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4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美] 尼古拉斯·A. 巴斯貝恩 頁數(shù):322 字數(shù):275000 譯者:楊傳緯
Tag標簽:無
前言
序言 奧托·貝特曼博士(Dr. Otto Bettmann)滔滔不絕地談了幾小時,詳細地回憶1935 年他怎樣從阿道夫·希特勒的瘋狂魔爪中逃了出來,怎樣在美國建立了新生活,成為現(xiàn)代通訊工具的一位卓越的革新者。已經(jīng)到了中午,該休息一下了。這位92 歲的傳奇人物,幾十年來以“圖片人”著稱的老者清脆地拍拍手掌,高興地說道:“行了,你們一定餓壞了,大家吃點午飯吧?!薄 ∝愄芈┦縿?chuàng)建了一個巨大的影像資料庫,把各種照片供應給書籍設計師、雜志發(fā)行人、報紙編輯、廣告代理商、電視制片人,因此獲得了國際聲譽。他具有多方面的興趣,還非常擅于講述;他寫過不少書談論各種消費品,談起文字的偉大力量更是精彩動聽。他又是技術(shù)高超的音樂家,長于演奏巴赫的作品。我們從他的書房出來時,我請求他為我和我妻子在客廳的小風琴上彈奏點什么。他毫不猶豫地坐到琴鍵前,彈起了巴赫大師的一段美妙的小步舞曲。 后來,在佛羅里達州比奇菲爾德海岸離他家不遠的一家海鮮餐館,貝特曼博士又詳細向我們解釋了他為什么熱愛巴赫(他和巴赫的家鄉(xiāng)同在德國萊比錫):“巴赫總是把我們帶回到起點。我深信,上帝把他派遣到這個世界,是為了在混亂中建立一點兒秩序。貝多芬從來不做這類事情,他出發(fā)以后就飛速地進入了外層空間。巴赫可不一樣,局限在自己創(chuàng)作的樂曲范圍之內(nèi),抓住一個主題不放,一切都在奇妙的秩序之中?!薄 ∥覀冏撕靡粫合碛梦顼?,愉快地用面包屑滿足幾只停在餐館外面的桌上肆無忌憚的燕雀乞食。貝特曼博士又重新拾起剛才放下的話題: “上帝開始創(chuàng)造世界的時候做什么呢?他從混亂中建立秩序。我從巴赫寫的一切里感到這種秩序。他開始一個主題,加以發(fā)展,前后音質(zhì)相同,精神相同。主題向前進,上升變化為各種形式,但總是回到出發(fā)的起點?!薄 ∥遗c奧托·貝特曼相會,觸發(fā)點是1995 年10 月《紐約時報》頭版登載的一篇長文。新聞標題是:“影像檔案被微軟的億萬富翁蓋茨收購”?! ∵@是微軟公司董事局主席威廉·H. 蓋茨三世(William H. Gates Ⅲ)的又一項壯舉。蓋茨是華盛頓州貝爾維的私營科爾比公司所有人,這個公司進行了收購談判,據(jù)說是一項“數(shù)百萬美元的交易”。由于購買了貝特曼的檔案,這個世界上主要的用來運作計算機系統(tǒng)的軟件供應商將獲得充足的原始材料,也變成電子圖像的主要供應商。蓋茨還會增購其他資料。到2000 年,科爾比公司將掌握超過六千萬張圖片。 蓋茨獲得的資料中包括貝特曼檔案庫于1990 年從國際聯(lián)合通訊社和路透社購買的1 150 萬張新聞圖片?!都~約時報》的文章旁邊登載了幾張樣品:棒球大王迪瑪吉奧(Joe DiMaggio)親吻瑪麗蓮·夢露(MarilynMonroe),溫斯頓·丘吉爾(Winston Churchill)亮出他標志性的V 字手勢表示勝利,一只垂耳狗傾聽RCA 留聲機聲音的經(jīng)典圖片。圖片將要經(jīng)過掃描,轉(zhuǎn)變?yōu)閿?shù)字化圖像,在國際互聯(lián)網(wǎng)上供應給各方的商業(yè)客戶?! ≡谶@場大買賣的激動氣氛中,人們對奧托·貝特曼的關(guān)注都很有限。 