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2 出版社:廣西人民 作者:文心工作室
Tag標簽:無
前言
站在文化巨人的肩膀上 季旭升“犁明即起,灑掃庭廚。忘著窗外,一片籃天白云,令人腥情振忿。隨便灌洗一下,整理遺容之後,走到客聽,粘起三柱香,拜完劣祖劣宗,希望祖宗給我保屁。然後勿勿敢往朋友的壽宴,為朋友舉殤祝壽,大家喝的欲罷不能。談到朋友的事葉出現(xiàn)危機,我就建議他要摒持理念、拿出破力。朋友也免勵我要多用功,才能寫出家譽戶曉、躑地有聲的文章。晚上我開始發(fā)糞讀書,日以繼夜的終於寫完這一篇文章?!边@是用現(xiàn)在見慣不怪的錯字集錦而成的一篇小文,果然可以“擲地”,但是未必“有聲”。近年來,這種錯字太多了,老師開始憂心、家長開始憂心、社會賢達開始憂心,只有學(xué)生和教育主管部門不憂心,教育主管部門甚至于還要進一步削減中小學(xué)的語文授課時數(shù)。終于,社會的憂心進發(fā)了,由各界組成的“搶救國文聯(lián)盟”日前已起來呼吁教育主管部門要正視這個問題。身為文化事業(yè)一分子的商周出版,老早就在正視這個問題了,所以洞燭機先地策劃了“中文可以更好”系列,為文字針砭、為語文把脈,希望把這些年語文界的毛病治好。各界反應(yīng)還不錯。語文的毛病治好了,體質(zhì)還是不夠強壯。商周出版認為進一步要熬十全大補湯,讓我們的語文更強壯。這“十全大補湯”就是“中文經(jīng)典100句”系列?!盾髯印駥W(xué)篇》說:“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xué)也。吾嘗跛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fēng)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wù)哒?。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睂W(xué)畫一定要先從《芥子園畫譜》學(xué)起。《芥子園畫譜》是初學(xué)者的“經(jīng)典”。張大千的畫藝要更上層樓,所以要去千佛洞臨壁畫。千佛洞是張大千的“經(jīng)典”。學(xué)書法的人要學(xué)二王顏柳,二王顏柳是書法界的“經(jīng)典”。經(jīng)典是古代圣賢才智的結(jié)晶,是民族文化的源頭。多認識經(jīng)典可以讓我們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遠、更高。多認識經(jīng)典可以讓我們的思想、文字帶有民族智慧、民族風(fēng)格?!墩撜Z》、《史記》、《古文觀止》、《孟子》、《詩經(jīng)》、《莊子》、《戰(zhàn)國策》、《唐詩》、《宋詞》、《世說新語》、《資治通鑒》、《昭明文選》、《六祖壇經(jīng)》、《曾國藩家書》、《老子》(“中文經(jīng)典100句”已出版),《韓非子》、《荀子》、《孫子兵法》、《易經(jīng)》(“中文經(jīng)典100句”即將出版),這十幾本書應(yīng)該是現(xiàn)代中國人的“最低限度必讀經(jīng)典”,作為這個民族的一分子,沒有讀過這十幾本書,就稱不上這個民族的“知識分子”。但是,現(xiàn)代人實在太忙了,大人忙著五光十色、小孩忙著被教改、社會忙著學(xué)習(xí)英語、國家忙著走出去,人人都在盲茫忙,商周出版因此為忙碌的人們燉一鍋大補湯,用最活潑簡明的文句,把經(jīng)典的精粹提煉出來,讓大家可以在“三上”(馬上、枕上、廁上)閱讀。在做完為文字針砭、為語文把脈,把病痛治好后,讓我們來培元固本,增強功力,站在文化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高,飛得更遠!(本文作者現(xiàn)為臺灣師范大學(xué)國文系教授)
內(nèi)容概要
《道德經(jīng)》(又稱《老子》)含有豐富的辯證法思想,老子哲學(xué)與古希臘哲學(xué)一起構(gòu)成了人類哲學(xué)的兩座高峰,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學(xué)思想而被尊為“中國哲學(xué)之父”。老子的思想被莊子所傳承,并與儒家及后來的佛家思想一起(儒、釋、道)構(gòu)成了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的內(nèi)核。《道德經(jīng)》的國外版本有一千多種,是被翻譯成各種語言最多的中國書籍。 老子哲學(xué)作為中華智慧的一部分,數(shù)千年來被不斷研讀。在政治管理領(lǐng)域,老子主張“無為而治”;在圓融處世上,老子認為“守弱日強”:而知足快樂的前提則是“無欲無私”;養(yǎng)生之道則在于“順應(yīng)自然”;立身待人需“自知者明”;“美言市尊”方能誠懇說話…… 老子,真正的智者!
