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鼐日記

出版時間:2011-7  出版社: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夏鼐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夏鼐是新中國考古工作的主要指導者和組織者、中國現(xiàn)代考古學的奠基人之一,在國內(nèi)外學術(shù)界享有崇高的聲譽,
榮獲英國學術(shù)院、美國全國科學院等六個外國最高學術(shù)機構(gòu)的榮譽稱號。他的日記始于1931年元旦,止于1985年6月17日突發(fā)腦溢血當天,歷時五十余年。
《夏鼐日記》詳細地記錄了這位學術(shù)大師早年刻苦鉆研、勤奮成長的經(jīng)歷。就讀清華大學時期,他師從陳寅恪、錢穆、雷海宗、蔣廷黻等名師,與吳晗、錢鍾書等被譽為清華園的幾大才子,先治中國近代外交史,后轉(zhuǎn)中國近代經(jīng)濟史,在史學領(lǐng)域已經(jīng)嶄露頭角。留學英國期間,他得到埃及考古學泰斗皮得里等名師的器重,奮力學習古老的埃及象形文字,提出獨到的見解;系統(tǒng)進行古埃及串珠的斷代研究,作出在該課題的研究中至今無人超越的突出貢獻,成為中國第一位卓有貢獻的埃及考古學家。日記對當年的學習情況,乃至每天閱讀的書刊
(讀什么書,多少頁,幾天讀完、共計多少頁),
考試和作業(yè)的題目,論文的寫作過程,都記載得相當詳細。
《夏鼐日記》真實地記錄了他在留學回國之初、抗日戰(zhàn)爭后期的苦難歲月,前往大西北的甘肅地區(qū)考察將近兩年,經(jīng)歷自然和人為的種種艱辛,取得中國史前考古學和歷史考古學上令人刮目相看的卓越成就,從而確立了在中國考古學界的地位。他領(lǐng)導國家考古研究中心機構(gòu)三十余年,主持制定考古研究的長遠規(guī)劃,親臨現(xiàn)場主持和指導重要發(fā)掘。他曾以嫻熟的發(fā)掘技巧第一次成功地剔剝古代木車痕跡;忍著病痛潛入陰暗的北京定陵地宮多日,親手清理萬歷帝后棺內(nèi)的糟朽文物;具體指導長沙馬王堆漢墓、北京琉璃河西周燕國墓地、廣州漢代南越王墓等一系列發(fā)掘。直到去世前幾天,仍然不顧年邁,遠道前往驕陽似火的洛陽附近,視察偃師商城遺址發(fā)掘工地。夏鼐十分重視與相關(guān)科研領(lǐng)域之間的協(xié)作,積極引進現(xiàn)代自然科學方法;他還詳細地審閱上世紀50-70年代幾乎全部重要考古報告和專著的書稿,以及考古學刊物的清樣,注意從學術(shù)上進一步嚴格把關(guān)。凡此在日記中都有記載。這是中國考古學發(fā)展史上一份難得的實錄,學術(shù)價值自不待言。
夏鼐生前的廣泛交往,及于國內(nèi)外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各個方面的專家學者,近距離接觸過許多老一輩的學術(shù)大師。日記中不時記錄這方面的情況,其中有早年聆聽魯迅、章太炎、斯坦因、伯希和、羅素講演的情景,歷史文獻學方面受到陳寅恪的稱贊,考古學方面得到傅斯年、李濟、梁思永,及皮特里、惠勒、柴爾德等的指導,與高本漢討論青銅器真?zhèn)喂糯鷿h語語音,與李約瑟數(shù)十年的密切交往,以及與郭沫若交談文字起源問題,與胡適促膝夜話,等等。夏鼐審閱各方面學者的文稿,閱讀國內(nèi)外新出版的書刊,日記往往留有所作評論。
夏鼐畢生經(jīng)歷國內(nèi)外許多重要的學術(shù)會議,日記對各個會議的參會人員、活動日程、討論情況、參觀項目,多有較詳?shù)挠涊d,例如1947年中央研究院評議會確定首屆院士候選人的會議,1955年中國科學院成立學部委員會的會議,1956年第九屆歐洲青年漢學家會議,等等。因而他的日記對于整個中國現(xiàn)代學術(shù)史的研究,也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夏鼐的足跡遍及國內(nèi)大部分省區(qū),出訪過十多個國家。日記既記載許多鮮為人知的文壇掌故,又記載了各地的名勝古跡、風土人情。他常如實地記錄國內(nèi)外學術(shù)考察中所見古代遺址、墓葬和出土文物的具體情況,詳細抄錄其中的牌匾和碑刻文字。日記對不同時期國內(nèi)外的社會新聞(例如:親歷“九一八”后清華同學愛國活動,“一二八”后憑吊淞滬戰(zhàn)場,英皇喬治五世喪葬與愛德華八世退位,日寇侵入溫州時的搶掠,嘉陵江上遭遇匪劫等),乃至市場物價,都有所記載。甚至參加周恩來總理接待美國尼克松總統(tǒng)等國宴,還將宴會上的萊單抄錄下來。《夏鼐日記》記錄的這類人和事,不僅內(nèi)容十分豐富,文筆也很生動,并且不時錄入本人和友好的一些詩作。這也有可貴的閱讀價值。

