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為公務員的魯迅

出版時間:2005-8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吳海勇  頁數(shù):276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公務員,習聞而曖昧的名號。自1912年迄1926年,它分明是魯迅的身份標簽。身為公職人員,魯迅之南京,繼而進北京,任教育部僉事,并兼社會教育司第一科科長,消磨了他歸國后的過半光陰。     魯迅為什么要做“官人”,他在教育部辦了哪些重量級的公事,他何以久任不遷,公余時間忙些什么,又是因為什么最終成了“門外漢”?本書力求勾勒魯迅公務員生涯的大勢,搜羅并摶聚相關細節(jié),借此或可增進對魯迅深沉文字乃至人生的解讀。

書籍目錄

緒論:魯迅在1912-1926年第一章 “海歸派”&公務員  歸國后的顛沛經(jīng)歷  何以做了公務員  從南京到北京第二章 公務生涯  在京Office的體檢  初證政界爭斗  日常公務行為  上班制度  關于薪傣第三章 從政優(yōu)勝優(yōu)劣汰紀略  公務才干勤績  晉謁、獎勵及裁員風波  公務資源  沉淪下僚的緣由第四章 上司與同事  年節(jié)歡宴、贈書與送禮  與上司的周旋  同事兼朋友  同事的學養(yǎng)稟賦  友情之考量第五章 并不敷用的公余時間  居所衣食等等  親戚與朋友  輯錄研究  寫作、翻譯及文學社團  授課講學等活動第六章 器質(zhì)性不合時宜  offic惡俗、小人及邪徑敗德  不得已參與的祭孔儀式  去職經(jīng)歷與索薪活動  支持女師大學潮  狀告上司章士釗結(jié)語:走出教育部之后后記主要參考書目

章節(jié)摘錄

書摘初證政界爭斗    政治,身在仕途的魯迅首先是個政治人。正值龍爭虎斗的民國初年,面對袁世凱日趨膨脹的政治野心,想要游離于政治旋渦之外,其可得乎?    在北京,魯迅不期然地遭遇復辟帝制與維護共和這兩條政治路線的激烈比拼。先是教育次長范源濂積極培植私己,組織所謂尚志學會,既而蔡元培等四位同盟會會員聯(lián)名辭總長職。蔡元培去意已定,但仍堅持到臨時教育會議的召開,為年輕的共和國奠定了教育的根本方針政策。魯迅恭逢盛事,同期他還以主講者的身份參加了夏期美術講習會,成為蔡元培美學思想的宣播者,而講習會的盛衰成了政治角逐的晴雨表。初涉政壇不久的魯迅深切領受了黨派之爭給教育部帶來的巨大震蕩,北京的政局給他上了重要的一課。時雨不止,魯迅需要宣泄。    召開臨時教育會議    對于蔡元培先生,魯迅相當敬重。晚清進士、光復會會長、同盟會先驅(qū)、近40歲留德多年,如此傳奇經(jīng)歷已足令人望風景仰,更何況這位前輩還在關鍵時刻拉了魯迅一把,使他得以揖別紹興小天地,進身京師重地。    不過,若著眼于政治,蔡元培不免有些政治幼稚病的痼疾。身處梟雄監(jiān)國的民國初年,蔡元培抑制不住滿腔的理想主義情懷,以為天下定矣,無論在朝與在野、政見如何,各黨各派均當以國家為重。他倡導“教育是應當立在政潮外邊”,“現(xiàn)在是國家教育創(chuàng)制的開始,要撇開個人的偏見、黨派的立場,給教育立一個統(tǒng)一的智慧的百年大計”(《邀源濂任教育部次長的講話》),一心想著謀國以誠,鞠躬盡瘁,為民族復興擘畫一個長遠的人才發(fā)展規(guī)劃。    全國教育會議,因此而籌備召開。    5月8日,教育部電令各省推選教育議員兩名赴京參加臨時教育會議,特別規(guī)定會議代表“以曾受師范教育辦學三年以上者為合格”,會議時間定于7月10日-8月lO日,整整1個月。蔡總長籌開此會的目的有二:一是借此推動全國教育的諸項改革;其二是議定民國時代的教育原則。前實后虛,而后者更具有開國定制的長遠意義。    5月27日,一份翔實周密的“臨時教育會議章程”擬定并公布,會議的籌備工作正緊鑼密鼓地進行。此時魯迅已在北京的教育部辦公3周有余,按照現(xiàn)在通行的辦公常規(guī)推測,召開如此規(guī)模的大會,乃整個部門之大事,便不是某司某科室所能獨任,各司各科均應鼎力相助,不過魯迅好像并沒參與大會的籌備工作。    魯迅進京辦公兩月不到,形勢突變。6月22日,時任教育部總長的蔡元培因為袁世凱擅權(quán),逼走國務總理唐紹儀,預以徐世昌取而代之,與同盟會員宋教仁、王正廷、王寵惠等四總長一起提交辭職書。在等待袁大總統(tǒng)回復期間仍舊主持教育部工作,蔡元培惦念著臨時教育會議,但他深知按照官場潛規(guī)則,他還須費兩次事。7月2日,魯迅《日記》記日:“蔡總長第二次辭職?!敝劣诘谌无o職,蔡總長要等到大會召開之后。    7月lO日,臨時教育會議如期在教育部禮堂召開。這是民國建立以來由官方主辦的第一次全國教育界大會,除各省代表外,教育部部分公職人員也參加了會議,會場上有時能見到魯迅的身影??上h開幕那天魯迅因到夏期講習會演講,未與盛會,他錯過了見證首任教育總長政治風采的良機。好在前一天魯迅參加了臨時教育會茶話會,蔡公已在茶話會上演說了臨時教育會的性質(zhì)。    在大會上,蔡總長所作題為“為全國臨時教育會議之開會詞”的演講,充分表達了一國新任教育長官的理想、信念、思路與策略,為確立民國教育原則提出了基本教育方針。    ——蔡總長張揚了民國教育與君主時代教育的本質(zhì)區(qū)分,強調(diào)應“從受教育者本體上著想”。    ——蔡總長闡述了“五育并舉”的思路。教育民國新民無非五種主義: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公民道德、世界觀、美育,因時勢之需不可偏廢,而同時又強調(diào)“五者以公民道德為中堅”。    ——蔡總長重申了“廢孔分經(jīng)”的主張:停止祭祀孔子,“普通教育廢止讀經(jīng),大學校廢經(jīng)科,而以經(jīng)科分人文科之哲學、史學、文學三門”。    對于蔡元培來說,自己對民國教育的基本構(gòu)想已經(jīng)和盤托出,心愿已了。教育總長不可不辭,政治抗爭義無反顧,出爾反爾則關涉人格問題。就在臨時教育會議召開的那一天,蔡元培等致函新任國務總理陸征祥,聲明即日起不復到參加國務會議,14日起不再到部辦公。    7月14日,蔡元培去職。    教育總長中途下臺,多少影響會議的正常進行。魯迅時而到禮堂旁聽,親眼目睹會場的混亂,與會者互不相讓,無論討論什么議題都要大起爭執(zhí),罵得天昏地暗。有時會場又冷清得出奇,比如8月5日,魯迅“下午赴部聽教育會議員說各地教育狀況,而到者止浙江二人”。    盡管到會議結(jié)束日期大部分提案還沒有得到討論,令蔡元培頗感欣慰的是,會議商定的民國教育大政方針基本未出他的框范。而他的急流勇退更是贏得了社會的普遍贊譽,就這樣蔡元培勝利地淡出了政界。    對教育部這場變故,魯迅無法冷眼參觀。他曾以實際行動贊助蔡總長的思想主張,政壇風云的變幻,魯迅在夏期美術講習會上已親身領受了個中的冷暖。P.45-47

