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6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施蟄存 著,劉凌,劉校禮 編 頁數(shù):386 字數(shù):377000
Tag標(biāo)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書依據(jù)施先生東南西北“四窗”的杰出成就,將全書依次分為四輯。只是第二至四輯的篇幅總和也比第一輯少,因按本書編例,第二輯不能收文學(xué)作品,第三輯不能收翻譯作品,第四輯的內(nèi)容又過于專業(yè),因此均只能略予選收有關(guān)文章。
作者簡介
施蟄存(1905~2003):原名施德普,浙江杭州人。1922年考進杭州之江大學(xué),次年入上海大學(xué),開始文學(xué)活動和創(chuàng)作。1928年后任上海第一線書店和水沫書店編輯,參加《無軌列車》、《新文藝》雜志的編輯工作。1932年起主編大型文學(xué)月刊《現(xiàn)代》。1937年起在云南、福建、江蘇、上海等地多所大學(xué)任副教授、教授。1952年后在華東師范大學(xué)中文系任教授。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說集《上元燈》、《將軍的頭》、《李師師》、《梅雨之夕》、《善女人行品》、《小珍集》,散文集《燈下集》、《待旦錄》等。
書籍目錄
前言
第一輯
蘋華室詩見
——《周南·卷耳》
太史公名號辨
漢樂府建置考
說“飛動”
——讀杜小記
《唐詩百話》選錄
初唐詩論
盛唐詩論
中唐詩論
晚唐詩論
唐人詩論鳥瞰
黃鶴樓與鳳凰臺
韋莊:秦婦吟
讀李白詞札記
說《憶秦娥》
讀韓僵詞札記
南唐二主詞敘論
讀馮延巳詞札記
說楊柳枝、賀勝朝、太平時
說六州曲:涼州、伊州、甘州、胡渭州、石州、氐州
詞學(xué)名詞釋義
引言
一、詞
二、雅詞
三、長短句
四、近體樂府
五、寓聲樂府
六、琴趣外篇
七、詩馀
八、令·引·近·慢
九、大詞·小詞
一〇、闋
一一、變·遍·片·段·疊
一二、雙調(diào)·重頭·雙曳頭
一三、換頭·過片·么
一四、拍
一五、促拍
一六、減字·偷聲
一七、攤破·添字
一八、轉(zhuǎn)調(diào)
一九、遍·序·歌頭·曲破·中腔
二〇、犯
二一、填腔·填詞
二二、自度曲·自制曲·自過腔
二三、領(lǐng)字(虛字、襯字)
二四、詞題·詞序
二五、南詞·南樂
詩與詞有什么不同
無相庵隨筆
李夫人歌
結(jié)喉
圣得知
別
綜雞
邊頭邊面
粉魚祠灶
何樓
擁劍
校
大小《游仙》
驚呼熱中腸
能
“變文”的“變”
再談“變文”的“變”
——答胡天民同志
說“話本”
雜談《金瓶梅》
華文文學(xué)·華人文學(xué)·中國文學(xué)
純文學(xué)·嚴肅文學(xué)·垃圾文學(xué)·痞子文學(xué)
“俗文學(xué)”及其他
第二輯
我的創(chuàng)作生活之歷程
關(guān)于“現(xiàn)代派”一席談
海水立波
《北山樓詩》自序
《中國現(xiàn)代作家選集·施蟄存卷》序
《文藝百話》序引
《十年創(chuàng)作集》引言
《施蟄存文集》序言
第三輯
三十年代的歐美詩歌
充溢創(chuàng)造與自由精神的美國文學(xué)
“垮掉的一代”質(zhì)疑
米羅的畫
論歐美獨幕劇
