天會。這個問題顯然還會繼續(xù)討論下去,2008年,它應該是熱門題目。阿芒·馬特拉和米歇爾·馬特拉合著的這本《傳播學簡史》的中文版,雖然由于我的原因,比預期的出版得晚,卻也符合時機,可以為當前的討論提供一個參考。

內容概要

作為一部學術史,本書既沒有按照編年方式撰寫,也不存在一條線性的發(fā)展線索,而是通過追溯包括哲學、史學、地理學、心理學、社會學、人類文化學、經濟學、政治學、生物學,控制論以及認知科學等多學科在傳播領域的“張力和對抗”,把握學科發(fā)展的態(tài)勢。

作者簡介

阿芒·馬特拉(1936- ),出生于比利時,是當今世界上最著名的左翼學者之一。其主要著作有《傳播的世界化》,《信息社會的歷史》,《全球化的烏托邦歷史》,《世界傳播與文化霸權:思想與戰(zhàn)略的歷史》等。 
阿芒·馬特拉致力于批判當代傳播與文化工業(yè)的全球壟斷,推動文化多樣性和媒介的多元化。他的全部著作都貫穿了這一思想。

書籍目錄

導言第一章  社會有機體  一、貿易與流通的發(fā)現(xiàn)  二、管理群眾第二章  新大陸的經驗主義  一、芝加哥學派和人類生態(tài)學  二、大眾傳播研究第三章  信息理論  一、信息與系統(tǒng)  二、控制論第四章  文化工業(yè)、意識形態(tài)和權力  一、批判理論  二、結構主義  三、文化研究第五章  政治經濟學  一、文化依附  二、文化產業(yè)第六章  回歸日常生活  一、主體問運動  二、受眾的民族志第七章  支配性傳播  一、網絡的概念  二、一個世界,多種社會結論參考文獻譯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社會有機體19世紀,基本的通信技術系統(tǒng)和自由貿易原則已經初現(xiàn)雛形,傳播作為人類社會整合因素的概念業(yè)已浮現(xiàn)。傳播最初既是物理網絡的重要問題,也是觀念形態(tài)進步的核心要素。到19世紀末,傳播概念中開始加入管理大眾的含義。社會有機體的思想,即社會是一個整體,包含多種具有預設功能的器官這種思想,觸發(fā)了最早的傳播學概念。一、貿易與流通的發(fā)現(xiàn)(一)勞動分工“勞動分工”的概念是傳播理論發(fā)展的第一步。18世紀時,亞當·斯密(Adam Smith)首先用科學術語對它進行了系統(tǒng)的表述。傳播對于工廠組織集體勞動或經濟活動都是不可或缺的。在政府實行自由放任政策的商業(yè)化國際都市,勞動分工和運輸渠道(河流、海運和陸路運輸)被視為財富和發(fā)展的同義詞。英格蘭當時已經完成了“流通革命”,無須說,它自始至終伴隨著英國的工業(yè)革命及其后續(xù)發(fā)展。而同一時期的法國還在嘗試統(tǒng)一國內市場。這個君主制的農業(yè)國還沒有認識到流通系統(tǒng)的價值,因為其整個國家還處于一種匱乏狀態(tài)。在法國,有很長一段時期,這種把流通視為進步標志和理性實現(xiàn)的觀點突出地表現(xiàn)了現(xiàn)實與關于馴化運動的唯意志論之問的鴻溝。進步標志著理性,弗朗索瓦·魁奈(Francois Quesnay)和倡導經濟自由放任政策的重農學派首先提出了這個問題。19世紀后半葉,經濟自由放任的口號被再次提起。經濟自由主義以啟蒙運動提出的“貿易是創(chuàng)造性源泉”的思想為基礎,并以中國為例,聲稱農業(yè)法國的開明君主需要商品和人力資源的流通自由化,法國需要一套修筑和維持運輸通路的政策。

