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面孔

出版時間:2011-10  出版社: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總社有限公司  作者:史飛翔  頁數(shù):200  
Tag標簽:無  

前言

文化,學術命運的憂患——序《歷史的面孔》    史飛翔是學習外語出身的,卻偏愛散文寫作。初出道的他可能走過回憶童年、懷念父母之愛、記往昔人和事的創(chuàng)作路子。但這個時間很短,他就走上了文化散文的寫作路子。寫自己讀書的心得體會,探究從孔、孟圣賢到清末民初學人的行狀、學問、關懷、精神,寄托自己的學問志向、人格理想,光大中國優(yōu)秀的人文、學術傳統(tǒng)。雖然難免有摘抄書報、一事一言、一思一議的簡單和學術根底的不牢靠,但這種學問和言論的文化傾向對他這一類跡近于“80后”的青年寫作者來說,卻有使人眼前一亮的感覺。這亮點,就是一心向學、常讀書、多思考、勤筆耕,脫離了他的許多同齡人常有的對物質享受、權力金錢、鉤心斗角等十分熱衷的低級趣味。    人非生而知之者,只有讀書學習,才能提升自己的學問修養(yǎng)、人格品位、文化境界,才能憑一技、一術之長,立足于競爭激烈的社會之中。即使是從政入仕、經(jīng)商濟世,也不能離開這樣一個人生的門徑和支點?!吧赢斎缡凤w翔”,此年近古稀的筆者,在讀了他的文章,了解他的人格品行之后的感慨和嘉許。這是我的俗,是我的偏執(zhí),也是我最想對當今的青年學子說的話。在這個價值觀混亂的社會,只想憑自己的知識、技能生存的青年就是好青年,如果還想到于讀書學習中修養(yǎng)自己的人格,并以自己的善心、良行影響周圍的環(huán)境和人心,他就是優(yōu)秀的青年、有為的青年,也必將是前途最光明的青年。    《歷史的面孔》一書中可以稱之為讀書筆記的文章,是傳達了史飛翔最新的讀書感受、最近的思想成果的學術文化隨筆。它們所涉及的不僅是這些人物的命運經(jīng)歷、婚姻愛情、性格品性、人格風范,還有他們的學術品德、治學方式。有的文章還涉及了他們與當時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的沖突和斗爭,提出了文化及學術人如何安身立命的問題,這不僅在當時,即使在當今社會都是十分重要的大問題。盡管這些問題歷來就有,也被許多前賢所關注過,但卻于當今的文化、學術生態(tài)最為迫切,最當緊要。舉目‘四顧,種種令人痛心疾首的學術、文化亂象,影響的已不是一時的學術得失,而是中國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未來安放處。飛翔肯定也一定是有感而發(fā),而不僅僅是舞文弄墨?!爸艺咧^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心有所憂的問題化之為文章,才是能引發(fā)共鳴、啟發(fā)思考的好文章。我為飛翔之進步、漸入文章之堂奧而高興。誠所謂積累漸豐、思考漸闊者也。    歷史與社會,時代與現(xiàn)實,是一定文化精神狀態(tài)產(chǎn)生的基礎,然而文化學術又以一種氣魄、神韻、思想、精神影響著這個時代和它的未來。所以文化人的困惑與尷尬,也常常是這個時代的困惑和尷尬;文化人的命運,也常常是文化的命運。這或許正是我們由飛翔文章所應該引發(fā)的聯(lián)想,喚起的責任。    (作者系著名評論家、茅盾文學獎評委)

內容概要

本書包含了英雄的悲歌,圣哲的智慧,隱士的哲學,智者的憂思四輯內容,以凝練的文字、詳實的史料、全新的視角闡釋了眾多歷史人物的命運及其思想內涵。是一部學術性與趣味性兼具的大眾讀物。從中可了解到正史中所不載的別樣歷史,領略傳奇人物對人對事的另一番態(tài)度。

作者簡介

史飛翔,青年學者,散文作家。1977年生,陜西乾縣人。1994年開始發(fā)表作品,文章散見多種報刊,并被《讀者》、《青年文摘》、《書摘》、《雜文選刊》等知名雜志轉載。有多篇作品入選《大學語文》、《高中語文閱讀欣賞》等大中小學教材。出版散文隨筆集5部,曾獲“世界華文成就獎”。近年來致力于民國時期學人研究。系中華孔子學會、中國散文學會、陜西省作家協(xié)會、陜西省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等多家文學、學術團體理事或會員。