編輯推薦

從32歲到46歲,魯迅一生中的大好時光消磨在北洋政府的官場上。一個知名作家、讀書人為什么要當這個官?他在官場上何以立足?其仕途為何久任不遷?又是因為什么最終使得他成了“門(衙門)外漢”?    本書旁征博引,用原始資料來勾勒出魯迅公務員生涯的整體過程,對其間發(fā)生的一些事件進行了闡述。撥開云霧終見日,全書細膩的細節(jié)描寫,可讓讀者增進對魯迅深沉文字乃至人生的解讀。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時為公務員的魯迅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6條)

 
 

  •   此書很好,研究魯迅的好資料
  •   當公務員的周樹人有時候也是個俗人,作者花了很多功夫,不錯
  •   只有這本沒有塑封,還有點顯舊了
  •   粗糙的翻看了一遍,內(nèi)容還行,知道了一些不知道的事情;版本而言,也還行。
  •   作者的用意是好的,但水平有限。史料方面并沒有什么突破,大體搜集有關回憶魯迅的資料,而且松散不嚴謹,讀者不如直接看許壽裳等人的原文和魯迅自己的文章。令人不滿的是,對于一些很明白的事情,作者卻用一種很膚淺的眼光加以揣度猜測。比如魯迅離開紹興去教育部當官,其原因一是對浙江現(xiàn)狀的不滿,仍是想去別的地方尋找別樣的人們;二是為稻粱謀。作者卻浮泛地說當官乃是光宗耀祖,這實在有些莫名其妙。類似這樣有意無意的猜測之語——甚至算不得猜測,有點想到什么說什么的意思,絲毫不顧及言說對象的實際——書中還是有很多的。另外,作者似乎很想炫耀自己的文采,時不常要用一些較偏的詞語,成語,詩詞,然而有時會用錯,反不如老老實實把話說清楚的好??偠灾@不算是一本關于魯迅的好的參考書。請讀者慎之。關于魯迅,可能許多讀者,尤其是年輕的讀者希望較快的給出一個明確的評價,因此過多地去看這種所謂的研究著作,希圖找到結(jié)論。這樣的做法其實很不可取。還是建議大家首先看魯迅自己的文章著作,細致地讀,不要受偏見的影響,而且要打破自己有時不自覺帶上的偏見,尋找自己心目中的魯迅。盡管得到的是一灣淺水,那也是清澈透底的,總比渾濁不知深淺的,要好的多。如果要進一步豐富魯迅的形象,應選擇魯迅生前交往的人的回憶錄來看,比如許壽裳、周作人、郁達夫、許廣平、馮雪峰、孫伏園、俞芬等等,不同的人對魯迅有不全一樣的看法,這是很有趣的事情。
  •   作者文風很拽似的,理解起來費力,欠點客觀。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