書籍目錄
第一篇 無為而治——領(lǐng)導(dǎo)管理的智慧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2.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3.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 4.道沖,而用之或不盈 5.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6.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 7.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 8.太上,不知有之 9.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10.澹兮其若海,颶兮若無止 11.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12.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zhí)也 13.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 14.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15.執(zhí)大象,天下往 16.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 17.圣人在天下,歙歙焉;為天下,渾其心 18.行于大道,惟施是畏 19.我無為而民白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20.治大國,若烹小鮮 21.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xué)不學(xué),復(fù)眾人之所過 22.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3.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 24.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25.無以生為,賢于貴生第二篇 守柔日強——圓融處事的智慧 26.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 27.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28.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29.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30.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31.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32.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 33.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34.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35.不欲碌碌如玉,珞珞如石 36.明道若昧,進道若退 37.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38.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39.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40.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 41.見小日明,守柔日強 42.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 43.弱之勝強,柔之勝剛 44.強大處下,柔弱處上第三篇 無欲無私——知足快樂的智慧 45.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46.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47.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48.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 49.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50.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51.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 52.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53.絕學(xué)無憂,唯之與阿,相去幾何 54.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55.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56.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57.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 58.有什伯之器而不用,民重死而不遠徙第四篇 順應(yīng)自然——避險養(yǎng)生的智慧 59.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 60.圣人為腹不為目 6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62.物壯則老,是謂不道 63.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 64.強梁者不得其死 65.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 66.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67.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 68.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69.禍莫大于輕敵,輕敵幾喪吾寶 70.