后記

這本書雖然很薄,但是翻譯起來卻很吃力,因為馬特拉不僅要把分散在社會心理學、政治學、社會學、人類學、民族志、政治經濟學和認知科學等學科中有關傳播的研究都納入本書,而且它要為各種派別、學說都尋出一個根來,從而就把學科范圍擴展到哲學、生物學、語言學、符號學、心理學、信息理論、控制論,甚至是電信領域。這對我而言是一個始料未及的挑戰(zhàn)。我是按照《傳播學簡史》這本書的英譯本翻譯的,這給我理解馬特拉汪洋恣肆的文字增加了難度。華康德曾經說,把布爾迪厄譯介到英語世界不免要冒一些風險,在文字清晰可讀和準確地傳達其形式、內容和學術譜系二者之間,他傾向于首先要清晰可讀。我也認為,一本譯著,首先是要讓讀者能明白,能引用。讀者常常讀到一些翻譯著作,不是理論難懂,而是句子難懂,讀了很多遍后還是不知所云。所以這本書我盡可能地用清晰的中文來表達。

媒體關注與評論

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實踐的日益專業(yè)化.傳播已成為第三個千年極具象征性的社會現(xiàn)象。   ——米歇爾·馬特拉這本簡史對傳播和媒介研究方面的主要理論和方法的發(fā)展進行了經典的概括。  ——本書英譯者 《傳播學簡史》為從事媒介、傳播及文化研究的學者提供了重要的資源.對于研究伴隨信息社會的崛起而出現(xiàn)的道德變遷也將有所裨益。  ——本書英譯本編輯

編輯推薦

《傳播學簡史》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傳播學簡史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59條)

 
 

  •   果然是簡史,參考文獻真多.
  •   名著重印,就是價格一路飆升
  •   本書是以拼圖式編寫,不是時間順序,看著比較費勁
  •   值得信賴的網站!
  •   書比較簡單,作為擴充閱讀還可以。。
  •   對于喜歡新聞傳播學的人來說看后會很有收獲的
  •   我對傳播學真是不感冒啊,越看越排斥,已經有心理陰影了。這本小冊子是經典,希望能逐漸改變我對傳播學的偏見吧。
  •   該書看完后的感覺是很散。散的原因在于:傳播學本來就是在其他學科的發(fā)現(xiàn)中發(fā)展起來的,尤其是社會心理學。所以這本書分章節(jié)介紹了與傳播學的源起相關的各個方面,這幾個方面都是傳播學理論的來源。由于它們分散在其它研究領域中,所以感覺非常的雜亂。作為一般性了解就可以了。不建議深度。要用的時候,回顧一下就可以了。
  •   不是不喜歡,而是有點沒看懂,老師推薦的一本小冊子,大概140多頁,有點難度,不太適合初學者看,需要融會貫通傳播學基本理論,才能對本書有充分的理解
  •   不容易看懂。。。
  •   這本書的內容很符合我的要求
  •   不厚的一本書知識量很大讀書就是把書先讀厚再讀薄的知識消化的過程
  •   內容是需要的。書也沒有折損
  •   這是一本很好的書,內容清晰明了,書不是很厚,閱讀起來很輕松,又能了解傳播學的歷史
  •   雖然是譯本,但是感覺比其他的專業(yè)書的譯本好讀很多。文字也不那么艱澀??雌饋硪膊毁M力。
  •   內容非常之好!裝訂質量非常之差!
  •   這本簡史確實很簡要,只有123頁,價格有點貴了,專業(yè)術語有點多,讀著有點累
  •   簡單的裝幀。對于學術性的書沒有亂七八糟的我覺得挺好。內容真的連貫性很強,屬于不按照編年體的形式敘述的,很有特點,學術性很強,沒有一定的基礎看不太懂,我看書的時候不懂得地方就查閱,查閱的還挺多的呢⊙﹏⊙b總之呢,很不錯,值得了解和研究~
  •   這本書記載詳盡,翻譯到位,是一部不錯的傳播簡史
  •   本書視野異常開闊,不落俗套,言簡意賅,實際是是傳播思想史,值得一讀!
  •      持續(xù)線性進步的理性主義意識形態(tài)已經破產,傳播已經接管了一切。盡管它還在絕望的為自己的未來尋找意義,但是卻把自己渲染成為人類進步史上無與倫比的決定因素。
       在這樣的背景下,關于傳播及其他行動者的比較研究正在從理論視野中消失。當然,就像喬治?巴朗迪埃所指出的,在當前研究日常生活的流行趨勢中,重要的是通過思想的運動,“認識結構和系統(tǒng)的同時也重新認識主體,研究量的同時重新關注質,分析制度也分析活生生的經驗”,讓人文和社會科學更接近“普通主體”。
       在這個過程中,有關知識分子和社會之間關系的某些問題已經變得越來越模糊。批判性研究的核心思想受到烏托邦和替代性危機的沖擊。當今,每一位試圖協(xié)調各種各研究方案的研究者都受到管理實證主義的影響,新功利主義蔓延在對認識論工具追尋中,希望通過技術解決方案緩解張力。關于傳播的知識也無法逃脫這個趨勢。傳播變成了一種專門幫助企業(yè)和公共機構,將其戰(zhàn)略與模式合法化的職業(yè),而這一趨勢強化了專業(yè)話語與日俱增的權力。在美國,除了伴隨傳播業(yè)解除管制把行政研究推廣為全球行研究,在沒有發(fā)展出什么新東西。而操作性研究中的實用主義態(tài)度正逐漸侵入傳播表達研究。其結果是,整個傳播學領域越來越難以脫出工具形象,而且這種工具性已經羽翼豐滿,擁有了實質的合法性,盡管就其本身而言,與批判性的研究相距甚遠。
       吉勒斯?德勒茲曾說,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控管社會”的時代,他從威廉?伯勒斯那里借用這個詞,說明靈活的社會——技術控制機制正在增強,這種控管機制源自企業(yè)管理模式。這是一種對持久、告訴、不斷循環(huán)的程序的控制。而前述這些意識形態(tài)的轉變則削弱了德勒茲對“控管社會”的批判。
       這個號稱信息社會的時代也是一個產生精神政府的時代。我們必須重新思考自由和民主的問題。政治自由現(xiàn)在不能被簡單地歸結之于一個人實現(xiàn)愿望的權利,它還包括一個人控制自己愿望生成過程的權利。
      
