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2 出版社:廣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季旭升 著 頁數(shù):261
Tag標(biāo)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六祖壇經(jīng)》是佛教經(jīng)典中唯一一部中國人的著作。內(nèi)容主要記述六祖慧能一生的行誼及禪學(xué)經(jīng)義,由其弟子法海集記而成。現(xiàn)代國學(xué)大師錢穆曾推其與《論語》、《孟子》并列,為研究中華文化的必讀之書?! ∧壳八娭读鎵?jīng)》版本至少有六種,分別為壇經(jīng)祖本、敦煌本、惠聽本、契嵩本、德異本、宗寶本,內(nèi)容略有差異,愈是后面記載愈是豐富?,F(xiàn)今最廣為流傳的版本,是元代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成書的宗寶本,此版本于明代之后大為流行,正式題名為《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读纥c津》經(jīng)典名句依據(jù)的版本是宗寶本,其內(nèi)容較上述諸本更為豐富,文字也較為簡單,適合讀者作為《六祖壇經(jīng)》入門的工具書。
書籍目錄
第一篇 人有南北,佛性無南北——禪即平等 1.菩提自性,本來清凈。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2.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沒意智 3.無情亦無種,無性亦無生 4.佛法是不二之法 5.法無四乘,人心自有等差 6.法無頓漸,人有利鈍,故名頓漸 7.明與無明,凡夫見二 8.處凡愚而不減,在圣賢而不增 9.不生不滅,性相如如,常住不遷,名之日道 10.動用三十六對,出沒即離兩邊 11.來去相因,成中道義 12.其法無二,其心亦然 13.自性若悟,眾生是佛 第二篇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禪在人間 14.佛性本無差別,只緣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 15.凡夫即佛,煩惱即菩提 16.無住無往亦無來,三世諸佛從中出 17.不悟,即佛是眾生;一念悟時,眾生是佛 18.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 19.世人性本清凈,萬法從自性生 20.皮肉是色身,色身是宅舍 21.雖去吾千里,如常在吾邊 22.誰知火宅內(nèi),元是法中王 23.吾說無常,正是佛說真常之道也 24.不知方便者,猶春池拾礫 25.直道不立文字 26.心地含諸種,普雨悉皆萌 27.諸佛出現(xiàn),猶示涅榘。有來必去,理亦常然 28.葉落歸根,來時無口 29.有道者得,無心者通 第三篇 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禪須自悟 30.自性若迷,福何可救 31.一真一切真,萬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實 32.應(yīng)無所住而生其心 33.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 34.自古佛佛惟傳本體,師師密付本心 35.迷時師度,悟了自度 36.不是風(fēng)動,不是旖動,仁者心動 37.某甲講經(jīng),猶如瓦礫;仁者論義,猶如真金 38.即時豁然,還得本心 39.常自見己過,與道即相當(dāng) 40.自若無道心,暗行不見道 41.功德須自性內(nèi)見,不是布施供養(yǎng)之所求也 42.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 43.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 44.學(xué)道常于自性觀,即與諸佛同一類 45.諸佛妙理,非關(guān)文字 46.我知定慧因,雙修離諸物 47.五八六七果因轉(zhuǎn),但用名言無實性 48.不見一法存無見,大似浮云遮日面 49.圣諦尚不為,何階級之有? 50.住心觀凈,是病非禪 51.一具臭骨頭,何為立功課 52.