他是來到美國的猶太移民,20 世紀30 年代就開始創(chuàng)建這項檔案了。上世紀每個時期的大事都對他的生活與世界觀發(fā)生過深刻影響。《紐約時報》 還在不重要的地方刊登了消息的附識,標題是“從一個觀點到1 600 萬張圖像”。文章記述了世界最大的圖片檔案怎樣從一個人的收藏中產(chǎn)生: “收集圖片者奧托·貝特曼生于1903 年,出身于萊比錫的富裕家庭。父親是矯形外科醫(yī)生,把對書籍的熱愛也傳給了兒子。奧托早在十二歲時就在家里的字紙簍中搜尋積累醫(yī)學圖表了?!薄 ‰m然這篇人物介紹寫得很簡短,但貝特曼博士一生的主要經(jīng)歷已經(jīng)很清楚,這正是我在本書里想探討的問題:知識的傳授與保存,信息儲藏方式的巨大變化,更重要的是對閱讀和印刷文字的無比尊重。貝特曼接受過歷史學的陶冶,曾在柏林的普魯士國家美術(shù)圖書館擔任珍本書的保管員。 他首創(chuàng)使用一種新發(fā)明--用35 毫米萊卡照相機來拍攝德國國家藏品里的手稿。國家社會黨掌權(quán)以后,把猶太人從重要崗位上清除下來,他就逃到美國。隨身攜帶兩大旅行袋,里面裝有25 000 張圖像,許多是他自己拍攝的膠卷底片。盡管他一生中拍攝了千萬張圖像,但貝特曼始終堅信書籍在文明社會中占有首要地位。就我而言,《紐約時報》里最好的消息是他還健康地活著,住在佛羅里達,和過去一樣頭腦清楚。我們在電話里互相認識了,幾周以后見面,進行了兩天難忘的交談?! 爸袊擞幸环N說法,認為一畫抵千言,但我并不同意,”他在第二次會晤快結(jié)束時這樣說,“我認為一詞抵千圖。圖片是作為過去的信息來到我們面前的,但是,沒有一幅圖片可以說是我真正所愛、感到滿足的,因為它總是表面的東西,缺少充足的內(nèi)涵,非常膚淺,只有閱讀才使你深入了解這個世界。這就是書籍的力量?!薄 赡甓嘁稽c兒以后,正在我動筆寫這篇序言的那一天,消息從佛羅里達傳來,同樣登在《紐約時報》上,說奧托·貝特曼博士因腎功能衰竭在博卡·拉同醫(yī)院逝世,享年94 歲,還說他是“圖片寶庫”的創(chuàng)建人,“寶庫的資料已滲透了美國文化”。幾星期前,我們還交換過信件,相約在佛羅里達再次見面;他說將“像親人相聚一樣愉快”,令我萬分欣喜。現(xiàn)在會見再也不可能了,但是這位文雅之士在1996 年對我談到巴赫,說他在混亂中建立了秩序,總是不斷回歸到起點,是個藝術(shù)天才……這些話永遠在我心中產(chǎn)生共鳴。 從我的研究工作開始,我就想在愛書人、藏書地以及書籍文化的編年史發(fā)展中尋求某種延續(xù)不斷的東西;歷史畫面當然是不停地變化的,但是它必然要回歸到哲學的本原。我在十五年前就開始這方面的探索,企圖記錄下多少世紀以來人們對于占有和流傳某種事物的熱情:這個事物就叫“書”;我要記錄下人們怎樣千方百計把我們歷史、傳統(tǒng)、文學的碎片保存下來。我研究的第一個成果是《文雅的瘋狂》,主要談的是收藏圖書的激情。在本書中,書被尊奉為一種象征,理查德·德·伯里(Richardde Bury)在《書之愛》(Philobiblon)中稱之為“思想的天賜食糧”;這本書繼續(xù)研究書籍文化的綜合概念,重點講述為書籍文化獻身者的經(jīng)歷與思想--不論他們是圖書館員、讀者、作家、學者、制書人、書商、編目員、保管員、檔案員,還是收藏家;講述書籍在他們生活中的重要意義。 我考察的題目也包括“書是怎樣構(gòu)成的?”