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存在與感性解放

出版時間:2009-5  出版社:劉興章 湖南大學出版社 (2009-05出版)  作者:劉興章  頁數(shù):290  

內(nèi)容概要

  《對馬克思存在論哲學思想的探析:感性存在與感性解放》從根底上系統(tǒng)全面地梳理和研究了馬克思存在論哲學思想。全書共分六個章節(jié),具體內(nèi)容包括理性的張揚與感性的隱退、馬克思的哲學革命、感性存在的維度、感性存在的歷史乖離、感性解放等??晒└鞔髮T盒W鳛榻滩氖褂茫部晒氖孪嚓P工作的人員作為參考用書使用。

作者簡介

劉興章,哲學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1962年出生,湖南桑植入。1986年湖南吉首大學政治系畢業(yè)后留校任教,長期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學和研究。曾先后進修于北京大學和復旦大學哲學系。2005年9月至2008年7月在復旦大學攻讀哲學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為馬克思哲學與現(xiàn)代西方哲學。在國家級、省級學術刊物上發(fā)表學術論文40余篇,其中,多篇被《文化研究》、《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研究》、《新華文摘》、《中國哲學年鑒》全文復印、摘編和收錄。參與和主持國家社科、省社科課題5項,編著和參編教材各1部。

書籍目錄

導言第一章 理性的張揚與感性的隱退一 柏拉圖哲學中人的感性存在之放逐(一)柏拉圖在理性形而上學中的奠基地位(二)柏拉圖哲學思想的基本特點與其時代課題(三)柏拉圖的辯證法中理性的突兀(四)喜劇色彩的對話風格的深刻寓意二 笛卡爾哲學中人的感性存在之懸置(一)笛卡爾哲學的主題及其時代課題(二)“我思故我在”與人的實體化(三)“我思”設定“對象”的原則與知識論哲學路向的開啟三 黑格爾哲學中人的感性存在之異在(一)黑格爾哲學的主題與其時代課題(二)純粹概念的辯證運動和人的生存之遮蔽(三)歷史理性與人是歷史的工具第二章 馬克思的哲學革命一 反理性暴政的暗流涌動(一)帕斯卡爾的“自覺心靈”及其對“虛無”的體驗(二)盧梭的自然主義人性論及其對啟蒙理性的叛逆(三)浪漫主義思潮與“狂飆突進”運動二 費爾巴哈的感性哲學(一)通過闡釋哲學和時代生活的關系批判黑格爾哲學(二)通過重新確立哲學的對象和出發(fā)點批判黑格爾哲學(三)“感性-對象性”的本體論原則(四)感性哲學提示的可能性出路三 “感性活動”原則與存在論哲學思想之奠基(一)對費爾巴哈“感性一對象性”原理的堅定承諾(二)“感性活動”原則之確立(三)感性存在論境域之真正打開第三章 感性存在的維度一 感性存在的自然界(一)感性活動與感性的自然界(對費爾巴哈的批判)(二)感性活動與感性的自然界(對黑格爾的批判)(三)海德格爾對現(xiàn)代自然觀的批判二 感性存在的歷史(一)費爾巴哈對黑格爾歷史觀的批判(二)馬克思對費爾巴哈的批判的批判(三)感性活動的歷史存在論三 感性存在的語言(一)問題的提出(二)海德格爾對傳統(tǒng)語言觀的批判(三)存在論視域下的語言、意識和歷史(四)語言是感性的自然界之存在論內(nèi)涵四 感性意識(一)“感性意識”概念的基本內(nèi)涵(二)馬克思的“感性意識”與海德格爾的“領會”(三)感性意識與自我意識、感性直觀第四章 感性活動的存在論之肯定——感性需要一 傳統(tǒng)哲學對感性需要的貶斥(一)感性需要之于古代和中世紀(二)啟蒙思想家眼中的感性需要(三)康德、黑格爾論感性需要二 費爾巴哈的感性需要論(一)費爾巴哈對“無情欲的理性”的批判(二)感性-對象性原則與感性需要(三)費爾巴哈的感性需要論之缺憾三 作為感性活動之肯定的感性需要(一)惑性-對象性原則之于感性需要如何成為必要(二)感性-對象性的活動原則與感性需要(三)感性需要的歷史活動第五章 感性存在的歷史乖離一 異化勞動與人的現(xiàn)實感性生命(一)思想史上對異化問題的探討(二)馬克思涉及異化問題的大致歷程(三)異化勞動與人的現(xiàn)實感性生命二 貨幣、資本與人的現(xiàn)實感性生命(一)貨幣與人的現(xiàn)實感性生命(二)資本與人的現(xiàn)實感性生命三 意識形態(tài)與人的現(xiàn)實感性生命(一)馬克思涉及意識形態(tài)問題的大致歷程(二)馬克思對意識形態(tài)的分析和批判第六章 感性解放一 感性解放的必要性(一)存在的真理——“生存著地生存”(二)“現(xiàn)實生活的異化”呼喚人的感性解放二 感性解放的路徑(一)現(xiàn)實的共產(chǎn)主義運動(二)異化的揚棄與異化走著同一條道路三 感性解放的狀態(tài)(一)自然界的真正復活(二)人的感覺和特性的徹底解放四 感性解放論的當代回響(兼評“愛欲解放”論)(一)愛欲解放論的哲學立論基礎(二)愛欲解放的途徑(三)愛欲解放的狀態(tài)結(jié)束語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理性的張揚與感性的隱退如果說柏拉圖是理性形而上學的真正濫觴,那么黑格爾就是它的巨大淵藪。作為集大成者,黑格爾以他那嚴密的邏輯結(jié)構和無所不包的龐大體系窮盡了理性形而上學一切之可能。在理性形而上學的漫長征程里,正如我們所見,尤其是在它進入近代后,隨著笛卡爾對主體性原則的確立,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和層面皆為理性原則所規(guī)制;自然僅僅是人的客體和對象,它服從主體的設定和安排;人作為理性的主體,有無限的行動和認識能力。這個時候的理性,成了絕對的價值標準,成了一種統(tǒng)治的邏輯。人自身的存在也一度為這種理性鉗制和牢籠。德國詩人希勒曾不無憤慨地怒罵道,這乃是“理性的暴政”!伴隨理性的這種狂放無羈和暴政,人的整體存在被撕裂,“感性”——這一彰顯人的豐盈完滿的存在的情態(tài),被嚴密地鎖閉和遮蔽。下面,我們分別以柏拉圖、笛卡爾和黑格爾的哲學為代表,追蹤傳統(tǒng)哲學中理性對感性的遮蔽情況。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感性存在與感性解放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大學時的哲學老師!很有風格哦!上課前先合上書本,然后閉上雙眼,雙手合十,然后再口若懸河,一發(fā)不可收拾的向我們宣講哲學智慧!享受啊!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