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伯祥傳

出版時間:2008-02  出版社:中華書局  作者:王湜華  頁數(shù):310  字?jǐn)?shù):230000  
Tag標(biāo)簽:無  

內(nèi)容概要

《王伯祥傳》是王伯祥先生的幼子王湜華先生歷時數(shù)年,在精心整理乃父日記、書信等珍貴資料的基礎(chǔ)上寫成,分為青少年時代、教書生涯、商務(wù)時代、勝利以后、建國以后五篇。伯祥先生曾在北京大學(xué)等校任教,但他任編輯的時間更長,先后在商務(wù)印書館和開明書店任編輯,建國后又成為社科院文學(xué)所的研究員。伯祥先生是“姑蘇五老”之一,與葉圣陶、顧頡剛、俞平伯、章元善、鄭振鐸、夏丏尊等諸位先生都有深厚的交往,書中真實反映了王伯祥先生的工作和生活中的細(xì)節(jié)片斷以及與諸人的真摯友誼。

作者簡介

王浞華,字正甫,號音谷,江蘇吳縣人。1935年1 0月生于上海,1958年北京大學(xué)畢業(yè)。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研究員。著有Ⅸ貞觀勝慨》、《唐高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元太祖帖木貞元世祖忽必烈》、《俞平伯的后半生》、《弓弦殉情》、《無冕之王》、《努爾哈赤后妃傳奇》