自在神通,游戲三昧 53.和尚坐禪,還見不見 54.道由心悟,豈在坐也 55.有情即解動,無情即不動 56.不見自性外覓佛,起心總是大癡人 第四篇 迷人口說,智者心行——禪重實踐 57.于菩提樹下,開東山法門 58.口念心不行,如幻如化,如露如電 59.迷人口說,智者心行 60.常行十善,天堂便至 61.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 62.定慧一體,不是二 63.直心是道場,直心是凈土 64.不見人之是非、善惡、過患,即是自性不動 65.前罪既不滅,后過復(fù)又生,何名懺悔 66.但信佛無言,蓮花從口發(fā) 67.一念心開,是為開佛知見 68.若但勞勞執(zhí)念,以為功課者,何異牦牛愛尾 69.心迷《法華》轉(zhuǎn),心悟轉(zhuǎn)《法華》 70.三車是假,為昔時故;一乘是實,為今時故 71.經(jīng)誦三千部,曹溪一句亡 72.諸惡莫作名為戒,諸善奉行名為慧,自凈其意名為定 73.一華開五葉,結(jié)果自然成 74.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 第五篇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U無欲求 75.求法即善,覓祖即惡 76.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 ?7.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 ?8.行者、行者,我為法來,不為衣來 79.一切即一,一即一切 80.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 81.離境無生滅,如水常通流 82.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見性成佛道 83.先除十惡,即行十萬;后除八邪,乃過八千 84.若悟無生頓法,見西方只在剎那. 85.貪嗔是地獄,愚癡是畜生 86.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 87.自心歸依自性,是歸依真佛 88.一燈能除千年暗,一智能滅萬年愚 89.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 90.成一切相即心,離一切相即佛 91.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92.惟有過量人,通達(dá)無取舍 93.慧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 94.心地?zé)o非自性戒,心地?zé)o癡自性慧,心地?zé)o亂自性定 95.正劍不邪,邪劍不正 96.湛然常寂,妙用恒沙 97.惡用即眾生用,善用即佛用 98.毀譽不動,哀樂不生 99.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見三毒是魔王 100.寂寂斷見聞,蕩蕩心無著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篇 人有南北,佛性無南北——禪即平等 1.菩提自性,本來清凈。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名句的誕生 大師告眾日:“善知識①!菩提②自性③,本來清凈。但用此心,直了④成佛。善知識!且聽慧能行由⑤得法事意?!薄 缎杏善贰返谝弧 ⊥耆x懂名句 ①善知識:佛教用語,用來稱呼同道之人,或?qū)ι恕⑿疟娸^親密的昵稱?! 、谄刑幔悍鸾逃谜Z,常譯為覺、道、智,指豁然覺悟的智慧?! 、圩孕裕鹤约旱恼嫘谋拘??! 、苤绷耍翰唤?jīng)任何修煉就頓悟、悟解?! 、菪杏桑哼^去的經(jīng)歷、緣由?! ≌Z譯:六祖對大眾說:“諸位好朋友??!菩提自性,原本即是清凈覺道。只要能體悟最原始的自性,當(dāng)下頓悟即可成佛。諸位好朋友啊,暫且來聽聽我慧能得法的緣由經(jīng)過吧!” 名句的故事 本篇出自《行由品》,亦是慧能對信眾開宗明義的闡釋?;勰苁翘拼衅诘娜耍圆涣⑽淖?、重視頓悟聞名,在他的帶領(lǐng)下,中國佛教轉(zhuǎn)向新的發(fā)展。中國中古時期是宗教大為活躍的年代,在戰(zhàn)爭頻繁、政治不穩(wěn)定,加上外族統(tǒng)治的困難下,宗教于是成為人們心靈寄托的所在,佛教也在此風(fēng)潮下傳播、壯大。