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8-1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作者:[意大利] 馬可·克雷申奇 頁數(shù):163 字?jǐn)?shù):163000 譯者:時利和
Tag標(biāo)簽:無
前言
約翰?溫斯頓?列儂(John Winston Lennon)、詹姆斯?保羅?麥卡特尼(James Paul McCartney)、喬治?哈里森(George Harrison)、理查德?斯塔基(Richard Starkey)[藝名林戈?斯塔爾(Ringo Starr)]——這四個人早已名揚全球,他們組成的樂隊“披頭士”的事跡也被一遍遍地訴諸筆墨、大肆渲染。然而,斯圖爾特?薩克利夫(Stuart Sutcliffe)、皮特?貝斯特(Pete Best)、皮特?肖敦(Pete Shotton)、羅德尼?戴維斯(Rodney Davis)、埃里克?格里夫斯(Eric Griffiths)、柯林?漢頓(Colin Hanton)、萊恩?加里(Len Garry)、伊萬?沃恩(Ivan Vaughan)、奈杰爾?沃利(Nigel Whalley)、比爾?史密斯(Bill Smith)、約翰?“水果布丁”?洛(John“Duff” Lowe)、肯尼斯?布朗(Kenneth Brown),這些人的故事就不那么為人所知了。其實,和其他一些聲名相仿的藝術(shù)家一樣,這些人從20世紀(jì)50年代中期起伴隨著“風(fēng)中四男孩”(quatre gar?ons dans le vent)的成長而不斷更迭,直到1962年10月5日星期五這個紀(jì)念性的日子:這一天“帕樂風(fēng)”(Parlophone)發(fā)行了“披頭士”的一張45轉(zhuǎn)唱片,A面錄制了《愛我吧》(Love Me Do),B面則是《P.S.我愛你》(P.S. I Love You)(歌曲目錄第銀R4949首)。那一年發(fā)行了無數(shù)張唱片,這一張真正改變了音樂史的進(jìn)程,甚至可能改變了一些更深層次的東西。這個故事涉及的人實在太多了。在這本書里,我們嘗試通過圖像和文字,講述1956—1963年(即標(biāo)志著“披頭士”成功的關(guān)鍵年)這一時期的樂隊發(fā)展。我們努力追隨聯(lián)結(jié)著“采石工”(Quarrymen或是Quarry Men ?)和“披頭士”的軌跡:當(dāng)然,中間經(jīng)過了“長約翰和銀色披頭士”(Long John and the Silver Beatles)、“披托士”(Beatals)、“銀色甲殼蟲”(Silver Beetles)和“約翰尼和月亮狗”(Johnny & the Moondogs),甚至還有“雙胞胎奈克”(Nerk Twins)——全部是樂隊曾經(jīng)的芳名。我們還將通過大量照片和歷史文件,還原那個雜亂無章的年代的真貌,重現(xiàn)那些值得紀(jì)念的年月,梳理“披頭士”在成為披頭士之前的真實源頭。祝大家閱讀愉快!馬可?克雷申奇
內(nèi)容概要
“披頭士”,這個組合已經(jīng)被無數(shù)次地寫進(jìn)報道、攝入照片、錄成影像,傳播到世界的每個角落;關(guān)于他們精彩的藝術(shù)生涯以及私人生活的介紹早已鋪天蓋地,但說來奇怪,在他們還是“前披頭士”階段的20世紀(jì)50
年代末60年代初——也就是在利物浦及周邊地區(qū)逡巡、尋找一切機會登臺表演的時期,成員們?yōu)榱四鼙粚戇M(jìn)報道、攝入照片或錄成影像,可以付出任何代價……
《銀色披頭士》試圖向公眾描繪1956-1963年間,一個充滿了英雄主義和癲狂騷動(比如曾經(jīng)在運煤車上和屠宰場里進(jìn)行演出!)的早期“披頭士
”形象。在書中,我們能找到他們親人、朋友、樂隊早期粉絲們的證言,某位歌迷拍攝的模糊照片,某個蒙塵角落里搜出來的信件,大膽的傳記作家或記者想辦法挖到的獨家和真實檔案,乃至一些珍貴的底片——從愛潑斯坦·布萊恩手底下?lián)尦鰜淼模钜稽c就被他以有損“小馬駒”們的公眾形象為由付之一炬!
