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時代的禮儀、宗教與制度

出版時間:2012-6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余欣 主編  頁數(shù):579  字數(shù):53200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中古時代的禮儀宗教與制度》是2010年11月6-8日在復旦大學召開的“中古時代的禮儀、宗教與制度”學術(shù)研討會的論文結(jié)集,主題為中國中古時期(主要指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的禮儀、宗教和制度,包括相關(guān)文獻輯考、宗教史(或宗教社會史)論考、儀式與制度的考證以及綜合性研究。本書由余欣主編。

作者簡介

  余欣1974年生,浙江臺州人。2003年于北京大學獲歷史學博士學位,現(xiàn)任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2007—2009年,任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外國人學者。曾為香港中文大學、法國中國文明研究所、牛津大學、普林斯頓大學訪問學者,并應邀赴美國宗教學會、哥倫比亞大學、芝加哥大學、俄羅斯科學院東方文獻研究所發(fā)表學術(shù)講演。
  主要研究領(lǐng)域為敦煌學、隋唐史、中外關(guān)系史。著有《神道人心:唐宋之際敦煌民生宗教社會史研究》(中華書局,2006年)、《中古異相:寫本時代的學術(shù)、信仰與社會》(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并在《歷史研究》、《世界宗教研究》、《中華文史論叢》、《人文學報》(東京)、《敦煌寫本研究年報》(京都)等學術(shù)刊物發(fā)表論文六十馀篇。

書籍目錄

書系緣起
編集說明
中國中古文史之學研究的方法與前景
中國中古郊祀禮的源流與特質(zhì)
六朝佛、菩薩信仰述論
唐律中刑罰的理念與現(xiàn)實——作為“禮教性刑罰”的流刑
出土文獻所見學術(shù)與信仰
出土文獻所見唐代土族婚姻禮法的特點與源流——兼談婚姻禮法與士族興衰
Taboo Characters in Buddhist Manuscripts from Dunhuang
敦煌占怪書《百怪圖》考——以杏雨書屋敦煌秘笈本和法國國立圖書館藏的關(guān)系為中心
麻姑山鄧氏與唐代“北帝派”的傳法譜系
國家祭祀、禮儀空間與禮制呈現(xiàn)
論魏晉南北朝之釋奠
論唐宋時期的武廟釋奠禮儀
漢六朝的郊祀與城市規(guī)劃
漢晉間綬制的變遷
The Splintered View:A Visualization of Dichotomies in Tang Ritual
Texts
宗教的知識網(wǎng)絡與修行實踐
Models of Buddhist Kingship in Early Medieval China
論古靈寶經(jīng)“夫文”和“神符”的淵源——以《太上洞玄靈寶五符序》的釋讀為中心
如何修得上仙?——以古靈寶經(jīng)中的太極左仙公葛玄為例
六朝名山的生活世界——以《東陽金華山棲志》為線索
歷史書寫、祥瑞災異與政治架構(gòu)
從“異刻”現(xiàn)象看北魏后期墓志的“生產(chǎn)過程”
秦漢的頒朔與改正朔
涼州瑞石與貞觀政局
符瑞與地方政權(quán)的合法性構(gòu)建:歸義軍時期敦煌瑞應考
附錄1“中古時代的禮儀、宗教與制度學術(shù)研討會”議程
附錄2“中古時代的禮儀、宗教與制度學術(shù)研討會”綜述
附錄3“中古時代的禮儀、宗教與制度學術(shù)研討會”參加報告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   插圖:   不過,根據(jù)造彌勒像的情況分析,北方其他地區(qū)十年后才零星出現(xiàn)信仰彌勒的信徒,麗5世紀60年代以后至北朝末的一個多世紀中社會上崇拜彌勒者不斷,應為該崇拜主要流行期。其中460—529年之間應為彌勒造像與彌勒崇拜的鼎盛時期,隨后其勢力漸衰,至北朝末年影響已大不如前。總體上,從彌勒造像看,彌勒崇拜經(jīng)歷了一個從無到有、由盛而衰的發(fā)展過程,轉(zhuǎn)折點分別在460年與530年前后。 具體到平民背景的信徒,大體說來,彌勒在北魏末期以前是平民中流行的崇奉對象,北魏滅亡后,平民中崇奉彌勒者日漸稀少。 官吏背景的彌勒信徒早在5世紀40年代就有造彌勒像、崇奉彌勒者,但屬個別現(xiàn)象。彌勒造像及崇拜流行于官吏中要到480年以后,其中480—529年問彌勒造像、彌勒崇拜更為盛行,530年至北朝末斯風漸替。彌勒一度是官吏的一個主要崇拜對象。 僧尼背景的信徒中彌勒造像自480年以后至北朝末一直存在,這一時期應屬彌勒崇拜的主要流行期,530年左右是僧尼彌勒造像與崇拜盛衰的分水嶺,前盛后衰。其發(fā)展亦經(jīng)歷了由少漸多、自盛而衰的過程??傮w上彌勒仍是僧尼的一個主要崇奉對象,只是530年以前更顯流行。 比較三種背景的信徒造彌勒像的情況,都經(jīng)歷了從無到有、由盛漸衰的過程,盛衰的轉(zhuǎn)折點基本集中在520—530年閫。不過彌勒造像于不同背景信徒中興起的時間有先后,平民最早,官吏、僧尼則稍晚。此外,彌勒造像所占比例在不同信徒中差異較明顯,無論是各個時段的比例還是總體的比例,官吏與僧尼基本都高于同期平民的水平,有時高出一倍多,如500—529年間,易言之,彌勒崇拜在官吏、僧尼中的流行程度要大于在同期平民中的水平。這是三者在崇奉對象上又一不同之處。 彌勒造像及崇拜,據(jù)現(xiàn)有資料,分布在北方各地,較集中的則有龍門及今山東北部地區(qū)。6世紀初至30年代末的40年間龍門石窟造了35尊彌勒像,同期北方彌勒造像共88尊,占近2/5,可見該地彌勒造像、彌勒崇拜之盛行。今山東北部即相當于北魏齊州、青州地區(qū)亦流行彌勒造像。據(jù)統(tǒng)計,北朝時期至少有22尊彌勒像造于山東,其中絕大部分出自山東北部。

編輯推薦

《中古時代的禮儀、宗教與制度》作為“中古中國知識·信仰·制度研究書系”集刊之一種,是“復旦大學中古中國共同研究班”學術(shù)事業(yè)的一部分。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古時代的禮儀、宗教與制度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條)

 
 

  •   畢業(yè)論文應該用的到。我們這邊書市賣的貴,先買一本平時翻翻。
  •   這是復旦大學歷史系讀書班的成果,是活躍在史學界的年輕學者,觀點新穎,基礎(chǔ)扎實,很值得閱讀。
  •   書的內(nèi)容沒有想象的那么好,價格么,還是搞活動的時候買最劃算。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