作者簡介

夏鼐,字作銘,浙江溫州人。1934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歷史系。1935年至1939年留學英國倫敦大學考古學院,后獲博士學位。1941年回國后,曾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員等職。1950年起。任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所長,哲學社會科學部學部委員等職。1982年后,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兼考古所名譽所長。又任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國家文物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榮獲英國學術(shù)院、美國全國科學院等外國最高學術(shù)機構(gòu)授予的通訊院士(外籍院士)榮譽稱號。1959年加人中國共產(chǎn)黨。當選為第二至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他是新中國考古工作的主要指導者和組織者,對中國考古學的全面發(fā)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書籍目錄

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出版說明
《夏鼐日記》整理說明
夏鼐先年傳略
編輯凡例
卷一
家世與少年時代
上海的三年(1927—1930)
1930年日記片斷
1931年
1932年
1933年
1934年
1935年
補錄
卷二
1936年
1937年
1938年
1939年
1940年
1941年
卷三
1942年
1943年
1944年
1945年
卷四
1946年
1947年
1948年
1949年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卷五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1957年
1958年
卷六
1959年
1960年
1961年
1962年
1963年
卷七
1964年
1965年
1966年
1967年
1968年
1969年
1970年
1971年
1972年
1973年
1974年
1975年
卷八
1976年
1977年
1978年
1979年
1980年
卷九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1985年
卷十
年平事跡年表
交往人物索引
主要親屬一覽
編校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插圖:閱書:曹谷冰《蘇俄視察記)余頁。上午9時偕鄭重君去見生物系主任,適值陳楨不在辦公室,只好回來。一路再行盤算,理科的功課當然比文科切實,但轉(zhuǎn)生物系的問題很復雜:第一點不知道系主任答應否?第二點教務長答應與否?這二點中有一發(fā)生困難便完了,對于教務長已經(jīng)麻煩他好幾次了,現(xiàn)在又改他系似難啟齒,陳楨處又非星期一莫辦。這兩天工夫又在黑暗苦悶中,縱使能成功,這一星期的功課多須補習覺得討厭否?平時實驗做報告這樣多覺得厭倦否?家庭態(tài)度能贊同否?對于生物的解剖將加以阻止否?和大自然久無接觸,現(xiàn)在突拋棄已成習慣的蠹蟲生涯,再去追逐自然界的觀察與敘述是否合算?等等問題又紛集。由生物館回宿舍時遇到張子高,問我注冊已完否?只好答著立刻辦理。先至二系主任處簽字選課,注冊事只好留到星期一再辦。9月20日星期日今日進城,偕同二王先至東安市場買了幾本書,即在東安市場用午餐。因為想運動練身又買了網(wǎng)球拍。再至商務印書館、北新書局,因身邊所帶的錢有限,未曾購書。旋即呼車返校。晚間在王栻房中及黃萬杰房中談談,又消費掉一個晚上。今日仍舊沒有讀書,這幾天不知怎的,總是心神不寧,不能靜坐讀書,雖在日記簿上寫著“讀書,讀書”,而實際上仍不能行,恰像嗜賭者Et111聲聲說戒賭,一看見牌又眼紅了,指癢得不可當,于是只好立誓這次暫破了戒,下趟誓不再來。鼐!你這10天到底干得什么事呢!這種糊里糊涂將光陰蹉跎過去,連一點書也沒有讀,你也覺得對得起自己嗎?