書籍目錄

第一篇 青少年時代 一、先世 二、童蒙 三、上學(xué) 四、中學(xué)生活 五、蘇州光復(fù)第二篇 教書生涯 六、角直教小學(xué) 七、一段角直緣 八、又一段角直緣 九、吳賓若先生不幸逝世 十、集美與北大第三篇 商務(wù)時代 十一、棄教從編 十二、禁本本國史 十三、五卅運動,《公理報》 十四、買書與用書 十五、趕寫《太平天國革命史≥ 十六、《中日戰(zhàn)爭》 十七、一·二八之難 十八、劫后加失業(yè) 十九、重新安家 二十、從零開始重新聚書 二十一、虹口公園事件 二十二、時局日艱,憂心如焚 二十三、《二十五史》與《二十五史補編》 二十四、與鄭振鐸的友誼 二十五、響應(yīng)北伐與四·一二 二十六、七·七事變 二十七、八·一三前夕 二十八、八·一三 二十九、書巢 三十、新歲伊始,希冀難副 三十一、關(guān)心戰(zhàn)訊 三十二、《春秋左傳讀本》 三十三、容堂日記 三十四、《快樂銘》 三十五、脈望館藏古今雜劇 三十六、鈔存《弄譜》 三十七、參編《學(xué)林》 三十八、一副別有寓意的挽聯(lián) 三十九、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前后 四十、《巽齋日記》 四十一、物價騰飛,法幣暴貶 四十二、為“恢弘雅量涵高遠(yuǎn)”作下聯(lián) 四十三、難中添劫 四十四、校訂《要錄》未競 四十五、為人處世為友憂 四十六、馬先生湯 四十七、一場虛驚 四十八、肆虐與情誼 四十九、賣書詞 五十、勝利前夕的困頓 五十一、空襲頻頻第四篇 勝利以后 五十二、抗戰(zhàn)勝利 五十三、《貞元交會錄》 五十四、維刻多累 五十五、候木船東歸  五十六、《峽江圖考》 五十七、從不掠美 五十八、題《雙鴻景本》 五十九、船行自從容,引頸常戚戚 六十、淡如水的闊別重逢 六十一、空歡喜,真痛心 六十二、朋友、師生情誼深 六十三、備他日抵掌 六十四、令人痛心疾首之時局 六十五、作書撰聯(lián),認(rèn)真不茍 六十六、夏丐尊逝世 六十七、闊別十年,重聚頡剛 六十八、丐翁遺體火化 六十九、丐翁追悼會 七十、假和平,真內(nèi)戰(zhàn) 七十一、悼念行知、柏丞兩先生 七十二、開明成立二十周年紀(jì)念 七十三、內(nèi)戰(zhàn)打響,吞磚幢塔 七十四、十一月三十日風(fēng)潮 七十五、辭編《史地周刊》 七十六、軍火自爆順民意,偽憲把戲誠無聊 七十七、國事日非,思之悵悵 七十八、愛才求真,怒斥媚美 七十九、悼友悲切,慕才心仰 八十、長夜漫漫,報曉何日  八十一、《蘇聯(lián)見聞錄》及街頭見聞 八十二、“安心是藥更無方” 八十三、學(xué)潮洶涌,三報被封 八十四、杭州四日行 八十五、自擬《答客問》 八十六、流氓頭子大祝壽,不識舊生感慨多 八十七、《談藝錄》印行 八十八、一場難忘的彩排 八十九、讀《最后一年》 九十、反面惕己,正道虛懷 九十一、抽壯丁,硬勒索 九十二、艮宦 九十三、開封百姓遭國軍轟炸 九十四、舊雨闊別獲相聚 九十五、悼唁朱自清 九十六、金元券 九十七、振鐸君箴銀婚 九十八、禁肉上市 九十九、題照自解 一〇〇、幣制改革徹底失敗 一〇一、假和談,清查戶口  一〇二、抨擊奴性 一〇三、聚首方二載,匆匆惜別 一〇四、忐忑不安度新春 一〇五、己丑新春 一〇六、《且等翻過這一頁歷史》第五篇 建國以后 一〇七、迎接解放 —〇八、萬象更新與更新日記 一〇九、籌備開明書店公私合營 一一〇、舉家遷京 一一一、《南歸日記》 一一二、選注《史記選》 一一三、《史記選》出版前前后后 一一四、悼念范洗人先生 一一五、結(jié)婚四十周年 一一六、跫然客至 一一七、老年喪偶 一一八、陪圣陶先生南游 一一九、反右前后 一二〇、悼念鐸兄 一二一、洞察入里 一二二、參與《唐詩選》編選 一二三、登山猶欲攀高巔 一二四、《不怕鬼的故事》 一二五、圖書搬所里——備戰(zhàn) 一二六、《庋椋偶識》 一二七、《增訂李太白年譜》 一二八、《書目答問補正》補 一二九、兩次點閱《四庫提要》 一三〇、校點古籍 一三一、復(fù)點《資治通鑒補》 一三二、抄書 一三三、《翩若驚鴻集》 一三四、《舊學(xué)辨》 一三五、平凡而不凡的一生后記