西學(xué)東漸與外國文學(xué)的輸入
——《中國近代文學(xué)大系·翻譯文學(xué)集》序言
第四輯
《水經(jīng)注碑錄》選錄
《水經(jīng)注碑錄》序
《文母廟碑》
《漢夷齊廟碑》
《伏生墓碑》
《漢鄭玄碑》
《漢石門頌》
《晉諸葛亮宅銘》
《秦始皇碑》
《禹廟銘》
《秦會稽刻石》
《漢孝女曹娥碑》
《唐碑百選·解題》選錄
《等慈寺碑》正書
《房彥謙碑》隸書
《升仙太子碑》行書
《溫彥博碑》正書
《碧落碑》篆書
《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正書
《黃帝鑄鼎原銘》篆書
金石叢話
一、“金石”、“文物”、“考古”的各自含義
二、說碑
三、說帖
四、談拓本
五、碑額碑陰碑側(cè)碑座
六、秦石刻文
七、先秦金文
八、漢代石刻文
九、魏晉南北朝石刻
一〇、摩崖
一一、造像
一二、唐碑
一三、唐墓志、塔銘、經(jīng)幢
一四、金石小品
附錄
施蟄存先生著譯年表
章節(jié)摘錄
但此說亦殊可疑,如以“太史公”為司馬遷尊稱其父之辭,則《史記》諸篇述贊題首以及自序中別有六稱“太史公”者,皆司馬遷自謂之辭,又當(dāng)何解?因此,別有新說,以為此“公”字乃他人所題者:“說者以談為太史公失之矣?!妒酚洝贩Q遷為太史公者,是外孫楊惲所稱?!保ā妒酚浶⑽浔炯o(jì)集解》引韋昭說)以“太史公”為楊惲所題,稱遷而非稱談,此可為第三說。然《孝武本紀(jì)》乃后人取《史記?封禪書》妄補之,故其語多與《封禪書》同。此中兩“太史公”皆當(dāng)為司馬談,故《漢書?郊祀志》敘此事皆明著“太史令談”。《集解》在此處引韋昭說作注,甚不可解,豈以為此兩“太史公”亦當(dāng)屬司馬遷乎?必不然矣。于是又有以為東方朔先楊惲而題此稱號者,則《索隱》所引桓譚之言也,是為第四說:“桓譚《新論》以為太史公造書,書成,示東方朔。朔為平定,因署其下,太史公者,皆東方朔所加之也。楊惲繼此而稱耳?!保ā妒酚浶⑽浔炯o(jì)索隱》)按桓譚說至“皆東方朔所加”句盡,“楊惲繼此而稱”句乃司馬貞語?;缸T自謂“太史公”者,東方朔所題,與韋昭稱楊惲所題各別,司馬貞合而言之,豈以為凡稱司馬談處,則東方朔所題,稱司馬遷處,則楊惲所題乎。此解雖可助成韋昭說而無乖于理,然必非桓譚本旨矣。顧以上諸說,皆主太史公非官名而為后人所加之尊稱,則同然,故姚鼐曰:太史公系后人尊稱之辭?!稘h官儀》乃云其官本名太史公,此謬說也?!稘h書》臣瓚注引茂陵書:“司馬談以太史丞為令”,又孔北海告高密縣曰:“昔太史公,廷尉吳公,謁者仆射鄧公,皆漢之名臣,世嘉其高,皆悉稱公?!比粍t公者,仁德之正號,不必三事大夫也。據(jù)此則凡《史記》內(nèi)以太史公稱談?wù)撸醋娱L所加;以稱子長者,皆后人所益,又何疑焉。(《五帝本紀(jì)考證引》) 以“公”為普通的尊稱,在《史》《漢》中??梢姷?,如樅公、侯公、丁公之類。但既因尊之而改稱公,何以獨遺“卒三歲而遷為太史令”一句未改乎?如曰此乃言其職守之名稱,故不當(dāng)改,然則《天官書》、《封禪書》、《孝武本紀(jì)》諸篇中所稱亦不當(dāng)改矣,而競改稱者,又何也?或以為《漢書?律歷志》、《郊祀志》中仍作“太史令”,可證《史記?天官書》、《封禪書》乃為后人所妄改者,然則班固作《司馬遷傳》時又何以一仍舊貫,不整齊之也?由是知此說亦竟不可通。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