不論它是刻字的花崗石板,是刻上楔形文字的烘烤泥板,是紙草手卷,是棕櫚葉上抄寫的文字,是尖筆在羊皮紙上寫的文字,是金屬版面在紙上印出的文字,是激光掃描的光盤,還是把數(shù)據(jù)載入微小芯片上,再用銀幕顯示出來。然而我的注意力總是集中在書籍傳遞知識的作用上。 在大蕭條最嚴酷的日子里,紐約市喋喋不休的市長拉瓜地亞(FiorelloLa Guardia)總愛用一個激動人心的詞語來結(jié)束他星期日晚間的廣播講話,為的是鼓舞聽眾熬過尚未見到曙光的黑夜。這位被人稱為“小花”的市長常用的詞語--“堅忍”與“剛毅”,確實在市民中間敲響了希望的樂音,使這兩個詞成為紐約市公共圖書館門前兩頭石獅子的非正式名稱。 自1911 年起,這兩頭用田納西粉色大理石雕成的獅子就威武地把守在第五大道圖書館的門外。不論它們是向外護衛(wèi)著知識,還是向內(nèi)獵取知識,在我看來,它們的形象都代表著本書的主旨。 我在旅行采訪中積累了寶貴的資料;當我的筆記超過千頁的時候,愈來愈清楚的是,我必須把這些材料寫成兩本書,而不是一本。因此,《堅忍與剛毅》特別關(guān)注我遇到的人物和地點,講述其中無比有趣的故事;下一部著作《文字的輝煌:變化世界里書的永恒》(A Splendor of Letters: ThePermanence of Books in an Impermanent World)則集中討論有關(guān)的問題,并用故事來闡明問題?! ≡娙他溈死#ˋrchibald Macleish)擔任過美國國會圖書館館長?! ?940 年,在他的五年任期內(nèi),他寫道:“書這個詞有兩層含義”,最基本的含義是“由某種物質(zhì)材料構(gòu)成的”制品,然而,更重要的含義則是“一種智力的對象,由各種材料或不用任何材料構(gòu)成,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平衡與結(jié)構(gòu)存在”于人們的心中。麥克利希強調(diào):物質(zhì)的書“不過是一種巧妙的密碼,通過這種密碼,智力的書才能從一個人的心中傳遞到另一個人的心中。智力的書永遠是一種想像的結(jié)構(gòu),它一度懸浮于半牛皮裝幀對開本的十分字版面之上,后來又懸浮于其他的書頁和版面之上,甚至用的是其他語言”。這種想法出現(xiàn)在電腦這個詞進入我們?nèi)粘I钪?,是半個世紀前寫出的,在今天卻顯得更加重要,它指導著我的各項研究工作。比將來的書籍形態(tài)更緊迫的問題,是我們?nèi)绾伪4嬉延械臅?。我們今天面臨著挽救數(shù)百萬冊“易碎書籍”的艱難任務,這些書印在酸性紙上,正在加速腐朽。更艱難的問題是怎樣保證電子數(shù)據(jù)資料長壽,它的產(chǎn)生是我們時代的奇跡,但它比印刷書更不能持久?! ∪绻谶@些書頁里遇見英雄人物,他們就是書的供應者和保管者?! ∩勘葋喸凇侗╋L雨》中說:“剛過去的不過是序曲?!边@句話我曾在《文雅的瘋狂》中多次使用,現(xiàn)在又用在《堅忍與剛毅》中。我不可能訪遍自古以來地球上所有的重要藏書地點,事實上很多地方已不復存在了?! 〉沁x擇幾處許多世紀以來發(fā)揮關(guān)鍵作用的圖書館去訪問致敬,講述那里卓越人物的故事,我還是可以做到的?! 榱瞬殚單墨I資料,我在下列地點做了繁重的工作:哈佛大學懷德納圖書館(Widener Library),波士頓雅典娜神殿圖書館(Boston Athenatum),波士頓公共圖書館(Boston Public Library),馬薩諸塞州沃瑟斯特的圣十字架學院(the College of the Holy Cross)狄南德圖書館(Dinand Library),伍斯特克拉克大學戈達德圖書館(Goddard Library),還有伍斯特的美國古物學會(American Antiquarian Society)。