有了《銀色披頭士》的這些材料,講述故事的時候便能佐以許多留存的影像,雖然不盡完美,但至少真實再現(xiàn)了那個歡蹦亂跳、讓人振奮的年代。作者馬可·克雷申奇是狂熱的收藏家,二十五余年來不遺余力地收藏所有和“披頭士”有關(guān)的東西。
作者簡介
馬可·克雷申奇(Marco
Crescenzi),出生于1966年,從事法律方面的電子出版工作,此外,他是狂熱的收藏家,二十五余年來不遺余力地收藏所有和“披頭士”有關(guān)的東西。如今,他和意大利的“披頭士官方俱樂部‘佩伯蘭'”(The
Official Beatles Fan Club
Pepperland)[直接隸屬于20世紀(jì)60年代為“披頭士”親自承認(rèn)的官方歌迷俱樂部(The Official Beatles
Club)] 合作編寫其會刊《沒有什么能改變我們的感覺》(Nothing's Gonna Change Our
Feeling)。同時還參與編輯保羅·麥卡特尼的全球唯一歌迷俱樂部的會刊《保羅·麥卡特尼FM》,和致喬治·哈里森的《黑馬》(Dark
Hoe)。在這些刊物中,他負(fù)責(zé)撰寫專欄,主題是所有與樂隊有關(guān)的收藏。他還參與編寫音樂收藏雜志《RARO!》。同時現(xiàn)身于許多關(guān)于“披頭士”的電視節(jié)目中。
書籍目錄
前言
1956—1963
一切始于噪音音樂(Skiffle)
保羅遇見約翰的那一天
喬治上臺
1960
“銀色披頭士”(Silver Beatles)的誕生
再見利物浦;我來了,漢堡!
1961
洞穴俱樂部的演出和第二次漢堡之行
遇見“愛潑斯坦先生”(Epstein)
1962
尋找唱片合同
林戈到來,發(fā)行《愛我吧》
1963
音樂會、廣播和電視節(jié)目齊豐收
走向傳奇
結(jié)論
“披頭士”和20世紀(jì)60年代,(被創(chuàng)造的)商品和創(chuàng)造者
章節(jié)摘錄
1956—1959一切始于噪音音樂(Skiffle) 公元1956年,在利物浦這樣一座黯淡頹廢的城市,什么樣的事情才能讓游手好閑、無精打采的年輕人重新振奮起來呢?盡管讓人驚訝,但事實是,做到這一點的是一名不太像樣的年輕人(至少從他的外貌看)。他名叫羅尼?多尼根(Lonnie Donegan),兩年前的1954年7月,他在美國錄制了一首歌。1956年1月,這首名叫《巖石島鐵路》(Rock Island Line)的歌曲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在英國獲得巨大成功。成千上萬的年輕人開始設(shè)法獲取所有能發(fā)出聲音的東西,并開始?.演奏。噪音音樂就此誕生,或者說得確切點,大不列顛就這樣發(fā)現(xiàn)了噪音的存在。這種音樂發(fā)端于20世紀(jì)20年代末的美國,其源頭可追溯到黑人奴隸的后代們:他們中除了極少數(shù)人,大多買不起真正的樂器,于是便利用手頭所有能找到的東西演奏——垃圾堆里撿來的洗衣板和鉛管,或者是不知從哪里弄到的、勉強修補過的破吉他。演奏這種音樂完全憑個人興致,不需要任何能力,甚至不需要音樂知識。年輕的人們孤注一擲:無論多么絕妙的發(fā)明都會有不那么絕妙的另一面。在所有這些狂熱的愛好者中,有一位名叫約翰?溫斯頓?列儂的,興趣比其他人更加濃烈:他拼命擺弄一把破吉他,希望能彈出哪怕一個音符,那架勢簡直就像和自己的吉他打架。為了不漏掉故事的任何一個細(xì)節(jié),我們必須提到,所有這些爭先恐后想在利物浦皇家劇院一舉成名的音樂迷中——他們的救星、上文提到的羅尼?多尼根,剛在該劇院上演自己的曲目——還有另一個男孩,14歲的詹姆斯?保羅?麥卡特尼,他的吉他彈得比列儂好,可也遠(yuǎn)遠(yuǎn)沒到能登臺獻(xiàn)演的水平。當(dāng)時,兩個孩子還互不相識?,F(xiàn)在,趁保羅繼續(xù)追著各處討要簽名的當(dāng)兒,我們來講講約翰的故事。1956年,16歲的約翰是英國數(shù)不勝數(shù)的“戰(zhàn)爭兒童”中的一員:出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成長于戰(zhàn)后的困難時期。當(dāng)時的他已經(jīng)在“毀壞公共財物和加入各種團(tuán)體”方面積累了可觀的經(jīng)驗,因此他對噪音音樂這一國民性癖好的沉迷就是很自然的事了。至于他根本不知道該怎么彈奏一件樂器,這一點并不重要。約翰召集了幾個同班同學(xué),外加其他朋友,組建了全英國不知道第幾個噪音樂隊。當(dāng)時,所有這些樂隊都在尋找登臺演出的機會。
編輯推薦
《銀色披頭士》是一本稀有的書,見證了史上最成功的樂隊歷來為官方傳記所忽視的青蔥時代。由從未公開的照片、重新發(fā)現(xiàn)的資料、聞所未聞的證詞組成的多彩畫卷,邀您追溯傳奇的開端。1956—1963,全世界尚未被“披頭士”傳奇攻克前的歷史。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