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路分析

出版時間:2010-1  出版社:電子工業(yè)  作者:劉健 編  頁數(shù):348  字數(shù):576000  

內容概要

《電路分析(第2版)》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
本書是依據(jù)教育部頒布的《高等學校工科本科電路分析基礎課程教學基本要求》,并考慮到結合工程實
際的特色而編寫的。主要內容有:電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電阻電路的分析方法、電路的基本定理及應用、動態(tài)電路、正弦穩(wěn)態(tài)電路、三相電路、耦合電感電路、非正弦周期電路、頻率響應與諧振電路、拉氏變換及其應用、二端口網(wǎng)絡及多端元件、非線性電路基礎、電路分析的計算機方法初步、PSpice簡介及應用舉例。
《電路分析(第2版)》可作為高等學校電氣、電子、計算機等專業(yè)本科生教材,也可供有關專業(yè)技術人員參考。本書由劉健主編。

書籍目錄

第1章 電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1.1 實際電路與電路模型
1.1.1 實際電路的功能和特點
1.1.2 電路模型及其意義
1.2 電路的基本物理量
1.2.1 電流及參考方向
1.2.2 電壓及參考極性
1.2.3 電功率
1.3 基爾霍夫定律
1.3.1 基爾霍夫電流定律
1.3.2 基爾霍夫電壓定律
1.4 電路的基本元件及方程
1.4.1 電阻元件
1.4.2 電容元件
1.4.3 電感元件
1.4.4 獨立電壓源
1.4.5 獨立電流源
1.4.6 受控源
1.5 應用——電路模型的建立
習題
第2章 電阻電路的分析方法
2.1 電路的化簡與等效
2.1.1 電阻的串聯(lián)和并聯(lián)
2.1.2 獨立源的串聯(lián)和并聯(lián)
2.1.3 實際電源的兩種模型及其等效變換
2.2 電阻星形連接與三角形連接的等效變換
2.3 等效電路及等效電阻
2.3.1 等效電路及等效電阻的概念
2.3.2 等效電阻的計算
2.4 電路的拓撲圖及電路方程的獨立性
2.4.1 網(wǎng)絡圖論的初步知識
2.4.2 KCL方程的獨立性
2.4.3 KVL方程的獨立性
2.5 支路法
2.6 網(wǎng)孔電流法和回路電流法
2.6.1 網(wǎng)孔電流法
2.6.2 回路電流法
2.7 結點電壓法
2.8 應用——萬用表
習題
第3章 電路定理及應用
3.1 疊加定理和齊性定理
3.1.1 疊加定理
3.1.2 齊性定理
3.2 替代定理
3.3 戴維南定理和諾頓定理
3.3.1 戴維南定理
3.3.2 諾頓定理
3.4 最大功率傳輸定理
3.5 特勒根定理
3.6 互易定理
3.7 對偶原理
3.8 應用——數(shù)一模轉換器
習題
第4章 動態(tài)電路
4.1 動態(tài)電路的基本概念和換路定則
4.1.1 動態(tài)電路的基本概念
4.1.2 換路定則與初始值的確定
4.2 一階電路的分析
4.2.1 RC和RL電路的零輸入響應
4.2.2 RC和RL電路的零狀態(tài)響應
4.2.3 全響應
4.2.4 三要素法
4.3 二階電路的分析
4.3.1 二階電路的零輸入響應
4.3.2 二階電路的零狀態(tài)響應與全響應
4.4 階躍響應與沖激響應
4.4.1 階躍函數(shù)與沖激函數(shù)
4.4.2 階躍響應
4.4.3 沖激響應
4.5 狀態(tài)方程
4.5.1 狀態(tài)與狀態(tài)變量
4.5.2 狀態(tài)方程的建立
4.5.3 輸出方程
4.6 應用——閃光燈及多諧振蕩器
習題
第5章 正弦穩(wěn)態(tài)電路
5.1 正弦量的基本概念
5.1.1 正弦量的三要素
5.1.2 正弦量的有效值
5.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5.2.1 復數(shù)的表示形式及運算
5.2.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5.3 基爾霍夫定律及元件方程的相量形式
5.3.1 基爾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5.3.2 元件方程的相量形式
5.4 阻抗和導納
5.4.1 阻抗的定義
5.4.2 導納的定義
5.4.3 阻抗與導納的關系及等效阻抗
5.5 正弦穩(wěn)態(tài)電路分析
5.5.1 相量法
5.5.2 相量圖
5.6 正弦穩(wěn)態(tài)電路的功率
5.6.1 正弦穩(wěn)態(tài)電路的功率的定義
5.6.2 功率因數(shù)的提高
5.6.3 最大功率傳輸
5.7 應用——家用電器
習題
第6章 三相電路
6.1 三相電路的基本概念
6.2 三相電路的連接
6.3 對稱三相電路的計算
6.4 不對稱三相電路