章節(jié)摘錄

一、先世在再上個世紀(jì)的九十年代初,即公元1890年的2月27日,那時還是大清帝國,光緒皇帝載在位的第十六個年頭庚寅,農(nóng)歷是二月初九,我的父親王伯祥出生于蘇州城里。王伯祥先生名鐘麒,字伯祥,五十以后以字行。伯祥先生的父親名福澤,字沛田,譜名儒珍,生于同治五年丙寅歲八月十八,公元1866年9月26日,卒于民國元年壬子三月十六,公元1912年5月2日,享年才四十六。沛田公去世后一個星期,伯祥先生的大女兒溶華才出生,所以我們兄弟姐妹一個也沒見過祖父。沛田公的職業(yè)是幕僚,即官府中的佐助人員,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參謀、書記、秘書之類,但是沒有編制,亦沒有品級,都是由有品級有實缺的官員私人聘請的。但在前清,幕僚是一種專門的職業(yè),官府中是不可或缺的。他曾遠(yuǎn)幕到張家口,在職時多不能在家,也不能帶家眷,一人在外工作,家中事務(wù)多由我祖母周氏來操持。她生于咸豐十年辛酉七月二十六,公元1860年9月11日,比我祖父大六歲。晚年雙目失明,卒于民國十四年乙丑六月二十二,公元1925年8月11日,享年六十五。那時我家早已從蘇州遷到了上海,我七姊漱華已誕生,而大哥潤華尚未出生。伯祥先生的祖父子芳公,名賢亨,出生于道光十七年丁酉六月十一,公元1837年7月13日,卒于光緒三十年甲辰六月初八,公元1904年7月20日,那時伯祥先生才十四歲,而沛田公又正好遠(yuǎn)在張家口任幕僚,又正好是夏季暑天,必須及時辦喪事開吊人殮,根本等不得沛田公遠(yuǎn)道趕回再辦,于是辦喪事里里外外的諸多事務(wù),都責(zé)無旁貸地落在了伯祥先生的肩上。舊時封建禮節(jié)十分繁瑣,諸如擬訃聞,印發(fā)訃聞,定期擇地開吊,買棺入殮,停柩等等,都有、一定的程式,不容稍有差池。而這些事情對一位年方十四的青少年來說,辦起來就更不容易。幸而伯祥先生從小就努力讀書,事事留心,居然把祖父的喪事辦得妥妥貼貼,不但任何親友都無可挑剔,而且交口夸贊,深許伯祥先生年輕有為。等沛田公回到蘇州,一切的一切都早已辦妥,自然對兒子的辦事有方很感自豪,而家父伯祥先生在當(dāng)時就已享有一定的名氣了。伯祥先生一支的王氏屬太原王,稱西沙王氏。有《三槐堂三沙王氏統(tǒng)譜》行世。三沙即指東、中、西三沙。伯祥先生屬西沙陡門楊家橋支。一世祖是“皇宋南渡太尉子高公諱皋”;第二十四世祖即是伯祥先生的高祖諱唯臣;第二十五世祖是曾祖諱應(yīng)儀;第二十六世祖即祖父諱亨,到伯祥先生已是第二十八世了。家父的譜名是懷仁;我叔父的譜名是懷孝,諱鐘麟,字仲瑞。所以家父在日記中記及弟弟時,均稱“仲弟”。叔父比家父小兩歲,生于光緒十八年壬辰十月初二,公元1892年11月20日,卒于民國33年甲申二月初五,公元1944年2月28日,享年五十二。二、童蒙我生也晚,家父生我時他已四十五歲。我是他最小的兒子。我家習(xí)慣統(tǒng)一排行,連幼年夭折的姊妹兄弟一起排行,我是第十三個,前面一至八都是姊姊,二、三、八三位姊姊早亡,第九才是我大哥潤華,第十是二哥滋華,十一、十二是雙胞胎,十一是淑華姊,十二是濟華,不幸夭亡。那年代不講計劃生育,也不采取避孕手段,所以多子多孫是一般家庭所常見的。不過像我們家,一母所生共子女十三人的也不多。當(dāng)我出生時,已深感我是多余的了,所以給我取的小名叫“盈”,純粹是多余之意。因此已無余力來專門培育幼子,更無興為我多講他自己小時候如何啟蒙,如何進(jìn)學(xué)等等細(xì)節(jié)。只是從讀他一些書上的題記,偶有提及他童蒙識字背書等節(jié)中得知梗概。