書籍目錄

第一輯 英雄的悲歌?
項羽為何會失???
劉邦的成功之謎
友情的背叛:孫臏與龐涓
吳起:殺妻求將
長孫皇后:紅顏未必是禍水
房玄齡:讀書人的悲哀
李斯的人生哲學
韓信為何會造反?
從韓信之死考察劉邦、蕭何之關系
李廣為何難封?
審視蘇武
張良的智慧
嵇康因何被處死?
王勃是被嚇死的嗎?
入世不徹底,出世不甘心:陶淵明的悲劇人生
陶淵明與《閑情賦》
蘇東坡:一蓑煙雨任平生
司馬遷與漢武帝
鄭板橋的“難得糊涂”
袁枚散書
袁枚等死
第二輯 圣哲的智慧
孔子為什么會講“唯女子與小人難養(yǎng)也”??
食、色,性也:孔子的婚姻
孔子的人生感悟
孔子的晚年
孔子與老子
第三輯 隱士的哲學
中國歷史上的隱士
中國歷史上的隱士小團體
評《中國隱士與中國文化》
中西方隱士之比較
隱士的哲學
隱士的境界
隱士的讀書生活
隱士的變態(tài)行為
終南山的隱士
終南山為何多隱士?
苦瓜和尚
鳩摩羅什與佛馱跋陀羅
道心不與俗心同
第四輯 智者的憂思
文人的面孔
文人的絕命詞
歷史名流的真面目
天才與瘋子
天才的歸宿
天才為何多薄命?
哲學家的婚姻與愛情
藝術家的良知
學人的氣節(jié)
大師的硬度
有趣的墓志銘
中國歷史上的怪異行為
看大師如何成功
傳統(tǒng)文化中的人生智慧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我注意到這樣一種現(xiàn)象或者說是事實:歷史上大凡有點成就的藝術家,他們大多在身體上或是心智上有些問題。作曲需要敏銳的聽力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是貝多芬和斯美塔那這兩位偉大的音樂家卻都是聾子。我想象不出一個連聲音都無法聽到的人是怎樣作曲的。當全世界的人都沉醉于第九交響樂曲的時候,唯獨貝多芬自己聽不到自己作的曲子。音樂大師舒曼患有嚴重的精神分裂癥,他曾不止一次地企圖跳萊茵河自殺。那個因為創(chuàng)作出不朽之作《二泉映月》而被譽為是“20世紀最偉大的民族音樂家”的阿炳竟然是個瞎子。同樣,作為偉大畫家的凡.高因為患有一種間歇性小葉癲癇癥,需要用洋地黃來治療,而洋地黃會引起視覺發(fā)黃。這也許就是凡。高的作品很多都是黃色基調的原因。莫奈有嚴重的白內障疾病,這種眼疾的逐漸擴散使大師的畫作越來越混沌,越來越模糊,他無法分辨藍色和紫色,而他做完白內障手術之后,在他的水彩百合系列中有著溫柔、豐富的藍色和紫色。俄羅斯偉大的文學家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終生都未能逃脫癲癇的厄運。英國意識流小說家伍爾夫的文學史可以說與其癲狂的精神折磨息息相關。海明威、川端康成則長期困于精神抑郁的魔窟里。名噪世界的猶太籍精神病醫(yī)生弗洛伊德的生平更是一個天才與疾病的極好案例。他3歲時從捷克遷往德國,在路上因火車的瓦斯燈光而聯(lián)想到“人的靈魂”,從此患上了妄想癥和神經(jīng)衰弱癥。這種病折磨了他半輩子,直到他發(fā)明了“精神分析法”之后,才用自我分析予以治療。據(jù)說,拜倫、濟慈、肖邦、史蒂文森、勞倫斯、梭羅、卡夫卡等知名的藝術家都患有肺結核……以上這些事例表明人類疾病與藝術似乎有著不可思議的聯(lián)系。長期患病導致一些人選擇了通過藝術來表達情緒,或者說是通過藝術來補償自身的身體缺陷,克服自卑。生理的疾病逐漸衍生成一種精神疾病,天才是一種精神病。到底是疾病產(chǎn)生了天才,還是天才產(chǎn)生了疾???哲人說,生命是殘缺的藝術。我的認識是:大凡藝術家天生都是殘缺的。藝術只能安撫后人卻不能安撫藝術家自己。身體有殘缺的藝術家,他們的靈感更豐富,作品更震撼人心。天才無與倫比的想象力是一種消耗巨大的人生運動,其付出的代價自然可觀。對于敏感的天才而言,在百無聊賴的苦悶中,在無計可施的煩惱中,在找不到解救之路的昏暗中,想象之火從地下蓬勃突發(fā),哥白尼的曰心說、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凡.高的《向曰葵》……無一不是在想象之火的燃燒中達到了各自的極致!這種超脫現(xiàn)實、不計一切的想象力的過度馳騁,所帶來的直接后果是神經(jīng)衰弱、精神抑郁以及各種各樣的身心疾病。