所有這些地方有一個共同特點:常常能發(fā)現(xiàn)意想不到的珍貴寶物。我的研究工作常常得到電腦的協(xié)助,這是十年前無法享受的。雖然現(xiàn)代化的技術(shù)能節(jié)省大量時間,但我的講述總是要求我見到實物和地點,要求我面對面地采訪主要人物。 在我完成寫作計劃的親身體驗中,有一件事最能顯示本書的主旨。這件事發(fā)生在1995 年4 月--我可以把它描述為神靈顯現(xiàn)。那時我正在完成《文雅的瘋狂》寫作中的若干懸而未決的事項。為我修改文字的編輯向我提出一堆問題,我正忙于回答,以便書能按期出版。我需要確證弗蘭克·西季威克(Frank Sidgwick)所編三卷本《佩皮斯圖書館描述書目》(ADescriptive Catalogue of the Pepys Library)中的某一個細節(jié),該書1914年出版于英格蘭。我使用那套書的材料是英國劍橋大學麥格達倫學院佩皮斯圖書館館長盧凱特博士(Dr. Richard Luckett)給我的一張照片,具體說是第二卷的序言,討論1703 年佩皮斯遺囑的附言,那遺囑把歷史上最不尋常的遺贈給了圖書館。我不曾讀到原書,需要從書的版權(quán)頁上獲得更多出版的信息。要做到這一點并不復雜,但是我必須核對一些事實,才能把這個重要版本列入我的參考書目中。哈佛大學的懷德納圖書館過去從來不曾叫我失望,此后也不曾叫我失望,但他們只有佩皮斯書目1825 年版以及1978 年版,沒有1914 年版。我到第二個地方--波士頓公共圖書館尋找,也沒有好運氣。失望之余,我打電話去找在英國的盧凱特博士,他又離開度假去了。最后我決定去波士頓雅典娜神殿圖書館,那是美國的卓越藏書所在地之一,著名的研究型圖書館,始建于1807 年?! ≡谀抢?,我不但在地下藏書庫的一個遙遠書架上找到了那套精美考究的三卷本,而且發(fā)現(xiàn)它還處于原始狀態(tài),書頁沒有裁開,經(jīng)過這么多年,顯然還無人閱讀過。波士頓雅典娜神殿圖書館還沒有使用掃描設備來出借圖書,當我在前臺簽名借這套書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書后借書卡片上是一片空白,證明它還是第一次離開圖書館?!?1 年了。”我搖著頭大聲說,心中既感謝又覺得奇怪。辦理出借手續(xù)的館員,白發(fā)蒼蒼的詹姆斯·菲尼(James P. Feeney)用眼睛瞪著我,問道:“你知道他們?yōu)檎l買的這套書嗎?”他停頓了一下,說:“巴斯貝恩先生,是為你買的?!逼届o地說完以后,他又接著工作去了?! ∷辉f--也用不著說的是:他的前輩把書買來以后擱置了將近一百年,為的就是將來某一天某個人也許需要讀到它。幸運得很,在我之前無人借出此書,并未成為拋棄它的理由。有一陣子,許多別處的圖書館風行縮減庫存空間、緊縮經(jīng)費、改訂規(guī)則,這里卻沒有照辦。仿佛有一只集體的手--拜占庭的阿里斯托芬(Aristophanes of Byzantium),彼特拉克,羅伯特·科頓(Robert Cotton),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Christineof Sweden),托馬斯·杰弗遜,阿瑟·阿方索·索姆貝格(Arthur AlfonsoSchomburg)--每一位世界智慧的暫時保管者都伸出手來,穿過時光的激流漩渦,把這套寶貴的書送到了我的手中。這是一個實現(xiàn)信念的行動?! ∥覀兪撬麄兊睦^承人,對于第三個千禧年的讀者也負有同樣的責任。