  •     導言
      第一章 社會有機體
      一、貿易與流通的發(fā)現(xiàn)
      二、管理群眾
      第二章 新大陸的經驗主義
      一、芝加哥學派和人類生態(tài)學
      二、大眾傳播研究
      第三章 信息理論
      一、信息與系統(tǒng)
      二、控制論
      第四章 文化工業(yè)、意識形態(tài)和權力
      一、批判理論
      二、結構主義
      三、文化研究
      第五章 政治經濟學
      一、文化依附
      二、文化產業(yè)
      第六章 回歸日常生活
      一、主體問運動
      二、受眾的民族志
      第七章 支配性傳播
      一、網絡的概念
      二、一個世界,多種社會
      結論
      參考文獻
      譯后記
      
  •    ?。▽懙臅r候把門派的事弄錯了,感謝0_0更正)
      2008-08-26 17:36:19 0_0
        大師兄蘇星河,大師姐李秋水,小師妹天山童老,二師兄丁春秋,還有一個從來沒露過面的神仙姐姐。
        --------------------------------------------
        段譽的那個神仙姐姐就是李秋水的妹妹,好像不是逍遙派的。
        
        天山童姥、無涯子、李秋水 他們三個是一級的,分別為老大、老二、老三
        
        無涯子徒弟:
        蘇星河、丁春秋
        天山童姥徒弟: 虛竹(雖然是無涯子傳功力,功夫還是天山童姥教的)
        李秋水徒弟: 段譽
        
        蘇星河一脈徒弟眾多,除去后收的一堆聾啞人,前面有函谷八友 他們師徒九人都專于科學、藝術研究,武功不精。蘇星河雖老有所成,但下功夫太晚,比逍遙派其他人差的很遠。
        丁春秋一脈,專于毒功、政治,武功已偏離逍遙派。
      
      ————————————————————————(以下正文)
      
      
      
      
      在金庸的小說里,有一個奇怪的門派,特點有這么幾個:
      