后記

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人稱“西楚霸王”。他驍勇善戰(zhàn),力挽狂瀾。然而就是這樣的一個大英雄,卻在那場“楚漢相爭”中落了個烏江自刎的下場,實實讓人扼腕嘆息。后人在總結這段歷史時,往往將它歸咎于劉、項二人的個人素質。說什么劉邦足智多謀,富有遠見,胸懷開闊,禮賢下士;說項羽優(yōu)柔寡斷,剛愎自用,缺乏遠見,不能聽取他人意見等等。事情果真是那樣么?    巨鹿之戰(zhàn)前夕,各路抗秦之師云集,但諸侯軍莫不畏秦,無一敢解巨鹿之圍,就連“名冠諸侯”的楚軍上將軍宋義也是“飲酒高會”,至安陽裹足不前。在這十萬火急的關鍵時刻,項羽“即其帳中斬宋義頭”,后又破釜沉舟,燒掉營房,血戰(zhàn)秦軍??梢?,項羽并非優(yōu)柔寡斷。    在那場著名的鴻門宴中,項羽要取劉邦人頭,易如反掌。但他卻一而再,再而三地錯失良機。難道是項羽不明白這其中的利害關系么?非也!項羽之所以會失敗,當然并非他自己所說的“此天之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而恰恰在于他自身,在于他自身與生俱來的那種性格稟賦。具體說就是一種源自人的天性的、善的成分。有道是“仕宦中無骨人”。政治斗爭是殘酷的,也是無情的。因此,政客們往往是絕七情、滅人欲。項羽說到底還是情面軟,有同情心,下不了手。鴻門宴上,劉邦處處示弱、口口稱臣,這就使項羽產(chǎn)生了惻隱之心、悲憫之心。劉邦恰恰是利用了項羽人性中那種善的成分。此其一。    項羽是一個重義輕利且極重感情的人。對于做人這無疑是正確的,但對于從政則顯然不合時宜。譬如,鴻門宴中,樊噲手持兵器闖人帳中。項羽卻說:“壯士!”并賜酒肉。這充分說明了項羽是一個重義氣講交情的人。即使是在“身被十余創(chuàng)”,命在旦夕的時刻,還對漢騎司馬呂馬童說:“若非吾故人乎?”“吾聞漢購我頭千斤,邑萬戶,吾為若德?!蹦俗载?。到死都不忘成全朋友。此其二。    項羽率性而為,缺乏政治素養(yǎng)。項羽是一個性情中人。他愛憎分明,喜怒形于色,口無遮攔,率性而為。這從他少年時見秦始皇出巡日“彼可取而代也”,可見端倪。再譬如,在對待女人這個問題上,項羽霸王別姬,一曲“虞兮虞兮奈若何”催人淚下,千古流傳??梢婍椨鸫_是一個熱血男兒。劉邦天生貪財好色,行軍中沒少干“摟草打兔子”的勾當。但他在攻下咸陽后竟能“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這說明劉邦有很強的自控能力,能為更大的利益而暫時抑制自己的欲望。這樣的人是很厲害的,當然也是很可怕的。與劉邦的老謀深算相比,項羽有時候近乎天真。譬如,他在意識到對權利的追求是以百姓的生命和痛苦為代價的時候,就向劉邦建議:“天下匈匈數(shù)歲者,徒以吾兩人耳。愿與漢王挑戰(zhàn),決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為也!”此其三。    最后,項羽還是一個過分看重面子、有著強烈虛榮心的人。即使在滿身是傷、命在旦夕的時刻,他還不忘對屬下說句:“你看我干的怎么樣?”讀到此處,我?guī)缀跻錅I了!這讓我想起了死前不忘整冠的孔子的弟子子路。公元前480年,衛(wèi)國政變,子路為護主英勇就義。根據(jù)史書記載,當時的情況是這樣的:子路自知難免一死,心想大丈夫死也要死得豪壯,于是便把劍往地下一扔,然后不慌不忙地撿起被敵軍掀倒在地的帽子,用手指彈去灰塵,端正地戴到頭上,又系好帶子。大聲說:“君子死,冠不免。三軍可以奪帥,匹夫不可奪志!”這時敵軍蜂擁而上,舉刀亂砍,子路頓時被剁成了肉醬。    另外,當烏江亭長把船靠在岸邊,苦勸項羽登船回江東,以圖東山再起時,項羽卻說:“天之亡我,我何渡為!”遂婉言謝絕。如果說項羽當時采納了烏江亭長的建議,不是沒有機會的??梢哉f項羽是心甘情愿,自動退出這場角逐,退出歷史舞臺的。他寧愿選擇死亡,以此來結束災難,也不愿卷土重來,扭轉戰(zhàn)局。這讓我們再次看到了項羽身上閃爍著的人性的光輝。    項羽的失敗完全是由他個人的悲劇性格以及他身上的那種善的成分造成的。與那個連父親的肉都要分一杯的陰險奸詐的劉邦相比,項羽的失敗是注定的,是不可避免的?!爸两袼柬椨穑豢线^江東”,歷史從來就是勝者王侯敗者寇。項羽是失去了做皇帝的機會,但他卻贏得了世人的敬仰。做皇帝又能如何呢?P3-5

