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11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作者:張?zhí)N嶺 編 頁數:313
Tag標簽:無
前言
改革開放是中國的一個偉大的壯舉。1978年中國面臨著歷史命運的抉擇。在中國經歷了“文化大革命”的劫難之后,中國面對的是嚴重的經濟、政治、社會困難,如果任其下去,只能進一步惡化。在此形勢下,黨中央作出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 改革就是對內改革阻礙經濟發(fā)展的計劃體制,開放就是利用外部資源、國外市場來發(fā)展自己。短短30年,在改革開放政策的指引下,我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經濟上,我國已經躍居世界前列,國內生產總值居世界第五位,國際貿易位居世界第二,2008年有望躍居世界第一,人均收入達到中等發(fā)達國家水平,進入小康。隨著實力的增強,我國的國際威望和影響大大提高,我國積極融入世界,參與國際事務,對世界的發(fā)展與和平作出了積極的、令人欽佩的貢獻。中國經濟實現了快速起飛,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大大提高,中華民族正在為實現自己的偉大復興夢想努力奮斗?! ?0年來,我國通過對外開放,積極主動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充分利用國際市場、世界資源,彌補了我國經濟現代化起飛所需要的資金、技術與管理缺口,加快了現代化的步伐。我國國民生產總值的年平均增長速度接近10%,對外貿易的年平均增長速度超過20%,吸引了近萬億美元的外來直接投資。在世界經濟發(fā)展歷史上,沒有一個國家像中國一樣以這樣短的時間、這樣快的速度、這樣大的規(guī)模、這樣開放的體制,實現經濟現代化的騰飛。未來30年盡管面臨著許多新的挑戰(zhàn),但仍然是我國發(fā)展的黃金機遇期?! ?0年來,我國外交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我國的現代化發(fā)展需要一個長期的和平環(huán)境,我國的外交就是緊緊圍繞創(chuàng)建和平發(fā)展環(huán)境這個根本任務而努力的。一方面,我國抓住冷戰(zhàn)后世界格局轉換的時機,改善與西方大國的關系,增進了與發(fā)展中國家的關系,密切了與鄰國間的關系;另一方面,我們利用自己增強的實力和影響力,提出自己的關于國際和地區(qū)關系的理念、主張和戰(zhàn)略。我國堅持走和平發(fā)展的道路,倡導新安全觀,推動構建和諧世界與和諧地區(qū),這些都展示了我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我們的努力,不僅僅是為了創(chuàng)造有利于我國發(fā)展的和平發(fā)展環(huán)境,而且也有利于創(chuàng)建更加合理的國際經濟政治新秩序,惠及世界。 中國社會科學院是黨中央的思想庫、智囊團。在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學者們以他們獨有的智慧、熱情和勇氣,積極探究新問題,提出新對策。作為研究國際問題的學者,他們站在觀察和分析國際局勢、我國對外開放與對外關系的前沿,他們的研究成果,其中既包括理論探索,也包括政策對策,都為我國的現代化發(fā)展和民族復興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在紀念我國改革開放30周年之際,國際研究學部匯集了本學部學者近年來就我國外交、對外開放和對外關系問題發(fā)表的部分論文。論文作者中,既有德高望重的名譽學部委員、學部委員,也有成就不凡的中青年學者。在收錄本專輯時,作者們對原發(fā)表的文章進行了修改。在過去的30年里,國際研究學部的學者們發(fā)表了巨量的學術成果,本專輯出版的目的不是旨在反映國際研究學部過去的學術成果,而是為了紀念我國對外開放30周年。因此,本專輯只收錄了部分涉及我國對外開放(外交、開放政策、對外關系)問題的論文?! ≈骶幐鶕緦]嫷慕Y構和內容要求,對遴選的論文進行了最后的取舍和必要的編輯。論文的遴選得到國際學部各雜志編輯部的大力支持,譚秀英、宋志剛、常玢、徐拓、蔡同昌、林昶、趙梅等編輯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國際研究學部辦公室的李墨女士為本專輯的聯絡、編務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辛勤的勞動,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為本專輯的及時出版給予了大力的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謝。