編輯推薦

《夏鼐日記(套裝共10冊)》是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夏鼐日記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40條)

 
 

  •   夏鼐先生是中國考古學的創(chuàng)始人與奠基人之一,生前曾任中國社科院考古所所長。這個地位使得夏先生能夠接觸到許多那個年代旁人無法觸及的資源,再加上倫敦大學的留洋背景,最終成就了他在中國考古學界的權(quán)威地位。夏鼐先生的日記從他青年時開始,一直記載到他去世的那一天。雖然文革十年使日記產(chǎn)生了些許中斷。這部長篇日記也成為了最翔實的歷史見證。從中可以窺視不同時期中國的某個側(cè)面,也可以了解最為真實的學術(shù)史??傊?,這部日記的出版必將會一起新的一波學術(shù)史研究浪潮。
  •   這本日記不僅可以了解一代考古學大家夏鼐先生的工作和生活,同時也能了解那個年代黃金一代考古先輩的生活學術(shù)歷程,從而展現(xiàn)不一樣的先輩考古學家的另一面
  •   夏鼐先生是中國考古學和歷史學的大家,日記中涉及諸多學術(shù)和人事細節(jié),對我們研究20世紀中國史學的發(fā)展極有幫助。
  •   有些人寫書是為了職稱、年度成果等等原因。而《夏鼐日記》是社科考古大家、七國院士多年積累的結(jié)晶!
  •   現(xiàn)當代學人的日記中,這是很重要的一部,書中披露了很多珍貴的資料,閱讀中。
  •   一代大師的日記,非常好。趁活動拿下。學者的日記,平實,扎實,一輩子做學問,境界很高,表示敬意。
  •   那一代考古人,那些前輩們,敬仰夏先生!
  •   研究學術(shù)史與近現(xiàn)代史的重要著作,很有價值
  •   書中大部分是尊重原文,讀來甚是有趣
  •   從這部書中可以看出,夏先生學貫中西,不立幫派,令人感動
  •   已讀5冊,稍有校對錯誤
  •   這套書寫的蠻不錯的,可以了解大師的心路歷程
  •   半價買的,還是偏貴,不是我不知足。這么好的書,應該低價出售,讓更多人共閱受益。最不該的是:以夏先生為賣點,大賺廣大尊敬夏先生道德學問的讀者的銀子。
  •   買了兩套,一套自己買的,還沒看。同學開始看了,覺得蠻好
  •   這么好的書,怎么賣到現(xiàn)在,內(nèi)容極好,非常有意思。對折減一百拿下,物超所值。
  •   收到書了,很大的一箱,需要好好拜讀一下
  •   很喜歡,值得看,值得收藏
  •   py
  •   絕對好書,值得品讀!
  •   好書,抓緊買啊
  •   這是我繼《吳宓日記》后買的第二部大部頭學者日記,包裝印刷都還不錯,搞活動的時候260買的,物超所值,內(nèi)容嘛還沒細看,但也是幾十年連續(xù)的紀錄,也許和吳宓的區(qū)別是夏鼐屬于體制內(nèi)的學者。
  •   作者的治學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
  •   由于印數(shù)有限,所以早早買了,從當當購買,倒是省了不少。
  •   那會兒的文人,才是真正的文人~~~
    一共10本,很不錯~~~值得收藏與慢慢看~~~
  •   夏鼐喜歡打橋牌,但時追悔浪費時間。
  •   或許是期望太高,翻看了一下有些失望。內(nèi)容很平淡,很多地方像是流水賬。
  •   全書共10卷(正文9卷,附錄1卷),440余萬字,關(guān)于此書,有宋廣波先生《從<日記>看夏鼐的學術(shù)人生》可供參考,重復者不贅。此書收夏鼐先生從1931-1985辭世前兩日,50余年間所作日記,除文革初期外,幾乎從未間斷。我們也可順著夏先生的經(jīng)歷,一窺中國現(xiàn)代考古史的發(fā)展軌跡。根據(jù)日記的內(nèi)容,差不多可將夏先生的學術(shù)經(jīng)歷,以每10年做一階段:30年代,是在中外高等學府求學的時期,40年代,是輾轉(zhuǎn)流徙在德日法西斯鐵蹄之下和國共內(nèi)戰(zhàn)罅隙中,在西南、西北開展國內(nèi)田野考古的時期,期間一度代傅斯年先生長中研院史語所,最終排除阻力,留在大陸。