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8 出版社:陳錦 四川出版集團,四川美術(shù)出版社 (2008-08出版) 作者:陳錦 頁數(shù):315
Tag標簽:無
前言
多年前回灌縣老家,跟隨素有坐茶鋪癮癖的幺外公喝過一次早茶。雄雞剛一打鳴,幺外公便喚醒了酣睡中的我,來到距家僅百米開外一座臨街的茶鋪。天色尚黑,街燈昏黃,行人稀疏,但茶鋪里卻已是沸沸揚揚——喊堂的,問早的,茶船茶蓋稀里嘩啦的,渾然一片,仿佛全城人一天的生活從這里熱熱鬧鬧開始了。茶客之間一陣例行的寒暄之后,幺外公揀了“亙古不變”屬于自己的椅子坐下來,泡上蓋碗茶,在東方既白的清晨,他那一動不動的身影就像是一尊朦朧的雕像。幺外公向來少言寡語,常常會這樣靜靜地、心如止水般,在茶鋪里坐上一整天,有時甚至連飯都忘記回家吃。此刻,從他沉迷的眼神中,我分明感覺到平日間少有顯現(xiàn),只有坐茶鋪才流露無遺的對現(xiàn)實人生極大的滿足。
內(nèi)容概要
《茶鋪》里面收集了陳錦用兩年多的時間,拍攝的以成都市為中心,遍布川南、川東、川西、川北的上百個市縣場鎮(zhèn)的大大小小數(shù)百家茶館,這些照片被中國攝影界譽為關(guān)注地域文化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力作《茶鋪》被譽為“西南茶飲民俗文化研究經(jīng)典”。里面收集了陳錦用兩年多的時間,拍攝的以成都市為中心,遍布川南、川東、川西、川北的上百個市縣場鎮(zhèn)的大大小小數(shù)百家茶館, 這些照片至今仍被中國攝影界譽為關(guān)注地域文化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凹埳霞o錄片”之《茶鋪》被譽為“西南茶飲民俗文化研究經(jīng)典”。
書籍目錄
序語茶鋪川茶飲茶之風始于唐“誰坐成都都不久”茶桌茶椅蓋碗兒四川人喜歡喝花茶河水香茶堂倌蘭園茶社擺龍門陣“人家的客廳或休息室”行業(yè)茶鋪吃“講茶”吃“書茶”賈派竹琴吃茶聽戲“火把戲班”茶鋪與戲班“茶客”是坐茶鋪的功利的茶客享樂的茶客無欲無為的茶客生死茶客喝加班茶的角兒庶民之飲“無所謂”的場所日文英文圖片索引
章節(jié)摘錄
插圖:其實,一座城鎮(zhèn)中茶鋪的多少并不由這座城鎮(zhèn)的人口數(shù)量所決定,甚至與這座城鎮(zhèn)的經(jīng)濟狀況也無必然的因果關(guān)系。北京是中國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說起歷史上的茶鋪,僅存于老北京人的記憶中。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曾說:20世紀40年代的北京,“有茶樓,可是不普及,也不夠熱鬧的”。小說家老舍先生著《茶館》,借特定的飲茶場所描寫清末民初時北京城的世俗生活,使得北京的茶館名滿天下,如今北京城里的茶館,多半是借了老舍先生的光,以“京味”文化為噱頭招攬觀光客的綜合性消費場所,喝不喝茶倒在其次。江南以及與之相鄰的蘇皖、湘贛地區(qū)是近代中國重要的產(chǎn)茶區(qū),數(shù)得上的名茶有不少出自該地,如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君山銀針、廬山云霧、黃山毛峰等等,當?shù)厝酥钀鄄韪鼤凡?,若說到茶鋪,也曾有過短暫的輝煌(清代的杭州、蘇州,民國時的上海,都有不少著名的茶坊、茶樓),但后來卻遠遠不及內(nèi)陸的成都那么深入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沿海的閩粵,不僅產(chǎn)茶,制茶喝茶的功夫更自成一格,聞名遐邇的“功夫茶”,就是融思想、禮儀、沏泡技藝、巡茶藝術(shù)、評品質(zhì)量為一體的完整的茶藝形式,是精神與物質(zhì)的高度統(tǒng)一。盡管閩粵人講究茶飲,卻很少有單純?yōu)楹纫槐瓒喜铇堑牧晳T,所謂“吃早茶”,也是以吃點心為主,喝茶為輔,絕不像四川的茶鋪是只管售茶水的。因此,茶鋪的興衰多寡,一定是與該地老百姓的生活習俗有關(guān),與該地社會的整體文化心理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四川自古稱“天府之國”。
編輯推薦
《茶鋪(漢、英、日)》:過去在四川,賣飯的地方叫飯鋪,售酒的地方叫酒鋪,打醬醋油鹽的地方叫干雜鋪,還有藥鋪、當鋪、鐵匠鋪、棺材鋪……,喝茶的地方自然就稱作茶鋪。不同的地區(qū)或環(huán)境中,也會有茶館、茶樓、茶坊、茶肆、茶園、茶社、茶室等稱謂,但民間最普遍的還是叫茶鋪。走在大街小巷常聽人呼喚:“走,口子上坐茶鋪子!”這里的“茶鋪子”往往不是特指某一飲茶場所,而是一種統(tǒng)稱,更是一個約定俗成、極具地域色彩的文化符號。因此,“茶鋪”一詞概括了飲茶場所的各種稱謂,又讓人感覺親切,具有濃重的“川味”。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