6.5 三相電路的功率及測量
6.6 應用——三相電路接零保護系統(tǒng)
習題
第7章 耦合電感電路
7.1 互感現(xiàn)象及耦合電感元件
7.1.1 耦合現(xiàn)象
7.1.2 同名端與耦合電感
7.1.3 耦合系數(shù)
7.2 含耦合電感電路
7.2.1 串/并聯(lián)電路
7.2.2 去耦等效電路
7.2.3 含耦合電感電路的分析
第8章 非正弦周期電路
8.1 非正弦周期信號的分解
8.1.1 傅里葉級數(shù)的三角形式
8.1.2 對稱性的應用
8.1.3 頻譜圖
8.2 非正弦周期信號的有效值和平均功率
8.2.1 有效值
8.2.2 平均功率
8.3 非正弦周期電路的穩(wěn)態(tài)分析
8.4 傅里葉級數(shù)的復(指)數(shù)形式
8.5 應用——頻譜分析儀
習題
第9章 頻率響應與諧振電路
9.1 電路的頻率響應
9.1.1 頻率響應特性
9.1.2 RC電路
9.1.3 濾波網(wǎng)絡
9.2 串聯(lián)諧振電路
9.2.1 LC振蕩回路及品質因數(shù)
9.2.2 串聯(lián)諧振
9.2.3 諧振曲線
9.3 并聯(lián)諧振電路
9.3.1 簡單并聯(lián)諧振
9.3.2 源內阻與負載對諧振的影響
9.3.3 雙電感和雙電容并聯(lián)諧振電路
9.3.4 元件損耗對諧振頻率的影響
9.4 耦合諧振電路
9.4.1 部分諧振
9.4.2 全諧振
9.4.3 選頻特性
9.5 應用——收音機調諧電路
習題
第10章 拉氏變換及其應用
10.1 拉氏變換的定義及性質
10.1.1 拉氏變換的定義及收斂域
10.1.2 拉氏變換的基本性質
10.1.3 周期函數(shù)的拉氏變換
10.2 拉氏逆變換
10.3 運算電路模型
10.3.1 電路元件的運算模型
10.3.2 基爾霍夫定律的運算形式
10.4 運算法
10.5 網(wǎng)絡函數(shù)及零、極點分布對響應的影響
10.5.1 網(wǎng)絡函數(shù)與單位沖激響應
10.5.2 網(wǎng)絡函數(shù)的零、極點與時域響應
10.5.3 網(wǎng)絡函數(shù)的零、極點與頻率響應
10.5.4 卷積
10.6 應用——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
習題
第11章 二端口網(wǎng)絡及多端元件
11.1 二端口網(wǎng)絡
11.1.1 網(wǎng)絡參數(shù)與方程
11.1.2 等效電路
11.1.3 各組參數(shù)間的互換
11.2 具有端接的二端口
11.2.1 策動點阻抗
11.2.2 轉移函數(shù)
11.3 二端口網(wǎng)絡的連接
11.3.1 連接方式
11.3.2 連接的有效性
11.4 互易二端口
11.4.1 開路短路阻抗參數(shù)
11.4.2 特性阻抗與傳輸系數(shù)
11.5 含源二端口網(wǎng)絡
11.5.1 端口伏安關系
11.5.2 等效電路
11.6 運算放大器電路
11.6.1 多端元件
11.6.2 運算放大器電路模型
11.6.3 含理想運算放大器電路
11.6.4 RC有源濾波器
11.7 回轉器和負阻抗變換器
11.7.1 回轉器
11.7.2 負阻抗變換器
11.8 應用——晶體三極管小信號放大電路
習題
第12章 非線性電路基礎
12.1 非線性元件
12.1.1 非線性電阻
12.1.2 非線性電容
12.1.3 非線性電感
12.2 非線性電阻電路分析
12.2.1 含一個非線性元件的電路
12.2.2 非線性電阻的串、并聯(lián)
12.2.3 分段線性化
12.2.4 小信號分析法
12.3 含二極管電路
12.3.1 二極管
12.3.2 含理想二極管電路
12.4 非線性動態(tài)電路
12.4.1 電路方程
12.4.2 平衡點
12.4.3 相平面
12.5 應用——整流濾波電路
習題
第13章 電路分析的計算機方法初步
13.1 電路拓撲矩陣及KCL、KVL方程
13.1.1 關聯(lián)矩陣
13.1.2 割集矩陣
13.1.3 回路矩陣
13.1.4 矩陣A、B和Q的關系
13.1.5 關于獨立變量
13.2 結點電壓方程的矩陣形式
13.3 回路電流方程的矩陣形式
13.4 改進的結點法
13.5 直接列寫法
13.6 電路方程的解
13.7 電路分析程序編寫
習題
附錄A PSpice簡介及應用舉例
A.1 PSpice簡介
A.2 PSpice特點
A.3 Pspice應用舉例
習題參考答案
參考文獻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電路分析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條)

 
 

  •   寫的不錯...很好看很好看
  •   有些學校的考研教材,和邱關源的電路比起來講解順序不一樣,語言組織的沒邱關源的好
  •   書側有污澤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