內(nèi)容概要
“堅忍”和“剛毅”是紐約公共圖書館門前兩座石獅的名字,在美國經(jīng)濟大蕭條最嚴酷的日子里,紐約市市長拉瓜地亞總會在星期日晚間的廣播里,用這兩個詞來鼓舞市民們熬過一個個黎明前的黑夜,迎接明天的曙光。本書中,無數(shù)的藏書家、書商和圖書館人憑著“堅忍”與“剛毅”,在保存書籍文化的傳承上成就了不朽的功績。
作者巴斯貝恩為我們講述的便是這些“為了書籍的人”,有博德利、貝薩里翁、蒙田、馬基雅維里、哥倫布之子斐迪南,還有藏書三萬冊的翁貝托????、布克獎得主佩內(nèi)洛普?菲茨杰拉德……此外,還有多名從事古舊書和珍本書交易的資深書商。他們愛書、藏書、護書,經(jīng)年不休,矢志不移。對他們來說,書是孩子,是親密愛人,甚至是生命。
作者簡介
尼古拉斯·A. 巴斯貝恩(Nicholas A. Basbanes),1943年生于美國馬薩諸塞州的洛厄爾,曾任海軍軍官、記者和文學編輯,現(xiàn)居馬薩諸塞州的北格拉夫頓。1999年因?qū)懢汀段难诺寞偪瘛芬卉S成為知名專欄作家,被譽為“關(guān)于書之書的權(quán)威作者”。除本書外,其他主要作品有:《文雅的瘋狂》(A Gentle Madness,1999)、《瘋雅書中事》(Among the Gently Mad,2002)、《文字的輝煌》(A Splendor of Letters,2004)、《讀者有其書》(Every Book Its Reader,2005)、《版本及印次》(Editions & Impressions,2007)、《文字的世界》(A World of Letters,2008)、《關(guān)于作者》(About the Author,2010)等。
書籍目錄
致謝
序言
第一部分 序曲
第一章 永恒的生命
第二章 幸運
第二部分 愛書之人
第三章 從瘋狂中返回
第四章 輝煌的不合時宜
第五章 愛書人群像
第六章 獵人和采集人
第七章 許多年
注釋
譯名對照表
編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我生命怎樣開始,無疑將怎樣結(jié)束:在書的圍繞中。我祖父的書房里到處都是書;他禁止給書打掃灰塵,每年只許打掃一次:在10 月學期開始的時候。我雖然還沒學會讀書,但已經(jīng)很尊崇這些直立的石塊,或獨自站得筆直,或互相依靠;有的書像磚一樣堆在書架上,有的書高高地排列成行,像古代的巨石陣。我感到自己家庭的興旺發(fā)達就靠這些書。它們看上去都很相似。我就在這古老、沉重紀念碑圍繞的小天地里玩耍嬉戲。它們看著我走進這個世界,也將看著我離開;它們的永恒保證我的未來將與我的過去同樣靜默安詳?!專枴?薩特(Jean-Paul Sartre),《詞語》 翁貝托· 埃柯(Umberto Eco )住在米蘭風景幽美地區(qū)的一套寬敞住房里,居高臨下可俯瞰具有歷史意義的卡斯特羅· 斯福澤斯科城堡。他搬到這里之前,已經(jīng)被迫再次放棄別處舒適的住所,其原因就是他的書太多了?!暗匕宥伎煲獕核?!”他對我說。這位世界聞名的符號學家、中世紀學家、哲學家、散文家、教育家、文化批評家和三部暢銷小說的作者領220著我參觀他陳設美麗的套房;他和妻子瑞奈特(Renate)被三萬冊圖書圍繞著,所謂“私人藏書”的觀念已經(jīng)不適合眼前令人驚異的景象。