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5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作者:葉柏川 頁數(shù):457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書所考察的歷史時期(1618~1807),中俄關(guān)系發(fā)展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兩國間重大問題的交涉,皆由俄國使團來華協(xié)商解決,因此研究俄國來華使團的歷史,對于厘清這一時期中俄關(guān)系的發(fā)展脈絡(luò)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簡介
葉柏川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講師。2003年畢業(yè)于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獲歷史學博士學位。曾發(fā)表《俄國早期對華貿(mào)易中的貿(mào)易壟斷政策》、《早期俄國來華商路考察》等論文、譯文多篇。
書籍目錄
緒 論第一章 俄國來華使團概述(1618—1807) 第一節(jié) 1618年至順治年間的俄國來華使團 第二節(jié) 康熙初年的俄國來華使團 第三節(jié) 康熙中后期至乾隆末年的俄國來華使團 第四節(jié) 嘉慶年間來華的戈洛夫金使團第二章 俄國來華使團人員辨析 第一節(jié) 使團人員的身份構(gòu)成 第二節(jié) 使團的派出機構(gòu)和等級 第三節(jié) 使臣的自身素質(zhì)與其所完成的使命第三章 俄國來華使團與中俄禮儀交涉 第一節(jié) 禮儀交涉的主要內(nèi)容 第二節(jié) 關(guān)于中俄禮儀之爭的若干思考第四章 俄國來華使團與中俄邊界交涉 第一節(jié) 戈洛文使團與中俄東段劃界 第二節(jié) 薩瓦使團與中俄中段劃界第五章 俄國來華使團與中俄貿(mào)易 第一節(jié) 來華使團對中國市場的考察及初期貿(mào)易 第二節(jié) 《尼布楚條約》與中俄貿(mào)易 第三節(jié) 《恰克圖條約》與中俄貿(mào)易 第四節(jié) 俄國來華使團與中俄貿(mào)易商路的開辟 第五節(jié) 俄國政府在對華貿(mào)易中推行的官方貿(mào)易壟斷政策第六章 俄國來華使團與駐北京傳教團 第一節(jié) 俄國傳教團來華的緣起 第二節(jié) 薩瓦與傳教團來華 第三節(jié) 朗克對駐北京傳教團的管理 第四節(jié) 戈洛夫金使團與第九屆傳教團 第五節(jié) 俄國傳教團來華的政治使命和歷史作用第七章 俄國來華使臣眼中的中國 第一節(jié) 中國的長城和城市 第二節(jié) 中國人的宗教 第三節(jié) 中國人的禮儀 第四節(jié) 中國居民及其生活風尚第八章 比較研究 第一節(jié) 與其他西方國家來華使團的比較 第二節(jié) 鴉片戰(zhàn)爭前后俄國來華使團的比較第九章 俄國來華使團的俄文檔案文獻研究 第一節(jié) 佩特林使團的俄文檔案文獻 ……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插圖:幾乎在阿勃林來華的同時,受尼布楚①軍政長官達·達·阿爾申斯基派遣,伊·米洛瓦諾夫使團來到中國。此次出使,專為解決根特木爾叛逃事件。此前,清政府曾多次派人去尼布楚交涉此事。1669年,清索倫部官員沙拉岱到尼布楚與阿爾申斯基進行了初步接觸。1670年,沙拉岱等10人又帶去以康熙名義寫的文書。文書中稱,如尼布楚哥薩克是俄國屬民,他們理應知道俄國使臣經(jīng)常從托博爾斯克經(jīng)過草原來中國,因此要求尼布楚地方官員派人來北京交涉。國書中還提到,如果根特木爾親自前來,清政府當能確保其安全。阿爾申斯基于是派哥薩克十人長米洛瓦諾夫等人隨同沙拉岱來到北京。②但阿爾申斯基讓米洛夫瓦諾夫帶給清政府一份在今天看來頗具戲劇性的訓令③:“諸多國家之國君和國王已率其臣民歸依我大君主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大公……而我大君主沙皇對彼等來歸者亦無不賞賚有加,關(guān)懷備至。彼博格德汗亦宜求得我大君主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大公,大俄羅斯、小俄羅斯及全俄羅斯全境之專制君主,眾多國家之統(tǒng)治者沙皇陛下恩澤,歸依于我皇帝陛下最高統(tǒng)治之下;我大君主……眾多國家之統(tǒng)治者沙皇陛下則定將對博格德汗賜以恩典與眷顧,并保護博格德汗不受敵人侵犯。望彼博格德汗本人歸順于我沙皇最高統(tǒng)治之下,永世不渝,向我大君主納貢;并允許我大君主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大公,大俄羅斯、小俄羅斯及白俄羅斯全境之專制君主沙皇陛下之臣民同彼國臣民在彼國之土及雙方境內(nèi)自由通商。博格德汗作何決定,希交由沙皇陛下使者帶回,及時放行無阻。”
編輯推薦
《俄國來華使團研究(1618-1807)》:1618~1807年間的俄國來華使團,極大地推動了中俄關(guān)系的發(fā)展。這些出使活動增進了中俄互識,穩(wěn)定了兩國邊境,加強了兩國經(jīng)貿(mào)及文化方面的交流,并在客觀上促進了俄國西伯利亞地區(qū)的開發(fā)。但是清廷固守天朝上國的理念,不肯輕易向俄國派遣使團,客觀上加大了中俄兩國在互相了解和認識上的差距,清廷對俄國的了解,遠遠落后于俄國對于清廷的認識。俄國使團對中國的知識積累以及北京傳教團的在華活動,為19世紀中葉后俄國侵華埋下了伏筆。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