后記

2000年,王伯祥先生的兒孫輩在上海漱華、淑華二位姊姊家大聚會,紀(jì)念先生誕辰110周年。會上決定由我來執(zhí)筆,寫一本《王伯祥傳》。會后回京,即從大哥潤華家分批借回先生的日記,準(zhǔn)備動手寫。家父伯祥先生自幼即記日記,可謂一生基本沒有間斷過??上?,“一·二八”的戰(zhàn)火毀去了全部藏書,僅搶救出了部分日記,是1924年以后的,早年的至少十來年的日記則在劫火中毀去,永遠(yuǎn)無法追回了。頭一批日記,即1924年至1937年,一年一冊,共十四冊,多是在我出生之前的歲月,是只有些許耳聞而沒有經(jīng)歷過的歲月。初讀之下,只感內(nèi)容翔實,若邊讀邊寫,是極難寫得好的,必須極好地消化熟悉,連貫了解,才能動筆寫。怎么辦?決定動手先抄一遍。這也是家父與葉圣陶先生對抄書的好處深有體會給我的啟發(fā)。而量如此之大,僅頭一批就有十四年,將抄到何年何月呢!于是決定與文修二人一起抄,我從前面往后抄,她從后面往前抄,她抄好一年,我再校一年,……結(jié)果我抄了九年,她抄了五年。這首批十四年日記抄畢校畢,已到了2003年的8月了。第一批日記送回,第二批日記拿來一看,真不知該如何是好。因此時已到了日寇侵華之時,日記中記載時事新聞特詳,篇幅大增,如再全文抄錄,真不知要到何年何月才能動筆寫《傳》。于是決定立即動筆寫,邊寫邊查讀日記,越往后寫,內(nèi)容越感豐富,而必須查閱日記才能寫的內(nèi)容漸少,終于在2004年6月13日全部草畢。在開始動筆寫之時,又決定由我爬格子寫,由文修用電腦打出,以便陸續(xù)傳送給哥哥姊姊們看。此時又在哥哥姊姊們的幫助下,購置了電腦。文修便努力學(xué)拼音,學(xué)電腦,學(xué)打字。我倆又從未接觸過電腦,還需女兒緒杰下班回家來教,至于上網(wǎng)發(fā)送等等,至今仍未學(xué)會,都須緒杰來完成。我陸續(xù)寫,文修就陸續(xù)打,陸續(xù)修改等等,也都須緒杰幫忙,……終于在同年8月23日,她即將全《傳》打畢。2006年,中華書局決定正式出版《王伯祥傳》,我又再次通檢了傳記全文?,F(xiàn)在全文已經(jīng)排校完畢,并配上了圖版,出版在即,謹(jǐn)書寫《傳》的緣起與經(jīng)過如上。傳記中肯定還存在許多不足與錯誤,敬請讀者批評指正。本書初稿寫完時,至善大哥尚健在,我求他審閱。他拿到后,幾乎連夜讀完,并約我去面聆教益,仔細(xì)地指出初稿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我當(dāng)然一一遵照修改。現(xiàn)在書將出版,而至善大哥卻看不到了,也無從感謝了,謹(jǐn)此致憾。張斌先生為本《傳》圖版的拍攝下了大功夫,謹(jǐn)此特別致謝。王浞華2007年11月15日上午于北京三南堂

編輯推薦

《王伯祥傳》由中華書局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王伯祥傳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對王伯祥先生很是景仰~讀他評書的文字,短短幾行卻多是精妙文??上趵系摹皽泝骸睂懽鞔藭m情感真誠,卻比較粗糙:一些關(guān)聯(lián)詞未多刪減,如了字;重復(fù)用詞的地方多,如“XX可見一斑”。而王老寫文,用心獨特,相同意思在相近距離,常換了其它同樣妥帖的詞語表達(dá),使文字不顯單調(diào)而具層次美感;不少地方讓讀者閱讀心理不太舒服,如前面用文字介紹了王老相關(guān)的事跡或友人文字書信,隨后在附后的原文上讀者似重讀了一遍,如此先行預(yù)告再讀原文的反復(fù),感覺不太好。喜歡王老生平的讀者,想來對文字的要求也稍高些。特別是讀了《庋架偶識》再讀本書,很不適應(yīng)。如果對文字不太在意,推薦此書,因其中有許多讀者關(guān)注的內(nèi)容。對文字看重的,也可以直接看書中摘錄原文部分,了解自己想知道的內(nèi)容。(抱歉這樣的評論,似對王老家人小小不敬。因評論真感受,才能讓人參考)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