然而我們?nèi)魧⒍U宗與其他宗派作比較,會發(fā)現(xiàn)其最大特色在于傳教方式的突出。禪宗于六祖慧能之后分裂為南宗禪、北宗禪,南宗禪由慧能所領(lǐng)導(dǎo),北宗禪則由較為正統(tǒng)的神秀所繼承。從歷史發(fā)展的角度來看,南宗禪一枝獨秀,影響遠(yuǎn)遠(yuǎn)大于北宗禪。然而,若是從當(dāng)時的影響力而言,北宗禪在唐代中后期仍為顯教,吸引著絕大多數(shù)的信徒,也是官方較為支持的宗派?! 楹文献诙U較不受正統(tǒng)佛教或政權(quán)的喜愛呢?其原因正為本篇名句所言:“菩提自性,本來清凈。但用此心,直了成佛?!痹谶^去印度佛教教義中,偏重從外在修煉、肉體的苦行尋求解脫,可是在禪宗的詮釋下,佛性不僅是人人內(nèi)心皆備,更能透過自我的頓悟脫離本世苦海而成佛。禪宗如此新解可謂打破了過去佛教各宗派的做法,故在當(dāng)時頗引人側(cè)目。但此亦是中國佛教的重要開端,是佛教中國化的成果,并啟迪了宋明理學(xué)對“天理”的討論,不論是程朱學(xué)的“性即理”,抑或是陸王的“心即理”,皆受到禪宗的影響。故慧能所言“菩提自性,本來清凈。但用此心,直了成佛”,遣詞簡要、詞義亦不難,卻標(biāo)舉著中國佛教史的重要開始。 歷久彌新說名句 在《行由品》中,介紹六祖慧能于南方的發(fā)跡歷程。慧能因父親左遷至嶺南,而于南方長大,早年艱苦,采柴販賣。一日巧遇客人背誦《金剛經(jīng)》,慧能一聞經(jīng)語,心即開悟,于是到黃梅縣禮拜五祖弘忍大師。大師看到這位來自窮鄉(xiāng)僻壤的小伙子,不禁刁鉆問道:“汝是嶺南人,又是獦獠,若為堪作佛!”(你來自南方,又是未開化的野蠻人,如何學(xué)佛法?)慧能聰明地反駁道:“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貓獠身與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別?”于是弘忍大師便將慧能留下,并差派他至破柴房里工作?! ∵@段記載完整收錄于《行由品》,是慧能初顯其才能的開始。然而,其中卻有不少值得懷疑的地方,為求更進(jìn)一步精確掌握,需先對佛教系譜的建立稍作說明。佛教系譜的建立往往是后設(shè)追述,由后人重建、評價前人的地位,故其中亦帶有不少撰述者的主見與抉擇,且會因撰述者的不同而有迥異的排列。即便是已為人所詳?shù)牧婊勰?,在其前后傳承亦有多種爭議,編排者的考量各有不同,并不特別強(qiáng)調(diào)師徒間的衣缽關(guān)系。故此處對慧能崛起前的紀(jì)錄也摻雜了不少傳聞與夸飾,不能全盤信任,否則便未免太污蔑五祖弘忍了,作為一代禪師,如何能說出這種罵人又帶偏見的話呢? 南北差異在現(xiàn)今社會中似乎不太感受得到,但在中國古代卻是一個相當(dāng)重要的課題。對南方的經(jīng)營雖從春秋的吳越、三國的東吳、東晉以來陸續(xù)扎根,但真正南方勢力的崛起還有待唐末,尤其是宋代以后才逐漸興起,不論是經(jīng)濟(jì)或政治中心都漸漸南移。在唐代小說《封氏聞見記》中便有一則記載北方人對出身南方官員的諷刺,故事主人翁都是我們熟悉的人物——張九齡與賀知章。他們兩人都出身南方,九齡罷相后,在朝廷中跟賀知章說:“我因為事故較多(所以罷相),不能跟你一起當(dāng)官,我覺得很遺憾?!辟R知章詼諧應(yīng)答:“我承蒙您張相公庇蔭不少,有您在朝堂,沒人敢罵知章作獠。但是您罷相以后,開始有人以'你'單字來稱呼我?!睆埦琵g一聽不禁大為慚愧。原來他們兩人都來自南方,過去朝堂官員顧忌宰相是張九齡南方人,故不敢用獠、獦獠來諷刺他們,如今九齡罷相,一些嘲諷、不尊重的話漸漸出來?! ?.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沒意智 名句的誕生 欲學(xué)無上菩提,不可輕于初學(xué)①。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沒意智②。若輕人,即有無量無邊罪?! 缎杏善贰返谝弧 ⊥耆x懂名句 ?、俪鯇W(xué):指初始求學(xué),尚未深造之人?! 、跊]意智:指智慧被埋沒。沒,音“莫”,沉溺、掩沒?! ≌Z譯:想要學(xué)習(xí)無上菩提之道,便不可輕忽初學(xué)者。地位低下的人也會有過人的智慧;地位尊貴的人也會有心智迷失之時。