      一,沒傳統(tǒng),沒譜系,不知道從哪來的,跟別的門派也沒有什么血緣關系,橫空出世,曇花一現(xiàn)
      二,人很少,大師兄蘇星河,大師姐李秋水,小師妹天山童老,二師兄丁春秋,還有一個從來沒露過面的神仙姐姐。人數(shù)雖少,卻個個武功高強,基本上都是怪物級人物。傳人滿打滿算就倆人,一個誤打誤撞的段譽,和一個被強制傳功的虛竹。
      三,本派武功五花八門,個個都可稱得上神功,江湖上沒有幾個人認識:如,北冥神功,凌波微步,化功大法,八荒六合唯我獨尊功,天山六陽掌 等,還有能把各派武林高手弄得走火入魔的玲瓏棋局這種不是神功的神功。
      
      大家都知道了,這是逍遙派,跟莊子好像有那么一點關系,就是這么個天馬行空,神龍見首不見尾的門派,攪得中原武林雞犬不寧,上吐下瀉。金庸的讀者們,對逍遙派更是情有獨鐘,任它武當少林,三山五岳,還是北喬峰南慕容,四大惡人,大理段氏抑或鳩魔智,似乎都沒有這個逍遙派的魅力大,在《天龍八部》中,它是光,它是電,它是每個人心中的superstar!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學者”的地方就有“學術界”,那么在這個“江湖中”是否也像那個江湖中一樣有個萬人迷的“逍遙派”呢?
      
      這是我兩年前不可能想明白的問題,但現(xiàn)在我知道了,想起學子們第一次翻開《傳播學教程》和《傳播學引論》是那種熠熠生輝的眼神告訴我們,傳播學就是這個逍遙派,在這面大旗的揮舞中,我看到了修煉北冥神功吸干各門各派的熱情在翻滾。這門站在“十字路口上的學科”似乎就要把十字路空變成了道路本身。
      
      于是,我們看到各條道路向此處匯聚:哲學、歷史學,心理學,社會學,地理學,人類學,政治科學,生物學,控制論,文藝理論。。。。各派武功都成了修煉北冥神功的藥引——管你是啥,我把你吸過來就是了。
      
      蔡明問:為什么呢?答:這里給出一個片面的解釋,傳媒產業(yè)的興起,使得這一行業(yè)的需求不再是過去單一的“記者”,那么新聞學顯然就不能給這一行業(yè)的人才需求提供足夠的合理性,這個時候急需在原來新聞學的基礎上再改造出一個新的學科,好吧,所謂傳播學應運而生,學科是有了,可是學什么呢,自創(chuàng)武功吧,可是各種套路都被人家用盡了,于是只好弄出一個集眾家之長的東西,這就是北冥神功,又名化功大法。當然,我說了,這是個片面的解釋,更本質的解釋,我想從馬特拉的這本書中來尋找。(靠,這是書評么,才到這本書。。。)
      
      為什么傳播會成為一個研究對象,進而被建構成學科?馬特拉給出的發(fā)端是社會有機體——以勞動分工為特征的現(xiàn)代社會觀。這是一個可以接受的解釋,啟蒙給人間之城帶來了一個不同于以往的目的——進步,并且證實了已然歷史就是一部進步的歷史,我們現(xiàn)在要做的就是沿著這條方向繼續(xù)下去。從圣西門的進步時代,到孔德的歷史三階段論,配以斯班塞的“社會達爾文主義”,勞動分工,傳統(tǒng)社會的消亡,工業(yè)化,獲得了毫無疑問的合法性。在這個過程中,一種東西的價值從幕后走到了前臺,那就是信息。
      
      有效的交流,是社會有機體得以正常運轉的先決條件,在傳統(tǒng)社會,信息和交流顯得那么無足輕重,生活在封建領主土地上的農人們甚至都不需要知道農時節(jié)令,自有專門的農時人員和上天互通信息,告訴大家何時播種和收割。然而,社會有機體向現(xiàn)代的進化使得他要完成的任務和身體結構空前復雜起來,社會不再是像草履蟲那樣的單細胞生物,而是一個器官組織空前分化的龐然大物,遍布全身的神經網絡成了指揮他大踏步向前進的必需。是否意識到,電報的發(fā)明,使得信息第一次能夠獨立于物質進行傳輸,這就相當于給有機體安上了反射弧,獨立出來的信息終于可以對物質進行某種預先的控制。
      