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 71.勇于敢則殺,勇于不敢則活 72.代大匠斷者,希有不傷其手矣第五篇 自知者明——立身待人的智慧 73.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 74.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渾兮其若濁 75.夫物蕓蕓,各復(fù)歸其根 76.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77.重為輕根,靜為躁君 78.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 79.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 8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81.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82.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處其實,不居其華 83.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84.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85.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86.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 87.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88.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 89.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90.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其器長 91.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 92.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93.天道無親,常與善人第六篇 美言市尊——誠懇說話的智慧 94.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95.治人事天,莫若嗇 96.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97.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98.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99.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者貴 100.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章節(jié)摘錄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名句的誕生道可道①,非常②道;名可名⑧,非常名。無,名④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⑤;常有,欲以觀其徼⑥。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⑦。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谝徽峦耆x懂名句①道可道:第一個“道”字是名詞,宇宙的本源,即創(chuàng)生天地萬物的總原理;第二個“道”字是動詞,意為“說出來”。②常:恒久、不變。③名可名:第一個“名”字是名詞,事物的稱號;第二個“名”字是動詞,稱說、命名。④名:動詞,定名稱。⑤妙:精微莫測。⑥徼:音較。邊界,引申為“廣大無際”的意思。⑦玄:幽遠奧妙。語譯:“道”,如果可以用言語來解說的話,就不是永恒不變的“道”;“名”,如果可以用名稱來界定的話,就不是永恒不變的“名”。“無”,稱作天地形成的本始;“有”,稱作萬物創(chuàng)生的根源。所以常處于“無”,想要觀照道體的奧妙莫測;常處于“有”,想要觀照道用的廣大無際?!盁o’’和“有”,雖然名稱不同,卻都來自于道,都是幽遠奧妙。幽遠奧妙到了極點,就是所有的道理和一切變化的根本了。名句的故事黃帝在位十九年,教令通行天下。有一次他聽說老子住在崆峒山上,便前去拜訪,并問道:“我聽說您已經(jīng)達到道的境界,是否能請教您:道的精華是什么?如果我想運用天地的精氣來助長五谷的成長以養(yǎng)育百姓,也想利用調(diào)和陰陽來掌控萬物的話,應(yīng)該怎么做呢?”老子回答道:“你所要問的,是萬物的本質(zhì),可是你想要做的,卻是摧殘萬物。像你這樣狹隘的想法,又怎能了解道的境界呢?”(《莊子·外篇·在宥》)由此可見,老子認為“道”就是天地萬物的本質(zhì),也是宇宙創(chuàng)生的根源。然而,雖然姑且稱之為“道”,但老子卻認為“道”的玄妙是無法用任何語言文字來形容的,正如佛家認為佛的境界是無法用言語來比擬,故有“佛日不可說”一樣,老子也認為語言文字有局限、窮盡的時候。因此,戰(zhàn)國時期莊周也曾經(jīng)質(zhì)疑:“當你我辯論時,若你勝了我,那么你的見解果然就對了,而我的見解肯定就錯了嗎?如我勝了你,那么我的見解就一定對,而你的見解就一定錯了嗎?到底我們兩個是有一人對,有一人錯,還是兩個人都對或者都錯了?也許我們兩個人不夠聰明,那么該請誰來做公正的評判?假使請見解和你相同的人來評判,那么他既然和你有相同見解,又怎么能評判?倘若請見解和我相同的人來評判,那么他既然和我有相同見解,又怎么能評判?如果請見解和我們都不一樣的人來評判,那么他既然和我們的見解都不相同,又怎么能評判?若是請見解和我們都相同的人來評判,那么他既然和我們的見解相同,又怎么能評判?這樣不論你我,或其他人都不知道誰是誰非,又如何評判?”(《莊子·內(nèi)篇·齊物論》)既然世間沒有絕對的是非標準,那么又如何斷定是非?與其強作解人,還不如放下執(zhí)著,以免局限一隅。歷久彌新說名句春秋時期,某日齊桓公正在讀書,一旁制造車輪的工匠輪扁突然放下錐鑿向桓公問道:“請問您讀的是什么書呢?”桓公回答說:“我讀的是圣人所寫的書?!陛啽庥謫枺骸皩憰氖ト诉€活著嗎?”桓公回答:“已經(jīng)死了?!陛啽獗阏f:“那么這書里所寫的只不過是圣人的糟粕罷了!”桓公臉色一變,生氣地罵道:“我正在讀書,而你這個工匠怎么能對我如此譏諷呢?你如果能說出個道理來就算了,否則我就要判你死罪?!陛啽庹f:“好,我有道理要說。姑且就拿我制作車輪的事情來說吧:當我砍削車輪時,椎眼小,就會太緊,輪輻就滯澀而無法嵌入;椎眼大,就會太松,輪輻就松松滑滑而不牢固。我的技術(shù)可以做到嵌輻時既不松滑也不滯澀,手里做的和心里想的是一致的,并且可以做到最好。