他稱為“家”的石面建筑原來是個優(yōu)雅的旅館,地板能承受重壓,天花板非常高,可以安放高達十一層的書架。為了幫助自己到最上層取書,他把幾個活動梯安在鋼制的軌道上,以便不費力氣地在房間里來回移動。他本人在套房后方一個偏僻的小屋里寫作,那里同樣被許多書架包圍著,像奇怪的迷宮。??聢猿纸形伊恳幌聲艿纳疃龋晃液芸炝砍? 英寸,正好是安放一排書的空間。他揚起眉毛強調(diào)說:“不用猜測啦。我絕不在書架上安放兩排書,絕不。我要一眼就看清書名的是什么。所有的書都排成單行?!? ??職g迎我和妻子到他家中談論圖書與寫作的前一天,我們會見了受人仰慕的意大利書商切薩(Carlo Alberto Chiesa )和他和藹的妻子葉蓮娜。切薩向我:“你打算去會見翁貝托· ??聠幔俊蔽覀兡菚r正在享受一頓難忘的米蘭式午餐:通心粉、煎炸小牛肉配鮮嫩薊菜心、極佳的核桃仁蛋糕。我告訴他,約會已安排好了,就在第二天下午。切薩簡明扼要地說:“你見到的場面一定叫你大吃一驚。這個人的周圍全都是書,他把書當糧食,因為其中有知識。” 我把這個評論講給??侣?,問他有何反應,他微笑了一下,聳了聳肩。然后他點頭指向客廳里一個閃光的玻璃陳列柜,里面有十多本珍貴的書籍。它們擺在那里既是為了主人的愉快,也是為了給來訪客人參觀。他的珍本書收藏其中有難得的搖籃本:包括一本完全紅色的《上帝之城》,一本極好的《神曲》。這些書離開周圍的書山書海,單獨擺在一個地方。“我不是那種把圖書關(guān)閉在秘密處所的收藏家。我需要的時候就打開書、使用書。每隔15 天我就按一個專題把一批書選出來放在那個柜子里。你用不著告訴我15天的光照對書不利,我早知道了;行了吧?又怎么樣呢?我可不在乎。” 作為藏書家,他收藏的重點反映了一個學者、教育家和愛探究的知識分子的廣泛興趣。他給自己的藏書起了個名字,表現(xiàn)了他對古物的愛好;他還把這名字寫在我的筆記本上:“符號學、珍品學、精神病學、巫術(shù)、靈魂學圖書室”。他解釋說:符號學講的是科學、象征和“奇特的”語言;研究珍品學是“因為它很奇怪”;研究精神病學是“因為我不收藏嚴肅的科學書”,只收集古老的學問、點金術(shù)以及玄秘的東西;靈魂學按照《牛津英語詞典》的定義,在古代希臘與靈魂的探索有關(guān),在諾斯替派神學中與高級精神存在有關(guān)。在17 、18 世紀英國大學里,靈魂學常與物理學處于對立地位,是形而上學的一種形式,用作一種“靈魂的學說”。這個詞也用來表示早期的醫(yī)學,是值得研究的一個豐富領域?! ∧翘煜挛缭L問埃柯的高潮,是他領著我們參觀他的藏書,還慷慨地允許我們翻閱那些最珍貴的書冊。使我特別感興趣的一本書并沒有包括在他最珍貴的圖書中,是1995 年我們初次會面時他對我談到的一本。他的第三部小說《昨日之島》(The Island of the Day Before)剛在美國出版時,在波士頓召開的這部小說的討論會上,我對他的采訪不可避免地轉(zhuǎn)到他第一部小說《玫瑰的名字》(The Name of the Rose)的寫作過程。那是一部描寫中世紀的偵探小說,以意大利的寺院為背景。小說使??聫牟┞迥醽喆髮W受尊敬的符號學教授變成了國際名人。從那時起,那部小說的各種語言譯本共賣出了900萬冊。小說還改編成電影在全世界放映,由西恩· 康納利(Sean Connery)扮演英勇的偵探巴斯克維爾的威廉(William of Baskerville)。埃柯在《玫瑰的名字》后記一文中說,他在1978 年開始寫這部小說,“受到一種觀念的促動:我仿佛毒死了一位修道士。