      我們知道,所有的學科都在反觀所謂的“進步時代”,而傳播現(xiàn)象又是這個時代的特征之一,那么所有的學科進入這一現(xiàn)象當然就成了一個必然的選擇。
      
      當然,最先興起的范式是“控制”,不僅是因為進步時代和線性歷史觀的歡呼,還有對于有機體上那些“病灶”深深的恐懼。源于啟蒙的浪漫主義一面,是籠罩在盧梭陰影下的“法國大革命”,然而,讓上帝之城降臨人間,顯然與“進步”人間之城的那些設計者們是水火不容的,革命悲劇性的后果使得未經控制的群眾行為很容易的就被貼上了“退化”的標簽(勒龐),這一對人民的不懈一路走下去,最后得益于弗洛伊德的蓋棺定論,“控制”成了社會有機體最合法的主題。
      
      然而在另一邊,道德的烏托邦覆滅了,進步主義當然要給出自己的真正合理的烏托邦,于是,技術的烏托邦站立了起來。在塔爾德那里,傳播技術的發(fā)展使得人們的交流擺脫了感染性的身體接觸,于是“群眾”變成了“公眾”。美國作為當時的“美麗新世界”順理成章的擁抱了這一主題,芝加哥學派接過了進步主義的旗幟,用互動,電氣化,教育,報紙,社區(qū)編制了一個上帝之城的溫和版本。然而,好景不長,時代的車輪還是碾過了一切浪漫主義的烏托邦范本,芝加哥不得不拱手交出自己的話語霸主地位,隨著研究重心的東移,這個國家也結束了關于“鄉(xiāng)村民主”的白衣飄飄的年代。(同一時期,拉扎斯菲爾德也結束了自己在歐洲白衣飄飄的年代,來到了美國)取而代之的是,宣傳,控制,廣告,管理和選舉。。。。
      
      在“控制”統(tǒng)治下的鐵籠不可能是密不透風的,“我思故我在”的懷疑主義幽靈仍然在大陸游蕩。政治實踐的失敗雖然繳了他們的械,卻并不能喝退作為批判的武器的筆桿。他們回到黑格爾和青年馬克思那里,經盧卡奇到法蘭克福學派,重新?lián)炱鹆恕爱惢边@一主題,向“現(xiàn)狀再生產”的合法性發(fā)出了新的一輪攻擊。在對岸,也有如賴特.米爾斯這般孤獨的聲援者。
      
      可是,在戰(zhàn)后的一片歌舞生平中,社會有機體的外表是如此的光潔與健美,指望人們相信小小的皮膚病能把它腐蝕掉是如此的不現(xiàn)實。于是,整個批判的陣營發(fā)明了各式各樣的先進的解剖刀,以圖確診它光潔外表下的病理。他們開始樂于發(fā)現(xiàn)“結構”——從文本到體制,從觀念到實踐。這次的策略似乎是對頭的,社會有機體的大廈在冷戰(zhàn)中風雨飄搖,“運動”“反叛”成了那個年代的主題
      
      然而,個體善于遺忘,而歷史卻要終結。冷戰(zhàn)的結束,信息社會的到來,全球化,所有這些使得意識形態(tài)終結論獲得了舞臺,丹尼爾.貝爾之輩給了我們一個新的烏托邦藥方,好像在說:你看,我就說問題都是暫時的吧!
      
      上帝之城來的幽靈們當然不會答應這種和解,且不說世界體系的邊緣情況正在惡化,就說文化帝國主義看起來就不那么“烏托邦”的說。然而此時,面對空前復雜的全球化局面,疑神疑鬼的“結構主義”不可避免的成了一把簡單粗暴的大砍刀,怎能用來解剖有機體進化到如此細密的肌理。范式需要再一次轉換。
      
      中國有句古話說的好,“畫犬馬難,畫鬼神易”,結構分析,猶如畫鬼神,好畫,而且畫出來面目兇惡,看了就容易激動。而探尋結構和行動者之間微妙的建構關系,卻如畫犬馬,雖難畫,卻更容易讓人冷靜下來。于是第三條道路呼之欲出——只有回歸日常生活,才能更好的理解。這第三條路的魅力就在于,他獲得了上帝之城的幽靈和人間之城的子民同時的認可,雖然大家的目的不同,但大家達成協(xié)議放棄了粗暴的對抗。
      
      當下,幽靈永遠游蕩,子民仍在狂歡。。。舊的并沒有改變,新的疾病卻又生長出來,不僅僅是艾滋,還有那些曾被斷言終結的東西,國族,身份,認同,成了全球化的遺傳病。。。
      
      好了!以上,如果你以為我說的這些就是傳播學的歷史,那么恭喜你!您的北冥神功已經大功告成!這明明是近現(xiàn)代思想史,雖然是用大砍刀添油加醋出來的不靠譜版,那也是思想史!
      
