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1 出版社: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高水紅 頁數:250 字數:246000
內容概要
本書是“社會學視野中的教育叢書”之一,該書分6個章節(jié)對新課程改革行動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具體內容包括魂靈意識與觀念秩序、合法化表達、改革行動的組織化等。該書可供各大專院校作為教材使用,也可供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作為參考用書使用。
書籍目錄
總序引言 成為“教育知識”:何以可能?第一章 “社會行動”的理論視野 一、行動者意義的凸顯 二、行動的動力:行動者與結構的二律背反 ?。ㄒ唬┑赖聜€體的誕生:社會分化的緊張 (二)生活風格的凸顯:現代性的文化悖淪 ?。ㄈ┯屑o律的激情:行動者與秩序的張力 三、行動的規(guī)則:從科爾曼到布迪厄 (一)理性行動:資源和利益的獲得 ?。ǘ贤ㄐ袆樱簠f(xié)商與共識的達成 ?。ㄈ嵺`行動:資本和場域的建構 四、行動者及其關系網絡 五、朝向建構主義的分析思路 (一)現實之維 ?。ǘr間之維 ?。ㄈ╆P系之維第二章 以何名義啟動改革? 一、以“時代”的名義 ?。ㄒ唬r代的需要 (二)“個體”言說與“總體”言說 ?。ㄈ┯袝r代感的人 二、以“國家”的名義 (一)“找到共識” ?。ǘ┱卧捳Z的修辭 (三)作為話語的政策 ?。ㄋ模﹤€性的力量 三、以“知識”的名義 (一)第八次課改 ?。ǘ閷W生立言 ?。ㄈW生·知識·命運 四、改革行動的“意義化” ?。ㄒ唬┍尘皺嗬c話語實踐 ?。ǘ┙杩冢鹤鳛橐环N話語實踐技術 ?。ㄈ└母镄袆拥囊饬x域第三章 魂靈意識與觀念秩序 一、作為“魂靈”的素質教育 二、大概念誘惑 三、“理論”角色與意識形態(tài) 四、一場爭論:在真與假之外 ?。ㄒ唬┲皇怯^點之爭? ?。ǘ┫彝庵耙颉薄 。ㄈ帨S的繼續(xù) ?。ㄋ模┭诱故聦崳弘[蔽語本的作用 五、批評的可能空間 ?。ㄒ唬┞曇襞c立場 ?。ǘ┱f法與秩序 (三)在矛盾中生存 ?。ㄋ模榻逃⒀裕汉我钥赡埽康谒恼?合法化表達 一、表達的壇場 ?。ㄒ唬h:“共識”的達成 ?。ǘ┡嘤枺簝x式化改革與資本形成 (三)出版物:“人物”的生產 二、表達的視界 ?。ㄒ唬〇|西比較:他者想像 ?。ǘ┬屡f劃界:破與立 (三)關鍵詞的生產:“標準”的新說法 三、表達的立場 (一)上與下:不同的力量 ?。ǘ┛炫c慢:不同的聲音 ?。ㄈ┏桥c鄉(xiāng):不同的設計 四、合法化的延伸第五章 改革行動的組織化 一、常設機構:“課程中心”的創(chuàng)建 ?。ㄒ唬┙巧:c改革行動 ?。ǘ母綄傩越M織到公益性組織 ?。ㄈ┙M織空間的拓展 二、臨時性組織:項目組及其網絡 ?。ㄒ唬┌咐阂粋€網站的籌劃 (二)國家、市場與知識生產 三、改革行動的組織化動員 ?。ㄒ唬┬袆诱摺摇ど鐣 。ǘ┙M織化動員:從“命令”到“參與” ?。ㄈ└母镄袆拥亩嘣獏⑴c第六章 討論:“旁觀者”知識學與“參與者”知識學 一、“旁觀者”與知識社會學的傳統(tǒng) ?。ㄒ唬﹦e處的生存 (二)漂浮的立場 ?。ㄈ┙^望的話語 二、“旁觀”與“參與”:社會變遷中的視角選擇 三、行動參與:作為一個分析框架的提出 ?。ㄒ唬┕灿玫男袆涌臻g ?。ǘ﹨⑴c行動的邏輯:相容與排斥 ?。ㄈ┬袆拥囊饬x域 四、“參與者”知識學與當下中國的教育知識變革 ?。ㄒ唬⒗诺恼T惑與尷尬 ?。ǘ﹨⑴c者知識學與理論建構 (三)教育改革與教育社會學的使命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社會行動”的理論視野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櫻孜洹 κ撬赖模T卻是活的。自己給自己設置屏障是人類的本能。但這又是靈活的,人們完全可以消除屏障,置身于屏障之外?!R美爾 在社會構成的層面上知識何以可能?這構成了知識社會學的核心問題。具體而言,我們可以從知識社會學的近代源頭上把握這一“社會構成”的基本意涵。知識社會學的發(fā)端應歸于19世紀德國思想上的三大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尼采哲學與歷史主義。源于馬克思的基本命題是:意識由社會存在決定,這構成了知識社會學的核心問題之一——知識的社會決定;第二個源頭是尼采哲學,尼采的反唯心論將人類的思想看作是尋求生存與爭奪權力的工具,這構成了知識社會學的核心問題之二——知識的社會運作;作為第三個源頭的歷史主義則堅持認為:歷史脈絡與社會情境是思想產生的“社會場域”,這構成了知識社會學的核心問題之三——知識的歷史生成。 知識的這種與社會脈絡間的關系,促使后來的知識社會學者對知識與社會歷史情境間的具體關系作鍥而不舍的多角度探討,如知識與意識形態(tài)、知識與權力、知識與利益、知識與實踐等。在對知識的各種作用力痛快淋漓地揭示與剝離過程中,作為知識社會學代表學者之一的曼海姆卻說,我們或許還應該這樣問一問:在意識形態(tài)及烏托邦的問題被徹底地提出來,并將其所有的涵義都思考透徹的時代里,人們如何可能繼續(xù)思想及生活? 他自己回答:“除了各種社會決定因素之外,或者我們在討論各種社會決定因素時恰恰遺忘了一個不可消除的因素,那便是行動者。指出這一點,不是說摒棄任何社會因素,而在于考慮必須以什么方式重新闡述知識的概念?!?/pre>編輯推薦
在新課程改革中,被動員起來的行動者借助國家力量所展開的改革行動,使得教育知識的建構過程與秩序格局忍不住讓人浮想聯翩:這些具備了改革資格的行動者,在實踐的緊迫性與偶然性面前,在生存的考慮與策略的選擇中,在群體間的利害博弈與相互妥協(xié)中,既有對控制性力量的尋求與再生產本階層文化的可能,亦有相反力量的沖撞;既有對已有秩序的屈服與妥協(xié),亦有充滿激情與個性的困惑與努力;既有尋覓的堅持與異化,亦有變通的策略與智慧……在這種豐富、復雜的共用空間中建構出來的教育知識,不會是只有生機沒有危機,只有希望沒有虛妄,它很可能是個“混合范疇”。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