我覺得一部小說總是由某種觀念產(chǎn)生的,其余的東西不過是增添些血肉而已。觀念往往起源得很早。” 在《玫瑰的名字》的末尾,巴斯克維爾的威廉為一個神秘的死亡事件找到了答案,那是由于“偷竊并占有了一本書”。我們最后得知,謀殺的方法是在一冊亞里士多德《詩學》失傳文本的書頁上巧妙地涂上了毒藥,不謹慎的讀者翻動書頁時用舌頭舔手指,無意中把毒藥吸了進去。巴斯克維爾的威廉在小說中被作者開玩笑地比作福爾摩斯,當他仔細觀察那本有毒的書時,“有些篇頁幾乎已經(jīng)腐爛了,書的頁邊被舔掉了,或者沾上白色的污漬,仿佛是潮濕或時間腐蝕的結(jié)果”。書末的一些篇頁粘在一起,“好似漿糊粘過一樣”?! ∥覀兊谝淮握勗捴?,埃柯解釋說,1990 年他和妻子準備從博洛尼亞搬遷到米蘭,他在舊居的上層書架里發(fā)現(xiàn)一冊亞里士多德《詩學》的16 世紀意大利文譯本?!白鳛橐粋€藏書人,我養(yǎng)成一種習慣,每買一冊書,就寫下它的價錢、篇幅大小和外貌,還記下是否有污痕、蟲蛀,等等。我當時已經(jīng)記不得那本書了,所以就把書打開,里面用鉛筆記下了1000 (1000 里拉),相當于70 美分。我才想起大約在20 年前,我在什么地方花七十美分買了這本書?!? 那時,??聸Q定對這本書作一番描述,于是把書的內(nèi)容仔細考察了一遍。他發(fā)現(xiàn)那位16 世紀的意大利文譯者打算重新恢復《詩學》已失去的第二部。我在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時,寫下‘水漬,大片的污痕,頁邊已經(jīng)缺損,書末的篇頁粘到一起’。這完全和《玫瑰的名字》中的描寫一模一樣。它不是手抄本,是印刷本,但外貌完全一樣,書名也相同。書末的幾頁摸著也惡心,好像放過毒藥一樣。我花了70 美分買了這本書,但是它被污染成這樣,所以我就把它放在一邊,干脆把它忘了?!比欢聦嵣纤耆辉浰?;他已經(jīng)用眼睛把它“拍攝下來”,蓄存在潛意識中,等待將來使用?!?0 年后,我覺得自己為小說編造了一個抄本,事實上只是描述了家中那本丑陋的書?!彼浅i_心地微笑,拍了拍自己的前額,說道:“我一直把它存在這兒呢”?! ∷涯潜緯鴱牡讓訒艹榱顺鰜恚屛易屑氂^察,確實丑陋不堪。雖然如此,它卻在??碌臅恐姓加袠s耀的地位。他說:“有時,被遺忘的書會成為最重要的書。初看一眼,你占有這本書已經(jīng)20 年了,竟沒有讀過它,這事似乎無法解釋??墒悄惆阉蜷_以后,你又覺得對它非常了解,該知道的都知道了。”他漫不經(jīng)心地分析說:“很可能有一種魔力在起作用,你摸過這本書許多遍,便吸取了其中的信息。真正的原因是,你把它移來移去好幾次,又從其他同類題材的書里讀了一些東西,于是你就感到?jīng)]有讀這本書也知道它的內(nèi)容。這種現(xiàn)象在我是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卑?掳涯潜緯呕卦幒?,又取出了另一本“故意制造的”亞里士多德的書,同樣殘破損壞,沾滿了印漬。那是1986 年拍攝電影《玫瑰的名字》所用的道具。??率请娪暗募夹g(shù)顧問,這道具是他獲得的惟一紀念品。 ……
編輯推薦
《為了書籍的人:堅忍與剛毅之1》是一幅書籍文化保存與流傳的巨幅長卷,是一幅愛書人的群像,本書便是講述這些百分百書癡對書籍的占有和流傳所懷有的噴薄熱情。這是一部愛書人文化史,一部藏書家文化史,一部書癡文化史。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