編輯推薦

《歷史的面孔》由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總社有限公司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歷史的面孔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5條)

 
 

  •   散文與歷史結合,這種形式讓人賞心悅目。。。
  •   回味歷史
  •   嚴肅地來說,這本書不算是對歷史的研究性著作,如作者而言,這算不得一本理性的著作,應該說把散文與歷史結合而成的散文性歷史,或者稱之為學者散文。因為散文不再是空洞無物的感懷,而是對于歷史上人和事的由衷抒發(fā)和個人觀點的表達。

    書不厚,對于歷史的好奇心,在作者優(yōu)美的文筆渲染下,讀起來頗有趣味。這本書讓我想起前不久看的聶作平寫的《歷史的B面》,兩本書的相通之處是,都算是對歷史的新解,用我們今人的視角和語言習慣以及思維方式,對歷史上的人物和事件進行了深刻分析,提出了獨到見解。比如文中對于孔子“唯女子與小人難養(yǎng)也”的解讀。文中的一大亮點是對中國隱士文化的全面細致的分析和研究,這是我第一次全面接觸,作者以論著的形式先后闡述了不同時期中國的隱士文化的興起和衰落、隱士形成的原因、隱士的小團體等,讓人耳目一新。

    說到歷史,其實無非一種真實。只是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歷史的真實不容我們去質疑,但我們可以去研究和挖掘歷史上未被證實的事件,我們可以去懷疑我們認為值得懷疑的歷史。書分四輯,分別對歷史上的英雄、圣哲先賢、隱士和智者進行了研究和分析。作者夾敘夾議,三言兩語就道出了歷史上英雄結局的悲哀,圣哲普世的情懷,隱士出世入世的無奈和智者們對時代的憂思。

    時勢造英雄是對的,但盛世逐英雄的結局似乎又驗證了“狡兔死,走狗烹”的悲劇,歷朝歷代,只要稍有不慎,英雄人物最終的結局可想而知,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給后世留下一段段悲壯的故事。這其中自然免不了小人的趨炎附勢,使奸耍詐。可以說,歷史上如果沒有小人,或許會是一片生平。對于歷史上的小人,作者沒有談及,或者這也是一個不錯的課題。

    對于隱士,我一直是持敬佩和向往態(tài)度的,如書中所說,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避世的心里。有的是鴕鳥,遇到事情就像躲起來,這自然是怕事引起的消極避世;有的是看破紅塵遁入空門,看清了世事繁雜和人情冷暖后,終于學會了放下,進而產(chǎn)生出世之心;有的是懷才不遇壯志難酬,這在歷史上也不乏其人,甚至有以及大一部分都是抱著此種心態(tài)隱居山林,故有句話說“終南捷徑”,就是說要想出仕可以以退為進,就像讓劉備三顧茅廬的諸葛亮,這樣才更能顯出自己的人生價值。而現(xiàn)如今的隱士其實多是避世,厭倦了塵世間的爾虞我詐,人情淡薄,世態(tài)炎涼,或者是真的心累了,想找一塊清靜之地安度晚年,畢竟如今的社會噪雜不堪。有句話說“閉門即是深山,讀書隨處凈土”,還有句話說“小隱隱于山,大隱隱于市”,能做到鬧中取靜的人畢竟是少數(shù),這也屬于作者說的“心隱”。而那些避居山林的是“身隱”,心卻未必隱。還有就是以孔子和老子為代表的一代先哲對中國文化產(chǎn)生的巨大影響,這個自不必贅言。

    古代是文學大師頻出的時代,且這些大師多身兼數(shù)家,往往既是文學家,又是哲學家、政治家、書法家、畫家等等,離我們最近的民國時期也是國學大師頻出的時代。然而當人類文明發(fā)展到今天,我們以為是人類文明迄今為止最發(fā)達的時代,但我們卻沒有了大師,我們的生活富足,但精神卻開始貧乏,這值得我們深思。這是一個富足的時代,但也是沒有大師的時代。我們在獲得豐富物質生活的同時失去了最重要的精神家園。

    作者筆法似太史公,每一個故事,陳述史實之后,往往會在最后加上一段自己的觀點,以及對當下人們生活的啟示,以古喻今,非常值得一讀。作者從歷史中能讀出新意,我們從作者的解讀中也能悟到更多。
  •   一家之言,可以借鑒
  •   非常負責、講究誠信的友好書店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