內容概要
改革開放是中國的一項偉大壯舉。30年來,我國通過對外開放,積極主動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充分利用國際市場、世界資源,彌補了我國經濟現代化起飛所需要的資金、技術與管理缺口,加快了現代化的步伐。30年來,我國外交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我國的現代化發(fā)展需要一個長期的和平環(huán)境,我國的外交就是緊緊圍繞創(chuàng)建和平發(fā)展環(huán)境這個根本任務而努力的。 在紀念我國改革開放30周年之際,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研究學部匯集了本部學者近年來就我國外交、對外開放和對外關系問題發(fā)表的部分論文。在本集刊中,他們站在觀察和分析國際局勢、我國對外開放與對外關系的前沿,他們的研究成果既包括理論探索,也包括政策對策,都為我國的現代化發(fā)展和民族復興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書籍目錄
編者前言上篇 中國外交與對外開放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外交的特色 中國的大戰(zhàn)略與地區(qū)戰(zhàn)略構造 構建中國與周邊國家之間的新型關系 論中國的區(qū)域經濟合作政策 中國雙順差的性質與解決辦法 中國的對外貿易與進口戰(zhàn)略 世界能源格局與中國的能源安全 中國的經濟發(fā)展與外來援助 全球氣候變化與中國的應對下篇 中國對外關系 百年思想的沖擊與撞擊 中俄戰(zhàn)略協作伙伴關系的形成和發(fā)展 國際政治環(huán)境變化與中日關系 中國對印度關系的戰(zhàn)略定位 中國與東盟相互依賴關系的戰(zhàn)略塑造 構建中國與中亞國家的新型關系 加強中非新型戰(zhàn)略伙伴關系的思考 從能源聯系看中國與中東國家的互利合作 中國與拉美國家關系的發(fā)展
章節(jié)摘錄
2.中國借助外援走上了一條“漸進型”的獨特發(fā)展道路 中國為什么會快速而又相對平穩(wěn)地發(fā)展起來?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有著不同的解讀。據美國經濟學家萊斯特·瑟羅的觀察,中國的快速發(fā)展曾經觸動了俄國人最敏感的神經。這個曾經仰賴蘇聯援助的貧窮國家是否因為選擇了非社會主義道路才發(fā)展起來?如果是,俄國人也想嘗試一下。他們放棄了社會主義,選擇了“大爆炸”(BigBang)的“激進型”變革,結果卻事與愿違?! ≈袊x擇了“漸進型”改革方式,在社會主義制度的條件下,從引進外援項目開始,學習市場知識,引進市場經營方式,帶動相關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市場化發(fā)展,影響著政府職能逐步從計劃式管理向市場化管理的方向改革。在接受外援的整個過程中,中國政府是最有效的中介。無論是主管援助貸款項目的財政部門,還是主管贈款項目的商務部門,都以鄧小平提出的“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方針,根據中國改革發(fā)展過程中出現的資金短缺、知識短缺、技術短缺、人才短缺和觀念、體制陳舊等問題,引導援助方在上述各個領域里投入,使外援能夠直接地為中國的發(fā)展戰(zhàn)略服務,從而保證外援在中國服務于中國改革和建設的大政方針。 1979年以后的外援項目并不都是加強政府權力的,但即使是在政府改革領域里的外援項目,也往往是由中國政府提出來,是為了轉變政府的職能、加強政府的能力而設立的。例如援助方引進了通過“參與式”方法進行扶貧工作的經驗,形成了以社區(qū)為主導的自主發(fā)展,政府從社區(qū)扶貧工作的決策者和經營者變成了服務提供者。中國還引進了一些以改革觀念和體制為目標的外援項目,其目的不是要進行全盤的自我否定,而是在“強有力的”“社會主義的國家機器”②的保障下,進行“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③。改革和引進使中國政府在改造自我的同時改造外部世界,這是中國“漸進型”發(fā)展模式能夠成功的一個關鍵。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