若輕傲人,將造無量無邊、難以計算的重罪業(yè)障?! ∶涞墓适隆 ∥遄婧肴堂T徒寫作偈詩來表達(dá)自己心中對佛法的悟性,大弟子神秀率先在南邊走廊的墻壁上寫了一首詩:“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彪m然弘忍知道神秀這首偈還未真正即心見性,卻還是命門徒學(xué)習(xí)誦讀,依著它修行?! ∫惶?,有個小和尚口中誦念著神秀這首偈詩,慧能聽見了,知道這首詩還未能得到佛法的真諦,于是請小和尚帶他來到寫著這首偈詩的墻前。因為慧能并不識字,便請小和尚誦讀這首偈詩給他聽,當(dāng)時在場的一位江州別駕名叫張日用,高聲為慧能誦讀了詩,慧能聽后,說自己也有一首詩,想請張別駕替他寫出來?;勰軄泶饲髱煟藗€月來都只是做些劈柴春米的工作,張別駕見他地位低下,便說道:“你也要作偈詩,真是件稀奇的事?!被勰芑卮鹚骸跋孪氯擞猩仙现牵仙先擞袥]意智。”若輕視初學(xué)者,如何能學(xué)得無上菩提之道?張別駕聽罷,不僅為慧能寫偈詩,還請慧能將來若得佛法,別忘了來渡化自己?! 』勰艿馁试姡矗骸捌刑岜緹o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令在場僧眾驚奇嗟嘆不已,認(rèn)為慧能來此不久,竟然對佛法有如此高的領(lǐng)悟,果然不可以貌取人啊! 歷久彌新說名句 禪宗的四祖道信,在湖北黃梅的東山傳道時,有一天忽然在路上看到一個小孩子,年紀(jì)只有七歲,但說的話非常奇特。道信感到很好奇,于是問這個小孩:“你姓什么?”小孩回答說:“我的姓不是通常的姓?!狈◣熃又鴨枺骸澳鞘鞘裁葱??”小孩答道:“是佛性?!狈◣熡謫枺骸澳銢]有姓嗎?”小孩答:“是的,因為萬物皆空,所以我自性空寂。”法師于是對身邊的人說:“這孩子不是一般人,在我滅度后二十年內(nèi),他將大張旗鼓地弘揚佛教。”這則公案中的小孩,即是幼年的禪宗五祖,弘忍。他以修辭上的諧音,“性”換“姓”,來表示萬物皆空的佛家思想,年紀(jì)雖小,但展現(xiàn)出來的智慧與佛性,卻不容小覷?! 妒酚洝せ搓幒盍袀鳌分杏小爸钦咔],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的句子,意思是說聰明的人雖然對問題深思熟慮,但偶爾也會失誤出錯;反而才智平庸的人,在他的萬般考慮中,必定有一點是值得采納的。諺語中也有“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的說法,意思是相同的。人在自己拿手的事物上。有時會被自己的成見或感情所困,不見得能夠關(guān)照全面,反而是初學(xué)者雖然沒有廣博的知識,卻也因為沒有既有的成見包袱,而能直達(dá)問題核心。任何輕視初學(xué)者,或者仗勢自己的能力而恃才傲物的,往往是最得不償失的人?。 ?.無情亦無種,無性亦無生名句的誕生 有情①來下種②,因地③果④還生。無情⑤亦無種,無性⑥亦無生⑦?! 缎杏善贰返谝弧 ⊥耆x懂名句 ?、儆星椋阂徽f指有情識的生物。另一說認(rèn)為是“眾生”的異名,包含有情的生物和非情的草木等。 ?、诜N:種子。一說比喻生死輪回相續(xù)。另一說指成佛的種子,即得佛果之因?! 、垡虻兀阂徽f指原因、緣由。另一說指修行佛道,由因行至證果間的位階,即“果位”之對稱。地:位地、階位之意。 ?、芄阂徽f認(rèn)為一切生命形態(tài)和生活遭遇,都是過去意志行為的“果”,而過去意志行為則是造成果的“因”。另一說指成佛的果位?! 、轃o情:一說指沒有情識之物。另一說指超越有情、非情,與天地萬物同根相通,無我執(zhí)之情?! 、逕o性:一說指沒有自性、佛性。另一說指不著于有自性、無自性之相;如同佛家經(jīng)典《金剛經(jīng)》中常以“即相非相”的句式來闡述義理。
編輯推薦
《六祖點津》:原版引進(jìn)臺灣商周“中文經(jīng)典100句”叢書?! ?nèi)地獨家引進(jìn)唯一簡體中文版本 臺灣國學(xué)大師季旭升總策劃 輕松讀經(jīng)典,領(lǐng)悟幾千年大中華智慧 快樂學(xué)做人,從此一輩子求已不求人 慧能,一作惠能,中國禪宗第六代祖師。著名偈語“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钡淖髡?。武則天對慧能崇敬有加,贈賜無數(shù),唐憲宗追謚慧能為“大鑒禪師”,宋太宗加謚為“大鑒真空禪師”,宋仁宗又加謚為“大鑒真空普覺禪師”,宋神宗再加謚為“大鑒真空普覺圓明禪師”?!读纥c津》從禪即平等、禪在人間、禪須自悟、禪重實踐和禪無欲求五個方面闡釋了《六祖壇經(jīng)》中100句禪宗精義,深入淺出地引領(lǐng)我們進(jìn)入玄奧迷人的禪境。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