50年代,充斥著政治學習和運動,以及自己和夫人的病。到文革,這些政治運動發(fā)展到頂峰,象他這樣被有意無意眷顧的學術(shù)權(quán)威,終于再也不能獨完,落得戴高帽子游街和下放河南農(nóng)村勞動。70年代初,他因夫人獨自在京,經(jīng)常發(fā)病無人照顧,獲恩準解放,就此重登官方學術(shù)殿堂,多次出國訪問,到80年代初,更因社科院新發(fā)表的院長副院長,在國際上無藉藉名,他和錢鐘書先生一起,被清華老同學胡喬木勸駕掛名社科院副院長。改革開放之初,面對洶洶而來的破壞性建設(shè)和走私文物之風,他不惜年邁之軀,為文物立法工作奔走,終于促成《文物保護法》的出臺。書中值得一記的地方很多,如夏鼐與曾昭燏早在留學倫敦時即同時在葉茲教授門下,1936年11月8日,有“赴曾昭燏君處”的記...載,次日即有“將昨日的事,細加思索,越發(fā)覺得自己的猜想不錯。我自己不足惜,只是其間牽系的關(guān)系太麻煩,只好‘還君明珠雙淚墮’而已”。此時夏“使君有婦”,曾女則終身未嫁,后曾在李莊與夏鼐共事,做到南京博物院籌備處的總干事,解放后任南京博物院院長,與夏鼐有“南曾北夏”之稱。1965年1月18日,日記中說“曾昭燏院長于12月22日在靈谷寺跳塔自殺,口袋中有遺書,說古物運臺,自己有責任;隱匿湖南家中的地契,對于家庭成員中不滿,實則這些事都已向組織交代過,自去年5月間入丁山醫(yī)院療養(yǎng),領(lǐng)導上很照顧,此次當由于神經(jīng)錯亂,自絕于人民?!钡踉幍氖?,20年后的1984年,另一南博院長姚遷,也因含冤而自縊身亡。學界的斗爭,即使在“革命”以外的歲月仍如此,令人不寒而栗。其次,對于“經(jīng)濟困難時期”的國宴菜譜,在卷六中顯得很突出:在1959年6月20日、30日,日記中出現(xiàn)“所中傳達報告關(guān)于經(jīng)濟生活(市場副食品等供應緊張)”、“赴中南海懷仁堂,聽劉仁同志報告關(guān)于市場供應緊張的原因即措施”,之后即陷入漫長的饑餓歲月。即使在他這樣的高知家庭,來客就餐后也會主動留下糧票。就在此后數(shù)年,他參加國宴后,會不知不覺地記錄下“今日宴會,菜單如下”的日記。不過令人咋舌的是,1959年國慶宴會,“共479席之多,除冷盤、水果、點心之外,只有兩熱盤,麻菰雞塊和四鮮(魚圓、鮑魚、牛筋、火腿?。?。因為席桌過多,無法多做熱盤也”。不知是為了在“赫魯曉夫同志”面前顯示我華仍富有呢,還是為吃不飽飯的高官和高級統(tǒng)戰(zhàn)對象有一個攝取營養(yǎng)的機會?我們不知道。僅僅1個多月后,11月5日,“周總理宴請到會代表,連同陪客,達7000人左右,每桌11人,國宴廳樓下670余桌,側(cè)樓上還擺了幾十桌,周總理致辭,各代表團的團長集中在前6桌,各桌分別敬酒,場面極為壯觀。菜以冷盤為主,每桌上熱菜一道,7時始散?!比绱耸r直到1963年國慶招待會,仍然“外賓特多,達1700人以上,席位在2區(qū)144席。”中間1961年4月,仍有“周總理為老撾首相富馬親王訪華的國宴,共百來席,我是63席,......今天宴席是魚翅席,菜單是......”的記錄。設(shè)想如果當時夏老帶著手機,會不會拍下盛況,在自己微博上曬呢? 閱讀更多 ›
  •   挺好的,學術(shù)青年們應該讀一讀。
  •   夏鼐是一位著名的考古學專家,董作賓、李濟的學生輩人物,他的日記,也是一部中國考古史進的展示。
  •   物流服務很好。書的卷名的太不清楚,查找不方便。
  •   這套書不錯,對研究夏鼐先生及中國近現(xiàn)代史都很有價值。
  •   等待久矣
  •   很是欣慰
  •   經(jīng)典之著
  •   有內(nèi)容,就是買虧了
  •   必備之史料
  •   史料淵藪
  •   有一部日記出版了
  •   書是好書,但書的裝飾還有待改進
  •   非常好!很好!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