      而北冥神功的修煉心法就在于,把思想史變成傳播學的歷史,把思想史當中對于傳播現(xiàn)象的關注變成傳播學本身,就是把你們都吸過來變成我的。這種學術話語的建構,必然生產出一個“逍遙派”一樣的萬人迷學科,讓無數(shù)人掉進他的無底洞,還以為自己一夜之間掌握了絕世神功從此可以縱橫江湖無人可敵?
      
      我尊敬馬特拉,至少他看清了這條河流的水系,不管他的建構是否是危險的。
      然而,我可憐馬特拉的讀者,他們注定要淹死在這條河里。
      
      這只是代表他們的冤魂,對這樣的學術史作出的審判!
      
      
  •   文筆很好,思想史的脈絡也清晰。
    只是,傳播學大體上講是美國人的發(fā)明,中國人又再創(chuàng)造了一把(比如你認為的,在新聞學基礎上再創(chuàng)一個傳播學,這應該是中國人的思維)。而在英國或者歐洲一些國家,現(xiàn)在也不承認什么傳播學,只有“媒介研究”或者“文化研究”,它們都是一些研究領域,而不是一個“學”。
  •   @maomy ,前輩,你說的問題我寫的時候就在想,可不知道是不是翻譯的問題,馬特拉在這本書李明確提的是傳播學,我不知道他腦子里是怎么想的。而且,現(xiàn)在國際媒介研究的各種路數(shù)的人,在開大會時始終還是需要用傳播學這個說法來統(tǒng)一話語。。。我也沒想明白
  •   前輩不敢當,大家討論好了:)
    我去參加的有限的國際會議里,例如IAMCR這樣的會,其實是media and communication research,英國大家一般只講media research 或 cultural studies,直接翻譯過來都是“XX研究”,擺明了是個領域,就像所謂“中國研究”一樣。而且一些搞文化研究,或者搞政治經濟學的學者,雖然被中國的介紹書籍放到傳播學里去,但人家自己的身份認同其實可能是社會學家等等。
    但在美國,像ICA,國際傳播協(xié)會,但人家用不用“學”這個詞呢?我始終覺得這是翻譯到中文之后,產生了一些誤解,化入了中國人對“XX學”的喜好。
    馬特拉這本書我還沒讀過,不知道怎樣。但一貫的感覺是,法國的所謂“傳播研究”,跟美國和英國的也大相徑庭。
  •   大師兄蘇星河,大師姐李秋水,小師妹天山童老,二師兄丁春秋?
  •   先把書看明白再傳播學吧,人物關系完全是一鍋粥了,這樣傳播,誤人子弟吧
  •   大師兄蘇星河,大師姐李秋水,小師妹天山童老,二師兄丁春秋,還有一個從來沒露過面的神仙姐姐。
    全錯。
  •   回樓上,呵呵,我也覺得錯了,不過沒關系,本文對此部分不負責。。
  •   對傳播學和新聞學,我簡直是一無所知。呵呵
  •   我是抱著學習的態(tài)度來的,原來還是空紙一張,難道北冥神功就那么難嗎,失傳了,我就不信了,繼續(xù)挖
  •   你這輩分排對了?。。。。。
  •   大師兄蘇星河,大師姐李秋水,小師妹天山童老,二師兄丁春秋,還有一個從來沒露過面的神仙姐姐。
    --------------------------------------------
    段譽的那個神仙姐姐就是李秋水的妹妹,好像不是逍遙派的。
    天山童姥、無涯子、李秋水 他們三個是一級的,分別為老大、老二、老三
    無涯子徒弟:
    蘇星河、丁春秋
    天山童姥徒弟: 虛竹(雖然是無涯子傳功力,功夫還是天山童姥教的)
    李秋水徒弟: 段譽
    蘇星河一脈徒弟眾多,除去后收的一堆聾啞人,前面有函谷八友 他們師徒九人都專于科學、藝術研究,武功不精。蘇星河雖老有所成,但下功夫太晚,比逍遙派其他人差的很遠。
    丁春秋一脈,專于毒功、政治,武功已偏離逍遙派。
  •   感謝樓上,原來我把蘇星河和無涯子弄混了,暈。。。
  •   段譽的那個神仙姐姐是無崖子的三師妹,跟天山童姥和李秋水是一個級別的。
    段譽不是李秋水的徒弟,這么算的話要段譽是神仙姐姐的徒弟,即王語嫣的外婆
  •   hahaha改得真快~
  •   厲害...
    雖然完全和我專業(yè)沒關系...
    但我一定要看這書...
  •   樓主。。。
    拜托再去看遍天龍八部吧~
    這什么跟什么啊。。。
    “大師兄蘇星河,大師姐李秋水,小師妹天山童老,二師兄丁春秋,還有一個從來沒露過面的神仙姐姐。 ”
    暈!
  •   看來要再去看一遍天龍八部了
  •   神仙姐姐是李秋水的孿生妹妹,無涯子和李秋水成婚,心里卻惦著她的小妹子,石洞玉像看似為李秋水所塑,實則是以小妹子為本。
    段譽所習的北冥神功秘笈是李秋水所繪,算作她門下也不為過。王語嫣則確確實實是李秋水的外孫女。
  •   傳播學的合法性依然是個問題?,F(xiàn)在普遍認同的看法應是,運用已有的社會科學或哲學諸理論方法,對現(xiàn)代社會傳播現(xiàn)象進行考察。
      