但我卻不能把這套技能教給我的兒子,我的兒子也無法繼承我的手藝,所以如今我已經(jīng)七十歲了,卻還一直在制作車輪?,F(xiàn)在也是同樣的情形,圣人和他所無法傳承的經(jīng)驗,都已經(jīng)消滅,不在人間了,那么圣人所寫的書,不正是圣人所留下來的糟粕嗎?”(《莊子·外篇·天道》、《淮南子》卷十二《道應(yīng)》)由此可見,有些事很難用語言文字來傳達,有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有的甚至連意會也做不到,因此老子才會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币笾凶谠?jīng)問:“天是自然運轉(zhuǎn)的嗎?地是自然靜止的嗎?日月競逐是為了什么?誰是天地的主宰?我猜想,是某個機關(guān)因為不得已而做的吧。也或許真的是自然不得不運轉(zhuǎn)的吧。布云是為了下雨,還是下雨是為了布云?是誰降雨施云呢?究竟是誰在鼓動的呢?風(fēng)起自北方,為何有的吹向西、有的吹向東、有的旋轉(zhuǎn)而上?這又是誰鼓動的呢?”中宗的宰相褶,也是位神巫,他回答道:“讓我來告訴您。天有上下四方,稱為六極,又稱六合,另有金木水火土五行,也稱為五?;蛭逍?,自古帝王順應(yīng)這個自然法則,那么天下就會太平;若是違背自然法則,那么天下就會大亂。倘若九州的人事,治理成功,道德具備,監(jiān)察照臨下界,天下都擁戴,這就叫做上皇,也就是自然的帝王呀!”(《莊子·外篇·天運》)殷中宗曾經(jīng)為天地萬物究竟是如何運行而困惑,于是猜測宇宙間必然有一股主宰的力量,所以宰相祒便告訴他,那股主宰的力量就是“自然”,也就是“道”。因此,帝王治理天下時就應(yīng)該遵循自然法則,才能得到天下人的擁戴。從前,宋國有個人將花了三年時間、用象牙刻成的楮木葉獻給國君,他刻得十分精美,連枝莖和葉上的纖細絨毛都刻出來了,就算把它混雜到真正的楮葉中也無法辨別。列子知道后便說:“假使讓天地三年才能生出一片葉子,那么萬物中長有葉子的植物就很少了。天地在化育萬物時,噓一口氣就生出它們,吹一口氣它們就衰落了,哪里會這樣辛勤、勞苦呢?”(《韓非子》卷七《喻老》、《列子·說符》)大自然化育萬物,渾然天成,絲毫不見刻鑿之工,十分玄妙;而人類,盡管自詡為萬物之靈,可以巧奪天工,刻出與真實楮葉一模一樣的葉子來,然而所耗費的力氣卻是數(shù)倍于自然,可見違背自然法則的結(jié)果,只是徒勞罷了。2.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名句的誕生天下皆知關(guān)之為美,斯惡①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②、高下相傾、音聲③相和、前后相隨。是以圣人處無為④之事,行不言⑤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⑥、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⑦?!诙峦耆x懂名句①惡:即丑,相對美而言。②相形:相較。③聲:回聲。④無為:順任自然而為。⑤言:指聲教法令。⑥辭:言語。⑦不去:不泯滅,不朽。語譯:當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為美時,丑的觀念也因而產(chǎn)生,一旦美丑相較后,那就不關(guān)了。當天下人都知道好之所以為好時,不好的觀念也因而產(chǎn)生,一旦好壞相爭時,那就不好了。所以有無相輔相成,難易互相轉(zhuǎn)化,長短相較互現(xiàn),高下彼此傾倚,聲音與回聲互相配合,前后相互成序,這些相對的觀念,常使世間紛擾不安。所以圣人以“無為”的態(tài)度來處事,實行“不言”的教化。順任萬物自然生長而不加干預(yù),生養(yǎng)萬物而不占為己有,化育萬物而不自恃其能、成就萬物而不自居其功。正因不自居其功,所以其功績反而永垂不朽。名句的故事堯帝時期,賢人嚙缺向老師王倪請教:“您知道萬物所以相同的道理嗎?”王倪回答:“我怎么知道呢?”嚙缺又問:“您知道自己不清楚嗎?”王倪又答:“我怎么知道呢?”嚙缺再問:“那萬物都是無知的嗎?”王倪再答:“我怎么知道我所講的‘知道’不是不知道呢?又怎么知道我所講的‘不知道’是真的不是知道呢?我且問你:人睡在潮濕的地方就會不舒服,但泥鰍也會這樣嗎?人住在樹上就會擔(dān)心害怕,但猿猴也會這樣嗎?那么究竟誰才會知道最好的住處呢?人愛吃牛、羊、豬的肉,麇鹿愛吃草,蜈蚣愛吃蛇腦,貓頭鷹和烏鴉愛吃死老鼠,那么究竟誰才會知道真正的美味呢?所以,依我看來,仁義的標準、是非的判斷,雜然錯亂,又怎么能夠分辯呢?”嚙缺接著問:“您不知道利害,難道圣人也不知道利害嗎?”王倪接著回答:“圣人是極神妙的。大草原燃起烈火也不能使他感到炎熱,江河結(jié)了堅冰也不能使他寒冷,疾雷振動高山和颶風(fēng)掀翻大接受賞賜?!苯橹频哪竼枺骸白寚肋@件事好嗎?”介之推回答:“我就要退隱了,還需要表白嗎?如果我告訴了國君,就表示也想得到封賞呀!”介之推的母親說:“那么我和你一起隱居吧!”于是介之推背著母親躲進了綿山。等到晉文公派人來找介之推時,已經(jīng)找不到了,于是有人建議放火燒山逼出介之推母子,不料最后只發(fā)現(xiàn)介之推母子倆抱著死在一棵燒焦的大柳樹下。晉文公覺得非常遺感,把綿山上的田作為介之推的封田,并說:“用這來記下我的過失,并且表揚好人?!庇谑墙橹乒Τ刹痪印x文公勇于認錯的君臣形象便永駐民心。戰(zhàn)國時期,楚國令尹子發(fā)率兵打敗了蔡國,楚宣王高興地到郊外迎接,并賞賜他土地及爵位,但子發(fā)卻推辭不肯接受,并說:“治理國家、制定政令,使諸侯歸順,這是君王的德行;發(fā)號施令,軍隊還未交戰(zhàn)。敵軍就潰散,這是將軍的威力;士兵在戰(zhàn)場上打敗敵人,這是平民的力量。如果我因為百姓的功勞而取得爵位、俸祿,便不是仁義的做法。”所以老子說:“大功告成卻不占有功勞。正因為不占有,所以功勞便不會離開他?!?/pre>編輯推薦
《老子點津》原版引進臺灣商周“中文經(jīng)典100句”叢書。內(nèi)地獨家引進唯一簡體中文版本,臺灣國學(xué)大師季旭升總策劃,輕松讀經(jīng)典,領(lǐng)悟幾,千年大中華智慧,快樂學(xué)做人,從此一輩子求已不求人。老子,又名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陽,漢族,楚國苦縣(今河南周口鹿邑縣)人,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xué)家和思想家,道家學(xué)派創(chuàng)始人,世界文化名人。老子晚年寫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經(jīng)》(又名《老子》)。名人推薦
本書重在挖掘老子哲學(xué)對人的“智能”培育,100句警句格言中包含有領(lǐng)導(dǎo)管理、圓融處事、知足快樂、避險養(yǎng)生、立身待人和誠懇說話六大智能。不僅是對道家思想的零距離接近,也是生活工作中修身養(yǎng)性、為人處世的指南手冊。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