    哪怕不承認傳播這門學科的存在,也不能否認這種考察的重要性與迫切性。
      
    這本書對現(xiàn)代社會傳播思想潮流做了很好的梳理,這個是值得肯定的。
  •   這個話題,我一向很感興趣。討論傳播學是不是一種學科,或個說法也可以是討論是不是存在一種對傳播研究的學科想像。
    我對這個問題的考量是從以下幾個層面著手的:
    1、從中國傳播學的學科設置以及學科發(fā)展來說。大家都知道,中國原本是沒用傳播學這個東西。原來只有新聞學,傳播研究來自美國。而現(xiàn)行的國內學科體制是完全由官方機構制訂的。新聞學傳播學被劃分成幾級學科,很難說用什么科學性而言。
    2、如果把目光傳向國外,會發(fā)現(xiàn)并不是所有從事傳播和大眾媒體研究者都使用傳播研究或傳播學的這樣的學科界定。一個典型的例子是英國相當多的學校與學者是使用媒體研究。(當然媒體研究與傳播研究在研究方法與研究對象上也確有差異。)
    3、即使在使用communication studies這一界定的北美,請注意是使用的studies而不是-logy.對傳播的研究本身不是從傳統(tǒng)的學科的定義上進行的,所以不是用communicationalogy。其次對傳播的研究是復數(shù)的,體現(xiàn)出它是一種多學科跨學科的產物?;蛘哂靡痪銲T術語,它是“面象對象”的,只要是從事對傳播的研究,都可以劃入此類。事實包括傳播研在內的相當多的出現(xiàn)于二戰(zhàn)前后的社會科學中的新學科、新取向,都很難被納入成形于數(shù)十數(shù)百年前的西方大學學科體系。因此,也就出現(xiàn)了一大批類似的...studies式的新“學科”。而大約是傳播學這一術語的中文始作俑者沒用意識到,或是根本不在意傳播研究的這一特性,或是出于某種學科想像,將其譯成傳播學而不是傳播研究。當然約定俗成,用傳播學也罷。反正“玫瑰換個名字一樣地芬芳”。
    一點未成形的淺見,僅供參考。
  •   同意上邊的三點說法。呵呵,culture studies本身也是復數(shù)的,跨學科的產物。
    另外,可以看看趙心樹對中國傳播學學科建構的一些構想,也算一家之言:
    http://ohmymedia.com/2008/03/27/763/
  •   馬特拉有說“傳播學”嗎?英文翻譯書名叫做《theories of communication》,正放在我的案頭。“傳播學”云云是中文翻譯自創(chuàng)的。
  •   書中一直用“field”來指所謂“傳播學”,可見只是個研究領域,不是獨立的學科。
  •   那其實還是書名翻譯的問題了。譯成“傳播研究史”可能靠譜一些。
  •   中國的學科建構先撇下不談,這個所謂的 communication field 的建構在我看來本身上就是一種曲線救國,這不是它表面上叫什么的問題,而是它本質上建構了一個什么東西。我覺得,你可以說你是 文化研究 或者是 媒介研究 甚至媒介社會學這樣明確的領域 但一旦你提出傳播研究 傳播理論研究 這樣的概念,那狐貍尾巴就露出來了,這背后必然有尋求學科合法性的意圖,然后把一大堆根本是不同范式的東西以field的名義攪在一起。因為說到底了你這樣攪在一起后,是沒有規(guī)范性的,一部傳播研究史,換個名字,叫成“社會理論史”似乎也沒什么不妥……這是我憂慮之所在
  •   文化研究之類的很多研究,當初并無學科野心,文化研究本身甚至宣稱是反學科的,它帶有更多的解放意義,既有知識上的打破學科樊籬之意,也有其話語政治含義,只可惜學院化后制度慣性依然使之就范,以致如今江河日下。學科既是現(xiàn)代知識生產日趨復雜情形下知識分工的產物,同時也是權力的產物。學科就是知識的政治學?不是嗎?
  •   同意樓上的觀點,但問題還是沒有解決。我贊同現(xiàn)在學術去圈內這些關于傳播現(xiàn)象的具體領域的權力生產,如 傳播的政治經濟學,傳播的認知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媒介生態(tài)學,媒介社會學,文化研究等等。。他們是有明確的方法論和研究對象的,在學科建構上也是獲得了權力的,當然,沒有諸老牌學科那么大就是了,因為這些研究必然都歸屬于其母學科的底層方法論。但我不理解的是,為什么這種以communication這一概念進行整合的努力一直存在,并且是非常蹩腳的,至今沒有提出一套底層的方法論,而只是在把各個具體領域完全不同的方法論和研究對象作拼貼。我不覺得還有任何一個“站在十字路口上的學科”具有這樣尷尬的境地
    當然,小子才疏學淺,困惑在所難免,希望大家探討~
  •   只要你自己不執(zhí)著于做一個“傳播學(研究)者”,應該就沒什么困惑的吧。你就把“傳播研究”看作是跟“中國研究”類似的東西來看,會不會好過一點。
  •   從現(xiàn)實出發(fā),從一個現(xiàn)實主義和經驗主義的立場出發(fā),我覺得問題比學科更重要,要做有意義的提問和回答,這是重要的。當然不是學科的討論不重要,但也要以為知識進步為旨歸,而不是學術霸權。
  •   有意義的提問和回答,恩,米爾斯說的對,只要能提出好的問題,學科恰恰是束縛性的
  •   原書名直譯是《傳播理論史》,中文怎么把人家的名字給改了?沒有必要啊。我發(fā)現(xiàn)Eric Maigret的Sociologie de la communication et des médias(《傳播與媒介社會學》)也翻譯過來了,但是書名也被改了,成了《傳播理論史:一種社會學的視角》。
  •   2008-08-26 21:03:44 kabaskimy
      段譽的那個神仙姐姐是無崖子的三師妹,跟天山童姥和李秋水是一個級別的。
      段譽不是李秋水的徒弟,這么算的話要段譽是神仙姐姐的徒弟,即王語嫣的外婆
    ---------------------------------------------------------------------------------------------
    玉像是李秋水的妹妹的(但李秋水本人一直認為是自己的像,知道最后李秋水、天山童姥死的時候被天山童姥發(fā)現(xiàn)畫像上不是李秋水,其實是她妹妹)。和無崖子住在那里很長時間的是李秋水。根據(jù)書里描述,李秋水的妹妹貌似不會武功。
  •   王語嫣的外婆 就是 李秋水
    無崖子和李秋水的妹妹從沒在一起過。因為李秋水的妹妹死的早
  •   擦。。。書不用讀了。。。這書評就夠了。。。!
  •   好棒,一直看不懂這個書的結構?,F(xiàn)在終于明白什么是北冥神功。
  •   神書評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